梭罗的一生
走进梭罗,回归自然
走进梭罗,回归自然梭罗是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毕生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写于1846年的《瓦尔登湖》(Waldon)。
1837年,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教书。
1841年,梭罗放弃了教师这个职业,开始踏上写作之路。
后来,梭罗在超验主义之父爱默生的支持下,对超验主义进行了文学实践,开始写散文随笔。
19世纪,美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如同一股狂潮在社会大众中蔓延,人们狂热地追求物质财富,完全忽视精神价值。
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梭罗开始思索人生的真谛,他极度鄙视现代文明,提出精神追求高于物质享受。
为了守护心灵上的那一抔净土,为了获得安宁平静的自然生活,28岁的梭罗选择了避世归隐,独自一人来到瓦尔登湖畔,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
此后历时七年七易其稿,梭罗将这段独居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自传体散文集《瓦尔登湖》。
文学大家徐迟评道:“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
”《瓦尔登湖》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发人深省的意义。
散文集中所体现的“回归自然”的思想,最是能引起当代人们思考的一个话题。
梭罗在《瓦尔登湖》开篇第一章中这样写:“在那里,我居住了两年又两个月,现如今,我再次成了文明生活的旅人。
”梭罗在开篇称自己为文明生活的旅人,即梭罗离开城市喧闹的生活,来到瓦尔登湖畔,开始自然宁静的生活。
每天和淳朴的农夫们相处,没有外界喧嚣的影响,生活悠然自得。
通过这样的描写,梭罗表达了他对真挚美好乡村生活的爱恋。
梭罗在“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这一章节里写道:“我生活的地方遥远得跟天文学家每晚观察的太空一样。
”其实,梭罗所居住的瓦尔登湖离波士顿市并不是很远,离威尔斯利镇也只需30分钟。
梭罗却说他生活的地方邈若星河,这其实是想要表明瓦尔登湖恍若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地。
在“寂寞”篇章中,梭罗描写了他独自在瓦尔登湖生活的一种特有的孤独之感。
他对寂寞的描写,并不是以直接的文字叙述,而是通過一系列的自然之声来烘托:“没有飞鸟巢居的住所就好像是没有经过调味烹制的肉食,枯燥而无味。
梭罗ppt
他在那里住了两年,过着劳动与学习的生活, 并在此之后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观 察与思考,整理并发表了两本著作,即 《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和《瓦 尔登湖》。梭罗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 1862年5月6日,时年仅44岁。当时在同时 代人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观念偏执行 为怪异的人,一个爱默生的追求者而已。 一直到世纪之交他及其著作才得到了广泛 和深刻的认识。
更多模板下载:
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梭罗活得更真实。 ——爱默生(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 梭罗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哲学家、诗人,而且是 一个非常重视实践的人,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东西, 如果他没有准备好亲身实践,他就不会教给别人。 他的文章具有永恒的价值。 ——甘地 梭罗很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他的话题 从 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人提升自 己精神境界的能力,并且将这些话题融合在一起,随 心所欲地进行讨论,创造出某种新鲜的煎蛋,人们饥 饿时,可以从中汲取营养。 ——E.B.怀特(美国著名散文家、评论家)
在瓦尔登湖的两年时间内,梭罗虽然孤独,可这是一种忙 碌而又充实的孤独。梭罗因为来到了瓦尔登湖而有机会真 正进行一次贴近大地的飞翔。一汪湖,一片林,加上一个 人,这才是风神流动的景致。梭罗与自然的零距离接触, 让他能真正深入自然的肌理,倾听来自自然最深处的声音。 梭罗看到的自然,都是细节化的,因而都是有血有肉的。 他主张“简朴生活”,就是反拨人类对自然的饕取;他对 自己林中生活的叙述不避琐碎,甚至将日用开销都列成表, 呈视于读者面前,都是在细细地解读人对自然的索取底线; 他在林中翻阅书卷,听蛙鸣鸡唱鹰叫,赏玩青青豆叶,这 折射出他与自然相厮相磨时那种令人神往的怡然自得„„ 人与自然,这茫茫宇宙中的两极,应该是和谐共处而非对 峙相存,这就是梭罗的态度!
最喜欢的哲学家走近梭罗资料
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 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 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 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送的非虚构作品。
其他作品:
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又译为?消极抵抗?
?论公民抗命?
?公民不服从论?〕〔1849〕
10
服从?对美国民主主义的开展产生了 巨大影响。列夫·托尔斯泰在1900 年读到这篇文章,对它崇拜不已。 圣雄甘地在南非当律师时,宣读这 篇文章为触犯了种族歧视法规的印 度人辩护。甘地深受梭罗的影响, 成了一位终生非暴力对抗和消极抵 抗非正义权势的典范。通过甘地, 梭罗的主张变成了政治活动的工具。 后来在二十世纪,年轻的马丁·路
3.废奴主义 在瓦尔登湖生活期间,因为梭罗反对 黑奴制 ,拒交“人头税〞而被捕入 狱。虽然他只在狱中蹲了一宿就被友 人在未经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替他 代交了税款保其出狱,但这一夜却激 发他思考了许多问题。出来后曾有一 些市民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 许多人宁愿坐牢也不愿意交税。为解 释这一问题,他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
最喜欢的哲学家走近梭罗资 料
1
亨利·戴维·梭罗
(Henry David Thoreau , 1817-1862)
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 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 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曾任职 土地勘测员。
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康科德城;
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1838回到家乡,执教两年。
咳喘,并未用它交流人类的思想。我们建成了铁路,却坐着它
去城里消磨时光。〞从这点上看,梭罗对社会的意义并非仅仅
在于批判,而更在于指导。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他会毫不犹豫
湖光水色 梭罗 二、作者资料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1817年
湖光水色梭罗二、作者资料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1817年出生于康科德城,是约翰和辛西娅·邓巴·梭罗的第三个孩子。
其父母是当地的平民,而梭罗从小就在田间劳动,对野外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1829年至1833年在康科德中学学习,1833年至1837年在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就学。
在校期间,阅读了大量的哲学著作和文学名著,在思想和文化上为他后来成为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言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37年8月30日,梭罗大学毕业,或文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从事过教书、制造铅笔、测绘多种职业,后隐居于瓦尔登湖,从事专业写作。
1862年5月6日,因肺结核逝世,享年44岁。
梭罗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不少思想深奥文字精美的作品,主要有《在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瓦尔登湖》、《缅因森林》、《科德角》等,而以《瓦尔登湖》最著名。
梭罗被认为是自然主义者。
梭罗关于“听另一种鼓声”(《瓦尔登湖》,217)的人和关于自然保护的那些名言常常被引用在毕业典礼、演讲和招贴画上,然而,不管这些话变得如何耳熟能详,它们都是梭罗近两百万字作品中的标志。
同样,他那些更加有名的生活插曲——在瓦尔登湖两年又两个月又两天的“旅居”,因为拒付人头税而在监狱度过的那个夜晚,或是他在康科德中心学校当教师时曾经鞭打过学生——这些都可以帮我们简化他的复杂个性,只把他当作是美国大传统下的一个怪人,这样,即使他和他的思想(无论其“节拍”如何)是那样“遥远”(《对市政府的抵抗》,217),我们都能够接受。
在梭罗的时代,有一些人十分重视他。
一位早期评论家称他是“美国的第欧根尼”(布里格斯[Briggs],314),认为梭罗类似于那个古希腊伟大的愤世嫉俗者。
当梭罗力图成为在精神生活上更有影响力的人,而不是从事更实用的职业时,他亲密的良师益友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很是失望(《梭罗》,331-332)。
梭罗作文
梭罗(1817---1862),19世纪美 国最具影响的作家、哲学家、自然 主义者。他的《瓦尔登湖》于1854 年出版,150年来风行天下,不知出版了多 少个版本。他强调亲近自然、学习自然、 热爱自然,追求“简单些,再简单些”的 朴生活,提倡短暂人生因思想丰盈而臻于 完美。
《在自然中生活》
瓦尔登湖畔仿佛还徘徊着梭罗的身影,这 个不朽的湖见证了这位伟大的自然主义者 的举动和追求。清晨,在鸟语中、迎着朝 阳,他踱步到湖畔。夜晚,月光透过窗户 爬上小桌,他伏案静静地写作。晴好的天 气,他拿着斧子在森林中砍柴;细雨霏霏 中,他手提钓竿在湖畔钓鱼。多么的安逸 多么的和谐,他在举手投足之间都尽显对 物欲的摒弃,对自然的向往。因为内心平 静,精神纯洁,梭罗才会在瓦尔登湖畔悠 闲踱步,寂然写作。 《举手投足之间》
夜里,躺在木床上,听外面的森林被风吹 得哗哗的响,有月光从窗外照进来,那样 的时刻,他觉得自己离生命的真谛是那样 的近。每天的清晨,他在鸟鸣中醒来,朝 阳升起,大地光彩重生,于是他就坐在小 木屋前,在阳光下静静地思考,一直到中 午。然后,阅读各种可以营养心灵的书籍 累了,就在湖边垂钓,或者在星月斑斓的 湖面上泛舟……他觉得,这才是最真实而 完美的生活。
1845年一个温暖的春天,28岁的梭罗走 进了美国马萨诸塞州瓦尔登湖畔的森林深 处。他的身上,仅有一把借来的斧头和一 些必备的生活用具。在经历了红尘中的繁 华与喧嚣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静美的 世界。面前就是美丽的瓦尔登湖了。轻风 在湖面吹起层层闪亮的涟漪,也吹得他思 绪飞扬。他用一个月时间搭起小木屋,那 些木材,是他用那把借来的斧头在森林里 砍来的。这就是他的居所了。
素材 梭罗
• 无独有偶,《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 以体验主义者的姿态,放下“原本不 需要的东西”,放下物质,放下繁华, 选择瓦尔登湖,选择那远离尘喧的恬 静,选择在瓦尔登澄明的月光下,在 荡荡的小舟上从容不迫地生活,聆听 生活的教诲和真谛!
• 做好一件事——这就是他告诉我们的。专心致 志于你所做的事——这就是他告诉我们的。为 什么要急于成功?如果一个人跟不上他的伙伴, 那也许是因为他听到的是生命的另一种鼓点, 遵循的是生活的另一种节拍。
• 高分思路:精神与物质;贫穷与富 有;亲自探索人生,体验生活;享 受孤独;构建精神家园;复杂与简 单。朴素淡泊的心境 ;不要为繁 杂纷乱的社会所迷惑 ;专注,细 致观察。
•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 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 己的生活实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 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他认为: 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 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梭罗对工业文 明、喧嚣社会挤压人类、侵蚀人性心怀忧虑,他 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 心的轻松和愉悦。原始、平淡的自然生活,适宜 人们在其中进行观察、思考和写作。作者在瓦尔 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 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徐迟先生所言,这是“一本静静的书,一 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一本寂寞、 恬静、智慧的书。阅读之前请把您的心安 静下来。” • 梭罗称瓦尔登湖为“神的一滴”。 • 如果我们少一些贪婪,少一些索取,如果 人间多一处瓦尔登湖,人类就会多一条后 路。这该是《瓦尔登湖》的一句隐语吧。 番良苦用心吧。
《瓦尔登湖》名言
• 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越是富 有。 •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 过得扎实,简单,简单,再简单。 • 我宁愿坐在一个南瓜上,并且独自拥有它,也 不愿挤坐在一个天鹅绒的垫子上。 • 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 我真理吧。
梭罗
•Thank you!
人物情感
• 1839年7月,17岁的少女艾伦.西华尔一家从马萨诸塞州的基尤特{Scituate}迁到 位于该州东北部的康科德镇。在那个只有5000人的小镇,艾伦很快认识并拜 访了梭罗一家。那时梭罗毕业已有两年,在一所小学校从事着教师的工作。 显然梭罗意识到艾伦的到来对他意味着什么。在1839年7月25日的日记里,他 写道:“爱情是没有法子治疗的....除了更深地去爱!”写上这句话时梭罗可 能还不知道他的哥哥---与他在同一所学校教书的约翰,也喜欢上了可爱的艾 伦。不过兄弟俩平静的性格不会允许他们发生任何争吵,不久后都共同接受 了这一事实。而同时被两个男孩喜欢的艾伦也充满了快乐。她接受了兄弟俩 去游览大自然的邀请。1840年,身为兄长的约翰首先向艾伦表示了他的爱慕 之心。但他很快伤心不已,因为艾伦断然地拒绝了他。之后,梭罗以自已的 方式去争取也属于他的权利。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求爱信。他企望待遇会 有所不同,但艾伦的回信笔调冷漠。不久,艾伦嫁给了一个牧师。 1842年1月,约翰在一条皮子上磨剃刀片时不小心将左手中指划破,病菌迅速 蔓延,发展成了破伤风。十天之后,约翰溘然长逝。梭罗伤心欲绝,三个月 闭门不出。 哥哥的逝世和艾伦的拒绝成为梭罗一生的痛。从此梭罗再也没有爱上过任何 人。
名言
• • • • • • • • • • • • • 天堂在我们的头上,也在我们的脚下。 我宁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而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 看四季的轮回难道就不算是一种职业吗? 当你过于注意细节的时候,却是在一点一滴地浪费你的人生。 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地生活的地方。 心灵永远是缺乏经验的。 世界只是我们的想象的画布。 即使在天堂,挑刺的人也会找到刺。 等到我们迷失了,我们才会开始了解自己。 任何事物的代价等于你用多少生命去换取它。 我们最真实的生活是当我们清醒地活在自己的梦中。 It is not enough to be industrious, so are the ants. What are you industrious about? 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是勤劳的.要看你为什么而勤劳. That man is the richest whose pleasure are the cheapest. 能处处寻求快乐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
梭罗的故事是怎样
梭罗的故事是怎样梭罗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超验主义先驱,自然学者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很多思想直到现在都影响着我们。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梭罗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梭罗的故事梭罗在短暂的一生中没有配偶,一直处于独居状态,梭罗的故事与他之前的感情挫折有很大的关系。
1839年七月,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两年,居住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镇,也是在这个时候他一生唯一的一段感情发生了,他认识了镇子上新来的教师艾伦,在他的日记中,他写道:爱情是没有治疗的可能,只有去更深的爱。
但是当时的梭罗可能还不知道的是他的哥哥约翰也爱上了艾伦。
在第二年,约翰向艾伦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但是艾伦果断地拒绝了约翰。
之后,梭罗用自己的方式向艾伦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他满怀热情地写了一封求爱信,他希望艾伦跟自己的感觉一样,但是收到回信的梭罗感觉灰心丧气,因为在艾伦的回信中到处充满了冷漠。
不久后,艾伦就嫁给了当地一位牧师,梭罗也开始对感情失望。
1842年,梭罗的哥哥因为割破手指感染破伤风而不幸去世。
艾伦的断然拒绝和哥哥约翰的去世给梭罗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也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从此之后,梭罗开始崇尚自然主义,他在爱默生的帮助下开始去实践超验主义的精髓。
梭罗的故事对于后人来说是一种福音,但是当时的梭罗是痛苦的,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梭罗再也没有爱上过任何人。
梭罗是钉子户的故事梭罗是十九世纪美国伟大的超验主义思想先驱,自然学者以及哲学家。
同样,他也是那个时候美国的“钉子户”。
事情的发生还要从1845年说起,那个时候梭罗在思想上已经开始成熟,并且在自己的好友兼导师的帮助下开始实践超验主义思想。
这个时候的梭罗居住在瓦尔登湖,生活完全自给自足,必须的生活用品也是用自己的劳动果实去跟镇子上的居民换的。
如此简单生活的梭罗被当地的收税员山姆盯上了,并且遭到了后者的不断纠缠。
被逼无奈的梭罗告诉山姆,他是不会向一个还保留奴隶制的美国政府交税的,并且认为自己居住到山上之后,一切的收获都来源于自己的辛苦劳作和大自然的馈赠,自己的存在跟美国政府无关。
梭罗的一生——精选推荐
[美]爱默生张爱玲译亨利·大卫·梭罗的祖先是法国人,从古恩西岛迁到美国来,他是他的家族里最后一个男性的后嗣。
他的个性偶尔也显示由这血统上得到的特性,很卓越地与一种非常强烈的撒克逊天才混合在一起。
他生在麻省康柯德镇,1817年7月12日诞生。
他1837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但是并没有在文学上有优异的成绩。
他在文学上是一个打破偶像崇拜的人。
他难得感谢大学给他的益处,也很看不起大学,然而他实在得益于大学不浅。
他离开大学以后,就和他的哥哥一同在一个私立学校里教书,不久就脱离了。
他父亲制造铅笔,亨利有一个时期也研究这行手艺,他相信他能够造出一种铅笔,比当时通用的更好。
他完成他的实验之后,将他的作品展览给波士顿的化学家与艺术家看,取得他们的证书,保证它的优秀品质,与最好的伦敦出品相等,此后他就满足地回家去了。
他的朋友们向他道贺,因为他现在辟出了一条致富之道。
但是他回答说,他以后再也不制造铅笔了。
"我为什么要制造铅笔呢?我已经做过一次的事情我决不再做。
"他重新继续他的漫长的散步与各种各样的研究,每天都对于自然界有些新的认识,不过他从未说到动物学或是植物学,因为他对于自然界的事实虽然好学不倦,对于专门科学与文字上的科学并没有好奇心。
在这时候他是一个强壮健康的青年,刚从大学里出来,他所有的友伴都在选择他们的职业,或是急于要开始担任某种报酬丰厚的职务,当然他也不免要想到这同一个问题;他这种能够抗拒一切通常的道路,保存他孤独自由的决心,实在是难得的——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辜负他的家人期望;因为他完全正直,他要自己绝对自主,也要每一个人都绝对自主,所以他的处境只有更艰难。
作文走近梭罗范文
走近梭罗范文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诗人和自然主义者。
其代表作《瓦尔登湖》是一部以自然和人的关系为主题的哲学经典。
他抨击工业文明带来的物质、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严重污染和损害,倡导简朴、自然、自由的生活方式。
在当代社会,梭罗的思想和观念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从作家的出生背景说起,梭罗生于1817年,他成长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小镇,家庭并不富有,但他的父亲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经营者,对儿子富有教育意识。
梭罗自幼喜欢阅读和思考,对古典文学、哲学、科学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兴趣。
他曾接受过一定的学院教育,在哈佛大学学习过自然科学、诗歌和状语,但他并不满足于学校课程的简单传授,更喜欢自己研究和思考。
梭罗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中。
他在1845年决定离开市区和现代文明的影响,前往靠近瓦尔登湖的荒野生活两年多的时间。
在此期间,梭罗靠自己种植食物、制作工具、捕鱼、狩猎和建造小屋等方式来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此时,梭罗开始用自然主义的眼光看待人和世界,对工业文明、企业家文化和市场经济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批判和追问。
他认为,破坏自然环境、扰乱人的休息和自主性、损害所有人的权利和利益等问题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固有缺陷,拒绝参与这种体系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梭罗反对主流社会通过金钱和物质来追求所谓的幸福和美好生活。
他主张简朴、自然、自由和独立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更符合人性本质,更具有社会公正、个性和环境保护的理念。
梭罗反对机械式的、针对大众的教育方式,认为教育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和自由,鼓励人们自主思考和探究。
他主张人们应该践行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提高自己的道德和文化素质。
梭罗的思想和观念对今天的社会和个人生活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当代,我们面临着诸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精神萎靡等一系列严重挑战,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最喜欢的哲学家——走近梭罗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 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 活实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纷繁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 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 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 乱内心的宁静。梭罗对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人类、 侵蚀人性心怀忧虑,他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 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原始、平淡的自 然生活,适宜人们在其中进行观察、思考和写作。梭 罗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 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 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 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 《瓦尔登湖》由此被认为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 书。
其他作品: 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又译为《消极抵抗》 《论公民抗命》 《公民不服从论》)(1849) 《没有规则的生活》(1863) 游记《马萨诸塞自然史》 《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 《缅因森林》等。
《瓦尔登湖》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的隐逸生活,而《公民不服从》则讨论面 对政府和强权的不义,为公民主动拒绝遵守若干法律提出辩护。
主要成就:
1.超验主义
在爱默生的支持下,梭罗在康科德开始了他的超验主义 实践。梭罗放弃诗歌创作而开始撰写随笔,起先给超验 主义刊物《日晷》写稿,之后各地的报纸杂志上都有他 的文章问世。他是一个超验主义者,他相信人能凭直觉 认识真理,在一定范围内,人就是上帝。梭罗积极倡导 一种生活观念,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 朴的生活方式,他堪称超验主义的实践家。
名言:
1、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 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2、如果一个人和他的同伴没有保持步伐,也许是因为他听到了另一种鼓点。 就让他按他自己的步伐前进,无论他走得多快、多慢或多远。 3、一个有时间增加他灵魂的财富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闲暇。
人物阅读素材:梭罗的一生
人物阅读素材:梭罗的一生梭罗的一生爱默生【导读:梭罗以全部的爱情将他的天才贡献给他故乡的田野与山水,因而使一切识字的美国人与海外的人都熟知它们,对它们感到兴趣……】亨利·大卫·梭罗的祖先是法国人,从古恩西岛迁到美国来,他是他的家族里最后一个男性的后嗣。
他的个性偶尔也显示由这血统上得到的特性,很卓越地与一种非常强烈的撒克逊天才混合在一起。
他生在麻省康柯德镇,1817年7月12日诞生,1837年从哈佛大学毕业。
他所有的友伴都在选择他们的职业,或是急于要开始担任某种报酬丰厚的职务,当然他也不免要想到这同一个问题;他这种能够抗拒一切通常的道路,保存他孤独自由的决心,实在是难得的——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辜负他的家人期望。
他有吃苦耐劳的习惯,生活上的需要又很少,又精通森林里的知识,算术又非常好,他在世界上任何地域都可以谋生。
他可以比别人费较少的工夫来供给他的需要,所以他可以保证有闲暇的时间。
他对于测量有一种天然的技巧,由于他的数学知识,并且他有一种习惯,总想深知他认为有兴趣的物件的大小与距离,树的大小,池塘与河流的深广,山的高度,与他最爱的几个峰顶的天际的距离——再加上他对于康柯德附近地域知道得非常详细,所以他渐渐地成了个土地测量员。
对于他,这职业有一个优点:它不断地将他领到新的幽僻的地方,能够帮助他研究自然界。
他在这工作中的技巧与计算的精确,很快地赢得人们的赞许,他从来不愁找不到事做。
他宁愿减少他日常的需要,并且自给自足——这也是一种富有。
他旅行起来,除了有时候要穿过一带与他当前的目标无关紧要的地区,那才利用铁路以外,他经常步行几百里,避免住旅馆,在农人与渔人家里付费住宿,认为这比较便宜,而且在他觉得比较愉快,同时也因为在那里他比较容易获得他所要的人,打听他所要知道的事。
他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
一切有条不紊的人都珍视自己的时间,他也是如此;他仿佛是全城唯一的有闲阶级;任何远足旅行,只要它看上去可能很愉快,他都愿意参加;他永远愿意参加谈话,一直谈到深夜。
建平中学语文:瓦尔登湖
——湖的崇高
二.表达生活态度,对人性、人的合理生存 的思考。
“懒惰是最诱惑人的事业,它的产量也是 最丰富的。我这样偷闲地过了许多个上午。 我宁愿把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宝贵的光阴这样 虚掷……这我也一点耳也不后悔” —— 懒散 却合理性的生活态度。 “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 无一丝一毫的虚伪!……在他的思想中,予 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 传给了康科德”——瓦尔登湖是作者的思想 观念、理想信念和创作激情产生的源泉。
作者及作品 亨利· 梭罗( 1817-18620,美国作家,诗人,自然 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1817年出生于康科德城,十六 岁即进入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就学。次年,大思想家爱 默生到哈佛大学作了题为《美国学者》的演讲,宣扬先知 先觉的智慧,而正是这一次演讲,给了梭罗以深刻的影响, 改变了他的人生。 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本来前程似锦,但他避开闹 市,住到爱默生家中。在担任数年中学校长后,毅然决定 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为终生事业。梭罗受超经验主义领袖爱 默生影响很深。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在爱默生的 林地中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 专业从事写作。本书即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 的记录。十年后,《瓦尔登湖》出版,但它不仅未能引起 人们的重视,相反还遭到批评和讥讽。然而,随着时光的 流逝,这本书的影响却越来越大,终而成为美国文学中的 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
《瓦尔登湖》是一部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充满了对自然、 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个先觉者的超人智慧。梭罗在大 学毕业后所写的第一篇日记中写道:“如果要孤独,我必须要逃避 现在———我要我自己当心。在罗马皇帝的明镜大殿里我怎么能独 特得起来呢?我宁可找一个阁楼。在那里是蜘蛛也不受干扰的,更 不用打扫地板了,也用不到一堆堆地堆放柴火。”这样一种寻求孤 独、在孤独中思索的观念贯穿了梭罗的一生。 《瓦尔登湖》不仅有独到的对生活感悟,对传统习俗的批判, 而且有许多形象的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澄澈透明、山林的茂 密苍翠,思想与景境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好的遐想和深沉的思考。 读着这本书,顿时感到全身心地脱离了尘世的喧嚣和功利的羁绊, 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自然中感悟人生,感悟哲理。 值得特别引起注意的是,这本书近年来在西方世界获得了前所 未有的重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使人们不由得不向往那 瓦尔登湖及其山林的清新的空气和澄澈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显 然正是医治现代病的妙药良方。这恐怕正是《瓦尔登湖》所具有的 价值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梭罗1862年因患肺病病逝,终年仅44岁,《瓦尔登湖》是他的 第二本书。
《瓦尔登湖》
对个人与社会的思考
梭罗在书中反思了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这让我开始思考 如何在社会中保持独立性,如何在不 违背自己意愿的前提下融入社会。
对精神与物质的追求
梭罗对物质欲望的批判引起了我对精 神追求的重视。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 过度追求物质财富,是否忽视了内心 的需求和成长。
对作品的思考
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2023
《瓦尔登湖》
汇报人:
目 录
• 简介 • 主题与思想 • 人物形象 • 叙事风格与技巧 • 作品影响与评价 • 结论与反思
01
简介
作者及生平
亨利·戴维·梭罗(H…
美国19世纪著名的作家、自然主义者和 哲学家。他于1817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 ,毕业于哈佛大学,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 在家乡度过。
VS
生平
梭罗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发表作品,并在19 世纪50年代完成了他的主要作品,其中包 括《瓦尔登湖》。
创作背景
19世纪美国的现代化进程
在19世纪中期,美国正在经历快速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 城市人口增加,经济快速发展。然而,这也导致了人们对自 然环境的破坏和人与自然的疏离。
梭罗的个人经历
梭罗本人曾在瓦尔登湖畔生活过一段时间,这段经历成为了 他写作《瓦尔登湖》的重要背景。
核心思想
自然主义
梭罗强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 处,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他认 为自然具有无尽的价值,是人类 不可或缺的伴侣。
个人自由
书中的核心思想是追求个人自由 ,反对社会对个体的束缚。梭罗 主张人们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喜 欢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社会地 位、财富和权力所限制。
精神追求
除了对自然的崇尚和对个人自由 的追求外,《瓦尔登湖》还强调 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梭罗认为 ,人类应该摆脱物质世界的束缚 ,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梭罗生平介绍
19世纪初,美国完全摆脱了对英国的依赖,以 独立国家的身份进入世界政治舞台。民族文学 开始全面繁荣,逐渐打破英国文学在美国的垄 断局面。梭罗就出生于这个时代。这个时期的 文学特点是: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 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 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喜欢描 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 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 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重视 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 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注重艺术效果。
梭罗对美国文明的独立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 的《论公民的不服从》对美国民主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巨 大影响。列夫·托尔斯泰在1900年读到这篇文章,对它 崇拜不已。圣雄甘地在南非当律师时,宣读这篇文章为 触犯了种族歧视法规的印度人辩护。甘地深受梭罗的影 响,成了一位终生非暴力反抗和消极抵制非正义权势的 典范。通过甘地,梭罗的主张变成了政治活动的工具。 后来在二十世纪,年轻的小马丁·路德·金也深受甘地 的影响,梭罗的主张便在美国民权运动的思想基础中得 到了新生。
在康科德河与梅里麦克河上一周(A Week on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 Rivers , 1849年) 论公民的不服从(On the Duty of Civil Disobedience ,1849年) 马萨诸塞州的奴隶制(Slavery in Massachusetts ,1854年) 瓦尔登湖(Walden ,1854年),又译作“湖滨散记”、“华尔腾湖” 为约翰·布朗上校请愿 (A Plea for Captain John Brown ,1860年) 散步(Walking,1861年) 远足 (Excursions ,1863年) 缅因森林 (The Maine Woods ,1864年) 科德角 (Cape Cod ,1865年) 马萨诸塞州的早春 (Early Spring in Massachusetts,1881年) 夏 (Summer ,1884年) 冬 (Winter ,1888年) 秋 (Autumn ,1892年) 杂录 (Miscellanies ,1894年) 梭罗最初与最后的旅行(The First and Last Journeys of Thoreau ,1905年),发 现于梭罗未发表的日记和手稿中
2021年读书笔记 | 梭罗《瓦尔登湖》
读书笔记 | 梭罗《瓦尔登湖》关于梭罗梭罗出生于1817年,马塞诸塞州的康科德镇。
1837年,20岁的梭罗从哈佛法学毕业,1838年,他回到康科德开始教书。
1839年,梭罗在康科德任教期间,和哥哥约翰同时爱上了一个少女,但她先后拒绝了他们兄弟二人的求婚,嫁给了一个牧师。
1842年元旦,约翰在磨剃须刀时,不小心划伤了手指,仅十几天就去世了。
这两件事给梭罗很大的打击,梭罗病倒了整整三个月。
病情好转之后,他开始在爱默生的家中当学徒和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
1845年,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间小木屋住了下来。
1847年,梭罗回到康科德。
1862年因肺病,病逝于康科德,年仅45岁。
关于瓦尔登湖梭罗曾介绍“瓦尔登湖”这一名字的由来传说一群印第安人在一个小山上举行狂欢庆典,山风高耸入云,就像瓦尔登湖现在这样深深嵌入地下。
据说他们说了很多亵渎神的语言,其实印第安人从未犯过这种罪。
正当他们这样狂欢的时候,山体摇晃起来,大地突然间沉下去,只留下了一个名叫瓦尔登的老妇人逃掉了,因此这湖便用她的名字来命名。
瓦尔登湖是一个咸水湖,除了雨水和蒸发之外,没有明显的出入口。
长半英里,周长约1又3/4英里,面积约61英亩半。
周围山峰耸立,拔地而起,东面的山峰能高达150英尺,山上覆盖的全是森林。
瓦尔登湖一会儿是蓝色,一会儿是绿色。
从山顶上眺望,它倒影出天空的颜色,走进了看,从湖边由淡黄色、淡绿色逐渐向湖中间部分深绿色过度。
梭罗怀着一颗对自然极大的热爱之心在湖边居住,欣,并由衷地赞美着身边的一草一木,一鱼一鸟,乃至整个世界。
春天降临瓦尔登湖,解冻封冰,万物复苏,每一个春天都比过去的以往更加美好。
关于梭罗和瓦尔登湖梭罗到瓦尔登湖边上居住,简单地生活。
他想试试看一个人的基本生活究竟能够简单到什么地步,想试试看用自己的手能做些什么。
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慎重,只面对生活的本质,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东西,而不是要等到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
梭罗
名人职称:散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哲学家Thoreau wa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writers in the later period of American Romanticism.And American Romanticism was a very important period of American history. In American Romanticism, many authors show their talents and devoted themselves to literature, and because of them, American literature had a great progress after American Revolution.And there were many distinguished writers that had great contributions on literature, such as Thoreau.1837年,在哈佛的校园里,爱默生遇见了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人——亨利·大卫·梭罗。
此时,爱默生34岁,而梭罗仅仅20岁,在学校里上四年级。
于是,一段伟大而又复杂的友谊开始了。
He was born in Concord, Massachusetts, on the 12th of July, 1817. He was graduated at Harvard College in 1837, but without any literary distinction. An iconoclast in literature, he seldom thanked colleges for their service to him, holding them in small esteem, whilst yet his debt to them was important.梭罗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
梭罗作文素材
《瓦尔登湖》在1854年出世时是寂寞 的,它不仅没有引起大众的注意,甚至 连一些本来应该亲近它的人也不理解, 对之冷落甚或讥评。它永远不会引起轰 动和喧嚣,在它成为一部世界名著之后 它也仍然是寂寞的,它的读者虽然比较 固定,但始终不会很多,而这些读者大 概也是心底深处寂寞的人,而就连这些 寂寞的人大概也只有在寂寞的时候读它 才悟出深味,就像徐迟先生所说,在繁 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 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 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 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 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
他曾在美国最好的大学(哈佛)受 过教育,他也曾借了一柄斧头,孤身一 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 林中,自己砍材,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 一个小木屋,自食其力,在小木屋周围 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完全靠自 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他 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并在 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试图鼓励人们要 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 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验,告 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 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他认为: 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 就不会有 是那种与我们的性格最不同的东西, 就是他整个人的独特性。 他生活得像一棵树——我们可以 从树的全部意义上去理解这句话:它的 伞样的形状,它不断迸发的枝条、它 的蓬勃向上、它的扎进土壤深处的根 须和承受阳光雨露的绿叶,尤其是它 的独立支持和独立性,对于梭罗,我 们可以像惠特曼一样说: 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棵活着的橡树 正在生长, 它孤独地站立着,有些青苔从树枝上 垂下来, 那里没有一个同类,它独自生长着, 发出许多苍绿黝碧的快乐的叶子。
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关于土地测量的那些难题;但是他每天被较严重的问题困扰着——他勇敢地面对这些问题。他质问每一种风俗习惯,他想把他的一切行为都安放在一个理想的基础上。他是一个极端的新教徒,很少有人像他这样,生平放弃这样多的东西。他没有学习任何职业;他没有结过婚;他独自一人居住;他从来不去教堂;他从来不选举;他拒绝向政府纳税;他不吃肉,他不喝酒,他从来没吸过烟;他虽然是个自然学家,从来不使用捕机或是枪。他宁愿做思想上与肉体上的独身汉——为他自己着想,这无疑是聪明的选择、他没有致富的才能,他知道怎样能够贫穷而绝对不污秽或是粗鄙。也许他逐渐采取了他这种生活方式,而事先自己也不大知道,但是事后他智慧地赞成这种生活。'哦常常想到,"他在他的札记里写着,"如果我富敌王侯,我的目标一定也还是一样,我的手段也是基本上相同的。"他用不着抵抗什么诱惑——没有欲望,没有热情,对于精美的琐碎东西没有嗜好。精致的房屋,衣服,有高级修养的人们的态度与谈话,他都不欣赏。他宁可要一个好印第安人,他认为这些优雅的品质妨碍谈话,他希望在最简单的立场上与他的友伴会见。他拒绝参加晚宴,因为那种场合,每一个人都妨碍另一个人,他遇见那些人。也无法从中得到任何益处。他说:"他们因为他们的晚餐价昂而自傲;我因为我的晚餐价廉而自傲。"在餐桌上有人问他爱吃哪一样菜,他回答,"离我最近的一碗。"他不喜欢酒的滋味,终身没有一样恶习。他说:"我模糊地记得我未成年的时候吸干百合花梗做的烟卷,似乎有点快感。这样东西我那时候通常总预备着一些。我从来没吸过比这更有害的东西。"
他用来征服科学上的一切阻碍的另一工具,就是忍耐。他知道怎样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成为他身下那块石头的一部分,一直等到那些躲避他的鱼鸟爬虫又都回来继续做它们惯常做的事,甚至于由于好奇心,会到他眼前来凝视他。
与他一同散步是一件愉快的事,也是一种特权。他像一只狐狸或是鸟一样地彻底知道这地方,也像它们一样。有他自己的小路,可以自由通过。他可以看出雪中或是地上的每一道足迹,知道哪一种生物在他之前走过这条路。我们对于这样的一个向导员必须绝对服从,而这是非常值得的。他夹着一本旧乐谱,可以把植物压在书里;他口袋里带着他的日记簿与铅笔,一只小望远镜预备看鸟,一只显微镜,大型的折刀,麻线。他戴着一顶草帽,穿着坚固的皮鞋,结实的灰色裤子,可以冒险通过矮橡树与牛尾菜,也可以爬到树上去找鹰巢或是松鼠巢。他徒步涉过池塘去找水生植物,他强壮的腿也是他盔甲中重要的一部分。我所说的那一天,他去找龙胆花,看见它在那宽阔的池塘对过,他检验那小花以后,断定它已经开了五天。他从胸前的口袋里把日记簿掏出来,读出一切应当在这一天开花的植物的名字,他记录这些,就像一个银行家论承他的票据几时到期,兰花要到朝关才开花。他想他如果从昏睡中醒来,在这沼泽里,他可以从植物上看出是几月几日,不会等错在南天之外。红尾鸟到处飞着;不久那优美的蜡嘴鸟也出现了它那鲜艳的猩红色非常刺眼,使一个冒失地看它的人不得不拭眼睛,它的声音优美清脆,梭罗将它比做一只医好了沙哑喉咙的营。不久他听到一种啼声,他称那种鸟为"夜鸣鸟",他始终不知道那些是什么鸟,寻找了它十二年>每次他又看见它,它总是正在向一棵树或是矮丛中钻去,再也找不到它;只有这种鸟白昼与夜间同样地歌唱。我告诉他要当心,方一找到了它,把它记录下来,生命也许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可以给他看的了。他说:"你半生一直寻找而找不到的东西,有一天你会和它迎面相逢,得窥全豹,你寻它像寻梦一样,而你一找到它,就成了它的俘虏。"
他宁愿减少他日常的需要,并且自给自足——这也是一种富有。他旅行起来,除了有时候要穿过一带与他当前的目标无关紧要的地区,那才利用铁路以外,他经常步行几百里,避免住旅馆,在农人与渔人家里付费住宿,认为这比较便宜,而且在他觉得比较愉快,同时也因为在那里他比较容易获得他所要的人,打听他所要知道写的浪漫故事中那织工的女儿罗丝·佛兰莫克称赞她父亲的话,说他像一根尺,它量麻布与尿布,也照样能量花毡与织锦缎。他永远有一种新策略。我植树的时候,买了一斗橡树子,他说只有一小部分是好的.他开始检验它们,拣出好的。但是他发现这要费很多的时间,他说:"我想你如果把它们都放在水里,好的会沉下去。"我们试验了之后,果然如此。他能够计划一个花园或是房屋或是马厩;他一定能够领导一个"太平洋探险队";在最严重的私人或大家的事件上都能给人贤明的忠告。
在这时候他是一个强壮健康的青年,刚从大学里出来,他所有的友伴都在选择他们的职业,或是急于要开始担任某种报酬丰厚的职务,当然他也不免要想到这同一个问题;他这种能够抗拒一切通常的道路,保存他孤独自由的决心,实在是难得的——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辜负他的家人期望;因为他完全正直,他要自己绝对自主,也要每一个人都绝对自主,所以他的处境只有更艰难。但是梭罗从来没有踌躇。他是一个天生的倡异议者。他不肯为了狭窄的技艺或是职业而放弃他在学问和行动上的大志,他的目标是一种更广博的使命,一种艺术,能使我们好好地生活。如果他蔑视而且公然反抗别人的意见,那只是因为他一心一意要使他的行为与他自己的信仰协调。他从来不懒惰或是任性,他需要钱的时候,情愿做些与他性情相近的体力劳动来赚钱——-如造一只小船或是一道篱笆,种植,接技,测量,或是别的短期工作——-尔不愿长期地受雇。他有吃苦耐劳的习惯,生活上的需要又很少,又精通森林里的知识,算术又非常好,他在世界上任何地域都可以谋生。他可以比别人费较少的功夫来供给他的需要。所以他可以保证有闲暇的时间。
据说普洛梯纳斯觉得他的身体是可耻的,大概他这种态度是有充分理由的——他的身体不听指挥,他没有应付这物质世界的技巧,抽象的理智性的人往往如此。但是梭罗生就一个最适合最有用的身体。他身材不高。很坚实,浅色的皮肤,健壮的严肃的蓝眼睛,庄重的态度——在晚年他脸上留着胡须,于他很相宜。他的五官都敏锐,他体格结实,能够吃苦耐劳,他的手使用起工具来,是强壮敏捷的。而他的身体与精神配合得非常好,他能够用脚步测量距离,比别人用尺量得还准些。他说他夜里在树林中寻找路径,用脚比用眼睛强,他能够用眼睛估计两棵树的高度,非常准确;他能够像一个牲畜贩子一样地估计一头牛或是一口猪的重量。一只盒子里装着许多散置着的铅笔,他可以迅速地用手将铅笔一把一把抓出来,每次恰好抓出一打之数。他善于游泳,赛跑,溜冰,划船,在从早至晚的长途步行中,大概能够压倒任何乡民。而他的身体与精神的关系比我们臆度的这些还要精妙。他说他的腿所走的每一步路。都是他要走的。照例他路走得越长,所写的作品也更长。如果把他关在家里,他就完全不写了。
他决定研究自然史,纯是出于天性。他承认他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一条猎犬或是一头豹,如果他生在印第安人之间,一定是一个残忍的猎人。但是他被他那麻省的文化所约束,因此他研究植物学与鱼类学,用这温和的方式打猎。他与动物接近,使人想起汤麦斯·福勒关于养蜂家柏特勒的记录:"不是他告诉蜜蜂许多话,就是蜜蜂告诉他许多话。"蛇盘在他腿上;鱼游到他手中,他把它们从水里拿出来;他抓住山投鼠的尾巴,把它从洞里拉出来;他保护狐狸不被猎人伤害。我们这自然学家绝对慷慨,他什么都不瞒人:他肯带你到苍鹭常去的地方,甚至于他最珍视的植物学的沼泽那里——也许他知道你永远不会再找到那地方,然而无论如何,他是愿意冒这个险的。
他对于测量有一种天然的技巧,由于他的数学知识,并且他有一种习惯,总想深知他认为有兴趣的物件的大小与距离,树的大小,池塘与河流的深广,山的高度,与他最爱的几个峰顶的天际的距离——再加上他对于康柯德附近地域知道得非常详细,所以他渐渐地成了个土地测量员。对于他,这职业有一个优点:它不断地将他领到新的幽僻的地方,能够帮助他研究自然界。他在这工作中的技巧与计算的精确,很快地赢得人们的赞许,他从来不愁找不到事做。
[美]爱默生 张爱玲 译
亨利·大卫·梭罗的祖先是法国人,从古恩西岛迁到美国来,他是他的家族里最后一个男性的后嗣。他的个性偶尔也显示由这血统上得到的特性,很卓越地与一种非常强烈的撒克逊天才混合在一起。
他生在麻省康柯德镇,1817年7月12日诞生。他1837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但是并没有在文学上有优异的成绩。他在文学上是一个打破偶像崇拜的人。他难得感谢大学给他的益处,也很看不起大学,然而他实在得益于大学不浅。他离开大学以后,就和他的哥哥一同在一个私立学校里教书,不久就脱离了。他父亲制造铅笔,亨利有一个时期也研究这行手艺,他相信他能够造出一种铅笔,比当时通用的更好。他完成他的实验之后,将他的作品展览给波士顿的化学家与艺术家看,取得他们的证书,保证它的优秀品质,与最好的伦敦出品相等,此后他就满足地回家去了。他的朋友们向他道贺,因为他现在辟出了一条致富之道。但是他回答说,他以后再也不制造铅笔了。"我为什么要制造铅笔呢?我已经做过一次的事情我决不再做。"他重新继续他的漫长的散步与各种各样的研究,每天都对于自然界有些新的认识,不过他从未说到动物学或是植物学,因为他对于自然界的事实虽然好学不倦,对于专门科学与文字上的科学并没有好奇心。
他为目前而生活,并没有许多累赘的回忆使他感到苦痛。如果他昨天向你提出一种新的建议,他今天也会向你提出另一个,同样地富于革命性。他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一切有条不紊的人都珍视自己的时间,他也是如此;他仿佛是全城惟一的有闲阶级;任何远足旅行,只要它看上去可能很愉快,他都愿意参加;他永远愿意参加谈话,一直谈到深夜。他的谨慎有规律的日常生活从不影响到他尖刻的观察力,无论什么新局面他都能应付。他说:"你可以在铁路旁边睡觉,而从来不被吵醒;大自然很知道什么声音是值得注意的,它已经决定了不去听那火车的汽笛声。而一切事物都尊敬虔诚的心灵,从来不会有什么东西打断我们心境的神往。"他注意到他屡次遇到这种事情:从远方收到一种稀有的植物之后,他不久就会在他自己常去的地方找到同样的植物。有一种好运气;只有精于赌博的人才碰得到,他就常常交到这种好运。有一天,他与一个陌生人一同走着,那人问他在哪里可以找到印第安箭锁,他回答"处处都有",弯下腰去,就立刻从地下抬起一个。在华盛顿山上,在特克门的山谷里,梭罗跃了一跤,跌得很重,一只脚扭了筋。正当他从那里爬起来的时候,他第一次看见一种稀有的菊科植物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