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上)
苏教版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含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含教学反思)1.认识容量和升2.认识毫升3.升与毫升的换算1.重新认识常用的容量单位(升、毫升),掌控这些单位间的进率。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实践能力。
1.再升和毫升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全新的容量单位。
根据学生特点,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启程,课堂上通过学生观测、思索、操作方式和具体内容的看看、猜一猜、好像一好像、量一量、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予,使学生从相同角度创建再升和毫升的容量概念,并掌控再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2.使学生明确,计量液体时,为了方便,常用一些计量工具来量,常用的单位有升和毫升,结合观察计量工具,让学生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
3课时升的认识教材第1~3页的内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2.并使学生用量一量的方法,晓得1沧波多少。
3.创建容量单位,培育学生估量液体多少的意识。
重点: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挑选最合适的单位则表示液体的多少。
量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
学生掏出自己的水壶,说道说道能够丰多少水。
与同伴比一比谁的水壶丰的水多。
如果比不出来,教师可提供一个标准量杯,具体量一量,然后比出结果。
1.融合经验,明确提出问题。
思考:为什么教师提供了一个量杯,就能比出谁的水壶容量大?引导学生明确,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用统一的单位。
2.体验感知。
(1)掏出各种容量相同的实物,1再升的酱油、2再升的牛奶、3再升的饮料和4再升的油漆等。
(2)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大约有多重,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单位。
(3)讲述:计量像水、油漆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4)认知1沧波多少。
教师操作,学生感知。
再次使学生搓一搓1再升液体的质量。
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
3.拓展应用。
四上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四上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四上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哎呀,这四上数学第一单元学完了,我可得好好想想这一路是咋学过来的呢。
这第一单元啊,讲的好多都是关于大数的认识。
就像那些数啊,大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都数不清。
我刚看到那些又长又大的数的时候,我的天呐,我脑袋都大了。
比如说1234567890,这一长串数字,我当时就想,这可咋记啊?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来的时候,我感觉就像看到了一堆密密麻麻的小蚂蚁在爬呢。
我们老师可真是有办法。
她先给我们讲数位,什么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啊。
她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把那些复杂的大数拆成了一个个小部分。
她会说:“同学们,你们看这个数,就像盖房子一样,每个数位就是房子的一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用处呢。
”有一次,同桌问我:“你说为啥要有这么多数位啊?”我就跟他说:“你想啊,如果没有这么多数位,那那些超级大的数可咋表示呢?就像咱们要装好多好多东西,如果只有一个小盒子,肯定装不下呀,数位就是不同大小的盒子呢。
”在学习读数的时候,可有趣了。
有的同学读得那叫一个乱啊。
有个同学把1000001读成了“一百万零一”,老师就笑着说:“哎呀,你可不能这么马虎呀。
这就像你走路,每一步都有它的顺序,读数也是,每个数位都要读准确。
”我们就跟着老师,一个数位一个数位地读,慢慢地就熟练起来了。
我当时心里想,这读数就像唱歌一样,每个音符都要唱对才行呢。
写数的时候也不容易。
我老是会少写个0或者多写个0。
我就想,这0就像调皮的小幽灵,总是在我写数的时候捣乱。
有一回,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数,让我们照着写。
我写着写着就迷糊了。
这时候我后面的同学悄悄跟我说:“你就把数位先想好了,再一个一个往上填数字。
”嘿,还真别说,按照他的方法,我出错就少多了。
比较数的大小也有小窍门。
我开始的时候就知道一个一个比数字的大小,可慢了。
后来老师告诉我们,先看数位,数位多的数就大。
就像比赛跑步一样,腿长的人一步就比腿短的人跨得远,数位多的数就像腿长的人,一下子就跑到前面去了。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第一单元的教学接近尾声时我就在考虑复习课该如何上,可真正该上了,还是对如何操作举棋不定。
通过组里的研究和我再三的考虑,我决定让孩子们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复习。
多样的出题形式来检测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亿以上的大数。
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回忆数位顺序表,包括计数单位、数位等。
此环节是帮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脑海中能浮现数位顺序表。
接下来在复习读数时,由我先出两个比较典型的数,学生把读法写在本上,然后归纳读数的方法,包括“0”的读法。
接着由学生出数,互相读,互相查。
通过互查的方式巩固这部分内容。
在写数的环节就放手让同桌一起复习。
一起看书、互相考查、由前后桌来检查是否达标。
课上完了,总体感觉效果还可以,起码是帮助学有漏洞的学生补了一课。
学生的兴趣还比较浓厚,和同桌兴高采烈的合作着,题目也出了不少。
但是,还有几个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
1.学生出题有些盲目,针对性不强,应该事先规定好出哪些类型的数字,练习面就更全面了。
2.课结束之后感觉是给中下生补了一课,特优生发展的空间不大,尽管差生的课都是优生给补的,但充其量是巩固了这部分知识,并没有太大的提高,因为在设计时觉得也实在没有必要设计太多的花样,基础掌握比什么都重要,其实应该不要局限本节课的内容,毕竟这是复习课嘛,可以拓展一些别的知识,这个感觉有些遗憾。
3.学生互查对老师掌握每个人的情况很有效,但是不能放松教师的监督作用,否则也起不到该起的作用。
4.激励评价很欠缺,学生是需要鼓励的,而且要常常鼓励才更好。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课程分析:《大数的认识》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建立了良好的数概念认知基础。
统编人教部编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

统编人教部编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本文档总结了统编人教部编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的教学反思。
以下是对每个单元的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思。
第一单元:重温数的读法和数的大小本单元主要教授了数的读法和数的大小。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口头解释、实物展示和游戏互动等,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并更好地理解了数的概念。
然而,有些学生在个别问题上仍存在一些困惑,需要更多巩固练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单元:数的运算本单元主要涉及数的运算,包括加法和减法。
教师用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们理解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学生们对加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减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练和巩固。
为了提升学生们的技能和信心,建议加大减法的练量,并提供更多的解题策略。
第三单元:数的感知本单元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和认识能力。
教师通过展示数字的图形和图像,以及游戏和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学生们在数的感知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但在数字序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惑。
建议加强对数字序数的练,可以通过更多的绘画和比较的方式进行。
第四单元:数的运算本单元继续探讨数的运算,包括加法和减法。
教师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的引导,提高学生们的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大部分学生在运算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仍需要巩固和练。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数的运算能力,建议加大练量,并引入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总结通过对统编人教部编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样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巩固和练习。
通过持续的努力,帮助学生们在数学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理解。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20篇简短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20篇简短1.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乘除法和分数的初步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加减法是四年级的基础内容,乘除法和分数是扩展内容,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拓展数学思维。
3.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
通过实物教具和图形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和描述数学问题。
4.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小组活动和分组练习,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和互相帮助,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5.此外,我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和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反复练习。
通过练习题,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通过举例说明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7.教学中的反馈机制也十分重要。
我采用了即时反馈的方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他们继续尝试。
我还利用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8.在课堂管理方面,我注重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通过奖励机制、表扬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我还注意规范学生的表达和行为,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自制力。
9.在教学反思中,我觉得自己的优点是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10.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有时候我过于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而忽视了他们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我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单纯追求正确答案更重要。
11.另外,我在课堂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
有时候我对学生的纪律要求不够严格,导致课堂秩序不稳定。
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提高课堂效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应用》教学反思1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在设计教案之前,我对两个班的学生(74人)进行了调查,其中只有2人未用过计算器,其他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
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自己拿计算器按按就会了,所以用计算器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教师做补充的环节,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价值与应用上。
2巧妙安排,体验计算器的好处。
如何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的好处,我设计一个数目较大的计算(统计表求合计)。
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学生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计算器算,在汇报时对两种方法我都呈现其计算过程。
能主动用计算器计算的学生选择计算工具的能力较强,很有成就感;而用竖式累加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计算也显示了其较强的计算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自然发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
3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节课实践应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有口算、笔算、简算、估算、计算器算,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课堂设计较大胆,出示4个情景后让学生任选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
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由于刚学完计算器,所以很多学生都选用计算器算。
在汇报中,当有的学生指出第二题口算更好时,学生们恍然大悟。
于是有的学生说第三题可以估算,第一题还可以用简便算法。
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渗透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4反思与教学相结合。
我在学生用计算器和笔算两种方法后,设计了反思内容:请同学们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哪种计算方法好?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反思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的简便准确,同时引导学生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认为在很多方面是成功的,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知识点的教学上,我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整数的认识开始,逐渐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且通过实际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掌握了整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我也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讨论,借助于同伴的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其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注重多种方法的运用,不仅有前期的讲授和示范,还有后期的练习和反思。
例如,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的方式,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此外,我还通过使用教具、图片、游戏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迷失方向的情况,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中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辅导,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在我们班还有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充满了抵触情绪。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中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没有用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和故事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针对上述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首先,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如果有学生出现了困惑或迷失方向,我会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辅导,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其次,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会通过市场调查或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需求和期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此外,我也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通过数学游戏、模型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年级上册数学.1 大数的认识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爽爽文库汇编之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
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
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
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
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
这个单元以读数和写数为基础,我按照教参进行了教学。
我在读数时特别注意了读数的要点强调,每一级的数都按照各级的读法读,只是读完后在后面加上它的计数单位。
通过这样的教学,全班一致攻克了读数这难关。
写数也是一样,先要找出带“亿”、“万”的计数单位,弄清楚每个级里面的数到底是多少,在依次在每个级里写出相应的数,学生们这些都掌握的比较好。
对于组数的教学,在读题目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反复读三遍,把要组的数先能读出来,读数会读了,写数自然就轻松了,按照这样的规律,难度也降低了不少,学生们做类似的题目也稳定了。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上)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上)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怎样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是这节课的着重研究内容;在设计教学时;我发现;并突出了以下几点:1、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 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0 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00 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2、通过情境教学;进一步建立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先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主探索;解决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 的数的读法;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觉得自己有几个方面还不是讲得很到位;特别是有一道题目:把四个0 和四个 1 组成一个只读一个零的数;再组成一个只读二个零的数;再组成一个一个零也不读的数。
再讲解这道习题的时候;我以为基本上同学都能掌握;然而在后面的作业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多同学完成的不是很好。
【初步设想】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去自主探究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本课新学的计数单位中;十万与一亿的大小学生比较抽象;所以采用较为形象的例子进行直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并采用贴近四年级小朋友心理特征的方法。
用生活中具体的大数;展开对数值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感受不同数级的含义;并构建好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可能会比较容易让三年级的学生掌握。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构想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时;可以先复习个级的数的读法;再引出万级的读法。
先由学生讨论怎么读;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读的方法。
在教学写数时;则要求每个学生要牢记数位顺序表;要做到倒背如流。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亿以内、亿以上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会正确地读写大数。
3、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4、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
过程与方法:
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环保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课时安排:11课时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及改写
第4课时“四舍五入法”改写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第5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第6课时亿以上数的读法
第7课时亿以上数的写法和改写
第8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
第9课时用计算器计算
第10课时单元复习
第11课时1亿有多大?。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共5篇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共5篇篇一: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集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
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
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
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
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
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教师常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
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下层的学生,掌握的较难,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班级:教师:时间: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一节数一数教学目标:1.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 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
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 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
2. 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3. 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
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动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1. 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
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2. 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
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活动三:练习活动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通过学生的拨珠活动,既可以巩固对较大数的认识,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计数器、小卡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请读出下面各数。 ( 指名读)
8256 302 2005 7600
2、数一数:(开火车)
1)从 689 一个一个的数到 702。
2)从 420 一十一十的数到 500
3)从 600 一百一百的数到 1000 3、(1) 指名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一(个) 、十、百、千)。
第二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 P5 例 2,做一做。 教学目标 : 1. 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 系与区别,并理解读数的规则。 2.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 发展学生的数 感。 教学重点 :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 数位上出现 0 的读法。
个 0,这个数是六千三百万。要把 12345 变成一千二百三十四万,应
该( )。在 96 中间添( )个 0,这个数才是九百万零六。
3 、游戏:用 0、1、3、5、7 组成四个不同的五位数,再读出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法的练习 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数级:个级 万级
( 2)教 24960000 的读法。
这个数是含有两级的八位数,个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万级的数
表示多少万, 万级数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必须要在后面加上一个
“万”字 .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板书)
(3) 即时训练。
读一读 :50000
180000 2350000
(4)小结 : 首先要先明确万级上的数 ( 可以画出分级线 ) ;找出万
1. 掌握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 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 通过探究活动 , 提高学生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3.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 ,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 掌握亿以内的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 : 掌握 0 占位的情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一节数一数帮助学生建立大数的数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很容易流于形式。
本节课我进行了几方面有价值的探索。
1.课前,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与思考的空间,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在课前设计了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寻找有关万以上数的情境和信息,包括数1000粒大米或黄豆等多种类型的活动。
这样既节省了上课的时间,又保证了每个学生有充足的空间进行初步的体验和思考。
2.课上,我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与大数有关的现实情境,这些丰富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感受大数的机会。
学生能从中感受到一万和几万有多少,进而形成对大数的具体感知,从而体验到大数的特征。
当提到大数时,学生在头脑中就不只是一些无意义的数字,而是和丰富的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
3.丰富的现实情境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大数就在自己身边,进一步体会到大数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都有机会观察和体验大数,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且有话可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随之得到充分的发挥,研究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第二节熟悉更大的数为了更好地体现以糊口为主线的新课程理念,为了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糊口实际,我在教学活动一开始,便设计了情境导入,出示了一组糊口中比较大的数的相关资料。
课上让学生谈谈看到这些资料的感受,激起了学生进修大数的欲望。
在新授环节中,我加强学生对大数的意义的理解。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出示的资料,让学生对大数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有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意义,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大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表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
这时,“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第三节人口普查学生在口头读数时出现的问题少,但把读的数用文字的形式表示出来时,就错误百出,漏写亿级或万级的单位,大小写混淆等,由读法换成写法时,数位不够,把本来的八位数写成七位数,特别是位数多的数字,学生掌握得不好。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课后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回顾“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主要包括认识亿以内及亿以上的数、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等内容。
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大数,掌握大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成功之处1.情境导入有效:利用生活中的大数据,如国家人口数量、国民生产总值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感受到大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方法多样:采用了直观演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计数器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小组合作讨论数的读法和写法规则,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将大数的认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4.练习设计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设计了多样化的练习题,如读数、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大数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在读数、写数和数的改写等方面容易出现错误。
2.课堂节奏把握欠佳:在讲解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时,有时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导致课堂节奏不够紧凑,影响了教学进度。
3.对学生的思维拓展不够: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四、改进措施1.加强个别辅导: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提高学习成绩。
2.优化教学节奏:在备课过程中,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3.注重思维培养: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
反思
在本文档中,我将对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教
学进行反思。
本单元主要涵盖了加减法、整十整百数的认识和计算
方法。
首先,我发现通过教材中的丰富例题和练题,学生们对于加减
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良好的理解。
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整
数的加减运算,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式的教学
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其次,整十整百数的认识和计算方法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中,我通过举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们理解整十整百数的特
点和计算方法。
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规则,并能
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中。
我还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教具,如数学软件和数学拼
图等,使教学更加直观和生动。
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和参与互动游戏,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们
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们对于加减法和整十整百
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能
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怎样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是这节课的着重研究内容,在设计教学时,我发现,并突出了以下几点:1、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 以内的数的认识,1000 以内的数的认识,10000 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2、通过情境教学,进一步建立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先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主探索,解决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 的数的读法,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觉得自己有几个方面还不是讲得很到位,特别是有一道题目:把四个0 和四个1 组成一个只读一个零的数,再组成一个只读二个零的数,再组成一个一个零也不读的数。
再讲解这道习题的时候,我以为基本上同学都能掌握,然而在后面的作业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多同学完成的不是很好。
【初步设想】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去自主探究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本课新学的计数单位中,十万与一亿的大小学生比较抽象,所以采用较为形象的例子进行直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并采用贴近四年级小朋友心理特征的方法。
用生活中具体的大数,展开对数值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感受不同数级的含义,并构建好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可能会比较容易让三年级的学生掌握。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构想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时,可以先复习个级的数的读法,再引出万级的读法。
先由学生讨论怎么读,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读的方法。
在教学写数时,则要求每个学生要牢记数位顺序表,要做到倒背如流。
如果学生数位顺序表不熟悉,就很难准确地写数。
因为学生要知道哪一位上没有数要用“0”补足。
在教学亿以上数的读写时,以学生自学为主,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再指名讲解方法,然后通过练习来巩固。
在教学数的改写时,让学生明白改写与原数相等,用“=”连接,再加上相应的单位,如:万或者亿等单位,省略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与原数近似用“≈”连接,再加上相应的单位。
改写是准确数,省略是近似数。
反思数的读写教学,分万以内数的读写、亿以内数的读写和亿以上数的读写三个阶段。
其中,万以内数的读写是基础,亿以内数的读写是关键,亿以上数的读写是发展。
教师应重点教好亿以内数的读写,使其真正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数数打基础,“分级”是关键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先要弄清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并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要以数数为基础,建立新的计数单位,例如:……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从而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一亿。
并整理扩充出新的数位顺序表,为读写亿以内的数打好基础。
按照我国四个数位一级的读写特点,掌握四位分级法是多位数读写的关键。
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发现,在越来越多的数位中,第一位至第四位依次是:个(一)、十、百、千。
第五位至第八位是在一、十、百、千的后边多一个“万”字。
这样每四个数位一级,把个级和万级区别开来。
明确了四位分级的特点,读数、写数就有了基础。
二、读为重点,分层概括在万以内数读写的教学中,学生已掌握读写的方法。
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主要任务是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迁移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上来,进一步锻炼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比较数的大小可分两种情况进行教学:一是比较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位数多的数较大;二是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起依次比较每一位上的数。
教学时我先着重复习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及比较方法,再通过类推让学生尝试解决例题。
然后引导学生着重从数位上进行比较,以进一步加深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位的顺序,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由于位数多,易看错,所以教学中强调了通过分级来帮助弄清这两个数是几位数,若位数相同,要从最高位一个一个比较下去,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还可以告诉学生,数的比较可用对齐数位纵向比较的方法进行。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较简单,因此整节课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比大小的方法,重点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完整、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培养了他们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也尝试到成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通过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为后面学习新知打基础。
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做,动脑思考,小组交流、探究,从而总结归纳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独立完成基础练习,发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巩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拓展训练,层层深入,巩固比较数的大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亿以内数的改写的教学设想新课的引入可参考新设计上的做法。
例8以行星之间的平均距离为教学素材,所出现的较大整数都是有意义的数,意义在于学生有兴趣,能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
而且感到这些数比较大,读与写都不大方便,乐意改变这些数的单位。
教学可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把384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在这个层次里着力教学改写时的思考,并得出改写的方法。
384400是一个较大的数,通过读数能够知道它是38个万和4400个一组成的数。
所以,用“万”作单位表示这个数时,“38”应该是整数部分里的数,“4400”应该是小数部分里的数。
教材给384400里的“4400”和38.44里的“44”加上同样的色块,显示了这一思考过程,从而得出改写的方法: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至于改写后的数要用“万”为单位,以及根据小数性质化简,都是学生能够解决的,教材不作过多强调。
第二个层次是把1496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在上一层次“扶”的基础上,这里采取了“放”,让学生完成改写。
教材只是通过问题“在哪一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提示改写的方法。
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抓住“为什么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组织学生讨论,理清改写时的思路。
二是组织两个层次的改写的比较,找到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使学生全面掌握改写的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第40页的“试一试”,把5791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
这是改写时遇到的特殊情况,教材让学生在改写中遇到矛盾并想办法解决它。
可以让学生从两个角度去体会:一是这个数比1亿小,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整数部分应该是“0”。
二是这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缺少整数部分,应该用“0”补足,使写出的小数完整。
“练一练”里把46411、4476、1433、409等数改写成用“万”为单位的数,让学生继续练习对上面情况的处理方法。
特别是409的改写,不仅要添整数部分的“0”,还要在十分位上写“0”。
之后要求学生思考,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注意什么,最好分两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回顾例8及“试一试”里数的改写,总结改写的方法及要领,突出改写时小数点的位置与改写后的数的计数单位。
第二个层次把整万数和整亿数的改写纳入新知识的范畴,完善并简化认知结构,体会新旧知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方法是统一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特殊情况。
后面是完成练习七的1~3题,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每道题目的具体要求分别进行练习,再引导学生比较改写前后的数,说说自己的体会,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的作用,增强数感。
课堂最后让学生同桌互相总结本节课的学习体会。
反思: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建立在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除了数大了些,比较的方法是一样的。
教材中该课时内容较少,题目难度也不大,我估计时间应该是比较充裕的,从一节课的内容和时间上考虑,我把整万数的改写与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整合在一起。
这节课的重点定位为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和能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
课前我在上课班级进行了知识前测,比较三组万以内数的大小,既有位数相同的,又有位数不同的,要求学生用语言概括万以内的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从学生的作业情况看,比大小是没问题的,但只有3位学生能比较正确地叙述方法。
我想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外壳,所以我把难点定位为概括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为了降低难度,在过程的设计上,复习引入环节进行铺垫,新课教学环节进行分散讨论,最后进行总结概括。
把整万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我想重在让学生掌握方法,在比较中体验改写的好处,所以我采用了先讲解,再练习讨论的模式。
同时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培养数感,我对例题中的图进行了简单介绍,力图让数学课富有情趣,不再是干巴巴的数学知识的学习。
复习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求亿以内的近似数》教学反思刘燕珍一.活中的数学。
由于人教版在以前学过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因此在教学《求亿以内的近似数》时我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因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
如:说说996人大约是多少人,并谈谈理由。
有的学生认为接近是990人,有的认为接近是100人,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
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二.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
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
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如在学习完求亿以内的近似数后,我让学生主动尝试探索做一做的练习:求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和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
亿以上数的读写教学反思基于刚刚学习过亿以内数的读写、改写与省略,教材中把亿以上数的读写、改写与省略编排为一课时,而我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它划分为2课时,即读写一课时和改写省略一课时,在教学时我主要出于两点考虑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一、运用生活中的大数,激发学生学生数学的情感和热爱生活的情感1、中国的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9600000),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有1,300,000,000(十三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