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公司风险预警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担保公司的风险监测及预警机制解析

担保公司的风险监测及预警机制解析

担保公司的风险监测及预警机制解析在金融体系中,担保公司起着保险机构的角色,为借款人和贷款机构提供信用保障,降低信用风险。

然而,担保公司自身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如违约风险、市场风险等。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担保公司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监测及预警机制。

本文将对担保公司的风险监测及预警机制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风险监测担保公司的风险监测是指对各种风险状况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和分析。

这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首先,担保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风险监测体系。

市场风险主要源于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等因素的变动。

担保公司应密切关注各种市场变化,如利率的波动、货币政策的变化等,及时分析这些因素对其业务的影响,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风险。

其次,担保公司要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监测。

信用风险是担保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它涉及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担保项目的质量等因素。

担保公司可以通过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背景调查,评估其还款能力,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担保金额和利率等条款。

另外,担保公司还应重视操作风险的监测。

操作风险主要涉及到人为因素、内部流程等方面的风险。

担保公司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强化内部控制,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概率。

同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发现并纠正潜在的操作风险问题。

二、风险预警风险预警是担保公司及时发现并识别风险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担保公司可以在风险爆发之前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的利益。

首先,担保公司可以建立风险指标体系,通过监测关键指标的变化情况,判断风险的趋势和规模。

例如,担保公司可以根据担保项目的金额、担保期限、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等指标,设置相应的风险警戒线,一旦超过警戒线,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其次,担保公司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通过数据分析和风险模型的建立,担保公司可以对风险进行量化,并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预警机制

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预警机制

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预警机制引言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预警机制是指担保公司为了提前发现和应对潜在的担保风险,在担保业务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套预警机制。

担保公司作为金融机构,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合理的担保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对于提升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业务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担保公司担保风险的概念、担保风险的预警模型、担保风险预警管理流程等方面来探讨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担保风险的概念担保风险是指担保公司在提供担保服务的过程中,由于被担保人、业务评估不准确等原因而导致的可能发生违约的风险。

担保风险对担保公司来说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风险,因此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担保风险预警机制成为担保公司必备的管理手段。

担保风险预警模型建立担保风险预警机制的基础是构建担保风险预警模型。

担保风险预警模型是通过对担保业务数据的分析、评估和建模来预测担保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性。

通常担保风险预警模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收集与整理担保公司需要收集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财务数据、行业数据、市场数据、担保业务数据等。

通过整理这些数据,可以为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提供数据基础。

风险指标的构建担保风险指标是担保公司识别和测量担保风险的指标,可用于评估担保业务的风险程度。

常用的担保风险指标包括担保比例、担保品价值、被担保人财务状况等。

通过构建风险指标,可以对担保风险进行有效量化和测算。

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基于数据收集与整理以及风险指标的构建,担保公司可以建立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和计算担保风险,提供预警指标。

预警模型的验证与调整建立担保风险预警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调整。

通过与实际情况的对比,确定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担保风险预警管理流程担保风险预警管理流程是担保公司根据担保风险预警模型来管理担保风险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风险监测担保公司需要定期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监测,包括业务资料的审查、财务状况的评估等。

担保公司风险处置预案范文

担保公司风险处置预案范文

一、前言为有效防范和化解担保公司面临的各类风险,保障公司稳健经营和客户资金安全,特制定本风险处置预案。

本预案旨在明确风险处置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处置流程及措施,确保风险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二、风险处置组织架构及职责1. 成立风险处置领导小组(1)组长:公司董事长(2)副组长:公司总经理、财务总监(3)成员:各部门负责人风险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风险处置工作,制定风险处置策略和措施,监督各部门落实风险处置责任。

2. 设立风险处置办公室(1)主任:财务总监(2)副主任:风险管理部经理(3)成员:风险管理部、业务部、法务部、财务部等部门相关人员风险处置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风险处置工作,协调各部门共同应对风险,确保风险处置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三、风险处置职责分工1. 风险管理部(1)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担保业务风险信息,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风险状况;(2)协助风险处置办公室制定风险处置方案,并提出具体措施;(3)监督各部门落实风险处置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 业务部(1)严格执行担保业务审批流程,确保业务合规;(2)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管理,及时识别、评估和报告风险;(3)配合风险处置办公室开展风险处置工作。

3. 法务部(1)协助风险管理部评估风险处置措施的法律合规性;(2)参与风险处置方案的制定,确保方案的合法性和有效性;(3)处理风险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法律纠纷。

4. 财务部(1)负责监控公司财务状况,确保资金安全;(2)协助风险处置办公室制定资金调配方案,确保风险处置资金需求;(3)对风险处置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进行核算和监督。

四、风险处置流程及措施1. 风险识别(1)通过日常业务监测、风险评估等方式,及时发现担保业务中的风险;(2)对风险进行分类、分级,确定风险等级。

2. 风险评估(1)对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估风险对公司经营的影响;(2)根据风险等级,制定风险处置方案。

3. 风险处置(1)根据风险处置方案,采取以下措施:a. 增强担保保证金比例;b. 要求借款人提供追加担保;c. 依法追偿债权;d. 协助债务人履行债务;e. 对高风险项目进行转让或出售。

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管理,确保公司稳健经营,维护客户和股东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其所有分支机构、子公司。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建立和完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体系,明确风险控制职责,加强风险防范和化解,确保担保业务安全、合规、高效运行。

第二章风险控制组织架构第四条本公司设立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风险控制政策和制度,对担保业务进行全面风险评估,指导各部门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第五条风险控制委员会下设风险控制部,负责具体实施风险控制工作,包括风险评估、监控、预警、处置等。

第六条各部门应设立风险控制岗位,负责本部门风险控制工作,确保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七条风险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对担保业务涉及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二)客观性: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进行风险评估。

(三)前瞻性:关注潜在风险,提前预警。

第八条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内容:(一)担保对象评估:对担保对象的信用、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进行评估。

(二)担保业务评估:对担保业务的风险程度、风险敞口等进行评估。

(三)担保担保物评估:对担保担保物的价值、变现能力等进行评估。

第四章风险监控与预警第九条风险监控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实时性:对担保业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二)准确性:确保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有效性:及时发现风险,采取措施化解。

第十条风险监控包括以下内容:(一)担保对象监控:对担保对象的信用、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进行持续监控。

(二)担保业务监控:对担保业务的风险程度、风险敞口等进行持续监控。

(三)担保担保物监控:对担保担保物的价值、变现能力等进行持续监控。

第十一条风险预警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及时性:在风险发生前,及时发出预警。

(二)准确性:预警信息准确无误。

(三)有效性:预警措施有效。

第五章风险处置第十二条风险处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迅速性:在风险发生时,迅速采取措施处置。

担保风险预警机制

担保风险预警机制

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为了提高担保的质量、防范和降低担保的治理风险,确保担保资金平安,最大限度地减少担保风险,提高担保资金的利用效率,增进中小企业安康、稳步开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治理暂行方式?〔财金〔2001〕77号〕等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特制定风险操纵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第一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通过保后检查,发觉担保风险的初期预警信号,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及早识别风险的类别、程度、缘故及其开展转变趋势,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问题担保采取针对性处置方法和时防范、操纵和化解担保风险。

第二条、风险预警信号一、财务状况预警信号⑴、资产欠债率较年初有大幅上升;⑵、持续三个月流动比率较年初大幅下降;⑶、库存持续两个月比担保前较大幅度减少;⑷、流动欠债增加额大于流动资产增加额;⑸、持续三个月应收账款增幅超过销售收入增幅;⑹、其他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太高;⑺、注册资本变更减少;⑻、或有欠债大幅度增加。

二、经营效益状况预警信号⑴、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⑵、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大幅度减少;⑶、货款回笼持续两个月大幅度下降;3、内部核算情形预警信号⑴、账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太高或有较大幅度上升;⑵、存货账实不符;⑶、存在欠债未入账现象;⑷、注册资本未按规定到位;⑸、对外投资有较大损失。

4、担保状况预警信号⑴、保证人的生产经营状况恶化;⑵、抵〔质〕押物被有关机关法查封、冻结、扣押;⑶、抵〔质〕押物市场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⑷、抵〔质〕押物变现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⑸、抵〔质〕押物所有权发生争议;⑹、抵〔质〕押物变现能力降低;⑺、抵〔质〕押物实际占管人治理不善;⑻、担保人的经营机制和组织构造发生较大转变。

五、非财务因素预警信号⑴、股东之间或高层治理人员之间矛盾较大;⑵、要紧经营者常常出入高消费场所,显现赌博、吸毒违背社会公共道德性为;⑶、内部组织构造不合理,治理水平低,内部案件较多;⑷、财务制度治理混乱,报表严峻失实。

担保公司风险控制应急预案

担保公司风险控制应急预案

一、目的和依据为提高我公司风险控制能力,确保公司稳健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担保公司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所有担保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融资担保、股权担保、履约担保等。

三、风险控制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 权责分明,责任到人;3. 快速响应,高效处置;4. 严格保密,保护客户利益。

四、风险控制流程1. 风险识别(1)对担保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被担保人资质、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2)关注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风险等因素,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

2. 风险评估(1)根据风险识别结果,对风险进行分类、分级;(2)评估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3. 风险控制措施(1)加强担保项目尽职调查,确保信息真实、准确;(2)严格执行担保业务审批流程,确保审批权限、程序合规;(3)建立担保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4)加强担保合同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防范合同风险;(5)加强担保业务培训,提高员工风险控制意识。

4. 风险处置(1)对已发生风险,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2)根据风险等级,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争取政策支持;(3)加强与被担保人、担保人、债权人等各方沟通,协调解决风险问题。

五、应急预案启动条件1. 担保项目出现重大风险,可能对公司造成严重损失;2. 法律法规、政策发生变化,影响公司担保业务正常开展;3. 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风险等因素发生变化,对公司担保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六、应急预案实施1. 立即成立应急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2. 根据应急预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3. 加强信息沟通,确保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信息畅通;4.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 本预案由公司风险控制部门负责解释;3. 本预案如有变更,需经公司总经理批准。

担保公司业务风险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业务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担保公司业务风险管理,保障公司资产安全,维护客户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担保公司及其各级分支机构、子公司开展担保业务的各项活动。

第三条担保公司业务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全面覆盖、持续改进;3. 合规经营、审慎决策;4. 分级分类、重点监控。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四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定期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五条风险识别与评估内容包括:1. 客户信用风险:客户资信状况、还款能力、经营状况等;2. 市场风险: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状况等;3. 法律法规风险:担保业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变化等;4. 操作风险:内部管理、流程控制、信息技术等。

第六条担保公司应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1. 客户调查:收集客户基本信息、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2.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趋势、政策法规、竞争状况等;3. 案例分析:分析历史担保业务案例,总结经验教训;4. 专家咨询: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风险进行评估。

第三章风险控制与防范第七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与防范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

第八条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包括:1. 严格客户准入: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确保其具备还款能力;2. 优化担保结构:合理设置担保比例,分散担保风险;3. 加强担保物管理:对担保物进行定期检查、评估,确保其价值稳定;4.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采取措施;5. 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流程,防范操作风险;6.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第四章风险监测与报告第九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监测与报告制度,定期对担保业务风险进行监测与报告。

第十条风险监测与报告内容包括:1. 担保业务风险总体状况;2. 主要风险点及风险程度;3. 风险应对措施及实施效果;4. 风险控制成效评估。

担保公司预警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预警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预警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提高担保公司的风险抵御能力,保障担保公司的稳健经营和客户权益,特制定本预警管理制度。

二、预警管理机构担保公司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来负责预警管理。

预警管理机构应当具备独立性和专业性,依法合规开展预警管理工作。

三、预警管理职责1. 制定并完善担保风险预警制度,明确预警指标和风险等级的确定标准。

2. 收集、整理和分析担保项目相关数据和信息,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

3.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并建立风险应对方案。

4. 提醒公司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及时做好风险预警工作。

5. 定期向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风险预警情况及工作进展。

四、预警指标体系担保公司的预警指标应当包括财务指标、经营指标、风险指标和市场指标等方面。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逾期贷款率、担保业务违约率、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担保业务余额、市场行情走势等。

五、预警信号1. 预警信号是指担保公司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根据风险指标体系中的预警指标发现了潜在风险,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应对的信号。

2. 预警信号应当具有标准化和指导性,方便预警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及时做出反应。

六、预警处理流程1. 接收预警信号:预警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接收到相关预警信号,并进行确认和初步分析。

2. 风险评估和预警:根据预警信号,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确定风险等级和应对措施。

3. 风险应对措施制定:预警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具体的风险应对措施,并将其落实到相关部门。

4. 风险报告:预警管理部门应当向公司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报告风险预警情况及处理进展。

5. 风险跟踪和监控:负责风险应对的部门应当跟踪和监控风险的演变情况,及时调整应对措施。

七、预警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预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预警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和效果。

八、附则1. 本预警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担保公司风险处置预案

担保公司风险处置预案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防范、及时控制和化解担保公司面临的风险,保障公司资产安全、业务稳定及信誉良好,根据《担保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风险处置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涉及担保业务的风险处置。

第三条本预案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风险预防与风险处置相结合,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风险处置工作机制。

3. 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对风险事件迅速响应,采取果断措施,确保风险及时化解。

4. 公开透明,合法合规:风险处置过程公开透明,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规章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担保公司成立风险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风险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风险处置领导小组下设以下机构:1. 风险管理部:负责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和处置。

2. 法律事务部:负责风险处置过程中的法律咨询、诉讼和仲裁。

3. 财务部:负责风险处置过程中的资金调度和保障。

4. 业务部门:负责风险处置过程中的业务协调和配合。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1. 风险管理部:(1)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和预警机制;(2)定期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3)制定风险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2. 法律事务部:(1)提供法律咨询,协助风险管理部制定风险处置方案;(2)参与诉讼和仲裁,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3. 财务部:(1)负责风险处置过程中的资金调度和保障;(2)对风险处置过程中的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

4. 业务部门:(1)配合风险管理部开展风险识别、评估和预警工作;(2)协助风险管理部制定和实施风险处置方案;(3)及时报告业务过程中发现的风险问题。

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七条风险识别与评估应遵循以下程序:1. 信息收集:收集担保业务相关数据、市场信息、法律法规等。

2. 风险识别:分析担保业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

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出事件预警机制

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出事件预警机制

融资担保公司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出事件预警机制第一条风险预警是指业务部收集与项目风险密切相关的情况,风险控制部及时预测和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

第二条对非自然人的业务出现下列情况的,风险控制部将其列入风险预警项目,并要求项目经理分析其对客户按期履约情况的影响。

一、财务方面,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存货、应收账款、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其中任何一项在半年之内所发生不利变化超过8%的。

二、经营管理方面,包括:1、主要管理人员行为异常或发生不利变动;2、内部管理混乱;3、不利消息被报道;4、涉及大额不利诉讼;5、所在行业存在较多不利因素;6、出现重大投资失误;7、被司法及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处罚的;8、发生重大质量、设备安全事故。

三、与银行、省担保集团公司合作方面,包括:1、不报送省担保集团公司要求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2、报送虚假报表;3、在分立、兼并、出让等改制过程中,出现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迹象;4、还贷意愿差,不与银行、省担保集团公司积极合作;5、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本息、应付票据;6、回避省担保集团公司的接触等。

四、保证措施方面,包括:1、国内外主要媒体披露对保证人重大不利的信息;2、保证人发生重大的不利情况;3、保证人对公司的态度突然转变;4、抵、质押物出现较大贬值;5、抵、质押权可能无法实现或即使实现也会造成损失等;6、保证措施悬空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第三条对自然人的业务出现下列情况的,列入风险预警项目:(一)失业或收入大幅下降;(二)巨额举债或投资等;(三)失踪或死亡;(四)还款意愿差,有意逃避债务;(五)保证人或抵、质押物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第四条业务部一旦发现客户出现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三条情况的,应在发现后2日内报告风险控制部,风险控制部将其列入风险预警项目,及时报告风险控制的分管领导。

要求项目经理进行全面调查,查清真实情况和原因,并及时向部门经理和风险控制部汇报。

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为了提高担保的质量、防范和下降担保的管理风险,确保担保资金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担保风险,提高担保资金的使用率,增进中小企业健康、稳步发展,根据《x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01}77号)等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特制定风险控制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第1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通过保后检查,发现担保风险的初期预警信号,应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早辨认风险的种别、程度、缘由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问题担保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和时防范、控制和化解担保风险。

第2条、风险预警信号1.财务状态预警信号(1)资产负债率较年初有大幅上升;(2)连续3个月活动比率较年初大幅降落;(3)库存连续两个月比担保前较大幅度减少;(4)活动负债增加额大于活动资产增加额;(5)连续3个月应收账款增幅超过销售收入增幅;(6)其他应收账款占活动资产比重太高;(7)注册资本变更减少;(8)或有负债大幅度增加。

2.经济效益状态预警信号(1)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降落幅度较大;(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大幅的减少;(3)货款回笼连续两个月大幅度降落。

3.内部核算情况预警信号(1)账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太高或有较大幅度上升;(2)存货账实不符;(3)存在负债未入账现象;(4)注册资本未按规定到位;(5)对外投资有较大损失。

4.担保状态预警信号(1)保证人的生产经营状态恶化;(2)抵(质)押物被有关机关查封、冻结、扣押;(3)抵(质)押物市场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4)抵(质)押物变现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5)抵(质)押物所有权产生争议;(6)抵(质)押物变现能力下降;(7)抵(质)押物实际占管人管理不善;(8)担保人的经营机制和组织结构产生较大变化。

5.非财务因素预警信号(1)股东之间或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矛盾较大;(2)主要经营者常常出入高消费场所,出现赌博、吸毒违背社会公共道德行动;(3)内部组织结构不公道、管理水平低、内部案件较多;(4)财务制度管理混乱,报表严重失实;(5)常常性拖欠职工工资,职工情绪对峙;(6)存在背法经营问题;(7)业务火伴关系恶化,出现较大经济纠纷;(8)收到税务、工商或质检等部门处罚;(9)未定期办理年检手续;(10)公司业务性质产生重大变化;(11)主要股东产生重大变化;(12)市场供求产生变化,市场价格产生较大波动;(13)政府政策对该行业发展做出严格限制;(14)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财产损失。

担保公司风险处置预案范本

担保公司风险处置预案范本

一、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防范、及时控制和化解担保公司风险,保障公司资产安全,维护担保业务健康发展,依据《担保法》、《担保公司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担保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旨在明确风险处置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和措施,确保风险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二、风险处置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三条成立风险处置领导小组1. 组长:由公司董事长担任,负责全面领导风险处置工作。

2. 副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协助组长开展工作。

3. 成员:由公司各部门负责人、法律顾问、财务顾问等组成。

第四条风险处置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风险处置方案,确定处置措施;2. 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风险处置工作;3. 审批重大风险处置事项;4. 向董事会报告风险处置情况。

第五条成立风险处置办公室1. 主任:由公司副总经理担任,负责日常风险处置工作。

2. 副主任:由财务部经理担任,协助主任开展工作。

3. 成员:由财务部、业务部、法律部、审计部等部门人员组成。

第六条风险处置办公室职责1. 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风险信息;2. 制定风险处置方案,报领导小组审批;3. 组织实施风险处置措施;4. 协调各部门开展风险处置工作;5. 向领导小组报告风险处置情况。

三、风险处置程序第七条风险识别与评估1. 各部门负责对担保业务进行日常风险监控,及时发现潜在风险;2. 法律顾问负责对担保合同进行审核,确保合同合法合规;3. 财务部负责对担保业务进行财务分析,评估风险程度。

第八条风险报告与预警1. 风险识别与评估部门发现风险后,应及时向风险处置办公室报告;2. 风险处置办公室对风险进行初步评估,并启动风险预警机制;3. 领导小组根据风险情况,决定是否启动风险处置程序。

第九条风险处置措施1. 采取风险隔离措施,降低风险传播;2. 调整担保业务策略,优化业务结构;3. 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4. 追偿担保责任,降低经济损失。

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预警机制参考文本

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预警机制参考文本

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预警机制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预警机制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风险预警机制是指通过保后检查,发现担保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早识别风险的类别、程度、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问题担保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担保风险。

(二)、风险预警信号1、财务状况预警信号⑴、资产负债率较年初有大幅上升;⑵、连续三个月流动比率较年初大幅下降;⑶、库存连续两个月比担保前较大幅度减少;⑷、流动负债增加额大于流动资产增加额;⑸、连续三个月应收账款增幅超过销售收入增幅;⑹、其他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过高;⑺、注册资本变更减少;⑻、或有负债大幅度增加。

2、经营效益状况预警信号⑴、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⑵、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大幅度减少;⑶、货款回笼连续两个月大幅度下降;3、内部核算情况预警信号⑴、账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过高或有较大幅度上升;⑵、存货账实不符;⑶、存在负债未入账现象;⑷、注册资本未按规定到位;⑸、对外投资有较大损失。

4、担保状况预警信号⑴、保证人的生产经营状况恶化;⑵、抵(质)押物被有关机关法查封、冻结、扣押;⑶、抵(质)押物市场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⑷、抵(质)押物变现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⑸、抵(质)押物所有权发生争议;⑹、抵(质)押物变现能力降低;⑺、抵(质)押物实际占管人管理不善;⑻、担保人的经营机制和组织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担保公司风险分类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风险分类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担保公司风险分类管理,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保障公司稳健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担保公司及其所有分支机构,涉及担保业务的风险分类、评估、监控和控制等方面。

第三条担保公司风险分类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覆盖担保公司各类业务、环节和风险;(二)客观性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科学评估风险;(三)动态性原则:根据风险变化及时调整分类标准和管理措施;(四)协同性原则: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风险防控合力。

第二章风险分类第四条担保公司风险分为以下类别:(一)信用风险:担保公司因被担保人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二)市场风险:担保公司因市场波动、政策调整等因素导致损失的风险;(三)操作风险:担保公司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因人为错误、系统故障等因素导致损失的风险;(四)流动性风险:担保公司因资金流动性不足导致无法履行担保责任的风险;(五)合规风险:担保公司因违反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导致损失的风险;(六)声誉风险:担保公司因负面信息传播导致品牌形象受损的风险。

第五条各类风险的具体分类标准如下:(一)信用风险:根据被担保人的信用等级、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类;(二)市场风险:根据市场波动、政策调整等因素对担保公司业务的影响进行分类;(三)操作风险:根据业务流程、人员操作、系统运行等因素进行分类;(四)流动性风险:根据担保公司资产负债状况、资金流动性指标进行分类;(五)合规风险:根据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对担保公司业务合规性进行分类;(六)声誉风险:根据担保公司品牌形象、社会影响力等因素进行分类。

第三章风险评估与监控第六条担保公司应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对各类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第七条风险评估方法包括:(一)定量分析:运用统计、模型等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二)定性分析:根据风险发生原因、影响程度等因素进行定性分析;(三)风险评估矩阵: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流程管理制度模版(3篇)

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流程管理制度模版(3篇)

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流程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流程管理,明确风险控制的目标、原则和责任,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岗位。

第三条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流程管理是针对担保业务中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公司资产安全和业务健康发展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风险控制流程管理的目标第四条风险控制流程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公司风险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保障公司的稳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风险控制流程管理的具体目标包括:(一)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和流程;(二)明确岗位责任和权限,确保风险控制工作的落实;(三)及时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四)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事件;(五)建立风险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和防控能力;(六)定期评估和优化风险控制流程,并进行风险控制效果评估。

第三章风险控制流程管理的原则第六条风险控制流程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风险控制工作应对公司的各个环节和流程进行全面覆盖;(二)规范性原则:风险控制工作应遵循公司内部制度和外部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三)科学性原则:风险控制工作应基于科学分析和方法,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四)动态性原则:风险控制工作应随时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五)风险识别优先原则:风险控制工作应优先关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工作;(六)风险预防优先原则:风险控制工作应优先关注风险的预防,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七)快速响应原则:风险控制工作应具备快速识别和应对风险事件的能力;(八)信息公开原则:风险控制工作应保持信息的透明,及时向相关方披露风险信息。

第四章风险控制流程管理的责任第七条公司全体员工都有风险控制流程管理的责任,具体责任如下:(一)公司董事会对公司风险控制流程管理负最终责任,批准制定公司的风险控制政策和制度;(二)公司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公司的风险控制目标和策略,并监督各部门风险控制工作的落实;(三)各部门经理负责落实公司风险控制政策和制度,并组织部门内部的风险控制工作;(四)各岗位员工负责按照公司制定的风险控制制度和流程进行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报告风险情况。

风险预警制度

风险预警制度

太原华融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风险预警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和本公司章程,为规范本公司担保业务,控制经营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风险预警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预警原则。

风险预警工作涉及客户经理、业务部、风险管理部。

(二)及时报告原则。

相关人员须及时发现各种预警信号,并及时报告。

(三)快速反应原则。

对于生效预警信号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在紧急情况下,相关人员可以本着有利于公司利益的原则,按照规定程序快速反应。

第二章风险预警项目第三条财务状况预警(一)客户销售收入月对比变化异常,出现大幅变动或急速萎缩,或账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过高或有较大幅度上升;(二)客户净利润、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核心财务指标持续下降;(三)客户资产负债率超过70%,或远高于行业或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四)客户净现金流或经营性现金流同时开始出现负数;(五)客户存货周期率远低于行业、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六)客户应收账款周转率远低于行业、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七)发现客户固定资产、原材料、存货账实不符,或客户通过会计作假、财务欺诈、非正常关联交易等手段虚增收入或利润,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八)客户资本金结构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主要股东减资、撤资,资本金大量减少,主要股东转让股权,或与关联公司的交易超出正常范围,资金大量流出,关联交易的应收款大量增加。

第四条行业风险预警(一)行业供求关系出现重大变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不断下滑出现行业性亏损,或被国家列入限制或淘汰类行业;(二)出现重大自然、社会、卫生突发事件(如非典、禽流感等)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三)宏观经济环境(如经济运行周期等)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包括产业、货币、税收、环保等政策)变动对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四)汇率变动、国际贸易纠纷、国际贸易壁垒或国家出口政策变动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最新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最新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为了提高担保的质量、防范和降低担保的管理风险,确保担保资金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担保风险,提高担保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中小企业健康、稳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01〕77号)等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特制定风险控制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第一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通过保后检查,发现担保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早识别风险的类别、程度、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问题担保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担保风险。

第二条、风险预警信号1、财务状况预警信号⑴、资产负债率较年初有大幅上升;⑵、连续三个月流动比率较年初大幅下降;⑶、库存连续两个月比担保前较大幅度减少;⑷、流动负债增加额大于流动资产增加额;⑸、连续三个月应收账款增幅超过销售收入增幅;⑹、其他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过高;⑺、注册资本变更减少;⑻、或有负债大幅度增加。

2、经营效益状况预警信号⑴、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⑵、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大幅度减少;⑶、货款回笼连续两个月大幅度下降;3、内部核算情况预警信号⑴、账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过高或有较大幅度上升;⑵、存货账实不符;⑶、存在负债未入账现象;⑷、注册资本未按规定到位;⑸、对外投资有较大损失。

4、担保状况预警信号⑴、保证人的生产经营状况恶化;⑵、抵(质)押物被有关机关法查封、冻结、扣押;⑶、抵(质)押物市场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⑷、抵(质)押物变现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⑸、抵(质)押物所有权发生争议;⑹、抵(质)押物变现能力降低;⑺、抵(质)押物实际占管人管理不善;⑻、担保人的经营机制和组织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5、非财务因素预警信号⑴、股东之间或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矛盾较大;⑵、主要经营者经常出入高消费场所,出现赌博、吸毒违反社会公共道德行为;⑶、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内部案件较多;⑷、财务制度管理混乱,报表严重失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担保风险预警机制操作规范
风险预警机制是指通过保后检查,发现担保风险的时期预警信号,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早识别风险的类别、程度、原因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担保风险。

一、风险预警信号
(一)、财务状况预警信号
1、资产负债率较年初有大幅上升;
2、连续三个月流动比率较大幅度减少;
3、库存连续两个月比担保前较大幅度减少;
4、流动负债增加额大于流动资产增加额;
5、连续三个月应收账款增幅超过销售收入增幅;
6、其他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过高;
7、注册资本金变更减少;
8、或有负债大幅度增加;
(二)、经营效益状况预警信号
9、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
10、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大幅度减少;
11、货款回笼连续两个月大幅度下降;
(三、内部核算预警信号
12、账龄1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高或有较大幅度上升;
13、存货账实不符;
14、存在负债未入账现象;
15、注册资本金未按规定到位;
16、对外投资有较大亏损;
(四)担保状态预警信号
17、保证人的生产经营状况恶化;
18、抵(质)押物被有关机关依法查封、冻结、扣押;
19、抵(质)押市场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
20、抵(质)押变现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
21、抵(质)押所有权发生争议;
22、抵(质)押实际占管人管理不善;
23、抵(质)押变现能力降低;
24、担保人的经营机制和组织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五)非财务因素预警信号
25、股东之间或高管层人员之间矛盾较大;
26、主要经营者经常出入高消费场所,出现赌博、吸毒违反社会公共道德行为;
27、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内部案件较多;
28、财务制度管理混乱,报表严重失实;
29、经常性拖欠职工工资,职工情绪对立;
30、存在违法经营问题;
31、业务伙伴关系恶化,出现较大经济纠纷;
32、受到税务、工商或质检等部门处罚;
33、未按期办理年检手续;
34、公司业务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35、主要股东发生重大变化;
36、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市场价格发生波动;
37、政府政策对该行业发展作出严格限制;
38、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财产损失;
(六)与金融部门及担保企业预警信号
39、被金融机构及其他担保企业宣布为信用不良客户;
40、拖欠银行贷款本息;
41、逃废银行债务;
42、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被债权人起诉;
43、对银行和本公司的态度发生变化,缺乏坦诚的合作态度,领导人约见困难,住所经常无人或失去通讯联系;
44、拒绝提供财务报表和其他报表资料;
45、提供严重失实的财务报表或其他资料;
46、多种还款来源没有落实;
47、企业签发空头支票。

二、发现预警信号后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预警信号时,应立即通过有关途径核实,并择机采取以一种或几种措施,防止损失发生或扩大:
1、对于发现某些有较大潜在或现实风险的被担保人的情况,要及时报告部经理,并立即组织担保部、风控部经理参与保后检查,提出处理意见,采取果断措施,第一时间上报检查情况。

2、对于已经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的被担保人,应立即核查其在银行全部本外币债权(如银行存款),必要时协助银行从其在银行存款户中抵扣已欠本息或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3、对于拖欠本金或利息造成本公司被迫垫款而在规定期限内仍不改正的,要立即对被担保人取消或保用,提前处置反担保物;
4、对于在保后检查中发现《委托合同》或〈反担合同〉条款不利于保护本公司权益或者存在漏洞的,要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或者与当事人协商变更合同条款或重签合同。

5、对于发现被担保人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担保资金的,要及时采取措施限期要求其纠正,对于不能限期纠正的视情节可同银行协商收回全部贷款和信贷担保,并根据有关法规予取予以追究。

6、担保逾期后,应立即检查反担保人的代偿能力或反担保物的变更清偿价值,对于反担保人代偿能力不足或反担保物品不足额等实际反担保能力下降的担保业务,应按照合同约定或在与被担保人协商的基础上,采取追加反担保。

调整反担保结构(质押、抵押、第三方保证)、资产阶级毁了执行反担保偿债等措施,以减少本公司的代偿损失。

7、对于出现暂时性经营困难,已经或有可能出现风险的被担保人,应与被担保人就挽救其公司经营困难或危机进行磋商,通过谈判确定是坚持要求被担保人偿还全部欠款,或是要求被担保人根本改变经营规模或经营方向,以便增加本公司收回剩余欠款的机会,或者向被担保人提出或,要求其重整方案包括重估项目质量,重新确定被担保人偿还银行贷款(或本公司代偿款)本息的时间表,并要求其董事会通过债务重整方案,以及时还款。

8、对于原材料供应或产品销售出现困难而影响贷款归还的被担保人,可根据需要通报银行,在他们的批准和协调下,安排与被担保人主要的上下游关联企业协商,对于被担保人的主要上下游关联企业施加影响,如提高对其原材料内销比例,延缓应付款解付,以缓解被担保人的生产经营或资金困难。

9、对于资本金不足或筹资成本过高的并发生逾期贷款的被担保人,可协助其寻求新的低成本融资渠道或增加资本性负债,如协助其争取发行信托企业债券,或协助其与其他被担保人合资,合伙经营或联营等形式吸收外部资金还款。

10、对于已经或预计出现代款逾期或本公司被迫为其代偿的被担保人,要高度密切追踪其在银行资金的资金流转,查证其货款回条情况及大额资金进出及其汇款银行账号等信息,为伺机通过法律程序冻结其大额资金账户做好准备。

11、对于法人代表持有外国护照或拥有外国居住权的,其拥有的企业在国外有分动
机构,其家庭主要成员在国外定居或者在国外开办公司的中外商合资、独企业贷款担保,要特别关注法人代表出国及企业的资金往来的情况,防止其将资金转移到国外或资金用途不明的转账行为,防止携款潜逃。

一旦发现这些迹象,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2、对于缺乏还款诚意的被担保人,应征得贷款行的同意,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如发出律师函等)或对其主要上下游关联企业施加压力影响其作出偿还贷款的努力;必要时采用媒体爆光不良行径,将其列入金融系统的“黑名单”等手段,督促其还款,以减少进一步的损失。

13、对于为国有企业贷款担保(含政策性担保)而出现代偿,应与其政府主管部门协商,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及时还贷;或协商银行向有关法律机构提出仲裁或依法起诉,以达到代偿债权实现的目的;或采用代偿转投资办法,实施债务人资产重组等经济、法律手段,以收回代偿资金。

附件:
1、在保企业月度分析报告
2、担保项目管理报告
3、在保项目风险关注报告
4、在保项目风险预警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