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求管仲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桓公求管仲

齐桓公求管仲《国语》

娟子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加强理解,并能根据人物对话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

2、掌握归纳词类活用的类型、通假字、文言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型:自读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

“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对同学们来说,可能并不陌生,据《韩非子。说林上》记载,齐国谋臣管仲跟随齐桓公攻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途中,管仲献计,运用了老马的智慧,军队最终跟随老马找到出路。现在用来比喻富有经验的人对事物比较熟悉,在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其实谋臣管仲也正是一匹擅长治理国家政事的“老马”,那么齐桓公怎样如此幸运求得这匹千里马的呢?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将在今天所学的内容中求得答案。(板书课题)

二、《国语》的相关知识(2/)

三种体例:编年体(《春秋》《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24史)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比较善于选择历史人物的一些精彩言论,来反映和说明某些社会问题。那么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鲍叔、齐桓公以及施伯等人的

语言,并从中品味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品质。

三、整体感知,了解本文的内容及人物形象。(主要是学生自读自习,老师引导指导。)

师:请同学用5分钟的时间结合文中注释及手中的助

读材料自由诵读课文,理顺文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并试回答“略读导悟”中的两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难问题。)(5/)

学生自学,并质疑互相交流讨论。

师:时间到!同学们应该对这篇课文有了整体的了解,那么我们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一起来朗读一遍,请注

意一些生字词的读音,领略人物对话时的神情与语气。

学生大声齐读。(3/)

师:从文中第一句话我们得知,当齐桓公要让鲍叔做

宰相的时候,鲍叔却推荐了管仲。鲍叔与管仲是怎样的

关系呢?(学生可能齐答)对,原来他们是初为至交,曾经一

起做生意,每每分金时,管仲总给自己多分点,但鲍叔牙

从未有怨言,他只是说:管仲有老母,家境贫寒,这就是

千载流传的管鲍分金的故事。因此,管仲常说:“生我

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可见他们的交情不一般。鲍

叔深知管仲之才,在他看来,他哪些方面不如管仲呢?

学生个别作答。(5/)

师明确:文中所提到的五个“弗若也”。

师:由此可见,管仲的确是个能辅佐国君治国的奇才。那么我们能否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鲍叔谢绝太宰的

官职而力荐管仲的原因?(教师可略作引导,方法:联系上下文)

学生个别回答:“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

必得志于天下。”(2/19/)

师:回答完全正确,同学很聪明,借用了谁的话?(学生答:施伯)对,施伯何许人也?“施伯,鲁国之谋臣也。”原来,当齐桓公不计曾被管仲射中钩的前嫌,答

应任用他的时候,管仲还身陷鲁国呢。迎回管仲的差事

并不好做,因为鲁庄公身边有个施伯,他可是老谋深算的,他一语道破了齐桓公的用心“此非欲戮之也,欲用

其政也”,又曰:“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既然施伯对鲁庄公已经晓之以利害,那么鲁庄公为什么

在“将杀管仲”之后还“使束缚以予齐使”呢?(5/)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可穿插引导:小白即位后,齐军击败鲁军,鲍子带兵入鲁国。)

明确:“弱国无外交”,鲁国被迫妥协。齐使者的一番话旁敲侧击地警告鲁庄公不得违背齐桓公的意愿。迫于齐国的威力,鲁庄公不得不把管仲交给齐国使者。

师:迎回管仲的工作终于划上了完美的句号,那么我们也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个小短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鲍叔牙和齐桓公怎样的品质?(2/)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记叙了鲍叔牙深知管仲之才,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设巧计迎回管仲的故事;也体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和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

师:现在再读课文,必有另番风味,但这次诵读时,除了去领略君臣们的高尚品质外,可不要忘了注意一些文言现象,这些文言知识可是我们提高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学生齐读。(3)

四、读课文,学生找出自己认为重点的文言知识,并自由发言,然后老师归纳.总结(幻灯打出相应例句),最后试完成精读训练。

师:读完课文,想毕同学们心中已有些字字句句,现

在利用2分钟时间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然后告诉同学们,你所认为的知识点。

学生自由发言。(3/)

师:同学们集思广益,所供知识点已经很全面了。现

在老师归纳.总结一下(看幻灯片):(5/)

《齐桓公求管仲》文言知识

一、实词、虚词(见助读指要)

二、一词多义

加:君加惠于臣夫:夫为其君动也知:夫知吾将用

使百姓皆加勇焉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共知越国之政

三、古今异义

于是:古:于是这样今:连词,表后一事紧接着前一

四、通假字

桓公自莒反于齐(反通“返”);执枹鼓立于军门(枹通“桴”)

是以滨于死(滨通“濒”)

五、词类活用

制礼义可法于四方(法,效法。名作动)欲用其政也(政,执政,治理。名作动)

君若宥而反之(反,使……返。使动)请生之(生,使……活下来。形容词的使动)

宽惠柔民(宽,使……宽大;柔,使……感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臣,君之庸臣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

2所字结构

则非臣之所能也。

3省略句

(我)弗若(之)也。庄公以(之)问施伯。

4介宾短语后置句

执枹鼓立〖于军门〗欲以戮之〖于群臣〗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

师:我们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是这些,最后来检测一下自己的掌握情况。请同学完成练习上的3—7题。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公自莒反于齐反:逼返、返回。

B。执袍鼓立于军门鼓:击鼓。

C。夫为其君动也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D.寡君有不令之臣令:善、好。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制礼义可法于四方B.宽惠柔民

C.君若宥而反之D.犹未得请也,请生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