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弟子规--心眼口共读书.doc

合集下载

大班教案:弟子规--心眼口共读书(完整版)

大班教案:弟子规--心眼口共读书(完整版)

大班教案:弟子规--心眼口共读书大班教案:心眼口共读书心眼口共读书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译文: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

正在读着这本书时,就不要想着那本书。

这本书还未读完,就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

读书要用心专一,才能有成就。

活动目标:1. 掌握读书方法,知道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

2. 懂得读书学习时要用心专一。

3. 理解认读句子“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活动准备:1. ppt(人物行为对错图片、所学句子及译文、幼儿身体力行表图片)。

2. 故事录音《喜欢阅读的小猴子》。

2. 图书区的图书。

3. 《幼儿身体力行表》。

活动过程:一、师幼谈话,说说自己平时读书的方法1. 师幼问好活动开始,师幼互行鞠躬礼,问好。

2. 师幼谈话师:孩子们,你们平时读书吗?你们喜欢读哪些书?幼儿回答。

(童话故事、动物大百科、漫画等)3. 分享交流师:你们读的书可真多啊!那你们平时是怎样读书的?现在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幼儿回答。

(一页一页的读、轻轻的翻页、边看边读、不东张西望、坚持读完一本书再读另外一本等)4. 教师小结师:刚才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有的说一页一页的读,有的说轻轻的翻页,还有的说边看边读,那么到底怎样读书是正确的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图中的人都是怎么做的。

二、观察图片,辨别图中人物行为的对错1. 提出问题出示图一(男孩儿边读书边看窗外的蝴蝶),师:男孩儿读书时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看窗外的蝴蝶)师:他这样做对吗?那应该怎样做呢?幼儿回答。

(不对,读书时要专心,眼睛看着书上的内容)出示图二(阅读时用手指着),师:他们是怎样读书的?这样做对吗?幼儿回答。

(用手指着阅读,对)出示图三(认真阅读),师:再来看看这幅图,他们这样读书对吗?幼儿回答。

(这样读书是对的)出示图四(读书时一本没有看完就看另一本),师:他是怎样读书的?这样做对吗?幼儿回答。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一、课程背景《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于培养孩子们的优良品格有重大意义。

本教案拟定为幼儿园大班的语言课,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口语、阅读、写作等语言技能,同时引导孩子们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

二、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弟子规》,知道《弟子规》的内容和用途。

2.能够正确背诵《弟子规》的前十句。

3.学会用自己的话解释《弟子规》的含义。

4.通过口语表达、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孩子们将《弟子规》的精神体现在生活中。

三、教学内容1.了解《弟子规》的内容和用途活动内容:首先向孩子们介绍《弟子规》的起源和用途,让孩子们了解这本经书的重要性。

鼓励孩子们在课下可以多向家长了解,形成多方面的了解和认识。

2.背诵《弟子规》的前十句活动内容:让孩子们熟悉《弟子规》的前十句,并且能够字正腔圆地朗读出来。

3.用自己的话解释《弟子规》的含义活动内容:在孩子们掌握了《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后,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规则的含义。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将《弟子规》的内容同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联系起来。

4.将《弟子规》精神体现在生活中活动内容: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将《弟子规》的精神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听爸妈的话、不打架、不捉弄小动物等等。

教师还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弟子规》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1.讲解教学法:通过教师对《弟子规》的讲解,引导孩子了解对应的规则是什么,以及这些规则的用途。

2.背诵教学法:在孩子们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后,由教师检查孩子们的背诵效果。

3.口语表达教学法: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让他们将自己的思想与想法传递出来。

4.故事讲解教学法:讲述一些贴近孩子们生活的故事,帮助他们更直观和具体地了解《弟子规》的含义。

五、教学资源1.《弟子规》2.《弟子规》故事书3.相应的电子营救教具及制作时间六、教学评估1.学生自主探索:孩子们对于《弟子规》是否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弟子规》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弟子规》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弟子规》教案主题: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弟子规》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背景知识。

2.通过学习《弟子规》,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素养和道德观念。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弟子规》的故事简化篇。

2.相关的图片和道德故事。

3.幼儿课件或教具。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1.鼓励幼儿谈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比如分享玩具、友好合作等。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引出《弟子规》的主题。

二、学习《弟子规》(15分钟)1.给幼儿简单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用,鼓励幼儿对道德和品德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2.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选择适合的故事简化篇讲解给幼儿听,并展示相关图片或使用教具。

三、引导讨论(10分钟)1.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和人物行为,让幼儿思考正确和错误的区别。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加深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和接受。

四、游戏活动(15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人物,体验其中的道德冲突和解决方法。

2.进行小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友善相处等价值观。

五、总结(5分钟)1.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鼓励幼儿记录下学到的好言好行,形成自己的小书签或手抄本。

六、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家长和教师一起教孩子背诵和理解《弟子规》的内容,逐渐培养幼儿的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2.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引导幼儿言行举止的规范化,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参考资料:1.《弟子规》2.道德故事书籍或图文资料。

3.课件或教具。

小古文《弟子规》大班教案(通用13篇)

小古文《弟子规》大班教案(通用13篇)

小古文《弟子规》大班教案小古文《弟子规》大班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古文《弟子规》大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古文《弟子规》大班教案篇1活动目的:1、通过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这一部分内容。

2、学习汉字“饮食”“拣”“择”“适可”“过”3、继续巩固幼儿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激发幼儿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起。

4、教育幼儿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活动准备:1、课件、电脑一台2、大字卡、小子卡3、幼儿听过故事《珍珍,加油》活动过程:一、幼儿大声诵读《弟子规》:复习已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让幼儿欣赏《弟子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

三、学习汉字“饮食”“拣”“择”“适”“可”“过”玩“找字”游戏,教师出示所教内容中的一个字,让幼儿在《弟子规》课文中找到这个字,并做上记号。

四、帮助幼儿学习、理解《弟子规》的内容“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一)、运用课件帮助幼儿理解。

(二)、运用故事《珍珍,加油》帮助幼儿理解(三)、幼儿学念“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1、幼儿轮流当老师来认读2、接龙法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念一句,看哪组念的准,接的快。

3、将《弟子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每一个字单独分开,打乱顺序,让幼儿试拼,并把它念出来。

五、品德教育教育幼儿日常生活中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也就是“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

《弟子规》教学原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小古文《弟子规》大班教案篇2一、学习内容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2024年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

2024年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

2024年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的第三章“谨信”和第四章“亲仁”。

详细内容包括:第三章“谨信”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第四章“亲仁”中的“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中“谨信”和“亲仁”两个章节的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弟子规》中“谨信”和“亲仁”两个章节的内容,理解其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弟子规》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带领学生学习《弟子规》第三章“谨信”和第四章“亲仁”的内容,详细讲解每个句子的含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个关于诚信的例题,让学生结合《弟子规》所学内容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如何做到“谨信”和“亲仁”,并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三章“谨信”与第四章“亲仁”2. 主要内容:第三章“谨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第四章“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诚信”和“亲仁”的理解。

(2)请列举一个发生在你身边的诚信故事,并简要分析。

2. 答案:(1)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石,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亲仁则是指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故事:小明答应朋友借书给他,但后来发现自己的书不见了。

为了守信,小明专门买了一份新书送给朋友。

分析:小明在面临困境时,依然选择守信,体现了他的诚信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弟子规》中“谨信”和“亲仁”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了诚信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

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

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

2.了解《弟子规》的内容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学习《弟子规》的基本内容。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弟子规》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2.学习《弟子规》的前四条规则(15分钟)首先,教师将前四条《弟子规》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并进行逐条解释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每一条规则的含义。

3.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第一条规则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游戏活动(10分钟)设计一个与《弟子规》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对前四条规则的理解。

比如,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境,让学生根据《弟子规》的规则来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以问答的形式复习前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习《弟子规》的后四条规则(15分钟)同样的方式,教师将后四条《弟子规》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并进行逐条解释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每一条规则的含义。

3.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继续分组,让他们就第五到第八条规则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角色扮演(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境,让他们根据《弟子规》的规则来扮演正确的行为。

第三课时:1.复习(5分钟)以问答的形式复习前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习《弟子规》的最后四条规则(15分钟)同样的方式,教师将最后四条《弟子规》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并进行逐条解释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每一条规则的含义。

3.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继续分组,让他们就第九到第十二条规则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024年大班国学教育活动教案《弟子规》

2024年大班国学教育活动教案《弟子规》

2024年大班国学教育活动教案《弟子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弟子规》教材的第三章“为人子弟”,详细内容包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谨慎言行、学习礼仪、勤学励志等。

二、教学目标2. 增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识,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等品质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弟子规》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跟读、背诵。

3. 例题讲解:以孝敬父母为例,讲解如何将《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运用到生活中。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尊敬师长、友爱兄弟的表现,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大《弟子规》2. 副为人子弟3. 板书内容:a. 孝敬父母b. 尊敬师长c. 友爱兄弟d. 谨慎言行e. 学习礼仪f. 勤学励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我心中的《弟子规》”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中践行《弟子规》,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同时,可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演讲比赛,深化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4. 作业设计的主题与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等品质的培养,这些是《弟子规》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实践的关键行为准则。

弟子规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

弟子规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

弟子规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教案标题:弟子规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弟子规》,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2. 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弟子规》中的基本道德原则。

2. 学习《弟子规》中的具体行为规范。

3. 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1. 《弟子规》教材。

2. 幼儿园大班教室。

3. 幼儿园大班幼儿的个人资料和学习情况记录。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师生互动:与幼儿互动,询问他们对于“规则”和“行为”这两个词的理解。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主体活动:2. 教师讲解:向幼儿简单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用,强调它对于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3. 组织阅读活动:将《弟子规》中的适合幼儿理解的部分进行适当的改编,并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呈现给幼儿。

读完每一段落后,与幼儿进行讨论,引导他们理解其中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4. 游戏活动:设计小组游戏,让幼儿模拟不同场景中的行为选择,并根据《弟子规》中的规范进行评价和反思。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

5. 角色扮演:安排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幼儿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理解并运用《弟子规》中的道德准则。

6. 制作小手册:引导幼儿制作个人的《弟子规》小手册,将所学内容整理成简单的图文形式,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活动:7. 教师总结: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再次强调《弟子规》对于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8. 家庭作业:要求幼儿与家长一起阅读《弟子规》,并在小手册上记录自己在家中的行为表现和改进计划。

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组织幼儿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如社区义工、亲子活动等,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鼓励幼儿在日记、绘画等形式中记录自己的成长和改进过程,加深对《弟子规》的理解和应用。

2024年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

2024年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

2024年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弟子规》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弟子规》中的经典语句,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通过解读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弟子规》中的孝道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弟子规》中的孝道思想,培养孝顺父母的品质。

2. 通过学习《弟子规》,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弟子规》中的句子含义,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弟子规》教材、黑板、粉笔、卡片等。

学具:练习本、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孝道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弟子规》相关内容,解读句子含义,让学生了解孝道精神。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弟子规》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知识点。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

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2. 主要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结合《弟子规》中的孝道精神,为父母做一件事情。

写一篇关于孝道的日记。

2. 答案: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忙做家务、给父母洗脚等。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写一篇关于孝道的日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孝道,关心父母。

组织学生参加关于孝道的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解读。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
I. 教学目标
•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
•学会背诵《弟子规》中的部分章节
•掌握使用简单的语言规范和礼仪
II. 教学内容
1.《弟子规》的介绍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主要讲述的是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2.《弟子规》中的部分章节
–前言(一)、入门(二)、慈(三)、诚(四)、勇(五)、斯(六)、友(七)、言(八)、让(九)
3.如何落实《弟子规》中的理念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弟子规》中的规范和礼仪,如遵守交通规则、尊敬长辈、爱护环境等。

III. 教学过程
1.介绍《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引导幼儿了解其中蕴含的道
德教育理念。

2.分别介绍《弟子规》的部分章节,帮助幼儿掌握其背景、
内容和意义。

3.进行练习:
–通过让幼儿分组分别背诵《弟子规》中的不同章节,以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弟子规》中的理念,如尊敬长辈、爱护环境等,以提升其道德素养。

4.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幼儿思考尊重他人、守规遵纪的重要性,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IV.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表现,考察幼儿对《弟子规》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考察幼儿是否能够运用《弟
子规》中的理念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V. 教学资源
•《弟子规》相应章节的课文
•小组长、教师的示范
VI. 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幼儿掌
握《弟子规》的理念,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更有针对性。

•教师应当在日常教育中多加引导,帮助幼儿尽早树立正确
的道德观念。

大班教案:弟子规心眼口共读书

大班教案:弟子规心眼口共读书

大班教案:弟子规--心眼口共读书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心眼口共读书”的含义,知道读书应该专心致志,口读心记。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专注阅读的习惯,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心眼口共读书”的含义,培养专注阅读的习惯。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做到心眼口共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弟子规》文本、书籍、文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阅读角,舒适的阅读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幼儿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做到心眼口共用。

2. 讲解:教师讲解“心眼口共读书”的含义,让幼儿理解读书应该专心致志,口读心记。

3. 示范:教师示范心眼口共读书的方法,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实践。

4. 练习:教师给出一些阅读材料,让幼儿独立进行心眼口共读书的练习。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心眼口共读书的技巧,巩固所学内容。

五、作业布置:1. 让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进行心眼口共读书的练习,记录下自己的进步。

2. 家长签字确认,教师定期检查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

1. 观察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专注程度,是否能够做到心眼口共用。

2. 评估幼儿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步,通过提问和讨论来检验幼儿的掌握情况。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实践心眼口共读书的情况。

七、教学延伸:1. 开展“阅读小明星”活动,鼓励幼儿分享自己阅读的心得和体验。

3.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弟子规》中的角色,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定期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以满足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

3. 注重家园合作,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内的阅读表现,共同促进幼儿的进步。

九、教学资源:1. 《弟子规》文本和注释版本,供教师讲解和幼儿阅读。

2. 各类儿童书籍,包括故事书、科普书等,用于拓展幼儿的阅读范围。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弟子规》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弟子规》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弟子规》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弟子规》的基本规则,培养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2.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家庭教育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简介•介绍《弟子规》的概念,作用和适用对象。

2. 《弟子规》基本规则•知行合一,修身养性;•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弟子规》的内容解析•解析《弟子规》的核心内容;•学习《弟子规》的基本原则。

4. 《弟子规》的运用•学习《弟子规》并运用其原则,提升幼儿的道德素养和家庭教育意识;•加强古文阅读和口头表达的练习。

三、教学步骤1. 《弟子规》简介•在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中,以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解《弟子规》的概念;•引导幼儿了解《弟子规》的作用和适用对象。

2. 《弟子规》基本规则•教师先讲解《弟子规》的基本规则,让幼儿明白《弟子规》的特点;•引导孩子学会知行合一,并教授不积硅步、不积小流等道理,让幼儿能够理解和应用。

3. 《弟子规》的内容解析•以幼儿园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解析《弟子规》的核心内容;•让幼儿学习《弟子规》的基本原则,并进行讲解和练习。

4. 《弟子规》的运用•给幼儿讲解《弟子规》的含义,并让他们应用这些原则,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和家庭教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古文阅读和口头表达的练习,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考试:测试幼儿对《弟子规》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幼儿复习。

•人际交往评估:评估幼儿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五、教学反思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弟子规》的接受能力很高,而且很容易就掌握了《弟子规》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更加注重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幼儿更好地运用这些学到的知识。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我认为我能够提升幼儿的道德素养和语言能力,让幼儿更好地应对将来的学习和生活。

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

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

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教案标题:弟子规——传统文化的瑰宝一、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了解其作用和价值;2.了解《弟子规》的内容和精神内涵;3.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4.通过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弟子规》的内容分析和理解;2.帮助学生理解《弟子规》的道德要求;3.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由教师逐条讲解《弟子规》的内容和意义;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交流;3.引导法:通过教师给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弟子规》中的原则进行道德判断。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弟子规》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引发学生对于规则和道德的思考。

2.介绍《弟子规》(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其作用和价值。

3.学习《弟子规》(15分钟)教师逐条讲解《弟子规》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4.讨论与总结(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学习《弟子规》的道德原则1.复习(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复习《弟子规》的内容并进行讨论。

2.学习《弟子规》的道德原则(15分钟)教师逐条讲解《弟子规》中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3.情景引导(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弟子规》中的原则进行道德判断,并让学生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4.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思考《弟子规》对于自己的意义。

五、教学资源1.《弟子规》的教材资料;2.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2.学生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3.小组讨论的质量和成果;4.学生对于《弟子规》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延伸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弟子规》知识竞赛和道德讲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2024年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弟子规》

2024年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弟子规》

2024年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弟子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弟子规》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弟子规》的起源、意义及其中的经典句子解读,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起源和意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通过学习《弟子规》中的经典句子,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弟子规》中的句子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弟子规》的经典句子解读,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弟子规》教材、图片、卡片、黑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感受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介绍《弟子规》的起源、意义,讲解经典句子,让学生跟读、背诵。

3. 例题讲解: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为例,解释其含义,引导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互相举例,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弟子规》。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2. 内容:(1)起源与意义(2)经典句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弟子规》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

课后应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表现,了解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弟子规》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等场合,积极践行《弟子规》中的优良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弟子规》中的句子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例题讲解: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为例,解释其含义,引导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弟子规》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弟子规》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弟子规》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弟子规》;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进一步学习有关待人接物、自我约束、品德修养、仁爱敬老的正确态度和行为;3.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自律意识;4.增强幼儿的优秀品德的意识和行为。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针对《弟子规》中的“三字经”,老师为学生讲解其意义,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其中的语言与思想。

–课前准备:准备好关于《弟子规》的各种材料和工具(PPT、实物、图书等),为学生准备好相关的阅读材料,同时进行提问的准备。

–上课过程:a. 介绍《弟子规》的基本情况;b. 展示《弟子规》的原文并用简单的话语描述其含义;c. 让学生读一遍三字经,边读边给予指导;d. 指导学生理解三字经中的含义。

–总结回顾:a. 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b. 总结课程重点。

2.《弟子规》中的“讲究”(第一章)。

–课前准备:a. 为学生准备好课程所需的故事资源;b. 准备好相关物品,如茶杯、水杯、啤酒瓶等。

–上课过程:a. 让学生分发相应的物品;b. 讲解故事并启发学生讲述自己不讲究的行为;c. 指导学生理解讲究的重要性;d. 以课外活动的方式进行练习。

–总结回顾:a. 在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b. 讨论学习的成果。

3.《弟子规》中的“言语”(第十九章)。

–课前准备:a. 准备好与言语相关的实例;b. 为学生准备好自我观察表格。

–上课过程:a. 向学生展示言语的重要性;b. 提供实例并指导学生讲故事;c. 要求学生在“言语”端看自我观察表格。

–总结回顾:a. 鼓励学生在课后认真检查自己在言语中的用词和眼神;b. 讨论学习成果和下一步的行动。

三、教学评估方式1.课堂讨论。

学生参与与否以及他们对于老师的问题的回答情况为评价标准。

2.语言表达。

评估学生在表达《弟子规》中的言语方面所需用到的技能和词汇的能力。

3.学习反馈。

提供反馈以鼓励学生继续与老师沟通交流,在自我发展中持续改进。

大班教案:弟子规心眼口共读书

大班教案:弟子规心眼口共读书

大班教案:弟子规--心眼口共读书一、教学目标:2. 能帮助幼儿学会用心、用眼、用口去读书,提高阅读效果。

3. 培养幼儿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心眼口共读书”的含义,学会用心、用眼、用口去读书。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弟子规》原文、白话文翻译、相关故事。

2. 教学场地:安静的教室。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齐声朗读《弟子规》总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心眼口共读书”的含义,引导幼儿认识到用心、用眼、用口读书的重要性。

3. 案例分享:教师讲述一个有关“心眼口共读书”的正面故事,让幼儿从中体会到“心眼口共读书”的好处。

4. 分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心眼口共读书”。

5. 成果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进行评价、补充。

五、课后巩固: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一道关于“心眼口共读书”的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

2. 课后观察:教师在课后观察幼儿的阅读行为,及时了解他们在践行“心眼口共读书”过程中的表现。

3. 定期反馈:教师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阅读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六、教学活动:1. 活动名称:弟子规学习小组活动目标:让幼儿分组讨论弟子规的学习方法和实践心得,增进彼此的交流与合作。

活动内容: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弟子规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讨论如何将弟子规的原则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方式:小组讨论、分享、评价。

七、教学游戏:1. 游戏名称:“弟子规知识抢答赛”游戏目标:通过游戏形式检验幼儿对弟子规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游戏规则:教师提问关于弟子规的问题,幼儿抢答,答对者获得小奖品。

游戏方式:抢答、问答。

八、教学实践:1. 实践主题:“弟子规在我身边”实践内容:教师布置一项实践任务,如:尊敬师长、关爱同伴、孝顺父母等,让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完成。

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

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

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弟子规的内容,理解其中道德规范和人生观念,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朗读弟子规的内容,表达对其中道德规范和人生观念的理解和思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弟子规的内容,并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和人生观念,从而实践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弟子规的内容,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和意义,如中国的“礼”、“义”、“廉”、“耻”,以及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等。

2.讲解在导入的基础上,可以向学生介绍弟子规的历史背景、作者和写作目的,让学生理解弟子规所蕴含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然后,逐一讲解弟子规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人生观念,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可采用如下形式进行教学:•朗读篇章:逐一朗读弟子规的篇章,和学生一起深入理解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人生观念。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一个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

•角色扮演:选取几个学生扮演弟子规中的角色,引导他们理解角色所要传达的思想和道德规范。

3.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弟子规的内容,可以进行一些练习,如朗读、背诵、默写等。

同时,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案例,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运用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和人生观念,来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总结在教学中总结弟子规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同时,为学生介绍弟子规的应用情况,如何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以及如何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小测验或评价活动,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四、教学资源•弟子规课本(可购买或借阅);•PPT演示课件(可自行制作);•音频录制或CD(可从网上下载或制作);•案例材料(需要教师准备)。

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

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

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一、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的内容和作用,懂得怎样做一名好学生;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3.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文化知识;4.引导学生认真对待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概述《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主要内容为训练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它既关注学生个人修养,也关注学生在社会集体中的角色和责任。

2. 课文学习本课程将结合《弟子规》全文,选取适合大班学生接受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讲解。

除了对文本内容进行表达和理解外,还将会有一些实例和情景模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课文内容,并增强其记忆力和情感共鸣。

3. 生活实践本课程还将涉及一些生活实践,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周围人的关怀和引导为目的。

将会有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不仅在课堂内感受到《弟子规》的精神内涵,同时也能借助生活实践的机会将其贯穿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1 教师准备好《弟子规》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备用。

1.2 教师将学生分成6-8人小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以便小组活动时组织和管理。

1.3 教师从生活实践角度出发,预设一些情景和角色扮演问题,以备课堂讨论和学生实际操作使用。

2. 课堂活动安排2.1 引入(10分钟)教师用简单的口语化语言,向学生介绍《弟子规》的来源和意义。

2.2 课文学习(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共同阅读选定的片段,并指导学生理解重点,抓住文章的内涵,启发学生自己的思考。

2.3 生活实践(30分钟)教师根据之前预设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团体讨论或角色扮演,比如:如何礼让行人,如何在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等等,帮助学生将《弟子规》的精神贯穿到日常生活中。

2.4 总结回顾(2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本堂课进行回顾和总结,如何运用《弟子规》中的价值观、道德修养到实际生活中,学生的收获和感受,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分享。

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6篇

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6篇

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1设计意图:《纲要》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照片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拍照和欣赏照片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

孩子自己的照片直接来源于他的生活经验,是他熟悉的、亲身经历的,适合于幼儿的讲述活动。

但是这种讲述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记忆的简单再现,往往需要孩子将看到的信息重新组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用现在的知识经验去创造性地讲述。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利用照片发展孩子详细地、有条理地、完整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能力,启发他们通过敏锐的观察,捕捉静态的视图传递的动态信息并能较好地运用语言描述,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另外,摄影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在引导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照片本身所蕴涵的价值,恰当地融入艺术和社会领域的内容,对孩子来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活动目标:1、能运用连贯、完整、富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语言讲述照片的内容。

2、感受照片所表现内容的多样性,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的照片:示范讲述的照片、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三张有益于幼儿经验拓展的照片:智慧树剧照、全家福照片、刘翔比赛的照片。

2、幼儿准备自己的照片2——3张,课前请家长和孩子共同交流、回忆有关照片的内容。

3、为了提高幼儿讲述的兴趣,布置照片展览会,为幼儿创设了想讲、愿意讲的环境氛围,这可以使幼儿在有声有色的讲述过程中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与教育。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弟子规》word版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弟子规》word版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学校启蒙教育的最早阶段,教育内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既要有趣又要能够传达一些道理,培养孩子的各项基础能力。

幼儿园阶段最常用的资料是幼儿园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提问互动环节、活动反思等内容,帮助幼儿园教师梳理安排好每次的课堂环节。

好的教案设计能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掌握知识技能。

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一些优质的教案案例,方便大家使用学习。

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弟子规》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背诵《弟子规》中的两句经典原文,初步理解《弟子规》中“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的含义,体验活动的快乐,萌发感恩父母的情感,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弟子规》教案吧。

【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弟子规》中“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的含义。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背诵《弟子规》中的两句经典原文。

3、体验活动的快乐,萌发感恩父母的情感。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活动准备】1、动画故事《卧冰求鲤》。

2、白板教具:爱、孝。

句卡: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初步理解“亲爱我,孝何难”的意思。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有谁?他们爱我们吗?他们是怎样爱我们的?(2)提问:亲人这么爱我们,我们怎样爱他们呢?(3)小结:亲人这么爱我们,我们孝顺他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4)多种形式变化学习诵读“亲爱我,孝何难”。

2、观看动画,初步理解“亲憎我,孝方贤”的意思。

小结:为了妈妈王祥克服了这么多的困难捉到了鱼。

他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真了不起。

在《弟子规》中有一句话说的就是这种了不起的孝顺行为。

出示"亲憎我,孝方贤",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亲人们讨厌我们的时候,我们还是很孝顺他们,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3、多种方式变化学习诵读“亲憎我,孝方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教案:弟子规--心眼口共读书大班教案:心眼口共读书心眼口共读书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译文: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

正在读着这本书时,就不要想着那本书。

这本书还未读完,就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

读书要用心专一,才能有成就。

活动目标:1. 掌握读书方法,知道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

2. 懂得读书学习时要用心专一。

3. 理解认读句子“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活动准备:1. ppt(人物行为对错图片、所学句子及译文、幼儿身体力行表图片)。

2. 故事录音《喜欢阅读的小猴子》。

2. 图书区的图书。

3. 《幼儿身体力行表》。

活动过程:一、师幼谈话,说说自己平时读书的方法1. 师幼问好活动开始,师幼互行鞠躬礼,问好。

2. 师幼谈话师:孩子们,你们平时读书吗?你们喜欢读哪些书?幼儿回答。

(童话故事、动物大百科、漫画等)3. 分享交流师:你们读的书可真多啊!那你们平时是怎样读书的?现在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幼儿回答。

(一页一页的读、轻轻的翻页、边看边读、不东张西望、坚持读完一本书再读另外一本等)4. 教师小结师:刚才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有的说一页一页的读,有的说轻轻的翻页,还有的说边看边读,那么到底怎样读书是正确的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图中的人都是怎么做的。

二、观察图片,辨别图中人物行为的对错1. 提出问题出示图一(男孩儿边读书边看窗外的蝴蝶),师:男孩儿读书时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看窗外的蝴蝶)师:他这样做对吗?那应该怎样做呢?幼儿回答。

(不对,读书时要专心,眼睛看着书上的内容)出示图二(阅读时用手指着),师:他们是怎样读书的?这样做对吗?幼儿回答。

(用手指着阅读,对)出示图三(认真阅读),师:再来看看这幅图,他们这样读书对吗?幼儿回答。

(这样读书是对的)出示图四(读书时一本没有看完就看另一本),师:他是怎样读书的?这样做对吗?幼儿回答。

(一本书没有看完就看另一本书,这样做是不对的) 2. 教师小结师:看了刚才这几幅图,我们知道在读书时要专心,要用眼睛认真看,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不要去读另外一本。

三、倾听故事,知道读书时必掌握的方法1. 倾听故事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喜欢阅读的小猴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2. 提出问题师:森林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幼儿回答。

(森林里住着小猴子、小兔子、小猪、小猫还有小狗)师:它们在做什么?幼儿回答。

(它们在读书)师:它们是怎么读的?幼儿回答。

(小兔子手里拿着书,一会儿东瞅瞅,一会儿又西望望的;小猪没有认真读书上的内容,只是大概看了书上的插图,它还在不停地翻着页;小猫在读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当它看到身边的小狗看得也是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就把自己看的书放在一边,和小狗一起看了起来;小猴子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它用手指着文字,一页一页的认真阅读,嘴里还在小声的读着)2020-02-05大班教案:心眼口共读书心眼口共读书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译文: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

正在读着这本书时,就不要想着那本书。

这本书还未读完,就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

读书要用心专一,才能有成就。

活动目标:1. 掌握读书方法,知道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

2. 懂得读书学习时要用心专一。

3. 理解认读句子“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活动准备:1. ppt(人物行为对错图片、所学句子及译文、幼儿身体力行表图片)。

2. 故事录音《喜欢阅读的小猴子》。

2. 图书区的图书。

3. 《幼儿身体力行表》。

活动过程:一、师幼谈话,说说自己平时读书的方法1. 师幼问好活动开始,师幼互行鞠躬礼,问好。

2. 师幼谈话师:孩子们,你们平时读书吗?你们喜欢读哪些书?幼儿回答。

(童话故事、动物大百科、漫画等)3. 分享交流师:你们读的书可真多啊!那你们平时是怎样读书的?现在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幼儿回答。

(一页一页的读、轻轻的翻页、边看边读、不东张西望、坚持读完一本书再读另外一本等)4. 教师小结师:刚才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有的说一页一页的读,有的说轻轻的翻页,还有的说边看边读,那么到底怎样读书是正确的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图中的人都是怎么做的。

二、观察图片,辨别图中人物行为的对错1. 提出问题出示图一(男孩儿边读书边看窗外的蝴蝶),师:男孩儿读书时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看窗外的蝴蝶)师:他这样做对吗?那应该怎样做呢?幼儿回答。

(不对,读书时要专心,眼睛看着书上的内容)出示图二(阅读时用手指着),师:他们是怎样读书的?这样做对吗?幼儿回答。

(用手指着阅读,对)出示图三(认真阅读),师:再来看看这幅图,他们这样读书对吗?幼儿回答。

(这样读书是对的)出示图四(读书时一本没有看完就看另一本),师:他是怎样读书的?这样做对吗?幼儿回答。

(一本书没有看完就看另一本书,这样做是不对的) 2. 教师小结师:看了刚才这几幅图,我们知道在读书时要专心,要用眼睛认真看,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不要去读另外一本。

三、倾听故事,知道读书时必掌握的方法1. 倾听故事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喜欢阅读的小猴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2. 提出问题师:森林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幼儿回答。

(森林里住着小猴子、小兔子、小猪、小猫还有小狗)师:它们在做什么?幼儿回答。

(它们在读书)师:它们是怎么读的?幼儿回答。

(小兔子手里拿着书,一会儿东瞅瞅,一会儿又西望望的;小猪没有认真读书上的内容,只是大概看了书上的插图,它还在不停地翻着页;小猫在读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当它看到身边的小狗看得也是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就把自己看的书放在一边,和小狗一起看了起来;小猴子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它用手指着文字,一页一页的认真阅读,嘴里还在小声的读着)2020-02-05大班教案:心眼口共读书心眼口共读书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译文: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

正在读着这本书时,就不要想着那本书。

这本书还未读完,就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

读书要用心专一,才能有成就。

活动目标:1. 掌握读书方法,知道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

2. 懂得读书学习时要用心专一。

3. 理解认读句子“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活动准备:1. ppt(人物行为对错图片、所学句子及译文、幼儿身体力行表图片)。

2. 故事录音《喜欢阅读的小猴子》。

2. 图书区的图书。

3. 《幼儿身体力行表》。

活动过程:一、师幼谈话,说说自己平时读书的方法1. 师幼问好活动开始,师幼互行鞠躬礼,问好。

2. 师幼谈话师:孩子们,你们平时读书吗?你们喜欢读哪些书?幼儿回答。

(童话故事、动物大百科、漫画等)3. 分享交流师:你们读的书可真多啊!那你们平时是怎样读书的?现在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幼儿回答。

(一页一页的读、轻轻的翻页、边看边读、不东张西望、坚持读完一本书再读另外一本等)4. 教师小结师:刚才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有的说一页一页的读,有的说轻轻的翻页,还有的说边看边读,那么到底怎样读书是正确的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图中的人都是怎么做的。

二、观察图片,辨别图中人物行为的对错1. 提出问题出示图一(男孩儿边读书边看窗外的蝴蝶),师:男孩儿读书时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看窗外的蝴蝶)师:他这样做对吗?那应该怎样做呢?幼儿回答。

(不对,读书时要专心,眼睛看着书上的内容)出示图二(阅读时用手指着),师:他们是怎样读书的?这样做对吗?幼儿回答。

(用手指着阅读,对)出示图三(认真阅读),师:再来看看这幅图,他们这样读书对吗?幼儿回答。

(这样读书是对的)出示图四(读书时一本没有看完就看另一本),师:他是怎样读书的?这样做对吗?幼儿回答。

(一本书没有看完就看另一本书,这样做是不对的) 2. 教师小结师:看了刚才这几幅图,我们知道在读书时要专心,要用眼睛认真看,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不要去读另外一本。

三、倾听故事,知道读书时必掌握的方法1. 倾听故事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喜欢阅读的小猴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2. 提出问题师:森林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幼儿回答。

(森林里住着小猴子、小兔子、小猪、小猫还有小狗)师:它们在做什么?幼儿回答。

(它们在读书)师:它们是怎么读的?幼儿回答。

(小兔子手里拿着书,一会儿东瞅瞅,一会儿又西望望的;小猪没有认真读书上的内容,只是大概看了书上的插图,它还在不停地翻着页;小猫在读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当它看到身边的小狗看得也是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就把自己看的书放在一边,和小狗一起看了起来;小猴子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它用手指着文字,一页一页的认真阅读,嘴里还在小声的读着)2020-02-05大班教案:心眼口共读书心眼口共读书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译文: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

正在读着这本书时,就不要想着那本书。

这本书还未读完,就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

读书要用心专一,才能有成就。

活动目标:1. 掌握读书方法,知道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

2. 懂得读书学习时要用心专一。

3. 理解认读句子“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活动准备:1. ppt(人物行为对错图片、所学句子及译文、幼儿身体力行表图片)。

2. 故事录音《喜欢阅读的小猴子》。

2. 图书区的图书。

3. 《幼儿身体力行表》。

活动过程:一、师幼谈话,说说自己平时读书的方法1. 师幼问好活动开始,师幼互行鞠躬礼,问好。

2. 师幼谈话师:孩子们,你们平时读书吗?你们喜欢读哪些书?幼儿回答。

(童话故事、动物大百科、漫画等)3. 分享交流师:你们读的书可真多啊!那你们平时是怎样读书的?现在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幼儿回答。

(一页一页的读、轻轻的翻页、边看边读、不东张西望、坚持读完一本书再读另外一本等)4. 教师小结师:刚才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有的说一页一页的读,有的说轻轻的翻页,还有的说边看边读,那么到底怎样读书是正确的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图中的人都是怎么做的。

二、观察图片,辨别图中人物行为的对错1. 提出问题出示图一(男孩儿边读书边看窗外的蝴蝶),师:男孩儿读书时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看窗外的蝴蝶)师:他这样做对吗?那应该怎样做呢?幼儿回答。

(不对,读书时要专心,眼睛看着书上的内容)出示图二(阅读时用手指着),师:他们是怎样读书的?这样做对吗?幼儿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