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3.1 铁及其化合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铁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铁及其化合物》

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典型(副族)金属元素之一。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预测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

根据教参安排,“铁及其化合物”需要三个课时。

其中铁的化合物安排两个课时。

教材引导学生在复习、拓展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从氧化还原及离子反应的视角,提升对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强化铁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关系,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还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运用来自生产或生活的素材创设真实情境,发展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典型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和典型非金属元素氯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钠和氯属于典型的主族元素,学生已经掌握了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思路。

而铁属于副族元素,学生既可以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把已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元素观”的发展。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并能用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

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质,形成证据意识。

2.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3. 通过学习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学会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具有变价元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建立认识模型,丰富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4. 结合应用实例,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性质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

【评价目标】1.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与交流的信息数据分析,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教案1.1铁及其氧化物 ........................................................................................................... - 1 -1.2铁及其化合物 ........................................................................................................... - 3 -2.1合金 ........................................................................................................................... - 5 -2.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 7 -1.1铁及其氧化物【教学目标】1.认识铁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及铁的冶炼历史。

2.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认识铁与氧化剂反应的产物;认识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的确定方法。

【教学重难点】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情境]我国的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比欧洲早近2000年,并且我国铁矿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从1996年开始我国年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位居世界首位。

经过技术改革,现代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

在高温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

[教师活动]请学生写出上述反应。

2.新课讲授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板书]1.铁及铁的氧化物[复习巩固]请学生阅读教材,掌握铁元素及其存在并填空。

3.1 铁及其化合物 讲义【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习题+作业)

3.1 铁及其化合物 讲义【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习题+作业)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必备方程式】知识点一铁的单质一、铁元素的存在1、含量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

2、存在形态(1)游离态:存在于陨铁中。

(2)化合态:主要以+2、+3价铁的化合物存在。

如黄铁矿(FeS2)、赤铁矿( Fe2O3)、磁铁矿(Fe3O4)、菱铁矿(FeCO3)等。

【习题】判断正误。

(1)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位于第三位。

()(2)在工业中炼制铁单质,所以自然界中无游离态铁。

()(3)工业炼铁,需加入还原剂。

()(4)钢和铁都是铁的合金,钢不易生锈,生铁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份是Fe3O4。

()二、铁的单质1、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个,可失去2个或3个电子而显+2价或+3价,但+3价的化合物较稳定。

①与非金属反应:3Fe + 2O2Fe3O42Fe + 3C122FeCl3说明:铁丝在氯气中燃烧时,生成棕黄色的烟,加水振荡后,溶液显黄色。

△Fe + S FeS说明:铁跟氯气、硫反应时,分别生成+3价和+2价的铁,说明氧化性:氯气>硫。

①与水反应:A.在常温下,在水和空气中的O2、CO2等的共同作用下,Fe易被腐蚀(铁生锈)。

B.在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3Fe + 4H2O(g)Fe3O4 + 4H2①与酸反应:A.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盐酸、稀H2SO4等)的反应。

例如:Fe + 2H+Fe2++ H2↑B.铁遇到冷的浓H2SO4、浓HNO3时,产生钝化现象,因此金属铁难溶于冷的浓H2SO4或浓HNO3中。

但在加热条件也可以反应。

①与比铁的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例如:Fe + Cu2+Fe2++ Cu【习题】1、下列物质中,不能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盐酸B.氯化铁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氯气2、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铁盐和亚铁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铁盐和亚铁盐
返回导航
随堂演练•知识落实 课时作业•测等级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一、铁盐和亚铁盐
化学(必修·第一册)
常见的铁盐有Fe2(SO4)3、FeCl3等,常见的亚铁盐有FeSO4、FeCl2 等。
1.Fe3+、Fe2+的检验
离子 溶液的颜色
Fe3+ _棕__黄____色
Fe2+ __浅__绿___色
实验操作
返回导航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化学(必修·第一册)
应用体验 1.在一些茶叶、点心等食品的包装盒中有一个小袋,将小袋打开, 可以看到灰黑色粉末,其中有些已变成棕褐色。将上述粉末溶于稀盐 酸,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马上出现红色。 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D ) A.该灰黑色粉末用作抗氧化剂 B.该灰黑色粉末不可食用 C.小袋中原来装有铁粉 D.小袋中原来装有氧化铁
返回导航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化学(必修·第一册)
离子 结论
Fe3+
Fe2+
Fe2+和SCN-混合无明显现象, Fe3+遇SCN-显__红__色___, 加入新制氯水后,Fe2+被氧化成
可利用此现象检验Fe3+的 Fe3+;可用先加___K__S_C__N___溶液
存在
再加__新__制__氯__水___的方法检验Fe2+
的存在
返回导航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化学(必修·第一册)
2.实验探究 Fe2+、Fe3+的性质 (1)从化合价角度预测 Fe2+和 Fe3+的性质 ①Fe3+——降低到__+__2___价或___0__价,具有__氧__化___性。 ②Fe2+—升 降高 低到 到+ ___30_价__,价具,有具_有_还___原__氧____化___性__性

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实验活动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实验活动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实验活动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实验观察铁及其化合物的宏观性质(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理解这些性质与其微观结构(如离子类型、化合价等)之间的关系。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实验操作,观察铁及其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反应,理解化学变化中的守恒思想和平衡原理。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基于实验证据,运用逻辑推理构建铁及其化合物性质变化的模型,并能用此模型解释实验现象。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在实验过程中,强调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观察与记录。

•理解铁离子(Fe²⁺、Fe³⁺)的检验方法及其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准确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能用化学原理进行解释。

四、教学资源•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铁及其化合物》相关内容。

•实验器材与试剂:铁粉、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硫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试管、滴管等。

•实验安全手册与防护措施。

•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现象)。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讲授法与讨论法结合: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及结论。

•观察记录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通过展示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如铁制品、补铁剂、铁锈等),引导学生思考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本次实验活动的主题。

•明确目标:简要说明实验活动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铁的单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铁的单质》

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铁的单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铁的单质”是《新课标》中必修课程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中二级标题“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在新人教版教材中位于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的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知识是延续第二章钠元素以及氯元素的主族元素性质探究,展开过渡金属铁元素性质的学习,更是对“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两大理论的进一步学习。

二、学情分析学生初中已经学习铁是一种活泼金属的代表。

学生已经能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判断铁单质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由于前面钠单质的学习,学生也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类型认识单质铁具有还原性。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展示铁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总结回顾铁单质的物质性质;2.通过提问人体补铁的途径,引入燕麦中是否含有还原铁粉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单质铁被氧化为+2和+3价的条件,培养了学生用化学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并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将化学知识渗透与生活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3.通过类比单质钠与水的反应预测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并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评价目标】1.通过对单质铁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能用价类二维图来总结和概括铁的性质;2.通过单质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改进实验,培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探究2.教学难点: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探究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改进实验)2.对比法(类比钠与水的反应,推测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并比较两者的异同)六、教学设计思路铁单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本节课第一环节,以图片的形式呈现铁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单质铁的物理性质。

铁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铁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教师活动教师:人类最早使用的铁,是来自太空的陨铁。

铁在自然界中可以像陨铁中的铁那样以单质形态存在,但主要是以+2价和+3价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矿石中。

(展示图片)教师: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居第四位。

教师:丹霞地貌的岩层因Fe 2O3而呈红色。

(展示图片)教师: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是甘肃灵台出土的春秋初年秦国的短柄铁剑,这说明春秋初年我国已掌握了冶铁技术。

战国中期以后,铁制工具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工业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的方法把铁从铁矿中提炼出来。

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认真倾听,配合书本记忆。

拓展知识面,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新课讲解】铁的单质教师:①有延展性和导热性。

②能导电,但其导电性不如铜和铝。

③能被磁铁吸引。

④熔点:1535℃;沸点:2750℃;密度:7.86g/cm3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思考讨论】观察下列反应式,查看铁的化合价变化有何异同。

做好笔记,和老师一起学习概念。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通过列点,帮助学生归纳记忆。

通过讨论,帮助同学对知答案:第一个方程式: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0→+3;第二个方程式: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0→+2;第三个方程式: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0→+2.【思考讨论】为什么有的反应式中铁的化合价变成+2,有的变成+3?教师:在一定条件下,铁作为还原剂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酸和盐溶液反应。

铁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如盐酸、硫酸铜等)反应,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

Fe–2e-→Fe2+铁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如氯气等)反应,铁原子则失去3个电子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

Fe–3e-→Fe3+【思考讨论】在钢铁厂的生产中,炽热的铁水或钢水注入模具之前,模具必须进行充分的干燥处理。

这是为什么呢?(提示:铁与水会反应吗?)论,思考问题。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题。

3.1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1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铁盐和亚铁盐【教材分析】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典型金属元素之一。

因此,对于这一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教材单独安排了一节内容。

教材引导学生在复习、拓展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视角,提升对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强调铁元素不同价态间的转化关系,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学科核心素养。

无论是生活还是理论上,学生对于铁及其化合物都是比较熟悉的,这样使得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为学生接受新知识降低了门槛。

教材先通过实验介绍铁离子的检验,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实验讨论了铁离子被还原成亚铁离子及亚铁离子被氧化成铁离子,并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总结出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相互转化关系。

最后,通过“思考交流”栏目把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系统化和网络化。

【设计理念】坚持以发展学生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目标,重视开展以“素养为本”的教学,开展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使每个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本节是“铁及其化合物”中的第2课时,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实验介绍离子检验,二是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总结出不同价态铁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三是化学服务与社会——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首先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两个角度给含铁元素的物质进行分类入手,分析生活中铁盐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引出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实验探究的流程。

再从学生熟悉的氧化还原反应开始分析,总结不同价态铁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最后,和学生一起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感受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能辨别铁盐和亚铁盐溶液的颜色,学会Fe3+、Fe2+的检验方法,了解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规律。

(2)能设计并完成Fe2+、Fe3+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体会理论知识在探究物质性质上的具体作用。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章第一节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章第一节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铁及其化合物,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非常典型的一种变价金属元素系列,这一部分内容和氧化还原理论联系密切,又和好多的实验物质制备,工业产品生产相关联,所以在实验题和化学工艺流程题中经常见到铁及其化合物的身影,为了好好掌握,还是先看看价类二维图吧!1、铁的误区警示常温下,铁与水不反应,只有在高温条件下,Fe才会与水蒸气反应。

1.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下列实验: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B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再结合一些步骤,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已知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和铁反应)。

Ⅰ.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1)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中石棉绒的作用是。

(3)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时(填实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探究“铁与水蒸气” 反应的产物(1)假设还原铁粉反应完全,黑色固体为某种单一成分,为研究黑色固体成分,该研究小组甲同学提出以下假设:假设一:黑色固体全部是Fe3O4假设二:黑色固体全部是Fe2O3假设三:黑色固体全部是FeO乙同学认为即使不通过实验就可以否定甲同学的一个假设,你认为乙同学否认的假设是,理由是。

(2)若假设一正确,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完成下列表格(仪器自选)。

限选实验试剂:1 mol·L-1硫酸、2 mol·L-1NaOH溶液、新制氯水、澄清石灰水、酸性KMnO 4溶液、KSCN 溶液、品红溶液【答案加评分标准】Ⅰ.(1)将C 处导气管末端浸入水槽中,微热A 处圆底烧瓶,气管末端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气管末端出现一段水柱,则气密性好,否则气密性不好(2分)(2)增大铁粉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1分)(3)肥皂泡破裂,有爆鸣声(2分)3Fe+4H 2O(g)Fe 3O 4+4H 2(2分)Ⅱ. (1)假设二(1分)由于Fe 2O 3为红棕色粉末,则可以根据固体颜色直接否定假设二(1分)△【解析】试题分析:Ⅰ.(1)气密性检查一般用液差法,即将C 处导气管末端浸入水槽中,微热A 处圆底烧瓶,气管末端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气管末端出现一段水柱,则气密性好,否则气密性不好。

第三章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铁盐和亚铁盐 教案-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铁盐和亚铁盐 教案-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铁盐和亚铁盐教案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掌握铁盐和亚铁盐化学性质,了解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常用检验方法。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分析铁、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相互转化。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依据实验证据推出合理的结论,构建“铁三角”转化关系模型,运用模型解释化学问题。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设计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相互转化探究实验方案,与学生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结合应用实例,将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铁盐与亚铁盐的转化、Fe3+的检验。

难点:Fe、Fe2+、 Fe3+“铁三角”转化关系模型的建构。

教学过程【魔术设疑】课前选择一张干净的滤纸,剪一个“铁”字。

老师首先将“铁”字放入盛有少量近为无色(约带浅绿色,因浓度稀,颜色不明显)溶液(氯化铁和KSCN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然后再放入另一杯盛有无色溶液(H2O2溶液)的烧杯中。

放入第一杯液体中,“铁”字依然是白色的,放入第二杯液体中,“铁”变成红色了。

魔术很精彩,魔术后面的真相更精彩,同学们想揭开这魔术后面的真相吗?【过渡】下面我们开始探秘,一起揭开真相。

【讲述】在同学们面前的桌子上帮大家准备了氯化铁,硫酸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请大家观察颜色。

【学生】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棕黄色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浅绿色【分小组实验】实验3-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FeCl3溶液和FeCl2溶液,各滴入几滴KSCN溶液。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上面的教师演示实验,复述一下教师的实验操作以及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应用】可利用此KSCN(硫氰化钾)来确定Fe3+的存在和鉴别Fe3+、 Fe2+。

【板书】1.Fe3+的检验【设问】同学们现在能不能揭开魔术真相的奥秘呢?【学生揭秘】白色“铁”字变为红色的“铁”字,是三价铁遇见SCN-显红色。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1节《铁及其化合物》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1节《铁及其化合物》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铁及其化合物》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1节《铁及其化合物》。

人类在四千五百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铁器。

铁是目前产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金属。

铁及其化合物具有怎样的性质?应如何进行研究呢?通过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可以使我们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深化对物质及其变化多样性的认识。

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

对不同类型合金的性能和用途的认识,可以进一步强化性能决定用途的观念。

通过第三章学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两节,本课是第一节,主要讲述铁及其化合物,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2.4 金属及其化合物: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6结合实例认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由此标准可以看出,本课学习主题属于“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内容,“铁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

本节要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离子反应、氧化还原。

3.1铁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1铁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铁的腐蚀与防护:提供关于铁的腐蚀与防护的相关知识,如腐蚀类型、腐蚀速率等,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防止铁的腐蚀,提高铁制品的使用寿命。
5.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介绍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铁在自然环境中的循环和分布规律。
6.铁的生理功能与缺乏症:探讨铁的生理功能,如参与血红蛋白合成、氧气运输等,以及铁缺乏症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帮助学生了解铁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内容: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铁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铁及其化合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铁及其化合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铁的生锈或腐蚀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铁及其化合物的奥秘。
8.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可以包括练习题、实验报告等。
9.教学反馈:准备反馈表格或问卷,以便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10.教学指导书:为教师准备教学指导书,其中包括详细的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指南等,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考和指导学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铁的基本概念。铁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Fe,原子序数为26。它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金属元素之一,广泛用于建筑、交通工具、机械设备等领域。

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铁及其化合物”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本章内容从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价态两个重要视角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并且构建学生的“元素观”、“价态观”、“转化观”。

本节课的知识是延续第二章钠元素以及氯元素的主族元素性质探究,展开过渡金属铁元素性质的学习,更是对“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两大理论的进-步学习。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知识储备上,经历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经具有了部分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在学第三章内容前,已经具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核心知识,在实验探究能力上,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

三、学习目标:1.了解铁在自然界的分布、存在形态、物理性质,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从我国古代应用铁的发展史感受中华民族在科技发展进程中的巨大贡献,增强文化自信。

2.能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进一步认识铁的化学性质,通过类比单质钠与水的反应预测铁与水蒸气的反应的可能性及产物,推断掌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现象、原理。

四、教学重点:铁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实验的探究五、教学方法:实验法、类比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铁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过渡】请大家阅读课本P64第一段环节一:铁元素的存在和冶炼1.铁元素的存在【课件展示】铁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图片以及地壳中的圆盘表。

【拓展】人类最早发现铁是从陨石开始的,陨石中铁的含量是比较高的,有资料鉴定商代的铁刃铜钺就是由陨铁锻制而成。

陨石的来源及其稀少,满足不了农业的发展,于是铁的冶炼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相应的铁制品也陆续出现,如打铁炉和战国时期最大的铁器─长方形铁炉。

同时我国的炼钢技术也逐步发展。

2.铁的冶炼【思考】怎样从铁矿中获得铁单质?环节二:铁单质1.物理性质观看图片阅读课本感受我国铁文化发展史的伟大让学生感受到铁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必修第一册化学人教版 3.1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案

必修第一册化学人教版 3.1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案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3.1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铁和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2)掌握Fe(OH)2氧化成Fe(OH)3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从分类的角度学习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及用途。

(3)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体现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及用途。

2.教学难点
Fe(OH)2的实验室制取。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铁及其化合物
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铁的氧化物Fe O
Fe2O3 (铁红)
Fe3O4 (磁性氧化铁)
铁的氢氧化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核心微网络素养新目标1.认识铁元素的性质与存在。

2.掌握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学会用实验的手段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4.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

[预习新知]一、铁的单质 1.铁的存在铁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居第四位,主要以+2价和+3价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铁单质在自然界中以陨铁的形态存在。

2.物理性质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具有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能被磁体吸引。

3.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2Fe +3Cl 2=====点燃2FeCl 3 3Fe +2O 2=====点燃Fe 3O 4 (2)与水反应3Fe +4H 2O(g)=====高温Fe 3O 4+4H 2 (3)与酸反应Fe +2HCl===FeCl 2+H 2↑ (4)与盐溶液反应Fe +CuSO 4===FeSO 4+Cu结论:铁在化学反应中做为还原剂:Fe -2e -――――→弱氧化剂Fe 2+ Fe -3e -――→强氧化剂Fe 3+二、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1)氧化物 FeO Fe 2O 3 Fe 3O 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铁的价态 +2 +3 +2、+3 溶解性 都不溶于水(2)化学性质①稳定性: Fe 2O 3、Fe 3O 4较稳定; FeO 不稳定,受热能氧化为Fe 3O 4。

②与酸反应:FeO 、Fe 2O 3都是碱性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分别写出它们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O +2H +===Fe 2++H 2O 、Fe 2O 3+6H +===2Fe 3++3H 2O 。

2.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用方程式表示)试管中有红褐色沉淀产生Fe3++3OH-===Fe(OH)3↓试管中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2++2OH-===Fe(OH)2↓(白色)、4Fe(OH)2+O2+2H2O===4Fe(OH)33.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都为不溶性碱,它们具有的性质是(1)能与酸反应,它们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OH)3+3H+===Fe3++3H2O,Fe(OH)2+2H+===Fe2++2H2O。

(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Fe(OH)3: 2Fe(OH)3=====△Fe2O3+3H2O,②Fe(OH)2: Fe(OH)2=====△FeO+H2O(隔绝空气)。

4.铁盐和亚铁盐(1)Fe2+和Fe3+的检验:(2)Fe2+与Fe3+的转化:①实验及现象:溶液由棕黄色→□36浅绿色→溶液□37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成□38红色。

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92Fe3++Fe===3Fe2+,2Fe2++Cl2===2Fe3++2Cl-。

③结论:Fe3+铁等强还原剂氯气等强氧化剂Fe2+[即学即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铁。

( )(2)Fe3O4中化合价有+2和+3价为混合物。

( )(3)FeO在空气中加热生成Fe2O3。

( )(4)FeO和Fe2O3均为碱性氧化物。

( )(5)Fe2+可以被Cl2氧化为Fe3+,说明Fe2+具有氧化性。

( )(6)向溶液中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不含Fe2+。

( )答案:(1)×(2)×(3)×(4)√(5)×(6)×2.铁在一定条件下与O2、水蒸气反应的共同产物是( )A.FeO B.Fe2O3 C.Fe3O4 D.Fe(OH)2答案:C3.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有+3价铁生成的是( )①过量的Fe和Cl2反应②Fe与过量稀硫酸反应③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④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A.① B.①③ C.①②③ D.全部解析:①中的Cl2能将铁氧化为+3价。

②中Fe与稀硫酸反应只能生成Fe2+。

③在溶液中Fe2+被Cl2氧化生成Fe3+。

④中首先发生Fe与盐酸生成FeCl2、Fe2O3与盐酸生成FeCl3的反应,但题中未给出反应物间相对量的关系,若铁是足量的,则能将生成的FeCl3全部还原为FeCl2。

答案:B4.某钢铁厂附近居民经常受到该厂产生的红棕色烟雾的困扰。

据你估计这一空气污染物中可能含有( )A.Fe粉尘 B.FeO粉尘 C.Fe3O4粉尘 D.Fe2O3粉尘答案:D技能素养目标一Fe2+、Fe3+的检验方法[例1] 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有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①加入足量氯水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③加入少量NH4SCN溶液A.①③ B.③②C.③① D.①②③【解析】加入NH4SCN无红色物质产生证明无Fe3+,再加氯水,若有Fe2+,则Fe2+可被氧化为Fe3+,使溶液变红色;KMnO4酸性溶液也能氧化Fe2+,但KMnO4本身为紫红色,加入足量酸性KMnO4后,使Fe3+与NH4SCN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不易被观察。

【答案】 C[提升1] 某溶液中可能存在Mg2+、Fe2+、Fe3+,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一定有Fe2+,一定没有Fe3+、Mg2+B.一定有Fe3+,可能有Fe2+,一定没有Mg2+C.一定有Fe3+,一定没有Fe2+、Mg2+D.一定有Fe2+,可能有Mg2+,一定没有Fe3+答案:D[核心能力]Fe2+、Fe3+的检验方法(1)直接观察颜色(2)利用氢氧化物沉淀的颜色(3)利用显色反应(4)利用Fe2+的还原性(5)利用Fe3+的氧化性除杂问题(括号内为杂质):①FeCl3溶液(FeCl2):加足量氯水或H2O2或通入足量Cl2。

②FeCl2溶液(FeCl3):加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③FeSO4溶液(CuSO4):加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④Fe粉(铝)、Fe2O3(Al2O3):加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目标二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①②③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氯水将铜丝放入氯化铁溶液中A.实验①中铁钉只作还原剂B.实验②中Fe2+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Fe2+>Cu2+【解析】实验①中铁钉作还原剂,氧化性Cu2+>Fe2+;实验②中Fe2+只表现还原性,实验③中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不是置换反应,分析可知,氧化性:Fe3+>Cu2+,综上可知氧化性Fe3+>Cu2+>Fe2+,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 A[提升2] 已知A是一种常见金属,F是一种红褐色沉淀。

试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特别是色、态)和化学性质(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等),找出具有特征条件的物质,再由相互转化关系逐步推断。

(1)写出A 、C 、F 、G 的化学式:A .________;C.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

(2)检验D 中阳离子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存C 溶液时要加固体A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转化的离子方程式:①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E→F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F 是红褐色沉淀知F 是Fe(OH)3,从而推知A 为Fe ,B 为Fe 3O 4,C 是FeCl 2,D 是FeCl 3,E 为Fe(OH)2,F 为Fe(OH)3,G 为Fe 2O 3,X 为H 2。

答案:(1)Fe FeCl 2 Fe(OH)3 Fe 2O 3(2)取D 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 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含Fe 3+(3)防止Fe 2+被O 2氧化(4)①2Fe 3++Fe===3Fe 2+ ②2Fe 2++Cl 2===2Fe 3++2Cl -(5)4Fe(OH)2+O 2+2H 2O===4Fe(OH)3[核心能力]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Fe 只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成+2价或+3价的铁:如Fe +2H +===H 2↑+Fe 2+2Fe +3Cl 2=====点燃2FeCl 3 3Fe +4H 2O(g)=====高温Fe 3O 4+4H 22.Fe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2Fe 2++Cl 2===2Fe 3++2Cl - Zn +Fe 2+===Fe +Zn 2+3.Fe 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被还原为+2价或0价的铁:如2Fe 3++Cu===2Fe 2++Cu 2+3CO +Fe 2O 3=====△2Fe +3CO 2与Fe 3+、Fe 2+有关的离子共存问题:①Fe 3+与I -、S 2-、HS -、SO 2-3、HSO -3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②Fe 2+与MnO -4(H +)、NO -3(H +)、ClO -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学考评价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41页1.下列有关铁与水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任何条件下,铁与水均能发生反应B .在高温时,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H 2C .在高温时,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和H 2D .在高温时,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H 2 答案:D2.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①②③解析:因为Fe(OH)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Fe(OH)3,故要长时间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就要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

装置①是先用H 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并使生成的Fe(OH)2处在氢气的保护中,③中液面上加苯阻止了空气进入;②由于能接触到空气中的O 2,故不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

答案:B3.向某溶液中加入含Fe 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

当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后,混合溶液变成红色,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CN -B .氧化性:Fe 3+>Cl 2C .Fe 2+与SCN -不能形成红色物质D .Fe 2+被氧化为Fe 3+解析:溶液中的Fe 2+与加入的新制氯水发生反应:2Fe 2++Cl 2===2Fe 3++2Cl -,故氧化性:Fe 3+<Cl 2;能使含Fe 3+的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CN -;因原溶液中加入含Fe 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说明Fe 2+与SCN -不能形成红色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