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关系密切

合集下载

从政策角度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从政策角度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从政策角度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及趋势作者:申喆周策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年第03期199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0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出台。

各省市以此为依据,也纷纷出台结合本省市实际的相关文件。

这些文件在教育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从政策上确认和强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因此,对其发展特点进行梳理,有助于探明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为中小学生的成长服务。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1.与素质教育关系密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是素质教育倡导的必然产物。

[1]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在这一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其他各种素质的载体,是一个人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发展逐步向中小学校转移和渗透。

[2]在《意见》中,明确规定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处或基(普)教处负责。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发展性心理辅导取向许多学者对发展性心理辅导进行过论述,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布洛克尔曾指出:“发展性心理辅导关心的是正常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应对策略,尤其重视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各种经验的运用,以及各种心理冲突和危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以便个体顺利完成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

”[3]《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中提到“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训练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理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材。

但是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却偏离了这一思想,伤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定,将片面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这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是彻底一致的。

至于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哪些,尽管提法不少,但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份已成为共识。

道理很简单,因为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全面发展理应包括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此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份,也是从某些方面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融通和优化,具有很大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未来社会对人材素质的要求也将更加全面,特别是心理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为此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学校应以健康第一,陶行知先生也曾经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可见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但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彻底安好的状态。

不难看出,现代生活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模式。

所以仅有躯体上、生理上的健康,而没有精神上、心理上的健康,也谈不上真正的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 引言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体的综合素质发展和幸福感的提升。

而心理健康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自身成长,还对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深度与广度角度,全面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探讨其与个体成长、社会和谐的关系。

2. 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影响2.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今高压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着各种心理压力,如学业竞争、职场竞争等。

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并缓解这些压力。

-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认知,促进个人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2.2 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体成长的促进-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个人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信心,通过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2.3 心理健康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个体的心理健康对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共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尊重和合作。

-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减轻社会医疗负担,提高社会效益。

3. 心理健康教育的广度实践3.1 学校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课程、设置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知识与技巧。

- 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

3.2 家庭和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和社会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领域。

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关怀和支持,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环境,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 社会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教育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
客观评估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
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
关系,并分析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首先,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

综合素
质评价不仅包括学术成绩,还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学习
能力、社会实践等方面。

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可以全面了解学生
的多方面表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成长支持。

这种针对
性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学生面临着各种学业压力和人际
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可以及
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同时,综
合素质评价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他们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总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可以客观评估学生的全面表现,还可以促进学生的
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重视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对学生心理
健康的关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支持。

希望通过综合
素质评价的实施,每个初中生都能在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PPT课件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PPT课件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 意见》,就加强中小学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师资队 伍和条件保障、组织领导和需要注意的问 题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此后教育部又就中小学和大学分别 发布了《实施指南》,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 《实施意见(或措施)》。
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亟 待解决的几个理论问题
(4)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高要求,使尚未步入社会 生活的青少年就面临激烈的竞争;
(5)当今社会思想、观念、价值多元化,青少年在价 值选择时也会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这些都会导致缺 乏社会适应和应变能力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加剧。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国家各级 教育主管部门的重大教育决策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要求:“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 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提高德性修养,培养良好品德。我们认 为,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德育的途径是不恰当 的,把学生心理问题当成道德问题更是常识性 错误,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 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个体良好品德的形成 不但与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化有密切的关系,而 且与学生(主体)对社会道德的认识、情感、态 度和行为评价等心理因素水平紧密联系。此外 ,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具体心理需要入手,强调 针对性、主体性与自我内化体验等思路和方法 可以迁移到品德教育之中,能提高学校德育的 效果,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2.进行测试和数据处理,建立学生心理素 质发展档案。选定测量工具后即可进行测试,将 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数据分析最好能有与测 量工具匹配的计算机软件),最后就是建立科学 实用的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档案。
3.分析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析可按年级段、班级 或个人等多层次进行,分析时应作客观的评价, 参照常模或样本均数,找到分析对象在所属群 体中的相对位置(水平),作为教育的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析

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析
( ) 二 审美 情趣 低俗 青 少 年 中很 大 一部 分人 存在 审美 能力 不 足 、 情趣
低 下 的 问题 。很 多 学生 歪 曲美 、 忽视 美 , 造 美 、 创 表现
( ) 一 家庭 影 响
家 长 的道 德 修养 、 文化 素 质 以及 教育 方式 方 法对 于学 生 的心理 成 长有 着直 接 、 大 的影 响 。由于 儿童 重 心智 发 育 尚未成 熟 . 具 备辨 别 能力 . 家 长 的 言行 不 对
收 稿 日期 : 0 1 5 O 2 1 —0 —1


我 国 素 质 教 育 缺 失 的表 现
主义 、 拜金 主义 以及 享乐 主 义 , 致道 德滑坡 、 导 精神 失 落 。尊 重 、 平等 、 良和 法制 等认识 非 常淡 薄 。 善
( ) 应 能 力 低 下 四 适
素 质教 育 以人 的先天 生理 条件 为基 础 . 过后 天 经
J 理健康教 育与素 质教育的 关系探新
吴 小 蓉
摘要: 由人 的 个 体 发 展 和 心 理 健 康 角 度 来 看 , 功 的 素 质 教 育 不 但 包括 学 生创 新 能 力及 实践 能 力 的培 养 . 注 重 对 学生 成 更
健 全人 格 和 良好 心理 素质 的 塑造 。在 素 质 教 育的 理 念 下 , 生 可 以 最 大 的发 挥 出 自身的 潜 能 . 成 健 康 向上 、 极 乐观 学 形 积 的人 生观 和 价 值 观 。 分析 现 代 素 质 教 育 缺 失 , 论 青 少年 心理 问题 的 主 要 成 因及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和 素 质教 育 的 关 系 讨
( ) 流认 同淡薄 三 主
点. 采取 不 恰 当的教 育 方式 管 理 学 生 . 得 学 生 的 自 使 尊心受 到伤 害而产 生一 系列 心理 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 定义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旨在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使其具备应对生活压力和困难的能力。

而素质教育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道德、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素质。

2. 目标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个体的情感、意志、智能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研究能力、创新思维等全面素质,使其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公民。

3. 方法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了解和分析个体的心理行为特点,通过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心理咨询,来帮助个体改善心理状态。

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联系:
1. 共同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是为了提高个体的综
合素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两者都关注个体心理健康的培养,提
供适合个体的教育和支持。

2. 相互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促进。

心理健康教
育可以提高个体心理素质,使其更好地参与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
育则可以为个体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促进心理健康。

3. 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是综合性的教育形式,
涉及多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两者都需要教育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式。

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也存在着密切
的联系。

在教育实践中,可以相互借鉴,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促进
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通过素质教育来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促
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是什么

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是什么

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是什么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那么,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素质教育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关注学术成绩,还注重学生的品德、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的发展。

这种全面的培养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当学生在多个方面都能有所收获和成就时,他们更容易形成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也能更加从容。

比如,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音乐社团、绘画社团、体育社团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参加,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样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学习成绩,而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出来。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减轻了学生因单一成绩评价带来的压力,有助于他们保持心理健康。

其次,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面对各种任务和挑战,这就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耐挫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参加一次科技创新比赛,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技术难题和时间紧迫的压力,但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坚持、学会了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这些都是宝贵的心理素质。

同时,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团队合作的项目中,学生需要与他人沟通、协作,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让学生获得情感支持,减少孤独感和焦虑感,促进心理健康。

再者,素质教育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导致学生背负沉重的课业负担。

而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避免过度的学习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育 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 的 育最基本又艰 巨的任务 。实施者只有着眼于学生的身心 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 旨,以培养学生创 发展,着 眼于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
新 精 神 和实 践 能 力 为重 点 ,造 就 “ 理 想 、 有道 德 、有 才能使教育深入 人心 ,重塑体魄,真正达 到教育人、培 有
全体 学 生 的基 本 素 质 为 根本 目的 ,以 尊重 学 生 主 体和 主 从 全 面 的素 质 教 育 来 看 ,人 的全 面 、 主 动 发 展 需
动精神 ,注 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注 重形成人的健全个 要 心 理 健 康这 一 奠 基 工程 ,德 育 的 高效 化 、行 为 的 自觉 化 、智育 的科 学 化 、健 康 的全 面化 、美 育 的 内在 化 、 劳 性 为根 本特 征 的教育 。
中国教育 技术装 备
和作用
亓树 林
时代呼唤素质教育,而心理健康 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素质教 德、智 、体诸育的顺利进行,为学校教育的开展和学生 的全面发展提供 了重要保 学生心理 问题 的不断加重 ,心理健康教育 引起 了全社会的关注 。
随着 中 国教育 的发 展 ,传 统 的 “ 试 教育 ” 已经严 心 理 健 康 、优 化 其 身 应
当代 中 国教 育 的现 状 ,~方 面 ,素质 教 育 的对 象 在 动教育的主动化都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奠基工程。
接受素质教育的过程 中不是消极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 ,
从现代 学生的心理实际来看, 不少学生存在J理 障碍 , 【 J 、 、
而 是 依据 自己的 心理 结 构 和 心 理状 态 有 选 择地 接 受 外 部 体现 为智力片面 发展 、 能力欠缺、 性不 良、 为不佳、 个 行 内在 迫 中国教育 的信息,然后 内化为 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随着社会 发 展动 力不足等现 象 , 切需要 加强 心理教 育。《 主 义 市场 经 济 体 制 的完 善 ,人 们 的生 活 节 奏 日益 加 快 , 改革 和发展 纲要 》 明确 地将 心理素质单 列 , 作为国民素质 的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建设协调校园与协调社会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推进,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通过情感的交流、情绪的疏导等活动化解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

这不仅对促进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构建现代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与挫折,而且能使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轻松自然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改革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可
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德育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拓展了传统德育的规模,而且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预防、疏导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心灵空间。

4.帮助学生培养适该当代社会环境的能力,充裕开发研究的潜能,在研究生活中获得
情感体验。

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

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

1、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答: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素质教育理想的实践模式。

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其他各育创造了先决条件。

一个保持健康良好心理状态的人才能顺利地接受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

再者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或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育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有以下三点(1)从目标上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个人心理问题维持心理平衡发挥个人心理潜能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

(2)从内容上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体的需要、动机、价值观会影响他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他对事物的取舍以及他的行为方式。

(3)从方法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倾向于通过感情沟通以咨询、测试、行为矫正等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能来观察、诊断、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智育的发展。

首先它虽然无法改变人已有的遗传素质但却能在开发人的智力潜能上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摆脱困境重建信心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更好地挖掘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

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密不可分。

两者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体育的心理保健作用和心理健康教育身体机能的影响作用两个方面。

其一学校体育的任务之一是“磨炼意志和形成良好的品德”。

其二心理健康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美的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基础和条件。

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离不开学生主体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

幼儿园心理健康论文-关注幼儿情绪 促进心理健康

幼儿园心理健康论文-关注幼儿情绪 促进心理健康

关注幼儿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关注幼儿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浙江嘉兴市文昌路幼儿园万舟分园王家英内容提要:在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而情绪是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幼儿情绪行为如果能够真实地表现他的情绪状态,幼儿的心理则比较轻松和健康;相反,幼儿的情绪行为反应不能真实地表现他的情绪状态,幼儿的心理则比较沉重甚至可能有某种障碍。

关键词: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可能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

某某小朋友为了某事不开心就哭;或有的遇到开心的事情则开怀大笑;或有的内向的幼儿,选择“沉默是金”或有的幼儿则是抿嘴乐笑。

然而班级是一个大家庭,班级里人数多或各种原因,教师没有能及时发现某个幼儿的情绪变化。

于是,我们不乐意看到的事就发生了:不开心的幼儿可能这时就选择打人,骂人等手段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有些可能连笑都不笑,把一切地一切放入心中;有些幼儿可能从来不会关心别人,以自我为中心。

可见,幼儿们情绪表现是不同的。

近几年来,人们已经发现,不能只重视研究学前儿童的认识发展问题,应该重视学前儿童情绪状况。

那么,我们该如何关注幼儿的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呢?一、关注幼儿情绪的原因在日常的教育中人们往往比较注意体魄的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

在幼儿时期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因为:(1)现代社会的呼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家庭结构与养育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致使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尤其是随着我国的独身子女的增多,许多独身子女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将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和成长路上的大敌。

论述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论述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论述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1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都是旨在维护和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实践活动。

但心理健康教育更着重心理卫生的积极意义方面,即更关注如何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目标为主,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虽然也不排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人进行必要的辅导和咨询,但这不是其主要的活动内容。

也就是说,学校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运动系统虽然是应该既包括心理教育也包括心理咨询,但学校的教育特点决定了它应以教育为主,如果单靠心理咨询,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化”,就違背了学校教育的性质,也不适应当前我国学校的实际情况。

2 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有着直接的作用,而且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心理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成为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由心理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决定的。

人的心理作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基础,对人的影响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它以广泛的内容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渗透到人的一切活动中,人的言行实际上就是其心理活动的不同程度的外在化表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其他一切素质其本身实际上就隶属于人的个性心理范畴,所形成素质结构的各部分也都必须借助认识过程,受其他心理活动所制约才能形成和发展。

下面就社会主义教育所应形成的素质结构的主要成分——德、智、体的教育,看看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德育的任务就是指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达到一定的基本要求或规格,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而人的道德品质则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并在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上出现的。

当一个人出现了本人的观点、态度、个人的要求、评价,换言之,出现了内心环境、内心对自己的要求、内心的监督和制裁,这时人就能依据他所掌握的道德准则和信念来活动,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这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道德品质。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心理素质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时期,敢于冒险、勇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因此,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及心理健康的教育无疑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德、智、体等各育有效开展的媒介和基础。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密切。

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二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道德品质和高尚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又会促进心理素质进一步的提高。

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一些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与其心理素质交织在一起。

因此,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矛盾,战胜心理困惑,纠正心理偏差,维护心理平衡,是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更需主动性。

反之,脱离学生具体的心理现实,漠视学生客观的心理障碍,一味地高谈阔论,甚至以高压的手段恐吓压制学生,就难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更谈不上深化德育改革。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密不可分。

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如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求知动机、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反之,不健康的心理可以成为智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如忧郁的心境、多变的情绪、强烈的自卑、怯懦的性格等心理品质,都会严重影响学生智力的正常发展。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浑然一体。

健康的心理应该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而健康的身体又有赖于健康的心理;长期的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如长期的焦虑、紧张、抑郁等,都可以通过神经生理机制、内分泌机制、免疫机制等操作机体的功能,导致或诱发生理上的疾病。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文档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文档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文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教育的角度探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现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与以往不同。

他们需要适应高强度的学习任务、面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期望、承受人际关系的冲突和挑战等。

这些压力和挑战往往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还能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常见性。

在一个开放而支持性的环境中,大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心理体验,减少孤立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此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引领下,大学生也能提高对问题的警觉性,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降低心理问题发展为心理疾病的风险。

二、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校应当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学生心理学知识、提供实用的心理调适技巧,并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专业指导。

同时,通过课程的开展,学生们也可以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2.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校园心理咨询中心是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的重要平台。

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和投入,提供更加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评估和咨询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此外,学校还应向学生宣传心理咨询中心的存在和目的,让学生们了解咨询中心的服务项目和流程,鼓励他们主动寻求帮助。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心理健康讲座、举办心理主题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和接受度。

素质教育关于学生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关于学生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关于学生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格修养的教育方式,其中心理健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竞争的加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素质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和关注。

首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学校和教师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情感需求,激发他们内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其次,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学生可以学会正确地表达情感、处理人际关系,避免情绪失控和与人发生矛盾,从而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此外,素质教育还倡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珍视生命,理解尊重他人,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总之,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素质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学业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心理健康在内。

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讲:陈汉英第一章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第一节健康的含义一、什么是健康传统观念:多限于生理健康,主要是指躯体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很少考虑心理方面的健康。

WHO1946年对健康的界定: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1、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

2、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地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良好功能状态。

三、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交互影响第二节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心理健康的经验性标准1、个体依据已有的知识和主观体验对自己的心理是否正常作出判断。

2、观察者依据自己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或临床经验对被观察者的心理是否正常所作出的判断。

二、心理健康的统计学标准——依据心理特征偏离统计常模的程度作为判断心理正常或异常的标准。

统计学标准来源于心理测量的统计结果。

事实表明,在普通人群中,对某些方面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的统计结果,往往呈现正态分布,即居于中间状态者为大多数,视为心理的正常范围,而偏离中间状态居于两端者为少数,视为心理异常的范围。

三、心理健康的医学标准医学标准是将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与躯体疾病同样看待,以生理病理性变化为心理诊断标准。

医学标准十分重视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检查及心理上的测定。

四、社会适应性标准1、以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否严重违背一定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标准。

2、以某个人一贯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为依据。

注:应当充分考虑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差异性及其影响;注意分析其心理和行为的性质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注意仔细观察一个人心态和行为变化的骤然性和渐进性。

五、心理学标准(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elman)判断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二)王效道(北京大学医学部)提出的心理健康三项原则和七条标准(三)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1) 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2) 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3) 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4) 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 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 是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 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8) 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 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10) 能否在社会规范酌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关系密切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首要的基本任务。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心理上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期,心理复杂而多变。

不掌握他们的心理,就难以真正了解其思想,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关系密切.比如我遇到这样一个学生,在小学五年级时 , 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

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

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通过分析我得出了这个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五点。

1、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

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

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如果教师讲得有趣,他肯定会全神贯注。

3、虽已上了五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
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后来我改变了对他的教育方法,首先从其心理开始教育,跟他谈心了解情况,并制定了适合他的学习方法: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

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他积极参加,促使他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平时交往中,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膀,都会让他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

3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回答问题。

我认为:可以使他集中注意力听课;可以并且促使他思考问题,从而思想不再走神。

4为了不分散注意力,让他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

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

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通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和了解,他的进步很大,上课也认真听讲了,再也不做小动作,养成了上课记笔记的好习惯,学习态度端正了,同学们也非常喜欢他,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很多,看到他的进步,我觉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非常密切。

因此,我们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行为和生活。

平时要多走进学生的生活,用儿童的目光,结合正确的认知,多了解学生的生活,走进儿童的心理世界,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生生活加以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烦恼。

帮助他们形式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