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笔记(39页)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一章 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一章 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b44da4b6edb6f1aff001fd5.png)
第一章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一、名词解释1.集权主义答:集权主义是指用来概括封建社会传播事业及行为的总体特征的一个概念。
集权主义下,当权者们的传播理念是:传播事业是国家和君主实现其统治目标的垄断资源和私有工具,一个社会中的传播事业和其所有的传播行为,都必须毫无保留地支持并促进统治者实现其预定的国家目标。
整个社会传播事业应作为一种为上层统治者们服务的建设性力量而不是一种相反的异己势力而存在。
无论怎样的运行模式,其目的都是保证把统治者意欲让广大民众知晓的某些信息传达下去,以实现其统治目标。
君主无一例外地对传播事业进行严厉控制、统一管理,绝不使其损害王国和君主们的自身利益。
2.自由主义答: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指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的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其主要内涵是: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
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措施是保护新闻自由。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③“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自由主义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上海财大2010年研]答: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具体包括: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③“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④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该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十一章 独立报业的典范——英国的《泰晤士报》)【圣才出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十一章 独立报业的典范——英国的《泰晤士报》)【圣才出](https://img.taocdn.com/s3/m/97f20a444afe04a1b171de62.png)
第十一章独立报业的典范——英国的《泰晤士报》一、名词解释1.《泰晤士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暨南大学2009年研;南开大学2005年研]答:《泰晤士报》是一份严肃的高级大报,在世界报坛上具有崇高的声誉,《大英百科全书》不无自豪地称它是“世界第一报纸”,西方新闻学者们也常常称其为现代新闻事业的“鼻祖”。
《泰晤士报》创刊于1785年1月1日,原名《每日环球纪录报》,1788年改为《泰晤士报》,其创办者是约翰·沃尔特,后经多次改革和转手,一直保持着崇高的声誉。
1908年转入哈姆斯沃斯之手,后阿斯特接管该报40年,1960年转入汤姆森之手。
长期以来,《泰晤士报》一直被视为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
1981年,新闻集团的鲁珀特·默多克收购了该报,《泰晤士报》发生了一些变化:编辑风格上,图片新闻更多,社会新闻的比例增多;政治上,渐见亲美国政府的趋势。
2.沃尔特第二答:沃尔特第二是《泰晤士报》创办者约翰·沃尔特的次子,第二代掌权者,他于1803年接管该报,对《泰晤士报》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使该报迈入黄金时代。
他的改革主要有:①实行一种独立的办报原则,率先在英国打出了报刊“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旗号;②建立国内外新闻报道情报网络,提供充足的国外新闻商品,建立起自己的独立完备的海外新闻报道网络;③1810年,拒绝英国政府照例提供的秘密津贴,确立了该报的独立原则;④研制和使用新式印刷技术,该报率先使用蒸汽印刷机和高速轮转机进行报纸印制;⑤实行总编辑制,他先后选择了两位出类拔萃的主编——托马斯·巴恩斯和约翰·德莱恩,他们为《泰晤士报》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3.托马斯·巴恩斯答:托马斯·巴恩斯是《泰晤士报》历史上最伟大的主编之一。
1810年进入《泰晤士报》工作,1817年被任命为该报主编。
《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和点
![《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和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d8c8e05ef7ba0d4a733b5f.png)
第三节 17世纪:从定期报刊到日报
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业,即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
定期报刊产生于17世纪初,发源地是德国和尼德兰。
世纪上第一张日报:德意志地区,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新到新闻》。
第四节 新闻事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章 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概说
1.近代报业的发展中,封建统治和保守势力的压制资产阶级民主势力的反压制,是贯穿其间的基本矛盾。围绕这一矛盾,各国报业有相似的发展轨迹: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
新闻事业的起源
第二章 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英国近代报业、第三节 美国近代报业)
第三章 发达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和变化(第二节 英国现代报业、第三节 美国现代报业)
第一章 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
第一节 古代的新闻传播: 口头,手写,印刷
第二节 16世纪:手抄小报和新闻书
名词:
1.上层报纸: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较早的商业报刊。它们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政治经济上独立;业务上提倡客观报道,提供硬新闻;读者对象主要政界、工商界或知识界人士。
2.廉价报纸:工业革命后期,各国先后出现了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报刊,因售价较低,通常称为廉价报纸,又因读者均为平民大众,也称为&uot;大众化报纸&uot;。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软新闻;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论述:
近代新闻事业:从17世纪初定期报刊问世到19世纪政治报刊、无产阶级政党报刊。
2017北师大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基础参考书推荐
![2017北师大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基础参考书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93715b74ddccda38376baf62.png)
2017北师大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基础参考书推荐本文系统介绍北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难度,北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北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辅导,北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北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北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北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新闻与传播硕士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窗体顶端窗体底端《新闻理论教程》,郭庆光《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著《新闻与写作》、《中国编辑》《国学概论》刘毓庆《传播学引论》,李彬著《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新闻理论》雷跃捷《凯程440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讲义、模拟卷》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网络传播概论》彭兰《媒介管理学概论》邵培仁《媒介融合概论》宫承波《传媒法规与伦理》王军《凯程334新闻传播综合能力讲义、模拟卷》提示:以上书比较多,有些书的具体内容是不需要看的,凯程授课老师届时会给大家详细讲解每个重点的内容,减少大家盲目复习。
一、北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总体来说,北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人数30人,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北师大内部统计数据得知,北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3章】【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3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9650d3b8f18583d048645915.png)
第一编封建集权主义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史第一章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一、名词解释1.特许出版独占制度答:特许出版独占制度是指英国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为管理王国内出版印刷事业而实施的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禁止国外出版商在英国从事出版印刷行业,保护国内出版商的特权利益;②任命专职皇家出版人员负责监督出版事业;③给予经过选择的印刷商以独占经营的专利权益,防止任何反对势力出版印刷品;④保护被授予特权的印刷商们的专营利益,并对整个出版印刷事业进行强权管制。
1538年,皇家特许出版印刷制度正式建立。
2.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答: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是指英国玛丽女皇执政时代为管制印刷出版事业而采取的一种行业垄断特许方法。
1557年,玛丽女王将行业出版工会改造成为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凡经女王特许的印刷商,都是这个公司的会员。
女王在委任状中规定:在英国,除公司会员及女王特许者外,其他人的印刷出版行为一律禁止。
对当局而言,通过皇家出版公司的帮助就可以有效地制止针对政府的诽谤、恶意攻击及异教言论、文章的出版印刷,而为了报答皇家特许的新闻报道和出版印刷独占权力,保护自己可观的财产利润,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的会员们完全同意只刊登“有益于国家利益的消息”,并卖力地帮助当局查处非法出版者。
这种政治与经济的联合体使得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对新闻印刷出版事业的控制强大而有力。
3.《公报》答:《公报》是法国波旁王朝时期三大官报之一,由泰奥弗拉斯特·勒纳多于1631年5月30日创办。
自1632年起,《公报》增加了问讯专版,这就是现代报纸广告版的维形。
依据路易十三和黎塞留给予的两项特权——刊登、发售新闻和刊载、发售广告,勒纳多一家获利甚丰,但该报也因此俯首帖耳,甘做当权者的喉舌耳目。
《公报》在法国新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①《公报》是法国新闻出版史上出版很有规律的第一份报刊;②出版时间非常长,从1631年一直陆续发行到1915才停刊;③不仅在当时的法国很有影响,它还是欧洲最古老的新闻性刊物之一,也是欧洲最早的政论性刊物之一。
外国新闻史笔记
![外国新闻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4d9116fa98271fe910ef9de.png)
《外国新闻史笔记》1.《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官方公报。
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是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
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凯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就是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传播当时已经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公元前27年,凯撒的养子凯撒.屋大维成为罗马最高的主宰者。
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该手写公报时断时续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等,一直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公报除了写在布告牌上,还有书记员抄写,颁发给各地要人和驻军首长。
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传播系统。
而起灭亡,部分原因是由于《每日纪闻》的停办,传播组织远落后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无法协调复杂的活动。
2.新闻信也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他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
早在公元前500年,古罗马就开始由新闻信,直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因为这个奴隶制国家幅员广阔,所以无论官方还是私人,都要靠新闻信保持联系。
官方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
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有些记述了当时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记录了罗马的生活、乡村情况、以及民间习俗等。
这些信件当时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新闻信,现在是可贵的历史资料。
3.威尼斯小报16世纪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出现的手写的小报。
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
这些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元。
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称为威尼斯小报。
4.《富格尔商业通讯》16世纪德国富商富格尔家族开设的富格尔金融贸易所编集的。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六章 突进的平坦之路)【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六章 突进的平坦之路)【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f48872d427284b73f342504f.png)
第六章突进的平坦之路一、名词解释1.塞缪尔·亚当斯答:塞缪尔·亚当斯是波士顿和整个殖民地民主激进派的领袖人物。
他于1772年出生于波士顿的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家庭,哈佛毕业生,是殖民地当时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
亚当斯对美国革命的贡献首先来自于他奠定了这场伟大的独立运动的理论基础,亚当斯依据洛克的“社会契约”论和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论证了殖民者对北美十三州通知的不合理性和殖民地脱离英国的必要性,可谓美国“独立运动之父”。
亚当斯的另一贡献就是他把自己关于革命的独立观点,通过不懈持久的努力灌输到民众中去,点燃了革命之火。
其中,从事新闻宣传活动是亚当斯和他的亲密战友们的主要工作方式。
《波士顿公报》和“自由之子”组织是他的两个主要宣传阵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历史进程是在亚当斯等人的鼓动和操纵下展开的,英国殖民当局因此刻薄地称亚当斯等人为“木偶背后的提线人”。
2.约翰·迪金森答:约翰·迪金森是殖民地温和派(辉格派)的代表人物。
他是一位精明冷静、讲求实际、很受殖民地有产阶层推崇的著名律师,更多的从财产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革命、独立、战争等重大问题。
1767—1768年间迪金森在激进的《宾夕法尼亚纪事报》上连续发表的12篇题为“宾夕法尼亚——农人来信”的系列政论文章中有力地传播了他的政治、经济观点,论证了英国政府的一系列征税侵犯了殖民地人民的正当权利。
除了“农人来信”系列政论文章以外,迪金森还在其他报刊上撰写文章反复宣传他的观点和意见,为革命准备了充分的舆论。
人们因此称誉他为“革命的笔杆子”。
3.詹姆斯·利文斯顿答:詹姆斯·利文斯顿是北美大陆上公认的保皇派——希望继续凭借门第、财产、地位及传统进行殖民统治的集团的代表。
他在1762年移民美洲,1773年各殖民地造反前夕,他创办了一份报纸,该报印刷精美、内容丰富、广告众多、影响颇大、行销殖民地各地甚至国外。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十二章 伟大的《纽约时报》)【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十二章 伟大的《纽约时报》)【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95d451cb307e87101f696d3.png)
第十二章伟大的《纽约时报》一、名词解释1.《纽约时报》答:《纽约时报》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是美国严肃高级报纸的代表,在全世界有相当的影响力,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创刊于1851年9月18日,原为一份廉价报刊,原名《纽约每日时报》,创始人是亨利·贾维斯·雷蒙德和乔治·琼斯。
后奥克斯和苏兹贝格家族先后接管该报。
目前仍为苏兹贝格家族经营。
《纽约时报》由于风格古典严肃,有时也被戏称为“灰色女士”(The Gray lady)。
《纽约时报》享有可靠的新闻来源的声誉,在新闻报道方面将自己看作是一份“报纸记录”。
几经易主之后,《纽约时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该报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站在垄断资产阶级一边。
2.亨利·雷蒙德答:亨利·雷蒙德是《纽约时报》的灵魂人物。
1841年,他投身于大学时代的崇拜偶像格里利手下,后成为《纽约论坛报》主编格里利的首席助手。
由于厌恶格里利的“激进主张”和反复无常的思想,不久便离开《论坛报》。
雷蒙德后来陆续担任过纽约的《使者与问讯者》报副主编和《哈泼斯》月刊杂志的编辑等职务。
1851年创办《纽约时报》,他为该报确立的编辑方针是——客观、公正、冷静。
这张报纸绝少刊登耸人听闻的新闻,在报道政治新闻时,往往刻意标榜客观、公正,常常把双方的观点同时介绍给读者,而记者自己很少在文章中加以评价。
1869年,雷蒙德逝世。
3.卡尔·范安达答:卡尔·范安达是美国新闻史上最出色的编辑主任之一,是那个时代美国新闻界的头号传奇人物。
1904年,他被阿道夫·奥克斯任命为《纽约时报》的第二位新闻编辑主任。
在担任新闻编辑主任的25年中,范安达以自己的出色才干协助奥克斯把《纽约时报》推上一个新的辉煌顶峰,而他本人也获得了最伟大的新闻奇才的美称。
他对一切能加快新闻传递速度的新发明有高度的重视,是最早发现并理解那个时代刚刚出现的马可尼无线电报在新闻报道活动中重大意义的人之一,也是最早在美国报界用无线电报来传递新闻消息的人之一。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三章 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三章 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654fd9fa32d7375a517801b.png)
第三章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一、名词解释1.《国内外公共事件》报答:《国内外公共事件》报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
它是由一位来自英国的流亡者本杰明·哈里斯于1690年创办的。
同早期的英国报纸一样,这份四个版的报纸只印完了三个版面,第四版是空白的,以便读者自己把所知的新闻补写上去,相互传阅。
这份报纸注重新闻,在选材上注意着重报道读者关心的重大新闻事件,比如英法军队在新大陆西部的战争;波士顿流行天花及死亡的人数等。
该报不但看上去像一份报纸,而且读起来也像一份报纸。
但由于殖民统治当局对其中的一些消息相当不满,《国内外公共事件》报仅出版一期便告夭折,成为马萨诸塞英国殖民当局新闻出版法的第一个牺牲品。
2.《波士顿新闻信札》答:《波士顿新闻信札》是美国新闻史上的第二份报纸。
由波士顿首任邮政局长坎贝尔于1704年4月24日创办,带有半官方色彩,是一张双面印刷的单张报纸,每周出版一次。
该报有一些出色的表现:①坎贝尔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办报认真,对读者负责;②注意报道本地新闻消息,文字简练有力,信息量比较大;③重视刊登广告,开创了美国新闻广告史的历程。
但该报在国外新闻报道上并不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坎贝尔认为新闻即是“最近的历史”,不重视新闻的时效性。
该报完全竞争不过海船从英国直接带来的报纸。
3.《新英格兰报》答:《新英格兰报》是一张独立的、既未经当局许可、其稿件也拒绝送审的报纸,于1721年由詹姆斯·富兰克林创办于波士顿。
詹姆斯·富兰克林是一位敢做敢为、颇有才气的美洲印刷商。
该报的叛逆精神一开始便跃然纸上,詹姆斯首先对波士顿宗教界不可一世的人物马瑟神父父子发起了一场讨伐运动。
这场新闻讨伐战堪称是美国新闻史上第一次讨伐式的新闻报道运动,詹姆斯在这场运动中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随后,他又严厉批评殖民当局对附近海盗的骚扰抵抗不力、行动迟缓时,便很快招致官方的愤怒和打击。
1722年,当局以“蔑视罪”传讯了拒不停刊的詹姆斯·富兰克林,并判处其一个月的监禁。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9d5dc32fad6195f312ba657.png)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第一章口语传播第二章文字传播一、名词解释1、古罗马《每日纪闻》(94、99传名):2、新闻信:3、威尼斯小报:4、富格尔通讯:二、简述1、简述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
2、古代新闻传播和近代新闻事业的不同特点。
第三章印刷传播与通讯社一、名词解释1、谷登堡(00新名):2、新闻书:3、资产阶级政党报纸: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时期,主要表现为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报刊信赖政党补贴发行;这一时期报刊政治上倾向性明显,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以上层人士和政界为主要读者对象。
4、上层报纸/高级报纸(01新名):5、廉价报纸(91名):6、黄色新闻(91、00新名):在煽情主义新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和性等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报导,是报业追逐利润的结果。
来源:表现手法:大号字煽情标题,版面夸张,滥用照片,捏造新闻,星期日增刊登载滑稽和肤浅文章,标榜同情受压迫者,使报纸的作用从宣传时代进入了鼓动时代。
7、报团(90、95名):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称为报团,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是二十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个报团是19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
8、传播集团:新闻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9、联合企业 10、“三社四边协定”(93、95、00传名):11、交流新闻社12、国际通讯社 13、国内通讯社14、新闻通讯社: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数据的新闻发布机构,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受众广,影响大。
15、埃菲社(98名)16.特稿辛迪加:辛迪加是指授权承担某项责任或进行特定的商业交易的人们或公司的联合体。
特稿辛迪加一般只采访国内新闻,发稿范围也在国内,一般与一个或几个世界性通讯社签有协议以获得国际新闻。
有的国内通讯社也采访国际新闻,但一般只供给国内媒体,作为本国国际新闻的补充。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七章 “二元化”的变通之路)【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七章 “二元化”的变通之路)【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c83289c351e79b896802269b.png)
第七章“二元化”的变通之路一、名词解释1.《荷兰传闻书》答:《荷兰传闻书》是日本在幕府末期出现的一种带有强烈近代传媒色彩的官方信息传播工具。
在日本整个“锁国时代”,德川幕府同外部的唯一来往国就是荷兰。
当时,日本唯一的对外出海口——长崎“出岛”上的荷兰商馆,应幕府的要求每年一次向幕府提供世界各国情况报告书,这份报告书由幕府官办的外事翻译机构“洋书调所”译成日文,名为《荷兰传闻书》。
它是当时封建幕府了解外部世界的唯一信息来源,仅供最高层的大将军及重臣阅览,是政府绝密级文件,也是日本境内第一份具有近代色彩的、非公开的官方新闻媒介。
2.《官版·巴达维亚新闻》答:《官版·巴达维亚新闻》是日本最早公开发行的官办近代报纸。
随着幕府政府逐渐增加与各国的交往,荷兰商馆遵命直接向幕府呈送荷兰东印度总督府的机关报《爪哇新闻书》。
自1862年起,幕府准以《巴达维亚新闻》的名义公开出版发行。
因是官办,故被人们冠以“官版”字样,全称《官版·巴达维亚新闻》。
严格而论,《官版·巴达维亚新闻》是新闻书而不是什么报纸,但它当时的影响是巨大的。
虽然《官版·巴达维亚新闻》较为原始,但因公开发行,报道时事,所以同以往的封建信息传播媒介有很大不同,人们认为它是日本近代报业的先驱,它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3.“白虹贯日”事件答:“白虹贯日”事件是日本新闻史上最大的一次笔祸。
1918年8月25日,日本84家报刊的记者代表云集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要求寺内正毅内阁辞职。
8月26日,积极报道关西大会消息的大阪《朝日新闻》在其晚刊中刊登了该报记者大西利夫的一篇消息。
由于消息中使用了日语中代表灾难之兆的“白虹贯日”一语,大阪《朝日新闻》遂被寺内政府以“这一消息是暗示革命”为理由而受到司法起诉。
审判的结果是刊登这一消息的当天报纸被禁止发售,已售报纸全部收回予以销毁,作者大西利夫和编辑山口信雄被判刑两个月,社长村山龙平被迫辞职,总编辑许多编辑人员都被迫退出该报,甚至有人因此事而被迫发表了“辨明悔过书”。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十九章 南斯拉夫新闻传播模式)【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十九章 南斯拉夫新闻传播模式)【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75eae153581b6bd97f19ea5f.png)
第十九章南斯拉夫新闻传播模式一、简答题简述南斯拉夫新闻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南斯拉夫新闻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1919—1945年地下工作和战争时期的革命新闻宣传工作的经验。
(2)1945—1950年间外来的苏联集权模式影响。
(3)南斯拉夫党和人民自行创立的社会主义自治理论和实践。
二、论述题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的新闻制度的历史进程。
答: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的新闻制度的历史进程主要体现为:(1)自治新闻体制的形成和特征(1950—1971)在这一时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的新闻制度基本形成,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新闻工具社会职能的转变新闻传媒转变为帮助工人自治者和公民们获得最广泛、最充分和及时的新闻与情报的社会工具,使用社会化的新闻媒介是自治者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力,是他赖以实现其他一切自治权力的重要的先决条件。
②共盟与新闻传媒关系的转变在社会自治的条件下,新闻单位是依据自治原则独立进行活动的社会主体,这一主体在履行其社会职能时,享有充分独立的权力。
③南斯拉夫新闻自由原则的确立及其特点共盟认为,南斯拉夫社会自治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所要求的新闻事业必然是自由的而不是少数人的垄断物。
宏观来看,南斯拉夫新闻自由的原则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a.具备比较完善的法律形式。
b.它不是某种超阶级的或无限制的自由,即类似于西方所鼓吹的那种新闻自由。
第一,它的阶级性首先突出表现在保证构成这个社会基础的一些基本原则不受攻击。
第二,还表现为反对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利用这一原则把新闻媒体私人化(私有化),从而使劳动人民实际上被迫放弃这一自由。
第三,反对新闻工具在报道和辩论中秉持所谓的“不偏不倚”,无立场、无观点的态度。
④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新闻体系形成时期的主要特点a.以往为各级政党组织机关报的主要报刊,在社会主义自治理论的指导下逐步转变为劳动人民群众组织的机关报刊。
b.1965年以后南斯拉夫新闻单位招收新人员时不再由党和政府的人事部门选派,而是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九章 市场的竞争)【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九章 市场的竞争)【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903d7e2cf84b9d528ea7ac1.png)
第九章市场的竞争一、名词解释1.廉价报刊答:廉价报刊是指19世纪30年代前后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一种报刊类型,其基本特征是大众化、商品化和机器化,一些新闻史学家们为此把它称为之“机器的、群众的”报刊样式。
廉价报刊以普通读者为对象,来极力满足公众求知、猎奇、娱乐、争论等各个方面的需求,注重报道内容的趣味性,售价便宜,着眼于盈利。
廉价报刊是第一种真正建筑于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之上的近代报刊,是资本主义现代商业化大众报刊的雏形,它奠定了当代西方新闻传播事业的许多原则和基础。
2.《纽约先驱报》答:《纽约先驱报》是美国廉价报刊时期有名的便士报,1835年5月6日由贝内特创办。
贝内特是一位新闻史上的传奇人物,在奠定廉价报刊的整体风貌上,无人出乎其右。
创刊伊始的《纽约先驱报》在许多方面全力模仿业已成功的《纽约太阳报》。
它报价一分,街头零售,注重刊登社会性的色情、凶杀、暴力新闻,并且不久即在报道的内容和质量上超过了《纽约太阳报》,大获成功。
坚持报纸的独立编辑方针是贝内特孜孜追求的首要目标。
《纽约先驱报》的另一个特色是顽强的专业进取精神。
它逐年逐步向新闻报道的其他领域迅速扩展,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更有价值的新闻消息。
但贝内特的“煽情新闻”也遭到了社会上普遍的批评,纽约市的几大报纸曾联合起来发动对贝内特的“道德战”。
3.《纽约太阳报》答:《纽约太阳报》是世界上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1833年9月3日在纽约市出版,它的创办者是本杰明·戴伊。
这份新颖小报的问世,标志着廉价报刊的正式诞生,开创了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戴伊公开标榜报纸的独立性,宣称要摆脱以往报纸依靠政府、政党津贴的附庸地位。
《纽约太阳报》有以下特点:①在报纸内容上,大量刊登轻松幽默的社会新闻、当地消息和色情、暴力消息,以吸引识字不多的广大下层读者;②在文章的写作上,该报注重文字通俗、情节夸张、富有戏剧性,讲究写作有趣、幽默、机智;③在版面形式上,戴伊的报纸突破了以往报刊呆板的陈旧样式,突出大字标题,进行煽情性的版面处理;④在发行方面,《太阳报》以街头零售为主,不再依靠传统的预先订阅方法。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八章 外部强力植入的模式)【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八章 外部强力植入的模式)【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717144a56c85ec3a87c2c5ec.png)
第八章外部强力植入的模式一、名词解释1.“事先审查制”答:“事先审查制”是指二战以后,盟军总部(GHQ)对日本新闻审查采取的一种半军事化措施。
主要的把关内容涉及两个方面:①确保日本大众传媒对占领军和联合国有关言论及报道的正确性;②确保日本的民主化进程正常推进。
相应地,媒体凡对军国主义思想和超国家主义行为的肯定或具有封建集权色彩、非民主主义的言论报道均在被审查排斥之列。
GHQ的审查是相当严格的,如果大众传媒违反了上述两个方面和有关条例的规定,当事者将受到严厉的军事审判,这一强力措施对于促使日本各新闻机构积极执行GHQ的新闻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威慑作用。
2.“晚刊旋风”答:“晚刊旋风”是盟军占领初期,日本新闻界便展开自由的商业竞争的标志。
所有参与竞争的晚刊均以色情性、轰动性的新闻报道为“重磅炸弹”招揽读者。
各报的社会部急剧扩大,编采人员迅速增加,而这种黄色新闻的竞争,虽然受到了社会的非议,却常常证明是各报招徕读者的有效手段而被放肆地加以使用,这一时期的日本晚报就像欧美国家“廉价报刊”时期那样,进入了一个疯狂的利润追求阶段。
1946年《神户新闻》首先发售以普通市民为读者对象的晚报,引发了各报创办晚刊的浪潮。
最大的日本报纸《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的晚报也相继出版发行。
《读卖新闻》不甘落后,也推出了自己的晚报。
这样,全国性的三大报纸以各自独立的城市晚报为开端,拉开了战后报业商业自由大竞争的序幕。
3.“电波三法”答:“电波三法”是指1950日本国会通过的《广播法》、《电波法》和《电波监督管制委员会设置法》。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民营广播和电视蓬勃兴起,这三个法律加快了日本广播与电视的建设步伐。
根据《广播法》,日本NHK作为具有特殊地位的法人资格社团,得到了国家的特殊关照,获得了垄断性的竞争地位,迈开了新的前进步伐。
与此同时,《广播法》等法规也为民营电台、电视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951年,名古屋的中部“日本广播”和大阪的“新日本广播”(即现在的《每日》广播)问世,以此为开端,新的民营电台、电视台不断涌现,形成了日本广播电视事业两条腿走路的广播电视新体制。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五章 起伏的曲折之路)【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五章 起伏的曲折之路)【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76e2b8350e2524de5187ecf.png)
第五章起伏的曲折之路一、名词解释1.伏尔泰答:伏尔泰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是一位对当时整个欧洲都有极大影响的思想巨匠。
他居住在一个便于逃离封建专制势力迫害的边境小城,著书立说、评论时事,成为法国启蒙思想学派中最为重要的一位代表。
伏尔泰的著作激烈攻击专制反动的封建制度,反对封建的贡赋和等级特权,提倡实行“开明君主制”,要求公民拥有宗教信仰、言论和出版的自由。
伏尔泰关于言论自由的一句名言在今天听来仍独具睿智:我坚决反对您所说出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您说出这些字的自由权力。
2.孟德斯鸠答:孟德斯鸠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是一位在政治学上颇有贡献的伟人,他在其重要的代表性著作《波斯人信札》和《论法的精神》中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批判。
他所提出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必须分立才能相互制衡、才能避免君主和统治者滥用职权、实现公民政治自由的学说,对后续发生的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宪政制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他的“权力制衡”原则,导致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新闻传播事业“第四等级”地位的确立,导致了一种社会化的普遍认同观念:新闻事业有必要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舆论力量,对社会的其他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实施一种有效的舆论监督。
3.卢梭答:卢梭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
卢梭对启蒙思想运动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人民的“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和“主权在民”的思想。
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为了维护社会的运作和人们的自由与平等权利,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订立了一些大家都应共同遵守的社会契约,如果受人民推举产生的统治者变成了专制暴君,人民就有权废止对他的服从契约,有权用各种方式——包括用武力方式来推翻暴君的统治。
因为立法的权力属于人民,行政的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的大会,而每一个公民的意志则从属于全体人民总意志的凝聚体——各种法律,因而法律就是人民的意志,就是人民的主权体现。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四章 渐进的改良之路)【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四章 渐进的改良之路)【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2ea4ba40856a561253d36f29.png)
第四章渐进的改良之路一、名词解释1.约翰·威克斯答:约翰·威克斯是一位新闻自由的斗争者,英国的一位传奇式人物,与他有关的“约翰·威克斯案”打破了报道国会新闻的禁令。
1762年6月5日,威克斯创办了《北不列颠人报》,强烈鼓吹新闻自由。
由于他在该报第45期中撰写长篇文章攻击国王乔治三世被司法大臣以“总逮捕状”权力逮捕,威克斯被释放后联合其他被捕的48人联名上诉。
“总逮捕状”被宣判为非法,政府赔偿10万英镑,从此,总逮捕状制度宣告废除。
1764年,威克斯因重印《北不列颠人报》合订本和撰写《论女人》一文而被下议院剥夺议员资格,驱逐出境。
1768年,威克斯被重选为国会下议院议员,但遭到下院拒绝并以旧案判罪。
1771年,下院鉴于民众的抗议活动,被迫承认了威克斯的议员资格,但再度重申禁令,不以任何形式报道国会消息。
威克斯为解除国会此项禁令同国会展开了激烈的长期的斗争,许多报刊纷纷刊载文章予以支持,伦敦市民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在强大舆论压力下,国会最终被迫解除了“禁止报道国会消息”的法令,英国新闻界获得了公开报道国会辩论的权力,威克斯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全面胜利。
2.“知识税”[南京师大2008年研]答:“知识税”是18世纪初英国政府开始对报纸、广告、纸张等印刷品所征收的一种税金,又称“印花税”。
它是英国政府继1694年皇家出版特许制度失效后所采用的一种通过经济手段管制出版印刷事业、压抑新闻自由的特别措施,历史学家们称之为“知识税”。
“知识税”有四项内容:报刊税、广告税、纸张税、注册。
法案实施不到半年,伦敦的报纸竟然停刊近一半之多,政府遏制报刊发展的目的基本达到了。
1853年,国会经过激烈辩论,终于决定广告税从同年5月份起终止废除。
1855年国会又决定取消报纸税金。
1861年10月,印花税的最后一个项目纸张税也完全废止。
至此,“知识税”这一官方限制打击英国新生的资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成长历程的压迫手段宣告全面结束。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十七章 国际共运新闻传播事业简史)【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十七章 国际共运新闻传播事业简史)【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42223ddb9d528ea81c779c6.png)
第十七章国际共运新闻传播事业简史一、名词解释1.《新莱茵报》(中国传媒大学2008、2006年研;南京大学2005年研]答:《新莱茵报》是一份真正的无产阶级最早的报刊,是19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报刊发展的顶峰,欧洲无产阶级最优秀的政治机关报。
1848年6月1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指导德国工人的运动在莱茵地区的科隆城创办了《新莱茵报》。
这份报纸是一份对开大报,每天一张,特殊情况下则出增刊和副刊,遇有重大新闻就出号外。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家报刊的工作经验在许多方面奠定了无产阶级报刊的一些传统和原则。
比如该报是无产阶级报刊里最早建立通讯员网络的报纸;它非常重视读者来信;其宣传重点突出,紧密配合形势;其写作文风朴实、通俗易懂,报道内容主题广泛深刻;它的新闻报道和政论文章都有很高的水准。
2.《北极星报》答:《北极星报》是英国宪章运动中最重要的一份报纸。
1837年创办,创办人为宪章运动的左翼主要领导人菲奥康·瑙尔,宪章派的著名领袖朱哈尼和厄·琼斯都是该报的编辑。
《北极星报》的发行量曾高达12万份,持续出版了15年之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说它在各方面都是欧洲最优秀的报纸之一,称它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正式机关报”。
恩格斯也曾为该报撰稿达6年之久,十分关心这份工人阶级的政治报纸。
二、简答题1.简述国际共运新闻传播事业新模式的基本要点。
答:国际共运新闻传播事业新模式的基本要点如下:(1)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解放社会生产力为宗旨,以达成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发展为圭臬,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公民自由权利为目标。
在当代中国,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社会主义媒体新模式的基本建设原则。
(2)新模式的具体建设以实践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依据各国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与步骤来达成第一项要点,在真理标准面前,不管是摘抄的领袖人物的只言片语,还是前人的“两个凡是”口号等,都不能与实践的标准相抗衡。
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重点教学文案
![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重点教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eb9a5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04.png)
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重点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重点一、选择题(10*2)二、填空题(5*2)三、名词解释(4*4)四、简答题(8*3)五、论述题(15*2)第一章外国新闻事业史1、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的需要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1、物质条件2、精神条件(社会、国家、民族精神、国民性格、社会教育水平)3、社会制度)2、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倾向一:夸大新闻传播的作用;倾向二:易于就事论事)(观点一:马列主义观点;观点二:实用主义观点:拉斯韦尔(美),新闻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1、环境监测2、关联性;3、精神传递)3、口头新闻时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表现形式: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流2、众人一起议论3、氏族公社、血缘家族和部落的各种行政会议4、说唱5、田边地头的传闻);(口头新闻的局限性:传播范围有限;信息失真);(补充手段:结绳记事、击鼓传讯、烽火报警、实物表意、图画传播)4、手写新闻时代(官方公报最早出现在古罗马时期;私人新闻信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传播形式)5、古代中国的手写新闻传播(汉朝盛世,出现了最早的邸报;北宋末年出现了民间小报)6、文艺复兴时期的手抄新闻书(手抄新闻发源于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1)、意大利(1、商业性的民办手抄新闻;2、威尼斯政府与土耳其战争中,曾在1566年经常发布一种叫做《消息公告》的手抄新闻)(2)、英国(1、最早的手抄新闻出现于公元13世纪;公元16世纪初,英国初步建立了近代邮政制度,各邮局因掌握邮路,消息灵通,邮政局多兼售手抄新闻书)(3)、法国(公元15世纪出现手抄新闻业,随着邮政制度的建立,在1488年到1529年,巴黎出现了两种折叠而不装订的手抄新闻,《偶然》刊载官方信息,另一种《小报》,刊载新闻和论战文章)(4)、德国(公元15、16世纪之交,也出现了许多手抄新闻;纽伦堡大贵族施乌尔把新闻送给其他的朋友、贵族;杜来自己编写新闻,叫妻子上街叫卖;奥格斯堡大富商格尔家族,雇人抄写所得到的消息,编成《富格尔新闻》)第二章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1、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1、印刷术的发明及普及2、社会对于新闻信息的需要3、邮政事业的产生(15世纪,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诞生了肩带邮政业务))2、近代报业的诞生:通常认为,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业的诞生,也就是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发源地之一:德意志地区1609年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报道》,一般认为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报刊。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十三章 近现代通讯社的历史)【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十三章 近现代通讯社的历史)【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e09b45af90f76c660371a80.png)
第十三章近现代通讯社的历史名词解释1.沃尔夫通讯社[北大2012年研;华中师大2010年研]答:沃尔夫通讯社是指德国第一家通讯社,建立于1849年,创办人是贝纳德·瓦尔夫,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
初期主要利用电报收集和发布股票行情和经济信息,与普鲁士政府关系密切。
后来逐步增发政治新闻和其它非经济信息,成为德国报刊重要的新闻供应者。
1859年起,沃尔夫通讯社与路透社、哈瓦斯社签订新闻稿交换合约,成为19世纪欧洲三大通讯社之一。
1870年,路透社、哈瓦斯社和沃尔沃夫社以及美联社签订三社四边协议,把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沃尔沃夫社负责的地区包括德国、奥地利、北欧、俄国、巴尔干等地。
一战后降格为国内通讯社,1933年希特勒将它接管,改组为德国通讯社。
2.安莎通讯社[华中师大2013年研]答:安莎通讯社(Agenzia Nazionale Stampa Associata),全名为意大利全国报业联合社,为50多家报社组成的股份公司,是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也是世界性通讯社之一。
总社在罗马,前身是法西斯统治时期的斯蒂芬通讯社。
1945年1月13日由意大利12家日报联合创办。
安莎社同政府关系密切,经济上接受政府资助。
根据规定,它有责任报道政府机关和议会的活动情况,并向驻外使馆提供新闻;而政府则负责在国外推销和分发它的国际新闻稿,并向它提供可报道的新闻。
安莎社的新闻业务有两个特点:一是政治报道强调客观、公正、独立,对重大事件不作评论;二是注重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尤其注重对拉美地区的报道。
3.塔斯社答:塔斯社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的简称,1925年7月10日正式成立,是苏联的官方通讯社和中央新闻机构。
其职责是向全苏联和国外发布有关苏联和外国的政治、经济、贸易以及其他一切能够引起共同注意的消息。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塔斯社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