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新模式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方法与路径研究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方法与路径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的教师,他们不仅熟悉教育教学方法,还对企业经验、实践技能有很强的掌握。
在大多数地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很有需求的,但是很多学校不知道如何与企业进行合作,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现在的教学要求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企业是最了解市场需求的一方,能够更好地指导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
校企合作对于培养双师型教师至关重要。
校企合作还能够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更好地促进校园与社会的融合,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方法与路径1. 联合成立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成立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或实践。
企业可以派遣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担任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工作。
这样,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聘请企业专业人员为兼职教师学校可以聘请企业资深员工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进行教学工作。
这样的教师一方面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企业经验和案例,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学校教学教育朝着更加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3. 建立校企合作研究中心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
这个研究中心可以邀请学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研究讨论,形成研究成果,并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进行推广。
4. 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训项目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同开展人才培训项目,培养企业需要的双师型人才。
这样的项目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进行联合培养,既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又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
5. 制定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内容。
创建三大平台,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以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为例
每年 可享 受 3 0 0 ~ 8 0 0元 津 贴补 助 : “ 双
师型 ” 教 师在 评先 晋级 中 . 优先 予 以推
养质量奠定 了基础 、 提供 了保障 。
一
、
职 教集 团平 台 。 为 教 师 专 业 实
荐; 优先 选派 “ 双 师 型” 教师参 加专 业 、
司、 新蒲建设集 团、 泰宏建设集 团在内的 多家省 内特级 、一级建筑施 工企业均参
与了此项工作 集团企业成 员负责提供
教 师 到 国内外技 术教 育和 职业 教育 发 达地 区考察进 修学习 。近两年 来 。 学校
教学基本资源 ( 案例、 图纸 、 资料等) , 学校 进行 教学资 源的筛选 、 整合 、 加工 , 最终
学 校在 “ 双师 型” 教 师 队伍建 设方 面. 不惜 资金 投入 . 只要是 有利 于 提高 教师“ 双师” 素质 的工作都大力支持 。不 断提高“ 双 师型 ” 教师的待遇 . 这些 教师
于学校大力 建设 “ 双师型” 教师 队伍 学
校充分利用 和发挥 “ 三个平 台” ( 职教集 团平 台、 政策支持 平 台、 技能竞赛 平 台) 的作用 . 积极促进 “ 双师 型” 教 师队伍建 设 .为学校快速发展和不断提高人 才培
基地 . 使学校 的实训教学 条件进一 步加
强 ,并开展 了 3个专 业 8门课程 的教 、
学、 做一 体 化试 点 : 学校 聘请 多名 能 工
巧匠和技术 人员兼 任实践课程教 师 . 为
教师的技能培养提供 了条件 学校与省建筑业协会合作 .实施 建 筑业 岗位 培训教学 资源共建共享 计划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2019年精选文档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一、引言车联网是物联网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典型应用,是物联网和智能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
包括汽车制造商、整车厂商、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设备厂商、软件开发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在内的车联网生态圈的雏形已经出现。
车联网已经被国家列入重大专项课题,成为了“十三五”期间的重点研究与应用项目。
在此形势下,将车联网专业纳入高等院校教育,培养一批具备车联网核心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已经势在必行。
因此,高校与企业合作,产学研一体化,为车联网产业联合培养既有交通运输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行业背景,又能掌握车联网的专业知识,解决车联网行业的综合性技术性问题的专门性人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
二、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交通运输(车联网方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
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前期的认识实习,学习中的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后期的专业方向实习、学生毕业前的定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依托行业背景解决企业难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发展的实践能力。
但是,本院的交通运输专业(车联网方向)是在原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方向)的基础上建设的,原有的实验实习条件和师资队伍相对于车联网方向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校内实验室设备不足原有的实验设备能满足基础课程和汽车交通方面的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
针对车联网核心技术的实验实习条件不具备,没有?C诺氖笛槭液褪笛樯璞福?所以在教学中不能设计车联网方向的实验项目,难以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健全没有真正的车联网方向的实习实训基地,无法完善车联网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环节缺失,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师资队伍亟待加强学院原有的老师没有车联网行业背景,不具备车联网方向的工程实践能力,不了解相关企业的运行与研发过程,不能全面指导学生进行车联网方面的实践和创新。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因此,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合作模式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服务。
首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
在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应该结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探讨教师培养的方向和目标。
学校可以提供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企业则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行业技能的培训。
通过双方的协作,可以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具有竞争力的教育服务。
其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和考试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学生和教学情境,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应对能力。
因此,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该重点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素养。
另外,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领域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行业,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因此,学校和企业应该为教师提供持续的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通过不断的专业发展,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教育领域的变革和挑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总的来说,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持续不断地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熟练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多的学校和企业能够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摘要】“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彰显特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要以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能力提升和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
本文总结了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如何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双师型;切入点;支撑点;着力点;创新点【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02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就必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内涵应具备以下两个特征,一是有一批具有高校教学资格和教研能力,同时具有一定企业实际工作经历,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实习指导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二是要有一支校内专任教师、兼课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专兼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双师结构”教学队伍。
现就我院机电工程系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探索实践与大家分享。
一、以校企合作培养教师为切入点,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2003年我院刚升格为高职院校时,师资结构很不合理,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学校教育工作,没有受过专业的职业资格培训,也很少有企业工作经历。
尽管他们掌握了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动手实践能力较弱,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加强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充分利用学院的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基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
教师通过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熟悉企业生产过程、掌握现代制造工艺,达到校企联合培养教师的目的。
同时鼓励专业教师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或考取相应的行业资格证书,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考核。
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方案
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方案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双师型”教师成为越来越多职业院校关注的重点。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方案,以解决当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职业院校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而“双师型”教师作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核心,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成为当前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必要性1. 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而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2. 促进教师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可以促进教师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教师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发展动态,为企业输送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3.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更好地满足职业院校教学的需要。
三、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方案设计1.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教师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校企双方共同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包括专业技能培训、实践教学培训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 设立“双师型”教师培养专项基金学校和企业共同设立“双师型”教师培养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实践教学等活动。
4. 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培训效果。
四、结论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方案
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方案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双师型”教师成为越来越多职业院校关注的重点。
本文旨在探讨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方案,为职业院校提供借鉴。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方案》,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方案》篇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而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因此,培养“双师型”教师成为越来越多职业院校关注的重点。
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意义1. 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通过校企共建,职业院校教师可以深入企业一线,了解行业最新发展,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务教学。
2. 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促进产学研结合: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可以促进产学研结合,使职业院校更加贴近行业和企业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二、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方案1. 合作模式: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双方可以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2. 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包括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能力培训两个方面。
专业技能培训应以行业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为主,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应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学能力为主。
3. 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包括集中培训和实践培训两种形式。
集中培训可以在学校或企业进行,实践培训必须在企业进行。
培训期间,企业应提供必要的师资和技术支持,确保培训质量。
4. 培训对象:培训对象应包括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
校企合作“双师”队伍建设的路径与方法
校企合作“双师”队伍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关键词: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摘要: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决定了其师资队伍建设不能独立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地方行业、企业。
人才互培、人才互通、人才互管是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但在合作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对象,开展不同目标的合作内容,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合作效果。
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课题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课题批准号:FJB110069)阶段成果;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课题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与质量监控研究(课题批准号:L2012C013)阶段成果。
一、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必要性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专业设置多以本地区产业为依据,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目标,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关键,教师是保证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办学力量的主体,是教学改革最活跃、最有创造性的因素,这个目标使命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双师专业教师队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经之路。
同时校企合作符合双方各自利益,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存。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师资资源、强大的科研团队和系统的理论知识等,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员工业务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全方位服务,促进企业软实力的加强,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则可以为高职院校培养双师素质人才,完善高校的双师结构。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努力,从长远来说,双方是一种双赢互利关系,共同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二、校企双师队伍建设路径在高职院校双师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往往缺少有效的管理方式,使双师素质培养流于形式。
通过与当地部分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行人才互培、人才互通、人才互管方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有效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加强对人才的管理,促进校企双方人才效用最大化,共同推进职业人才培养。
校企融通,构建互聘共用师资队伍
校企融通,构建互聘共用师资队伍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校企合作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也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术交流。
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校企融通,构建互聘共用师资队伍已经成为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成为推动校企合作深化的有效途径。
一、校企融通,促进资源共享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资源共享,其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便是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在高校和企业中都是至关重要的资源,高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术研究能力,而企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前沿动态。
通过校企融通,可以实现双方师资力量的共享,从而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
企业可以派遣一些业内资深人士来到高校,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讲授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
这种方式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也可以让教师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高校的优秀教师也可以到企业进行短期的实践和教学交流,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和企业员工一起探讨最新的产业发展趋势。
通过这种方式,高校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二、构建互聘共用师资队伍,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校企融通不仅仅是师资力量的共享,更重要的是要构建一个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
互聘共用师资队伍是指高校和企业的教师可以相互兼职或客座,既可以为各自单位提供服务,也可以为另一方单位提供服务,从而构建一个跨界的师资队伍,打通校企之间的信息壁垒和人才流动壁垒。
互聘共用师资队伍可以促进校企之间的信息流通和资源整合。
一些企业可能面临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而一些高校又有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和资源,可以通过互聘共用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人才培养服务。
一些高校可能面临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一些企业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资源,可以通过互聘共用的方式,为高校提供实践教学的支持和合作。
论校企合作搭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平台——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专 培 师 队伍 建 设 的 有效 平 台 ,是 目前 困扰 高 职 院 校发 展 的瓶 颈 , 重 撑 和 智 力 保 障 。我 们通 过 瞄 准 社会 需 求 , 业 设置 找 市 场 , 养
要 的课 题 。本 文就 武 汉 商 业 服 务 学 院 酒 店 管 理专 业 , 过校 企 了适 需 对 路 的 酒 店 专 业 人 才 , 几 年 来 , 业 生 与 就 业 岗 位 的 通 近 毕
: 一 6 突 深 度 合 作 建 设“ 师 型 ” 师 队 伍 平 台 的 典 型 案例 , 讨通 过 校 供 需 比 在 13左 右 , 次 就 业 率 均 在 9 %以 上 ; 出 以技 能 为 双 教 探
武 汉 商 业 服 务 学 院旅 游 系 酒店 管 理 专 业 办 学 立足 武汉 市 ,
面 向 湖 北 , 射 全 国 , 1 8 开 办 以 来 , 终 是针 对 旅 游 饭 深 度合 作 的人 才 培养 机 制 。 汉 商业 服 务 学 院 早 期属 于 行 业办 辐 自 9 6年 始 武 毕业 生 主 要 为 饭 店 、 馆 、 饮 行 业 服 务 , 些 毕 业 生 目前 宾 餐 这 店 、 饮 酒 店 、 馆 等 企 业 的特 点 与 需 要 指 导 教 学 、 养 人 才 , 学 , 餐 宾 培 始终 贯穿 着 职 业 教 育 这条 主 线 ,不 断 探 索 职 业 教育 的规 律 , 在 大 多数 己走 上 本 行业 有 关 企业 的领 导 岗位 或 成 为 技术 骨 干 。本 “ 师 型 ’ 师 队伍 平 台 的建 设 方 面 取得 了经 验 。 双 教 系 多 名 高 级技 师 是 湖 北 省 行业 主 管 部 门的 技 术 后盾 , 聘 为 行 被
校企合作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究
校企合作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究1.1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市场营销行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只有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校企合作可以为高校教师提供与企业实践结合的机会,让教师们深入了解市场营销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1.2 弥补教师吃喝市场营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更新非常迅速,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校企合作可以让高校教师与企业实践人员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市场最新需求,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市场实际。
1.3 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接触到真实的企业案例和项目,从而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市场需求,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1.4 促进教学成果的实践运用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将教学成果与市场实践结合起来。
校企合作可以为教师开拓新的实践教学场地,为教学成果的实践运用提供条件。
通过合作企业的支持,教师可以将教学成果应用于实际的市场运作中,使得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更加科学、实用。
2.1 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践基地是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高校可以选择与相关行业的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为教师提供真实、有效的实践环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这种模式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提升专业能力。
2.2 企业导师企业导师是企业实践环节中的关键角色,他们可以在企业实践基地中与教师合作,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
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企业导师可以提供专业指导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营销专业的需求。
2.3 师资交流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促使高校教师与企业实践人员进行师资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升。
高校教师可以借鉴企业实践人员的优秀工作方法和理念,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双师教学”课堂模式建构的探索与思考
“双师教学”课堂模式建构的探索与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创新。
而“双师教学”课堂模式正是在这背景下逐渐兴起并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这一模式下,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助教或实习生共同协助教学。
在实践中,双师教学也可能会进一步延伸,例如学校实践中的专业教师和乡村教师的合作互助。
在这种合作中,教师之间不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教学技巧相互补充,以实现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对“双师教学”课堂模式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教学理念“双师教学”课堂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合作共建,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优势,并给予每位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发挥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广泛而有深度的教育。
这也是一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模式,促进着教师专业成长。
双师教学也是一种“因材施教”的实践,通过双方教师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好地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模式在“双师教学”模式中,主讲教师和协助教师可以共同合作,共同设计、研发并实施课程。
主讲教师负责课程的总体设计和主旨内容的表达,而协助教师则可以完善和补充课程内容,作为主讲教师的助力。
这种双向的互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更有利于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
“双师教学”也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帮助实习生或助教熟悉教学环境和教学流程,促进其专业成长,提高其教学水平。
三、师资队伍建设在“双师教学”模式中,往往需要教师团队之间任务的合理分配和协作。
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更好地组织和引领教师团队,推动教师之间的合作,形成共同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好地适应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
双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在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双师型教师即指既有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又具备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成为了一种新的模式。
本文将探讨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而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实际操作的技能和实践经验。
这样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合作办学、开发课程、实践基地等。
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将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师培养中,培养出具备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
具体来说,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设置方面: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同制定相关课程,将企业的实际操作技能融入到课程中。
例如可以开设企业实践课程,让学生去企业实习,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
2. 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专业人员来校授课,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师资培养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专业人员来学校讲学,进行实际操作示范。
学校的教师可以到企业实习,增加实际操作经验。
这样可以使学校的教师更加了解企业的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企业的实习活动,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增加实践经验。
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实践项目,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
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模式,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指导下,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协会支撑下,组建由出版印刷界知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系部与企业共同实施,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1. 发挥部市共建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学校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进一步完善校、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2。
坚持“二+五”原则,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等关键点,进行实质性合作。
理事会日常运行中坚持“二+五”原则,即“二个建设”和“五个环节”,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和项目上。
“二个建设"是“校企合作理事会科学化机制建设”和“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通过“二个建设",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出版印刷高端技能型人才。
“五个环节"即:分析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的背景和基础;明确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路及原则;确立理事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理事会建设的内容和步骤,并组织实施;提供理事会建设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建成高效运行+关键绩效管理模式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校企合作搭平台双师队伍谱新篇——1253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搭平台双师队伍谱新篇——1253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发布时间:2021-01-29T09:46:23.110Z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7月19期作者:张扬彭子建[导读] 近年来,我校依托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打造了“1253”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张扬彭子建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摘要:近年来,我校依托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打造了“1253”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即以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开发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任教师两种资源,以创造良好氛围、搭建合作平台、构建培训体系、强化自我管理、制定保障机制五个措施为抓手,取得“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校企共建共享师资队伍、实现引领示范的三大成效。
主题词:提升;资源;抓手;成效一、实施背景(一)政策背景2017年12月福建省教育厅印发了《福建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指导性标准》(闽教师〔2017〕92号),制定了职业院校专职和兼职“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明确了职业院校专职和兼职“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职责,为我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职教现状在过去,由于教师招考制度的推广以及社会对职校的偏见等原因,职业院校中的专业课教师多为没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与“双师型”教师标准相差甚远,同时由于经费的不足使得职业院校中的专业课教师外出培训机会较少,造成教学上侧重于教授理论知识,实操技能水平不高,缺乏实际企业实践经验等问题,影响了职业教育质量提高。
二、建设目标为落实上述文件精神,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近年来我校依托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打造了“1253”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即以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开发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任教师两种资源,以创造良好氛围、搭建合作平台、构建培训体系、强化自我管理、制定保障机制五个措施为抓手,取得“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校企共建共享师资队伍、实现引领示范的三大成效。
校企合作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难点与对策
摘要: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对于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依然存在院校自身认识程度不够、校企双方定位不准、企业合作动力不足与政府层面政策不全等问题。
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现状,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应分步实施,先推进“专兼结合”队伍建设,再根据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状况探索实施“双主体”队伍建设。
据此对“专兼结合”及“双主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与经验总结。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结构;专兼结合;双主体;教学团队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154(2016)07-0073-04*项目来源:本文系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特征及评估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880056)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德强(1977-),男,湖北孝感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教育。
收稿日期:2016-04-25校企合作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难点与对策*刘德强(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推进高水平大学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
可以说,国家在制度的顶层设计中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摆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是从团队角度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制度设计仍有所欠缺。
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团队建设
高 素质 、高技 能 的人 才 .从 而提 升 自己的核 心竞 争
力 。职业学 校通 过创新 人才 培养 模式 . 培养 出适 应社 会 和经济 发展 需要 的高 素质 、 高技 能人才 。 在 双赢 的 利益 驱 动下 .企 业与 学校 具有 对 共 同利 益 的追 求欲
借 助 校企 合作 平 台能 够有效 推 动高 职 院校 “ 双师” 团
校企 合作 是高 职人 才 培养 的重 要途 径 .是职 业 教育 改 革 的方 向 .企 业在 市场 竞 争 中必须 拥 有 大量
体 的教学 实践 中 , 还有 赖 于建立 一支 理论 知识 扎实 、
专 业 过硬 、 实践 经验 丰富 的“ 双 师” 团队 。 可见 校企 合 作 与高 职 院校 的“ 双师” 团 队建 设 具 有 内 在一 致 性 .
的 实践 锻炼 .在 合作 企 业参 加专 业 实践 及 担任 实 训
指 导教 师 ; 建立 校企 合作 的奖惩 激励 机制 、 考核 管 理 机制 、 续聘 解 聘 机 制 、 效果评价机制等 . 让 老 师 通 过 在企 业 的实 践性 工作 与 培训 不 断更新 和 提 升专 业 职 业技 能水 准 。 此外 . 在 团 队建设 过程 中必 须不 断提 高
的教师 必须 具有 较扎 实 的理论 功 底 和较 强 的实 践教
教 师教 学观念 . 使 之适应 新 的职业 教育要 求 。校企合
作 让 老师 能深 入企 业 . 充 分 了解企 业 需求 . 主动 了解 企 业 对专 业人 才 的知识 结构 、 职 业 能力 、 职 业 素养 的 需求 : 突破 惯 性思 维 , 更新 知识 体 系 , 采 用 有 效 的教
象 改 善职业 教 育教 学知 识最 直接 的来 源是 企业 实 践. 当教 师 既具有 扎 实 的理论 知识 , 又具 有丰 富 的一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新思考——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业就 业 。 我 校 针对 电子 商务 专 业 高职 学 生 的 这两 类 校企 合 作 模 式 , 已经 取 得 了一 定 成 果 。但 从 教 学 团队 的 角度 来 看 ,专 业 教 师被 完 全 “ 孤 立 ” ,校 企合 作 与他 们 没 有任 何 关 系 !学 生 到 企
一
校 企 合 作 是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改 革和 发 展 的重 要 途 径 之 业 见 习期 间 ,原来 的授课 教 师便 无 需上 课 ,也 不 需 要 带领 学 生
况 ,也 违背 了职 业学 校培 养 应用 技能 型人 才 的宗 旨。 其工 作人 员通 力合作 ,完 成项 目。 为此 ,学校 要制定 严格 、规 范 1 . 2 专业 教 师实践 能 力不 足 的教 师下 企业 制度 与奖 励机制 ,保 证教 师不但 “ 有 事可做 ” ,且 目前 中专 学 校 的 师 资 来 源 主 要 依 靠 引 进 大 学 毕 业 生 ,这 “ 值 得做 ” 。如我校 每 年可选 择一 段时 间 ,选 派 电子商务 专业 教 部 分 教 师在 大 学 期 间接 受 的理 论 教 育十 分 丰 富 ,但 技 能水 平 并 师赴 某 电子商 务企业 进 行学 习 ,了解 电子商务 的运 作流程 、掌 握 不 高 。 当走 进 课 堂 时 ,他 们 也 只 是将 自 己所积 累 的理 论知 识 传 B 2 B 、B 2 C、C 2 C 运 营模式 的 实际 运作 及 网络店铺 的开 设 、运 营 授 给 学 生 ,对 于 需 要 实 际操 作 的 内容 ,能 避 而不 谈 的 则尽 量 回 等 实际操作 技 能。 这部 分教 师结束 自己的项 目后 回到学校 ,就 可 避 。 再加 之学 校 没 有提 供 较 好 的培 训 平 台来 帮助 这 部 分教 师锻 着力 承担 众 多应 用技 能较 强 的课 程 的教学 ,如 电子 商务软 件 、 电 炼 自 己的 应用 技 能 水平 ,导 致 他们 的教 学 能 力和 水 平 一直 停 留 商 网站制作 ,还 能指 导学 生开设 淘宝小 店等 。 在 固定 阶段 ,如 此 一来 ,学 生 的能力 也随 之 大打折 扣 。 2 . 3依托 “ 青学 会” ,大 力培 养青 年 “ 双师型 ”教 师 1 . 3 校企 合作 “ 孤 立 ”了教 师 对于 “ 双 师型 ”教 师 的 内涵 ,虽然 目前 尚无 统 一 的界定 , 我 国 目前 的校 企合 作 办 学 主要 是 两 种模 式 :一 、 学校 与 企 但学 术 界 一般 将 其 定 义 为 既能 教授 理 论 知识 ,又 能指 导 实 际操 业 直 接合 作 , 由学校 “ 订 单 式 ”培 养 企 业所 需 的人 才 :二 、学 作 的教 师 。从 这 一 定 义 出发 ,学校 欲 建 设高 效 率 的 “ 双 师型 ” 校 与 各种 职 业 培训 组 织 合 作 ,借 助 培 训 机构 为企 业培 养 人 才 。 教 学 团 队 ,就 必须 大 力 培 养 教 师们 的 实 际操 作 技 能 ,而 受 年 以我 校 电 子 商 务 专 业 为 例 , 目前 两 种 办 学 模 式 都 在 进 行 中 。 龄 、身 体 状 况等 因素 的影 响 ,老教 师们 接受 培 训 的几 率 就 大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新模式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辽宁省教学成果申报材料:总结报告以“四双模式”双师队伍建设为突破深化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2008年12月15日以“四双模式”双师队伍建设为突破深化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国家示范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抓住“人”的根本因素,为突破教师队伍结构、能力和水平这个制约示范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定战略、定标准、定制度,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新模式,从而全面带动自动化专业各项教学改革工作。
本专业现已和6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合作关系,聘请了15名企业技术负责人和管理专家到学院兼职,专业所属系部和教研室都有企业兼职教学主任和教研室主任;结合示范建设,本专业实行了“双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制度;本专业现已成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示范专业和品牌专业,现已建成省级精品课3门;本专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在97%以上。
中央财政支持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沈阳特变电集团等企业密切合作、深度融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四双”模式(专业建设校企双带头人、课程建设校企双骨干教师、校企人员双向兼职双重身份、校企双方提供双向保障)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在团队建设的同时,全面带动了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条件等方面的建设。
一、双带头人因为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以我们的专业不仅是学校的,也是企业的,我们所进行的专业建设必须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由企业人员始终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为此我们在专业建设中坚持做到专业必须有校企双专业带头人,本专业的两个专业带头人一个是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电气工程系主任高宇副教授,一个是在辽沈地区电器行业具有一定影响的企业技术管理专家,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制造厂厂长苏晓东。
我们安排校企双带头人决不仅仅是形式,找企业人员凑数,而是根据专业建设要求和专业带头人的优势,来补充学院单一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上的不足。
如学院专业带头人高宇在控制技术方面多次发表论文,并主持和参与了沈阳地区企业技术改造的重要项目,并与企业技术人员合取得多项专利,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因此他负责控制技术方向。
企业专业带头人苏晓东多年从事电器产品生产及技术管理工作,不仅具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同时在《机器人》杂志上发表过《柔性自动化连杆式机器人设计》等4篇论文,并且是《3自由度浇注机器人》专利的发明者,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因此他负责电器产品制造方向。
两个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建设工作分工是:苏晓东主要负责分析工作过程,确定岗位核心能力,提出专业培养目标,项目教学案例开发,实践指导课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等;高宇主要负责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以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
这两个带头人在专业建设上互相补充,共同带领团队进行专业建设。
二、双骨干教师针对专业面向工作岗位的总体工艺流程,对企业生产全过程和典型工作环节进行分析分解,确定专业培养的4个岗位核心能力,即元器件识别、焊接及装配能力,识图、配线和系统的测试能力,典型生产线设备维护及故障诊断排除能力,典型控制系统的开发和技术升级能力。
针对4个岗位核心能力,电气自动化专业确定重点建设《PLC技术及应用》、《电器产品制造与检测》、《机电设备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4门核心课程。
围绕核心课程建设配置由校企人员组成的四对双骨干教师。
具体配置情况如下:围绕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开发、教学软件开发、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和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内容,校企人员有各自不同的侧重和分工。
校企双方骨干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核心课程建设内容。
1.课程标准企业骨干教师:A根据工作过程提出能力要求;B实训单元学生训练要点;C能力考核方式及标准学院骨干教师:A根据能力要求提出学生必备的知识要求;B理论知识单元学生学习要点;C能力考核方式及标准2.教材开发企业骨干教师:A实训部分设计;B项目案例;C项目训练学院骨干教师:A教材结构设计;B理论部分设计3.教学软件企业骨干教师:训练功能的设计与开发学院骨干教师:教学功能的设计与开发4.方法手段改革企业骨干教师:考核方式,训练模式,项目教学案例学院骨干教师:教学设计(重点解决教什么、谁来教、在哪教、怎么教),考核方式5.教学网络平台企业骨干教师:提供真实工作情境操作,典型产品的生产过程,典型设备与元件,典型工艺,典型生产线,岗位技术规范,岗位操作规程等相关资料。
学院骨干教师:进行教学平台设计,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教学资源材料,学生训练资源材料,设计网上指导、师生互动及网络考核与评价系统。
三、双向兼职校企人员双向兼职双重身份,相互渗透,深度融合,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
团队10名专任教师都在合作企业中有实质性的兼职,企业也相应的派出人员到学校兼职,双方人员都做到有职、有责、有任务。
1.有职即校企双方兼职人员在对方均有实质性兼职。
如专业带头人高宇兼任沈阳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兼职副厂长;企业专业带头人苏晓东在学院电气工程系任兼职教学副主任。
兼职具体情况见下表:不仅仅是挂名,我们和合作企业达成的共识是校企双方的兼职人员必须在对方有实质性的工作职责,如学院专业带头人高宇兼任沈阳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副厂长,负责工艺设计和审批,每周必须到企业工作两天(含周日一天),参加一次中心主任工作会议,履行工艺设计审批职责。
企业专业带头人兼任学院电气工程系教学主任,负责实践教学,每周至少要到学院工作一天,参加一次系主任工作例会,主持或参加一次教学例会,履行实践教学计划、大纲及项目审批,学生实践教学项目考核成绩审批等相应职责。
兼职教师工作职责情况如下表:设和合作企业发展要求,承担一项或多项专业建设和应用项目研发任务。
如团队专业带头人高宇在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担任兼职技术厂长,负责技术工艺工作,并承担立体仓库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发任务;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苏晓东在学院任电气工程系兼职教学主任,负责实践教学工作,并承担“43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实施任务。
学院骨干教师曹江,在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兼任电装车间工程师,08年主要承担该公司“自动焊接工作站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工作,现在其设计成果已经运用于华晨汽车焊接生产线;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工程师陆立智兼职电气工程系教师,他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承担课程建设工作,08年主要负责《PLC技术及应用》省级精品课建设工作。
兼职教师工作任务分工如下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不仅仅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一个团队的做法,而是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学院所有教学团队特别是重点建设专业都正在做或开始做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示范建设措施。
一是定规划。
所有系部都必须由企业有影响的人士担任兼职教学主任;所有重点建设专业教研室必须聘请企业名家和行家担任兼职教研室主任;所有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都必须在企业有实质性的兼职;所有重点建设专业专任教师必须实际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和应用项目开发;示范建设中重点建设的9个专业在今年9月前必须达到上述要求,年底学院69个专业(方向)中1/4以上专业要达到要求,2009年要有50%以上专业团队达到以上要求,2010年要有70%以上专业团队达到以上要求。
二是定标准。
学院规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必须达到以下建设标准:团队专兼结构必须达到1:1以上,且企业教师在专业团队中实质性兼职;团队至少有一名在行业企业有影响的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学主任或教研室主任;团队按专业方向设双带头人,其中一名为行业企业有影响人事;团队按核心课程建设要求设双骨干教师,其中一名为企业人员;每门核心课程的建设内容必须有校企双方骨干教师共同完成并取得成果;核心课程建设至少有一门达到院级以上精品课程;团队专兼教师合作,每年至少要完成三项以上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开发项目;团队专兼教师合作,每年至少要开发建设两本省级以上精品教材或规划教材;团队每年至少发表5篇以上由校企人员共同撰写的专业论文;团队必须保证建设符合毕业生全员顶岗实习要求的顶刚实习基地。
三是定政策。
凡达到“双师”结构建设标准的教学团队和个人,优先评选院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优先享受国家和学院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支持;团队所在专业列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团队专业带头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年选派出国培训一次;团队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享受学院岗位津贴同级别最高档;团队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享受学院年度奖金最高档;团队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优先推荐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团队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晋升职称时优先推荐;系部企业兼职教学主任每月发放津贴2000元(课时费除外);系部教研室企业兼职主任每月发放津贴1000元(课时费除外);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企业兼职时由学院负责联系享受企业相应待遇;企业在学院兼职人员在精品课、示范专业等项目建设中取得成果者由学院给予物质奖励。
凡未达到要求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将视其情况中止或取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资格。
四是定制度。
为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学院制定了《关于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意见》、《关于教学系部和重点教研室聘任企业兼职教研室主任的有关规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标准》、《企业兼职人员管理及考核办法》、《学院到企业兼职人员管理及考核办法》、《学院兼职教学主任和教研室主任工作职责》、《学院兼职教学主任和教研室主任津贴发放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教学指导教师工作规范》、《关于建立“企业工作日”的通知》等若干文件和制度。
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做到共同定协议、共同定责任、共同定待遇、共同定考核方式。
校企双方共同定协议,即签订“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合作协议,在法律上保证校企双方合作。
目前本专业已与北方重工集团、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特变电工沈变集团等6个单位签订了《共建双师团队协议》。
协议包括了互聘兼职人员,兼职人员职务及职责,兼职人员待遇,兼职人员考核及管理等内容。
校企双方共同定责任,即校企双方共同确定校企人员兼职管理制度,互相委托对方对兼职人员在兼职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与管理。
双方确定对等互聘对方人员,并确认为双方单位组织行为,不对个人;双方确定为本单位人员到对方兼职创造条件,保证兼职人员能到对方单位每周至少工作一天;双方确定赋予对方兼职人员具体工作职责和权限;双方保证为对方兼职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以利于开展工作;双方负责对对方兼职人员发放兼职工作津贴;双方负责协助对方对兼职人员进行考核和管理。
校企双方共同定待遇,即校企双方对对方的兼职人员都支付一定的津贴、给予荣誉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