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游________》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游________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游________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1609a65022aaea988f0f25.png)
点拔:同学们,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
2.你准备按怎样的顺序写呢?【课件出示4】
小组合作交流。
汇报:①先┅┅然后┅┅再┅┅(这就叫做游踪)
(板书:先┅┅然后┅┅再┅┅(这就叫做游踪))
②《七月的天山》是抓住天山的“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代表性的景物刻画的,突出天山的美景。你也可以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给同桌说说吧!
板书:色、形、大、光泽、动静结合┅┅
2.写重点部分。
现在就请你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你眼中的景物吧!
①学生动笔写。
②汇报。指导全班学生评议。
③小组同学再修改。
④小组内展示读。
⑤组内推荐在全班展示。
师:写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我们写这篇作文的目的是要干什么呢?(在总结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板书: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汇报。
所见:“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所闻:“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的声音,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所感:“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作者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每个地点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4)抓住代表性景物的特点,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清楚。
(5)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形象描绘景物。
(6)地点转换时,要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
2.小结:作文离不开观察,观察离不开想象,缺乏想象力的观察,是呆板的,肤浅的,乏味的,在观察时进行合理的想象,才可以使事物更具体,更形象,更鲜明,更深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 》教学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5b42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e.png)
二、习作指导。
1. 审题:本次习作可以写的地方有( ABC )(多选)
A. 附近的公园
B. 秋天的果园
C. 去过的风景名胜区
【点拨】
本次习作要求写自己游览过的地方。ABC项均符合本次 习作的要求。
2. 小王想写一篇《游黄山记》。以下给他的建议不合 理的一项是( C ) A. 按照游览的顺序写。 B. 重点写最感兴趣的黄山怪石。 C. 把在黄山的所见所闻全部写下来。
融化的雪水, 从峭壁断崖上飞泻 下来,像千百条闪 耀的银链。
在山脚下汇 成冲激的溪流, 浪花往上抛,形 成千万朵盛开的 白莲。
这里溪流缓慢, 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 的两岸,满是高过马 头的野花,五彩缤 纷,像织布完的锦缎 那么绵延不断……
完成习作,互改互评
方法回顾
写好一篇游记,确定难忘的景物是第一步,在这个 基础上,我们在写作时要做到按顺序写,写出景物的 特点,还要注意景点之间过渡要自然。
缓缓流淌 欢快跳跃
D. 耀眼的霞光 夺目的亮光 伟大的奇观
3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6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 脚跟 努力 分辫 B. 夺目 观赏 气势 C. 挤压 额角 聚集 D. 昏暗 石笋 清静
(2)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B )
A. 冲破阻力
穿行林间 冲出重围
B. 担保重荷
变换调子 登上山顶
C. 努力上升
1. 【新题型】请你仔细观察下图,在图中空白处写清
在哪儿可以看见什么。
探
黑
海
虎
松
松
绕过始 走过岔 信峰 路口
【点拨】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文章按照游览顺序写了观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习作:游________ 》优质示范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习作:游________ 》优质示范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3ac5b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c.png)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习作:游________ 》优质示范课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学情分析本课设计针对四年级学生,他们对于语文学习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能够流利地书写简单的句子和段落。
但在写作能力上,仍存在一定的欠缺,尤其是在如何运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和结构化写作方面。
因此,本课旨在通过“游”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展开和丰富语言的表达。
教材分析选择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习作:游________ 》作为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课文情节及练习题,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素材和写作的启发。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掌握描述“游”的词汇和句型,提高写作水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写出具有相关情节的文章。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步:导入让学生回想一次愉快的旅行经历,引导他们描述所见所闻,并与“游”的主题联系起来。
第二步:示范写作老师现场写出一段描述“游”的文段,并结合画面和情节进行讲解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第三步:学生写作练习让学生动手写一段关于“游”的文章,可以提供一定的关键词作为写作提示,同时老师会在旁边提供指导和检查。
第四步:互评与展示让学生相互交换作品,进行评价和改进,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式本课采用同学互评和老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写作过程和思维的展示,而不仅仅是结果的好坏。
评价标准主要根据学生文章的内容表达是否生动、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得体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五、教学有效性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表现出更多的思维和语言的丰富性。
同时,学生对“游”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表达。
六、教学体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在表达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语言魅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习作例文 习作 》教案三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习作例文 习作 》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97fd8f77232f60dccca1d8.png)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梳理按照游览顺序和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2.能按顺序说出游览路线;学习如何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二、教学重点能按顺序说出游览路线;学习如何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课文,回顾方法。
1.教师指导复习回顾:同学们,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写景文章。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关于如何写好景物,你有了哪些收获呢?请你结合两篇课文说一说。
预设1:通过学习两篇文章,我明白了在写景物时要按顺序写。
预设2:写作顺序有很多种,当所写景物会发生变化时,可以按照变化顺序来写。
比如在《海上日出》中,作者就通过太阳的颜色、位置、光亮三个方面发生的变化描写的日出景象。
预设3:如果是写一个游览的地方,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写。
《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作者就是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这样的游览顺序介绍的双龙洞。
教师启发思考:按一定的顺序写景,可以让文章更有条理,景物更清晰,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板书:按顺序写景)我们之前学过很多写景课文,比如《火烧云》、《观潮》等,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出示课件2:预设1:《火烧云》这篇课文是按照景物变化顺序写的,写出了火烧云颜色、样子两方面的变化,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日落图”。
预设2:《观潮》是按时间顺序,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进行了描写,场面壮观宏伟、气势非凡。
教师引导:同学们说得很好!除了按顺序写景外,你还有其他收获吗?看看书中“交流平台”的内容,谁再来说一说?预设:在游览一个地方时,如果景点很多,可以把其中最有特点的或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作为重点来写。
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里,作者就重点写了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孔隙。
教师小结:通过对两篇写景文章的学习,我们对按顺序写文章的好处有了体会,不仅如此我们还知道了文章描写要详略得当,把景物中最吸引人的地方重点写,这样可以使文章变得更生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_》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_》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100b6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8.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_》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学作品《习作:游_______》的背景和主题,掌握故事情节的要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色、人物饰演及生活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文学作品《习作:游_______》的主要情节。
2.发展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难点1.理解《习作:游_______》中的抒情情感。
2.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呈现一幅描绘自然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想象。
2. 学习《习作:游_______》(15分钟)教师呈现文学作品《习作:游_______》的段落,引导学生阅读并讨论故事情节。
3. 情感体验(10分钟)让学生就文学作品中的抒情情感进行表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故事背后的情感。
4. 听读体验(10分钟)教师朗读文学作品《习作:游_______》,让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吸收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
5. 课堂讨论(10分钟)带领学生展开文学作品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节和意义。
6. 习作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习作任务: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想象,写一篇以“游_______”为题的作文,并明天交作业。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理解了文学作品《习作:游_______》的主旨和情感,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多利用文学作品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朥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共同进步。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169b5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7.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课题:游课时:2课时一、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12/82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习作单元。
习作例文是学生从三年级以来就开始接触的学习内容,旨在借助例文学习,建构读文、学文与动手习作之间的桥梁,所以习作例文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借助例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景物记录下来的。
《颐和园》是一篇描绘人文景观的文章。
全文层次清楚,前后呼应。
作者用具体形象、生动优美和富有想象的语言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处处洋溢着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其不同景物的特点各有不同,作者在写法上也不一样,突出表达方法上的变化。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能激发他们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从而引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对人类文明的景仰。
同时在学习中进行语言积累,初步掌握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七月的天山》节选自碧野的游记作品《天山景物记》,是一篇写景记叙文。
全文结构清晰,按照刚进天山、天山里面、天山深处的写作顺序,把天山充满异彩的景物渐渐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课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
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反衬了此时天山的凉爽。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是这一段的重点,也是全文的总起。
随着地点的转换,景物发生着变化。
在山脚下,仰望高耸的雪峰,近距离欣赏雪水清流;在山腰,走进密密的塔松之中,感受青松日影里独特风采;在天山深处是广阔的花海,野花缤纷、绵延、耀眼、绚烂,给人以最美的享受。
小学语文《习作:游_______》教案
![小学语文《习作:游_______》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83a6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f.png)
《习作:游_______》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欣赏了“伟大的奇观”——海上日出,体验了双龙洞孔隙的“窄小”,参观了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骑着马儿领略了天山的美景,可谓“处处都有好风景”。
在现实生活中,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板书:游__________)【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优美的风景图片,使学生置身于神奇的大自然中,为本节课营造了温馨愉快的学习氛围。
从学生旅行的经历切入,调动他们的生活储备,也为下面的习作做好铺垫。
二、明确要求。
1.结合三位同学的对话,说一说:你认为这次习作应该怎样选择材料呢?预设:可以写自然景观,可以写人文景观,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
(1)什么是自然景观?什么是人文景观?什么是身边的景物?预设:自然景观顾名思义就是自然的景色,比如美丽的大海,壮丽的瀑布,极地、荒漠、沼泽、名山大川等。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就是人文景观。
我国的名胜古迹很多: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南京的雨花台、中山陵,开封的开封铁塔、大相国寺,西安的大雁塔等。
身边的景物,就是你经常看到的、熟悉的景物,如乡村、田野、居住的小区等。
(2)默读文字,思考:本次习作的要点是什么?2.怎样才能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呢?读读课文中的提示。
【语文要素】➢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小组合作: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讨论可采用的写法。
预设:我想写游览山的文章,我准备学习《七月的天山》的写法,先画好路线图,按照游览路线来观察和体验,走到哪里,就描写到哪里。
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一个个新的景物或景象不断出现,再依次描写这些景物,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两个景点重点写。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写作提示,然后和同学讨论交流后明确习作要求,这样比教师的直接讲述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容易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作文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____(课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作文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____(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a70ce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b.png)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孔隙狭小的特点。
学习描写的方法 理清了游览的顺序后,你会选择怎样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怎样
把景物特点写出来呢?
思路指引
拟题思路
文好题一半,拟题须思量。添加最方便,修辞更奇妙。比喻和拟人,新颖 又独到。这次是半命题的作文,在横线上填上你游览过得,印象深刻的这个地 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就可以。
●游长城 ●游果园 ……
●游颐和园 ●游公园__
习作思路
游月牙湾
1.开头:开门见山,点名题目,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是你留恋往返,所以田园风光更值得赞美。
伴着晨光,牲畜们也都纷纷醒了过来。小鸡、小鸭们冲出了温暖的 小窝,“叽叽”、“嘎嘎”地在田野里、池塘边觅食。连蔬菜都好像醒 了过来,它们纷纷把头抬了起来,随风起舞。
确定地点,补充题目 你游览过的地方中,哪个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学习描写的方法 1.想一想:你想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站在码头向西遥望,只见雄伟的松花江大桥横跨南北两岸。一列火车在桥上飞 驰而过,在烟气中,那座大桥仿佛是一条巨龙在腾云驾雾。
向东望去,可以看到许多高耸入云的烟囱。那里有被誉为亚洲第一大造纸厂的 佳木斯造纸厂,还有为三江平原提供电力的佳木斯发电厂,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 珠,镶嵌在美丽的松花江畔。我顺着江堤向西走去,来到沿江公园的中心,高大壮 丽的防洪纪念碑屹立在那里。碑上,陈云同志的题词“一览江天,大江东去”八个 大字苍劲有力,极其醒目。这座纪念碑象征着松花江水奔流不息的气势,也是佳木 斯迅速发展的历史见证。佳木斯市原是一个贫穷荒凉的小镇,是松花江畔的儿女用 自己辛勤的汗水把她建设成三江平原的经济文化中心、祖国边睡的重要工业城市。 我真为自己是佳木斯的儿女而感到无比自豪。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游_______ 》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游_______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09822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1.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游_______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作文基本结构及写作技巧。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3.锻炼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备好教案、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阅读教材,准备好笔和纸。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关于“游_______”的图片或描述一个生动有趣的场景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
2. 学习探究
1.教师向学生介绍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结尾,并讲解每个部
分的写作技巧。
2.老师鼓励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写下他们心中的“游_______”的场景,激
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创作实践
1.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互相交流创意,搜集素材。
2.学生开始动笔写作,注重表达个人观点,注意语言流畅和逻辑性。
4. 作品展示与点评
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进行朗读或展示,并相互评价,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鼓励
学生多角度发展想象。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充分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和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课后作业
完成自己的作文并进行修改,注意文辞工整,思路清晰。
六、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关于“游_______”的文章或故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能够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优秀的作品。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5:游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5:游_______》_](https://img.taocdn.com/s3/m/073d4f25312b3169a551a463.png)
习作5:游
确定要写的地方后,先把 题目补充完整。
游 人泰雪雾民花山灵公洞山园。
横线上写你去过的印象深刻的地方的名称。
习作5:游
想一想:你想按照什 么顺序来写?
习作5:游
回顾课文
日出前
伟
海
晴天日出
大
上 日
日出时
薄云日出
的
奇
出
有云日出
观
日出后
厚云日出
《海上日出》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习作5:游
理清了游览的顺序后, 你会选择怎样的景物作为重 点来写?还要把景物特点写 出来呢?
习作5:游
回顾课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
和内容之间的孔隙。
我们可以选择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 点来写。
习作5:游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特点的?
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
“情景又是一 变”一句过渡 自然。此段写 了洞中的雪 花石,展现了 一个美丽的童 话世界,有意 境美。
习作5:游
出了雪花洞,我又登上香炉峰。沐浴着和煦 的阳光,眺望着苍翠的群山,我放开喉咙高喊起 来:“祖国山河,我--爱--你!”
结尾抒情,表 达对祖国山河 的热爱。
点评: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条理清晰。
我会查找一些我要写的景点的资料,来丰富文章 内容。
习作5:游
写作提纲
你想哪一次的旅游经历呢?不 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 写作提纲。
习作5:游
习作提纲要求
游
1.要记叙的是游哪个景物的经历? 2.按什么顺序来写? 3.选择什么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4.如何写出景物的特点? 5.如何表达出自己游览感受?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游 __________”范文和名师点评(16篇)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游 __________”范文和名师点评(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0c91c833687e21af45a9d6.png)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范文和名师点评(11篇)范文一:游天坛公园暑假随爸爸去北京游览天坛公园,那是我最开心的事情了。
一进公园,我好像投入了绿色的怀抱:苍松翠柏,绿草如茵。
树干上还挂着木牌,记载着古树的年龄。
我们沿着宽阔的石板路来到祈年殿。
祈年殿高38米,坐北朝南,气势宏伟。
整座大殿都是木质结构,殿内金碧辉煌,殿顶上面画着飞龙舞凤,形态逼真。
仰头望去,金龙玉凤好像真的要腾空跃起。
中央四根红柱,外圈有二十根蟠龙蓝柱,它们共同支撑着穹形的殿顶。
四根红柱象征着四季,十二根蓝柱象征着十二个月和十二时辰。
殿内地面正中央有块圆形的龙凤石,蕴藏着天然形成的龙凤图案。
我们随着人流,来到回音壁。
回音壁是利用声学原理建筑的圆形围墙。
我先来到三音石,站在第一块石头上,击一下掌,听到了一声回音;又站在第二块石头、第三块石头上,各拍一下手掌,依次听到了两声、三声回音,奇妙极了!我又和爸爸分别站在回音壁的东西墙根,面墙而立,低声说话,却能清楚地听到对方的声音,像“打电话”一样。
我们又来到了回音壁的西北角,这里有著名的九龙柏。
九龙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她的树干很粗,树皮隆起的地方蜿蜒地向上伸展,就像九条龙盘在树上,真是一个奇观。
九龙柏由此得名。
她虽已历经沧桑,但在阳光的照耀下,依然生机勃勃。
我们还游览了圜丘坛、槐柏合抱、七星岩等景点,最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天坛公园。
这次游园,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 ①开门见山,点明游览地点。
②运用过渡句,自然承接上下文。
③按游览顺序将“祈年殿、回音壁、九龙柏”三个特色景点写得生动具体。
以体验的方式,让读者明白了回音壁的特点,这比空洞的说明更生动,读来更亲切自然。
④首尾呼应。
名师点评:习作开头写小作者的回想,并点明主题;中问记述了游览天坛公园的过程,其中抓住天坛里“祈年殿”“九龙柏”“回音璧”三个最有特色的地方进行描写;结尾再次点题,与开头相呼应。
范文二:名师点评:习作开头交代游览地点;中间按照参观路线组织材料,“一进显陵大门”“再往前走”“当我们看完陵墓往回走的时候”,把美丽的显陵展现在读者面前;结尾抒发感受。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完整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cb853f524de518964b7dea.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新疆伊犁四川九寨沟安徽九华山第一课时1.写一处自己游览过的地方。
(重点)2.了解游记的写作要求,掌握写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重点)学习目标祖国的山河多么壮美,田园风光多么优美。
你游览过哪些地方?那里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写游记的作文吧。
习作游游记就是描写游览一些地方的名胜古迹的所见、所闻、所感的一种形式。
主要内容包括:所见:自然景物如山川、湖泊;人文景观如庙宇、亭台楼阁及对联等。
所闻:神话传说、名人故事、历史典故、古人诗文、风土人情等。
游记主要是描写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
所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游记的含义游记类型游记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记游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1.开头:交代游览的缘由、时间、地点、人物等背景,概述向往心情或点出写作对象的总体特点。
2.主体:具体叙述游历经过,生动描写沿途景物。
游览过程一般用叙述方法,景物用描写,感想可以抒情议论。
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写出它们的形貌、情状,并能把自己的感情熔铸到景物描写作思路写中去。
主体部分是游记的核心部分,是写作的重点。
3.结尾。
点明游览的中心思想,即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如反映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或是通过写景来阐明所吸取的教训、明白的道理,或是通过写景来探索人生真谛,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思想上也受到启迪、熏陶和教育。
1.头重。
不重要的起头太长,占了太大篇幅。
例如:从早上起床写起,然后写怎样吃早饭、怎样出门坐车、路上都见了什么、发生了什么都要大肆记叙一番。
2.脚轻。
没有点明游记的中心思想就草草收场,或随便发表一些与名胜古迹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心得交代了事。
提醒大家的是别再用“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初学者写游记常犯头重脚轻腰肢细的毛病:踏上归途”这样的陈腔老套作结尾,要下功夫好好着墨,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单元《习作 游……》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单元《习作 游……》带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61e842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5.png)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单元《习作游……》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包括人物、情节和主题;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3.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完成习作;4.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童心;5.能够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学习。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2.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完成习作;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引导学生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观点。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2.黑板、粉笔、书籍;3.学生文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出课文主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2.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旨。
第三步:学习写作技巧教师通过讲解写作技巧,如描写人物、场景、情节等,引导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第四步:完成习作学生根据所学写作技巧,完成《习作游……》,写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第五步:展示和交流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和交流,互相学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课文、讲解写作技巧和完成习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表达能力方面有待提升,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练习。
下一次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写作技巧的讲解,同时增加写作练习的时间,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反思,希望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五《游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五《游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ddd58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0.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游”。
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它由文字部分和填空部分组成,也就是说它是作文题目只出现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我们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我们在看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
“游”在这里是旅游的意思,“游”只需在后面的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即可。
同时,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为学生写好写景类作文提供了借鉴和模仿的范本。
两篇均按照移步换景的写作方式来进一步强调了按照游览顺序写文章的好方法。
《颐和园》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七月的天山》则是总分总的结构写景抒情。
这篇习作例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有很好的写作顺序示范,而且分述部分正好是四个景物的特写镜头,让学生更容易模仿。
1、习作提示:习作提示写道:“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这为学生寻找写作素材拓宽了思路。
现在的孩子旅游经历都不少,丰富的生活体验为学生积累了丰厚的习作素材,学生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
本次习作的提示正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习作主题“游”的基础上,将思路拓展出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接生活,寻找多元的素材,在交流与碰撞中,激发习作的兴趣与表达的欲望。
2、习作要求:本次习作《游》提出明确要求:“在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
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教材首先要求学生从所积累的素材中选择一处地方,这是一个筛选素材的过程;接着,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中学过的习作方法——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习作还要求学生:“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在进行习作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习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范文,如《颐和园》从“来到有名的长廊”,便知道了作者游览的地点;“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过渡很自然;“抬头一看”“向下望”原来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游______ 】公开课精品教学设计(附反思)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游______ 】公开课精品教学设计(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e857017ddccda38366baf1b.png)
1.根据修改后的游览路线图写作文。
2.注意重点部分一定要写详细写具体。
出示一些祖国风光图,从而导入习作教学中来。这一环节是学生按要求完成今天的习作第一步。
课件出示一份游览路线图,学习列游览路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自己的习作如何选择材料才合适。
通过研究例文的写法,总结学习,并能学以致用。为把游记写得生动具体做准备。
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所探讨的,可以概括为:言之有序。
我们以上是文章的大框架,一篇文章真正有内涵的在于中间,我们形象地把它称作是“猪肚”。你们游览过的地方哪一处给你印象最深刻?它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探究的重点问题。
三、研究重点,具体描写
1.赏析《七月的天山》。
小组讨论:想想作者是怎样把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的?【课件出示5】
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给同桌说说吧!
板书:色、形、大、光泽、动静结合┅┅
2.写重点部分。
现在就请你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你眼中的景物吧!
①学生动笔写。
②汇报。指导全班学生评议。
③小组同学再修改。
④小组内展示读。
⑤组内推荐在全班展示。
师:写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我们写这篇作文的目的是要干什么呢?(在总结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板书: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师:怎样把游览过的景点生动、形象地写下来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二、理清条理,找准顺序
1.按游览的顺序写。
写一篇文章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写《游____》这篇作文时,“游”字可以作贯穿全文的线索。(老师在“游”字下打着重号)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七月的天山》的游览线索是什么?(随着学生的讨论,老师板书:游览线: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__________▶教学目标1.学会选取重点景物,能根据景物的特点选材。
2.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
3.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写清楚游览过程,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1.“借一双慧眼”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太了解“观察”和“看”的区别,虽然每天都在看,但不会有意识地去留意景物的特点。
只凭浮光掠影的印象,当然无法写好景物。
因此本次习作先指导学生做到“眼中有物”——确定写什么;“眼中有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全面认识景物;“眼中有序”——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在哪儿突出重点;“眼中有神”——指导学生在描写时加入联想与想象,让景物“活”起来。
2.“磨一面明镜”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练眼力,主要指导学生通过赏析教材中写景的句段、篇章,帮助他们“打磨一面鉴赏的明镜”。
进行写作指导时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理清写作的顺序,写出条理,写出景物的神韵。
3.“指一条‘材’路”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有限,尤其是写景类文章,学生更觉得头疼,因此积累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写作时教师要为他们指一条生“材”之道: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和阅读中选材,并能将选取的材料有序地组织起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明确习作要求,选取重点景物,进行写作片段练习。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导语激趣1.激趣导入。
(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这节课老师请大家欣赏一组风景图片。
(2)课件出示一组有关九寨沟的风景名胜图片。
(配乐《神奇的九寨》)(3)生交流欣赏图片后的感受。
(4)师:这一处处风景就像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到大自然是那样的奇妙。
摄影师用相机留住了它们的美,歌手用歌声唱出了它们的神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下它们的美呢?(5)示例: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它的美。
2.回顾课文,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1)师:在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欣赏了“伟大的奇观”——海上日出,体验了双龙洞孔隙的“窄小”,参观了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骑着马儿领略了天山的美景,可谓“处处都有好风景”。
在现实生活中,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2)生交流后板书课题。
(本次习作:游__________)【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优美的风景图片,并配以动听的歌曲,使学生置身于神奇的大自然中,为本节课营造了温馨愉快的学习氛围。
从学生旅行的经历切入,调动他们的生活储备,也为下面的习作做好铺垫。
板块二指导选材,明确要求1.指导选材。
(1)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地方,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本中三位同学的对话说一说,你认为这次习作应该怎样选择材料呢?(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语段。
(3)师指名朗读对话。
(4)引导选材。
①师:从三位同学的对话中,你认为这次习作可以写些什么景物?②示例:可以写自然景观,可以写人文景观,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
③师指导:什么是自然景观?什么是人文景观?什么是身边的景物?④生交流后师小结:自然景观顾名思义就是自然的景色,比如美丽的大海,壮丽的瀑布,极地、荒漠、沼泽、名山大川等。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就是人文景观。
我国的名胜古迹很多:北京的故宫、八达岭长城,南京的雨花台、中山陵,开封的开封铁塔、大相国寺,西安的大雁塔等。
身边的景物,就是你经常看到的、熟悉的景物,如乡村、田野、居住的小区等。
2.明确要点。
(1)生默读课本中的文字,思考:本次习作的要点是什么?(2)生回答后师出示课件。
3.弄清写法。
(1)师引导:怎样才能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呢?读读课文中的提示。
(2)课件出示写法提示。
课件出示:●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3)生分成四人小组,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交流讨论可采用的写法。
示例:我想写游览山的文章,我准备学习《七月的天山》的写法,先画好路线图,按照游览路线来观察和体验,走到哪里,就描写到哪里。
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一个个新的景物或景象不断出现,再依次描写这些景物,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两个景点重点写。
(4)师根据生回答,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写作提示,然后和同学讨论交流后明确习作要求,这样比教师的直接讲述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容易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板块三选取重点,学写片段1.引导学生明确写作重点。
(1)师:这次习作,你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同桌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
示例1: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乐山的乌龙寺,它庄重森严。
示例2: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家附近湖中的荷叶。
一到夏天,一大片荷叶碧绿碧绿的,很美。
2.指导写片段。
(1)师述:赶紧拿起你手中的笔,将印象最深刻的景点记录下来吧!(2)生写片段,师巡视指导。
3.通过朗读片段,明确怎样突出重点。
(1)师指名朗读自己的写作片段,师及时点评指导。
(2)课件出示习作精选片段。
(3)生自由朗读。
(4)课件出示点评要点。
课件出示:●是否突出了这个景点的特点。
●描述是否生动,能否激起读者的游览兴趣。
●描写是否有条理。
(5)师指名点评。
(6)师点评:这是一段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习作片段。
先写竹林的光线,阳光透过竹叶,光线由亮变暗;再写竹林的地,中间有一条碎石的小径;然后写竹叶的声,最后写竹林深处,有灰屋红墙。
有景有物,线条明快,层次清晰。
作者笔下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谁能不爱呢?4.课堂小结。
师:经过讨论和练习写片段,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次习作的要领,在练习写片段中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语言功底。
下节课我们就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完成本次习作。
【设计意图】在这一板块中,选取本次习作时的重难点进行片段练习,有指导,有例文,不但能使学生对行文构思有清晰的认识,更能让学生对习作时要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的要求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写起作文来也更容易上手。
第2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
2.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板块一精选素材,完成初稿1.师导入:我们去过很多好玩的地方,经过同学的交流讨论后,值得记录的风景也很多。
我们习作时不能“面面俱到”,选取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风景,运用前面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条理清晰地把它介绍给大家。
现在赶紧拿起手中的笔,描画出你心中最美的风景吧!2.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该抓住选材、构思、起草、修改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写作之前老师的引导起了拨云见日的效果,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茅塞顿开。
板块二交流习作,评议修改1.课件出示几篇习作,师生集体修改。
(1)出示课件。
●指出习作中的错别字、标点符号及语句不通顺的地方。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是否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读后有没有激起你游览的兴趣。
(2)出示习作。
(3)师生共同点评。
2.赏析例文。
(1)课件出示优秀例文。
(2)生朗读例文。
(3)师引导生品词析句。
(4)师点评:这篇游记的作者按照游览路线“南门—琼岛—白塔—五龙亭—九龙壁—北门”向我们介绍了所游览的美景,而且详略得当,对琼岛、五龙亭和九龙壁进行了详细描写,优美的语言、多样的修辞手法,让人如临其境,妙不可言。
3.生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
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修改错别字、使用不正确的标点符号及语句不通顺的地方;画出好词佳句。
(2)互评互改。
①小组内交换习作,标出别人写得好的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②组内评改完后,生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4.课堂总结。
师:经过写作前的认真观察和交流,以及精心的组织和认真的修改,我们本次的习作结束了。
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对写景物的方法又有了新的认识,并能恰当地运用学到的方法,准确生动地组织语言。
此外,同学们的习作内容也有了一定的条理。
希望同学们继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把生活变成自己习作的源头活水。
【设计意图】讲评环节主要把习作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写作时要“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交流写作素材,使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
通过合作分享,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明确写什么、怎么写等难题。
本次习作活动设计,体现了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参与性。
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项教学活动,而是一种多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
教师的引导消除了学生畏惧习作的心理,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可以在互动中理清写作思路。
把自我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四下第五单元《游》教学设计一、任务解读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游”。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精读课文《海上日出》描写了天气晴好、白云飘浮和乌云蔽日三种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海上日出奇观。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了景物的个性。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这是一篇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佳作典范,值得学生们学习借鉴。
《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为学生写好写景类作文提供了借鉴和模仿的范本。
两篇均按照移步换景的写作方式来进一步强调了按照游览顺序写文章的好方法。
《颐和园》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七月的天山》则是总分总的结构写景抒情。
这篇习作例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有很好的写作顺序示范,而且分述部分正好是四个景物的特写镜头,让学生更容易模仿。
1、习作提示:习作提示写道:“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这句话为学生寻找写作素材拓宽了思路。
现在的孩子旅游经历都不少,丰富的生活体验为学生积累了丰厚的习作素材,学生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
本次习作的提示正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习作主题“游”的基础上,将思路拓展出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接生活,寻找多元的素材,在交流与碰撞中,激发习作的兴趣与表达的欲望。
2、习作要求:本次习作《游》提出明确要求:“在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
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教材首先要求学生从所积累的素材中选择一处地方,这是一个筛选素材的过程;接着,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中学过的习作方法——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