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康复医学方向

针灸推拿专业限选课使用)

前言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它既有中医的基础理论,又兼具中医临床学科性质,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主要课程。

原著内容从基础理论到方剂,从内科、外科、妇科疾病的诊疗技术到临床思维方法,无所不及。其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在于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杂病辨证核心,建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创制了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经方。不仅对方剂学和临床医学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且充实与完善了中医学术理论体系。

本课程作为一门整体性和综合性较强的理论提高课,通过讲授与技能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掌握杂病辨证论治的规律,拓展临床思路,提高对疑难病证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典医籍的阅读能力。

根据中医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个环节:

1.在教学内容上,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全书的基本内容,熟悉杂病的发病原因、病机变化,掌握防治原则及主要方剂运用等。做到概念明确,原理清楚。注意与相关学科内容的区别与联系,力求由浅入深,不断深化。

2.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主要围绕《金匮要略》的重点、难点内容组织教学,注重启发式。要求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牢记重点原文,系统掌握《金匮要略》杂病辨证论治的要领,学会用前后联系、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加深理解。

3.在教学手段上,穿插使用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吸收率,减少板书,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启迪思维。根据课程内容,适当采用讨论或自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学的能力。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选取适合的病例,开展技能实训课,对所学《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训练与考核,使学生学会运用脏腑经络辨证方法,成为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大纲根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学专业《金匮要略》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和学时数上作了适当调整与修订。按教学计划要求,调整后总学时数为54,各篇学时分配可据不同授课情况再作调整。以理论课教学为主,技能实训课的学时另作安排。

教学要求及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金匮要略》的作者、性质、沿革。

2.熟悉《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编写体例。

3.掌握《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及其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

1.《金匮要略》的性质:是最早诊治杂病的专书,属对临床有直接指导作用的临床基础学科。

2.《金匮要略》的沿革:汉代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西晋王叔和加以编次,北宋王洙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林亿校订成书。

3.《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全书共25篇,依次为总纲、内科、外科、妇科及杂疗方和食物禁忌;前22篇论述疾病40多种,载方205首。

4.《金匮要略》的编写体例:以病列篇,脉因证治合为一体,条文言简意赅。5.《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①重视整体;②据脉论理;③辨证论治;④治未病;

⑤治病求本;⑥因势利导。创制了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杂病治

疗经方:①方剂数多,应用广泛;②组方严谨精练,灵活化裁;③重视药物专用与药物炮制、煎服方法。

6.简介学习方法及主要参考书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篇为全书的总纲及篇名含义、病因病机特点、四诊要领。

2.熟悉病因致病的三种途径。

3.掌握发病基本原理与相应的预防方法、治未病等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一、发病与预防

1.发病原理:正气虚弱,气候反常,病邪入侵。

2.预防原则:保护正气,避免邪气,注意饮食起居,及早治疗。

3.病因致病三种途径: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二、病因及病机

1.反常气候类型:未至而至,至而不至,至而不去,至而太过。

2.五邪中人规律:风、寒、湿、雾、食侵犯人体有相应的特点。

3.病机:阴阳失调。

三、诊法示范

1.望诊:鼻部和面部不同气色能反映不同病症,并为推断预后提供依据。2.闻诊:病人声音强弱等变化反映不同病位。

3.切诊:寸关尺不同位置的浮脉反映病位的深浅。

4.四诊合参:①四时脉色规律判断发病;②脉症合参论述卒厥的病机与预后;

③推断疾病的轻重吉凶规律;病在外者易治,病在里者难治。

四、治病法则与饮食调摄

1.治未病的概念与方法:根据病传规律,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传变,亦

即已病防传。如,肝病传脾,当先实脾。

2.虚实异治原则: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

3.表里同病先后缓急治则:急者先治,缓者后治。

4.痼疾加卒病先后缓急治则:先治卒病,后治痼疾。

5.诸病在里与病理产物互结的治则:审因论治,随其所得而攻之。

6.饮食调摄规律:五脏病各有喜恶,应据喜恶不同进行治疗和护理,并注意其饮食变化。

【教学方法】发病与预防、病因病机、治疗法则课堂讲授;诊法自学。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目的要求】

1.了解痉湿暍三病合篇的意义。

2.熟悉痉病、暍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证治。

3.掌握湿病的概念,基本治法及证治。

【教学内容】

一、痉病

1.痉病的概念。

2.病因病机:过汗、误下伤津劫液,筋脉失养。

3.主要脉症:颈项强急,口噤、背反张等为特征,主脉是弦紧。

4.刚痉与柔痉的鉴别:有汗为柔痉,无汗为刚痉。

5.痉病证治:柔痉用栝蒌桂枝汤治疗;欲作刚痉用葛根汤治疗;里实痉病用大承气汤治疗。

6.痉病预后:痉病脉沉而细或伴患灸疮者,属津血亏虚,正气不足,均为难治。

二、湿病

1.湿病的概念。

1.湿病临床表现:一身痛重,发热,身色如熏黄等。

2.湿病基本治法:发汗、利小便。

3.湿病证治:头中寒湿用纳药鼻中方法治疗;寒湿在表用麻黄加术汤治疗;风湿在表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风湿兼气虚用防己黄芪汤治疗;风湿兼表阳虚用桂枝附子汤或白术附子汤治疗;风湿兼表里阳虚用甘草附子汤治疗。

三、暍病

1.暍病的概念。

2.暍病证治:伤暑热盛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伤暑湿盛用一物瓜蒂散治疗;【教学方法】湿病、暍病课堂讲授;痉病自学。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目的要求】

1.了解百合、狐惑、阴阳毒三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熟悉阴阳毒的临床表现及其证治。

3.掌握百合病、狐惑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一、百合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