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中考专题(9)物质间的相互反应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9物质间的相互反应练习及答案
精品文档专题九物质间的相互反应1.在下列图示变化中,M的化学式是D.MgC.Zn A.Al B.Cu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示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的是2.3.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 B.FeCl、NaOH HClA.CaCl、32KClD.AgNO、 C.MgSO、NaOH 34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四名学生,对某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先取废液观察,呈无色、均4.下表为四名学生对该厂废水成分初步检测。
然后用pH试纸测得污水的pH=1一、透明状,的分析结果,可能正确的是5.甲、乙、丙、丁四小组同学分别对实验废液中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见下表:检测小组检测结果、HClKCl、KNO、KOH甲组3HCl、、KNO乙组KCO、KCl323KCl、KNO、K丙组SO、KOH432KCl、KNO、K丁组CO、KOH332其中,检测结果合理的是A.甲组、乙组B.丙组、丁组C.甲组、丙组D.乙组、丁组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略去),则甲、乙、丙、丁依次是CaCO、Ca(OH)、CaCl CaO A.、3 22CO、HC、、B. COCO3 22精品文档.精品文档CO、H、CO、COC.C322、CaO Ca(OH)、CaCl D.CaCO、223乙、丙三种溶液分别进行了下面的实验:7. 为验证物质间化学反应的规律,小红同学用甲、溶液。
③丙 +KOH溶液,②乙+KCl溶液,①甲+KSO42生成,由此推断: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对应的物质经分析发现:三个反应都有KNO3是NaNO、AgNO、A.HNO333 HNO、NaNO、B.Ba(OH)332AgNOHNO、C.Ba(NO)、3233HNO、、AgNO D.Ba(NO)3332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不考虑光合作用)8.①②③①③ B. C.②③ D.A.①②甲、乙两化工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
九年级化学中和反应综合测试题-中考复习(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中和反应综合测试题-中考复习【一】1.在《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课上,某同学向盛有约2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没有观察到现象。
请教老师后,他发现自己在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入酸碱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反应情况,于是他对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
【实验原理】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做出猜想】猜想l: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
猜想2: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猜想3: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另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溶液呈碱性溶液不变色溶液呈酸性或中性【分析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向试管里的溶液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将产生红褐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滴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为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该同学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1 用pH试纸测其酸碱度,若pH 7(选填“>”“<”或“=”),则溶液呈酸性方案2 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3.根据图回答问题:(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2)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3)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取样,加入CuO粉末 B.取样,滴加NaOH溶液C.取样,加入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AgNO3溶液4.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1)甲同学实验操作如图甲.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色.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要先按着排干净,再放入滴瓶中吸取液体.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NaCl和HCl.猜想三:NaCl和NaOH.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猜想二成立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猜想一成立(3)图乙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5.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初三化学《化学反应》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反应》测试题及答案
1. 下列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 B. Fe + S → FeS
- C. 2Al + 3CuCl2 → 2AlCl3 + 3Cu
- D. 2Na + Cl2 → 2NaCl
答案:B
2. 以下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只有从左到右的过程
- B. 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吸收
- C. 化学反应的产物总是比反应物少
- D. 化学反应是物质的变化过程
答案:D
3. 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CaCO3 → CaO + CO2
- B. CH4 + 2O2 → CO2 + 2H2O
- C. NaCl + AgNO3 → NaNO3 + AgCl
- D. HCl + NaOH → NaCl + H2O
答案:B
4. 化学反应的标志是()。
- A. 反应物颜色的变化
- B. 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
- C. 反应物在反应前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变化- D. 反应物量的变化
答案:A
5. 化学反应的速率决定于()。
- A. 温度和反应物浓度
- B. 触媒和光照强度
- C. 反应物的性质和催化剂
- D. 溶液的酸碱度和压强
答案:A
以上是初三化学《化学反应》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物质间的相互反应练习及答案
专题九物质间的相互反应1.在下列图示变化中,M的化学式是2.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示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的是3.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HCl 、NaOH、NaOH 、KCl4.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四名学生,对某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先取废液观察,呈无色、均一、透明状,然后用pH试纸测得污水的pH=1。
下表为四名学生对该厂废水成分初步检测的分析结果,可能正确的是5.甲、乙、丙、丁四小组同学分别对实验废液中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见下表:检测小组检测结果甲组KCl、KNO3、KOH、HCl乙组KCl、KNO3、K2CO3、HCl丙组KCl、KNO3、K2SO4、KOH丁组KCl、KNO3、K2CO3、KOH其中,检测结果合理的是A.甲组、乙组B.丙组、丁组C.甲组、丙组D.乙组、丁组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略去),则甲、乙、丙、丁依次是、Ca(OH)2、CaCl2、CaCO3B. CO、CO2、C、H2CO3、CO、CO2、H2CO3、Ca(OH)2、CaCl2、CaO7. 为验证物质间化学反应的规律,小红同学用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甲+K2SO4溶液,②乙+KCl溶液,③丙+KOH溶液。
经分析发现:三个反应都有KNO3生成,由此推断: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对应的物质是、AgNO3、NaNO3(OH)2、NaNO3、HNO3(NO3)2、HNO3、AgNO3(NO3)2、AgNO3、HNO38.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不考虑光合作用)A.①②B. ①③C.②③D.①②③9.甲、乙两化工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
如果在a处取水样检测,水中含少量NaOH、Na2SO4;在c处取水样检测,pH=7且水中只含有少量NaCl。
则b处水中含有的一组物质是、NaCl 、Ba(NO3)2、HCl 、MgCl210.下表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这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转化与推断 专项练习(word版,含答案)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专项练习1.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下列物质间转化的是()A. C→COB. H2O2→O2C. BaCl2→Ba(OH)2D. NaCl→NaNO32.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第2题图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3.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如图所示,甲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乙有两种途径,乙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3题图A. 若甲是Fe3O4,则乙是FeB. 若乙是金属,则单质、氧化物中可能含有同种元素C. 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小16,则甲、乙一定分别是H2和H2OD. 若甲是氧化物,则反应①和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不一定相同4. A~G为初中常见的物质,分别由C、S、O、Fe、Cu中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A、C和E 都是黑色粉末,D的溶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G、F都是气体。
这些物质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能相互反应。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第4题图(1)物质的化学式:A,C。
(2)D和E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填“增加”、“不变”或“减小”)。
(3)写出一个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G的一种用途。
5. 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S、Na、Fe、Cu中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A由三种元素组成,B俗称小苏打,J是紫红色固体;D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C、G均只含两种元素且元素种类相同;E、H、I均为气体。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第5题图(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D,J。
(2)A曝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是因为吸收空气中的。
(3)写出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H和I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9 物质的转化及推断(第02期)(原卷版+解析)
专题19 物质的转化及推断1.(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通过物质间相互反应可以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A.Ca(OH)2→CaCO3→Ca(HCO3)2B.CuO→Cu(OH)2→CuSO4C.H2→H2O→O2D.NaOH→Na2SO4→NaC12.(2023·广西·中考真题)下列物质间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Cu→Cu(NO3)2→KNO3B.Fe→Fe2O3→FeCl2C.Na2SO4→NaNO3→NaCl D.KOH→Ba(OH)2→NaOH3.(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一”表示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可以转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B.①可用于碳的不完全燃烧C.①可用于工业炼铁D.隔绝氧气或者水可以防止①的发生4.(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下列说法与图示关系不符..的是()A.甲不能是碱B.丙不能是单质C.甲乙可以都是氧化物D.甲乙丙可以是不同类别的物质5.(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甲是H2O,则乙可能是CaCl2B.若甲是CO2,则丙可能是H2C.若甲转化为乙是置换反应,则乙转化为丙不可能也是置换反应D.若甲转化为乙是复分解反应,则乙转化为丙不可能也是复分解反应6.(2023·河南·中考真题)弘扬红旗渠精神,走强国富民之路。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太行山上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
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物质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基础) 巩固练习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物质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基础)【巩固练习】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冰红茶”和“苹果汁”等饮料均属于()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2.下列各组物质中,从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同一类物质的是()A.空气、氧气、天然气B.纯水、干冰、一氧化碳C.碘盐、纯碱、酱油D.氮气、氢气、石油液化气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自来水C.硬水 D.蒸馏水4.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Mg、F、Si B.盐:纯碱、小苏打、硫酸铝C.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D.合成材料:塑料、羊毛、合金5.现有①液态氧、②铁锈、③食盐水、④小苏打、⑤氢氧化钾、⑥石油等物质,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盐——③④ B.纯净物——④⑤⑥C.碱——①⑤ D.混合物——②③⑥6.家庭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 B.餐饮用的可乐C.调味用的加碘食盐 D.炒菜用的铁锅7.如图所示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臭氧(O3)是氧化物B.水是氧化物C.过氧化氢溶解于水得到的是氧化物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9.下列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天然水、水、液态空气 B.氢气、海水、过氧化氢C.蒸馏水、矿泉水、食盐 D.汞蒸气、二氧化碳、生理盐水10.通常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CaO→CaCl2 B.Ca(OH)2→NaOHC.CaCO3→Ca(OH)2 D.CuSO4→FeSO411.对①碳酸氢铵、②生石灰、③甲烷、④烧碱、⑤酒精、⑥镁、⑦干冰、⑧棉花、⑨维生素C、⑩红磷等物质进行分类,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A.单质:⑥⑦B.有机物:③⑤⑧⑨C.氧化物:②⑩D.盐:①④12.铁、氯化铜、石灰水、稀盐酸、石灰石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
初三化学反应练习题(带答案)
初三化学反应练习题(带答案)
1.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学反应的是()。
a. 水沸腾
b. 钢丝在电炉中熔化
c. 铅在温度逐渐升高时变软
d. 煤在燃烧时冒烟火
答案:d
2.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a. 体积
b. 颜色
c. 温度
d. 纯度
答案:b、c、d
3. 下面哪个不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现象()。
a. 出现气体
b. 生成固体
c. 放出光、热
d. 颜色变化
答案:b
4. 以下哪一个不是观察化学反应进行的方法()。
a. 用观察管进行酒精的燃烧实验
b. 用显微镜观察燃烧物质的微粒
c. 用实验室天平观察实验物质的质量变化
d. 用手掌感受燃烧物质产生的热量
答案:b
5. 化学反应后新生成的产物是()。
a. 反应物
b. 臭氧层
c. 产生的多种物质
d. 氮氧化物
答案:c
6. 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铁锈生成
b. 酒精燃烧
c. 酸和碱中和反应
d. 碳燃烧
答案:c
7.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a. 金在氢气中加热变成红色
b. 铁和硫磺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物质
c.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d. 氢气燃烧生成水
答案:a、b、d。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练习题及答案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反应可以转化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下面是一些初中化学反应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题目一:将铁粉与硫粉混合,放入试管中,并用一根点燃的火柴直接接触铁硫粉混合物口岸。
观察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类型。
答案一:化学反应:铁与硫的直接反应化学方程式:Fe + S → FeS解释:这是一种合成反应,铁与硫直接反应生成二硫化铁(FeS)。
题目二:将铜片倒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类型。
答案二:化学反应:铜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Cu + 2HCl → CuCl2 + H2解释:这是一种置换反应,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CuCl2)和氢气(H2)。
题目三:将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观察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类型。
答案三:化学反应:碳酸钠与硫酸钠反应化学方程式: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解释:这是一种双置换反应,碳酸钠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Na2SO4)、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题目四:将氨水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观察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类型。
答案四:化学反应:氨水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NH3 + HCl → NH4Cl解释:这是一种中和反应,氨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NH4Cl)。
题目五:将钠金属投入水中,观察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类型。
答案五:化学反应:钠与水直接反应化学方程式:2Na + 2H2O → 2NaOH + H2解释:这是一种置换反应,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氢气(H2)。
总结: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置换反应、双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等。
通过练习这些化学反应题目,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2022年中考化学实验题分类专练题型专练:互相滴定的鉴别(解析版)
必会题型3:互相滴定的鉴别(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1·山西九年级专题练习)甲、乙、丙、丁四瓶已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为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硝酸铵溶液、碳酸钠溶液。
为了鉴别,将它们两两混合,记录实验现象如下:甲与丙混合时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甲与丁混合时产生白色沉淀;乙与丁混合时产生气泡。
根据上述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甲为硝酸铵溶液B.乙为澄清石灰水C.丙为稀盐酸D.丁为碳酸钠溶液【标准答案】D【精准解析】由题意可知,甲与丙混合时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甲与丁混合时产生白色沉淀,由四瓶溶液中溶质的性质可知,氢氧化钙能与铵盐反应放出氨气,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所以甲为澄清石灰水,丙为硝酸铵溶液,丁为碳酸钠溶液,由此可推出乙为稀盐酸,带入验证,符合题意,观察选择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1·广西靖西·九年级一模)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它是A.锌B.碳酸钠C.盐酸D.氢氧化钙【标准答案】C【精准解析】四种物质中只有盐酸可以与锌反应生成氢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与水,其他物质均不具备能跟其他三种物质反应。
故选:C。
【名师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的物质之间的反应通过化学常识及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进行分析判断。
3.(2021·沭阳县修远中学九年级月考)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标准答案】D【精准解析】A、硫酸钡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钡,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加入足量的碳酸钙,过滤不引进新杂质,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验证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若变质则含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不用其它试剂,将四种溶液分别取样,两两相互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能够分组,但是不能确定四种具体的物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word版有答案)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考点一:金属与酸反应的定量分析1.将30g某合金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1g氢气,这种合金的成分可能组成是()A.镁和铁B.铁和锌C.铝和镁D.锌和铜2.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铝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反映出镁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B.a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D.c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3.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锌两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产生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A.B.C.D.4.将足量X、Y、Z、M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把金属Y、Z 分别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据此判断X、Y、Z、M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M>X>Y>Z B.M>X>Z>YC.X>M>Z>Y D.X>M>Y>Z5.将足量X、Y、Z、M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把金属Y、Z 分别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据此判断X、Y、Z、M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M>X>Y>Z B.M>X>Z>YC.X>M>Z>Y D.X>M>Y>Z4.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B.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5.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与足量Mg、Al、Zn、Fe充分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信息,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四种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H2B.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Al>Mg>Fe>ZnC.相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消耗酸的质量相等D.相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与足量稀H2SO4反应氢气质量:Zn>Fe>Mg>Al考点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1.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B.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D.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2.现有X、Y、Z三种金属单质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不反应;又把X和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同步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小明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值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甲所示,则下列图像正确表示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是()A.B.C.D.2.将稀HCl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
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B.都属于化学变化C.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D.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3.如图是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下列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中B.B点时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 D.B点时加入的溶液的质量和另一种溶液的质量一定相同4.经测得生活中一些常用食物的pH如下:人体疲劳时,血液中产生较多的乳酸..,使体内pH减小,欲缓解疲劳,需补充上述食物中的()A.苹果汁B.葡萄汁C.牛奶D.豆浆5.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与反应有关的变化关系用下图表示。
错误的是()A.B.C.D.6.下图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的pH随时间变化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C.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D.a点到b点的曲线变化证明该反应放热7.某同学在实验室做酸、碱性质的实验,所用试剂如图所示,实验后把三支试管的液体集中倒入一个废液缸中,废液呈蓝色。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废液呈碱性B.废液中只存在2种溶质C.废液中不存在盐酸和硫酸D.废液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钠和氢氧化钠8.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后,下列能说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A.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适量CuCl2溶液,溶液变蓝,但无沉淀生成SO的个数比为2:1B.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2-4C.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D.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适量BaCl2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9.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为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NaOH、CuSO4、KCl B.KNO3、Ba(OH)2、NaClC.H2SO4、Ba(NO3)2、AlCl3D.MgCl2、AgNO3、Na2SO410.某科学实验小组为了探究酸和碱的反应放热,使用了甲、乙装置。
九年级化学反应类型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反应类型练习题及答案本文将提供九年级化学反应类型练习题及答案,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化学反应类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反应类型及相应的练习题,并附有答案供参考。
一、合成反应1. 用化学式表示镁和氧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答案:反应物:镁(Mg) + 氧气(O₂) 生成物:氧化镁(MgO) 反应方程式:2Mg + O₂ → 2MgO2. 下列哪个是合成反应? A. 2H₂ + O₂ → 2H₂O B. NH₃ + HCl → NH₄Cl C. CaCO₃ → CaO + CO₂ D. CH₄ + 2O₂ → CO₂ + 2H₂O 答案:C. CaCO₃ → CaO + CO₂二、分解反应1. 分解反应是指将一个化合物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的物质。
写出下列分解反应的反应方程式:a) 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2NaHCO₃ → CO₂ + H₂O + Na₂CO₃b) 氢氧化铜分解产生氧气和铜。
答案:2Cu(OH)₂ → O₂ + 2Cu + 2H₂O2. 下列哪个是分解反应? A. 2H₂ + O₂ → 2H₂O B. NH₃ + HCl → NH₄Cl C. CaCO₃ → CaO + CO₂ D. 2H₂O₂ → 2H₂O + O₂答案:D. 2H₂O₂ → 2H₂O + O₂三、置换反应1. 写出下列置换反应的反应方程式:a) 铁和铜(II)硫酸反应产生铁(II)硫酸和铜。
答案:Fe + CuSO₄ → FeSO₄ + Cub) 锌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和氯化锌。
答案:Zn + 2HCl → H₂ + ZnCl₂2. 下列哪个是置换反应? A. 2H₂ + O₂ → 2H₂O B. 2Na + Cl₂ → 2NaCl C. CaCO₃ → CaO + CO₂ D. 2HCl + NaOH → NaCl + 2H₂O 答案:B. 2Na + Cl₂ → 2NaCl四、双替反应1. 双替反应是指两个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生成两个新的化合物。
初三化学酸碱反应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酸碱反应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B.一定温度下,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C.室温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镁条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A、加水稀释盐酸时,溶液的酸性也在减弱,溶液的pH逐渐增大,由于仍为酸性溶液,所以曲线只能逐渐靠近7但永远不能等于7或大于,故A错误; B、不饱和的氯化钠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为零,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 C、镁和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的热量逐渐增加,反应结束时产生的热量最多,温度最高,反应结束后恢复至室温,故C正确;D、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加催化剂和不加催化剂产生的氧气一样多,只是反应的速率不同,故D错误.故选C.【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2.现有常温下的三种溶液:①纯碱溶液②食盐水③食醋,pH大小关系为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②>③D.③<①<②【答案】C【解析】①纯碱溶液呈碱性,pH>7;②食盐水呈中性,pH=7;③食醋呈酸性,pH<7,则pH大小关系为①>②>③。
故选C【考点】溶液的酸碱度3.(8分)从HCI、NaCl、NaOH、Na2CO3、Ca(OH)2几种溶液中取出其中的两种混合。
(1)若混合后溶液质量减小,可能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混合的溶液质量不变,但发生了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剩下的几种组合中,若产生气体与加入稀硫酸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则这样的组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CI和Na2CO3,Na2CO3和Ca(OH)2(2)NaOH+HCl==NaCl+H2O,Ca(OH)2+2HCl==CaCl2+2H2O(3)NaOH、Na2CO3或Ca(OH)2、Na2CO3【解析】(1)混合后溶液质量减小,要不是反应产生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要不是形成沉淀,故可能的组合是HCI和Na2CO3,Na2CO3和Ca(OH)2(2)混合的溶液质量不变,说明反应既没有气体生产,也没有沉淀生成,应该是HCI和NaOH或HCI、NaCl和Ca(OH)2,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Ca(OH)2+2HCl==CaCl2+2H2O(3)根据图像可知,刚加入稀硫酸,并没有气体产生,后来才开始产生气体,说明在混合溶液中两种物质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且有一种物质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即Na2CO3,两一种物质自然就是NaOH或Ca(OH)2,故组合是NaOH、Na2CO3或Ca(OH)2、Na2CO3【考点】化学用语的书写4.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B.农作物都适宜在pH为4.5~5.5的土壤中生长C.稀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D.胃酸过多的病人可多喝一些柠檬汁【答案】AC【解析】 A.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选项正确;B.农作物都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选项错误;C.稀氨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选项正确;D.柠檬汁显酸性,不能降低胃液的酸性,选项错误;故选AC【考点】溶液酸碱性5.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表述不吻合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答案】A【解析】A选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氢氧化钠加水不能变为酸溶液;B选项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A【考点】基本概念及原理、酸碱盐的性质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A.KNO3→NaNO3B.Mg→MgO C.Na2CO3→NaOH D.H2O→H2【答案】A【解析】A.硝酸钾和其他酸碱盐都不能生成沉淀,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故不能一步完成;B.镁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氧化镁;C.碳酸钠与熟石灰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D.水在通电条件下可生成氢气和氧气。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考点练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解析)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考点练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湿衣晾干B.食物腐烂C.纸张燃烧D.钢铁生锈2.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D.蒸馏水:我被酒精灯加热后蒸发了3.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曾报道:俗称“一滴香”的物质对人体有毒,禁止用作食品添加剂。
食用下列方法处理过的食品,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A.用工业酒精配制的饮用酒B.添加三聚氰胺的牛奶C.用甲醛浸泡的海鲜D.用干冰冷藏的食品4.当你在复印材料时,经常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是臭氧的气味。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反应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D.臭氧与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5.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铁锅生锈B.玻璃破碎C.牛奶变酸D.燃放烟花6.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根本区别的一种是()A.樟脑丸放在衣橱中消失B.木材做成课桌C.食物腐败D.石蜡熔化7.“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碾米B.淘米C.洗菜D.酿酒8.某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SiO2属于氧化物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C.该保鲜剂可以与明火接触D.酒精挥发发生了物理变化9.人体中发生的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汗水的挥发B.蛋白质的水解C.葡萄糖的氧化D.油脂的消化吸收10.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雪糕慢慢融化B.吃进的食物被消化C.电灯泡通电发光D.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11.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水是循环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会减少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C.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属于物理变化D.更多利用太阳能可减少环境污染12.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C.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蔗糖溶解于水B.饱和石灰水升温后变浑浊C.海水晒盐D.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白膜二、多选题14.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A.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铜溶液、银丝)B.区分二氧化锰和氧化铁两种固体粉末(观察颜色)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过滤)15.(多选)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丝作导线B.活性炭作吸附剂C.天然气作燃料D.氮气用作保护气16.打雷闪电的时候,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O2)变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C.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D.氧气和臭氧不是同一种物质17.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工业污水需要处理后才可以排放D.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18.下列物质颜色为黑色的是()A.氧化镁B.二氧化锰C.碳酸氢铵D.氧化铜19.下列关于化学发展的看法错误的是()A.导致生态环境恶化B.提升人类健康水平C.有助于人类开发新能源D.帮助人类研制电脑软件三、填空题2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________ 21.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都由两种相同放入元素组成,C、D均为气体单质,人和动物吸入C后,体内的营养物质会发生缓慢氧化,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 ,B________;(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A、B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 .22.生活处处化学,请列举与衣食住行有关的四种化学制品________ .23.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胆矾是蓝色的固体。
九年级化学酸碱中和反应专题练习(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酸碱中和反应专题练习(附答案)题目1. 请问NaOH属于强碱还是弱碱?答:强碱2.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性物质的是( HCl、NaOH、Na2CO3、NH3)答:HCl3. 以下哪种物质可以中和盐酸?A. NaOHB. HClC. NH3D. H2SO4答:A4. 常见的化学中和反应有哪些?答: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5. 酸碱反应中,如何判断产物是中性物质、酸性物质还是碱性物质?答:当反应产生的物质的pH值为 7 时,称为中性物质;当反应产生的物质的pH值小于7时,称为酸性物质;当反应产生的物质的pH值大于7时,则称为碱性物质。
6. 某次实验进行酸碱中和反应时,加入Na2CO3溶液后,反应中间的现象是什么?答:放热7. 某次实验进行酸碱中和反应时,加入Na2CO3溶液后,反应条件是什么?答:酸性条件8. 将氢氧化钠固体倒入盛有氯化铁(III)溶液的中,会发生什么反应?答:生成氢氧化铁(III)固体。
9. 啥是自中和?答:酸或碱在水中的浓度相等时发生的中和称为自中和。
10. 什么是半中和?答:强酸或强碱与弱酸或弱碱反应,只中和其中的一部分,而不完全中和的反应称为半中和。
答案1. 强碱2. HCl3. A4. 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5. 当反应产生的物质的pH值为 7 时,称为中性物质;当反应产生的物质的pH值小于7时,称为酸性物质;当反应产生的物质的pH值大于7时,则称为碱性物质。
6. 放热7. 酸性条件8. 生成氢氧化铁(III)固体。
9. 酸或碱在水中的浓度相等时发生的中和称为自中和。
10. 强酸或强碱与弱酸或弱碱反应,只中和其中的一部分,而不完全中和的反应称为半中和。
人教版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选择题1.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至过量,下列图象合理的是()A.B.C.D.2.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
科学家预计,到2011年一个电脑芯片上将会集成10亿个晶体管,其功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这对硅的纯度要求很高。
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硅,其化学方程式为:①SiO2+2C Si+2CO↑ ②Si+2Cl2SiCl4③SiCl4+2H2Si+4HCl其中,反应①和③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且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A.CH4+2O2CO2+2H2O B.H2CO3=== CO2↑+H2OC.BaCl2+2AgNO3=== 2AgCl↓+Ba(NO3)2 D.2H2O22H2O+O2↑4.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为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Na+、K+、MnO4-、SO42- B.NH4+、Na+、NO3-、Cl-C.K+、Ba2+、NO3-、Cl- D.Mg2+、Fe3+、Cl-、NO3-5.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C.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6.X、Y、Z分别是NaOH、 HCl、 NaCl中的一种溶液,将无色的酚酞试剂滴入Y,溶液变为红色,将此红色溶液少量滴加到X中,红色褪去,则Z Y X依次是 ( )A.NaOH HCl NaCl B.NaCl NaOH HCl C.HCl NaOH NaCl D.HCl NaCl NaOH7.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硝酸铵和氯化钠——水B.硬水和软水——肥皂水C.纯铝和硬铝——互相刻划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酚酞溶液8.有些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质量增加而不变质,后者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A.浓盐酸生石灰B.熟石灰苛性钠C.浓硫酸火碱D.生石灰熟石灰9.我们学习过以下常见的酸、碱、盐:HCl、H2 SO4、NaOH、Ca(OH)2、K2 CO3。
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试题答案及解析1.(5分)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1)开始时管溶液呈红色。
(2)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除酚酞外,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名称为,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左(2)氯化钠 HCI NaOH+HCl=NaCl+HO2【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稀盐酸呈酸性,使酚酞不变色。
所以开始时左管溶液呈红色。
(2)无色酚酞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均呈无色。
所以“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说明溶液可能为酸性或中性。
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名称为氯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生成物),可能含有的物质是盐酸,溶质的化学式为HCI。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O。
2【考点】酸碱的性质2.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答案】BC【解析】该实验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b点的pH 等于7,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a点时,溶液pH大于7,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说明溶液中的溶质还有过量的HCl.3.(2014广西南宁)在2014年南宁市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刚同学选择了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三种试剂.按如图所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请回答:(1)试剂Ⅰ是________,试剂Ⅱ是________.(2)本实验中,常常选用酚酞溶液而不选用石蕊溶液做指示剂的原因是________.(3)欲验证上述实验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不能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A.石蕊溶液B.铜片C.碳酸氢钠粉末【答案】(1)酚酞溶液稀盐酸(2)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颜色变化不明显(合理即可)(3)B【解析】(1)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中和.(2)石蕊溶液在碱性溶液中为蓝色,在中性溶液中为紫色,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的颜色变化不明显,故本实验通常选用酚酞溶液做指示剂.(3)A项,滴加石蕊溶液显紫色,表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若显红色,表明稀盐酸过量;B项,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法验证是恰好反应,还是酸过量;C项,加入碳酸氢钠粉末,溶液显红色,表明恰好反应,若有气泡产生.则表明酸过量.4.如图是一种医用药品瓶上的标签,试根据标签上的内容回答有关问题.(1)请叙述“嚼碎”后吞服的好处(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2)服用该药片后,在胃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答案】(1)嚼碎后服用疗效快(或嚼碎后药物与胃酸的反应快;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增大,化学反应加快)(2)2Al(OH)3+6HCl=2AlCl3+6H2O【解析】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能中和过多的盐酸,嚼碎后服用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增大,化学反应加快,疗效更快.5.如图表示的是常见物质的近似pH,这些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A.醋B.苹果汁C.西瓜汁D.肥皂水【答案】A【解析】pH的范围是0~14,pH<7时,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时,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7时,溶液显中性.故答案选A.6.油脂可以溶于碱性溶液中,人的头皮会分泌一些油脂,所以一段时间要清洗一次,而弱酸性环境有益于头发的健康,所以清洗后一般还涂上护发剂,据此回答:(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2)洗发剂的pH应_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而护发剂的pH应________7;若某同学家中只有洗发剂而无护发剂,他洗完头发后,想达到护发的目的,则可以向清水中加适量的________.(3)洗发剂和护发剂不能混合,原因是________.【答案】(1)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即得到此溶液的pH(2)大于小于食醋(3)洗发剂和护发剂反应,降低使用效果【解析】本题属于信息题,题中明确告诉了洗去头发上的油脂需用碱性物质,所以洗发剂应显碱性,而头发适合在弱酸性条件下生长,所以护发剂应显酸性.二者不能混合使用,否则酸性物质会与碱性物质反应.7.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放热【答案】C【解析】根据图像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升高,故该反应放热,D正确;从b 点开始,温度不再上升,故在b点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 +HCl=NaCl+H2O,A、B正确;从a到b过程中,氢氧化钠逐渐减少,故pH逐渐减小,到达b点时,pH为7,C错误.8.实验课上,丁丁为验证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3个实验.请回答:(1)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2)观察B试管中是否发生反应的方法是________;(3)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丽丽认为丁丁的实验不全面,按物质分类还应补做________与石灰水的反应.【答案】(1)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加入酸碱指示剂(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Ca(OH)2+Na2CO3=CaCO3↓+2NaOH(4)CO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1)石灰水显碱性,可使酚酞试液变红.(2)石灰水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可通过加入酸碱指示剂指示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来判断.(4)物质可分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实验仅验证了碱与酸碱指示剂、酸、盐的反应,还应增加与氧化物的反应.9.(2014重庆)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下列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A.用pH试纸直接沾取待测溶液B.先用水润湿pH试纸再测定溶液的酸碱度C.用pH试纸测得石灰水的pH=5D.用pH试纸测得盐酸的pH=1【答案】D【解析】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用pH试纸直接沾取待测液,以防污染试剂,A不正确;先用水湿润pH试纸,相当于将溶液稀释,B不正确;石灰水呈碱性,其pH应大于7,C不正确;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D正确.10.(2014江苏南京)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1)开始时________管溶液呈红色.(2)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除酚酞外,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名称为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答案】(1)左O(2)氯化钠 HCl NaOH+HCl=NaCl+H2【解析】(1)左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2)因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除了酚酞外,还一定含有氯化钠.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所以含有的溶质还可能有剩余的氯化氢.11.(2012河北)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溶液.(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答案】(1)氢氧化钠(NaOH)(2)NaOH+HCl=NaCl+HO2(3)不能酚酞溶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呈现无色【解析】根据题意,在杯子底部预先涂上了一种无色溶液,然后倒入的是两种无色溶液的混合物,杯子内溶液先变红后红色又消失,说明是向碱溶液中加入混有无色酚酞的酸溶液,开始时由于碱溶液过量,所以杯子内会显红色,但随着酸溶液的增加,会使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甚至酸溶液过量,红色消失.无色酚酞溶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呈无色,因此最终溶液为无色不能说明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酸溶液过量.12.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没有明显现象.为了判断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1)根据上述现象,小明得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小白认为小明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其理由是________.(2)小白利用pH试纸测反应后溶液的pH,以确定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请你选用其他试剂再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要求写出选用的试剂、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应的结论)________.(3)小白为了继续探究“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是如何变化的”这一问题,进行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盐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下图中能合理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是________.【答案】(1)无色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也不变色(2)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加Na2CO3,如果出现气泡,则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如果没有出现气泡,则溶液呈中性,恰好完全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C【解析】(1)酚酞试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变色.(2)要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酸,只需向溶液中加入一种能与酸反应且有明显现象的物质即可,如碳酸钠、锌粒等.(3)由表中数据不难看出,C中图像能合理表示溶液的pH随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变化关系.1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2H2十O22H2OB.2HCl+Ba(OH)2=BaCl2+2H2OC.2NaOH+CO2=Na2CO3+H2OD.CaO+2HCl=CaCl2+H2O【答案】B【解析】中和反应的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14.下列物质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的是()A.烧碱B.硫酸铜C.石灰石D.消石灰【答案】D【解析】烧碱和石灰石既不能改良酸性土壤,又不能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硫酸铜只能用于配制波尔多液,两个用途都有的只有消石灰.15.(2012临沂)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A.MgB.H2 C.NaOH D.CaCO3【答案】C【解析】盐酸与Mg、CaCO3反应分别生成的MgCl2、CaCl2溶液是中性的,溶液的pH接近7,但不会大于7,故A、D错;向稀盐酸中加入水后,酸性减弱,pH增大至接近中性,也不会大于7,故B错;向稀盐酸中加入NaOH后,中和酸性,至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NaOH,pH>7,故C对.16.(2011盐城)如图所示,鱼、肉的新鲜度不同,其浸出液的pH会发生相应变化.鱼、肉的浸出液pH变大,其新鲜度的变化情况为()A.越来越新鲜B.趋向腐败变质C.没有发生变化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新鲜肉的pH在6左右,次鲜肉的pH在7左右,变质肉的pH在9左右,也就是说浸出液的pH越大肉变质越厉害,故选B.17.(2013株洲)室温下,向盛有10mL 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呈_______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呈________色.(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0 (2)红无(3)NaCl、HCl【解析】(1)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pH等于7,此时加入的稀盐酸的体积为10mL.(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的pH应介于12.7与12.5之间,溶液显碱性,使酚酞溶液显红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酸性,酚酞溶液不变色,应为无色.(3)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显酸性,此时稀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和HCl.18.(2013咸宁)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随着稀盐酸的加入,NaOH的质量逐渐减少,最终会消耗完,A正确;溶液由碱性逐渐变为中性,最后变为酸性,B正确;生成NaCl的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大,当NaOH消耗完时,NaCl的质量就不再变化了,C正确;NaOH溶液中存在一部分水且不发生反应,稀盐酸中的水也不发生反应,因此,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水的质量应不断增加,D错.19.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A.B.C.D.【答案】B【解析】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2H2O.当烧杯中硫酸反应完时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故A对;随着Ba(OH)2溶液的不断加入,烧杯中的水量不断增加,故B错;烧杯中的pH由小于7逐渐变为等于7,当硫酸反应完时,pH大于7,故C对;由于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BaSO4是一种沉淀,故在硫酸没有反应完之前,烧杯中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的溶质的质量为0,当硫酸反应完时,随着Ba(OH)2溶液的不断加入烧杯中的溶质又不断增加,故D对.20.小青在实验室发现一瓶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盐酸,为方便以后使用,他对其浓度进行了测定.取10g该盐酸于烧杯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一种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得到的数据如下:(1)请你绘制出烧杯中溶液的pH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V)之间的变化关系图.(2)请根据下图找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数,并据此计算该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按1.0g/mL计算)【答案】(1)(2)3.65%【解析】(1)在描绘曲线图时,要注意几个特别的点:起点和两个拐点(氢氧化钠的体积分别为8.0mL和10.5mL时),这两个拐点决定了曲线的变化趋势,拐点描绘要平滑圆润.(2)当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应为7.0,从曲线土找出此时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约为10.0mL,根据化学方程式中NaOH与HCl的质量比,即可求得HCl的质量分数.(2)解:由上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约为10.0mL(9.7~10.3mL之间取值均可).参加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10.0mL×1.00g/mL×4%=0.4g设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OHCl+NaOH=NaCl+H236.5 4010gx 0.4gx=0.0365=3.65%答:此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65%.。
2022年上海初三中考化学一模卷分类汇编专题9 碳和碳的氧化物带讲解
专题09 碳和碳的氧化物1.(2022·上海金山·一模)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 .金刚石和石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B .CO2 和 CO 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C .碳具有氧化性,能用于冶炼金属D .C60 中的碳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答案】C【解析】A 、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正确;B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一氧化碳不和水反应,可以鉴别,正确;C 、碳具有还原性,能用于冶炼金属,错误;D 、C60 为碳单质,其中的碳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正确;故选C 。
2.(2022·上海黄浦·一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A .甲烷B .一氧化碳C .氢气D .乙炔【答案】A【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选A 。
3.(2022·上海长宁·一模)对金刚石和石墨描述正确的是A .碳元素都以游离态存在B .碳元素都以化合态存在C .化学性质相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结构相似D .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结构不同【答案】AD【解析】A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的单质,碳元素都以游离态存在,故选项描述正确;B 、由A 分析可知,碳元素都以游离态存在,故选项描述不正确;C 、金刚石和石墨化学性质相同是由于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相同,故选项描述不正确;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AD 。
4.(2022·上海嘉定·一模)有关222CO+O 2CO 点燃 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B .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不变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答案】AC【解析】A、该反应可读作: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读法正确;B、反应前氧气的化合价是0价,反应后二氧化碳内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故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是多变一,是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物质间的相互反应
1.在下列图示变化中,M的化学式是
A.Al
B.Cu
C.Zn
D.Mg
2.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示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的是
3.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
A.CaCl2、HCl
B.FeCl3、NaOH
C.MgSO4、NaOH
D.AgNO3、KCl
4.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四名学生,对某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先取废液观察,呈无色、均
一、透明状,然后用pH试纸测得污水的pH=1。
下表为四名学生对该厂废水成分初步检测的分析结果,可能正确的是
5.甲、乙、丙、丁四小组同学分别对实验废液中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见下表:
检测小组检测结果
甲组KCl、KNO3、KOH、HCl
乙组KCl、KNO3、K2CO3、HCl
丙组KCl、KNO3、K2SO4、KOH
丁组KCl、KNO3、K2CO3、KOH
其中,检测结果合理的是
A.甲组、乙组
B.丙组、丁组
C.甲组、丙组
D.乙组、丁组
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略去),则甲、乙、丙、丁依次
是
A.CaO、Ca(OH)2、CaCl2、CaCO3
B. CO、CO2、C、H2CO3
C.C、CO、CO2、H2CO3
D.CaCO3、Ca(OH)2、CaCl2、CaO
7. 为验证物质间化学反应的规律,小红同学用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甲+K2SO4溶液,②乙+KCl溶液,③丙+KOH溶液。
经分析发现:三个反应都有KNO3生成,由此推断: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对应的物质
是
A.HNO3、AgNO3、NaNO3
B.Ba(OH)2、NaNO3、HNO3
C.Ba(NO3)2、HNO3、AgNO3
D.Ba(NO3)2、AgNO3、HNO3
8.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不考虑光合作用)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9.甲、乙两化工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
如果在a处取水样检测,水中含少量NaOH、Na2SO4;
在c处取水样检测,pH=7且水中只含有少量NaCl。
则b处水中含有的一组物质是
A.MgSO4、NaCl
B.H2SO4、Ba(NO3)2
C.BaCl2、HCl
D.H2SO4、MgCl2
10.下表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这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11.下面下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
每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
象,已知CaCl2溶液的pH=7。
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12.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H2SO4、BaCl2、Na2CO3溶液中的一种。
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A. HCl、BaCl2、H2SO4、Na2CO3
B. HCl、H2SO4、BaCl2、Na2CO3
C. H2SO4、HCl、BaCl2、Na2CO3
D. H2SO4、Na2CO3、HCl、BaCl2
13.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丙、X、Y、Z六种物质,
其中连线两端的甲、乙、丙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
反应;X、Y、Z之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
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
下列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
物质是
14.(多选)右图中相连的两个圆圈里的物质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下列四组选
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
15.(多选)右图中甲、乙、丙是3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且均能与物质W发生化学反应。
若W为稀盐酸,则
甲、乙、丙3种物质分别可能是
A.Fe、CuO、Cu(OH)2
B.Fe、AgNO3、Na2CO3
C.Zn、F2O3、Na2SO4
D.Cu、Ca(OH)2、CaCO3
16.(多选)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
变化,“→”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微溶
物视为可溶;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2
B.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C.乙物质可能为碱或盐
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
17.(多选)下图表示物质符合图中转化关系的是(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18.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下图知识网络,A、B、C、D是不同类别的无机
化合物,“—”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后B试管中为蓝色溶液,写出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3)物质C应具备的条件是。
(4)若在⑤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Na2CO3,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推断,试验后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出所有可能)
19.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他们之间的关系图下图所示。
“→”表示物质间的转
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A 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D是食盐的主要成分,C和F都是无色气体,反应①和
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1)F的化学式为;C的化学式
(2)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A与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B
2.C
3.A
4.B
5.B
6.A
7.D
8.C
9.C 10.B 11.B 12.B 13.D
14.BC 15.AB 16.BC 17.CD
18.(1)Fe2O3+3H2SO4=Fe2(SO4)3+3H2O
(2)Cu(OH)2+H2SO4=CuSO4+2H2O
(3)可溶性盐,且能与H2SO4和C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
(4)CaCl2或CaCl2和Ca(OH)2
19.(1)H2 CO2
(2)AgNO3+HCl=HNO3+AgCl↓
(3)Ca(OH)2+Na2CO3=2NaOH+CaCO3↓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