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学
chap 6 煤岩学基础资料
煤岩显微组分的反射率
煤岩显微组分的反射率
镜质组的反射率随挥发分降低有规律地提高
煤岩显微组分的反射率
煤岩显微组分的反射率
在同一种煤中,反射率从低到高的次序始终为稳 定组、镜质组、丝质组。因此,除了稳定组以 外,不同煤化度的煤中,显微组分不同,而反 射率相同的可能性实际上是存在的。因此,反 射率不能作为反映各显微组分工艺性质的惟一 指标。
根据不同显微组分在显微镜下所具有的不同颜色和结 构进行定量分析,一般用粉煤制成的光片。显微镜 放大倍数为400~500倍。在一个光片上测量400~500 个点,以煤炭加工利用为测定目的时,按四大组即 镜质组、丝质组、稳定组和矿物组计数,在计算百 分比。
3.2 煤岩组分的定量方法
第三节 煤显微组分的性质
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白铁矿,… 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菱铁矿,… 氧化物类矿物:石英,… 硫酸盐类矿物:石膏,…
Hale Waihona Puke 反射光下煤中常见矿物的鉴定标志
我国一些煤样的显微组分分析%
3.1分离和富集方法和流程
3.2 煤岩组分的定量方法
测定煤岩组分常用的方法是计点法(数点法)。使用电 动计点器(又称电动求积仪)测定,电动计点器内两个主要 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机械台(央持薄片或光片用);另一部分 是自动记录器(又称电磁计数器),记录器上一般有8一l0个 键,最多有14个键。当按记录器上的键时,计数继电器就 计下一个数字,并通过电子管传递的讯号,控制机械台使 试片移动一个距离(仪器上的间距可按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调 节)。计数时,每一个键代表一种固定的组分,在视域中见 到那种组分落在十字丝中心,即按相当于该组分的键,
煤岩分析
煤是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
煤岩学是把煤作为一种有机岩石,以物理方法为主研究煤的物质成分、结构、性质、成因及合理利用的科学。
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1.镜煤镜煤的颜色深黑、光泽强,是煤中颜色最深和光泽最强的成分。
镜煤特点:①质地纯净,结构均一,具贝壳状断口和内生裂隙。
②镜煤性脆,易碎成棱角状小块。
③在煤层中,镜煤常呈凸透镜状或条带状,条带厚几毫米至1~2cm,有时呈线理状存在于亮煤和暗煤之中。
镜煤的显微组成单一,主要是植物的木质显微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形成的。
性质:V、H高,粘结性强,矿物质含量少2.丝炭外观象木炭,颜色灰黑,具明显的纤状结构和丝绢光泽,丝炭疏松多孔,性脆易碎,能染指。
丝炭的胞腔有时被矿物质充填,称为矿化丝炭,矿化丝炭坚硬致密,比重较大。
在煤层中丝炭的数量一般不多,常呈扁平透镜体,在显微镜下观察,丝炭的显微组成也是单一的,是简单的煤岩成分,主要是植物木质纤维组织在缺水的多氧环境中缓慢氧化或由于森林火灾所形成。
特点:①在煤层中,丝炭常呈扁平透镜体沿煤层的层理面分布,厚度多在1~2mm至几毫米之间,有时能形成不连续的薄层;个别地区,丝炭层的厚度可达几十厘米以上。
②丝炭的孔隙度大,吸氧性强,丝炭多的煤层易发生自燃。
性质:致密坚硬、比重大,H低、C高,V低,无粘结性,可选性差,孔隙大。
3.亮煤亮煤的光泽仅次于镜煤,一般呈黑色,亮煤的组成比较复杂。
它是在覆水的还原条件下,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并掺入一些由水或风带来的其它组分和矿物杂质转变而成。
特点:①较脆易碎,断面比较平坦,②比重较小。
③亮煤的均一程度不如镜煤,表面隐约可见微细层理。
④亮煤有时也有内生裂隙,但不如镜煤发育。
⑤常呈较厚的分层,有时甚至组成整个煤层。
在煤层中,亮煤是最常见的宏观煤岩成分。
亮煤的性质接近镜煤,但质量比镜煤差。
4.暗煤暗煤的光泽暗淡,一般呈灰黑色。
暗煤的组成比较复杂。
它是在活水有氧的条件下,富集了壳质组、惰性组或掺进较多的矿物质转变而成。
第三章煤的岩石组成
结性越差。
煤中各种显微组分工艺性质的差异在其它一些方
面也有体现。例如:干馏时或加氢液化时,壳质组的
煤气产率和焦油产率最高,较容易液化,镜质组次之
,而惰质组属惰性组分,很难液化,所以用于液化使 用的煤,应选择惰质组含量低的煤。
第三节
煤岩学的研究方法
宏观研究法和显微研究法
一、煤岩显微组分的分离和富集
(2)另一方面植物组织在沼泽水的浸泡immersion下
吸水膨胀swell,发生胶体化学变化,使细胞腔逐渐缩小,
直至失去细胞结构成为凝胶体。 植物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并经煤化作用后形成凝胶化组 分(镜质组)。镜质组是煤中最主要煤岩组分,含量60 -80%,甚至90%。
镜质组(vitrinite又称凝胶化组分)的形成
一、煤的有机显微组分
指在显微镜下能识别的有机质的基本单位。(60多种)。
根据结构、性质相似的原则,又可将其分组(类) 国内外关于有机显微组分的分类方案很多见(表2-2,表23,2-4)
腐植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包括: 镜质组vitrinite 惰质组inertinite 壳质组exinite 。
1、镜质组:透射光transmission light下呈透明
二、 煤中的矿物质——无机显微成分
煤的无机显微成分主要是指粘土矿物、黄铁矿、石英、 方解石等,在显微镜下可以进行区分。 粘土类矿物Clay minerals;:高岭石kaolinite,伊利石, 水云母,… 硫化物类矿物sulfide minerals :黄铁矿pyrite,白铁矿, … 碳酸盐类矿物carbonate minerals :方解石calcite,菱铁 矿,… 氧化物类矿物oxide minerals :石英quartz,… 硫酸盐类矿物sulphate minerals :石膏gypsum,…
煤岩学与配煤炼焦
1 引言1.1 煤岩学简介煤岩学是把煤作为有机岩石为其研究对象,研究其性质、变化及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认为,煤本身是一种由多种性质不同的组分以不同的结构混合组成的、性质复杂多变的有机岩石,而非单一的纯净物;提出了活性组分和惰性组分的概念,并按镜质组、半镜质组、丝质组、壳质组以及矿物,对显微组分进行分类和定量统计分析。
煤本身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及经历的成煤过程,如密度、元素组成和成煤作用、地质年代等,同煤岩显微组分组成及镜质组反射率这两项指标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应用煤岩学是:抓住煤本身并非单一纯净物这一特征,运用各种常规研究手段来研究煤中各组分及组分间交互作用对煤性质的影响;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及其交互作用对混合煤性质的影响。
1.2 炼焦配煤技术从单种煤炼焦到多种煤配合炼焦是焦化工业的一大进步,现代焦炉几乎都采用多种煤配合炼焦。
配煤技术作为一个科研领域正在不断发展,但近几十年来,配煤技术较多停留在定性的、经验的阶段。
随冶金技术对焦炭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经验配煤由于不能从根本上解释配煤炼焦生产中出现的反常现象,不能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已不能满足焦化生产要求。
对此,作为近代焦化基础理论之一煤岩学,虽然发展仍不够完善和成熟,但由于其对煤的重新认识及其理论的可行性,较现行原料煤分类却更科学和先进。
随着煤岩理论的深入和完善,以及配煤技术的发展,科学配煤离不开煤岩学已得到一致公认。
目前,世界各国开发的配煤技术,凡是论证较充分、效果较好的,无一不以煤岩学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国内的煤岩配煤技术开始得到较快发展。
用煤岩学观点和方法预测焦炭质量,并指导配煤是50多年煤岩学发展的大事,也是焦化工业重大科研成果。
目前,煤岩学已广泛应用于煤的研究及生产实践中。
在焦化工业,煤岩学作为一种有用理论正在被广泛接受并逐渐应用于生产实践。
2 煤岩配煤的基本原理根据煤岩学理论及其对煤的深入认识,煤岩配煤的发展已形成几条公认的基本原理。
煤岩学中有关煤的最主要的几个指标
煤岩学中有关煤的最主要的几个指标
煤岩学分析近年来发展很快,在煤质评价、优化配煤、炼焦生产中已广泛应用。
其研究方法源于地质学,主要研究工具是光学显微镜。
1、煤岩组成
要据形成的条件、过程和性质不同,显微镜下煤的显微组分可分为:
镜质组:主要由成煤植物的纤维形成,在结焦过程中能熔融、粘结,是活性物质。
丝质组:也主要由成煤植物的纤维形成,但和镜质组形成条件不同。
在结焦过程中不熔融、粘结,基本上保持原来的形态,是惰性物质。
半镜质组:介于镜质组和丝质组之间的一过度性组分。
稳定组:由植物的繁殖器官、保护器官等化学性质稳定的部分形成,挥发分高,是一种活性物质。
肥煤变质程度以后基本上消失,融为镜质组。
矿物:主要为无机矿物。
如石灰石、硫铁矿、石英、硅藻土、硫酸盐等。
煤的岩相组成在成煤过程中第一阶段即泥炭化阶段就已经确定下来。
2、镜质组反射率
该指标可以准确表征煤的变质程度。
一般的,该值高,其变质程度高,一般相应的,挥发分低,固定碳含量高,氢含量低。
3、镜质组反射率分布
该指标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炼焦煤的质量。
在控制炼焦煤质量方面,可以用来鉴定混煤。
单一煤有且只有一个峰,由几种煤混配而成,就有几个峰(见图)。
基本上单一煤严重混洗混配煤
利用反射率分布鉴定混煤,是目前唯一一种科学准确的方法,在控制炼焦精煤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变质程度不同的煤混合,反射率分布范围明显变大,甚至出现两个、多个峰;而变质程度相近的煤混合,反射率分布基本上还只出现一个峰,由于变质程度接近,其结焦性相近,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区分它们了。
煤岩学基础
微观方法-用显微镜研究煤
显微镜下研究煤的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透射光法
煤的薄片
研究内容
侧重点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的透
光色、透明度、形态、结 煤的成因研
构和轮廓等
究
反 普通反射光 射 (a)
光 油浸反射光 法 (o)
煤光片、 煤砖光片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的反 射色、形态、结构、轮廓 、突起、反射率、显微硬 度等
1.1 镜质组( Vitrinite)的成因
通过木质素组织凝胶化作用形成。成煤植物的组织在气 流闭塞、积水较深的沼泽环境下,产生极其复杂的变化。一方 面是植物组织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水解、化合形成新的化 合物并破坏植物组织器官的细胞结构;另一方面植物组织在沼 泽水的浸泡下吸水膨胀,使植物细胞结构变形、破坏乃至消失 ,或进一步再分解为凝胶的过程。植物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并经 煤化作用后形成凝胶化组分(镜质组)。镜质组是煤中最主要 煤岩组分,含量50-80%,甚至90%。
煤岩显微组分的反射率
①在与煤层层面成任意交角的切面上 最大反射率不变,而反射率则随交角 不同而变化,源于煤中晶体的各向光 学异性; ②从长焰煤到无烟煤,Rmaxo增加十几 倍,而Rmax只增加两三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煤岩显微组分的反射率变化规律
①镜质组的反射率随挥发分降低有 规律地均匀提高 ②反射率从低到高的次序为稳定组 、镜质组、丝质组。 ③在Romax=1.5稳定组、镜质组的区 别消失;Cdaf在87~89% ③ 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作为煤化程 度的指标(为什么?)
3.2 煤岩组分的定量方法
试片随之移动。如此测定第“一、第二……等测线,直至 测完整个试片。显然,含量高的组分,出现在视域中心 (十字丝交点上)的机会多,按的次数必然愈多。因此, 每一个键上按的次数与所有键上按的总数之比,就是该 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其计算公式为:
煤的岩石学组成及煤岩学研究方法
煤的岩石学组成及煤岩学研究方法煤,这个在我们生活中常见又常被忽视的“黑金”,其实可有不少故事可讲。
说它是岩石吗?好像不完全是。
说它是矿物吧,也不完全对。
毕竟它的形成可不简单,背后可是有着漫长的地质历史。
咱们从煤的岩石学组成说起,话说它并不是单一的东西,而是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和水分的混合体。
你别看它黑乎乎的,里面的成分可复杂了。
一方面,它是由古代植物遗骸经过亿万年埋藏、加压、加热,最后变成了我们今天能烧的煤。
另一方面,它的“内涵”还包括了矿物成分,这些矿物常常是粘土、石英、碳酸盐等无机物。
哎,说到这里,你能想象到一个黑乎乎、黏糊糊、还带着些许金属味的煤块吧。
反正,不管怎么看,它都不至于让人有多舒服的感觉,但它的组成呢,倒是让人忍不住想多了解一番。
说到煤的岩石学组成,那可就得提煤的四大成分——有机质、矿物质、水分和气体了。
有机质是煤的“主干”,也就是煤的“核心”,它大部分是由植物遗骸组成的。
虽然这些植物早已被时间吞噬,但它们的影子却依然留在煤里面。
这些植物在漫长的地质过程里,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逐渐转变成了煤的不同类型。
咱们常听到的无烟煤、烟煤、褐煤,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有机质的成熟度和煤的成分。
煤越老,含碳量越高,热值也就越大。
至于矿物质呢,简单来说,就是煤里那些杂七杂八的“杂质”。
有些煤矿的煤,打开一看,矿物成分就像炒菜放的调料一样,五花八门,什么石膏、石英、黏土都有。
水分和气体嘛,煤里可是含有不少水分的,水蒸气含量高的煤,点着了它那可是火力全开。
至于气体,煤一加热,它里面的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可就冒出来了。
这个气体可不简单,拿它来发电,甚至是气化生产化肥,煤不仅能“燃”起来,还能“放气”供咱们用。
提到煤岩学的研究方法,哎呀,那真的是一门学问呢。
咱们先不说那些高深的实验技术,单单是把煤块从矿里挖出来,你得细细观察它的结构。
你想啊,煤长得虽然不显眼,但它的内部可有不少文章可做。
咱们从煤的外观看,得先搞清楚它是软的、硬的,还是中等的。
煤岩学
第一章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环境成煤作用:从植物死亡堆积到形成煤炭的过程。
分两个阶段:①腐泥化(泥炭化)阶段:主要发生于地表的泥炭沼泽、湖泊以及浅海滨岸地带,主要作用:菌解作用(表生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结果:使低等植物转变为腐泥,高等植物则形成泥炭。
②煤化作用阶段:泥炭由于地层沉降等原因被沉积物覆盖掩埋于地下深处经成岩作用,即煤在温度、压力条件下进一步转化的物理化学作用,使碳的含量进一步增加,成为褐煤;其后有的经历变质作用阶段,是褐煤受高温高压的影响而变为烟煤和无烟煤的过程。
植物组成低等植物:菌类,藻类(构造简单,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如:发菜,海带,紫菜)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构造复杂,有根、茎、叶的区别)。
三个大的成煤期:(1)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
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
(2)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
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3)新生代的第三纪(古近纪新近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
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
低等植物主要组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脂肪含量较高。
高等植物主要组成: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为主。
泥炭沼泽的形成需具备三个条件:气候、地理、构造。
气候:适于植物的生长,地理:有水体,构造:沼泽要持续缓慢沉降。
沼泽分类:一)沼泽体发育过程的形式与阶段;可分为高位型、低位型;低位、中位、高位是根据土壤中水的来源划分发育过程由低级到高级阶段,因此有富养(低位)、中养(中位)和贫养(高位)之分。
低位沼泽: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潜水面较高的沼泽;高位沼泽:主要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来源的泥炭沼泽;中位沼泽或过渡沼泽:兼有低位沼泽和高位沼泽的特点,其水源部分由地下水补给,部分又由大气降水补给的沼泽。
富养(低位)沼泽特征:是发育的最初阶段。
表面低洼,经常成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汇集的所在。
水源补给主要是地下水,潜水面较高。
随着水流带来大量矿物质,营养较为丰富,灰分较高。
4-煤岩学基础-3
2022/1/4
20
第20页,共37页。
三、煤的反射率测定
(一)反射率的测定方法
煤的反射率:是指煤抛光表面的反射光强度与垂直入射光强度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测定反射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光强直接测定法:是用单色光源,灵敏的光电接收设备和测角仪直接测定矿物的磨光面在 各种角度下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强度,然后作图求出垂直入射时的反射光强度,再算出矿物的反射 率。——主要用于测定标准矿物反射率。 2、测定N值和K值计算法:是根据物质的折射率N和吸收率K,利用有关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反射率。 3、双光束法:较复杂,目前已不推广使用。
2022/1/4
11
第11页,共37页。
一、煤的宏观研究
2.煤层宏观煤岩类型的观察
观察之前,应先清理观察点的煤壁,保持一个表面新鲜并包括煤层顶底板 在内的连续的煤层剖面。对钻孔煤芯.要注意煤芯的上、下顺序,还要注意 煤芯的采取率,正确判断易磨损的煤岩分层的层位和数量。
注意观察夹石层的层数和岩性,应把层位稳定、厚度大于1cm的夹石层单独划 出。用夹石层把煤层分为着干自然分层。在每一个自然分层中,按宏观煤岩成分的 组合特点和结构特征划分出宏观煤岩类型和亚型。通常划分出光亮型、半亮型、半 暗型和暗淡型4种类型。
1)统计规定:包括点距和行距的确定,以及有效点的确定。 ① 点距与行距的确定。点距和行距应为最大煤粒直径的一半。如当最大煤粒 直径为1.0mm时,点行距均为0.5mm,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有效点。保证有500个 以上有效测点均匀布满全片,点距、行距一般以0.5~0.6mm为宜。
2022/1/4
18
第18页,共37页。
纯煤总厚: 夹矸总厚: 夹矸层数:
××煤层煤岩柱状图
煤岩学基础
煤岩学基础一、煤岩学概念煤是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矿物质混合组成的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
煤岩学是把煤作为一种有机岩石,用岩石学的方法研究煤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和工艺性质,进而确定其成因及合理用途的科学。
肉眼观察,煤是由各种宏观煤岩成分组成的,这些宏观煤岩成分组合成不同的宏观煤岩类型。
用显微镜观察时煤则由各种显微煤岩组分组成,这些显微煤岩组分组合成不同的显微煤岩类型。
不同的宏观煤岩成分和宏观煤岩类型由不同的显微煤岩类型组成。
不同的煤层,由于原来聚积条件不同,其煤岩组成也不相同。
在煤化过程中,各种煤岩组成均发生了深刻变化。
二、宏观煤岩特征1.腐植煤的宏观煤岩成分宏观煤岩成分是用肉眼可以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
镜煤和丝炭是简单的煤岩成分,暗煤和亮煤是复杂的煤岩成分。
镜煤的颜色深黑、光泽强,是煤中颜色最深和光泽最强的成分。
其质地纯净、结构均一,具贝壳状断口和内生裂隙。
丝炭外观像木炭,颜色灰黑,具明显的纤维状结构和丝绢光泽,丝炭疏松多孔、性脆易碎、能染指。
丝炭的胞腔有时被矿物质充填,称为矿化丝炭,矿化丝炭坚硬致密、相对密度较大。
在煤层中,丝炭常呈扁平状透镜体沿煤层的层理面分布,厚度多在1~2 mm至几毫米之间,有时能形成不连续的薄层;个别地区丝炭层的厚度可达几十厘米以上。
亮煤的光泽仅次于镜煤,一般呈黑色、较脆易碎,断面比较平坦、相对密度较小。
亮煤的均一程度不如镜煤,表面隐约可见微细层理。
亮煤有时也有内生裂隙但不如镜煤发育。
在煤层中,亮煤是最常见的宏观煤岩成分,常呈较厚的分层,有时甚至组成整个煤层。
暗煤的光泽暗淡,一般呈灰黑色、致密坚硬、相对密度大,韧性强,不易破碎,断面比较粗糙,一般不发育内生裂隙。
在煤层中,暗煤是常见的宏观煤岩成分,常呈厚、薄不等的分层,也可组成整个煤层。
2.腐植煤的宏观煤岩类型各种宏观煤岩成分的组合有一定的规律性,造成煤层中有光亮分层也有暗淡分层。
这些分层厚度一般为十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在横向上比较稳定。
煤岩学在现代焦化工业中的应用
煤岩学是把煤作为由多种性质不同的组分混合的有机岩石来研究的学科。
由于煤岩分析能够确切地评价煤炭的炼焦特性, 预测焦炭强度, 指导配煤,以提高焦炭强度和经济合理地利用煤炭, 因此煤岩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煤的炼焦过程的科研与生产实践中。
治金系统的炼焦煤显微组分分类方案包括矿物在内一共分为 5 组: 镜质组、半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和矿物。
显微煤岩组分根据煤的牌号不同而有种种差别。
一般来说, 镜质组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增高, 壳质组则逐渐减少, 而惰质组则无一定的倾向。
对挥发分来说, 随着变质程度地增高, 所有微观煤岩组分的挥发分都随着减少。
在变质程度相同时,一般壳质组的挥发分最高, 镜质组居中, 惰质组最低。
微观煤岩组分含量比例的多少, 对于煤的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相同变质程度的煤也会因微观煤岩组分所含比例不同而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性质。
反射率同显微煤岩组分之间的关系。
一般惰质组的反射率最高, 镜质组居中, 壳质组最低, 并随变质程度的增高其差别逐渐缩小, 最后几乎趋于一致。
镜质组反射率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而逐渐增高, 镜质组的反射率受变质作用的影响自始至终都比较灵敏。
这就是通常以镜质组的反射率作为标志煤的变质程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反射率与变质程度有非常良好的相关性及煤岩组分间的相互关系, 再与化学分析结合起来能较全面而精确地评定煤质。
1 评定煤质, 鉴别混煤, 指导正常生产在炼焦工业生产中常出现一些与煤质分析反常的现象。
如某些煤不能按其工业分类的牌号, 在配煤中起着正常的预期作用; 煤质分析与焦炭质量明显不相适应等。
这些现象, 只有从煤岩学各种鉴定中,经过分析研究, 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在国内现行煤炭分类标准中, 挥发份和黏结指数都具有加和性, 而且其允许的变化范围很宽, 使得依据常规分析手段, 不能准确地表征其本来性质, 大多数混煤不易察觉。
实践证明: 镜质组反射率是一项较好的煤岩学指标, 能够准确地反映煤的变质程度,且不具有加和性, 可直接反映出不同变质程度煤混杂在一起的情况, 是目前反映混煤程度的最佳指标,精确地测定镜质组反射率图谱可以鉴别混煤、混煤程度和混煤质量的变化。
第三章_煤岩学
树脂体
– 树脂体来源于植物的分泌物树脂、蜡质等。 – 镜下特征:有多种形状,常以圆形、椭圆形、棒形及棱角状的单个 树脂体或呈小透镜状聚集体出现,一般无结构,轮廓清晰。有时可 见带环结构.而聚集体则呈不均匀的块状体,树脂体还常以充填细胞 腔或呈不规则形式出现。在反光油浸镜下呈灰黑色至深灰色,有时 可见带红色的内反射现象,无突起或微突起。透射光下为柠檬黄色、 橙黄色或橙红色。在蓝光激发下,荧光色有明显的强弱之分,有的呈 绿黄色、橙黄色,有的呈黄褐色等带环状的树脂体,外环荧光较弱。
无结构镜质体
特点:在普通显微镜下没有显示植物细胞结构的镜质 组分。它常作为其它各种显微组分碎片和共生矿物的 基质胶结物或填充物。 四种亚组分:均质镜质体、胶质镜质体、基质镜质体、 团块镜质体
均质镜质体
物细胞结构,为完全均一的物质。常见 有垂直于层理的裂纹,有时可见有镶边 角质体;大部分均质镜质体用氧化剂腐 蚀后,在50×物镜下观察,可见清晰的 木质细胞结构或树皮结构。反光油浸镜 下为深灰色;透射光下为均一结构,呈
角质体
镜下特征:在反光油浸镜下为薄 厚不等的、深灰黑色的细长条 带,外缘平滑,而内绿呈形态 备异的锯齿状,末端拆曲处呈 尖角状。可因受挤压而成登层 状。常见其以镶边形式与镜质 体伴生。根据其薄厚不同又可 分为厚角质体和薄角质体两个 变种。在同一煤中角质体的荧 光色强弱不一.为亮绿黄色,亮 黄色、橙黄色及黄褐色。通常 其荧光比孢子体强些或相近.
低、中 变质煤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 的透光色、透明度、 煤的成因 形态、结构和轮廓等 研究
反 普通反射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 射 光(a) 煤的光片、 的反射色、形态、结 光 油浸反射 煤砖光片 构、轮廓、突起、反 射率、显微硬度等 法 光 (o) 其它方法
精选应用煤岩学在炼焦生产中的应用培训课件
煤的形过程
植物残骸
→
泥炭
→
褐煤
→
烟煤
→
无烟煤
泥炭化作用
变质作用
成岩作用
成煤作用
在整个地质年代中,三个主要的成煤期:1、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迭纪,成煤植物主要为孢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2、中生代的侏罗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3、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为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我国煤炭资源成煤期特点:1、成煤期多,从泥盆纪前就开始形成石煤到第三纪的泥炭,持续时间六亿年,其中有十几次成煤期,以侏侏罗纪的石炭二迭纪成煤最为丰富2、分布广泛类型复杂。阴山以北主要为晚侏罗纪及第三纪煤,阴山以南至昆仑——秦岭之间,主要是石炭二迭纪煤及早、中侏罗世煤,昆仑——秦岭以南,以二迭节煤为主,还有早古生代煤,早石炭世煤,晚三迭世及第三纪煤
烟煤有机组分分类表
组
代号
组分
代号
亚组分
代号
镜质组
V
结构镜质体无结构镜质体碎屑镜质体
TCVD
结构镜质体1结构镜质体2均质镜质体基质镜质……
T1T2C1C2
半镜质组
SV
结构半镜质体无结构半镜质体碎屑半镜质体
STSCSVD
惰质组
I
半丝质体丝质体微粒体粗粒体……
SFFMiMa
粗粒体1粗粒体2……
壳质组
E
孢粉体角质体树脂体……
煤的变质程度与中国煤分类
在应用反射率及反射分布鉴定时就注意的几个问题混煤鉴定,不能得到很精确的混煤比。如果两种煤的显微组分差别很大,所得到的结果也是很不令人满意如两种煤,A、B两种煤按1:1的比例混匀,A的镜质组含量为60%,B煤镜质组含量为40,能过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得到的混主煤比可能为6:4。但煤焦煤中,镜质组一般占约大多数,在组分含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剥离出的镜质组比例可近似看作是原混入煤的比例。。反射率不能准确判断煤种,中国炼焦煤分类主要依据煤的工艺性质还分类,不是按照煤的变质程度。反射率与煤种只有一个大致的对应关系。
煤岩学ppt课件
使不饱和聚酯充分进入块样的裂隙和气孔。固 化后,用切片机切成所需要的形状。
3、薄片
按制光片工序研磨到最后一道工序,然后
用冷杉胶或加拿大树胶将磨好的光面粘结在玻 璃载片上。将载片上的样品在磨片机上用粗磨 料磨到只剩约0.5毫米厚,再在玻璃板上用细磨 料研磨到将要透明。此时,用软木蘸306号金 刚砂,在下面装有电灯的嵌有毛玻璃的小桌上 小心研磨,直到整个样品应该透明的显微的组 分透明为止。将样品冲洗干净,待晾干后,用 光学树脂粘上玻璃盖片,并在载片一端贴上样 品编号。
煤样;如果整个煤层煤岩组成肉眼观察均一,可 以在几个采样点采集块煤。
2、粉煤的取样
粉煤样在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产生过细 的颗粒,0.1毫米以下的越少越好,因颗粒过细, 在镜下鉴定不易精确辨认显微组分。一般制片 用煤粉样的粒度为1毫米以下。
3、块焦的取样
有两种方法:
①寻找几块焦头和焦根较全的半个炭化室 宽的焦块。
② 按不同块度,按其重量比率,采取焦样。
4、焦粉的取样
对实验室焦炭,要求全部粉碎后取样。
一般制片用焦粉样的粒度为1毫米以下。 焦粉样要求0.1毫米的颗粒尽量少,甚至 在制样后,将0.1毫米以下的颗粒筛去, 以保证制片质量和鉴定效果。
(二)、制片
显微镜下鉴定用的样品,根据鉴定方法不 同,可分在透射光下鉴定用的薄片和在反射光 下鉴定的用的光片。还有在反射光下和透射光 下均可供鉴定的光薄片。块样制作的为块片, 用粉样制作的为粉片。
3、半暗煤
由暗煤和亮煤组成,常以暗煤为主,有时也 夹有镜煤和丝炭的线理、细条带和透镜体。半 暗煤的特点是光泽比较暗淡,硬度和韧性较大, 比重较大。
煤的煤岩学特征与煤质评价研究进展
煤的煤岩学特征与煤质评价研究进展煤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能源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煤的煤岩学特征和煤质评价是研究煤的性质和利用价值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煤的煤岩学特征与煤质评价的研究进展。
一、煤的煤岩学特征煤是由植物残体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有机岩石。
煤的煤岩学特征主要包括组分、结构和显微组织等方面。
1. 组分煤的组分主要包括固体有机质、挥发分和灰分。
其中,固体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分,其含量决定了煤的热值和燃烧特性。
挥发分是煤在加热过程中释放的气体和液体,其含量与煤的可燃性和燃烧特性密切相关。
灰分是煤中的无机物质,对煤的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2. 结构煤的结构主要包括有机结构和无机结构。
有机结构是指煤中的有机质分子结构,包括芳香环、脂环和杂原子等。
无机结构是指煤中的无机矿物颗粒和胶结物质,对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3. 显微组织煤的显微组织是指煤中的微观结构和组织特征。
煤的显微组织主要包括孔隙、纤维组织和胶结组织等。
孔隙是煤中的空隙,对煤的吸附性能和透气性具有重要影响。
纤维组织是指煤中的纤维状有机质,其存在形成了煤的纹理和纹理特征。
胶结组织是指煤中的胶结物质,对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二、煤质评价的研究进展煤质评价是对煤的性质和利用价值进行评估和判定的过程。
煤质评价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煤质分析技术的发展和煤质评价模型的建立。
1. 煤质分析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煤质分析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
传统的煤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工业分析、实验室分析和显微镜观察等。
而现代的煤质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煤质分析更加准确和全面。
2. 煤质评价模型的建立煤质评价模型是对煤质进行定量评价的数学模型。
煤质评价模型的建立是煤质评价研究的重要方向。
目前,煤质评价模型主要包括灰分预测模型、挥发分预测模型和热值预测模型等。
这些模型基于统计学方法、人工智能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等,能够准确地预测煤的性质和利用价值。
煤化学 第03章 煤岩学基础
(1)孢粉体
孢粉体是由成煤植物的繁殖器官大孢子、小孢子和花粉形成 的,分为2个显微亚组分。由大孢子形成的孢粉体称为大孢子 体。由于小孢子和花粉在煤垂直层理切片中非常相似,很难 区分,故将小孢子和花粉形成的孢粉体统称为小孢子体。
a)大孢子体 长轴一般大于100μm,最大可达5 000~10 000 μm。在垂直层理的煤片中,常呈封闭的扁环状。常有大 的褶曲,转折处呈钝圆形。大孢子体的内缘平滑,外缘一般 平整光滑,有时可见瘤状、刺状等纹饰。 b)小孢子体 长轴小于100 μm。在垂直层理的煤片中,多 呈扁环状、蠕虫状、细短的线条状或似三角形状。外缘一般 平整光滑,有时可见刺状纹饰。常呈分散状单个个体出现, 有时可见小孢子体堆或囊堆。
(8)荧光体 由植物分泌的油脂等转化而成的具强荧光的壳质组分。在蓝光激发 下发很强的亮黄色或亮绿色荧光。荧光体常呈单体或成群的粒状、 油滴状及小透镜状,主要分布于叶肉组织间隙或细胞腔内。油浸反 射光下为灰黑色或黑灰色,微突起,透射光下为柠檬黄色或黄色。 (9)藻类体 藻类体是由低等植物藻类形成的显微组分,它是腐泥煤的主要组分。 根据结构和形态特征分为2个亚组分。 a)结构藻类体
1)均质镜质体。在垂直层理切面中呈宽窄不等的条带状或透 镜状,均一、纯净,常见垂直层理方向的裂纹。低煤级烟煤中 有时可见不清晰隐结构,经氧化腐蚀,可见清晰的细胞结构。 该组分为镜质组反射率测定的标准组分之一。 2)基质镜质体。没有固定形态,胶结其他显微组分或共生矿 物均匀基质镜质体显示均一结构,颜色均匀;不均匀基质镜质 体为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颜色略有深浅变化的团块状或斑点 状集合体。与均质镜质体相比,反射率略低,透光色略浅。该 组分亦为反射率测定标准组分之一。 3)团块镜质体。多呈圆形、椭圆形、纺锤形或略带棱角状、 轮廓清晰的均质块体。常充填细胞腔,其大小与细胞腔一致; 也可单独出现,最大者可达300 μm。油浸反射光下呈深灰色或 浅灰色,透射光下为红色一红褐色。 4)胶质镜质体。均一纯净,无确定形态,常充填在细胞腔、 裂隙及真菌体和孢粉体的空腔中。镜下其他光性特征与均质镜 质体相似。
越崎教材煤田地质学第三章煤岩学基础
显微组分(Maceral)是指煤在显微镜下能够区别和辨识的最基本的组成成分,是显微 镜下能观察到的煤中成煤原始植物残体转变而成的有机成分。煤不是均一的物质,而是由各 种不同的组分所组成。与矿物组成的形式相同,煤由显微组分组成,但有差别。一种矿物特 征是有非常确定的化学成分,其物质是均一的,而且大多数矿物实际上是晶质的。反之,煤 的一种显微组分在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上相近,但有很大变化,并且是非晶质的。
孢子多见于古生代的煤中,花粉主要出现在中生代、新生代的煤中。 2)角质体 ( Cutinite ) 角质体是由植物的角质层转变而来的组分,又是由一种复杂的脂类混合物质所组成。 它存在于植物的叶、枝、芽的最外层。具有保护植物组织的作用。在显微镜下呈现宽度不等 的长条带状,其一边外缘平滑,而另一边(内缘)呈现明显锯齿状,转折端为尖角状。有时 角质层被挤压成叠层状或盘肠状,末端折曲处多带尖角状折曲等特征(图版 1-f),故易于与 大孢体相区别。 3)树脂体(Resinite) 树脂体是植物分泌组织——树脂道的分泌物。当植物受伤时流出体外,保护植物不致 干枯腐烂,并具有防止微生物侵袭作用,它的化学性质稳定,能较好的保存在煤中,它的 形状多样,主要为圆形、椭圆形,也有不规则形状,轮廓清楚,没有结构。有时充填在有 细胞结构的胞腔中。透射光下呈黄色、浅黄色,透明到半透明,反射光下呈灰色,低突起, 表面均一,无结构,轮廓清楚,易识别,其化石为琥珀,是工艺美术的原料。我国抚顺古新 近纪煤中富含树脂体。 4)本栓质体(Suberinite) 本栓质体是指植物木栓层细胞壁, 主要是由植物茎(少数由根)的周皮组织中木栓层转 变而来。细胞腔有时中空,有时充填团块镜质体。由多层扁平的长方形木栓细胞所组成,排 列规则。具有栓质化的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木栓素,具有抵抗高温、强酸和细菌的能力, 并具有不透水、不透气,它是构成植物良好的保护组织。因此,它能较好的保存在煤中。多 数木栓保持原有木栓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其纵切面呈叠砖状或叠瓦状构造,弦切面呈鳞 片状,胞腔内充填鞣质或凝胶质(图版 1-g)。在煤中呈碎片状和长条状存在。木栓质体多 是褐煤显微组分,但我国中新生代的低级烟煤中常见木栓质体。 5)树皮体(Barkinite) 是由细胞壁和细胞腔充填物都已栓化的植物茎或根的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形成的类 脂组分(图版 1-h)。树皮体的颜色,在油浸反射光和投射光下都不均匀;蓝光激发下荧光 强度中等或较弱。 树皮体是中国晚古生代煤中特有的显微组分,尤其在我国南方晚二叠世龙潭组煤中普遍 存在,含量很高。在煤中常以轮廓清楚的宽条带状或碎片状出现。世界闻名的“乐平煤”就 是由树皮体高度富集,形成典型的树皮残植煤,其中树皮体含量大于 50%或更高。 6)藻类体(Alginite) 藻类体是由藻类形成的组分。煤中常见的藻类体是绿藻和蓝绿藻,如皮拉藻、轮奇藻 等。它们是由几十个至几百个黄绿色单细胞组成的群体,单细胞个体直径为 5—10µm,呈 放射状、菊花状排列,纵切面为椭圆形、纺锤形。群体直径几十至几百 µm,群体中有时中 部有空洞或裂口,成为群体的中央空隙。群体外缘不规则,表面呈蜂窝状或海绵状结构, 其中深色斑点为胞腔。分解程度较深时,结构模糊或完全不显结构。在透射光下,透明并 呈淡黄绿色、柠檬黄色、黑褐色等。反射光下,呈各种色调的灰色、深灰色、低突起。油 浸反射光下近乎黑色。山西浑源二叠纪煤中就有藻类体形成的煤。 7) 类脂碎屑体(Liptodetrinit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g/cm3;烟煤的真密 都有应用。褐煤的视密度为
度为1.27 g/cm3 ~ 1.33 1.05g/cm3 ~ 1.20g/cm3,烟
呈棱角状或尖棱角状,是由几组破碎面相交而成。 在不均一的光亮煤中常见。
在煤的裂隙面上,呈圆形、椭圆形的具有特殊光 泽的表面,形似眼球。在均一而脆度大的煤特别是 镜煤、亮煤中常见。
在外生裂隙面上,形成的彼此平行似羽状或梳状 的擦痕。
煤的表面凹凸不平,粒状结构的煤中常见。
煤中的内生裂隙和外生裂隙
内生裂隙:是在煤化过程中,凝胶化物 质受到煤化作用中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内部结构变化、体积均匀收缩,产生内张 力而形成的张裂隙。
第三章 煤岩学的基本知识
煤是固体可燃有机矿产,是一种特殊的沉积岩。其岩石组 成比较复杂,常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主要由有机物质组成, 含有无机矿物杂质。
煤岩学是从岩石学的角度研究煤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
和结构、构造并确定其成因及合理应用的边缘学科。
煤岩学的 研究方法
显微研究:是在显微镜下依据煤的形态特征和 光学性质研究显微煤岩组分、显微煤 岩类型、显微物理性质等。
SC1 SC2 SC3
碎屑半
镜质体
SVD
半丝质体 SF
丝质体
F
惰
微粒体 Mi
(四)煤的无机显微组分
煤的无机显微组分主要是各类矿物杂质,在煤中已经鉴定出的矿物达125种以上。
1.按成因分类
(1)植物成因的矿物质
植物中常见的矿物质主要是Ca、K、Mg、Na、O、Si、S、P、Fe、Cl等元素形成的化 合物,以及Ti、B、Cu、Mo、Zn、Co等微量元素,其总量一般不超过植物(干燥基)的 2%。这些成分虽少但难以除去。
壳质组(E)
硬煤有机显微组分划分: ICCP与我国的对应关系
凝胶化组(NJ) 丝炭化组(ST) 稳 定 组(WD) 腐泥化组(FN)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
我 国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组
中国烟煤显微组分分 类是在总结了国内煤 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参考了国际硬煤显微 组分分类后制定的, 兼顾了研究煤的成因 和工艺性质两个方面。 该方案根据相似的起 源(成因)、保存方 法和相似的物理化学 及工艺性质等,将烟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分 为四个组:镜质组 (Vitrinite)、半镜质 组(semivitrinite)、 惰质组(Inertinite)和 壳质组(Exinite)。
煤的物理性质是在成煤作用的不同阶段,受成煤原始物质、 聚积环境、煤化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煤的光 学性质
煤的颜色:是新鲜煤块表面的自然色彩。腐植煤的表 色随着煤化程度
的增高而变化(浅→深→浅)。利用表色可以区别褐煤、烟 煤和无烟煤。
煤的条痕色:是煤粉末的颜色(粉色 )。粉色一般稍浅于表色,但
宏观研究:是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煤,获知煤 的宏观物理性质、结构、构造、宏观 煤岩组分、宏观煤岩类型。
第一节 煤的显微镜下研究
显微镜下研究煤的方法:
研究方法
透射光煤的有机显微组分 的透光色、透明度、 形态、结构和轮廓等
侧重点 适用范围
煤的成因 低、中
研究
变质煤
反 普通反射 射 光(a)
2.按形成时期分类
(1) 同生矿物
同生矿物是指在泥炭化作用阶段和煤的早期成岩作用阶段形成于煤中的矿物,有高岭石、 石英、方解石、黄铁矿、菱铁矿等。
(2)后生矿物
后生矿物是指在煤的晚期成岩作用阶段和煤的变质作用阶段形成于煤中的矿物。主要有 黄铁矿、石英、高岭石、方解石、菱铁矿、石膏和褐铁矿等。
显微组分:有机显微组分和矿物质
为了统一在显微镜下识别与划分煤岩组分,国际煤岩学会 (ICCP)确定利用显微镜在反射光、油浸、物镜25~50倍下 观察煤的各种显微组分。
以下主要说明硬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的分类和命名。
(注:国际上将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大于等于24MJ/kg、镜质组平均随机 反射率大于等于0.6%的煤叫做硬煤,包括烟煤和无烟煤。)
中国烟煤显微组分分类表
组 代号 组分 代号 亚组分 代号
结构镜质体 T
结构镜质体1 结构镜质体2
T1 T2
镜 质 组
均质镜质体
C1
V
无结构镜质 体
C
基质镜质体 团块镜质体 胶质镜质体
C2 C3
C4
碎屑镜质体 VD
结构半镜质 体
ST
半
镜 质 组
SV
无结构半镜 质体
SC
均质半镜质体 基质半镜质体 团块半镜质体
电子能谱(XPS)等
一、煤的显微组分(显微煤岩组分) (一)煤的显微组分的含义
煤的显微组分是普通显微镜下能够识别的、组成煤的基本单 位,即显微煤岩组分。
(二)煤的显微组分的划分
按其成分和 有机显微组分:是由植物遗体转变
煤的显微组分 性质的不同分
而来的煤的显微组分。
无机显微组分:是煤中的矿物质。 (三)煤有机显微组分的分类和命名
硬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分类方法较多,可归为两种类型:一 类侧重于煤的工艺性质研究,常用反射光观察,分类较简明, 以国际煤岩学会硬煤的显微组分分类方案为代表,应用广泛; 另一类侧重于煤的成因研究,采用透射光观察,划分较细, 如1964年我国煤炭部通过的《煤岩显微组分统一命名表》。
镜质组(V) ICCP 惰质组(I)
(2) 陆源碎屑成因的矿物质
煤中常见的陆源矿物有粘土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等,还有锆石、磷灰石、重晶石等副 矿物,有的煤中还有火山碎屑。
(3)化学成因及生物成因的矿物质
煤中常见的化学成因矿物有高岭石、硫化物矿物、菱铁矿、石英等。生物及遗体降解过 程中产生的气体、有机酸对矿物形成有影响,如黄铁矿莓粒形成就与菌类生物有关。
单一显微组分组组合构成的显微煤岩类型
显微组分组
V>95%,(I+E)<5% I>95%,(V+E)<5% E>95%,(V+I)<5%
显微煤岩类型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组 微镜煤
微惰煤
微壳煤
显微煤岩类型
双合显微组分组组合构成的显微煤岩类型
显微组分组
(V+E)>95%,I<5%
显微煤岩类型 微亮煤
(I+E)>95%,V<5%
2.宽度或面积规则:各种显微煤岩类型条带的最小宽度为50 um或最小覆盖面积为50 um×50 um。
三、煤的显微物理性质
(一)煤的反射率、折射率
煤的反射率是在垂直照明条件下,煤岩组分(镜质组为主)
磨光面的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的百分值,用R表示。
常用煤中镜质组在油浸反射光下的最大反射率(Ro,max%)表示 煤的反射率。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反射率不断增强。
煤的断口:是煤受外力打击后断开的表面。
煤中的裂隙:是在成煤的不同时期中,各种自然力作用于煤中产生的
裂开现象。按成因分为内生裂隙与外生裂隙。
煤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煤的质量,是煤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按
测定方法不同分为真密度、视密度、堆密度等。
煤的其它物理性质:煤的表面积、孔隙度、导电性等
煤化程度 褐煤
不截穿煤分层
常同时穿过几个煤分层
裂隙窄
裂隙宽
裂隙面平坦,常伴生眼球状 断口
裂隙面常有凹凸不平的滑动 痕迹,有时可见次生矿物或破 碎煤屑充填
发育程度和方向与煤化程度 发育程度和方向与区域构造
有关
应力有关
煤中的裂隙
煤中的真密度、视密度、堆密度
煤的真密度(TRD)
煤的视密度(ARD)是
是指在20℃时煤的质量 指在20℃时煤的质量(包括
长焰煤 气煤 肥煤 焦煤 瘦煤 贫煤
无烟煤
腐植煤的光学性质对比表
颜色(表色)
粉色
褐色、深褐色、黑褐色 浅棕色、深棕色
黑色、褐黑色
深棕色
黑色
棕黑色
黑色
黑色、棕黑色
黑色
黑色
黑色
黑色
黑色、灰黑色
黑色
灰黑色、钢灰色
灰黑色
光泽 暗淡沥青光泽
沥青光泽 强沥青光泽 玻璃光泽 强玻璃光泽 强玻璃光泽 金刚光泽 似金属光泽
煤的抗磨硬度指煤岩组分 的抗磨强度,用煤在研磨抛光 时的阻力大小来表示,表现为 各显微组分的突起的高低。它
表示煤的相对硬度大小。
煤的显微硬度与煤化程度的关系
第二节 煤的宏观研究
煤的宏观研究:是指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观察煤的岩石特 征,包括煤的宏观物理性质、结构、构造、宏观煤岩组分和 宏观煤岩类型等。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煤中常见断口及特征表
断口名称
贝壳状断口
阶梯状断口 参差状断口 (棱角状断口)
眼球状断口
羽毛状断口 (梳状断口)
粒状断口
鉴别特征
形如贝壳或玻璃破碎处,是组成均匀的煤的特征。 在腐泥煤、镜煤、纯净的亮煤、无烟煤和均一低变 质烟煤中常见。
形似阶梯,是由裂隙或层理相交而成。在不均一 的煤和条带状烟煤中常见。
惰质组:半丝质体 镜质组:基质镜质体
壳质组:树皮体 惰质组:丝质体
矿物:黄铁矿
孔隙:植物细胞孔
7
白色:黄铁矿;灰白色,惰质组;灰色,镜质组;黑色,壳质组和粘土矿物
8
二、显微煤岩类型
(一)显微煤岩类型的含义 显微煤岩类型是显微镜下煤有机显微组分组的典型组合。
(二)显微煤岩类型的划分
下面以国际煤岩学委员会(ICCP)的显微煤岩类型的分类 方案为代表进行说明。该分类应用广泛,它也是我国所采用的 方案。
外生裂隙:是在煤形成 以后受构造变动作用力影 响而产生的裂开,是煤中 的节理。
外生裂隙能导水,也有
小于5条/5cm;在褐煤中裂隙常为干缩裂纹。 利于煤层气渗透移动,对
煤层开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