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核心素养测评 十一 3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含解析
九年级历史第一轮复习: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009年中考第一轮复习之一: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考试要点及能级要求二、学习要领1、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即使没有中国的禁烟,英国也会寻找其他借口挑起战争,因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用武力保护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第一次侵略战争,扭转了历史上西方国家侵华失败的局面,是近代史上殖民国家长期侵华战争的罪恶开端;它得到了赔款、割地、开埠通商、传教、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特权,也开启了近代列强侵华的多样手段;它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同时,鸦片战争也显示了西方在生产力方面的优越性,迫使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国家和民族独立、主权的丧失,但仍然保持着国家主权形式上的“外壳”,政治上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同时,政治上受其掠夺和剥削。
半封建是指封建社会开始或已经解体,但又未完全解体。
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多种经济形式并在的局面;同时,出现了新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是代表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
3、有关《辛丑条约》,要认识《辛丑条约》签订的严重危害。
根据这个条约清政府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帝国主义靠封建势力来统治中国,封建势力靠帝国主义支持来维持统治,因此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三、基础与巩固(一)、选择题1、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
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中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D、甲午中日战争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放火烧了圆明园的是________侵略者()A、英国B、英国法国C、俄国D、英法俄美3、19世纪70年代,率军收复我国新疆地区的是()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李鸿章4、标志着中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市场D、传播西方文明6、“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学案专题二 课题五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含解析
[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凉四部曲”2.中华民族的奋起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4.抗日战争5.解放战争[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英国通过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逐渐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反映了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2)《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政府腐败统治与列强侵华下的产物。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资政新篇》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4)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
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6)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7)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
(8)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9)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10)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日本侵华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1)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军民共同抗战,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经过14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高考历史一轮考点练习卷: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近代某次侵华战争期间,中外谈判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在北京长驻公使,开放长江沿岸的新口岸、外国人在中国内地游历等。
判断该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2.1840年12月,中英谈判在广州进行。
琦善照会:烟土系中国查禁品,故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
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
不过,该银并非由中国皇帝“准给”,只是由琦善“筹办”。
琦善此举目的在于A.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B.表明清朝软弱的立场C.维护满清王朝的体统D.尽快实现两国的通商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沦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淳衍上奏折时称:“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
”该文后的语句应该是A.“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臣等再四商酌,应于关防内,明刊办理夷务字样,方足鼓舞人心。
”C.“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D.“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4.近代中国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为蓝本,其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
这表明,近代中国内的“租界”A.已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B.凸显了浓厚的半封建色彩C.把西方民主照搬到了中国D.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5.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问题,英法两国认为:可以与中国保持平等关系;这对我们有好处,也将对你们有好处。
而中国皇帝则认为:这是封贡体制的终结和对中国天下共主身份的否定,不可接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法的主张是为了与中国平等往来B.外国公使驻京可方便对中朝贡C.朝贡体制能够适应近代外交的需要D.中国统治者缺乏近代外交观念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对清朝在全国统治的继续和其间的变嬗都有很大影响,但它没有摆脱千百年来农民起义历史循环的结局,并不体现新的生产关系的生长。
2021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3.8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题演练·跟踪检测【高考题组】考点一近代列强的侵略1.(2021·安徽文综·T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化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爱护,归功于北京的亲密凝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推断,该不公平“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选B。
由题干材料的内容看,此时法国在华已经取得了深化内地、自由传教、在北京派驻公使等特权,这些特权取自1858年的《天津条约》,但因当时中法双方没有换文。
再由“归功于北京的亲密凝视条约执行的公使”可知,1860年中法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连续有效,故B正确。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分别是英国、日本与清政府签订的,均与法国无关,故A、C错误。
法国虽是《辛丑条约》的签订国之一,但时间与内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故D错误。
2.(2021·上海单科·T20)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和约条款”,“阅之不觉哽咽”。
这些令他“哽咽”的和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选B。
《南京条约》是中英两国签订的,与美国无关,故A错误;清政府与英、法、美国签订《天津条约》,故B正确;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与美国无关,故C错误;《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错误。
3.(2021·四川文综·T5)图1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
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签订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辛丑条约》签订【解析】选D。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练习人教版必修一:18941900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抗争(解析版)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练习人教版必修一:18941900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抗争(解析版)一、选择题1.(2021·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日本在甲午和往常已是一个现代国度,民族看法促使政府和人民勾搭成一个一致的全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勾搭分歧的力气。
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同心同德。
资料以为甲午和素日本取胜的主要缘由是( ) A.中国封建君主民主统治腐朽 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C.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看法 D.中国军事指导妥协退让【答案】 C【解析】据标题中〝日本在甲午和往常已是一个现代国度,民族看法促使政府和人民勾搭成一个一致的全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勾搭分歧的力气〞可知徐中约以为日本取胜的缘由是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看法,应选C项。
2.(2021·山东济宁期末)〝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的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自以为‘为中国佬办了件大事’,但正如迈克尔·亨特曾经挖苦地指出的那样,美国人实践上无视中国的利益。
〞亨特的〝挖苦〞主要是基于该政策( )A.招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迫使清政府沦落为洋人的朝廷C.实质扩展了列强侵华权益 D.使中国民族工业陷于破产境地【答案】C【解析】据资料〝但正如迈克尔·亨特曾经挖苦地指出的那样,美国人实践上无视中国的利益〞可知,亨特的〝挖苦〞主要是基于该政策扩展了列强侵华权益,应选C项。
3.(2021·黑龙江大庆模拟)据«长青县志»记载:〝拳匪四起,倡言保清灭洋,横行虏掠,架户勒赎,河西被害者不可胜数〞。
以上资料说明( )A.清政府对义和团持支持态度 B.义和团运动具有消极的一面C.清教权利借助特权欺压民众 D.扶清灭洋失掉全体国民支持【答案】 B【解析】资料〝拳匪四起……河西被害者不可胜数〞表达了义和团给长青县带来的严重破坏,义和团的行为表达了其破坏性,应选B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讲近代前期列强入侵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习题人民版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讲近代前期列强入侵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习题人民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固基题组]1.[2016·正定月考]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的评价。
所谓“价值判断”,即对事件中的各方作出一定的褒贬评价。
B项“鸦片战争”明显认为中国是正义,英国是非正义的,故排除;C 项“通商战争”则认为这是一次促进经济交流的战争,因而对英国是褒扬的,故排除;D项则是站在天朝上国的立场来说的,是贬低侵略者的表述,故排除;而A项“中英战争”只是说出了交战的双方,没有对其中任一方作评价,因而正确,符合题意。
2.[2015·益阳三模]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 )①居住和租地②领事裁判权③关税自主权④最惠国待遇A.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②答案 D解析由“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可知是居住和租地权,由“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可知是领事裁判权。
故选D。
3.[2016·日照月考]《定征清战略》一诗云:“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
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
”该诗描绘了(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
关键信息是:“直前扫荡北洋师”、“渤海湾头树旭旗”。
A、B项两个时期当时中国还没有建立北洋水师,故可排除;从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来看,当时北洋水师已全军覆没,D项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与日本在威海卫、黄海进行了海战等,故C项正确。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测试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
6、《天朝田亩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农民的
A.基督教思想 B.大同思想 C.平均主义思想 D.民主思想
7、最先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开辟了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1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中"远征"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 B.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不够强大 D.王明分裂党中央的结果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凡尔赛条约》 D.《九国公约》
11、下列属于抗日战争意义的是 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2、抗日战争对中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其中外交上意义主要有
A.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反帝的完全胜利 B.证明反法西斯需要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
C.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最主要的国家 D.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3、据史料记载,从1781年到1790年,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值为9600多万银元,而1781年到1793年,英国卖给中国的呢绒、棉布等货物的总值仅为1600多万银元,只及茶叶总值的1/6,每年有几百万银元从英国流入中国。以下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18、解放战争时期,报刊上的文章有人用了下列标题或副标题,其中哪一项是描述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况的?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3讲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第6单元晚清时期的中国阶段特征总体特征:从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爆发(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步形成并日益加深时期,是中国近代化起步并日益发展时期。
政治上: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清朝中央机构日益半殖民地化,并开展新政、预备立宪和教育改革等自保活动。
农民阶级先后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沉重打击。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失败后,民主革命日益成为救国的重要选项。
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动。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了初步发展。
中国经济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思想上: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改良思想、三民主义相继产生。
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大众传媒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13讲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国门洞开——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背景: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相继开展工业革命,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4)《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5)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的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①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②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21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核心素养测评 十一 3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核心素养测评十一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中,当地许多中国民众向英军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与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局外人的身份,犹如端午看赛龙舟似的兴高采烈地在远处观战。
上述材料 ( )A.是研究当时中英外交关系的重要史料B.反映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C.可以说明中国民众缺乏民族国家意识D.证明清政府已经失去人民大众的支持【解析】选C。
鸦片战争中“中国民众”“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待交战双方,并没有认识到战争的性质,体现了C。
民众的态度无关政府外交,A错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难以抵御资本主义的进攻,不是民众的态度,B错误;从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看,D 不符合史实。
2.(2020·唐山模拟)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
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
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
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鸦片是英国对华输出的最主要商品B.中国处于出超地位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D.英国商品在华销售量有限【解析】选D。
材料看不出鸦片是英国对华输出最主要的商品,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排除B;材料中的欧洲经济危机爆发,对当时中英贸易没有产生影响,排除C;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的是鸦片,而中国的丝和茶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说明当时英国对华贸易中正常的商品销售量是有限的,故D正确。
3.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银元下降到1 600万银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21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精确预测·命题前瞻 3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精确预测·命题前瞻1.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普遍“拒绝接受这次战争(鸦片战争)的结局,继续批评这个条约并且敌视条约中的各项规定”,他们“利用解释条约的办法来收回在谈判中失去的东西”。
这说明清朝( )A.试图维护天朝体制B.外交走向了近代化C.极力挽救民族危机D.努力抗击外来侵略【解析】选A。
依据材料中“拒绝接受”“继续批评”等信息可知,清政府对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并不认可,试图维护天朝体制,因此A正确。
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天朝体制的维护,并未体现清朝外交走向了近代化;C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清朝极力挽救民族危机;D 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清政府努力抗击外来侵略。
2.下图是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神号亲历记》。
结合所学判断,该图 ( )A.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侵略行径B.揭露了鸦片战争中英军对普通民众的掠夺C.说明英国人民已认清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D.体现了清政府对民众的财产安全漠不关心【解析】选B。
根据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神号亲历记》图片中的文字“英国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可知其反映了鸦片战争中英军对普通民众的掠夺,故选B;1856年到1860年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漫画时间“1845年”不符,排除A;根据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神号亲历记》图片可知材料未涉及英国人民对鸦片战争的态度,排除C;材料主旨为“英国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未涉及清政府不关心民众的财产安全,排除D。
3.1895年2月,两江总督张之洞向清政府进言:以台湾作保,向英国借款以抵御日本侵略台湾;台湾巡抚唐景崧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提出台湾租界化、抵押台湾,并直接与法、德方面磋商保台之方。
这本质上反映了张之洞、唐景崧( )A.对台湾的得失高度重视B.为保台湾采取了有效措施C.为国家统一做出了贡献D.对侵略者的本质认识不清【解析】选D。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核心素养提升练九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与中国人
核心素养提升练九近代前期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模拟)“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了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这场战争”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促使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C.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解析】选D。
首先要明确这场战争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它客观上动摇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及封建的经济结构,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因而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X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
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
”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A.饱读儒家经典著作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初具民族主义观念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解析】选C。
材料中的对英“晓谕”体现的是乡绅对土地国家的感情,不是乡绅饱读儒家经典的体现,故A错误;鸦片战争是中英两国政府的战争,乡绅没有主动指挥,故B错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乡绅“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知中国乡绅具有了一定的民族国家观念,故C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近代化的内容,故D错误。
3.光绪六年,中德《续修条约》规定:“德国允,中国如有与他国之益,彼此立有如何施行专章,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
”这表明清政府( )A.外交的屈辱地位明显改变B.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C.奉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D.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解析】选D。
根据材料“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得出清政府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故D正确。
【加固训练】1843年11月27日,英国驻某某领事要求租用某某石围塘围地,该块地皮本是中国商人潘绍光的物业。
2021版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课件:3.11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补遗】 1.领事裁判权 帝国(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攫取的一 种特权,即它的侨民在当地的民事、刑事诉讼,所在国法庭无权审理,而由它派 驻当地的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种特权亦称“治外法权”,严重侵犯了所 在国的司法主权。
2.片面最惠国待遇 (1)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 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以条约为根据,一般是相互的。 (2)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把最惠国 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
发现问题:阅读史料,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 判权的时间和影响。(史料实证) 【解读】①观点,依据史料中“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条约不改正,则领事 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的信息来概括作答;②时间,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之后 来判断作答;③影响,结合所学从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以及中国社会性质的变 化来回答。 提示: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时间:19世纪40年 代(鸦片战争后)。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国家。
危害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 受严重破坏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_资__本__输__出__的 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
4.影响: (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强为进一步侵略和瓜分中国。 (2)直接原因:镇压_义__和__团__运__动__,维护其在华的侵略权益。 2.经过: (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 (2)进攻受阻:八国联军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顽强阻击,被迫 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_北__京__。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3.11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素养提升岳麓版
3.11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关键能力·素养提升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探究1 背景史料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所致,如果没有虎门销烟,也就不会有这场战争的爆发。
发现问题:你如何认识这种观点?(历史解释)【解读】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角度分析。
提示:这种观点忽视了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是错误的。
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他们渴望打开中国大门,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因此,虎门销烟是借口,是表面原因,近代英国侵略中国是必然要发生的。
探究2 鸦片战争的影响史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发现问题:(1)阅读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列强入侵给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读】依据史料中“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来作答。
提示:影响:政治上: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对世界;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史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势力的纷纷涌入,打破了中国传统的闭关政策。
清廷中一些比较早的“开眼看世界”的大臣开始探索在西方外交语境下建立适应国际交往需求的外交机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增开通商口岸、列强公使驻京。
1860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核心素养测评十一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中,当地许多中国民众向英军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与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局外人的身份,犹如端午看赛龙舟似的兴高采烈地在远处观战。
上述材料 ( )A.是研究当时中英外交关系的重要史料B.反映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C.可以说明中国民众缺乏民族国家意识D.证明清政府已经失去人民大众的支持【解析】选C。
鸦片战争中“中国民众”“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待交战双方,并没有认识到战争的性质,体现了C。
民众的态度无关政府外交,A错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难以抵御资本主义的进攻,不是民众的态度,B错误;从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看,D 不符合史实。
2.(2020·唐山模拟)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
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
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
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鸦片是英国对华输出的最主要商品B.中国处于出超地位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D.英国商品在华销售量有限【解析】选D。
材料看不出鸦片是英国对华输出最主要的商品,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排除B;材料中的欧洲经济危机爆发,对当时中英贸易没有产生影响,排除C;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的是鸦片,而中国的丝和茶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说明当时英国对华贸易中正常的商品销售量是有限的,故D正确。
3.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银元下降到1 600万银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B.广东人民抵制洋货C.《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解析】选C。
鸦片战争爆发前,广州是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鸦片战争结束后,随着《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特别是上海,其对外贸易日益活跃,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
【加固训练】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
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D.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解析】选B。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与上图的内容不符,故A错误;1842年以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量显著增加,故B正确;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错误;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图表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
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解析】选B。
题干材料“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题干要求从“趋势”背景下分析推断,实际上肯定鸦片战争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产物,是西方工业文明扩张的结果,故选B,排除A;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5.“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的理由”是( )A.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无能B.军事技术的落后C.英国的坚船利炮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解析】选D。
根据材料“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表明没有革新才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鸦片战争是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传统的农耕文明的一次胜利,经济是根本原因,故D正确。
6.(2020·唐山模拟)1856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前,清政府与联军代表进行通州谈判,接受了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款,但在礼节问题上寸步不让,在联军代表拒绝了见皇帝时必须跪拜的要求后,清政府扣押39名联军代表作为人质。
这些事件 ( )A.体现出清政府军事外交失据B.折射出晚清近代民族意识淡薄C.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D.成为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借口【解析】选A。
材料中清政府的做法是不符合外交常规的,是毫无根据的,所以也就体现出清政府军事外交是失据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民族意识问题,也和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无直接的关联,所以B、C不符合题意,排除;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是在甲午战争后,D 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材料表明 ( )A.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B.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C.《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D.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解析】选B。
题干信息“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反映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下,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也随之受到冲击,促进了外交近代化。
故选B。
8.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解析】选A。
中日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由此导致了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载有较大差别;B、C、D均不是中日双方对丰岛海战记述各异的原因。
9.如图为19世纪末日本所绘漫画《李鸿章大头痛》: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
该漫画表明( )A.洋务运动开展出现窘境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面临危机C.清政府遭受众列强瓜分D.日本与列强的斗争加剧【解析】选B。
根据所学和材料“日本已经兵临城下”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洋务运动破产,所以不能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导致洋务运动出现窘境,故A错误;根据材料“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分析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因西方调停失败而爆发,中国面临战争危机,故B正确;根据所学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与材料所给事件不相符,故C错误;漫画反映的是中日之间的斗争和冲突,无法得出日本与列强的关系,故D错误。
10.甲午战前,英国人赫德认为,中国的“陆军和海军,并没它自己所想象的实力”,“(日本)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
中国方面不免又用它的老战术,但是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
由此可见,赫德认为 ( )A.军事实力在战争中具有决定作用B.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战术的落后C.作战意志是日本取胜的充分条件D.中国的国情更适合对日本持久作战【解析】选D。
军事实力只是战争胜负的一个方面,不具备决定性作用,故排除A;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战术问题,故排除B;日本取胜的因素不是赫德论述的主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根据“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可知赫德认为中国的国情更适合对日本持久作战,故选D。
11.津京陷落后,西方列强虽没有把慈禧太后列为“首祸”,却以另一种方式“惩办”了她,把她赶出了深宫,使她在仓皇“西狩”途中亲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的滋味,几乎丧尽了皇太后昔日的威严。
给慈禧太后造成此影响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的北伐B.英法联军进入北京C.义和团在北京的发展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D。
据材料“把她赶出了深宫,使她在仓皇‘西狩’途中亲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的滋味,几乎丧尽了皇太后昔日的威严”可知外国侵略者占领了北京,并把慈禧太后赶出了北京,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攻下北京,故A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主政的不是慈禧太后,故B错误;义和团在北京的发展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故C错误;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将慈禧太后赶出了北京城,故D正确。
12.(2019·上饶模拟)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坛、提勺、漏斗、壶) ( )A.清廷成为洋人朝廷B.政府统治岌岌可危C.清末新政收效甚微D.官府搜刮民脂民膏【解析】选A。
漫画体现的是提勺代表官员,他们从代表民众的坛子里舀出资源,再将它经过政府这一漏斗,注入外国人的茶壶中去,说明清政府只不过是个程序,是个摆设,所以这主要说明了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故A正确;材料中不仅体现了政府是漏斗,统治岌岌可危,还体现了外国在华的地位,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清末新政的内容,故C错误;材料不仅体现官府搜刮百姓,还有满足外国侵略者的内容,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关于鸦片战争,许多历史学家基于史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结论差异很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正当清朝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
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
由于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广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
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
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47年版材料二陈恭禄1934年完成60万字的巨著《中国近代史》,当时被列为大学丛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