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趣的变化 20 燃烧的秘密》公开课教案_4
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张晓虎.doc

冀人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平泉县南五十家子蒙古族小学张晓虎一、教材分析《燃烧的秘密》是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变化》单元中的一课。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过程以及某些物体混合后能够生成新物质的基础上,为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物体燃烧时发生怎样的变化而设计的。
教材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一是观察多种物体燃烧的现象;二是探究蜡烛燃烧生成什么新物质。
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难点是蜡烛燃烧生成的新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
二、设计意图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本课通过“观察物体燃烧的现象”和“探究蜡烛燃烧生成什么”两个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一一实验一一观察现象一一分析汇报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燃烧的共同点,了解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新物质,让学生在个体和群体观察、探究交流等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知识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为了不使学生在探究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新物质是什么上产生知识的断层,所以在课前,设计安排了一个游戏:师生共同向“水”中吹气,从而弥补了学生的知识断面,使学生在课堂中能有依据的探究,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
2•能对蜡烛燃烧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2•愿意辩证地分析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2.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实例说明燃烧的利与弊。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的新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
小学科学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第20课《燃烧的秘密》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第20课《燃烧的秘密》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
2. 能大胆想象、乐于探究。
3.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4. 能说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
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5. 能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两个以上的实例,说明燃烧的利与弊。
2学情分析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燃烧”现象并不陌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要引导学生从观察多种物体燃烧现象入手,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关燃烧的问题;进而通过对具体的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这一问题的猜想、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整理资料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燃烧给人们带来的正反两面的影响,增强学生安全用火意识。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说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 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教学难点: 能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两个以上的实例,说明燃烧的利与弊。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师:谈话: 同学们,第一次和大家合作上课,我们来聊聊天吧,你们过生日的时候高兴吗? 生: 高兴师: 从你们满脸笑容的脸上我已经感受到了, 为什么这么高兴?生: 吃蛋糕,吃好饭,点蜡烛( 当学生说到点蜡烛的时候,师借机拿出荷花蜡烛; 如果学生说不出点蜡烛, 师说, 你们忘记了点蜡烛吧)师: 好,让我们共同再来重温过生日的快乐。
(老师点燃生日蜡烛) 仔细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2-3人回答) 在科学上,这种蜡烛被点燃的现象叫做燃烧。
物体在燃烧时有好多的秘密,你想知道什么?。
冀教小学科学四下册《20燃烧的秘密 》word教案 (2)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有趣的变化20.燃烧的秘密教材分析:1.单元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有趣的变化”,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天气变化、物态变化和生物变化之后,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变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的变化过程,为今后研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奠定基础。
在亲历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变化,一类是形态变化,另一类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不可逆的变化既可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有利的一面,又会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
本单元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激励学生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本课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过程以及某些物体混合后能够生成新物质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燃烧时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而设计的。
本课从观察多种燃烧现象如手,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关燃烧的问题,进而通过蜡烛的燃烧后产生了什么这一个问题的猜想、实验、假设、分析现象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到物体燃烧后产生了新的物质,燃烧是不可逆的变化。
并通过认识防火标识,增强学生安全用火的意识。
设计思想:针对本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参与的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如手,让学生在此了解,生活的知识的联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燃烧这一现象也有自己平时不知道的秘密。
教材设计了一个“燃烧的变化”活动,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对燃烧有一定的认识,并通过学生对燃烧后物体的燃烧产物的了解,加深学生对燃烧现象的认识。
在学生认识燃烧的同时,引到对蜡烛燃烧的猜想、假设、实验中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主研究蜡烛燃烧后产生的物质。
让学生在自己研究的过程中,认识燃烧现象是一种有新物质生成、不可逆的过程。
从而了解燃烧对人类的影响有有利的方面也有有害的方面。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
冀教小学科学四下册《20燃烧的秘密 》word教案 (9)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有趣的变化20.燃烧的秘密教学分析:《燃烧的秘密》是河北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学期《有趣的变化》单元的其中一课。
本课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探究常见的燃烧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了解到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从而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化学变化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从小树立“生活处处有科学”、“学以致用”的观念,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
教学思路是:先探究一个具体的燃烧现象,再比较一些其它物体燃烧的变化,然后归纳出“物体燃烧会产生新的物质,不同材料燃烧产生的新物质也不同”这个科学知识,最后,根据这一个知识点,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因此,整个教学内容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1: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蜡烛燃烧这一现象引入,引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有没有什么变化?”。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的侧重点是指导学生进行猜想。
活动2:观察其它物体(纸、布)燃烧的变化。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活动3:根据不同毛线燃烧产生的物质的不同来辨别真假羊毛线。
这个探究活动体现的是“学以致用”、“生活处处有科学”,侧重点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实验、观察和记录的态度和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在探究活动中,能够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⒈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兴趣。
⒉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科学知识目标:⒈能说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
⒉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燃烧的实验,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课时:1节教学准备:纸、布、羊毛线、普通毛线,打火机、蜡烛、铁罐、镊子、锥形瓶(2个,其中一个内装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⒈引入师述:说起火,我们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们是生活在火的重重“包围”之中:在家里,打开煤气炉,一股蓝色的火焰便升腾起来;走进教室,脚下的水泥、瓷砖是燃烧制成的;出门时乘坐的飞机、火车、轮船、汽车,都是靠“内燃”发动机才动起来的。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20课《燃烧的秘密》冀教版

20.《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授课题目】20.燃烧的秘密【教材分析】本课从观察多种物体燃烧现象入手,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关燃烧的问题;进而通过对具体的“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这一问题的猜想、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整理资料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最后利用图片和“科学在线”,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燃烧给人们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并通过认识防火标识,增强学生安全用火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难点是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的实验。
【学情简介】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认识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过程以及某些物体混合后能够生成新物质。
本课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从观察多种物体燃烧现象入手,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关燃烧的问题;进而通过对其具体的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这一问题的猜想、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整理资料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为防止学生乱用火,教材利用图片和“科学在线”,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燃烧给人们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通过认识防火标识,增强学生安全用火的意识。
【教学目标】1.探究燃烧过程出现的现象。
2.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4.能认识物体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会生成新物质的现象。
5.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的实验。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学准备】教师:湿毛巾,镊子,烧杯,纱布,培养皿,布片,木条,火柴,酒精灯,蜡烛,澄清的石灰水,防火标志图片,有关燃烧的利用及其危害的视频资料或图片。
学生:纸片,记录纸,彩笔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设计(师生活动)阶段目标课后反馈一、导1、出示“火”字。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 冀教版(2)

《燃烧的秘密》教案设计陵园小学王潜学情分析:《燃烧的秘密》是河北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学期《有趣的变化》单元的其中一课。
本课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探究常见的燃烧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了解到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从而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化学变化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从小树立“生活处处有科学”、“学以致用”的观念,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
教学思路是:先观察一个燃烧过的现象,再比较一些其它物体燃烧的变化,然后归纳出“物体燃烧会产生新的物质,不同材料燃烧产生的新物质也不同”这个科学知识,最后,根据这一个知识点,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认识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产生新物质。
2、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2、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3、认识防火标识,增强学生安全用火意识。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辩证的、客观的看待实验现象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物质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纸片、布片、木片、干树叶、毛线、瓜子皮、蜡烛、火柴、酒精灯、镊子、铁盘、湿毛巾、干毛巾、澄清石灰水、烧杯;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两根木条)师:同学们这两根普通的木条一样吗?两者有什么区别?生:不一样。
一根没有燃烧,一根是已经燃烧过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燃烧过的木条表面发黑。
师:你很留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燃烧的现象很普遍,但是燃烧后怎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燃烧的秘密》。
(板书课题:燃烧的秘密)二、探究物体燃烧的变化师:为了观察物体燃烧时的变化,桌子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都有哪些呢?生:有纸片、布片、木条、干树叶、曲别针、瓷片、铜条。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20)

《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燃烧的秘密》是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变化》单元的内容。
本课是学生在发现生活中燃烧现象的基础上,以蜡烛燃烧进行观察,通过“提猜想—做实验—观现象—论结论”的探究活动,观察蜡烛燃烧后杯壁的变化,进而得出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是水和二氧化碳。
通过这两组实验使学生明白,实验是检验科学的唯一标准。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1、认识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生成的物质
2、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能力目标:1、通过让学生“提猜想—做实验—观现象—论结论”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2、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实验现象的态度,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兴趣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的变化”
本课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从生活中初步了解了物体燃烧时火焰颜色、气味等知识。
虽然学生对蜡烛燃烧较熟悉,但是对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比较陌生。
在熟悉事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鲜事物,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和实验探究相结合,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
六、教具准备:纸片、布片、羽毛、火柴、蜡烛、镊子、铁质托盘、烧杯、澄清石灰水、吸管、课件
七、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八、板书设计
燃烧的秘密
火焰气味灰烬
蜡烛燃烧不可逆
水二氧化碳。
冀教小学科学四下册《20燃烧的秘密 》word教案 (10)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有趣的变化20.燃烧的秘密教材分析:《燃烧的秘密》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变化》单元第20课。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燃烧时发生的变化,了解物体燃烧的秘密。
难点在于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和燃烧后的生成,了解燃烧属于不可逆变化。
最后通过探讨燃烧的利弊使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利用燃烧及预防由于燃烧引起的灾难。
教学目标:1.能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
2.能观察到不同物质燃烧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4.能对物质燃烧时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假设。
5.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3个以上的事例说明燃烧的利与弊。
6.能把自己知道的其他安全标识介绍给其他同学。
教学重点:1.观察物质燃烧时有什么现象。
2.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3.了解燃烧的利弊。
教学难点:了解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酒精灯镊子蚊香盒火柴木片纸板布条干树枝动物毛皮蜡烛棉花瓷砖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一块用棉花贴着“火”字的瓷砖上沾上酒精,点燃后观察。
师问:看到什么?研究过火吗?燃烧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仔细观察过物体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吗?二、探究新授(一)观察不同物体燃烧时的情景。
1.出示不同物体。
问:你的桌上有哪些可以燃烧的物体呢?(木片纸板布条干树枝动物毛皮蜡烛)你认为这些物体在燃烧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自由说,师给予鼓励,引导大胆思考)2.选择其中一种材料燃烧进行观察。
问:你准备怎么做?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实验前先把窗户打开以便通风,看看周围有没有易燃易炮物品,并准备好湿毛巾以备灭火使用)3.提出实验要求。
出示:1.实验时用镊子夹住可燃物,放在蚊香盒点燃。
2.观察物体燃烧时的火焰颜色、气味、灰烬或其他现象,并做好记录。
4.观察不同物体燃烧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用手捏一捏布条(或其它)燃烧后的灰烬有什么感觉?有些一下就碎了,有些却很硬,这是为什么?5.小组内分工合作,尤其要注意安全。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8)

教材分析:《燃烧的秘密》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变化》这一单元的第20课。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燃烧时发生的变化,了解物体燃烧的秘密。
难点在于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和燃烧后的生成,了解燃烧属于不可逆变化。
最后通过探讨燃烧的利弊使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利用燃烧及预防由于燃烧引起的灾难。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燃烧”现象并不陌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了解燃烧现象的本质,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
2.能对蜡烛燃烧时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假设。
3.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2.愿意辩证地分析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2.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STSE目标:1. 能把自己知道的其他安全标识介绍给其他同学。
4.能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2个以上的实例说明燃烧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的实验。
教具:多媒体课件、烧杯、石灰水、蜡烛、毛线、火柴等。
学具:蜡烛、夹子、火柴、木片、布条、纸片、烧杯、石灰水、湿毛巾、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昨天老师买了些毛线,但是不知道哪种是真的?哪种是假的?售货员告诉我回去烧一烧就会知道,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可行吗?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试一试?教师分别点燃毛线,找一名同学来判断。
(通过闻气味)用燃烧的方法的确可行,其实燃烧中还蕴藏着很多知识,让我们一起探究这里面的秘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科学来源于生活,用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探究奠定基础。
二、观察不同物体燃烧时的情景1、为了进一步认识燃烧,我们来进行一些燃烧试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种安全的易燃材料,下面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可以燃烧的材料?学生说:火柴、纸片、木片……2. 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物体在燃烧时会出现什么现象?生:想那么我们必须亲自动手实验,观察之后才能知道物体燃烧时会有哪些现象发生,为了保证实验顺利完成,我们先学习实验要求。
冀教小学科学四下册《20燃烧的秘密 》word教案 (4)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有趣的变化20.燃烧的秘密教材分析:《燃烧的秘密》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变化》单元第20课。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燃烧时发生的变化,了解物体燃烧的秘密。
难点在于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和燃烧后的生成,了解燃烧属于不可逆变化。
最后通过探讨燃烧的利弊使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利用燃烧及预防由于燃烧引起的灾难。
教学目标:1.能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
2.能观察到不同物质燃烧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4.能对物质燃烧时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假设。
5.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3个以上的事例说明燃烧的利与弊。
6.能把自己知道的其他安全标识介绍给其他同学。
教学重点:1.观察物质燃烧时有什么现象。
2.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3.了解燃烧的利弊。
教学难点:了解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酒精灯镊子蚊香盒火柴木片纸板布条干树枝动物毛皮蜡烛棉花瓷砖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一块用棉花贴着“火”字的瓷砖上沾上酒精,点燃后观察。
师问:看到什么?研究过火吗?燃烧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仔细观察过物体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吗?二、探究新授(一)观察不同物体燃烧时的情景。
1.出示不同物体。
问:你的桌上有哪些可以燃烧的物体呢?(木片纸板布条干树枝动物毛皮蜡烛)你认为这些物体在燃烧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自由说,师给予鼓励,引导大胆思考)2.选择其中一种材料燃烧进行观察。
问:你准备怎么做?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实验前先把窗户打开以便通风,看看周围有没有易燃易炮物品,并准备好湿毛巾以备灭火使用)3.提出实验要求。
出示:1.实验时用镊子夹住可燃物,放在蚊香盒点燃。
2.观察物体燃烧时的火焰颜色、气味、灰烬或其他现象,并做好记录。
4.观察不同物体燃烧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用手捏一捏布条(或其它)燃烧后的灰烬有什么感觉?有些一下就碎了,有些却很硬,这是为什么?5.小组内分工合作,尤其要注意安全。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21)

《有趣的变化——燃烧的秘密》详细教案执教:卢龙县第四实验小学王保红一、教学内容分析:《燃烧的秘密》是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下学期《有趣的变化》单元中的一课。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过程以及某些物体混合后能够产生新物质的基础上,为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物体燃烧是发生怎样变化而设计的。
本课设计思路是,从观察多种物体燃烧现象入手,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关燃烧的问题;进而通过对具体的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这一问题的猜想、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整理资料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燃烧给人们带来的正反两面的影响,增强学生安全用火意识。
二、教学目标:1.观察记录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
2.对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物质进行假设。
3.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4.能说出燃烧时产生的物质。
三、教学重点:假设并验证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四、教学难点: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新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可燃烧物品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托盘、打火机、漏斗、烧杯、蜡烛、镊子、澄清石灰水和实验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推测现象导语: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当点燃这个“火”字时,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呢?(教师出示一个用棉花做成的一个“火”字,贴在托盘上。
)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
2.观察演示实验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预测学生回答:火瞬间燃烧了棉花拼成的“火”字;看到了红色的火苗;看到棉花烧完后,还残留一些灰烬。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像棉花这样被点燃的现象,在科学上我们称其为“燃烧”。
(板书:燃烧)3.激发兴趣导语:燃烧有很多秘密,你想知道什么?预测学生回答:我想知道燃烧的东西会不会和没燃烧的东西一样;我想知道燃烧后会不会有特殊的气味;我想知道火会不会瞬间把黑板一样大的棉花点燃……小结:各组同学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能揭开燃烧的秘密。
四年级下册科学燃烧的秘密冀教版 (4)

禁止烟火
禁止吸烟
作业:写一篇《燃烧的 秘密》科普小文章,并 பைடு நூலகம்班内和老师同学一起 分享。
实验活动提示 1.先仔细观察几种可燃物点燃前的样子,快
速作好记录。
2.用镊子夹住可燃物,点燃后放在石棉网上 的铁丝架上燃烧。
3.观察物体燃烧时的火焰颜色,气味,以及 物体的变化等等,并快速作好记录。
4.观察可燃物燃烧后变成了什么样子,并做 好记录。
5.实验时思考:不同物体在燃烧时所发生的 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实验提示
• 1.把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苗上 方,大约10秒钟,观察杯壁上的现 象。
• 2.把另一只杯子中的石灰水晃一晃 倒出来罩在火苗上方大约10秒钟, 观察烧杯壁上石灰水的变化。
物体燃烧产生新物质
燃烧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冶炼钢铁
燃烧机车
吉林中百商厦火灾
大兴安岭发生大面积火灾
冀教小学科学四下册《20燃烧的秘密 》word教案 (9)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有趣的变化20.燃烧的秘密教学分析:《燃烧的秘密》是河北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学期《有趣的变化》单元的其中一课。
本课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探究常见的燃烧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了解到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从而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化学变化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从小树立“生活处处有科学”、“学以致用”的观念,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
教学思路是:先探究一个具体的燃烧现象,再比较一些其它物体燃烧的变化,然后归纳出“物体燃烧会产生新的物质,不同材料燃烧产生的新物质也不同”这个科学知识,最后,根据这一个知识点,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因此,整个教学内容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1: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蜡烛燃烧这一现象引入,引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有没有什么变化?”。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的侧重点是指导学生进行猜想。
活动2:观察其它物体(纸、布)燃烧的变化。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活动3:根据不同毛线燃烧产生的物质的不同来辨别真假羊毛线。
这个探究活动体现的是“学以致用”、“生活处处有科学”,侧重点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实验、观察和记录的态度和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在探究活动中,能够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⒈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兴趣。
⒉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科学知识目标:⒈能说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
⒉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燃烧的实验,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课时:1节教学准备:纸、布、羊毛线、普通毛线,打火机、蜡烛、铁罐、镊子、锥形瓶(2个,其中一个内装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⒈引入师述:说起火,我们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们是生活在火的重重“包围”之中:在家里,打开煤气炉,一股蓝色的火焰便升腾起来;走进教室,脚下的水泥、瓷砖是燃烧制成的;出门时乘坐的飞机、火车、轮船、汽车,都是靠“内燃”发动机才动起来的。
冀教小学科学四下册《20燃烧的秘密 》word教案 (3)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有趣的变化20.燃烧的秘密教学分析:《燃烧的秘密》是河北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学期《有趣的变化》单元的其中一课。
本课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探究常见的燃烧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了解到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从而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化学变化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从小树立“生活处处有科学”、“学以致用”的观念,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
教学思路是:先探究一个具体的燃烧现象,再比较一些其它物体燃烧的变化,然后归纳出“物体燃烧会产生新的物质,不同材料燃烧产生的新物质也不同”这个科学知识,最后,根据这一个知识点,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因此,整个教学内容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1: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蜡烛燃烧这一现象引入,引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有没有什么变化?”。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的侧重点是指导学生进行猜想。
活动2:观察其它物体(纸、布)燃烧的变化。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活动3:根据不同毛线燃烧产生的物质的不同来辨别真假羊毛线。
这个探究活动体现的是“学以致用”、“生活处处有科学”,侧重点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实验、观察和记录的态度和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在探究活动中,能够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⒈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兴趣。
⒉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科学知识目标:⒈能说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
⒉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燃烧的实验,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课时:1节教学准备:纸、布、羊毛线、普通毛线,打火机、蜡烛、铁罐、镊子、锥形瓶(2个,其中一个内装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⒈引入师述:说起火,我们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们是生活在火的重重“包围”之中:在家里,打开煤气炉,一股蓝色的火焰便升腾起来;走进教室,脚下的水泥、瓷砖是燃烧制成的;出门时乘坐的飞机、火车、轮船、汽车,都是靠“内燃”发动机才动起来的。
冀教小学科学四下册《20燃烧的秘密 》word教案 (8)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有趣的变化20.燃烧的秘密教材分析:1.单元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有趣的变化”,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天气变化、物态变化和生物变化之后,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变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的变化过程,为今后研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奠定基础。
在亲历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变化,一类是形态变化,另一类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不可逆的变化既可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有利的一面,又会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
本单元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激励学生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本课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过程以及某些物体混合后能够生成新物质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燃烧时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而设计的。
本课从观察多种燃烧现象如手,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关燃烧的问题,进而通过蜡烛的燃烧后产生了什么这一个问题的猜想、实验、假设、分析现象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到物体燃烧后产生了新的物质,燃烧是不可逆的变化。
并通过认识防火标识,增强学生安全用火的意识。
设计思想:针对本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参与的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如手,让学生在此了解,生活的知识的联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燃烧这一现象也有自己平时不知道的秘密。
教材设计了一个“燃烧的变化”活动,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对燃烧有一定的认识,并通过学生对燃烧后物体的燃烧产物的了解,加深学生对燃烧现象的认识。
在学生认识燃烧的同时,引到对蜡烛燃烧的猜想、假设、实验中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主研究蜡烛燃烧后产生的物质。
让学生在自己研究的过程中,认识燃烧现象是一种有新物质生成、不可逆的过程。
从而了解燃烧对人类的影响有有利的方面也有有害的方面。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
冀教小学科学四下册《20燃烧的秘密 》word教案 (8)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有趣的变化20.燃烧的秘密教材分析:1.单元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有趣的变化”,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天气变化、物态变化和生物变化之后,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变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的变化过程,为今后研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奠定基础。
在亲历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变化,一类是形态变化,另一类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不可逆的变化既可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有利的一面,又会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
本单元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激励学生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本课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过程以及某些物体混合后能够生成新物质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燃烧时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而设计的。
本课从观察多种燃烧现象如手,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关燃烧的问题,进而通过蜡烛的燃烧后产生了什么这一个问题的猜想、实验、假设、分析现象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到物体燃烧后产生了新的物质,燃烧是不可逆的变化。
并通过认识防火标识,增强学生安全用火的意识。
设计思想:针对本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参与的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如手,让学生在此了解,生活的知识的联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燃烧这一现象也有自己平时不知道的秘密。
教材设计了一个“燃烧的变化”活动,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对燃烧有一定的认识,并通过学生对燃烧后物体的燃烧产物的了解,加深学生对燃烧现象的认识。
在学生认识燃烧的同时,引到对蜡烛燃烧的猜想、假设、实验中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主研究蜡烛燃烧后产生的物质。
让学生在自己研究的过程中,认识燃烧现象是一种有新物质生成、不可逆的过程。
从而了解燃烧对人类的影响有有利的方面也有有害的方面。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燃烧的秘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燃烧时发生的变化,了解物体燃烧的秘密。
难点在于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和燃烧后的生成,了解燃烧属于不可逆变化。
最后通过探讨燃烧的利弊使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利用燃烧及预防由于燃烧引起的灾难。
教学目标:
1.能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
2.能观察到不同物质燃烧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4.能对物质燃烧时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假设。
5.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 3 个以上的事例说明燃烧的利与弊。
6.能把自己知道的其他安全标识介绍给其他同学。
教学重点:
1.观察物质燃烧时有什么现象。
2.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3.了解燃烧的利弊。
教学难点:
了解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纸张、布、木条、蜡烛、火机、镊子、石灰水、烧杯、铁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在黑板上写一个“火”字,师问:这个字念什么?研究过火吗?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仔细观察过火吗?
2、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张图片,仔细观察一下,这些都是生活中什么现象。
3、生回答:物体燃烧的现象
4、那么对于“燃烧”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共同的探究一下吧。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一)观察不同物体燃烧时的情景。
1.出示不同物体。
(木片、纸片、布片)
问:你的桌上有些可以燃烧的物体,你认为这些物体在燃烧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自由说,师给予鼓励,引导大胆思考)
2.每组选择其中一种材料燃烧进行观察。
问:你准备怎么做?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实验前先把窗户打开以便通风,看看周围有没有易燃易炮物品,并准备好一杯水以备灭火使用)
3.提出实验要求。
(1.)实验时用镊子夹住可燃物,点燃。
(2.)观察物体燃烧时的火焰颜色、气味、灰烬或其他现象,
并做好记录。
(3.)观察不同物体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小组内分工合作,尤其要注意安全。
4.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师予以引导肯定。
6.选择其它物体燃烧,观察、汇报物体燃烧时的现象和生成。
(二)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1.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问:木片、纸板、布条、干树枝燃烧后可以看见生成的灰烬,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2.提出实验要求。
将干烧杯和内壁沾有石灰水的烧杯分别罩在点燃的蜡烛上,观察烧杯内壁有什么变化?
3.学生实验、交流汇报。
4.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干烧杯内壁上有水,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沾有石灰水的烧杯内壁上,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了,说明蜡烛燃烧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这可能有些同学不太明白,我们做个小实验:往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看看石灰水怎么样了?我们吹出的是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5.认识不可逆变化。
小实验:点燃纸飞机。
物体燃烧后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燃烧过程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纸飞机还能回到原来的样子吗?)物体燃烧的不可逆。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认识燃烧与生活的关系。
1. 出示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燃烧的图片或影视片段。
问:人们是怎样利用燃烧的?
2. .燃烧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出示燃烧带来的灾难。
(森林大火、瓦斯爆炸等。
)
3.出示一些安全标识的图片及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让学生了解。
板书设计20、燃烧的秘密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物体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