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比例尺》一课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比例尺》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

《比例尺》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

比例尺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前言比例尺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地理学、建筑学等领域常用的一个工具。

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构成方式、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比例尺的认知还是比较模糊的,很难准确地把握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因此,本文将介绍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的比例尺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概念;•熟悉比例尺的构成方式;•能够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讲台、黑板•课件、PPT•教材、习题册•黑白彩色打印的比例尺练习题(共15道)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首先,我们向学生们介绍比例尺的概念。

我们可以说,比例尺是用来表示地图上一个地方与实际地形之间的比例关系的一种比例尺度。

比如说,在1:10000的比例尺下,地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地形上的10000厘米。

提出问题(5分钟)然后,我们可以向学生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1:10000的比例尺下,如果一片区域的面积为10平方厘米,那么它在实际地形上的面积是多少?组织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老师到各组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并给予指导。

课件导入(10分钟)接着,我们可以通过 PPT 展示一些比例尺的例题和作图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比例尺的构造方式,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练习(20分钟)然后,我们让学生们在黑白彩色打印的比例尺练习题上进行练习,让他们熟练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技巧。

老师巡视课堂,强调学生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作业布置(5分钟)最后,我们布置一些针对比例尺的作业,让学生回家进行练习,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导入、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课件导入、练习和作业布置等,从多个方面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尺的概念、构造方式和应用方法。

同时,我们还将比例尺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们感受到比例尺的实用性和应用场景。

比例尺教学反思(15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15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15篇)比例尺教学反思1《比例尺》这部分内容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以及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孩子们的热情似乎也挺高,反应也不错。

像比例尺的概念挺好理解,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也进行了板书,以及必要的练习。

自以为这节课的内容也没有什么较大的难度,学生应该都能够接受。

可反映到作业本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求比例尺,应该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有变成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

比例尺互化的格式有几个是创新的,可似乎这几种创新写法不是那么正确。

为什么?把孩子叫到身边,我问他们:“我在板书的时候,你们仔细看了吗?”都齐刷刷地回答我看了。

“看了怎么连写法都乱七八糟的。

”孩子们个个无语,一个个冤枉的样子。

后来我冷静地想了想,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吧。

一、对比例尺的接触较少,缩小的比例尺可能看到过,如地图等,放大的比例尺就比较少见。

因此,会有一个错误想法,较小的数是图上距离,继而就出现了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情况。

二、为了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在课堂上会比较注意口头交流,认为懂了可以不写,但实际上说跟写还真的是两回事,会说不一定会写。

如果我们把图上距离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20千米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会说20千米等于000厘米,因此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000。

这样,学生在写的时候会觉得怎么写好呢?尽管有板书,但那也是走马观花,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看来以后在课堂上必要的写还真不能省。

比例尺教学反思2《比例尺》是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个知识点。

首先,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明白按照实际尺寸绘制平面图是不可能的,初步产生缩小放大的需要,引入了学生对新知学习的渴望,进而,让学生初步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有缩小和放大两方面的应用,进而,引入了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导入新课的学习。

接着,通过学生的自学让学生自己说出了什么是比例尺,我直接给出了比例尺的相关定义,进而,结合例题引出数值比例尺以及它的含义的理解。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引言概述:
比例尺是地理学和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地图制作和测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比例尺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因此,本文将对照例尺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正文内容:
1. 比例尺的概念和意义
1.1 比例尺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1.2 比例尺在地图制作和测量中的作用
1.3 比例尺与实际尺寸的关系
2. 教学方法的选择
2.1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2 利用实地考察和实地测量加深理解
2.3 利用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如使用地图软件和测量工具
3. 教学内容的设计
3.1 引入实际案例,增加学生的兴趣
3.2 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
3.3 强调比例尺的实际应用,如城市规划和建造设计
4. 学生参预和互动
4.1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2 提出问题和解答,激发学生思量和讨论
4.3 利用游戏和竞赛的形式,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教学评估和反馈
5.1 设计合理的评估方式,如作业和考试
5.2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赋予指导和建议
5.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量,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结:
比例尺的教学是地理学和数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份。

通过本文的反思和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意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参预和互动,并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和反馈。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照例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数学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引言概述
比例尺是地理学和数学中常用的工具,用于表示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教学中,正确使用比例尺对于学生理解地图和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在比例尺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教学目标设定不清晰
1.1 学生对照例尺的理解不够深入
1.2 学生不清晰比例尺的作用和意义
1.3 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二、教学方法单一
2.1 传统讲授模式占主导地位
2.2 缺乏实践性教学和案例分析
2.3 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方式多样性
三、教学资源匮乏
3.1 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材料
3.2 缺乏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和技术支持
3.3 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设施不足
四、评价方式单一
4.1 以传统的笔试和考试为主
4.2 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力
4.3 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
五、教师专业水平不够
5.1 缺乏对照例尺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5.2 缺乏实践经验和案例教学能力
5.3 忽视教学反思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结论
为了提高比例尺教学的质量,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学目标的设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实教学资源,改进评价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惟独这样,才干更好地匡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比例尺,提高他们的地理和数学素质。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学反思1. 引言《比例尺》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它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比例尺,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图中线段与实际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本篇文档中,将对该章节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提出有效的教学改进建议。

2. 教学内容回顾2.1 知识点概述《比例尺》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图中长度与实际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常表示为1:n或1/n。

•比例尺的读法与绘制方法:通过示例教学,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取比例尺的数值,并能够根据给定比例尺画出图形。

•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2 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教学《比例尺》这一章节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以生活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测量地图上的距离、绘制平面图等,引入比例尺的概念。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与应用。

•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与合作,通过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实际应用训练: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真实的测量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教学反思与改进3.1 教学效果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多次课堂练习与小组合作讨论,确保学生对于比例尺的概念与应用能够充分理解。

在课后的作业与测验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2 问题与挑战在教学《比例尺》这一章节时,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部分学生对于比例尺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

他们往往无法准确地读取比例尺的数值,也无法正确绘制出给定比例尺的图形。

这主要与他们对于比例与比例关系的理解有关。

其次,一些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答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他们往往无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的形式,从而无法利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比例尺》教学反思9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9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9篇《比例尺》教学反思【篇1】比例尺是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正反比例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功之处:1注重知识教学的技巧。

在教学比例尺的意义时,学生通过观察北京地图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教学中要强化求比例尺时,因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先要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成前项是1或后项是1的比例尺;在教学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分类转化时,只需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换算一致,再写出比就可以了。

这样减轻学生对知识点的再认识过程。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只有体验过,理解才会深刻。

在教学比例尺的意义时,让学生自主经历比例尺意义的形成过程,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如:1:5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是5000000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00倍。

不足之处:1个别学生还存在不会根据公式求比例尺,解题步骤过于简化。

如省略过程直接得出比例尺。

2对于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个别学生还没有掌握好此知识解决问题的要领。

改进措施: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比例尺以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要领,特别要强调在画线段比例尺时,一定要画出标准1厘米的距离,实际距离要写单位。

《比例尺》教学反思【篇2】《比例尺》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

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新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脑筋急转弯游戏,学生兴趣高涨,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就象一个浇了油的火把,等待教师去点燃。

《比例尺》教学反思范文

《比例尺》教学反思范文

本篇文章旨在对我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具——比例尺进行反思和总结。

在一次初中数学课堂上,我引入了比例尺这个工具,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关系。

当时,我用PPT展示了比例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且示范了怎样将二维图形放大或缩小到指定大小。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似乎对比例尺比较陌生,经常会出现不知道怎样操作的情况。

我清晰地记得,在某个实际操作环节,学生们在测量的时候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差错很难注意到,比较烦乱。

这令我对教学反思的思路越加明突。

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熟悉比例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应该要在课前公布比例尺的结构,并简单地介绍怎么使用它,让学生们在课前就能有所准备。

我没有把握好教学的发展进程,比例尺作为教具,应该只是一个工具,我把它处理成了教学的重点,有些过度使用。

当发现学生对于其使用存在困难的时候,不要打击他们,应该在承认困难的同时,在重复训练和多种途径教育的帮助下,让学生最终学会使用比例尺。

针对这些问题,我陆续采取了多种反思措施。

我重新规划了教学过程,将比例尺在教学中的位置较为后移,先进行比例关系的简单讲解,再带领学生使用比例尺。

同时,更加强调自我探究和发现学习的过程,边指导,边开展练习。

我加强了同学与积极学习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与学习动机。

通过对于比例尺使用的反思,我深感其重要性与应用性。

比例尺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能够在查找、设想、计算各种图形的比例关系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掌握比例尺使用技能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及环境意识,优化教学效果。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比例尺》教学反思1比例尺的概念是根据课本的思路径直予以同学,还是由同学动手画图后归纳发觉?以往本人在教学认识比例尺时,都是死扣教材把比例尺的概念径直予以同学,总感觉这一概念来得太突然,同学理解不透,掌控不坚固。

我校冯琼老师执教的《认识比例尺》这节公开课对我的.启发太大,她课堂设计奇妙,同学自主绘制教室平面图时,遇到怎样将教室平面缩小的问题,由实际的需要顺当发觉、归纳特别自然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同学轻松愉悦地完成了新知的自主构建过程。

本人在教学这一知识时也欣然借用了冯老师的独到精致的教学设计,效果果真良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发觉一些同学在绘制教室平面图时,是顺手一画的,根本就没有按比例缩小。

我盯住了一个同学,他的长方形画得瘦长瘦长,实在太苗条了,与教室平面反差太大了。

我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课堂生成资源,在画得正确的同学汇报完了之后,我在全班展示了这个同学的作品。

同学们观测后,都认为画得不像,我要求同学分析其中的缘由,大家特别愉悦地接受了“同一幅图的比例尺需要是全都的”这一知识。

《比例尺》教学反思2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一张老师自己的生活照。

师:看了老师的这张照片,说说感觉如何?生:很帅。

生:你人那么高,照片里那么小。

师:是吗?老师量照片中人的高度,得出是5厘米。

师:我的实际身高是170米,怎么到照片上只有5厘米了呢?生:按肯定的比例缩小了。

师:是吗?那实际身高与照片的比是多少?生:5:170=1:34生:应当是34:1师:学校这个学期规划造一幢地面为长方形的教学楼,长40米,宽10米。

假如要把它画在一张纸上,你打算怎么表示?生:用40厘米表示40米。

生:用4厘米表示40米。

生:用8厘米表示40米。

师:写出各自的比,并化简这些比。

反馈〔略〕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比例尺是什么?生: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

师:比例尺有什么用?反思:尽管“比例”的概念在此之前还未正式教学过,但六班级的同学并不是一物不知,他们看到照片就知道是“按比例缩小”了,要把教学大楼地基的'平面图画下来就会想到可以用40厘米、4厘米、8厘米表示40厘米。

《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20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20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20篇〕《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20篇〕《比例尺》教学反思篇1《比例尺》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及其根本性质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难点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这一课我在教学时,首先立足于学生开展的教学目的,课的开场,我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今天早上老师从家到学校上班用了15分钟,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梅山爬到泉州,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杭州和上海。

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展自学:1、什么叫比例尺?2、怎样求比例尺?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考虑的才能。

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

最后提问:学习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途?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化地理解。

这一节课,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较好,比照例尺也进展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进一步得到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

可以说,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的精彩,课堂的收获应该是学生有收获,包括智力的和非智力的。

一堂课让学生学会几个知识点很容易做到,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情,培养顽强的数学精神实在是任重道远。

因为教学内容是比拟新的东西,我采取换位备课和换位教学的策略,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研究学习来大胆展示自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和创造还给学生。

《比例尺》教学反思篇2《比例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及其根本性质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标题:比例尺的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比例尺作为地理学科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对于地图阅读和地理空间概念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忽视了比例尺的教学,导致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本文将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比例尺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1.1 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是地图上表示地图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一种标识。

1.2 比例尺的作用: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测量地图上的距离,理解地图上的空间关系,进行地图的放大缩小等操作。

1.3 比例尺的类型:常见的比例尺有线性比例尺、面积比例尺和方向比例尺等。

二、比例尺的教学方法2.1 实地教学:通过实地教学,让学生亲自测量地图上的距离,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2.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中比例尺的应用,帮助他们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3 多媒体辅助: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不同比例尺在地图上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比例尺的教学内容3.1 比例尺的读法: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读取比例尺上的刻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3.2 比例尺的应用:引导学生在地图上使用比例尺测量距离、计算比例等,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3.3 比例尺的误区:帮助学生纠正常见的比例尺误区,如忽略比例尺的单位、误解比例尺的含义等。

四、比例尺的评估与反馈4.1 课堂练习:设计多样化的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比例尺的掌握程度。

4.2 作业布置:布置地图测量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比例尺的应用。

4.3 反馈机制:建立定期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对比例尺教学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比例尺的拓展应用5.1 地图制作:引导学生制作地图时合理使用比例尺,提高地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5.2 地理分析:教授学生如何利用比例尺进行地理分析,解读地图上的空间关系。

5.3 现实应用:让学生了解比例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拓展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比例尺》数学教学反思

《比例尺》数学教学反思

《比例尺》数学教学反思《比例尺》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在地图上测量距离,也能够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比较和估算。

通过学习比例尺,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然而,在我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反思了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首先,我发现自己可能没有充分激发学生对比例尺的兴趣。

比例尺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抽象和无趣的概念,因此我需要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和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例尺。

比如,我可以使用地图和模型等实际物品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比例尺的作用和重要性。

其次,我还发现自己在引导学生进行比例尺的计算时,可能没有把握好难度和节奏。

有些学生可能对计算比例尺的公式和步骤感到困惑,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这些内容的讲解和解释。

同时,我也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的节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进行复习和巩固,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烦和失去兴趣。

另外,我还反思了自己的评价和反馈方式。

在教学中,我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而不仅仅是对他们的记忆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比如,我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最后,我还需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有着更为直接和深入的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有助于我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因此,我需要与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在学习比例尺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总之,《比例尺》这个知识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我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比例尺,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我执教的《比例尺》这节课,觉得较成功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构思巧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从课件的制作到教学的设计,充分说明为了这一堂课我真是动了很多脑筋,花了不少时间,精心钻研了教材,并挖掘了教材,整堂课,从巧妙的创设生活情境学霸图片的导入,紧密联系生活,到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新课作了很好的铺垫,主题切入非常巧妙,显得顺其自然,学生会很容易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能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本节课堂非常注重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我对这节课的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比例尺的出现,不是直接出示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观看教室地面的平面图,然后再得出比例尺的概念。

这样适当的对教材进行改编、重组,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将会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尝试。

新课程的教学观明确指出,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从“比例尺”的教学看出,正是由于教师积极主动地解读教材,重建教材与教学结构,实现了“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也贯彻实施了“教学重结论更应重过程”,“教学关注学科,更应关注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得以有效落实。

三、练习多样化,以练代讲,达到了知识整合这一教学目的。

在学生掌握比例尺这一知识点后,我设计了不同类型的练习题,线段比例尺及其意义,放大比例尺,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等多种练习题,通过这些题目训练,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明白了比例尺不能带计量单位,当比例尺前项为 1 时,缩小比例尺,后项为 1 时是放大比例尺,比例尺不是一般的尺子,它反映的是一种关系。

四、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动手,动脑的状态,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学生去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

比例尺教学反思总结(2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总结(2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总结《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

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这样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学生身边挖掘素材,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比如:在引入阶段,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我们熟悉的教室,并且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画法,把教室的____米画成了8厘米,____米画成了6厘米,另一种是____米画成了4厘米,____米画成了3厘米。

然后进行了对比,说出了图形的大小变了,但是形状没变,无论怎么画,我们的教室还是原来的样子,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

从上可知,学生有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只要挖掘知识的生活原型和适当创设探究内容的情景,就能激起他们探寻真知的强烈欲望。

比例尺教学反思总结(二)在教学过程中,比例尺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比例尺是一种表示真实事物与图上长度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是理解和应用地图的基础。

通过比例尺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图的表达和阅读地图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首先,对于比例尺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安排,我认为可以更加系统和有针对性。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比如,可以通过观察实际地图,并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真实的地图,让学生亲身感受比例尺在地图上的表现形式。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际运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比例尺的使用。

其次,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其中。

比例尺的概念和运用并不复杂,但仅仅让学生知道比例尺的定义远远不够,更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标题:比例尺的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比例尺是地理学科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地图制作和地图阅读中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对照例尺的理解存在难点。

因此,本文将对照例尺的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匡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比例尺。

一、概念解释1.1 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是地图上表示地图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一种标识,通常以分数或者比例的形式表示。

1.2 比例尺的种类主要有线性比例尺和面积比例尺两种,线性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面积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例关系。

1.3 比例尺的作用比例尺可以匡助我们准确地测量地图上的距离和面积,方便我们进行地图测绘和地图阅读。

二、教学方法2.1 图文结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用生动的示意图和简洁的文字来解释比例尺的概念,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2 实地实践通过实地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测量地图上的距离和面积,并与实际距离和面积进行比较,加深他们对照例尺的理解。

2.3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地图软件和地图投影仪,展示不同比例尺下的地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例尺的作用和变化。

三、教学策略3.1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理解能力,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材料,匡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尺。

3.2 问题导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量能力。

3.3 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他们在比例尺教学中的学习和交流。

四、评估方法4.1 定期测验定期进行比例尺相关知识的测验,检查学生对照例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4.2 作业布置布置与比例尺相关的作业,让学生独立思量和应用比例尺,加深他们对照例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地测量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应用比例尺,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从合格教师向优秀教师过渡的必经之路。

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这学期教学了“比例尺”,我反思如下:一、成功之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利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案例来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为下面的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测量自己房间的宽、长,再求出房间的面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真正体会到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在教学“按比例缩小图形”时,我让学生先思考如何按一定比例将零件缩小,再将自己的想法画在图纸上。

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有的独立操作,有的同桌协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操作中体验、在讨论中发现、在交流中总结,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

在练习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房子按比例缩小后,让学生先测量出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出缩小后房子的面积。

这样做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二、不足之处:练习题量偏少。

练习题既要有“面”的练习,又要有“点”的练习,既要有简单练习,又要有拓展练习。

以后我在设计练习时力求丰富多样,保证一节课的练习量不少于15题以上。

合作学习形式化。

有的学生没有合作意识,只是埋头摆弄自己的学具;有的学生控制欲强,不给别人机会表现自己;有的学生不会倾听,只关心自己的学习。

以后我一定要重视合作学习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过少。

有的问题提出后我马上让学生回答,结果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以后我一定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使他们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进步。

关注差异不够。

部分差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限。

以后我要加强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工作,尽量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发生。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比例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能够用于地理学科中的地图阅读和制图,还可以应用于数学和物理等学科。

因此,我认为在教授比例尺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和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探讨一些改进教学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概念。

首先,我想回顾一下我在教学比例尺方面的做法。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通常会简单地解释比例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然后给学生一些练习题。

然而,我逐渐意识到这种教学方法可能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有些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记住了计算公式,而没有真正理解比例尺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比例尺时,可以采用更加实践和互动的教学方法。

例如,我可以通过图示或地图的展示,向学生展示不同比例尺所表示的实际尺寸大小。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并将其与实际情境相联系。

同时,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我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另外,我还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

例如,我可以让学生拿着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在实地进行测量并计算实际距离。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又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我还意识到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学类的概念学习较为困难,需要更多的辅导和指导;而有些学生可能对地理知识感兴趣,在理解比例尺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地理背景知识,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总结起来,教学比例尺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过图示、实地活动和问题导向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

同时,为了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对过去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教授比例尺这一概念,帮助学生在地理、数学和物理等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6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6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6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比例尺》教学反思篇1《比例尺》一课是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以比、比例为知识基础。

本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三大板块:一、设疑: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但是在大小不同的两张中国地图上(出示两张中国地图),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奥密吗?二、学习探索中国地图。

请学生量出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并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交流得出所求的比是1:41880000,为什么这几个比是一样的?再得出在同一幅图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一定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三、求比例尺和利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拓展题: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105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的距离是4厘米,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588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这题可以依据比例尺一定写出比例计算。

一节课下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处理一个生成环节的时候,学生讨论得尤为激励:在第三环节计算图上距离时,如果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绘制两个城市的距离,与刚才这幅1:41880000的地图上比较,有什么不同?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短一些,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长一些,这时教师适当地点拨:数据比较大,你能否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于是,学生讲出了1:10和1:100两个比例尺,一个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厘米,一个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厘米,1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越长在图上画的就越小。

本节课欠缺之处:1、教师扶得比较多,学生的活动没有充分展开。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了学生课堂上能够顺利的探究出有关《比例尺》的问题,课前让学生对千米、米、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和八个方位进行画一画、指一指、背一背的充分预习,在合作探究前,为了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将这两个必备知识编成儿歌,学生完成填空内容,以此来检测了预习的效果。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左上是西北,左下是西南,右上是东北,右下是东南,八个方位记心间。

千米换算成米的方法是:乘它们之间的进率1000;米换算成千米的方法是: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1000;米换算厘米的方法是:乘它们之间的进率100;厘米换算成米的方法是: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100;换算方法和进率记清又记准。

实践证明学生的预习效果和这种形式的记忆方法效果不错。

学生在探究《比例尺》学习内容时,我给出了如下的学习提纲:1、2、3、实际距离通常用()和()做单位?4、阅读《绩优学案》16页内容,说一说比例尺分为哪几种?5、计算比例尺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对以上五个问题的合作探究和讨论,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如何计算比例尺和相关的学习知识,但是通过学生上黑板完成练习时的书写格式发现,许多的细节之处错误比较多,如列式时写成3÷1:200000,没有将实际距离换算成厘米之后再计算,计算出实际距离后忘记单位换算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逐一的要求学生和例题对照,找到自己的错误之处,并参照例题进行改错,为学生建立了正确的第一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学习新知的必备知识是学生课前复习和预习的重点内容,老师必须给出具体的内容:如本节课我要求学生在书上画出坐标标出八个方位,并以实物说明;单位换算问题既要说方法又要记进率;比例尺=?这样学生才知具体预习哪些内容。

通过学生们的合作探究并汇报,自然会生成一些问题,我想这时候就是该我们教师出马了,哪有什么问题,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例题是怎么写的?你和别人的哪儿不一样?应该怎么写?这些时候,可能还会产生一些争论、分歧,这不正是我们高效课堂所要的效果吗?俗话说:“理不辩不明,话不说不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比例尺》一课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要自然融合开始,从生活中引入学生熟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通过画教室的平面图,研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进而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意义。

但后一个的教学过程比前面的顺畅自然,因为后者更注重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已有数学知识和新学知识的融合。

达到了旧知到新知的自然过渡,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实际距离缩小后画在图上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何上升到比例尺这一新知识中来呢?首先,请同学们提问来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学生自然启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缩小了一定的倍数”,通过让同学计算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点明这个比就是今天要学的比例尺。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缩小几倍、比的意义”为纽带,把原有的生活经验“缩小后画在图上”和新知识“比例尺的意义”进行了融会贯通,做到了三者之间的自然融合。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我想,这一过程也就是生活经验和新旧数学知识的融合过程,融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建构,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和学习能力,实现了学生的生命发展。

二、教师的点拨与讲解要适时适度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如何充当好这一角色呢?我认为,教师既然是引导者,教学中的讲解和点拨是必需的;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参与者,讲解和点拨又应是适时适度的。

在教学比例尺的意义时,由简单的画图到具体分析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关系的思维过程,同学们对生活问题数学化后,比例尺意义的揭示已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此时,教师的讲解成为必然。

学生的学习因为教师适时的讲解有了自然过渡,实现了学生认知的和谐发展。

当然,教师的讲解和点拨还应是适度的。

课堂上教师只是配角,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服务的,因此,教师的提问与讲解应具有启发性。

三、丰富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每一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参与,而赢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本节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探索、尝试、讨论、交流,教师仅仅是他们当中平等的一员。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探索的挫折与挑战、合作的效益与快乐、成功的喜悦与陶醉、事后的回顾与反思……这样的心理历程,使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体验了探索的过程与方法,更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对学生的理解要肯定和评价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既要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成果。

对于求比例尺,我让学生用例题中的方法去解答,对于学生的解法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有让学生对自己的解法加以阐述,也没有对学生的解法进行合理的评价。

这无疑是违背新课程标准的。

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就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

不足的地方:这方面的活动比较少,学生感到生疏。

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对有关这方面的活动要加强探究,让学生得到锻炼。

《比例尺》的教学案例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本节课我努力实践着新课标的这些理念,力图使学生经历、感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数学思维过程,使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用处。

教材分析:“比例尺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难点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能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也会饶有兴趣的。

教学设想:《比例尺的意义》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面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在设计本课教案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组织教学过程,并注意到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设计平面图的体验过程,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两组图:(电脑演示)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再依次出现几组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买房中的数学问题:一位售楼先生给我推荐了两套住房,可是他只给看了一下图纸,我买房的标准是想要面积大一些,我想请同学们帮帮我这个忙,好吗?并说明为什么选这套?(电脑出示)教师指出: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根据需要把实际物体缩小或扩大若干倍以后画到图纸上。

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你知道这是把实际物体扩大还是缩小了呢?引出课题:比例尺。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体验到比例尺的意义。

】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设计意图: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而且老师还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做到在课堂上有的放矢。

】三、通过制图,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1、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的发现,当一回小小设计师,你们愿意吗?谁来读一读这次活动的要求。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小小设计师活动要求: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

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这张白纸上,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确定,小组合作画出平面图。

(2)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3)在作图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2、学生汇报。

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3、学生评议:哪个小组画得像一些?为什么?(长和宽缩小的倍数要统一)4、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

比例尺和我们平时用的尺子一样不?比例尺后面带不带单位?【设计意图: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分析画得“像与不像”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比例尺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比例尺的兴趣。

】5、学生看书自学例1。

说说解题思路,求一幅图的比例尺要注意什么?比例尺1︰1000表示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答例1,从中发现问题,最后独立解决问题,从而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6、(口答)一块黑板的长3米,画在图纸上的长是3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

7、认识比例尺特征。

(讨论)当你看到比例尺1︰6000000时,你想到了什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的特征?教师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8、认识精密比例尺。

同学们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比例尺的后项是1?9、练习:在一张精密零件图纸上,用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毫米。

求这张精密图纸的比例尺。

【设计意图:比例尺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点,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意义时,运用实例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口脑并用,从多角度多方位理解比例尺的实际含义,为后面学习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

】10、看书质疑、新知小结。

学生看书P48,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求比例尺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看完书后,大胆提问,并让其他的学生解决所提的问题,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所探讨的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要求比例尺时,单位一定要统一,这样使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有了进一步深化,也为下面练习作好铺垫。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1)比例尺1︰800,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倍,这幅图的比例是()。

(3)如果一幅图上的1厘米距离,表示实际距离是300米,那么这张图的比例是()或写成()。

2、判断。

(1)在一幅地图上量得5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400米的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

()(2)如果一幅图的图上距离等于实际距离,那么这幅图的比例是1︰1。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 )(4)甲乙两城相距7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行两城相距12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6000000( ) 3、选择。

(1)如果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小于1,那么这幅图所表示的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A 小于B 大于C 等于(2)一张图纸的比例是10001,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哪个大?( ) A 一样大 B 实际距离大 C 图上距离大(3)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108米,宽64米,在练习本上画图,选( )A 120B 1200C 12000【评析:设计了基础练习,既巩固新知,又让学生体验思维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解答有关应用题。

画某校的平面图,图上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50米的距离,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5、现在帮助老师算一算买哪一套住房的面积比较大?为什么?要想知道每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该怎么办?(量出房间的长与宽)那么每一个房间到底有多大,请同学们在课下试着研究研究,有关这方面知识我们将在下一节课进一步研究。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