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摄像常识及写作技巧禁忌

合集下载

电视新闻摄像切记的几个要点

电视新闻摄像切记的几个要点

电视新闻摄像切记的几个要点
电视新闻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活计,单纯理论学习完全无法满足现实操作的需要。

在平时的摄像经历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

现记录如下:
一,注意声道调节,特别是采访同期声和现场环境同期声,要进行不同的声道设置。

二,注意白平衡,特别是在色温变化较大的情况下。

三,一定要带好声音监听设备,如耳机等。

并随时对拍摄画面进行回看,查看是否有何不妥,回看完成后,要打回该组画面的结尾处,以免将能用的画面覆盖掉。

四,注意拍摄环境下温度的巨大差距,特别是从冷环境进入热环境,特别要注意结露现象的出现。

如果出现结露,一定要等结露完全消失后,再做采访和拍摄画面。

五,注意逆光拍摄情况下,人脸容易发白和闪光,此时,应该改变拍摄环境,到顺光环境下拍摄,实在没有办法,就得打逆光补偿。

六,拍摄过程中,注意大景、中景、特写的互相配合,切莫疏落了画面。

七,要根据被采访对象的话语内容,对拍摄画面进行增补。

八,切莫将被采访对象偏位,尽量往镜头中央聚拢,如有特殊需要,才能将镜头偏位拍摄。

九,注意采访完成后,一定要拍摄台标和反拍,并准确记录被采
访对象的身份条。

十、注意采访出发前,要借好两块电池,两盒以上磁带,话筒线,并尽量带上三脚架,话筒要试好音,电池要检查蓄电量,并检查摄像机是否有其他毛病,如磁头是否脏了、是否能正常进退带。

拍电视新闻的技巧原则

拍电视新闻的技巧原则

拍电视新闻的技巧原则拍摄电视新闻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原则,以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则,可以帮助记者拍摄出专业水准的电视新闻。

1. 角度选择: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拍摄新闻场景,以突出新闻的重点和故事情节。

记者可以通过采访相关人士或了解事件的背景来确定最合适的角度。

2. 稳定镜头:使用稳定的镜头拍摄新闻画面,避免晃动和不稳定的画面。

这可以通过使用三脚架或稳定器等设备来实现。

3. 深度和远景:为了给观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背景,记者应该尽量拍摄深度和远景。

这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拍摄位置和调整焦距来实现。

4. 光线控制:控制光线是拍摄电视新闻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记者需要根据场景的光线条件,选择合适的拍摄时间和光线设备,以确保画面明亮清晰。

5. 引导观众:在拍摄新闻时,记者需要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和镜头的切换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这可以通过平滑的移动和合适的镜头切换来实现。

6. 选取合适的镜头:记者应该根据新闻的内容和场景选择合适的镜头。

不同的镜头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信息,记者需要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7. 切勿干扰现场:记者在拍摄新闻时要尽量减少对现场的干扰,避免影响事件的正常进行。

这包括尽量不要走入镜头、不要对被采访者施加压力等。

8. 尊重被采访者:记者在采访和拍摄新闻时应尊重被采访者的权益和隐私。

记者应事先与被采访者沟通好拍摄意图,并尽量避免拍摄他们不愿意展示的内容。

9. 合理编辑:在拍摄完成后,记者需要进行合理的编辑,以保证新闻报道的流畅和连贯。

这包括删除多余的画面、调整镜头顺序和添加必要的文字说明等。

10. 播报语言清晰准确:在新闻播报时,记者需要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避免模糊和歧义的表达。

记者应事先准备好稿件,并进行必要的演练,以确保播报的流畅和专业。

拍摄电视新闻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技巧和专业知识。

通过掌握上述原则,记者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观众的满意度,为观众提供准确、严谨的新闻信息。

电视新闻拍摄的注意事项

电视新闻拍摄的注意事项

电视新闻拍摄的注意事项电视新闻拍摄在摄影种类中要求不算很高,但作为一名主流媒体的新闻摄像,对自己的专业要求决不能低于任何同行,至少在基本功上不能有失水准。

由于,新闻摄影在构图、用光等艺术要求上受到很多客观因素限制,因此,我们在主观意识上每拍一个镜头都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基本功,只有做到这点,我们拍摄的画面才会在真实的原则上更添一份美感,甚至,让记者在写稿时,能从画面中找到一丝灵感。

新闻摄像基本功:画面够稳构图够准素材够用。

画面够稳:这是新闻摄影首要基本功,平时工作和业余时间要多练习,找到机器的重心和平衡点,保持正确的姿势。

不但固定画面要稳,运动画面也要做到平稳运动。

每拍一个镜头都要尽量平稳并无多余动作,镜头要成组拍摄,上下镜头景别尽量不重复。

这点很重要,不然,在后期剪辑上会给记者浪费很多宝贵时间。

构图够准:都说摄影是一门减法艺术,就是要用镜头里的安全框,准确地切割掉多余的背景,突出主体,让人一看就知道拍摄主题,尽量不要让任何多余的背景去干扰你的构图思想。

大家都知道,黄金分割法是摄影构图中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构图方法。

但是,平时拍摄新闻时,由于意识上偷懒,不去考虑构图,很多采访画面中被采访人都是居中构图,非常难看,显得很不专业,采访背景选择就更不被重视,往往被采访人不是随便找个角落拍摄就是背景杂乱无章与采访内容毫不相关。

当然,新闻摄影构图受限制的客观因素很多,比如场景光线限制,场景空间限制,还有被采访人配合程度限制,拍摄时间限制等,这些都是导致构图不完美的原因,但大多时候,主观意识可以帮助克服一部分客观因素,只要稍微有一点构图意识,适当调整一下机位和景别,画面至少还能中规中矩,如果在条件允许下再考虑一下主体与陪体关系,景深大小,光线角度等,拍出好的画面就不会太难。

素材够用:素材包括同期声素材和空镜素材。

同期声素材是新闻素材中最为宝贵的素材,特别是除采访外的同期声(现场声)。

新闻摄像要有编导意识,有时好的现场声就要靠摄像自己判断,主动抓拍,甚至暗拍。

浅谈电视新闻摄像技术及注意事项

浅谈电视新闻摄像技术及注意事项

浅谈电视新闻摄像技术及注意事项 ----本溪市南芬区广播电视局孙琳摘要:电视是人类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的电视观众对节目内容和画面质量都有很高要求。

作为电视摄像工作者,如何提高电视摄像技术,有效结合电视摄像艺术要素,拍摄出优美的画面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电视摄像技术电视摄像艺术应用中注意事项电视画面是电视节目内容的体现者,它以色彩,动画,声音的形式向人们呈现了缤纷绚丽富有创意的世界,同时它也是电视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组成节目的基本单位。

如何在屏幕方寸之间传递大千世界的众多视觉信息,并且使其充满艺术魅力,这就是摄像师的追求,不论你是搞新闻摄像的还是搞影视剧摄像的,摄像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也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艺术工作。

我认为,电视新闻虽然是新闻的一种,新闻的严肃性、严谨性、客观性等特性要求在电视新闻画面选取和拍摄上,不可能象影视作品那样天马行空精雕细琢,但这与为观众提供“美”的享受并不矛盾,于细微处见精神,“画”不惊人誓不休这也应该是电视新闻拍摄者的不懈追求。

一、电视新闻的摄像技术1.要突破电视画面平面造型的局限,创造出符合生活真实的艺术空间。

众所周知,电视画面表现的形象空间只有长宽两个方面,而现实空间是具有三维空间的客观景象,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在平面上创造出立体空间,意义重大。

要达到这种效果可以利用物体的远近影调、线条创作出类似于绘画中的“透视”效果,强化层次感、纵深感,这种方法首先要找准拍摄物体的中心位置,通过物体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来表现纵向空间中物体的前后与远近方位,其次,要处理好各种物体朝地平线中心点汇聚的透视线条,使线条成为引导观众视线朝纵深方向流动的向导,再次,要处理好景物的影调和色调层次,以及景物间的疏密程度,从而创新艺术空间,应用以上方法一定要注意画面中线条延伸方向的统一,否则会给观众造成视觉混乱的情况。

同样,也可以通过画面中物体的运动、摄像机的运动将画面调度起来,电视摄像的魅力在于它不仅直接表现运动主体富有变化的运动态势,而且能够表现主体运动的速度、节奏以至运动的全过程,展现出生活中各种运动过程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电视新闻的摄像与写作

电视新闻的摄像与写作

电视新闻的摄像与写作基层电视站经常要向上级电视台送一些电视新闻稿,而基层电视站设备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大多数使用的是家用摄像机。

笔者根据这一现状谈谈基层电视站如何拍好电视新闻初稿的问题。

电视新闻有时是先拍后写,如突发性事件,现场报道;有时是先写后拍,如调查性分析报道,评论性报道等,但无论哪种情况都要对主题有个大致的考虑。

下面先谈谈拍摄方面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拍摄者在摄像之前要先调好自平衡,且视室内室外不同环境而定,操作机器时应肩平、脸靠、右肘紧贴右肋,右眼接触录像器的眼罩,力求镜头平稳。

电视新闻摄像不同于家庭摄像,应尽量少用握、拉、摇、移等手法和使用特技,而多用固定镜头(框像),并注意景别的搭配,如全景、中景、近景,近景又可正拍、侧拍、反拍、特写,还有动景与静景的变换使用。

其比例约为2∶1∶1(中景:近景:全景),并尽量向拍摄对象靠近,使画面稳定。

2如果需要用到推拉摇移等手法时应注意的是:①推:预先调好最近拍摄对象的焦距,然后由远景逐渐推至所要的对象上来,并停留3秒钟;②拉:选好中景,调好焦距,然后由近景拉向中景;③摇:摇镜头的作用是确定拍摄对象的范围,操作要领是先拍起点,然后慢慢平移镜头到落点,拍摄时尽量憋足一口气且腰动脚不动,以免镜头晃动。

④移:镜头平整均匀地移动,一般情况下这种手法尽量少用(在无专业设备时更是如此)。

此外还有仰拍、俯拍、旋拍、甩拍等,此类手法在电视新闻摄像中用得更少。

3 从画面的美感方面讲,应注意这样两点:①所拍对象尽量置于屏幕的黄金分割线或黄金分割点上,这样拍出来的画面生动和谐,同时还要考虑到视觉平衡,侧面特写不能超过一端的黄金线。

②注意不要超越轴线。

例如当你站在东面拍摄由南往北的火车,同时又有人站在西面拍同一列火车,剪接在一起,就会在电视屏幕上给人造成同一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的错觉。

所以,拍运动物体应遵循左进左出,右进右出的原则,这样给人的视觉就自然、符合情理,同时,拍摄的时序要清晰。

电视新闻摄像注意事项

电视新闻摄像注意事项

关于电视新闻摄像的几个问题画面偏色、镜头空洞、构图失当、同期声音质差、文字稿与图像两张皮,致使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大打折扣。

现将新闻摄像的规范归纳如下:一、前期采访要求1、被采访者景别:站:肘关节处。

坐:第三个扣子角度:尽量让镜头和被采访者形成60-90度的最佳拍摄角度。

2、双人镜头站立采访——两人(采与被采)充满画面45度角由双人推到采访者,画面要干净,不能带记者任何部分。

在抓拍时尽可能由双人镜头推到单人镜头。

过肩镜头——带着采访或被采访者的半个后脑,两人充满画面。

3、三个备用镜头双人镜头,过肩镜头,记者反打镜头。

其中记者的反打要注意轴线,严禁出现跳轴反打4 、对于记者在现场的出镜a:出镜的画面一定要经过记者与摄像充分沟通,并能体现出对现场的设计,避免记者与所在环境毫无关联的万能镜头。

b:出镜的背景,应该选择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和最相关的场景,不能随意选取与新闻本身毫不相关的背景。

5、如果采访对象同意接受采访,但不愿意露脸,统一用剪影、或者用前景遮挡面部以及虚化主体的拍摄方式。

6、对于“情景再现”的拍摄手法,严禁再用全虚的镜头来表现,手法可以多元化。

7、摄像拍的每一个镜头都要求工整和规范。

8、摄像在采访时要注意对声音进行监听,以保证声音的质量。

9、所有镜头必须有同期声。

电视新闻的摄像几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确保画面的色彩还原正确(白平衡的调整)目前使用的各种型号的摄像机,都具备这样的功能,拍摄前应对白平衡、黑平衡进行调节,以保证彩色还原正确。

当环境变化时,尤其要注意调整白平衡,因此提醒摄像记者随时注意。

二、确保摄像机正确曝光拍摄中首先要确保正确曝光。

对于前期曝光不准的画面,后期往往很难校正准确。

曝光不足,电视画面发暗;曝光过度又会使电视画面产生“限幅”,高亮部分缺乏灰度层次。

采访拍摄时,要根据光源条件、拍摄对像,对摄像机进行光学和电子调整,使拍摄的信号幅度尽可能接近标准幅度,但又不超标。

(1) 曝光正确:对人物脸部的拍摄应在最佳曝光范围内。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与艺术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与艺术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与艺术电视新闻是一种以影像为主要方式,将新闻传达给观众的传媒形式。

在传达新闻的过程中,拍摄技巧和艺术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分别从拍摄技巧和艺术两个方面探讨电视新闻的制作。

一、拍摄技巧1. 稳定的画面电视新闻拍摄时,尤其要注意制作稳定的画面,以保证观众不会感到晕眩或疲劳。

稳定的画面是指摄像机不会出现抖动或震动,观众可以很舒适地看到画面上的内容。

为此,拍摄团队需要使用三脚架或稳定器,以确保画面的稳定性。

此外,手持拍摄时,拍摄人员也要做到握稳摄像机,避免拍摄时的抖动。

2. 合理的焦距焦距是指摄像机与被拍摄物体的距离,拍摄团队需要合理选择焦距,以保证画面中的物体在视野范围内,同时不会出现变形。

如果焦距过近,会使画面不够宽阔,不利于传递信息。

反之,如果焦距过远,会使画面不够清晰,不利于观众理解。

3. 适当的光线光线是拍摄画面的重要元素,光线过亮或过暗都会影响画面的效果。

在拍摄时,拍摄团队需要依据拍摄环境的光照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画面明亮、清晰。

例如,可以调整摄像机的曝光值,或是使用灯光设备补充光线。

4. 合适的角度和构图角度和构图是影响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

适当选择不同的角度和构图,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让画面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例如,俯视角度可以让画面更加开阔,表现出景物的雄伟;低视角度则可以突出被拍摄物体的高度和威严。

构图方面,强调主体,突出重点,可以让画面更加清晰有力,让观众对新闻内容更易理解。

二、艺术方面1. 色调处理和调色色彩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色调处理和调色在电视新闻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色彩搭配和调色可以让画面更加生动有力,突出新闻传递的信息。

例如,适当增加图像的饱和度,可以让画面更加鲜明;调整色彩的温度,可以让画面更具有氛围感。

2. 配乐配乐是电视新闻制作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它可以通过声音的融合,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配乐需要与画面内容相协调,加强意境,突出情感,引导观众进入到画面中。

电视新闻拍摄的注意事项及技巧

电视新闻拍摄的注意事项及技巧
四、要刻意追求真、善、美
电视新闻责无旁贷地要以精心拍摄的每一幅画面去引导人们向真、向善、向美。电视新闻的拍摄把那些不宜在屏幕上表现的东西运用各种拍摄技巧把它们规避掉。那么,留下来的当然都是能反映真、善、美的事物了。
五、画龙点睛抓细节
电视新闻拍摄要精心捕捉那些以少胜多,具有典型价值的各种视觉和听觉细节,以凸显主题,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使该条新闻在观众记忆中历久弥新。
e、使画面组接多样化。
八、捕捉人物的第一反应
人物的第一反应最真实,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摄像记者应全力捕捉的重点。
方法:有预见性的提前开机和适当地延时关机,从而记录人物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全过程。
九、要参加活动的全过程摄像采访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必须有真情实感地投入。为此,摄像记者事先必须对新闻事件,采访目的、拍摄重点、景物、角度及拍摄方式做到心中有数。采访结束后,应参与后期编辑,以对自己的拍摄材料做出正确估价,以便下次工作中加以改进。
c、抢。当等待已久或突然出现的巨大变动在面前出现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捕捉下来,便瞬间变为永恒,不然就是电视摄像记者的失职。
七、录好同期声声音与画面同等重要,在记录画面的同时必须同时记录好声音。
声音的五种功能:
a、赋予画面生命。
b、使二维画面立体化。
c、丰富画面的表现手段。
d、增加信息量。
11、时刻准备拍摄时机采访拍摄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过,不然就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面对于电视摄像记者来说,错过了时机,是无法弥补的。
电视镜头是电视新闻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构成一条完整新闻的“零部件”,必须在前期采访拍摄中拍全拍好。
a、镜头内涵要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

浅谈电视新闻的拍摄

浅谈电视新闻的拍摄

浅谈电视新闻的拍摄浅谈电视新闻的拍摄11-07-31 16:39:16,分类:浅谈电视新闻的拍摄一、电视新闻拍摄1、画面拍摄的重要意义。

电视新闻主要靠电视画面说话,画面拍摄得好与差、美与丑、到不到位,直接关系到这条新闻的成败。

各电视台在收到和制作你送来的电视新闻片子时,有时从文字稿上看确有新闻价值。

可是拉到制作室以后,发现画面不行,也会扯下来。

因此不管是记者也好,通讯员也好,都要借鉴电影拍摄艺术、摄影艺术(照相)、绘画艺术的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追求,把画面拍得更好。

2、画面拍摄的基本要求大景:又称全景。

是指摄取新闻场景全貌的电视画面。

大景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展示新闻事件的整体原貌,交代新闻发生地、在干什么。

烘托气势,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因此,大景在电视新闻拍摄中,是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

中景:和全景相比,中景的场面要小一些,如果是人物的话,画面内可以是3-5人一幅,如果是场景的话,它是大景中的一部分。

它主要用来衔接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可以是观众看到更多的画面细节,注意力更加集中。

由此产生相对于前者更多的感染力。

因此中景也是电视新闻拍摄的主要表现形式。

特写:特写就是借用电影艺术中的特写镜头,用拉近拍摄的方法,把人或物的局部加以放大,以此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

其特点就是抓住现实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富有特征性的部分,作集中的、精细的、突出的放大,细致表现人物面部悲、喜、哀、乐的神态和情绪。

如果以人为主的画面,一般都在成人肩部以上的头。

因其取景范围小,画面内容单一,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

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特写画面与中景、大景画面结合运用,能通过大、小、远近、强弱的变化,造成一种特殊的蒙太奇效果,使电视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这里要指出的是,电视新闻摄像一般没有刻划人物的任务,(在常见的会议新闻中,主要用来突出领导的重要讲话和入会的其他领导。

电视新闻的摄影艺术探究

电视新闻的摄影艺术探究

电视新闻的摄影艺术探究一、要严格遵守新闻电视片的拍摄原则新闻的原则是真实,电视新闻也必须遵守这一原则,遵守真实性原则,对真人真事在新闻环境中,进行实景实地的拍摄。

在新闻电视片摄影中,最忌摆布拍摄。

有的记者看过了现场,接触过了新闻人物,觉得现场不够气派,镜头不够美,人物看起来相貌平平,衣着一般,为追求画面的“美”,人物的“出众”,记者开始大动干戈地“改造”现场,对拍摄对象大加摆布,摆姿势,定动作,规定表情。

这样摆布出的新闻片僵化不自然,甚至给人虚假的感觉。

还有为求得人物形象的“美”,记者可以让劳模脱去油污的工作服,换上笔挺的服装站在机器旁,在钢包里加上镁条以拍得钢花飞溅的“优质钢”等等。

这些做法,掺水加假,违反了新闻的真实性,现场围观的群众大不以为然,会产生电视新闻是摆布出来的,新闻片没有什么真实性的错觉,这会使电视新闻的威信大大降低。

在新闻片的拍摄中,记者应该严格地以真实性为前提,拍摄的时间,地点要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准,人物形象要以日常原态为准,环境最好的就是人物日常生活,工作时的老样子,稍稍收拾下整洁尚可,大范围的布置已属不充许,不能为了画面的美,脱离真实情况。

二、要注重电视新闻片的拍摄次序当采访进行到再也问不出新鲜的东西,当现场堪察完毕,拍摄构思在脑海中形成,各种辅助工作都准备就绪的时候,记者就可以到新闻事件的现场进行实地拍摄了,那么,在拍摄前一定要注意拍摄次序。

拍摄次序就是在现场拍摄中先拍什么,后拍什么。

由于影视摄影是一个个镜头分散拍摄,经组接后形成一条完整的片子,这种分散、组合的形式容易产生混乱,所以大型的影视作品在拍摄时一般都有详细的拍摄提纲和拍摄记录,用以避免混乱后产生的许多麻烦。

电视记者要具备良好的业务基础,能够在短时间里迅速地构思好所要拍摄的镜头,如何将这些镜头组合成有表现力的片子。

当然这种构思不是定死的,而是一种总体的、大致的设想。

记者的这类构思通常按完成片的模式进行,在拍摄中要灵活掌握。

电视新闻摄像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电视新闻摄像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角度选择
视角选择
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选择合适 的视角,如主观视角、客观视角
等。
镜头运用
合理运用推拉镜头、摇镜头等技 巧,突出新闻主题,增强画面表
现力。
高度调整
根据拍摄对象的特点,调整摄像 机高度,使画面更加自然、真实

03
新闻内容拍摄技巧
注重细节
细节描写
背景信息
通过捕捉和突出新闻故事中的关键细 节,为观众提供更丰富、更立体的信 息。
合理使用背景音乐
在新闻中适当添加背景音乐,可以增强氛围,提高观众的关注度 。
注意声音的同步
确保画面与声音的同步,避免出现声画不同步的情况。
特效应用
适度使用特效
在新闻中适度使用特效可以增强视觉冲击力,但过多的特效可能 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选择合适的特效
根据新闻内容选择合适的特效,如文字标题、图片注释等,使信息 传递更直观。
备用设备
准备备用摄像机和镜头, 以应对研
在拍摄前进行现场调研,了解新 闻事件的背景和环境,为拍摄提
供参考。
天气与光线
关注天气和光线条件,选择合适的 拍摄时间和角度,确保画面质量。
安全性
评估拍摄环境的安全性,采取必要 的措施确保摄像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
在拍摄过程中选取合适的角度,避免画面倾斜或 失真。
合理运用光线
光线的运用
合理运用光线可以增强画面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
自然光与人造光
根据拍摄环境合理运用自然光与人造光,确保画面明亮、清晰。
调整光线强度
根据新闻内容调整光线强度,突出重点信息,增强画面效果。
04
拍摄人员素质要求
专业素养
1 2 3
掌握新闻理论

电视新闻摄像常识及写作技巧禁忌课件

电视新闻摄像常识及写作技巧禁忌课件

辅助器材
介绍稳定器、三脚架、灯 光等辅助设备的作用和使 用方法。
摄像角度与构图
角度选择
分析不同角度(如平角、 仰角、俯角)对画面效果 的影响。
构图技巧
介绍常见的构图方式(如 三分法、黄金分割法)及 其在新闻摄像中的应用。
画面层次感
说明如何通过合理构图来 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 感。
光线与色彩的运用
避免信息不准确与失实
核实信息
在撰写新闻稿件之前,应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核实,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 性。
不夸大事实
在报道新闻时,应避免夸大事实或使用不准确的描述,以免误导读者或造成不 必要的纠纷。
避免语言低俗与过于商业化
规范语言
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应使用规范的语言,避免使用低俗、粗俗的语言,保持新闻 报道的专业性和严肃性。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
优秀电视新闻作品分析
优秀作品特点
结构清晰、内容真实、画面流畅、语言简练。
优秀作品选取
选取国内外优秀电视新闻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 其优点。
分析维度
新闻价值、画面语言、文字表达、现场把控等。
常见问题作品解析与改进建议
问题作品特点
信息不准确、画面单调、语言繁琐、逻辑混乱等。
问题作品选取
如何通过摄像强化新闻内容
突出重点
通过镜头切换、特写等手法,突出新 闻中的关键信息,引导观众关注重点 。
营造氛围
利用画面色彩、光线等因素,营造新 闻事件的氛围,增强观众的感受。
பைடு நூலகம்
如何通过写作优化电视新闻呈现
简明扼要
在保证信息完整性的前提下,尽量精简文字,避免冗长和重复。
结构清晰
合理安排段落和布局,使得新闻报道层次分明,便于观众理解和记忆。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与艺术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与艺术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与艺术一、技术要点1. 镜头选择:在电视新闻的拍摄中,常用的镜头有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

定焦镜头适用于需要固定焦段的镜头拍摄,例如人物特写或场景特写等;变焦镜头则适用于需要灵活变换焦段的拍摄,如采访、报道等场景。

2. 焦距选择:焦距的选择对画面的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影响,较长焦段可以使背景虚化突出主体,较短焦段可以扩大景深呈现更多环境信息。

3. 曝光控制:在不同光线条件下需要灵活控制曝光,使画面明亮清晰,同时避免过曝或欠曝。

4. 对焦技巧:确保拍摄对象清晰,避免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

5. 稳定器的运用:使用稳定器能够减少镜头抖动,使画面更加稳定和平滑。

二、构图技巧1. 画面构图:新闻摄影中,画面的构图应该简洁明了,遵循“三分法”、“黄金分割法”等构图原则,将画面分割成明确的主体、背景和辅助元素。

2. 多角度拍摄:在采访、报道等场景中可以尝试多角度拍摄,通过不同角度的镜头呈现更加生动和立体的画面效果。

3. 运动构图:运动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具活力,例如追焦、跟拍、镜头运动等技巧的运用。

4. 镜头语言:通过镜头的前后推拉、左右移动、焦外拉近等变焦和移动操作,传达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绪。

三、光影处理1. 光线选择:不同的光线条件下,需要进行灵活的光线处理,保证画面的明亮清晰。

在拍摄室内新闻时,灯光的运用也十分重要,可以通过灯光的角度和亮度控制画面的明暗和氛围。

2. 背光处理:在野外拍摄中,可以利用背光的处理手法,凸显拍摄对象的轮廓,产生剪影效果。

3. 明暗对比:合理利用光影的明暗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有立体感。

四、剪辑技巧1. 剪辑节奏:在电视新闻的剪辑中,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剪辑节奏可以增强画面的冲击力和信息传递效果。

2. 画面过渡:在画面之间的过渡中,使用合适的转场手法,如淡入淡出、擦除、切割等,能够使画面更加流畅自然。

3. 音频处理:音频的处理也是剪辑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通过音频的混响、音乐、音效等处理,增强画面的氛围和情绪。

电视新闻摄像应注意的问题

电视新闻摄像应注意的问题

三、想象力与平稳性


画面稳定 (1)始终保持画面基本线条“横平竖直” (2)当利用摇镜头摄像时,要尽量缓慢移动 且要保持水平移动。 (3)要保持画面的稳定,摄像员还必须练习 臂力,要能“托得住”、“托得稳”摄像 机,其运动线应是水平弧线而不是水平的 波浪线。
电视新闻摄像应注意 的问题
一、前期采访要求


1、被采访者景别: 站:带风纪扣,第三个扣子,肘关节处。 坐:第三个扣子 角度:尽量让镜头和被采访者形成60-90度 的最佳拍摄角度,要求带出台标。
一、前期采访要求

2、双人镜头 站立采访-- 两人(采与被采)充满画面45度 角 由双人推到采访者,画面要干净,不能带 记者任何部分。 在抓拍时尽可能由双人镜 头推到单人镜头。 过肩镜头——带着采访或被采访者的半个 后脑,两人充满画面,出台标。
二、电视新闻拍摄技巧

1、从新闻事件中寻找富有特别意义的场景 和片断来作为角度切入
在电视新闻专题的采制过程中,比较明显 地集中再现生活富有特别的场景和片断并 不那么容易碰到,这就要求记者细心观察, 深入挖掘,一旦你捕捉到了,整部片子的 角度切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电视新闻拍摄技巧二、电视新闻拍摄技巧
6、逆向思维式角度切入 客观事物常常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我们 的宣传有时也往往是一阵风,说搞什么,大家一 窝风都搞,选题雷同,只是改一改时间地点数字 而已。事实上,在选题上搞一点逆向思维,反其 道而行,往往能新意迭出,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别人选择这方面的题目时,看看能不能选另一 方面的题目,别人的题目从正面选,看看能不能 从反面选,从正反两个方面做文章,选择一个逆 向思维中典型的点切入。

一、前期采访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写 •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身体局部或被拍摄对象细节的画面。常用来从细微之处揭示被摄对象的内部特征及 本质内容。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景别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景别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景别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景别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景别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景别
景别划分的标准 通常以被摄主体(人物)在画面中被截取部位的多少为标准来划分
景别。 按照景别的造型风格和表现风格的不同,可以分为全景系列景别和
近景系列景别两大类。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景别
全景系列景别 抒情的、写意的 画面强调“势” 表现人物“形体”关系 空间“实”写 大景深、背景实像 画面气氛十分重要 环境为主人物为辅 构图更注重绘画性 画面角度不太重要
电视新闻画面特性及构成要求 3
电视构图
构图的形成元素 1、光线:光线是构成画面的基础和灵魂。 2、色彩:色彩是电视画面注入情感的重要元素。 3、影调:影调是表现电视画面明暗层次关系要素。 4、线条:线条是电视画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电视新闻画面特性及构成要求 3
电视构图
把主体形象安排在画面的优势区
电视新闻画面特性及构成要求 3
白平衡调整是摄像过程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步骤。 使用摄像机开始正式摄像之前,首先要调整白平衡。照明的色温条件改变时, 也需要重新调整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调整功能是现在摄像机都有的功能。摄像机可以根据通过其镜头 和白平衡感测器自动探测出被摄物体的色温值,并选择最接近的设置。但由于技 术的原因和仅为相近而非一致,因此,自动白平衡并不绝对可信。
全景 •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被摄人体的全身,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完整地表现人物动作是全景画面 的一大功能。
中景 •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中景画面中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空间降至次要位置,它更重视具体 动作和情节。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近景 •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近景常被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是表现人物面部 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
仰角(仰摄) • 镜头由低向高方向拍摄,镜头低于被摄体水平方向。 • 画面可净化背景,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同时带有赞颂、敬仰、自豪、骄傲等感情色彩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角度
主 摄像机处于或接近 画面中某人物眼睛的
观 视线位置,用镜头去 “目睹”事件的进程,
角 画面中某人物所看到 度 的场景。
电视新闻画面特性及构成要求 3
电视构图 电视新闻画面特性及构成要求 3
电视构图
画面具有安全感与崇高的气氛
三角形构图
电视新闻画面特性及构成要求 3
电视构图
垂直并行构图
画面呈现稳重感,且具有幽静典雅之美
电视新闻画面特性及构成要求 3
电视构图
十字型构图
由垂直线与水平线交叉构成,而得到 极为平衡之构图,代表安定的感觉
电视构图
把主体形象安排在画面的优势区
电视新闻画面特性及构成要求 3
电视构图
画面宽度与高度各作三等份的 划分。
水平物体或地平线适合落在水 平划分线的位置,垂直物体则适合 落在垂直划分线的位置。
主体适合落在垂直水平划分线 的交界处,避免主体位于画面正中 央的呆板构图。
“美感诱发点”亦即“视觉刺激点”
客 摄像机以观众的 视线去拍摄的电视画
观 面。 性 电视摄像中,多
数是以客观性镜头叙
角 述事件的内容,平述 度 事件的结果,参与事
件进程 ,画面具有平 易性和贴近性。
电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电视构图
画面构图要求 (1)画面简洁 (2)主体突出 (3)立意明确 (4)具有表现力和造型美感 (5)运动构图时两种情况处理
近景系列景别 叙事的、纪实的 画面强调“质” 表现人物“神态”关系 空间“虚”写 小景深、背景虚像 画面构图十分重要 人物为主环境为辅 构图更注重随意性 画面角度十分重要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景别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景别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景别
远景 •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用来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构图一般不使用 前景。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白平衡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白平衡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白平衡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光圈
摄像机的自动光圈也是有条件的 顺光、被拍摄对象大面积受光,而且是整个画面的平均曝光。满足这些 条件下的拍摄可以拍出曝光较为正确的画面。 逆光或拍摄对象只有小面积受光而又想把小面积部位(如脸部)拍清晰 时,必须采用手控光圈方式才能拍出曝光准确的画面。
电视新闻画面特性及构成要求 3
电视构图
水平线构图
电视新闻画面特性及构成要求 3
电视构图 动态构图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光圈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术语释义 2
景别
是指画面中选取被摄景物范围的大小及主体在画面中占有的面积的 大小。
是电视摄像者对事物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 决定景别大小的因素:
1.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距离减小,图像变大,景别变小 2.摄像机所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焦距越长,图像越大,景别越小
采访话筒 随机话筒是最低要求
备用电池 防水防尘设备
核心
必须
满足要求的摄像机 和配套的记录介质
重要
应当
三脚架 新闻灯
电视摄像机与电视画面 1
4:3
16:9
电视摄像机与电视画面 1
白平衡
白平衡是描述显示器中红(R)、绿(G)、蓝(B)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精 确度的一项指标。哪怕是很微小的“偏色”都会影响画面的色彩质量,发生彩色 失真。
机位
顶角(顶摄) • 垂直于水平面由上到下竖直向下拍摄。 • 画面缺乏层次感与立体感,但更加突出主要所表现的内容
俯角(俯摄) • 机镜头由上向下、由高向低俯视拍摄方式,镜头高于被摄主体。 • 画面严谨实在,利于表现地平面景物层次、数量、盛大活动场面。给观众拓展开阔视野
平角(平摄) • 镜头与被摄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中人观察事物正常情况相类似。 • 平摄的画面给人视觉感受是结构稳定、安定,形象主体平凡、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