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海运安全科学基础论文《事故致因理论的理解和启发》
海运安全课后我对事故致因理论的理解
![海运安全课后我对事故致因理论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07672b6d25c52cc58bd6be1a.png)
海运安全课后我对事故致因理论的理解班级:航海094班姓名:李涛哲学号:200910111111 海运安全科学基础课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安全。
在这门课上我学习了事故致因理论,下面我想谈谈我对事故致因理论的理解。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是探索事故发生与发展规律,研究事故始末过程,揭示事故本质的理论。
是分析事故的工具,以指导事故预防和防止同类事故的重演。
事故致因理论是人们认识事故整个过程以及进行预防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归纳起来,主要经历了超自然致因理论、单因素致因理论和系统归因理论三个历史阶段。
1 超自然致因理论2 单因素事故致因理论单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事故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因素是指人或环境(物) 的某种特性,其代表性理论主要是事故倾向性理论。
3 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研究事故原因,需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方法,探索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辨识事故将要发生时系统的状态特征,特别是与人的感觉、记忆、理解和行为响应等有关的过程特征,从而分清事故的主次原因,使预防事故更为有效。
在整个历史阶段产生了很多种事故致因理论,下面我想谈谈其中的六种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因果连锁论,又称多米诺骨牌事故模型①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
②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论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论是在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提出了强调企业管理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它认为管理者的失误造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认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失误,把事故的原因完全归因于管理者的失误。
③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论亚当斯理论对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缺陷和不足作了补充, 亚当斯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作现场失误,他的核心也在于对现场失误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事故致因模型在海事调查分析中的应用
![事故致因模型在海事调查分析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6c1edbedd36a32d72758118.png)
1.模型应用实例 本案例意在展示事故模型的运用,以便于后续 的讨论分析,具体关于本案例的海上事故调查的细 节和过程,报告并未给出。 2 0 0 3年 8 月 1 3日 , 散 货 船“ S tel la”和渔 船 “Clara”在距某国海岸10海里的地方发生碰撞。 图2包括S(Software)、H(Hardware)、E (Enviroment)和L(Liveware),即软件、硬件、 环境和人件四个界面的因素。用SHEL模型收集散 货船“Stella”方相关因素的证据信息,得出SHEL 模型的工作表(见表1)。
以便于分析海上事故和事件[14-15]。图1为IMO指南推 荐的SHEL-Reason混合模型。
运用安全事故致因理论对事故进行分析
![运用安全事故致因理论对事故进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d3c44e767f5acfa1c7cdc3.png)
运用安全事故致因理论对事故进行分析前言——偶然中的必然,看似天灾人祸,其中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很多时候表面现象给人的往往只是假象,我们只有深入到事故的背后,循序追踪,了解每一个细节和分析每一个可能的因素,才能发现事实的真相。
每个事故都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体,但这些因素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如多米若骨牌,环环相扣,因果循环。
我们发现并分析这些因素,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相关的安全管理理论或者体系,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依据和指导。
事故简介——2001年1月6日2130,江苏省盐城市新光集团有限公司所有、射阳海运公司经营的“苏射18”轮,在江苏省射阳港搁浅沉没,船上12名船员,1人获救,9人死亡,2人下落不明,直接经济损失270多万元。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五个主要论点:管理体系、管理失误、现场失误、事故、伤害或损坏亚当斯理论的核心:在于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企业领导者及安全工作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
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差错或疏忽、企业领导人决策错误或没有作出决策等失误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安全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结合上述理论对事故进行分析——管理体系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船公司应建立和完善船舶安全管理模式和有效机制,公司的上级部门要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港口管理体系:理顺港口航道、航标管理体制,加大对射阳港港口通航环境的、治理力度,确保船舶进出港安全。
海事部门管理船员考证体系:加强对船员的培训教育,在高级船员考试中增加有关安全意识、心里素质、航海应变能力、遇险自救能力等方面内容的训练和测试。
管理失误领导者决策失误:船长失误——分析:根据适航证书所描述,该船舶适航近海Ⅲ类海区(射阳港—连云港—日照),限5级风以下航行。
船长在获悉风力可能达7~8级的情况下仍然下令开航,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缺乏沉着思考,违背了适航原则。
并且在遭遇突发事故时,又未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做出英明的领导决策,致使船舶两次搁浅,大量海水涌进船舱,最终沉没。
上海海事大学海运安全科学基础论文《事故致因理论的理解和启发》
![上海海事大学海运安全科学基础论文《事故致因理论的理解和启发》](https://img.taocdn.com/s3/m/d966d73d7375a417866f8f65.png)
事故致因理论的理解和启发班级:航海147 姓名:李宝学号:201410111227 安全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安全是一切劳动生活的前提,而事故是威胁人类安全最大的杀手。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工业生产的出现,机器的应用越发代替了人类的手工。
然而,机器带给人类的不只是我们所需的产品,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故。
在人类与这些事故不断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吸取了大量的教训和经验,探索出了一些事故发生的规律,从而指导人类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如何避开事故、减少伤亡。
那么这些经验规律概括起来就叫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历史上有大约有几十种,把它们归纳起来约有三个历史阶段,即超自然致因理论、单因素致因理论和系统归因理论。
对它们的简单介绍如下:超自然致因理论: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由于人们对事故的各个环节的认识不够,往往把事故的发生完全归咎于天意。
所谓超自然,就是超过了人类的能力,只能凭老天来定夺事故的发生与否,人类无法预测、无法左右,人类能做的只是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工作。
超自然致因理论体现的是人类对于事故认识的无知。
单因素致因理论:单因素就是引起某个事故的发生只是一个原因。
比如某艘船舶由于遭遇台风发生了翻船事故,在单因素致因理论看来,致使船舶翻船的只是天气因素,而却没有说比如驾驶员没有及时规避导致了船舶遭遇台风从而翻船,所以这是一种较为片面的致因理论。
历史上提出的种种致因理论中属于单因素致因理论的有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格林伍德和伍兹的“事故频发倾向性理论”、明兹和布卢姆“事故遭遇倾向理论”等。
系统归因理论:和单因素致因理论不同,系统归因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实生活中事故的发生也正是如此,往往并不是由于一个原因造成的,所以,系统归因理论更加客观,更加准确地分析了事故发生的机理。
不过,引发事故的各个原因真正分析起来是非常复杂的,往往得通过大量的事故案例统计才可找寻出其中的规律。
水上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水上交通事故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aa89fcc1c708a1284a44fd.png)
操作不当通过危险航段的时机选择不当瞭望不正 规,迷失船位;贪旺走扣、贪走缓流对浅水效应 所需增加的船舶吃水估计不足等。 2.船舶方面主机、舵机、供电故障等。
3.货物方面超载;船舶装载不当等。
4 . 环境方面自然环境异常;航标不发光、 移位或流失等。
(三)火灾/爆炸事故常见原因
1.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由明火、烟火、电气 火、摩擦火、自然火、静电释放、化学作用等引 起。
(四)倾覆事故的常见原因
1.人员方面:①装货不当,例如:散粮, 矿粉等,因浪击和操纵产生的横倾力矩引起散货 单向滑动而倾覆②卸货不当,导致卷钢等货大量 单向滚动③积载不当导致稳性恶化④灭火时大量 积水和排水不力,在单边载荷和自由液面作用下 使稳性恶化而倾覆⑤对货物属性不了解,在货物 分类。处置、运输保管等方面处理不当⑥船员对 天气力量的认识不足,以及过于迷信天气预报, 不作必要的防御准备。
在分析或查明事故原因时,应从安全监督这一角 度出发,按系统论的观点,从人、船、环境和管 理等各方面分析事故的原因。发生事故的原因存 在于海上交通系统或海事系统的各个因素及其相 互作用诸方面。总而言之,事故调查处理人员在 分析事故原因时一定要放开眼界,避免过分注重 船员过失和违章的单纯观点,而应该用系统论的 观点分析或查明事故原因,全方位地吸取事故教 训,提出全方位的事故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水上 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全面加强。
2 . 船舶方面船体老旧,碰撞等原因,使船 体破损进水;因主机、舵机、供电故障等。 3 . 货物方面散装货物堆码过高或大件货物 未系固绑扎;小型船舶超载,遇到大风或不正常 水流,操作操作不当,导致进水翻沉。 4 . 环境方面灾害性天气是船舶倾覆的主要 原因,常常导致船舶倾覆。 5 . 管理方面公司管理松懈混乱,配货和调 度部门的盲目指挥等。
[整理]事故分析与调查处理论文.
![[整理]事故分析与调查处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e3e6fa6bec0975f565e214.png)
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不断涌现,火灾、爆炸、交通事故、飞机失事、船舶相撞及各种工伤事故更是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个人和国家的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事故发生后,进行事故调查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选取了几起瓦斯爆炸事故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事故树和事件树分析、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对这些事故进行了分析,由此介绍了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
2事故致因分析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折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2.1肖家湾煤矿瓦斯爆炸事故2012年8月29日中班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正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肖家湾煤矿各采煤队分别召开班前会后,153名工人于15时至17时30分陆续入井,到非法违法区域作业。
至事故发生时,早班有16人未升井,中班有4人提前出井,井下共有165人。
应带班的安全副矿长阳益友未按规定下井带班。
10号煤层提升下山处于无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17时38分,作业人员在操作提升绞车信号装置时,因失爆产生火花,发生瓦斯爆炸,2名工人当场死亡。
爆炸冲击波导致+1220米平巷下部8号和9号煤层部分采掘作业点积聚的高浓度瓦斯发生爆炸。
爆炸波及到10号煤层提升下山及上口附近、12号煤层下山、+1220米平巷、8号和9号煤层一平巷至五平巷及附近采掘作业点、5号和6号煤层采掘作业点。
爆炸造成48人死亡、5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80万元。
利用博德因果连锁理论进行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包括个人因素及与工作有关的因素。
根本原因是管理的缺陷,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是导致间接原因存在的原因,间接原因的存在又导致直接原因存在,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有五个因素:(1)管理缺陷。
海运安全论文资料
![海运安全论文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5ad8cd6fab069dc502201ea.png)
从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人为因素对海运安全的影响班级:航海0910 姓名:骆杭飞学号:200910111327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高速发展,航海也步入数字化、集成化的道路,精密、可靠的助航设备更是促进了航海事业的蓬勃发展。
然而特大海事事故依旧频发不断,其中人的失误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占据重大的比例,MMEM系统中人为因素已成为海运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将对事故致因理论做系统的分析比较,并由此出发分析人为因素对海运安全的影响,提出人为因素的控制措施,以期减少海事的发生及其带来的人命财产的损失、海洋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事故致因理论人为因素海事事故海运安全“人-机-环境-管理”系统控制措施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2.1事故因果连锁论2.2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2.3 事故原点理论2.4 轨迹交叉理论2.5 系统安全关系失衡论2.6 事故损失偶发性法则第三章总结参考文献第一章引言1912年4月14日,英国籍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的处女航中撞上冰山沉没,1517人罹难;1914年5月29日,往来魁北克和利物浦的加拿大籍客船爱尔兰皇后号因浓雾在圣劳伦斯河河口附近和挪威籍货船Storstad相撞沉没,1024人死亡、失踪;1917年,法国军火船“蒙勃拉恩”在加拿大哈里克斯港与挪威货轮“依莫”相撞,引发原子弹发明前最惨烈的爆炸,15000名居民、船员和水手伤亡那个,轻伤者不计其数;1978年美国油船“阿马柯·卡迪兹”号在法国西北部沿海搁浅遇难,22万多吨石油流散,造成海洋大面积污染;1987年12月20日,菲律宾渡轮巴兹夫人号和小型油船胜利者号在菲律宾Mindoro和Marinduque岛之间的Tablas海峡相撞起火,估计约4386人死亡、失踪……在这些以生命为代价的惨痛的教训之下,IMO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公约,包括《SOLAS》、《MARPOL》、《COLREGS》、《STCW》、《ISM Code》……然而这些公约都是在发生重大海难之后才开始制定执行,受其约束的只能是成员国的、公约生效以后的船舶。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doc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doc](https://img.taocdn.com/s3/m/1621c99e81c758f5f71f676c.png)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4能量转移论一般一个生产系统及过程大体上可以用图4的模型来表示:图4 生产系统模型由图4可见,向生产系统中输入的工作介质(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统称为流通质)在系统内的传递、作用、变化过程是相互依赖的,能量使机器工作、物质变化,人驱动能量便扩大了自身能量系统的能力。
正常情况下,输入的物质(原材料)在能量作用(能量做有用功)、信息的控制下变为所需要的产品,但如果能量推动控制而作用于人或机器设备,就要造成人员伤亡或机械设备的损坏,这就发生了事故灾害。
所以,在关于“为什么会发生事故”、“事故发生经历怎样的过程”所谓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中便提出了“能量转移论”。
这就是约翰逊关于事故的定义。
他说,事故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延缓工作进程的所不希望的能量转移。
也可说成是“失控的能量释放或转移”、“能量的逆流(于人体或设备)或逸散”。
总之,中心问题是能量。
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管理,除人以外就是对能量的认识和管理。
此种理论对于提示事故的致因是非常本质、深刻和重要的。
所说危险性最根本的是“物”,特别是物质的危险性。
而物总是和“能量”联系在一起的。
能量既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又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原因或结果。
所以从安全角度考虑,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物”,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能量危险性”。
处于高处的重物和压缩状态的气体具有大的势能,高速运动的交通工具具有大的动能,火焰与高温物体具有大的热能,火炸药之类的含能材料及有机过氧化物等自反应性化学物质具有较高的化学能,等等。
依据这种理论,还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分析、认识和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即:a)安全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从对能量(火)的发明与应用开始的,又是随着各种新能源、新能量转化方法的发明、应用及深化、推广而突飞猛进的。
因此,人们常用对能量的占有和消费量来衡量人类社会文明程度和一个国家的生产、生活发展水平。
例如,1955年将全世界的能源消费量折合成标准煤(29.3×103kJ/kg)约为34×105kt,而到了1975年就达88×105kt,其年平均增长率差不多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等。
从某轮雾中被碰事故中引发的思考
![从某轮雾中被碰事故中引发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9ce75f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d.png)
Marine Technology航海技术从某轮雾中被碰事故中引发的思考摘要:许多统计数据表明,海上碰撞事故发生的频率非但没有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而减少,仍然居高不下。
此文旨在通过一个案例的分析,能够解决一个观念上的惯性思维或者习惯上的错误行为,从而引起航海驾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并通过与航海驾驶人员的交流探讨,为控制和减少海上事故做一份贡献。
关键词: 船舶碰撞 能见度不良 漂航 避碰规则 事故分析 2014年2月22日,是“ZH”轮雾中被碰事故二周年。
“ZH”轮雾中被碰事故可算得上是比较典型的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的碰撞事故,它给予航海驾驶人员的教训是深刻的,非常值得船舶驾驶人员反思。
2012年2月22日,北京时间16:45左右,“ZH”轮在从营口港驶往南沙港的途中,在广东担杆岛外20海里处雾中漂航时,被一艘大型集装箱船“MM”轮碰撞,造成了双方船体和货物严重受损,所幸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及油污事故。
本起事故的典型意义就在于“ZH”轮是在雾中漂航时被航行中的船舶碰撞,而在航中的“MM”轮,好像无视周围船舶的存在,如入“无人之境”,竟然以近18节的速度航行在极为复杂的水域时快速撞上漂航中的“ZH”轮。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相关条款,明确赋予了海上航行船舶,即使是在漂航中的船舶同样作为“在航”船舶,在遭遇、处理和应对各种态势时应负有相应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 “MM”轮应负主要事故责任 本次事故,“MM”轮的碰撞责任是显而易见的,在能见度不良、水域不宽裕、交通流密集、各种态势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况下,仍然高速行驶是明显的违章行为。
根据海事主管机关《水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责任认定,“MM”轮严重疏忽瞭望,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未使用安全航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MM”轮在航行中未保持正规的瞭望,没有及时、准确地掌握来船动态,并对局面做出充分的估计。
此外,“MM”轮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高速行驶是导致碰撞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几起案例谈危险品水运事故原因及对策
![从几起案例谈危险品水运事故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e79f6cfad51f01dc281f133.png)
从几起案例谈危险品水运事故原因及对策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张建霞许乐平何建海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许多港口的兴建及水运物流的资源优势,越来越多的危险品通过水路进行运输;这些物品由于自身的危险性再加上海运的复杂环境,其运输风险大大增加。
此文从避免事故的发生及尽力降低污染损害的角度出发,通过案例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事故的应急处置及相应对策提出建议,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保证危险货物的安全运输。
关键词:危险品;水运事故;原因分析;应急处置引言:据国际海事组织的统计,当前海上运输货物有50%以上属于危险品。
并且危险品的数量和种类还在日益增加。
由于危险货物本身固有的特性及海运环境的不确定性,危险品船舶的安全运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危险品船舶在运输途中若发生交通意外事故或泄漏事故,不仅容易造成船舶损毁、人员伤亡,而且会引发爆炸、燃烧、腐蚀、毒害等严重的灾难性事故,对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还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加强水上危险品运输的安全监管成为相关部门的重要管理内容。
而要防范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事前认真分析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风险源、风险的度量等,从而为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通过对几例典型案例的原因分析,以及当时所采取的处置措施。
提出了几点预防事故发生,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水运危险物分类及水运事故危害。
目前,根据IMO及MARPOL73/78公约,危险货物主要是指具有《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中燃烧、爆炸、腐蚀、毒害、放射性辐射及污染环境等性质的货物。
主要有固体危险品、液体化学品、液化气、散装油类物质等。
按照其呈现的危险性有9个类别,分别为:第1类:爆炸品;第2类: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易自燃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5类:氧化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有毒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第7类:放射性物质;第8类:腐蚀品;第9类:杂类物质和物品。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ac72c39647d27284b735158.png)
交通安全工程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对事故的分析及预防措施学院:交通运输班级:学号:姓名: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对事故的分析及预防措施引言:本文通过对具体事件的致因理论的分析,应用两种致因理论对事故做了一定的分析,最后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关键字:事故致因事故原因预防措施案例:2013年3月12日19时左右,一辆由武汉返回恩施鹤峰县的双层卧铺客车,由北向南行驶到荆州长江大桥上。
“客车核载36人,实际有22人。
除此之外,车上还有装了大量的衣物。
他们不少都是服装小贩,刚从武汉的汉正街进货回鹤峰县卖的。
”参与事故救助的荆州长江大桥局副局长徐明迁向时代周报回忆,行驶在双层卧铺车前方的,是由荆州开往公安县方向的31路公交车。
公交车上安装的行车记录仪显示,当天19时04分,卧铺客车超过公交车出现在左边车道上,而一辆逆行摩托车则迎面快速驶来。
面对突然闯来的逆行摩托车,卧铺车驾驶员神情惊慌,为避免与摩托车相撞,猛打方向盘。
因操作失误,车辆瞬间失去控制,瞬间冲出大桥右侧护栏,从14米多高的桥面直接坠到长江江岸护坡林滩地上。
31路公交车司机陶开华向本报回忆当时的惨状:“突然听到前面的车发生‘轰隆’巨响,然后就眼睁睁看着事故车失控,撞上大桥右侧的护栏,坠了下去。
3月23日,本报来到荆州长江大桥南端。
一名大桥局的工作人员在此看守。
事故现场拉起长长警戒线,提醒来往车辆注意安全。
损坏的护栏已经被全部拆除,留出足足有20米之宽的空缺,目前暂时以白色防护网代替。
据目测,事发地离大桥的南出站口大约有1600米。
14位乘客因摩托车逆行而失去生命。
一、事故原因分析1.1基本原因: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本次事故时卧铺车和逆行摩托车相撞引发的,作为一名驾驶员,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就是不应该驾车逆行,这也说明我们社会上还是有很多的人对安全意识没有特别注重。
1.2直接原因:①物的不安全状态:此次事故中长江大桥的质量叫人怀疑,大桥设计单位—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交通工程室主任工程师张忠泽向外界介绍,大桥设计是在2001年拿出的方案,因此按交通部1994年颁布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设计。
海上事故理论
![海上事故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44c1d6c561252d380eb6eae.png)
海上事故理论概述轮机工程学院姓名:陈路学号:22201110562012/5/6海上事故理论概述海上交通事故从广义上说是指与海事有关的事故,狭义上来说就是在水上发生的交通事故。
海上事故的定义是指船舶或海上结构物在航行、停泊以及修理期间所发生的海损事故,如碰撞、触损、浪损、触礁、搁浅、火灾/爆炸、风灾、自沉及其他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
海上交通事故有很多它自己的独特的性质1.随机性和突发性: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表现为不可能准确预测水上交通事故于何时、何水域、何种条件下发生。
从统计角度看,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服从统计规律,即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概率值来表示,在若干次水上交通行为中,事故一定会发生概率值所表示的次数,但具体在哪次水上交通行为中事故可能发生却无法确定。
水上交通事故后果的严重性也表现出随机性。
同样的条件同样的原因下,事故产生的后果可能大,也可能小,有偶然性决定。
2.规律性和周期性: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强烈的规律性和周期性春节期间是客运高峰,客流量猛增,客运船舶繁忙,这一时期的水上交通事故也呈现上升趋势;凌晨驾驶人员疲劳精神状态易于松弛,一天24小时中这一时段事故发生率也相对较高;近岸交通密集处、水道弯大流急处也是事故易发生区域;恶劣天气如大风、浓雾等环境下发生的事故比例也比其他环境要高得多。
3.因果性和不可避免性:任何一件水上交通事故都不是平白无故发生的,而是引发的。
引发事故的原因既有环境因素,又有船舶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的因素。
有些事故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水上交通事故同样具有强烈的因果性,涉及到人,水上交通事故也就不可能完全杜绝的主要体现在事故的引发原因的多样性方面特别是人的因素方面。
因为人作为船舶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最为复杂,难以避免不犯错误,因而水上交通是也就不可能完全杜绝4.社会性:水上交通事故产生出巨大的社会影响作为水上交通的载体船舶往往是由一组人员(船员)来操纵的,如果载客则涉及到更多的人员;船舶航行于水上,水是流通的,甚至可以在国际之间流通。
海上事故的人为因素分析及对策毕业设计论文
![海上事故的人为因素分析及对策毕业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638c16aa00b52acec7ca78.png)
毕业设计课题海上事故的人为因素分析及对策学生姓学号专业国际航运业务管理班级航运院(系)经济管理学院指导教师职称二○年月日摘要人为因素是影响海上安全的主要因素。
文章对各种人为因素诸如管理因素、个体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从船员安全值班的角度重点研究了人为因素对海上安全的影响,指出人为因素是一个综合因素,各因素之间又相互联系,研究的目的在于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率,确保海上安全和促进世界海事的发展。
通过对海上安全人为因素的研究,提出了控制人为因素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海上事故人为因素影响控制AbstractThis paper sketch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esent world perils of the maritime traffic accidents, and expounds upon that the influencing of human factor is the main reason to the safety at sea. It also giv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human factor excluding manage factor, individual factor and environment factor in maritime traffic accidents, especially the individual factor. It points out the human factor are comprehensive and affect each other. The purpose studied lies in dispelling the accident potential and reducing the accident incidence, also guaranteeing the safety at sea.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es of the factor, the paper gives some basic way and method to control the influencing of human factor.[Key words]maritime accidents human factor influencing control目录引言 (4)第1章海上事故的现状及有关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海运安全科学-航海
![海运安全科学-航海](https://img.taocdn.com/s3/m/b5815035b90d6c85ec3ac691.png)
事故致因理论简析及启示班级:航海姓名:学号:安全是权利也是义务,享受安全的基本权利,有时甚至比衣食更加重要。
“我要安全”是权利的表达,也是义务的表达。
每一位公民都有责任必须维护和保障安全的状态,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事故致因理论与发生规律,是基础性通识,用于了解安全科学与管理科学,掌握“人—机—环境—管理”系统知识及其航海应用。
了解事故的发生机理与发生规律,了解防控事故的途径和方法!事故致因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种说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是探索事故发生的与发展规律,研究事故始末过程,揭示事故本质的理论,是分析事故的工具,以指导事故预防同类事故的重演。
事故致因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超自然致因理论、单因素致因理论和系统归因理论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超自然致因理论,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缺乏认识,往往把事故和灾害的发生看作是人类无法违抗的“天意”或“命中注定”,天意论是对事故原因的不可知论。
第二阶段:单因素致因理论1、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 Greenwood)和伍兹(H. H. Woods)对许多工厂里的伤亡事故数据中的事故发生次数按不同的统计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发生次数按不同的统计分布(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了事故频发倾向性理论(1)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当人员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即不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
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工厂里的生产条件、机械设备方面的问题,以及一些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
(2)偏倚分布(Biased Distribution) 一些工人由于胆怯或神经过敏,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
造成这种统计分布的是人员中存在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人(3)非均等分布(Distribution of Unequal Liability) 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即每个人发生事故的概率不相同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预防事故措施:人员选择。
事故致因理论及其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事故致因理论及其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53d631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e.png)
交通科技与管理231理论研究 依据航行区域,水路运输可以分为远洋运输、沿海运输和内河运输,它们分别负责国际、国内沿海各城市和国内河流的运输,在区际交流、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上都起着巨大作用。
因此,必须对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引起足够重视,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切实提高我国水运的安全性。
本文将具体介绍事故致因理论,并通过分析导致水上交通安全问题的原因,指出水运安全事故的本质,并提出针对性、具体化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为各海事部门的实际管理提供借鉴。
1 事故致因理论介绍 顾名思义,事故致因理论(Accident Causing Theory)就是通过大量总结分析事故发生成因,得出相应的事故模型和事故机理,从而对事故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工作避免相似事故打下良好基础。
在应用事故致因理论过程中,由于事故机理和模型的得出。
都基于大量的数据,因此,具有规律性和借鉴意义,并且有利于事故成因的定性、定量分析。
这样,应用事故致因理论来预测今后工作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有着较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在安全管理方法的改进上,也有重大意义。
随着人们对事故原因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对事故发生规律认识的不断变化,事故致因理论的分支也越来越多,至今已经发展为十几种。
然而,由于这些理论并非产生于水上交通的实践中,并非专门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而服务,因此,它是否能准确反映水运事故发生的规律,是否能和海事部门工作紧密结合,还待验证。
2 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成因2.1 环境原因 环境原因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关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与水上交通安全往往直接联系,但自然环境却通常并不是安全事故产生的主导因素,而是人为错误的诱导因素。
在一些触损、触礁、自沉事故中,船员如果不能对自然气候和周遭环境作出准确判断,并依据判断提前准备,自然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而社会环境,则是指人类生存和活动范围内,物质和精神的总和,是社会政治经济的总体系,因此,总体系中任意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导致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f77567fee06eff9aef807fc.png)
如何防止錯覺
失誤者種種 創造﹑不穩重型
自己容易犯錯誤﹐ 所以寬容別人的 錯誤。總是做著 什么﹐但也經常 犯錯。有時會突 發奇想﹐做一些 讓人意想不到的事。
耶穌的頭像﹐留著長發和蓄著胡須。21Fra bibliotek乞討的少年
雅各的夢
22
如何防止錯覺
不發生錯覺的信息傳遞方式
(1)准確﹑清楚地傳遞信息 由于受周圍環境﹑前后信息和接收人 的預測﹑期待等的影響﹐相同的信息 有時會被感覺為意思完全不同的信息。 因此﹐必須設法以正確的表達﹑清楚 的顯示﹑清晰的通訊來傳遞信息。所 以﹐你應該注意經常檢查周圍的設 施﹐儀表是否看得清﹑其它裝置是否 聽得清楚等。
17
18
看上去像什么? 答案﹕牛。左側有朝這邊的臉﹐右側為肩的周圍
19
Q1右邊黑色部分如果看成是羽毛裝飾﹐則像是美 國印地安人﹔如果看成是黑影子﹐則像是穿著登 山服背朝后站著的愛斯基摩人的全身像。
Q2中間的U字形線﹐如果看成是鼻子﹐則像是皮 毛披肩包著下巴的老太太的臉﹔如果看成是下
20
巴﹐則像是肩披披肩的年輕女子的側身姿勢。
系统工程
安全管理 模式
2
危害與事故模型
对象
如:操作人员
危害
如:热的管道
个人防护用 品
安全的系统
隔绝
3
危害與事故模型
对象
如操作人员
危害
如热的管道
防护失败
(手套老化)
Event (Operator gets burnt)
事故 !
4
事故致因理論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因果连锁论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轨迹交叉理论 系统安全理论
5
一﹑事故頻發傾向
1919年由英国M.Greenwood提出, 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 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海事案例论文
![海事案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69eb8b84868762caaed511.png)
典型海事案例学习与分析有感班级:航海064班姓名:杨帮平学号:0611100110当前,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大舜”轮事故,T轮与W轮事故,马耳他籍JOINT DORCAS轮事故等海难事故的沉痛教训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航海安全生产工作任重道远,必须标本兼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昨天”,发生了“大舜”轮事故,T轮与W轮事故,马耳他籍JOINT DORCAS 轮事故等,它们已经成为过去,成为历史;“今天”,我们正在书写历史;明天,我们也将继续生活,继续航海事业。
对于发生的每一次海难,我们需要的不是在发生之后坐着只知道一味的追究责任,推卸责任,处理责任人了事(当然,追究,处理相关责任人等都是必须的)而是应该从曾经的伤痛,历史的教训中寻找,总结出对我们有用的东西,用来指导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少犯,避免犯同样或者类似的错误,将损失降到最低!电影《泰坦尼克号》和它背后的史实,相信大家一定都不会感到陌生,然而,历史往往有惊人相似的一幕。
谁也不曾料到,电影《泰坦尼克号》里惊心动魄的场面,2006年2月3日,在埃及渡轮“萨达姆98”号上,再度重演。
2006年2月3日,埃及渡轮“萨拉姆98”号发生海难,估计死亡人数将达1000人。
第一批登岸的幸存者有140人左右,大多是男士,年轻体壮。
获救者称:“一切都发生得极快,在10分钟之内,船就翻到水里,我们都掉落海中。
”“第一个登上救生艇的是船长。
”目前,船长还属失踪人员。
(《北京青年报》2006年2月5日)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已经入史。
虽然其伤亡惨重,但大难当头,船长沉着指挥,“让妇女和孩子先走”的呼声,至今仍回荡在人们耳际。
悲剧并不感人,感人至深的却是危急关头,人们表现出来的勇于牺牲的精神。
这个准则,中外皆然。
泰坦尼克号海难入史,不在于其灾难程度“伟大”,而在于获救的绝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只有少数“体面”的富人,不体面地设法逃生出来。
课题研究论文:技术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哲学分析
![课题研究论文:技术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哲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797dc12f60ddccdb38a00f.png)
143459 哲学其它论文技术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哲学分析1 事故致因理论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工业事故频繁发展,人们在与各种事故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事故发生的规律,提出各种不同的事故归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的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炼出来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事故归因理论是一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有所不同,特别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相应地生产了不同的事故归因理论。
事故归因理论是人们认识事故整个过程以及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归纳起来,主要经历了超自然归因理论、单一因素归因理论、人物合一归因理论和系统归因理论四个历史时期。
2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2.1 超自然归因理论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落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处于表面阶段,经常把事故的发生理解为上天对人类的惩罚或不可违抗的命运,因此用祈求神灵的方式来保佑自己及家人的安全。
超自然归因理论是对事故原因的不可知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各类技术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人类与技术安全事故斗争的实战中不断总结各种经验,探索事故特征与发生的规律,相继提出了十几种关于事故发生原因、事故发生过程、以及预防事故发生的事故致因理论。
2.2 单一因素归因理论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已经初具规模,蒸汽动力和电力驱动的机械取代了手工作坊中的手工工具。
这些机械在设计时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操作的安全与方便,几乎没有什么安全防护装置。
工人没有受过培训,加上长时间超负荷劳动,伤亡事故频繁发生。
早在1911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慈对许多工厂伤亡事故发生次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
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文化之见
![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文化之见](https://img.taocdn.com/s3/m/0c26e29084868762caaed57d.png)
其他事故致因理论在此不再赘述,表 1 简要的说明了不 同致因理论的作用及应用。
表 1 事故致因理论及应用
图 3 海恩法则
理论名称
主要思想
主要应用
墨菲定律
人人都会犯错,积极面对和 帮助人们理解侥幸心理,工
认识错误更重要
作中尽量采取多种保险措施
事故的防患基于不安全事件 差错发生后的积极主动调查
海恩法则(差错冰山理论)
安全进行,防止人失误造成的灾难和损失。工 作中,我们往往对别人的错误指指点点,认为 同样的错误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然而同 样的错误总会在自己或其他人身上复现。如果 每个人都能接受墨菲定律(图 2),则有助于克 服人们持有的这种错误永远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的信条,有助于理解同事的差错,以人为鉴, 防患未然。
事故致因理论同企业安全文化之我见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活动中永恒的话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 生产的安全指南,昆航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系统治理”为安全方针,不仅同安全生产 法相配,同时结合民航运输业组织结构繁杂的特点,运用系统管理的思维积极推进安全建 设,不断提高公司安全运行水平,使公司为旅客创造愉悦的旅途的目标成为现实。
系统分成 4 个要素:软件(S)、硬件
(H)、环境(E)、人员(L),认为只
有四个要素相互匹配相互协调才能安
全生产。一个简单的例子:维修人员
在进行维修工作时,需要维修工作单
卡(S)作为工作准则,同时维修需要
借助各种工具开展(H),夜间维修工
作时,工作境(E)的适宜性和维修
人员(L)健康状况、意识水平等都会
航空安全的发展史经历了技术因素时代、人的因素时代到现在的组织机构因素时代, 这一发展历程是航空工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早期安全问题主要由于飞机设计、材料、 制造工艺等的不够完善,后来飞机制造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可靠性大幅提高,人们在事故 调查中不断总计,发现造成种种事故征候乃至事故的发生是人为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有 关于人的事故致因理论不断形成,不断帮助航空企业提高安全水平,帮助企业创造一个安 全文化环境,实现员工我要安全的文化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致因理论的理解和启发
班级:航海147 姓名:李宝学号:201410111227 安全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安全是一切劳动生活的前提,而事故是威胁人类安全最大的杀手。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工业生产的出现,机器的应用越发代替了人类的手工。
然而,机器带给人类的不只是我们所需的产品,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故。
在人类与这些事故不断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吸取了大量的教训和经验,探索出了一些事故发生的规律,从而指导人类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如何避开事故、减少伤亡。
那么这些经验规律概括起来就叫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历史上有大约有几十种,把它们归纳起来约有三个历史阶段,即超自然致因理论、单因素致因理论和系统归因理论。
对它们的简单介绍如下:
超自然致因理论: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由于人们对事故的各个环节的认识不够,往往把事故的发生完全归咎于天意。
所谓超自然,就是超过了人类的能力,只能凭老天来定夺事故的发生与否,人类无法预测、无法左右,人类能做的只是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工作。
超自然致因理论体现的是人类对于事故认识的无知。
单因素致因理论:单因素就是引起某个事故的发生只是一个原因。
比如某艘船舶由于遭遇台风发生了翻船事故,在单因素致因理论看来,致使船舶翻船的只是天气因素,而却没有说比如驾驶员没有及时规避导致了船舶遭遇台风从而翻船,所以这是一种较为片面的致因理论。
历史上提出的种种致因理论中属于单因素致因理论的有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格林伍德和伍兹的“事故频发倾向性理论”、明兹和布卢姆“事故遭遇倾向理论”等。
系统归因理论:和单因素致因理论不同,系统归因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实生活中事故的发生也正是如此,往往并不是由于一个原因造成的,所以,系统归因理论更加客观,更加准确地分析了事故发生的机理。
不过,引发事故的各个原因真正分析起来是非常复杂的,往往得通过大量的事故案例统计才可找寻出其中的规律。
这三个历史阶段的致因理论的研究深度是逐级递增的,因为各个阶段的生产力不同,在安全问题上也不大一样。
不过,从超自然致因理论的不可预防,到单因素理论的可预防,再到系统归因理论的有效预防,人类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的,这也体现了人类对于事故发生的机理的准确认识。
现如今事故致因理论的版本很多,下面着重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致因理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事故因果连锁论
事故因果连锁论主要有三个,分别是:
1、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该理论是海因里希于1936年所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炼出来的。
他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的事件按一定的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
他用五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说明这种因果关系,首先,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归根到底这种不安全因素是由于人的遗传及社会环境所造成的缺点或不良的性格,所以“遗传及环境因素”是多米骨的第一块牌;由它所形成的人的缺点,如莽撞、偏激、易怒就是第二块牌;之后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就是第三块牌;事故的本身,即使人受到伤害的事件是第四块牌;最后由事故所造成的伤害就是第五块牌。
这五块牌是一个连锁的反应,第一张牌碰倒,后面的几张也相继倒下。
但是,海因里希的这个理论并不是完整的,虽然他指出了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但各块牌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简单化的,并且他也没有表明人的思想的重要性,这就对以后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并没有多大的指导作用。
不过,它毕竟是最初的事故致因理论,还是有一定的奠基作用的。
2、博得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该理论把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分为五个因素,分别为:管理缺陷、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原因、直接原因、事故、损失。
它是强调企业管理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论,认为在一个生产关系中,管理者最重要,一旦管理人员出现了失误,造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那事故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管理者。
所以,想要减少事故的发生,在管理层面上下大工夫是首要的任务。
比如管理人员要定期召开安全教育会议,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
只有把安全意识真正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他们才能自觉的遵守安全行为规范。
3、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亚当斯的这种理论也是偏于管理层面,他认为员工出现了不安全行为是由于管理者没有提前予以安全的技术指导,或是管理人员的差错疏忽,或是领导人的
决策失误,总之,管理人员对整个系统的安全起着根本性、决定性作用。
所以,按照多米诺骨牌模型,只要第一块牌不会倒,后面的也自然不会倒下。
所以,抓住影响安全最根本的因素,做到釜底抽薪,那么才能彻底地解决安全这一大难题。
二、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能量是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在正常的生产中,能量是按照人的目的来转移的,这是人类正确运用能量的结果。
但是,某些时候,能量会出乎意料地被释放出来,没有按照人们的意愿释放,这时就称作发生了事故。
如果意外释放的那部分能量比较小,则不会造成多大的人身或物品伤害。
但是,如果这部分能量远远地超过了人类或物体的承受能力外,就会造成巨大的损伤。
所以,想要避免能量的意外释放,就得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能量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险的能源,比如风能比核能更安全,在某些环境中,就可以利用风能来发电而尽量少采用核能。
还有比如延长能量释放的时间,如快递包裹的外层往往有一层气泡垫,这就是通过增加暖冲时间来避免物品的损伤。
三、事故原点理论
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都有一个最初的源头,这个源头在一定条件下被激发后就会形成所谓的事故,那么这个源头就被称为事故原点。
比如,某公寓楼发生了火灾,火灾的起点可能只是某个人在被窝里吸烟,这个源头看似很小,却造成了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倘若我们把这个事故的原点、即这个人在被窝里吸烟的行为制止了,也就不会导致发生这么大的事故。
不过,大多数事故的触发条件是很复杂的,想要真正的控制事故原点也并不是那么的容易。
事故原点往往具有突变性、初始性和与后果直接联系等特征,缺少这三个特征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叫事故原点。
四、轨迹交叉理论
该理论是说当人的运动轨迹和物的运动轨迹发生不希望的交叉时,就发生了
事故。
这个观点表明了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中占据同等的地位。
所以,想要避免事故的发生,可在这两个方面进行避让,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同时同地出现。
具体为,如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增强安全管理观念,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工人安全素质;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如加设防护装置,减少使用次数,防止能量积累。
总之,根除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危险行为和状态,才能错开事故发生的交叉点,避免事故的出现。
但是,事故的发生并不是这两条简单的轨迹就可以描述出来的,而是有着非常复杂的因果关系。
同时也不能同时只改正人或物一方面的危险状态,而是要两方面同时整改才能奏效。
五、系统安全关系失衡论
在一个生产系统中,无非是由“人—机—环境”三个环节构成的。
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这三个环节有着均衡平稳的能量传递,相互协调合作完成某个工作,这是人类用正确的措施有效干预的结果。
但是,一旦发生了意外,这个平衡关系很可能就被打破,导致一方压制了另一方,生产关系不正常了,也就说是发生了事故。
所以,安全管理是这种理论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正是有着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减少或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
因此,用“人—机—环—管”描述整个生产链是更为准确的,考虑安全问题的时候,在这四个方面同时着手才能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六、事故损失偶发性法则
这个法则也称为海因里希法则,它指的是同样的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同样的伤害,事故与伤害间有着一定的概率关系。
比如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的330起事故中,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没有伤害的事件数比为1:29:300。
这就说明上一次发生了的没有造成伤害的事故,在下一次发生时不能保证一定不发生事故。
所以,我们不能有侥幸心理,既然违章行为有触发事故的可能,哪怕概率再小,哪怕之前没有出现过事故,我们也要认真排查这些隐患,一旦发现,就要马上进行清除。
总之,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目前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它对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
但是,当前我国公民的安
全意识尚且有些淡薄,并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往往都是不发生事故就不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光靠一定的安全教育毕竟是有限的,提供大量必要的事故案例来说服大家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另外,我们要认识到,事故致因理论的完善是没有尽头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事故的类型、发生的原因越来越复杂,先前的理论肯定不会满足后来的生产要求,所以我们要继续探索、发现新的致因理论,不断地纠正或改进先前的理论。
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预防以后的事故发生,才能将安全意识逐步地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也才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的世界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