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北宋诗文 革新运动及主要作家
宋代文学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起因:1、政治改革的需要。
北宋王朝为扭转积贫积弱的局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影响到文学的改革,他们针对重形式的绮靡风习,重新提出反映现实、针砭时弊的创作要求,重新树立“传道明心”“经世致用”的创作观念,以使诗文成为反映现实、促进改革的工具。
2、文学创作中新的审美思想的要求。
为适应改革的形势,文学创作要求以平淡质实来代替华靡藻丽,以通俗易懂来代替古奥僻涩。
以上两方面相结合,便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
诗文革新运动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第一阶段:酝酿时期,北宋初年太祖、太宗时期,代表人物是柳开、王禹偁等人。
第二阶段:高涨阶段,约在真宗、仁宗时期,代表人物是穆修、范仲淹与石介、梅尧臣、苏舜卿、欧阳修等人。
第三阶段:深入发展时期,约在神宗、哲宗年间,以曾巩、王安石、苏轼等人为代表。
欧阳修的诗文革新理论:1、在文道关系上,强调“道胜”与“文至”。
就是既重视内容又重视形式。
2、在表现方法与语言风格方面,提出“简而有法”与“流畅自然”的标准。
3、在诗歌创作中,强调美刺劝诫作用,反对无病呻吟。
同时又提出“诗穷而后工”的命题,重视诗歌创作与现实感受的关系。
苏轼的诗文理论主张:1、首先,思想内容上主张散文以达意为主,不再仅仅局限于“载道”或“明道”,从而使文学作品成为抒情言志针砭时弊的一种文艺形式。
2、在语言形式问题上,讲究“词达”,重视文采。
3、风格上崇尚自然,摆脱束缚。
4、文学观念上强调文学有为而作,注意到文学的社会作用。
诗文革新运动的成就首先是散文的成功。
创作出大量的优秀散文。
其次是辞赋的变化。
变律赋为文赋。
其三是词的发展,柳永的铺叙手法、苏轼的以诗为词,辛弃疾的以文为词等都是诗文革新运动的结果。
其四是宋诗风格的形成。
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重意理、讲理趣,以瘦硬生新为主的风格特色等。
北宋前期词人代表人物是:晏殊、欧阳修、范仲淹等人。
特点: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内容也多是抒写离愁别绪,同时也逐渐将艳歌转化为抒情写意的新诗体。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期,才高位低;高宗时期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他们真正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2. “上官体”: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婉媚绮错为本。
上官仪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上官体”。
特点是:细致体察,情思婉转,对偶工整,致力于修辞性和装饰性的美而缺乏激情与生气。
代表作:《早春桂林殿应制》《奉和山夜临秋》。
3. 七绝圣手:指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大力用七绝写作,留存下来有70余首绝句,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
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
4. 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四妇的思想感情,大都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
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5. 韩孟诗派:指的是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在唐朝经过长期发展并取得极大成就后,注意更广泛地从前代诗歌中吸取营养,有意打破传统的表现手法。
发掘新的形式、语言、意境,创立自己的新风格。
虽有因翻新出奇而不免流于晦涩险怪,却避免了中国诗风滑向柔弱浮荡一途。
除韩孟外,这一派的诗人还有贾岛、姚合、卢、刘叉等。
6. 元白诗派:指中唐元稹、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的参加者张籍、王健、李绅等人所形成的诗派。
此派继承了从《诗经》]汉乐府到建安文学、杜甫诗歌等现实主义传统,主张诗歌为政治服务,强调诗歌的讽喻性、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
总的特点是明白朴实、通俗晓畅,但不够含蓄精练、失之浅切。
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一生以文章冠天下。
欧阳修幼年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艰辛地抚育他读书。
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他考中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佑元年(1034年),他应召试学士院,被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庆历五年,范仲淹、韩琦、富弼三人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
至和元年(1054年),他奉诏入京。
嘉佑二年(1057年),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他的主张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1060年),欧阳修担任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等职。
英宗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他多次辞职,但是都未允准。
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
熙宁四年(1071年),他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去朝廷职务,隐居于颍州。
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病逝于家,谥文忠。
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
他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促淹等共谋革新。
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的影响。
北宋诗文运动革新运动的领袖
北宋诗文运动革新运动的领袖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欧阳修。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以反对浮靡文风,主张诗文革新为主,进一步推进了古代文学、散文、文论的发展,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1)
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北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众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
而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成为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之一。
他是宋代文学领域的重要人物,对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不可忽视。
欧阳修的作品不仅颇具创作个性,而且注重表达真实情感,使得诗文不再死板僵硬,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欧阳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散文方面。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创作水平在当时文坛上崭露头角。
他深受诗人苏轼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欧阳修的诗歌以自然风景和人生哲理为主题,具有才情兼备的特点。
具体来说,他的诗歌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意境,通过细腻的描写、流畅的抒发和真实的情感,成功地将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给人以灵感和感动。
例如,他的《醉翁亭记》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
这篇作品以写景为主,以点染手法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色的细腻和感受人物情感的细腻,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
整篇文章以自然风光为背景,以醉翁的人物形象为支撑,渲染了一种宁静、纯粹、充满韵味的意境。
欧阳修的另一个重要成就是在文学理论方面的贡献。
他的文学理论主要表现在欧阳修对唐宋诗词理论、修辞学和文学批评的研究和总结上。
欧阳修对唐宋诗词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变文易志”、“五声独运”、“二体一骨”等诗词创作理论,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他还针对当时的文学现象提出了些许批评和建议,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欧阳修作为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不仅在诗歌和散文创作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而且在文学理论方面也有着重大的贡献。
他的作品和理论对北宋文学的发展和后世的文学创作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欧阳修的才华和创作水平使他成为北宋时期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将继续影响着后代的文学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宋辽金部分)
is《中国古代文学史》 (宋辽金部分) 第二节 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动 一、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动的特点 (1)该运动在北宋初年即已开始,但在理论上和创作上未能取得明显成就。
欧 阳修的参与并领导,使该运动迅速走向成功。
(2)宋诗的特点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宋代散文也在这一时期确立其正 宗的地位。
(3)这一运动主要是针对晚唐五代和北宋初年的不良文风而展开的,提倡唐代 韩愈、柳宗元的古文风格。
其复古与革新都有很深的现实背景。
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其他参与者 (一) “苏梅” 梅尧臣与苏舜钦并称“苏梅” ,在诗文革新运动中,欧阳修的贡献主要在散文方 面,而“苏梅”的贡献则主要在诗歌方面。
后代学者称赞他们开创了宋诗的新格 局。
欧阳修庆历四年(1044)秋赴河北,途中作《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诗: “……缅怀京师友,文酒邀高会。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
篇章富纵横,声价 相摩益。
子美气犹雄,万窍呈一噫。
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沛。
譬如千里马,已 发不可杀。
盈前尽玑珠,一一难拣汰。
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
作诗三十年, 视我犹后辈。
文词愈清新,心意难老大。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近诗尤古硬, 咀嚼苦难嘬。
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苏豪气似烁,举世徒惊骇。
梅穷独我知, 古货今难卖。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云烟一翱翔,羽翮一摧铩。
安得相从游, 终日鸣哕哕。
相问苦思之,对酒把新蟹。
” 嘉祐五年(1060)后作《感二子》(梅尧臣卒于嘉祐五年)诗: “黄河一千年一清,岐山鸣凤不再鸣。
自从苏梅二子死,天地寂然收雷声。
百虫 坏户不启蜇,万木逢春不发萌。
岂无百鸟解言语?喧啾终日无人听。
二子精思极 搜抉,天地鬼神无遁情。
及其放笔逞豪俊,笔下万物生光荣。
古人谓此觑天巧, 命短疑为天公憎。
昔时李杜争横行,麒麟凤凰世所惊。
……英雄白骨化黄土,富 贵何止浮云轻。
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
贤愚自古皆共尽,突兀空留 后世名。
” 《六一诗话》中苏、梅并称者仅第十三条: “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
宋元知识点
1、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
同时对诗、文进行革新。
宋代立国,一些文人,满怀国忧,要求改革政治,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的“文从字顺”,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
后来以范仲淹等人为代表,认为写作诗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警时鼓众”、“补世救失”,使运动形成高潮。
最后王安石等人又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部分。
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文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欧阳修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
2、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是相对于豪放派而言的重要的文学流派,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3、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4、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6、西昆派:西昆派为北宋初年影响最大,声势最盛的流派,主要在宋真宗朝流行。
师法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多是在朝官了。
名称由来是杨亿所编著的《西昆酬唱集》。
西昆派停留在对李商隐诗歌艺术外貌的模仿层次,缺乏真挚情怀和深沉感慨,优点是追求诗歌艺术美感,纠正了浅陋平直的五代文风,缺点是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和艺术个性。
《西昆酬唱集》问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真宗皇帝也无法禁绝。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导言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众多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
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为我国文学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革新和改革。
本文将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背景、主要影响和代表性人物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全面了解这个运动对中国文学的意义。
背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发生在北宋时期的文学环境中。
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相对稳定,这为文学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北宋政权重视文化教育,推崇儒家思想,进一步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然而,尽管北宋时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出现,但由于文学范式的僵化,文学形式呈现出相对单一的特征,给文人们的创作带来了限制。
主要影响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
它在形式、内容和思想等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的革新。
形式革新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注重对诗文的形式进行突破和创新。
传统的古文诗歌形式较为单一,多采用律诗和绝句等形式,而北宋时期文人们开始尝试新的形式,如词、曲和散文等。
尤其是词和曲,成为北宋文学的代表性形式,更加灵活地表现了人物情感和社会风貌。
内容革新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不仅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也在内容上展现了新的风貌。
传统的文学作品多以儒家经典为题材,注重道德教化和礼乐规范,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则更加注重描写人物和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感和细节。
作品中出现了更加丰富多样的主题,如爱情、友情、自然景观等,使得文学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
思想革新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还带来了思想上的革新。
传统的文学以儒家的思想为主导,重视礼教和道德规范,而北宋文人们则开始积极追求个性化和真实性的表达。
他们注重个体的情感和感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这种思想的革新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冲击力。
代表性人物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涌现了众多优秀的文人,以下是其中几位代表性的人物:1.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以诗、词和散文闻名,他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
宋初诗文革新运动
第三章宋诗第一节北宋“三体”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有这么一段话:“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模仿和依赖的惰性.”的确,宋代的一些诗人缺乏创新,难以逾越唐诗的高度,以唐诗的艺术风格作为自己诗歌创作的旗帜.在北宋初年出现的尚俗的“白体诗”、尚淡的“晚唐体诗"和尚雅的“西昆体诗"就是如此。
一、王禹偁和白体诗人的创作情况:1。
白体诗人是指宋初效仿白居易作诗的诗人,代表作家有徐铉、李昉等。
他们主要模仿白居易的闲适诗、“元和体"以及其浅易流畅的诗风,却大都忽视了白居易讽谕现实的精神,多应酬唱和、流连光景之作,风格浅切闲雅,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
2。
但白体的一代表人物王禹偁却写出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优秀诗篇,感情纯朴真切.在他的诗作中,既有《感流亡》、《对雪》等讽谕现实、朴素流畅的反映时政民瘼的古调长篇,也有《村行》、《杏花》等清新明净、饶有风韵的写景抒情的近体小诗,内容较为丰富深刻。
王禹偁的诗风平易雅淡,浅切明畅,已初步表现出对平淡美的追求;他的古体长篇多单行素笔,直抒胸臆,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于此也初见端倪。
他首开有宋一代诗歌的新风气,是形成宋代诗文特色的先驱者。
下面我们可以看看王禹偁的代表作《村行》(作品选第83页)二、林逋和晚唐体诗人的创作情况:1.晚唐体诗人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好以自然意象入诗,并以此抒发清苦幽僻的情怀,境界偏于纤小狭窄。
晚唐体诗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专学贾岛、姚合苦吟一路的九僧,喜好锤炼字句,大多以精炼的五律写幽情僻景,无论题材、风格皆狭小细碎;一类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诗人,在苦吟中加入了闲吟,潘诗清丽孤峭,魏诗清淡野逸,都有独到之处;一类是比较特殊的寇准,诗作意境清寒,含思凄婉.晚唐体诗人与白体诗背道而驰,他们依自己的性情去了晚唐诗歌的清淡素雅,同时也承袭了晚唐诗人僻静的生活方式和视野拘束的毛病.寇准的诗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春日登楼怀归》)为人称道,但实际上是脱胎于晚唐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的名句“野渡无人舟自横”,令人兴味索然。
两宋文学
两宋文学(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初中)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指北宋初年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
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提倡写作反映现实的诗文,推崇韩愈、白居易,代表人物有欧阳修、苏轼。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以及文论的发展推进了一步,对后世影响巨大。
此后,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被奉为正宗。
但同时,北宋诗的散文化和以议论为诗的概念化倾向,为南宋理学家的散文所师法,表现了该运动的历史局限。
(2)柳永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代表作品《雨霖铃》《八声甘州》。
柳永词在当时影响很大,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当时效法他和受他影响的不乏其人。
后来的秦观、周邦彦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学习他的抒情技巧。
柳永词的婉约风格:(小学、高中)诗歌内容侧重儿女风情,擅长离情别绪,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其中慢词独多,音律谐婉,有一种柔婉之美,如《雨霖铃》。
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发展,变“雅”为“俗”,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趣,表现方法上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注重内在情感的抒发。
(3)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州庐陵(今属江西省永丰县)人,汉族江右民系。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代表作品有《踏莎行》《秋声赋》(初中)《醉翁亭记》(初中)《六一诗话》(初中)等。
欧阳修散文的特点:(小学、高中)①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欧阳修和北宋诗文革新
突破了以往骈赋、律赋的限制,吸收古文笔法以 单笔散体来写赋,开创了文赋的新局面。《秋声 赋》。
《欧阳文忠公文集》。
议论文的主要特色是:
第一,剖析剀切,理足辞胜,具有充沛的 气势;
第二,纡缓从容,舒婉有致,富于宛转多 姿的韵味;
第二,继承了韩、柳古文“文从字顺”的一面, 摒弃了他们奇险深奥的一面,大力提倡和推广平 易自然的文风。
第三,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与韩愈的 “不平则鸣”说,提出了“穷而后工”的理论。
三、欧阳修的散文创作
欧阳修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充实,具有深刻的 现实性和丰富的意蕴内涵。
议论文:包括政论、史论、文论等,《朋党论》、 《与高司谏书》、《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其突出 代表。
第三,在议论中渗透着浓厚的感情色彩, 情带理行,情理交融。
记叙文中的亭台 记和山水游记的 艺术特点是:
第一,善于概括描绘,往往三言两语即摹写景物 如画,且颇有意境;
第二,善于根据不同的景物展开议论,抒发情感, 不仅富有理趣,而且很有情韵;
第三,构思新颖,格调各异,毫无雷同之弊。
哀祭文和墓志铭的文学价值:
描写日常生活中细小琐碎的事物,并注入士大夫的文化情趣, 体现了由细微之处寻绎诗材的创作用心,进一步拓宽了诗歌 的表现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欧阳修的评诗专著《六一诗话》,开后来诗话 词话之先河。
2. 欧阳修的诗歌开创 了北宋诗风
他的主要风格是平易晓畅、真率自然。 在表现手法上,他发展了韩愈以文为诗、以
二、王安石的散文
王安石的散文大多是直接为其政治服务的,这 此作品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北宋中期的诗文革新
北宋中期的诗文革新宋仁宗时期的欧阳修领导了诗文革新运动,开拓了诗文创作的新阶段,开启了真正属于宋代的文学时期。
一方面经过北宋初期复古的探索,古文、诗歌、词等都逐渐形成了宋人的风格,另一方面由于政治改革运动的影响,促成了文人们对现实的关心,引起了文风的变革。
我们将会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最终单独介绍苏轼。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在官场上是宋朝高级官僚,在学术和文学方面也是开一代风气的宗师。
在经学上,他对《易经》《诗》《春秋》都有研究,信经而不信传,开以新义解经的新学风,在史学上,他治史颇有成就,还有个人著的《五代史》。
在文学创作方面自然不必多说,而在评论上还有《六一诗话》,开辟了诗话这种诗歌评论的新形式。
在古文方面,欧阳修上继韩愈柳宗元,近承柳开、王禹偁等人,适应政治改革的需要,成为领导诗文革新的宗师。
与他同时代提倡古文的还有伊洙、石介、穆修等,伊洙是欧阳修之前引领文章写作风气的作者,石介也以论道之文著称,有《怪说》,穆修也很受欧阳修推崇。
另一位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则是范仲淹,欧阳修和他的观点基本上相同,都认为文是为了表达道而存在的,道对文有决定作用。
不过欧阳修的提法更加具体而实际,一方面他说的论道实际上是论政事,另一方面他认为有道之人不一定能写文章,而传播的彰与不彰则取决于文,道以文传。
嘉佑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考试,和梅尧臣一起扭转了科举考察的重点,从考察诗词歌赋转向考察政论写作,用行政手段改变了当时的文风。
在文章写作的风格上,除了要求文章“中于时病而不为空言”,还要求文章文简而意深,简而有法,主张评议自然,反对尚奇趋险——这种风格在曾巩那里更加明显。
他的论说文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为人之道等道理,成就颇高。
他有著名的《与高司谏书》,是为维护朋友范仲淹,回击谏官高若讷的诋毁所作,文章理直气壮,表面平和实际上却极为激烈。
次年韩琦、富弼、范仲淹等人因“朋党之议”相继被罢官,欧阳修又写作《朋党论》加以辩护,文章立足于“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借以论证,论据充分丰富,很有说服力。
1102 北宋诗文改革运动
初发阶段的先驱者有柳开、王禹偁、穆修、石 介等。
宋仁宗时期是高潮阶段。代表作家有范仲淹、 苏舜钦、梅尧臣、宋祁、欧阳修、苏氏父子、王 安石和曾巩等。
从宋英宗朝至哲宗朝,是诗文革新运动完成期, 代表人物是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以及黄庭 坚、秦观等人。
苏轼则是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强调作 文要有感而发十分重视文章的文学价值。苏轼 的诗文代表了北宋的最高成就。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 的文学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 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
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主张革除社会弊 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而当时风靡文坛的西昆 体根本无法担当这样的历史使命。于是推崇韩愈、 白居易,反西昆成为政治改革派们在文学上的反 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 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以及文论的发展推 进了一步。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h
14
2、文学创作
《欧阳修全集》(全六册), 李逸安点校,中华书局, 2001年版。
h
15
《欧阳修资料汇编》(上中 下),洪本健编,中华书局展过程中,欧阳修同他的诗友梅尧臣、苏舜钦同 是宋调的开创者。他的诗名及成就略逊于其文,但他的诗作在矫 正昆体、变革诗风方面还是起了先导作用。《欧阳文忠公文集》 共收古近体诗850多首。
•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欧阳修24岁,正月,礼部试获第一。 三月,中进士甲科。次年,任西京留守推官。“始从尹洙游,为 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 以文章名冠天下。”
•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30岁。范仲淹因直言指斥时弊 触怒宰相吕夷简而被贬饶州。欧阳修支持范仲淹被逐出京师,谪 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令。
h
28
3、影响
通过以欧阳修为首的文学集团的努力,北宋中叶的这一场 文学变革终于获得成功,并由此主要在诗、文两方面确立了宋代 文学的基本风格。
以文而言,是虽以散体为主,实融合骈体,可以说结束了 骈体与散体的截然对立,文字以浅易流畅为多,节奏徐缓宛转, 较少激烈跳荡的表现(尤其是非政治性的抒情散文);
h
25
• 2、变革诗风
欧阳修重视韩愈诗歌“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 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的特点,并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 理论。相对于西昆体诗人“历览遗编,研味前作”的主张,欧阳 修的诗论无疑含有重视生活内容的精神。梅尧臣也明确主张诗歌 创作应做到“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并反对“有作皆言空” 的不良诗风。
h
9
2、宋初文坛
宋初文人大多数是从后周、南唐和后蜀过来的。他们大都 擅长骈体,效法唐人手笔。不过,其中多数人所写的骈文,都沿 袭五代浮艳的作风,并没有达到唐人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须下物乡抽有见天
嗟客华思芽橘花涯
。,。,。,。,
江西欧阳修纪念馆
醉翁亭掠影
第三节 梅尧臣与苏舜钦诗歌
一、创作概述
梅尧臣与苏舜钦均是北宋前期著名诗人,
梅 尧
并称“苏 梅” ,也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支持
臣
者,陆游、刘克庄称梅尧臣为宋初诗坛“主盟”
和“开山祖师”,苏舜钦诗歌后人称之“挽杨
刘之颓波,导欧苏之前驱”,可见两人的诗坛
??。。。。。。。。
庆 州 败 苏舜钦
无战王者师,有备军之志。天下承平数十年,此语虽存 人所弃。今岁西戎背世盟,直随秋风寇边城。屠杀熟户烧障 堡,十万驰骋山岳倾。国家防塞今有谁?官为承制乳臭儿。 酣觞大嚼乃事业,何尝会识兵之机?浮移火急蒐卒乘,意谓 就戮如缚尸。未成一军已出战,驱驰急使缘嶮巇。马肥甲重 士饱喘,虽有弓箭何所施?连颠自欲堕深谷,虏骑指笑声嘻 嘻。一麾发伏雁行出,山下奄截成重围。我军免胄乞死所, 承制面缚交涕洟。逡巡下令艺者全,争献小技歌且吹。其余 劓馘放之去,东走矢液皆淋漓。首无耳准若怪兽,不自愧耻 犹生归。守者沮气陷者苦,尽由主将之所为。地机不见欲倖 胜,羞辱中国堪伤悲!
第二节 欧阳修的文学主张与创作
一、重要文学主张
强调文以明道,文道并重,认为文 章只有“事信言文,方能传之久远”。 并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的理 论,重道不轻文。注重文学的感情因素, 在司马迁“发愤著书”和韩愈“不平则 鸣”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诗穷而后工” 的著名论点。著《六一诗话》,成为笔 记式诗评的杰出代表作。
概而言之,欧文无论何种文体,都内容 充实,眀畅自然,感情真挚,同时,又显得 曲折多变,摇曳生姿,富于文采和韵味。
(二)六一风神
欧阳修散文美学风貌的总体概括。特点如下:①从平凡处 入手,通过平凡人、平凡事、平常景的描写,展现深刻道理。 ②措辞平易,遣词造句精炼有文采,笔法多变。 ③叙事抒怀自 然畅达,迂徐有致,在不经意中传达深刻意蕴和创造意境。
第四节 王安石文学思想与创作
一、生平及重要文学思想
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 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封荆 国公,官至宰相,政治上积极推行新 法,文学上反对西昆和时文的浮艳倾 向,重道崇经,强调文学的实用价值 和为政治服务的作用,明言“文者, 礼教治政云尔”,把文学与政治教化 相提并论。创作上,诗文词兼擅,但 以诗文著称,有《临川集》传世。
春 阴 垂 野 草 青 青
淮 中 晚 泊 犊 头
舜 钦
。,。,
人霜好适
家落峰与鲁
在 何 许 ?
熊 升 树 ,
随 处 改 ,
野 情 惬 ,
山 山 行
云林幽千
外空径山
梅 尧
一 声
鹿 饮
独 行
高 复
臣 鸡溪迷低
。。。,
十陶
指尽
不 沾
门 前
陶
泥 ,
土 ,
者
鳞屋
鳞 居 大
上 无 片
梅 尧 臣
厦瓦
。。
— —
抚生弱果适勤督郡自汝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
“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
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
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
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
在树间。”
——《秋声赋》
(三)诗歌创作及影响
欧阳修诗歌朴实真挚,清新自然,明快流畅,常融入古文 章法,讲究转折顿挫,虚实相间,善用议论,明显呈现散文化 特色,不仅对西昆浮艳诗风有极大冲击,也对宋诗以文字为诗、 以议论为诗的特点有明显影响。
野 芳 虽
曾 是 洛
病 入 新
夜 闻 归
冻 雷 惊
残 雪 压
二 月 山
春 风 疑
戏 答
晚阳年雁笋枝城不元
不花感生欲犹未到珍
二、诗歌异同
1. 相同之处: ①题材内容上:都注重民生疾苦的反映,关心重大现实 题材和社会生活,善写民风民俗和自然风光。
②艺术表现上:均注重立意或修辞手法的创新,诗歌都 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
梅尧臣代表作: 《陶者》《田家语》《织妇》《汝坟贫女》《鲁山山行》等。
苏舜钦代表作: 《城南感怀呈永叔》《庆州败》《淮中晚泊犊头》等。
膺女质然闻勤遣吏言坟汝
呼不无寒闾嘱勿来有贫坟
苍 天 ,
如 男 ,
以 托 ,
雨 中 ,
里 归 ,
四 邻 ,
稽 留 ,
何 暴 ,
老 父 ,
家 女 ,
贫 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虽横僵问幸龙县孤行
死 将 奈
存 何 所
尸 无 以
死 壤 河
讯 疑 犹
愿 相 依
钟 去 携
官 不 敢
独 无 丁
哭 音 凄
梅 尧 臣
向当葬上强傍杖抗壮怆
黄庭坚曰: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叶梦得评:王荆公晚年诗律犹精严,选语用字,间不容发。
——《石林诗话》
(二)荆公体
又称“半山体”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 歌风格。主要特色是:重炼意,重修辞,在用事、造语、 炼字等方面也煞费苦心,使诗歌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意 蕴悠长。但因过分求工而偶有生硬之不足。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 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不过是)鸡鸣狗 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 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于鸡鸣狗盗之力哉?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 安 石 文 章 手 迹
三、王安石诗歌及荆公体
(一)诗歌创作概况
思考题: 试比较王安石、欧阳修诗风之异同。
2. 不同之处
①艺术风格上:梅诗思维细密,追求清淡闲远的风神韵 致;苏诗笔力豪迈,以粗犷放达见长。
②反映现实和揭露社会黑暗方面:梅诗比较含蓄委婉; 苏诗直接痛快,猛烈直露。
③意境创造上:梅诗清新,富于情趣;苏诗雄浑开阔, 奔放自然。
④题材选择上:梅诗对日常生活中的凡俗琐事更为关注, 有时不免鄙俗。如《扪虱得蚤》《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 蛆》等。
地位。
苏
苏、梅二人均反对西昆浮艳倾向,强调文学
舜 钦
应有经世致用功能,要求诗歌能“状难写之景如
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诗风明白流畅。
同时两人常年作地方小吏,对民生疾苦多有了解,
反映和批判现实的诗篇较多。
—— ——
苏
满 川 风 雨 看 潮 生
晚 泊 孤 舟 古 祠 下
时 有 幽 花 一 树 明
河北民
河北民,生近二边常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两一花茅书 山水木檐湖 排护成常阴 闼田畦扫先 送将手净生 青绿自无壁 来绕栽苔 。,。,
明春钟京 月风山口泊 何又只瓜船 时绿隔州瓜 照江数一州 我南重水 还岸山间 ?,。,
江西王安石纪念馆
纪 念 馆 中 王 安 石 塑 像
王安石旧居——半山园
二、王安石的散文创作
王安石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文如其人”,处处显示不 同凡响的政治家胸襟和真知灼见。
①论点鲜明,思路敏捷,布局严谨,文势充沛;
②见地深刻,理论精警,常能见人之不能见,发人之不 能发,并有极强说服力。
③擅写简洁峻切的短小散文,并于其中发惊人之论,出 翻案之语,成一家之言,有尺幅千里之妙。
第四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及主要作家
第一节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及其产生原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北宋初期至中期,以欧阳修为领袖的 一次文学革新运动,他们继承唐代古文运动传统,反对骈俪时 文和西昆体的浮艳风气,提倡内容充实、形式自然的文风与诗 风。重要人物还有王安石、曾巩、三苏、梅尧臣、苏舜钦。
产生原因:
1.西昆体及骈俪时文的流行,使诗文革新运动势在必行。 2.宋初古文家的理论及创作为诗文革新运动奠定了基础。 3.宋初古文家反对时文和西昆体的同时出现新弊端,促使 诗文革新运动迅速展开。
二、散文与诗歌创作
(一)散文及其特点
散文形式多样,传统散文与辞赋、四六文均擅长,其辞赋 在前人骈赋、律赋的基础上,对排偶和限韵规定加以突破,最 终形成韵散得体、文笔自然流畅的文赋。在四六体中,大量融 入传统古文笔法,少用典,不刻意追求工整对偶,使文章既有 整齐感和韵律感,又显得自由多变,明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