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申请书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开展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申报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开展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0.09.25•【字号】•【施行日期】2020.09.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开展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申报工作的通知各省辖市科技局,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科技管理部门,各省直管县(市)科技管理部门,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加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省野外站”)的建设,根据《河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与管理办法》(豫科〔2018〕169号),现组织开展2020年度省野外站建设申报工作,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优先建设领域拟重点围绕生态学、农学、环境科学三个领域开展省野外站建设工作。
——围绕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重点在重要地带性森林和生态功能恢复区,太行山区、大别山区、秦岭、伏牛山、南水北调自然生态保护区等布局建设省野外站,以支撑动植物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科学研究。
——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突出我省作为农业大省的特色优势,重点布局建设农田和农业生态系统、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动植物种质资源与病虫害防控等省野外站,以支撑农业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环境保护等科学研究。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积极推动在黄河流域重要滩区,以及地震次生灾害多发领域布局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文水资源、地质灾害防治、环境污染防治等省野外站,以支撑防灾减灾、环境科学与生态修复等科学研究。
二、申报条件符合以下条件的我省行政区域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法人单位均可申报:(一)面向国家和全省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长远需要,遵循科技发展总体规划和自然环境分异规律,具有典型区域或领域代表性;(二)具备满足观测需求的试验场地,有较为完善的观测实验基础设施,观测实验场地、基础设施用地应有土地使用权证或具有未来30年以上的土地使用证明;(三)具有较高的科学观测和实验研究水平,已正常运行两年以上,并具有连续两年以上的系统性观测实验数据,在本领域具有较大影响,有能力承担省级及以上层次科研任务;(四)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研究、技术支撑和管理队伍;(五)在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前提下,承诺省野外站的观测和实验数据、仪器设备设施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为社会和科研提供共享服务;(六)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能够保障人财物等相关支撑条件。
科研机构申请书模板

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您好!我谨代表我们的团队,向贵委员会提交本次科研机构申请书,申请设立“XXX科研机构”。
我们坚信,在我们的努力下,该机构将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一、机构定位与目标1. 机构定位:本科研机构致力于成为国内外一流的研究基地,以解决我国现实问题、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积极开展原创性、前瞻性研究。
2. 发展目标:围绕(XXX)领域,汇聚一流人才,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推动学科发展和产业升级。
二、研究领域与方向1. 研究领域:本科研机构将以(XXX)为核心研究领域,涵盖(XXX)等相关方向。
2. 研究内容:针对(XXX)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XXX)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实现(XXX)等目标。
三、人才队伍与培养计划1. 人才队伍:本科研机构将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形成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
2. 培养计划:针对青年科研人员,制定一系列培养计划,包括(XXX)等,提升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科研条件与设施1. 科研条件:本科研机构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XXX)等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
2. 设施设备:购置先进的科研设备,满足(XXX)等领域的研究需求。
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1. 成果转化:本科研机构将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 产业化:依托研究成果,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助力我国产业升级。
六、合作与交流1. 国际合作:本科研机构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XXX)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升科研水平。
2. 学术交流:定期举办(XXX)等学术活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七、发展规划与实施步骤1. 发展规划:本科研机构将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制定中远期发展规划,确保机构可持续发展。
2. 实施步骤:按照(XXX)等阶段目标,分步骤推进各项工作。
野外观测站建设申请书范本

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您好!我单位特此向贵委员会提交野外观测站建设申请书,请您予以审查。
以下是我单位野外观测站建设申请的详细内容:一、项目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发展战略和学科需求,提高我国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能力,我单位决定建设一所具有一流水平的野外观测站。
通过对关键科学问题的观测与研究,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1. 建立完善的野外观测体系,实现对关键科学问题的持续、系统观测。
2. 提升野外观测研究能力,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基地。
3. 培养高素质的野外科研人才,推动学科发展。
4. 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建议。
三、建设内容与方案1. 建设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基础设施:购置必要的观测设备,搭建科研实验场地,满足观测与研究需求。
3. 人才队伍:引进和培养具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组建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
4. 观测项目:根据国家战略和学科需求,设置具体的观测项目,确保观测数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5. 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野外观测站的影响力。
四、经费预算与来源1. 经费预算:预计总投资为XX万元,具体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
2. 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支持、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依托单位投入以及社会捐赠等。
五、效益分析1. 科研成果:通过野外观测研究,预期获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2. 人才培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野外科研人才,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力。
3. 社会服务: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4.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的国际地位。
六、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及地方政策扶持,为野外观测站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河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申报书

附件河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申报书组建野外站名称:河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学科分类:所属领域:依托单位:(盖章)主管单位:(盖章)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联系电话:手机:传真:电子邮件:填报时间:河南省科学技术厅2020年制填写说明1. 申报书所列内容须据实填写,表达应明确、完整、严谨、扼要(外文名词要同时用中文表达),保证材料真实性。
2. 申报书中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请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填写。
3. 申报书所列内容是签订任务书的重要依据。
4. 若填写内容较多,可另加附页。
申报书一律用A4纸正反打印,总页数不超过200页。
胶装成册,一式2份报送科技厅。
5. 所有申报材料恕不退还,请注意存留。
注:数据报告期:近2年的数据,并与编写提纲附件数据一致。
第二部分:野外站组建情况(编写提纲)一、组建野外站的目的、意义(包括野外站建成后对国家、河南省和依托单位的作用、贡献等)二、国内外该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应用前景,国内该学科(领域)省部级以上科学野外站建设情况三、野外站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四、野外站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水平(国内外影响和地位,近2年承担的重大科研任务和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在推动学科、产业发展、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关键问题等方面的贡献)五、野外站科研队伍状况及培养人才的能力(队伍规模和结构的总体情况、野外站负责人、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学术带头人的简介及其代表性成果,吸引和稳定高水平人才的政策、措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情况等)六、野外站已具备的科研条件(科研用地、用房、仪器设备、配套设施等方面综合阐述)七、野外站开放合作与运行管理(国内外交流合作、日常运行管理、人员聘用及流动、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管理办法等)八、野外站建设主要工作规划、预期目标与水平(五年发展目标和远期发展目标,从研究内容、科研条件、人才队伍建设、开放合作与运行管理等方面阐述)九、组建野外站经费预算及投入情况十、学术委员会意见十一、野外站依托单位意见(包括配套经费和运行费支持额度等)十二、主管单位意见附件 1.野外站人员名单(含固定人员和客座人员,分研究方向列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专业、研究方向及单位等主要信息,研究、技术和管理人员分别排列,客座人员请备注)附件 2. 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列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荣誉称号、专业、研究方向及所在单位等)附件 3. 野外站主要仪器设备清单(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原价值及合计等)附件4. 野外站近2年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清单(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编号、起止时间、项目经费、负责人、参加人员等)附件5. 野外站近2年来主要获奖清单(获奖名称、获奖等级、授予部门、获奖人员、获奖时间等)附件6. 野外站近2年来主要学术专著、论文、发明专利、省部级成果鉴定等科研成果清单(题目、类型、时间、作者、水平等)附件7. 野外站近2年来开放课题及国内外合作项目清单(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编号、起止时间、负责人、合作单位、参加人员等)附件8. 野外站的批复文件及支撑材料。
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课题申请书【模板】

申请资助经 费(万元)
其它来源的经费及项目名称
预计支出科目
金额
(万元)
计算根据及理由
六、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章)单位(公章)
年月日
七、学术委员会评审意见
学术委员会主席(签章)
年月日
八、站长意见
站长(签章)
年月日
性别
职称
学位
研究方向
工作单位
课
题
成
员
姓名
出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年月
性别
职称
学位
项目分工
工作单位
签章
项目
摘
要
[200字以内]
二、立项依据
包括研究目标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附主要参考文献。
三、研究方案
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拟解决关键科学问题、进度安排、预期成果。
四、研究基础
包括申请者的工作基础、工作条件和主要学术成就。
申请年度
收件日期
课题编号
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开放课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
申请 者:
依托单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申请日期:
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二○一九年制
一、基本信息
研究
课题
课题名称
起止年月
2020.1.1-2021.12.31
申请经费
(万元)
申请
者
姓名
出生
年月
2019~2020年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专项科学考察项目申

附件2019~2020年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专项科学考察项目申报指南专题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专题编号:20191201)(一)专题内容。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我省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服务于生态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地学和农学等领域发展,获取长期野外定位观测数据并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提供支撑。
依据我省自然条件的地理分异规律,布局建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1.南海岛礁植被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以南海岛礁陆域植被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为研究对象,重点进行南海岛礁自然和人工植被生态系统水土气生等生态因子的长期观测。
开展岛礁植物多样性形成机理、退化和新建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机理、岛礁近自然节约型功能性植物群落构建集成技术、有害植物和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进行岛礁植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及优化技术研发与示范。
2.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以环珠江口地区边界层气象条件、气候资源、环境空气质量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珠江口东岸、西岸、北岸、南部海岛建立地基、塔基和遥感探测的基地,同步开展环珠江口大气边界层和主要大气污染物垂直结构的长期定点探测以及走航探测,对环珠江口地区气候环境、海陆风结构、风向风速温度随高度变化、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变化开展综合研究,建立数据库和应用平台。
3.广东珠江口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珠江口复杂、动态、具有丰富生物资源且主要受自然作用力支配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珠江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长期监测,研究人类活动对河口生态系统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建立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陆源物质在河口不同介质中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和迁移与转化过程,建立河口陆源物质的长期监测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体系;以中华白海豚、黄唇鱼和江豚等珍惜濒危水生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珍惜濒危水生动物保护及其栖息地恢复的科学对策等。
4.广东省农田生态系统除草剂安全使用科学观测研究站。
教育部实验室申请书模板

尊敬的教育部领导:您好!我谨代表XX大学,向贵部提交我校关于建立XX实验室的申请。
我们诚挚地希望能够得到贵部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贡献力量。
一、实验室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的竞争日益激烈,实验室已成为高校科研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提出了建立XX实验室的申请。
该实验室将围绕XX领域的前沿问题,开展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1. 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平台: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设施和环境,为研究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实验条件。
2.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实验室将承担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通过实践教学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实验室将聚焦XX领域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原创性、突破性的科研工作,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科技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4. 促进产学研合作:实验室将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实验室建设的具体措施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才,组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
2. 提升科研水平:积极申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推动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出。
3. 深化产学研合作: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4. 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建立国际合作项目,提升实验室的国际影响力。
四、实验室建设的资金需求根据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我们预计需要总投资XX万元,用于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
我们将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确保实验室建设的顺利进行。
五、结论XX实验室的建设将有力推动我校在XX领域的科研创新,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贡献力量。
建设天文观测站申请书范本

尊敬的XXX部门:我谨代表XXX天文学会,向贵部门提交一份关于建设天文观测站的申请书。
我们希望通过建设天文观测站,为我国的天文学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
以下是我们对天文观测站建设的详细规划和理由。
一、建设天文观测站的必要性天文观测是天文学研究的基础,我国在天文观测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然而,目前我国的天文观测设施还不足以满足天文学发展的需求。
建设天文观测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天文学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天文学的快速发展。
二、天文观测站的选址和设计1. 选址:我们计划将天文观测站选址在XXX地区。
该地区具有以下优势条件:a.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国内外学者访问和交流。
b. 自然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有利于天文观测。
c. 远离城市,人口稀少,减少人为干扰。
2. 设计:天文观测站将采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配备先进的观测设备和科研设施。
观测站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a. 观测室:配备多台大型望远镜和高性能的观测设备,用于进行各种天文观测和研究。
b. 实验室:设置各种实验室,用于天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以及天文科普教育。
c. 科研办公区: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d. 天文科普区:向公众普及天文知识,提高天文科普教育的水平。
三、天文观测站的运营和管理我们将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营和管理机制,确保天文观测站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1. 组建专业化的科研团队,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天文学人才。
2. 与国内外天文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和交流。
3. 定期举办天文科普活动和讲座,提高公众对天文学的认知和兴趣。
4. 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确保观测站的资金和资源保障。
四、天文观测站的社会效益建设天文观测站将带来以下社会效益:1. 推动我国天文学的发展,提高国际地位。
2. 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天文学人才,助力国家科技创新。
3. 普及天文科普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4.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地区知名度。
自然保护区科考申请书范文

自然保护区科考申请书范文尊敬的[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名称]:您好!我叫[你的名字],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无限热爱,满脑子都是奇思妙想,对自然保护区里的一切都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又有点小紧张的心情,向您递交这份科考申请书,就像一个探险家在向神秘宝藏的守护者请求通行许可一样。
一、申请目的。
您知道吗?自然保护区就像一本超级厚、超级神秘的大自然百科全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神奇的故事。
我申请科考的目的呀,就是想翻开这本百科全书的更多页面,去探寻那些隐藏在保护区里不为人知的秘密。
比如说,我特别想知道那些珍稀动植物们是怎么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生的。
是像邻居一样互相串门儿,还是有着更奇妙的互动方式?我还好奇保护区里的生态系统到底有多复杂,就像一个超级精密的机器,每个小零件(动植物和自然环境因素)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想搞清楚它们是怎么协同工作的。
而且,我觉得这些研究成果可不仅仅是满足我自己的好奇心。
要是我能发现一些新的物种或者独特的生态现象,那可就像在大自然这个宝藏里找到了一颗超级闪亮的钻石,这对整个科学世界来说都是一件超级酷的事情呢!说不定还能为保护这片美丽的自然保护区提供更好的办法,让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能永远快乐地生活下去。
二、个人背景与能力。
虽然我看起来可能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大自然爱好者,但我可有着不少和大自然打交道的经验。
我从小就像个小野人一样,喜欢在田野里、树林里乱窜,观察各种小昆虫和植物。
长大后,我也没闲着,参加了好多和自然保护、生态学相关的讲座和小型研究项目。
比如说,我曾经参与过一个关于本地蝴蝶种类和栖息地的小调查,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怎么小心翼翼地接近这些美丽的小生灵,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还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记录数据。
我还自学了很多关于动植物分类、生态环境监测的知识。
我知道怎么通过一片叶子的形状和脉络来判断它是哪种植物,就像侦探通过指纹识别罪犯一样;也能通过鸟儿的歌声来大概判断它的种类,这感觉就像是和鸟儿在进行一场特殊的对话。
基地申请书

基地申请书
尊敬的基地管理部门:
我是一名对科学研究充满热情的研究人员,现在向贵基地提交申请,希望能够在贵基地开展我的研究项目。
我对贵基地的设施和资源印象深刻,相信这里将会是我研究的理想场所。
我的研究课题是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我希望能够利用贵基地的实验室和设备,开展相关实验和观测。
我相信在这里,我将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同时,我也愿意与贵基地的其他研究人员进行合作,共同探讨和交流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和促进。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合作,我们将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对贵基地的研究环境和团队都充满信心,希望能够得到贵基地的认可和支持。
我期待能够在贵基地开展我的研究,为科学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贵基地对我的关注和支持,期待能够得到您的
回复。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野外观测站申请书模板

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您好!我代表我们的研究团队,向您提交这份野外观测站申请书。
我们希望能在我省(市、区)的某某地点建立一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以下是我们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详细介绍和申请理由。
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概述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进行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它能为科研人员提供实地观测、实验和研究的平台。
通过在野外建立观测研究站,我们可以更直观、准确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为解决我国乃至全球面临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建设目标1. 围绕我国或我省(市、区)的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实地观测、实验和研究工作,为我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 建立和完善野外观测研究体系,提高科研水平,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
3. 加强与其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4. 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建设内容1. 观测设施建设:根据研究需求,搭建相应的野外观测设施,如气象站、水质监测站、土壤观测站等。
2. 实验基地建设:设立实验场地,完善实验基础设施,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3. 科研团队建设:组建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包括观测、实验、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4. 科研项目开展:围绕研究站的科研方向,申报各级科研项目,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
5. 人才培养与交流:通过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培养一批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同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整体科研实力。
四、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申报条件1. 符合国家和我省(市、区)的科技创新规划和发展战略。
2. 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观测内容,具备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3. 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良好的运行机制,确保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长期稳定运行。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申请书(模版)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申请书
野外观测站名称:
所属领域:
野外观测站负责人:
手机:
依托单位: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手机:
主管部门:
申请时间:
2020年6月制
- 1 -
编写提纲
(7000字以内)
一、野外观测站信息简表(见表格)
二、建设野外观测站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四、建设主要内容(研究方向与内容)
五、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水平及在本行业中的地位
六、科研队伍状况及培养人才的能力
七、已具备的科研条件
八、开放合作和运行管理制度
九、附件:
1、固定人员名单
2、仪器设备清单
3、其他有关证明
- 2 -
一、野外观测站信息简表
- 3 -
- 4 -。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组织申报新建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组织申报新建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05.06.22•【文号】国科基函[2005]10号•【施行日期】2005.06.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组织申报新建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国科基函[2005]10号)各有关单位: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国家野外站”)是我国基础研究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
1999年,科技部将野外台站工作纳入国家“十五”科技发展计划,并从各部门的野外台站中择优遴选出35个作为国家野外站试点站给予支持。
为落实《2004-2005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我部将重点在生态环境、材料自然环境腐蚀、地球物理等方面有计划地建设和完善国家野外站体系。
经研究决定启动新建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方向1、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主要是对我国农田、森林、草地、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过程进行长期综合观测和试验、研究、示范的定位站。
其任务是为生态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野外试验和研究平台,为我国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提供示范模式和配套技术,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2、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站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站是对全球及我国不同区域的大气成分本底特征、变化及其引发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进行长期综合地基观测与研究的基地。
其任务是为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野外观测平台,为我国的大气成分观测、预报,为气候预测、预估和区域大气污染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3、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站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站是对特殊环境(如高寒环境)与山地特殊地质灾害进行观测、研究的定位站。
其任务是承担特殊环境与灾害的基本特征、演变过程、适应机制和对策等方面的长期观测研究,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野外观测平台,为特殊环境的利用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
建设天文观测站申请书模板

天文观测站建设申请书尊敬的XXX部门领导:您好!我代表XXX天文学会,向贵部门提交关于建设天文观测站的项目申请。
我们希望通过建设天文观测站,推动天文科普教育的发展,提高公众对天文科学的认知和兴趣,同时为天文研究提供良好的观测条件。
一、项目背景与意义天文观测站的建设旨在提供一个专业的天文观测平台,为广大天文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良好的观测环境。
天文观测站的建设将有助于推动天文科普教育的发展,提高公众对天文科学的认知和兴趣。
同时,天文观测站还可以为天文研究提供良好的观测条件,促进天文科学研究的发展。
二、项目目标与内容天文观测站的建设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设专业的天文观测设备,包括望远镜、赤道仪等。
2. 建设天文观测室,提供舒适的观测环境,保护观测设备。
3. 建设天文科普教育设施,包括天文展览馆、天文教育教室等。
4. 开展天文观测活动,包括定期组织天文观测、举办天文讲座和科普活动等。
三、项目实施方案1. 选址:天文观测站拟选址于XXX地区,该地区具有较好的天文观测条件,晴朗天气较多,大气透明度高,有利于天文观测。
2. 资金筹措:天文观测站的建设资金将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
3. 建设周期:天文观测站的建设周期预计为两年,从2023年开始建设,2025年竣工。
四、项目预期效果天文观测站的建设将为广大天文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专业的观测平台,促进天文科普教育的发展,提高公众对天文科学的认知和兴趣。
同时,天文观测站的建设还将促进天文研究的发展,为我国天文科学研究贡献力量。
五、项目申请单位简介XXX天文学会成立于20XX年,是一家专注于天文科普教育的社会团体。
学会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多场天文讲座、观测活动等,吸引了大量天文爱好者的参与。
学会拥有一支专业的天文观测团队,具备丰富的天文观测经验。
六、申请资金用途1. 购置天文观测设备,包括望远镜、赤道仪等。
2. 建设天文观测室,包括观测室建筑、设备安装等。
大雪申请利用大雪资源进行科研观测的申请书

大雪申请利用大雪资源进行科研观测的申请书尊敬的 xxx:我是来自 xxx 大学的 xxx 博士研究生 xxx,特此向贵单位提交大雪申请利用大雪资源进行科研观测的申请书。
一、申请理由由于大雪的特殊性和稀缺性,我团队希望能够利用大雪时机进行科学观测,并开展相关研究。
以下是我们的申请理由:1. 珍稀性:大雪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天气现象,其出现频率较低,且具有区域性。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可进行的科研观测实验机会甚少,但对于气象学、环境科学、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独特性:大雪时,雪花落地的速度较慢,雪片形状丰富多样,包含了丰富的气象信息,对于研究降水过程、冰雪物理学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大数据潜力:利用现代仪器设备和新技术手段,大雪观测数据具有丰富、准确、连续的特点,可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通过大雪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高我们对气候变化、气象灾害的认识,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二、科研目标根据以上申请理由,我团队计划开展如下科研目标:1. 研究雪花的形状与降水特性之间的关系,探索大雪对雪花形态的影响。
2. 探究大雪过程中的降水机制,分析降水量、降水形态的变化规律。
3. 研究大雪过程中的降温效应,分析大雪区域的温度变化。
4.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大雪覆盖区域进行遥感观测,结合地面观测数据,探究大雪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三、科研方案及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科研目标,我们计划采取以下科研方案和方法:1. 数据收集:在大雪过程中,利用现代气象设备和领先的气象测量技术,对降水、温度、气象要素等进行连续观测和记录。
同时,采用雷达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降雪数据。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深入探讨大雪现象产生的原因、机制和规律。
3. 室内实验:通过人工雪花、环境模拟等实验手段,模拟大雪过程中雪花的形态、降水量等变化规律,用以验证和完善理论模型。
2020年度XXXX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联合开放基金项目申请指南【模板】

2020年度XXXX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联合开放基金项目申请指南XXXX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设立XX野外站联合开放基金,旨在促进科研人员依托XXXX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平台建设、仪器维修改造、野外观测、数据共享、仪器研发、地球物理前沿研究和先进技术类的探索及协作开发。
2020年度重点支持以下类型的项目:1、野外站平台建设及仪器维修升级改造项目: 1-3项;申请金额不超过30万; 1-2年执行期;2、野外站观测与科学研究项目:一般不超过10项;申请金额2-10万/项;1-2年执行期;3、野外站开放研究课题:一般不超过3项;申请金额1-5万/项;1年执行期。
其中类型1、2的项目仅限野外站科研人员(包括博士后)申请,类型3项目由野外站以外的其他科研人员牵头申请,并与野外站科研人员合作实施。
所有申请项目需围绕野外站的宗旨和发展建设需求来设计,以提升野外站的仪器运行效率和观测能力、仪器研发水平、数据产出稳定性和可靠性、数据共享水平、野外工程技术水平、科学研究能力、野外站科普宣传水平等方面,推动郯庐-大别构造带的地球物理学研究及天地一体化近地空间环境综合监测网的建设,提升我国在固体地球物理、近地空间探测、地震及空间环境领域防灾减灾的创新研究能力。
现启动项目申请工作,申请书电子版发送至:mengo@。
项目受理截止时间为2020年3月5日,逾期不予受理。
申请项目将由野外站站务会进行初评,之后由野外站学术委员会评审确定最终资助项目名单。
项目的执行起始时间为2020年4月。
获得野外站资助的项目取得的成果需标注XX野外站(可以非第一单位),并在致谢中标注项目号。
单位标注中文为:XXXX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或XX省地震局),XXXX,233500;英文为:Mengcheng National Geophysical Observator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 Anhui Earthquake Agency), Mengcheng, Anhui, 233500, China。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申请书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申请书野外站名称:依托单位(公章):野外站负责人(签字):联系人:电话:传真:电子邮箱:通讯地址:邮政编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年月一、建站目的和意义二、野外站基本信息野外站名称,所属领域类型,区域代表性或学科代表性,建设承担单位,建设项目负责人及建设地点等信息。
三、野外站定位与发展目标观测内容及研究方向,近期重点、预计达到的目标。
四、野外站基础条件1、主要试验观测仪器野外试验观测场地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条件,重点描述仪器设备是否满足野外站试验观测的要求,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维护状况。
2、试验观测场及基础设施重点描述野外试验观测场地及其设施条件是否满足野外站试验观测的要求,包括:试验观测场的辅助设施条件、土地使用权(附野外站土地证或土地使用协议的复印件)、试验观测场地的条件、试验观测场地的稳定状况和维护、数据传输通讯条件、用于试验观测的车船条件等。
3、基础数据描述试验观测数据的数据集,数据量和积累的年限,数据规范和数据库建设情况。
4、工作和生活设施野外站具备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如通讯、网络通讯的条件和交通条件,包括车辆和交通状况等;科技人员居住条件和接待客座人员的能力,包括食宿条件、水电暖设施、防火防雷等安全设施等。
五、研究状况1、承担任务近5年来野外站以及依托本站条件所承担的科研任务情况,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级别和经费数量等。
2、研究成果近5年取得的科研成果,包括发表的论文数和刊物级别、主要的学术贡献、获奖情况、对国家和地方建设发展的贡献。
包括本站人员获得的成果和依托本站条件(仪器设备、试验观测场、数据等)获得的成果。
六、科技队伍状况1、学术带头人本站重点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的姓名、职称、单位以及依托本试验站条件(仪器设备、试验观测场、数据等)组织申请的项目、发表的论文情况和获奖情况。
2、长期在站工作的研究和技术人员指长期(每年工作3个月以上)在本站工作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人员结构(学历、学位、职称、年龄、专业方向)及其工作年限,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程度。
学观测研究站申报指南

附件12018-2019年度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申报指南一、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题一:学科类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题编号:0322 )。
(一)专题背景。
学科类省重点实验室是我省组织高水平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平台,是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科类省重点实验室包括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学科类)和省市共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学科类),其中省市共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学科类)采用省市联动共建、地市投入为主的方式建设,为我省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技术支撑。
本专题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现代种业与精准农业、现代工程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建设学科类省重点实验室。
(二)申报要求。
1. 建设基础要求。
研究方向明确,近、中、远期目标清晰,研究内容与已有省重点实验室不重叠。
其建设基础应符合以下要求:(1)实验室负责人:A. 2015-2017年主持过1项资助金额为200万元及以上的国家级基础类科研项目;B.2015-2017年主持过1项资助金额为300万元及以上的国家级研发类科研项目;C.2015-2017年主持过1项资助金额为500万元及以上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或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
(实验室负责人应符合上述其中条件之一)。
(2)研究团队:固定在职研究人员不少于20人,研究团队配置合理。
固定研究团队2015-2017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不少于10项,项目总金额1000万元及以上。
(3)科研设施:实验室使用场地相对集中,原则上须符合《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管理办法》中关于实验室面积和科研仪器相关要求。
(4)以往成果:实验室整体科研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代表性成果国内领先,应提供2013年以来的5项代表性成果。
(5)开放合作:实验室仪器设备提供对外开放服务,实验室应设立开放课题和开放基金,须有实质性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有产学研合作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申请书
野外站名称:
依托单位(公章):
野外站负责人(签字):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年月
一、建站目的和意义
二、野外站基本信息
野外站名称,所属领域类型,区域代表性或学科代表性,建设承担单位,建设项目负责人及建设地点等信息。
三、野外站定位与发展目标
观测内容及研究方向,近期重点、预计达到的目标。
四、野外站基础条件
1、主要试验观测仪器
野外试验观测场地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条件,重点描述仪器设备是否满足野外站试验观测的要求,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维护状况。
2、试验观测场及基础设施重点描述野外试验观测场地及其设施条件是否满足野外站试验观测的要求,包括:试验观测场的辅助设施条件、土地使用权(附野外站土地证或土地使用协议的复印件)、试验观测场地的条件、试验观测场地的稳定状况和维护、数据传输通讯条件、用于试验观测的车船条件等。
3、基础数据
描述试验观测数据的数据集,数据量和积累的年限,数据规范和数据库建设情况。
4、工作和生活设施
野外站具备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如通讯、网络通讯的条件和交通条件,包括车辆和交通状况等;科技人员居住条件和接待客座人员的能力,包括食宿条件、水电暖设施、防火防雷等安全设施等。
五、研究状况
1、承担任务
近5 年来野外站以及依托本站条件所承担的科研任务情况,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级别和经费数量等。
2、研究成果
近5 年取得的科研成果,包括发表的论文数和刊物级别、主要的学术贡献、获奖情况、对国家和地方建设发展的贡献。
包括本站人员获得的成果和依托本站条件(仪器设备、试验观测场、数据等)获得的成果。
六、科技队伍状况
1、学术带头人
本站重点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的姓名、职称、单位以及依托本试验
站条件(仪器设备、试验观测场、数据等)组织申请的项目、发表的论文情况和获奖情况。
2、长期在站工作的研究和技术人员
指长期(每年工作3 个月以上)在本站工作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人员结构(学历、学位、职称、年龄、专业方向)及其工作年限,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程度。
3、人才培养与引进本站科技人员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状况,或者利用本站的条件和数据进行研究的研究生状况,本站引进和培养人才情况。
七、管理水平
1、部门和依托单位支持状况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对本站给予建设经费、
运行经费、人员编制、相关的鼓励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所提供支持对本站的建设和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2、业务、行政负责人
本站业务、行政负责人与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协作,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合作,领导班子内部的团结协作等情况;是否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管理条例和措施。
3、开放状况
来站工作的客座人员数量, 所发表的论文和主要研究成果情况, 制定开放管理条例及其数据共享政策、 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情况、 研究经费的数量和使用情况。
4、发展规划设想
针对本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制定的科学发展规划, 括试验、研究、示范的规划,队伍建设的规划,管理措施等。
是否 开放
八、依托单位意见
注:意见中要明确加强对野外站的管理;给予经费、仪器设备和科技人员等条件的支持;遵守
章程和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资源数据共享的规定。
九、教育部意见
主管司局(盖章)负责人(签字)
附件一:信息汇总表
附件二:现有主要观测仪器设备
附件三:典型观测数据
注:选取提交代表性的数据,数量不超过10类
附件四:科学研究水平与贡献
1、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注: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重大横向等项目,不是基于本站所得数据和研究条件的课题不得填报,数量不超过10项。
2、重要获奖清单
3、主要科研论文或著作清单
注:请依次以论文(国外)、论文(国内)、专著或其中章节(外文)、专著(中文)、专利(外国)、专利(中国)为序分别填报。
非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不填。
研究生、博士后等非本站固定人员完成人用斜体字表示。
所有成果必须是署名为野外站的成果。
选取有代表性的成果提交,总数不超过30项。
4、代表性研究成果简介(每项成果单独填写1页,限3项)
请简要介绍代表性研究成果(论文专著及获奖成果)的主要内容,对科技创新、国家和地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及国内外影响。
保密内容请声明。
注:在“类型”栏标注硕士、博士或博士后,
附件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1、野外站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
2、野外站固定人员名单
注:(1)请填写所有固定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注意按照现从事工作类型中“研究”,“管理,“技术”分别排列在一起。
(2)在现从事工作类型一栏中填写“研究”,“技术”或者“管理” 。
(3)“在野外站工作期限”栏中填写每人实际在野外站工作的起止时间。
(4)在“团队协作栏”中填写“是”:实质性参加了至少一项所提交代表性成果的研究工作(以署名为准);“否”:没有参加所提交代表性成果的研究工作。
(5)行数不够可拷贝词表,酌情增加。
3、人才培养情况
附件六: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1、客座研究人员情况
2、承办大型学术会议情况
3、数据开放和共享情况
附件七:观测场土地及房屋产权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