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元曲和宋词的差异

合集下载

宋词与元曲的对比分析

宋词与元曲的对比分析

宋词与元曲的对比分析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宋词和元曲都是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时期和文化背景。

本文将对宋词和元曲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在创作风格、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点。

一、创作风格宋词以其婉约、含蓄的风格而闻名。

宋词的创作追求对美的追求和内心情感的表达,注重音律的优美和词藻的精妙。

词人常常将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观相融合,通过描绘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达到“纤尘不染,静谧空灵”的境界。

相比之下,元曲则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而著称。

元曲是元代戏曲的代表作品,强调戏剧性的冲突和激烈的情感表达。

元曲的创作涵盖了悲剧、喜剧、历史剧等多种题材,戏曲形式的特点使得元曲的表现手法十分多样化,不仅包括对白的对峙和唱词的抒情,还包括了歌舞、杂剧等多种表演形式。

二、题材选择宋词的题材涉及生活琐事、宫廷风情、山水田园等多个方面。

其中以山水田园为主题的田园词最为典型,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恬静的乡村生活。

同时,宫廷词也是宋词的重要题材之一,通过描绘宫廷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虚妄。

而元曲的题材选择则更加广泛,包括了历史传说、宫廷禁地以及社会现实等。

在元曲中,历史剧是其中一大类别,它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塑造了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形象。

另外,元曲中还有许多揭示社会丑恶与残酷现实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幽默的手法和夸张的形象,讽刺了社会的黑暗面。

三、表现手法宋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方式而著称。

宋词常常运用对景写意的手法,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自然景物,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内心世界。

此外,对于情感的表达,宋词常常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将自身的心情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使词作更具意境和情感共鸣。

元曲则强调了戏剧性和表演性,其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和夸张。

在元曲中,音乐和舞蹈是重要的表现方式,通过歌唱、跳舞和演技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元曲也注重台词的对峙和唱词的抒情,通过直接的对话和抒情的歌唱,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词赋之间,意难尽其妙:宋词与元曲的比较研究

词赋之间,意难尽其妙:宋词与元曲的比较研究

词赋之间,意难尽其妙:宋词与元曲的比较研究概述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其中以宋词和元曲为代表的文学形式互相补充并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

本文将对宋词和元曲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在形式、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点。

1. 形式比较1.1 宋词形式特点: - 宋词一般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或五个字; - 描写细腻而入微,注重语言的雅致和押韵的韵律性。

1.2 元曲形式特点: - 具有音乐性和戏剧性,常搭配音乐演唱; - 包括散曲(即散文体),如《西鄙人》、《念奴娇·春情》等;和杂剧(即骈文体),如《窦娥冤》、《汉宫秋》等。

2. 主题比较2.1 宋词主题特点: - 描写爱情、山水田园、思乡等抒情意境; - 唐宋时期的词人,如李清照、辛弃疾等,善于表达内心情感和社会观察。

2.2 元曲主题特点: - 多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事件; - 描述宫廷争斗、忠孝之道等社会伦理。

3. 艺术手法比较3.1 宋词艺术手法特点: - 技巧娴熟,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联想表达情感; - 借用典故、象征性的意象和比喻等形式进行描写。

3.2 元曲艺术手法特点: - 运用舞台表演形式,通过角色对话、唱腔等方式表现情景; - 引入象征与虚幻的元素,例如人物扮演神仙或魔鬼。

4. 影响与传承4.1 宋词影响与传承:- 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对明清时期的文人有深远影响;- 代表作家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名篇流传至今。

4.2 元曲影响与传承: - 为后世戏曲发展奠定基础,如明代的四大奇书之一《西游记》即源自元曲; - 包括程朱理学的形成对后世思想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结论宋词和元曲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表现了不同时期不同风貌下的文化繁荣。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在形式、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并且都对后世文学及其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应当珍视并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探索其背后蕴含的智慧和情感。

宋词与元曲的文学特点对比

宋词与元曲的文学特点对比

宋词与元曲的文学特点对比一、宋词的文学特点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诗歌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文学特点:1.抒情性强:宋词注重表达个人情感,以描绘人物内心世界为主要目的。

通过优美的语言和艺术手法,传递出作者真挚的情感体验。

2.婉约唯美:宋词追求清丽、柔媚、雅致的艺术效果,以表现自然风景和缠绵细腻之美为特色。

善于用美丽的意象来描绘感情和景物。

3.意境深远:宋词注重意境的烘托和塑造,借助音韵、修辞等手法,将描写对象转化为抒发思想感情之用。

通过表达自我思考和人生观念等哲理内容,使作品意义更加深刻。

4.言简意赅:宋词注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语言通俗易懂。

通过极富节奏感和声韵美来营造印象深刻、留有余地的作品效果。

二、元曲的文学特点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形式,与宋词相比,有着独特的文学特点:1.言之凿凿:元曲注重逻辑性和说理性,通过对话和场景来塑造人物形象,并表达作者对社会问题和人生观念的看法。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

2.多姿多彩:元曲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造型艺术和舞台表演。

因此,在视觉上可以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场景和角色形象。

3.注重故事情节:元曲强调剧情、冲突和情节转折,讲求戏剧效果。

通过生动、紧凑、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来引起观众的共鸣。

4.民间化:元曲描写了各个阶层、职业、社会地位的不同人物,包括宫廷人物与平民百姓等。

它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呈现出民间色彩浓厚的特点。

三、宋词与元曲的异同点尽管宋词和元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艺术形式,但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表现形式不同:宋词以短篇散文形式为主,注重个人情感抒发;而元曲则是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和话剧等多种表现手法。

2.文学风格迥异:宋词追求以诗意抒发情感和传递意境,咏写自然景物与内心思想;而元曲更注重戏剧性和社会议题,追求具有说服力和启示性的作品。

3.社会功能差异:宋词多用于琴棋书画雅集之间的应酬和艺术修养,《琴棋书画谱》中均有收录;而元曲则更多地用于民间娱乐、教育和社会茶楼等场合。

宋词与元曲的区别

宋词与元曲的区别

宋词与元曲的区别
一、曲字数上更自由。

比如说一个词牌限定字数很少能再变化,即便有变化也会在词牌上反映出来,比如添声,偷声,摊破,添字,减字。

而元曲因为有衬字要自由许多。

比如“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凭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这曲本应14字,但现在增秤字后达到50多字。

二、曲音调上更自由。

词有严格的平仄,而曲在衬字上是自由的不讲平仄。

三、韵不同。

词讲究雅致,可以隔行押韵,也可以换韵。

按照词牌的要求来。

而曲要求一韵到底。

四、容量不同。

诗词曲的发展容量是越来越大的。

词发展到早期就开始从小令转向长调,曲的容量就更大一些。

五、风格差异
词贵雅,曲贵俗。

元朝是一个文化倒退的朝代...,社会矛盾尖锐,百姓无心理睬所谓艺术,这与宋初“凡有饮水处,即能歌柳词”的氛围是不一样的。

元曲更写实,更口语,有大量的俚语加入。

贴近百姓生活。

宋词与元曲的风格比较与分析

宋词与元曲的风格比较与分析

宋词与元曲的风格比较与分析1. 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宋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文化艺术繁荣。

宋词和元曲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在宋代和元代分别达到高峰,并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语言、体裁、题材等多个角度对宋词和元曲的风格进行比较和分析。

2. 语言风格比较2.1 宋词的语言特点回顾宋词,我们能够发现以下语言特点: - 受古文的影响,注重清新、简练、含蓄的表达方式; - 晦涩隐晦:采用比兴、典故等修辞手法,意境深远; - 唯美写景:注重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心理情感。

2.2 元曲的语言特点相比之下,元曲有着与宋词不同的语言特点: - 口语化:元曲中使用更多白话诗,表达更加直接、活泼; - 幽默幻想:运用夸张、滑稽等手法,抒发人生哲理; - 文人气息:元曲中仍然能够感受到文人雅士的影响。

在语言上,宋词追求内敛和意境,而元曲继承了以往戏剧的特点,更注重于表达直接的情感。

3. 体裁风格比较3.1 宋词的体裁特点宋词以其丰富多样的体裁而闻名,主要有: - 爱情词:描写爱情纠葛、离别思念等; - 赞美词:赞美自然景物、美人等; - 哀悼词:表达对逝去亲人或事物的思念之情。

3.2 元曲的体裁特点元曲则涉及更多戏剧性质的作品,包括: - 杂剧:融合音乐、舞蹈、戏剧等元素,结构复杂而独特; - 歌辞:用于歌舞戏,以婉转动听的歌唱形式展现故事情节。

在体裁上,宋词注重于个人感受和抒发情感,而元曲则更关注于戏剧性质和整体表现形式。

4. 题材风格比较4.1 宋词的题材特点宋词的题材广泛多样,涉及个人情感、自然景色以及社会风俗等,主要包括:- 山水田园:描绘山川河流、农田风光等; - 爱情离别:描述爱人之间的离合悲欢; - 忧国忧民:抒发对国家和民众困苦的关切。

4.2 元曲的题材特点元曲则更加注重故事情节和社会现象,其题材包括: - 历史传记:描写历史英雄人物或事件; - 社会讽刺:嘲讽官场腐败、社会伦理等; - 爱情纠葛:呈现男女主角之间扑朔迷离的爱情故事。

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

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

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文坛的瑰宝,那么大家知道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1】首先,他们形成的时代不同。

唐宋元三个朝代不同,自不消说;其次,他们的格式不同,唐诗讲究格律;主要包括平仄和韵。

宋词,体式灵活,又称“长短句”。

元曲继承了唐诗和元曲的主要特点,只是更加灵活一些。

再次,产生的背景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等)唐诗是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江山大一统和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诞生的。

唐人总结了诗经和乐府等前人诗歌的成就基础上,将诗歌的格律进行系统化和格式化。

使得唐诗的创作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体式。

为了区别于以前朝代的诗歌,史称“新体诗”。

宋词是在唐诗以后形成于青楼乐坊,用来和着音乐进行演唱的,由于有固定的曲式(又称“词牌”),所以将创作宋词称为“填词”。

元朝以后,蒙古人统治中国,对汉族的知识分子实施打压政策,很多文人郁郁不得志,于是,转入到民间戏曲的创作中来。

所以,促进了元曲的大繁荣。

诗与词的区别【2】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

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词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终於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宋词与元曲的艺术特点对比研究

宋词与元曲的艺术特点对比研究

宋词与元曲的艺术特点对比研究引言中国古代文学在宋代和元代出现了两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宋词和元曲。

宋词以其含蓄、婉约的表现形式闻名,而元曲则以其豪放、生动的风格独树一帜。

本文将对宋词和元曲这两种文学形式的艺术特点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宋词的艺术特点1.1 内容高度凝练宋词以表达作者情感为主要目的,因此在内容上追求高度的凝练。

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思想,给人留下了极强的印象。

1.2 主题浪漫唯美宋词多以浪漫唯美的主题为基调。

它描绘了诗人丰富的感情世界,表达了对爱情、自然、友谊等主题的追求和歌颂。

这种主题给人以美好的想象,使人沉浸其中。

1.3 描写方式情景交融宋词常使用描绘方式情景交融的手法。

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的融合,传达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这种手法使词作更加生动和立体,给人以直观的感觉。

2. 元曲的艺术特点2.1 表演性强元曲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表演性是其最突出的艺术特点之一。

元曲注重视觉和听觉上的表现,以戏剧化的手法营造出丰富多样的场景和形象,给观众以强烈的视听冲击。

2.2 人物形象丰满多样元曲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多样,有英雄、悲剧、喜剧等各种类型。

这些形象通过丰富的对白和描写,呈现出真实而生动的个性,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2.3 音乐和舞蹈的融合元曲中音乐和舞蹈的融合是其独特之处。

音乐和舞蹈是元曲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动作,增强了戏曲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沉浸其中。

3. 宋词与元曲的对比研究3.1 文学形式的差异宋词是一种以诗歌形式表现出作者情感的文学形式,而元曲则是一种以舞台表演形式展现出故事情节的文学形式。

这两种形式在表达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3.2 内容主题的区别宋词以浪漫唯美的主题为主,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元曲则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叙述,涉及到更广泛的主题,如英雄、历史事件等。

3.3 表现手法的异同宋词注重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元曲注重视觉和听觉上的表现,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化的手法向观众传递情感。

元曲与唐诗宋词的风格差异

元曲与唐诗宋词的风格差异

元曲与唐诗宋词的风格差异中国文学历史悠久,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体裁和类型。

唐诗、宋词以及元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

尽管它们都是由中国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主题和艺术风格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元曲与唐诗宋词在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

一、风格的根源元曲、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两大代表体裁,它们的风格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传统。

唐诗宋词以音乐性为主要特点,这一特点源于唐宋时期的音乐艺术。

而元曲的创作则深受汉唐时期的散文和曲艺的影响,具有更明显的戏剧性和叙事性。

二、主题的区别唐诗宋词的主题内容往往是关于山水、爱情、家国和人生哲理等方面的。

这些主题通常反映了诗人或作家的人生感悟和社会情感。

而元曲中的主题多与宫廷政治、历史事件以及爱情等社会现实有关。

而其中的历史事件则往往在戏曲中有一定的变通和夸张。

三、表达手法上的差异唐诗宋词中的表达手法注重于抒情、借景和比兴,优美、流畅的词句和音乐经常被用来表达情感。

而元曲通常以抒情、描写、抨击和讽刺为主要手法,用丰富的视觉语言表现场面,故事情节中常融入多种方式的表达方式,包括音乐、舞蹈、杂技等。

四、节奏和韵律的不同唐诗宋词往往有着规范的诗体、句式和韵律。

而元曲则没有很明显的固定格式,有很大的自由度。

元曲的节奏则较唐宋诗词更富于变化和跌宕,也更加注重于节奏的对比和变化。

五、现实与虚构的不同唐诗宋词通常侧重于诗人对现实的感受和认知,内容多与自然、生活等相关。

而元曲则偏重于虚构,其中的故事情节常受到历史事件和传说的影响。

同时,唐诗宋词中,情感并不是所有作品的重心,而在元曲中,情感往往是戏曲中的主要线索。

综上所述,元曲和唐诗宋词在历史、文化、主题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尽管它们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魅力,但是在细节和技巧上的不同,让这两种文化表现形式更加细腻和精妙。

这些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也提供了我们拓展欣赏领域和文学欣赏方向的广阔空间。

《元曲与宋词:创作风格与意境实现的异同》

《元曲与宋词:创作风格与意境实现的异同》

元曲与宋词:创作风格与意境实现的异同引言元曲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

元曲以其活泼欢快、富有音乐性的表现形式而闻名,而宋词则以其婉约细腻、抒情深沉的特点而备受喜爱。

本文将对元曲和宋词在创作风格和意境实现方面的异同进行探讨。

创作风格元曲的创作风格元曲是由元代戏剧家所创作的一种戏剧性诗歌,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舞台表演性:元曲多用于舞台演出,注重角色扮演和表演技巧。

- 韵律丰富:元曲使用了多种韵律模式,如《长短句》、《散曲调子》等,使得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 多样化的题材:元曲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题材,包括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战争军事等。

宋词的创作风格宋词是宋代文人所创作的一种短小精致的诗歌形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婉约细腻:宋词以细腻唯美的语言表达情感,对于爱情、离别、自然景物等主题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

- 字数有限:宋词追求简洁明快的节奏感,所以大多只有四句、八句或十二句。

- 意境深沉: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和比喻手法,宋词能够营造出丰富深邃的意境。

意境实现的异同元曲的意境实现元曲在创作上注重塑造角色形象和通过舞台上演来传达情感。

通过人物对话、行动和音乐伴奏等手段,元曲能够直观地表现出各种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在《汉宫秋》这首元曲中,通过皇帝与后宫妃子们之间的对话和演唱动作,展现了秋天带给人们的伤感和思乡之情。

宋词的意境实现宋词的意境实现更加侧重于语言的精致和形象的描绘。

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写景等,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想象力,并深入体验到其中所表达出的情感。

例如,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通过描绘夕阳西下、折柳送别等场景,以及借景抒怀的方式,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忧伤、惆怅而美丽的意境。

总结元曲和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诗歌形式,它们在创作风格和意境实现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异同。

元曲以其活泼欢快、舞台表演性突出而闻名,而宋词则以其婉约细腻、注重字数限制和意境深沉而备受推崇。

(完整版)元曲和宋词的差异

(完整版)元曲和宋词的差异

一、词和曲在内容上的区别词与散曲,共主体并不属于文学,它们反映的大都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情趣。

只有少数表现人民痛苦的作品,这是值得注意的。

就内容而言,宋词一般反映了:1.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

2.都市的繁荣和个人的享乐。

3.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4.丧国的悲恸和人民的痛苦。

(人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不例举了)散曲是在师承诗词和宋金民歌、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一开始在创作上就兼具了雅俗两种倾向,前者更多地接受了诗词的熏染,后者更多受到了民歌的影响;再加上新的时代的条件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散曲的美学形态与传统诗词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迥不侔也。

”(王骥德:《曲律》)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执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人、尤其是南人中的知识分子特别歧视,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

散曲作者们眼见政治黑暗,仕途险恶,在悲愤感叹之余,常萌洁身隐退之想。

因而“叹世”和“归隐”成为元散曲的两个突出的主题。

如马致远《拨不断·叹世》:“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悟远近千官冢。

一场恶梦!”同调《归隐》:“菊花开,正归来。

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栖、东阳酒、西湖蟹。

哎,楚三闾休怪!”看破人间恶梦,遁人世外桃源,虽不过是一种幻想,却反映了对污浊现实的消极抗议,马致远的这种思想感情在元散曲作者中有相当的典型性。

至于他那首名作《夜行船·秋思》,则不过是把“叹世”和“归隐”的主题融而为一,化为两部合唱罢了。

“叹世”的主题变奏是“讥世”、“刺时”,这类作品寄悲愤于慨叹,情怀激烈,一吐为快。

如无名氏《朝天子·有感》:“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张鸣善《水仙子·讥时》:“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查德卿《寄生草·感叹》:“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至于无名氏那首《醉太平》则更是毫无顾忌地喊出:“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宋词和元曲的区别是?

宋词和元曲的区别是?

宋词和元曲的区别是?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

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 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

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

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

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

故后世有元曲之称。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馀、长短句。

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

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

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宋词与元曲的最大区别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元曲在正字之外可在句首或句中加衬字,更自由,更灵活也更适合使用口语。

②两者用韵不同。

元曲用的是当时北方话音韵。

协韵方法是通押一韵不换韵。

③元曲对仗形式比较丰富,除偶句外,三句四句皆可对。

还有隔句对联珠对等。

此外,元曲还有"务头"、"俳体"等形式特点。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元曲与宋词的区别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元曲与宋词的区别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元曲与宋词的区别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宋、元时,代有新变,诗之余为词,词之余为曲,各相争雄。

文学史上所说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的诗体。

唐诗基本上是五、七言诗,词、曲则都是长短句。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最后两个阶段是词与散曲。

词与散曲在本质上都属于诗,它们和诗一样,有着大体相同的渊源;共发生和发展都和音乐密切相关;它们都既可唱可咏,又同样要倚声填词,合辙押韵,讲究形、音、意的俱现。

词与散曲原本都是“民间物”,属于民歌一类,久已有之。

其曲调,依民族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时代的改换而有所变迁。

它们的发展规律正所谓“人民创造,文人加工,新陈代谢。

”词和散曲产生后都走了一条由俗到雅,由民间而人文人的道路。

如同鲁迅所说:“词曲之始,也都文从字顺,并不艰难”,“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

我们这里不谈诗,只谈当时词和曲这两种新诗体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区别。

一、词和曲在内容上的区别词与散曲,共主体并不属于浴文学,它们反映的大都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情趣。

只有少数表现人民痛苦的作品,这是值得注意的。

就内容而言,宋词一般反映了:1.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

2.都市的繁荣和个人的享乐。

3.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4.丧国的悲恸和人民的痛苦。

(人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不例举了)散曲是在师承诗词和宋金民歌、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一开始在创作上就兼具了稚俗两种倾向,前者更多地接受了诗词的熏染,后者更多受到了民歌的影响;再加上新的时代的条件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散曲的美学形态与传统诗词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迥不侔也。

”(王骥德:《曲律》)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执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人、尤其是南人中的知识分子特别歧视,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

宋代词与元曲的文学风格比较

宋代词与元曲的文学风格比较

宋代词与元曲的文学风格比较引言文学是人类表达情感、思想和经验的艺术形式之一。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表达方式,而宋代的词与元曲是该时期文学的两个重要流派。

本文将比较宋代词与元曲的文学风格,探讨它们的异同、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宋代词的文学风格简洁而含蓄的表达宋代词以其简洁而含蓄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词人常使用极少的字句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这种表达上的克制使得宋代词具有一种内敛的美感,读者需要在阅读时进行一定的想象和理解,才能完全领会其意境。

唯美而优雅的意象宋代词以其唯美而优雅的意象而备受推崇。

词人借助精妙而贴切的比喻、典故和音律,创造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意象,将词情融入其中。

这种意象的描绘使得宋代词充满了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唱和与写景的结合宋代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而闻名。

一首完整的宋词通常分为前后两首,前半部分为“和词”,后半部分为“答词”。

这种唱和的形式既展示了多元的词作者间的对话,又突出了词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此外,宋代词还注重描写自然景色,以此营造出一种恬静、宜人的氛围。

元曲的文学风格戏剧性的表达方式元曲是元代的一种戏剧形式,也是古代中国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于宋代词的内敛与含蓄,元曲更加强调戏剧性的表现方式。

它采用对话、动作和表演的形式来展示故事情节和角色的性格,注重舞台效果和视觉效果。

多样化的题材与风格元曲以其丰富的题材和多样化的风格而令人瞩目。

元曲的题材包罗万象,既有历史传说、神话故事,也有生活日常、喜剧笑话等等,几乎囊括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

此外,元曲还以其灵活多变的风格而著称。

有的元曲风格儿歌,有的风格畅谈,有的风格轻松诙谐,有的风格庄重严肃,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与音乐的结合元曲与音乐结合密切,以此增添戏剧的情感表达和节奏感。

元曲的剧本往往包含舞蹈、乐曲等元素,演唱者不仅需要有演技,还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

这种结合使得元曲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律和动感,使观众在欣赏时能够融入其中,感受到戏剧与音乐的双重喜悦。

宋词与元曲的文化差异与演变比较

宋词与元曲的文化差异与演变比较

宋词与元曲的文化差异与演变比较前言宋词和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分别代表了北宋和元代的文化特点。

本文将对宋词和元曲进行比较,并探讨它们在文化差异方面的演变情况。

一、宋词1.1 宋词概述•文学特点:抒写思想感情、婉约细腻、含蓄写意、富有音乐性。

•主题内容:爱情、离别、自然、家国等。

1.2 文化背景与影响因素•士人文化:注重礼仪之道,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都市文化:民风开放,商业繁荣。

1.3 演变与发展•北宋初期:以苏轼为代表,标志着韵致雅丽的扬州派兴起。

•北宋中期:以辛弃疾为代表,开始出现豪放激昂的豪放派。

•南宋时期:以李清照为代表,更加注重内省情感表达。

二、元曲2.1 元曲概述•文学特点:以歌舞形式演出,规模宏大,注重音乐、舞蹈和戏剧化的效果。

•主题内容:历史传奇、民间故事、爱情、忠诚等。

2.2 文化背景与影响因素•蒙古族文化:元代为外族政权,蒙古族的文化熏陶深厚。

•北方游牧文化:草原民歌和游牧生活对元曲产生影响。

2.3 演变与发展•早期元曲:以郑光祖为代表,注重韵律和舞台效果。

•中期元曲:以关汉卿为代表,注重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

•晚期元曲:以白朴为代表,逐渐趋向成熟稳定,并加入了更多的社会思潮。

三、文化差异与演变比较3.1 内容题材差异•宋词注重个体情感抒发,主题围绕爱情、离别等;而元曲则更多关注集体命运和社会问题。

•宋词追求简约和内敛,元曲则以壮观的舞台效果为特点。

3.2 表达手法差异•宋词注重语言之美,讲究字音韵律、情感细腻;而元曲则更注重表现手法多样性,如音乐、舞蹈和戏剧化的表演。

•宋词追求真挚内省的个体感受,元曲则更加具有叙事性和传统意义上的戏剧性。

3.3 文化传承与影响•宋词在元代并没有直接后继者,但其文化风格影响了元曲创作中的一些方面。

•元曲则对明清戏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结论宋词和元曲作为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学流派,在文化差异与演变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风貌。

元曲与南宋宋词的比较分析

元曲与南宋宋词的比较分析

元曲与南宋宋词的比较分析南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其中元曲和宋词两个文学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表现形式、主题内容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对元曲和南宋宋词进行比较分析。

一、表现形式的比较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形式之一,它以歌舞、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通常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元曲的表现形式多样,有杂剧、历史剧、传奇剧等。

元曲在形式上注重音乐和舞蹈的配合,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吸引了众多观众,成为当时文化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之下,南宋宋词则是一种以文字表达情感的诗歌形式。

宋词以其简洁、含蓄的风格而闻名,它以五言或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通过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

宋词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以及对自然、社会的观察和描写。

它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和思考。

二、主题内容的比较元曲的主题内容多样,既有历史传奇,也有爱情故事,还有社会风俗等。

元曲中的历史剧往往以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为背景,通过歌舞和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

爱情故事则以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线,通过舞台表演展示出来。

社会风俗则以描绘当时社会生活为目的,通过角色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来表现。

南宋宋词的主题内容则更加偏向于抒情。

宋词以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要目的,通过对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同时,宋词也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描写来抒发情感。

宋词的主题内容多样,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歌颂,也有对人生苦难的反思,还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三、艺术特点的比较元曲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舞台表演和音乐上。

元曲注重舞蹈和音乐的配合,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元曲的音乐以曲调婉转、节奏明快为特点,能够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元曲的舞蹈则以舞姿优美、动作矫健为特点,能够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南宋宋词的艺术特点则主要体现在语言和意境上。

宋词以其简练、含蓄的语言风格而著名,它能够用极少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宋词与元曲的艺术魅力比较

宋词与元曲的艺术魅力比较

宋词与元曲的艺术魅力比较1. 引言宋词和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们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介绍宋词和元曲各自的特点,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

2. 宋词的艺术魅力2.1 文化背景宋词是在宋代(960年-1279年)兴盛发展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歌形式。

其产生在一个相对安定富裕、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社会背景下。

### 2.2 表现手法2.2.1 深情表达:宋词以其纤细入微、情感真切而著名,几乎涵盖了人生百态中的所有情感。

2.2.2 自然描写:通过细腻而真实的自然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 2.3 典型作品李清照、苏轼等被誉为宋词的代表性作家,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声声慢》、《如梦令》等,成为后世诗人的楷模。

3. 元曲的艺术魅力3.1 文化背景元曲是在元代(1279年-1368年)风靡一时的戏曲体裁,它产生于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背景下。

### 3.2 表现手法 3.2.1 夸张而生动的表演:元曲注重舞台表演,通过丰富多样的动作、服装和音乐来展示故事情节。

3.2.2 独特的语言音韵:元曲采用平仄对偶和押韵的方式表达情感,具有独特的声腔美。

###3.3 典型作品关汉卿、郑光祖等被誉为元曲的代表性作家,他们创作了许多经典之作,如《汉宫秋》、《窦娥冤》等,至今仍被广泛演出。

4. 比较分析4.1 情感表达方式不同宋词注重细腻入微、真情实感地描写内心情感,而元曲则通过夸张生动的表演将情感直观地呈现给观众。

### 4.2 表现手法不同宋词主要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而元曲更注重于音韵、舞台表演和视觉效果的展示。

### 4.3 文化背景差异宋词产生于一个相对安稳儒道文化影响大的社会,而元曲则在蒙古统治下融合了多个文化元素。

5. 结论宋词和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丰富艺术魅力的两个流派。

宋词以细腻入微的情感描写为特色,而元曲则注重于视听效果和戏剧性的表达。

无论是音乐还是戏剧表演,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和情感追求。

宋词曲与元曲的比较研究

宋词曲与元曲的比较研究

宋词曲与元曲的比较研究引言宋词与元曲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化风貌和艺术成就。

本文将比较宋词曲和元曲在创作手法、主题内容、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异同,从而探究两种艺术形式的特色及其影响。

创作手法比较宋词的创作手法•抒发情感:宋词以表达个人体验和感情为主导,注重抒发作者内心世界。

•简练精巧:宋词注重言简意赅、寥寥数语中表达深情。

•语言优美:宋词追求音韵和平仄的完美呈现,使用多样变化的修辞手法,如象征、对偶等。

元曲的创作手法•叙事性强:元曲更侧重于故事情节,注重描绘人物形象和展示事件发展过程。

•音乐性突出:元曲配合音乐演唱,因此需要考虑歌唱时的旋律以及舞蹈动作等因素。

•剧情曲折:元曲的剧情多变,通过多角度、多线索的展示来引发人们对于故事发展的兴趣。

主题内容比较宋词的主题内容•爱情思念:宋词以表达对于爱情的憧憬、追求和思念为常见主题。

•自然景物:宋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于自然之美以及与人之间的关联感悟。

•忧国忧民:在政治动荡时期,许多宋词也探讨社会问题和政治忧虑。

元曲的主题内容•英雄豪杰:元曲塑造了不少英雄形象,呈现了人们追求正义与勇气的精神面貌。

•家庭纠葛:元曲中探讨家族纠葛、亲情关系和婚姻问题等家庭议题。

•社会喜剧:元曲中出现了一些喜剧性质的作品,通过幽默手法揭示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

艺术特点比较宋词的艺术特点•内省式写作:宋词注重叙述个体心灵的体验和感悟。

•情景交融:宋词追求情景交融,将景物、音乐、心情等巧妙地融合在文字之中。

•赋予生命力:宋词通过赋予诗句生命力,让读者产生共鸣。

元曲的艺术特点•戏剧性表演:元曲以戏剧形式呈现,注重角色之间的对话和互动。

•音乐舞蹈结合:元曲与音乐、舞蹈有机结合,通过多媒体表现手段增强艺术效果。

•探寻人性真相:元曲通常通过复杂的情节设计来揭示人性弱点和社会现象。

影响和启示宋词和元曲分别代表了中国文学发展中两个重要的阶段。

它们的创作手法、主题内容和艺术特点各不相同,但都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诗词宋词与元曲的特点比较

古代诗词宋词与元曲的特点比较

古代诗词宋词与元曲的特点比较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瑰宝,其中的诗词宋词和元曲是独具特色的两个重要流派。

虽然它们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但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别。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宋词与元曲的特点,并进行比较。

一、古代诗词的特点诗词是指以语言为表现手段,通过节奏、韵律等表现方式,来表达诗人感受和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

古代诗词有如下的特点:1. 押韵严格:古代诗词对押韵十分重视,每句话通常都会有相同的韵脚。

这种严格的押韵结构使诗词在朗诵时更加美妙动听。

2. 简洁精炼:古代诗词因其格式和语言的限制,追求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

一句话几个字,一首诗几十个字,却能表达出诗人的深情和哲理。

3. 抒发情感:古代诗词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对国家、亲友和爱情的思念之情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

这种情感表达使得古代诗词更加贴近人心。

二、宋词的特点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在古代诗词的基础上创新了很多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

以下是宋词的一些特点:1. 真实感情:宋词在文字的表达上更加偏向于感情真实和自然的风格,可以反映出词人内心真切的情感。

2. 抒写细腻:宋词以细腻的笔触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描绘自然景物,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词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他们的世界,共同体验其中的美妙与辛酸。

3. 含蓄意境:宋词的意境通常比较含蓄,不直接表达词人的情感,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表达来间接展现词人的情感。

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给了读者更多的联想空间,使词人的意境更加深远。

三、元曲的特点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形式,它以歌舞、音乐和表演为主要手段,在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上与古代诗词有着显著的不同。

以下是元曲的一些特点:1. 表演性强:元曲作为戏曲,注重舞台表演和音乐的完美结合。

除了文字的表达,元曲更注重演员的表演技巧和音乐的配合,使得观众能够通过视听的艺术享受来感受故事的情节和情感。

2. 寓意深远:元曲常常通过寓言和象征的手法,传递深刻的哲理和社会寓意。

古代文学宋词和元曲的特点

古代文学宋词和元曲的特点

古代文学宋词和元曲的特点古代文学中,宋词和元曲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

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展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宋词和元曲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

一、宋词的特点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它在宋代达到了顶峰。

宋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简洁精炼:宋词注重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入的感情。

它不同于唐诗的雄浑豪放,而更注重言短意长。

词作者借助精炼的文字和深入的内涵,通过极少的字句表达丰富的情感。

示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江城子》2. 咏物写景:宋词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态。

作家们注重写真的细节描写,善于通过对细小事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示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杨洪基《江山如此多娇》3. 唯美主义:宋词强调美的追求,词人注重渲染美好的氛围。

他们通过词的艺术表现,营造出一种唯美的境界,并给读者带来深深的享受。

示例:尽日无风轻浪小,青天落叶黄泉路。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二、元曲的特点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创举。

元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寓意深刻:元曲常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性弱点,融入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曲作者通过戏剧性的手法将思想深度与艺术形式紧密结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示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关汉卿《木兰辞》2. 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元曲具有多种类型和不同的表演形式,如元杂剧、元曲、元杂剧等。

这些不同形式的曲目丰富了曲艺的表达方式,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艺术享受。

示例:汉宫秋月何时了,往事秋风吹作尘。

——白朴《天净沙·秋思》3. 思想开放和多元文化融合:元曲是一个开放的文化舞台,吸收了其他文化的元素,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元曲的舞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多元文化交融现象,反映了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风貌。

【元曲与宋词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区别】

【元曲与宋词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区别】

【元曲与宋词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区别】篇一:唐诗宋词元曲上联: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华文学七朝六绝唱下联:李篆曹隶颜楷王行张草金石刀刻,传统书法五体一脉承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

某个时代的文学是某个时代的文化的一个元素,同时某个时代的文化是某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文化与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特定时代的文学必然会深深地烙上这个时代的印记。

唐宋以及宋元的朝代更替,是政治上的巨大变革,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都热切地期待社会稳定,经济在受到战争破坏后渐渐复苏、发展,文学作为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渐渐突显出来。

随着宋代政治、经济的成熟繁荣,宋词也进入了成熟繁荣时期,则是词创作的最高峰,数量质量都达到了巅峰时期。

宋词得到整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认同和喜爱。

词已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沃土之中,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时期文学样式的代表。

元曲也称元戏剧,它的出现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文学更加地平民化,这是受到元朝政治体制的影响。

以汉人为主的文学创作主体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社会中下层的大众生活。

诗词曲等文学样式的更新,也彰显了文学创作者的勇于创新的精神。

宋词是诗经及魏乐府之蜕变和唐代近体诗不断发展的结果。

词和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诗为整齐的五、七言(齐言),而词则长短句(杂言),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

“词”就这样产生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宋诗步唐诗后尘,虽也自成景象,但总体水平难以超越唐诗。

既然诗这种文学样式不能成为一个新时代的特征,人们就将目光放在了在唐时刚萌芽、起步的词上,随着一大批优秀词人的涌现,使宋词达到了一个新的文学高峰,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也使词成为了宋代的一个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词和曲在内容上的区别词与散曲,共主体并不属于文学,它们反映的大都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情趣。

只有少数表现人民痛苦的作品,这是值得注意的。

就内容而言,宋词一般反映了:1.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

2.都市的繁荣和个人的享乐。

3.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4.丧国的悲恸和人民的痛苦。

(人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不例举了)散曲是在师承诗词和宋金民歌、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一开始在创作上就兼具了雅俗两种倾向,前者更多地接受了诗词的熏染,后者更多受到了民歌的影响;再加上新的时代的条件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散曲的美学形态与传统诗词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迥不侔也。

”(王骥德:《曲律》)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执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人、尤其是南人中的知识分子特别歧视,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

散曲作者们眼见政治黑暗,仕途险恶,在悲愤感叹之余,常萌洁身隐退之想。

因而“叹世”和“归隐”成为元散曲的两个突出的主题。

如马致远《拨不断·叹世》:“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悟远近千官冢。

一场恶梦!”同调《归隐》:“菊花开,正归来。

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栖、东阳酒、西湖蟹。

哎,楚三闾休怪!”看破人间恶梦,遁人世外桃源,虽不过是一种幻想,却反映了对污浊现实的消极抗议,马致远的这种思想感情在元散曲作者中有相当的典型性。

至于他那首名作《夜行船·秋思》,则不过是把“叹世”和“归隐”的主题融而为一,化为两部合唱罢了。

“叹世”的主题变奏是“讥世”、“刺时”,这类作品寄悲愤于慨叹,情怀激烈,一吐为快。

如无名氏《朝天子·有感》:“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张鸣善《水仙子·讥时》:“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查德卿《寄生草·感叹》:“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至于无名氏那首《醉太平》则更是毫无顾忌地喊出: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

哀载可怜!”这一类愤世讥时之作,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有较高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

与上述主题声气相通的还有一些怀古之作,大多借古讽今,绵里藏针。

代表作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睢景臣那首脍炙人口的《哨遍·高祖还乡》则剥下了皇帝的神圣衣衫,还其流氓无赖的真相,嬉笑怒骂,痛快淋漓,虽讥刺一人而实际上是对封建皇权的亵渎,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讽刺佳作。

与“归隐”主题相联系的则是对山水田园和自然景物的讴歌欣赏。

这类作品在元散曲中占的数量也不少,光是吟咏杭州西湖之美的散曲就相当可观。

“元代散曲作家对于山水的审美态度与魏晋六朝的名士有所不同,他们不是淡然的幽栖和无所动心的观照;也有别于唐宋写景诗词的含蓄蕴藉,而是敞开胸怀,歌哭于斯,使山水染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他们对于自然的审美感,已有了更高的自觉,已发现艺术美与自然美相互渗透和转化的辨证关系。

一位少数民族作家薛昂夫写道:“一样烟波,有吟人景便多。

”(《殿前欢·秋》),这就是说,同样的自然景色,一经诗人的发现和吟咏,就可以使风景增色,使游览者增添不少观赏的意趣。

在元代描写西湖风光的散曲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那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小诗,对散曲家们的审美规范作用是何等巨大,而散曲家们又是如何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在新的审美角度上加以丰富和发展。

请看张可久的这首《红绣鞋·西湖雨》:“删抹了东坡诗句,糊涂了西子妆梳,山色空蒙水模糊。

行云神女梦,泼里范宽图,挂黑龙天外雨。

”写西湖雨景,由苏轼的审美意境翻新出奇,根据对实境的真切感受,展开想象的翅膀,灵活地融入诗、画及神话意味,在对自然美的感受中渗透着浓郁的艺术情趣。

作为外化了的审美感受,散曲家们的作品也足以使祖国的河山增色,并有助于启迪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鉴赏力。

元散曲中还有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歌唱男女恋情,追求爱情幸福。

这类作品态度大胆,感情真挚,不乏反封建意味的佳作。

但有的放笔无忌,甚至对偷情幽会的情态和心理都有淋漓尽致的描写,为唐宋诗词所罕见。

这种情况与元代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一度放松封建礼教,对两性关系的态度较为开放有一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由于元代长期停止科举,知识分子仕进无路,屈居社会下层,与沦落风尘的娼优为伍,为她们写清唱的曲词和演出的脚本,长期的接触,使他们对妓女的情态、心理有较多的了解,因而写这方面的题材也较为得心应手和易于流露真情。

但他们那种视妇女为玩物,津津于打情骂俏,追求感官享受,甚至流于色情的低级趣味,也时有表现,不可不予注意。

总体来讲,散曲所取得的成就不如宋词。

二、词和曲在形式上的同异.曲和词同属长短句,但散曲的句子长短更为参差。

词和曲(分散曲与剧曲——杂剧、传奇中的唱词部分)在当时都是合乐能唱的歌词;其句式从一字到七字以至八、九、十、十一、十二字。

但一字句到七字句是基本句式,八字句不是四加四成句,便是三加五成句,余可类推。

这是词和曲在形式上相同的地方。

但同为长短句式,也有相异之处:1、词分为一段(或称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

曲通常只有二段。

如曲牌同为[满庭芳]如是二段的,即是词,如是一段的,即是曲。

(此调词、曲名同,实异)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故《词律》等书,可以规定某调是多少字,如[十六字令],即十六个字,[念奴娇]亦称[百字令),即一百个字。

但曲有衬字,即正格(正字) 之外。

而加衬字可多可少,大抵散曲加衬较少,剧曲加衬较多,甚至有一支曲衬字多于正文的。

衬字的大量使用,是散曲句式加长的根本原因。

例如关汉卿在[一枝花]《不伏老》套中将原有的两句十四字,加衬字后增至五十三字之多:“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凭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恁子弟每谁教你”“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均为衬字)衬字越多,音节便越急促,有助于增强感情抒发的力度。

如果去掉这些衬字,曲中描写的生动性、感情烘托的程度和所表达的内容,便会大大削弱。

加添衬字,一般不宜超过正字的字数,但王和卿的《百字知秋令》,曲字定数39,衬字却多至61。

全首的衬字大大超过曲字的定数,这种情况为诗词所未见。

衬字一般不要求平仄,它可以是虚词,也可以是实词;既可以用在句首,亦可以用在句尾(或词头词尾)。

总之是以配调演唱适度,不妨碍调中正字的吐音清晰为原则。

3、词韵通常可用清戈载的《词林正韵》,它分十九部,平声、上去、入声各部分押。

曲通常用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共分十九部,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押,入声则分别归入、平、上、去,像现在的普通话那样。

还有,词韵疏(小令亦较密),一般不大换韵;曲韵密,句末大都押韵。

曲一支都押—个韵部,还可以重韵。

词并非句句押韵,隔句或隔多句押韵较为常见,并且词中还可换韵。

散曲则用韵较密,几乎要求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这首曲中,我们除了可以看出须句句押韵(u韵)并一韵到底外,还能够分析出散曲韵律上的两个特点:其一,平上去三声通押(曲无入声),而不像词那样细分平仄。

其二,不避重字重韵,如“苦”字在句尾出现两次,这在词里是非常忌讳的。

这种用韵的灵活性,使散曲更具有顺口、动听的声韵之美。

4、曲不但有衬字,而且有些曲调本身可以增加句子,有些套数还可以增减调数,这是曲律的规定。

可增句的共有十四调:[正宫]的[端正好][货郎儿]、[煞尾];[仙吕]的[混江龙]、[后庭花]、[青哥几];[南吕]的[草增句多少,等。

]川拨棹[、)梅花酒[、]折桂令[、]新水令[的]双调[;]道和[的]中吕[;]黄钟尾[、]鹌鹑儿[、]池春.不大有限制,如[混江龙],有增至数十句的,竟成为长达千字的长歌。

散曲在字数、句数和调数方面的上述特点,既增加了曲子的生动灵活,又可扩大曲体所表达的内容,体现出散曲比词在体制方面的长足进步。

5、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

词的句子从一字句可至十字句(甚至有“十一字句”之说),九、十字句如辛弃疾《粉蝶儿》:“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曲的句子则更长,特别表现在套曲中,最长可达三十字(仅见于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散套中一例),二十字左右的长句常可见到,如王廷秀的套曲[粉蝶儿]《怨别》:“愁的是雨声儿淅零零落滴滴点点碧碧卜卜洒芭蕉。

则见那梧叶儿滴溜溜飘悠悠蔼蔼纷纷扬扬下溪桥。

见一个宿鸟儿忒楞楞腾出出律律忽忽闪闪串过花梢。

不觉的泪珠儿浸淋淋漉漉扑扑簌簌媪湿鲛绡。

”(短句例从略)句式的或长或短,亦反映了词和散曲在音乐上和情调上的特点:一般地说,短句连属,韵位密集,则拍节急促,易表达激越的感情,长句相接,则调式沉缓,气势平和。

短句连属的,如辛弃疾《水龙吟》:“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词中,四字句相排,三字句随后,一句两顿,句句进逼,生动地体现出词人那种孤愤叹惋之情,千百年来,使无数文人读后为之震憾!此外,贺铸和张孝祥的《六州歌头》词和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曲,也都借助音乐上高昂亢奋、拍节急促的调子反映出了崇高的爱国激情。

长句相接的,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及上文所举王廷秀的套曲《怨别》,都使人感到一种哀怨沉缓的情调。

如果将以上这两种句式互相配合,即长短句相间,缓急相谐,则易包容丰富的思想感情,使词曲更具有参差错落之美。

这在词和曲中比比皆是,不再例举了。

6、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

上文所引用的关汉卿和王廷秀的散套,其俗语的大量运用都不失为成功的尝试。

散曲中大胆运用俗语是和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总趋势相一致的,为后世非正统文学的发展,在语言上做了必要的准备。

三、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的不同宋词现存二万余首,元散曲传世之作仅有小令三千八百余首和套数四百五十余套。

从风格上看,宋词较为多样化:豪放(如王安石《金陵怀古》[桂枝香])、清旷(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愤激(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典雅(如姜?《点绛唇》)、婉约(如李清照(声声慢》)与艳丽(如贺铸《薄幸》)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