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名词解释汇总0608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名词解释:
1.劳动关系: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劳动:专指职工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义务的、有组织的、岗位
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
3.雇主协会:是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
之间关系的组织。
5。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的法律。
6。
劳动就业权: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有劳动愿望的劳动者,依法从事有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的权利。
7。
平等就业权:是指劳动者再就业方面一律平等,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8。
休息休假权:是指劳动者在参加一定时间的劳动(工作)之后所获得的休息休假的权利。
休息休假:指劳动者在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时间意以外自行支配的时间。
9。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符合劳动法律规范、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关系。
10。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依劳动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
11。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具体而言,是共同指向的劳动活动。
12。
劳动就业: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大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过程;从劳动法的角度看,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公民获得有报酬的职业。
13。
劳动就业具有以下特点其主体必须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
在我国境内,具有我国国籍的公民一般应满16周岁,包括能够参加劳动的残疾人;外国的公民应年满18周岁。
14。
下岗:指劳动力与劳动岗位相剥离的状态。
15。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之间关于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16。
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17。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上只规定该合同生效的起始日期,没有规定其终止日期。
18。
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指劳动者按照国家法定工作时间,从事全职工作的劳动合同。
19。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指劳动者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从事部分时间的劳动合同。
20。
劳务派遣用工劳动合同: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订立的劳动合同。
(劳动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21。
按照劳动合同存在的不同形式,可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劳动合同。
22。
书面劳动合同:又称要式劳动合同,是指以法定的书面形式订立的劳动合同。
23。
要约: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劳动者或用人单位提出订立劳动合同的建议,称为要约。
25。
劳动合同鉴定:是指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对劳动合同的内容、程序合法性和真实性以及可行性进行审查予以证明的制度。
26。
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依法赋予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及相关第三人的法律约束力。
27。
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或制造假象,以使对方当事人在上当受骗的情况下表示同意签订合同。
28。
胁迫:是指一方当事人以暴力或其他手段相威胁,强迫对方当事人与自己订立合同。
29。
无效劳动合同:指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或违背平等、自愿原则签订的不具有法律约束
力的劳动合同。
30。
部分无效劳动合同:指劳动合同中某些条款违法,但不影响其他条款履行,只要认定该条款无效,而其余条款仍有效。
31。
劳动合同的履行是指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各自义务的行为。
32。
劳动合同的解除:指在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某种因素导致双方当事人提前终止合同效力的法律行为。
33。
劳动合同终止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的期限已到期或终止的条件出现,立即终止合同的法律效力。
34。
集体合同:又称团体协议或集体协议。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体合同是企业、事业单位和工会之间就各项具体劳动标准协商谈判而缔结的协议。
35。
标准工作日:是指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时间。
36。
劳动争议:就是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劳动问题引起的纠纷。
1、均衡型劳动关系
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相差不大,能够相互制衡。
2、谈判社团主义
谈判社团主义;也称社会社团主义,指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利益的阐述和政策的确定都要通过作为其成员和田家间的合法中介而行事
3。
集体谈判
指雇主和工会之间针对工作报酬、工作时间及其他雇佣条件,在适当时间以坦诚的态度所进行的协商和交涉。
4、“效率工资”理论
在某些就业组织中,有些员工会得到超出其他雇主所提供的工资和福利水平的报酬,因为较高的工资福利会促使雇员更加努力工作,提高效率,因此这部分超出其他雇主的工资被称做“效率工资”。
5、协调性谈判
指不同的集体协议虽然分别由不同的组织谈判而成,但是所有谈判最终达成的协议,在基本内容、基本条件上却几乎相同,至多仅有细微的差异。
6、工业主义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以所有成员的功能整合的方式获得发展的,秩序和进步代表着经济和社会自然发展过程的主流,而冲突和停滞仅仅是局部的问题。
7、弹性工作时间
是指在标准工作时间的基础上,每周的总工作时间不变,每天的工作时间在保证核心时间的前提下可以调节。
8、“野猫罢工”
是指未经过工会、由工人自发组织的罢工。
也叫非法罢工。
罢工:是雇员为了提高劳动报酬,改善工作条件而集体拒绝工作。
9、冲突的根源
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前者是指由于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后者足指由那些更加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所造成的冲突。
10、霍桑试验
是指在1927-1932年间由美国人埃尔顿?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所进行的一系列试验,他们认为,照明强度和其他工作条件对生产率变化没有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劳动过程中的士
气及其成员的满意度及生产过程中的有效管理等因素有关。
霍桑试验的重要之处在于把人当作社会的人,从而要更多地考虑岗位上的人的情感、心理、期望等。
11、沟通
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传播的过程。
]2、借调合同
指借调单位、被借调单位与借调人员之间,确立借调关系,明确相互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13、工会制工厂制度P321
在工会制工厂制度下,雇主优先雇佣工会会员,若无工会会员则可招用非工会会员,但他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加入工会。
14、“工人委员会”
即在各级工作岗位建立雇员委员会,其代表可以分享企业信息、参与协商以及联合决策。
15、雇主协会
是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16、三方原则
国家(政府),企业和员工三方合作,共同制定产业政策和劳动政策。
17、企业文化
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观念,犹如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总和。
18、热炉规则
是对员工实施惩处的一种方式,类似于触摸到热炉产生的效果,它具有即时性、预警性和一致性。
19、“黄狗协议”
是指由劳资双方共同签定的、禁止员工以个人名义参加工会及其活动的书面协议。
20、行业工会
是将在某一特定行业中从事工作的所有工人都组织起来的工会,而不考虑这些雇员的技术、技能以及所从事的职业。
2l、管理方
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22、工会
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23、劳动争议调解
是指调角委员会对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依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以及依法制定的企业规章和劳动合同,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推动双方互谅互让,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活动。
24、“投入一产出”模式
投入是指“冲突”,产出是指“管理规则”,从而把劳动关系调节看成是一个把冲突转化为管理规则的过程。
25、精英理论
认为社会按照等级划分阶层,精英处于社会的最高阶层,因而对政策指定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力。
工资:劳动法中,是雇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技术环境:内容包括产品成产的工序和方式,以及采用这些工序和方式所必需的资本密度(人均资本投资量)的程度,产品和工序是否容易受到新技术的影响,工作是否复杂和需要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举证责任后果: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对自己的主张加以证明,并在自己的主张最终不能得到证明时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责任。
倾斜型劳动关系: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相差悬殊,一方在组织运行中起主要作用,并支配另一方行为。
能本管理: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并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
产生行动:指在集体谈判过程中由雇员(无论是否通过工会)或雇主以施加压力为目的,单方面引起正常工作安排暂时停止的一种活动。
主要表现罢工、怠工、关闭工厂等。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模式的一种,它是指整个企业共同努力来满足顾客的需要及经常性的超出顾客的期望要求,并通过引进新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来大幅度消减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成本因素。
集体协议:指工会代表员工与雇主或雇主团体之间签订的,关于劳动条件,劳动标准及劳动关系问题的书面协议。
共同协商:指资方为协调与员工的关系而在指定决录之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是不需要征得员工或其代表同意的决录程序。
企业管理模式:是指管理方对待雇员和处理特殊问题的一种参考原则,是管理方的行动指南。
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劳资合作:是指工会与管理方寻求实现共同利益的一种方式。
社会倾销:指跨国公司利用各国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将本国的就业机会转移到国外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加班加点:即延长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工作时数超过法律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
员工参与管理:即共同管理,主要是集体参与。
其含义是指员工与雇主在交流过程中,共同判定企业组织策略或战略规章,共同对有关问题进行决策的制度。
目标管理:是在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员工参与管理的制度。
质量圈:一般是由通过共同生产某一特定部件或提供某一特定服务的员工自愿组成的工作小组,定期会面,探讨问题成因,提出解决建议,实施纠正措施,共同承担着解决问题的责任。
惩处:是指管理方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的员工采取的惩罚措施。
申诉:是指认为自己在工作中的权利受到侵犯,而提出要求解决的行为。
“禁止令”:指雇主拥有的禁止某些工会运动的法定权力,包括罢工和联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