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教学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法: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指调整特定劳动关系及其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均衡型劳动关系: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相差不大,能够相互制衡。
技术环境:内容包括产品成产的工序和方式,以及采用这些工序和方式所必需的资本密度(人均资本投资量)的程度,产品和工序是否容易受到新技术的影响,工作是否复杂和需要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观念,是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总和。
举证责任后果: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对自己的主张加以证明,并在自己的主张最终不能得到证明时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责任。
劳动关系: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别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的背景的影响。
倾斜型劳动关系: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相差悬殊,一方在组织运行中起主要作用,并支配另一方行为。
管理方: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广义上,管理方不仅包括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还包括各类正式与非正式的雇主协会。
工资:劳动法中,是雇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能本管理: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并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
集体谈判:指雇主和工会之间针对工作报酬、工作时间及其他雇用条件,在适当的时间以坦诚的态度所进行的协商和交涉。
产生行动:指在集体谈判过程中由雇员(无论是否通过工会)或雇主以施加压力为目的,单方面引起正常工作安排暂时停止的一种活动。主要表现罢工、怠工、关闭工厂等。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模式的一种,它是指整个企业共同努力来满足顾客的需要及经常性的超出顾客的期望要求,并通过引进新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来大幅度消减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成本因素。
集体协议:指工会代表员工与雇主或雇主团体之间签订的,关于劳动条件,劳动标准及劳动关系问题的书面协议。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凭证,是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是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
沟通:就是主体之间交换信息的过程,﹤在劳关中﹥特指管理方向员工及其组织传达信息的过程。
共同协商:指资方为协调与员工的关系而在指定决录之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是不需要征得员工或其代表同意的决录程序。
雇主协会:是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企业管理模式:是指管理方对待雇员和处理特殊问题的一种参考原则,是管理方的行动指南。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劳资合作:是指工会与管理方寻求实现共同利益的一种方式。
社会倾销:指跨国公司利用各国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将本国的就业机会转移到国外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加班加点:即延长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工作时数超过法律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
休息休假:指劳动者在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时间意以外自行支配的时间。
员工参与管理:即共同管理,主要是集体参与。其含义是指员工与雇主在交流过程中,共同判定企业组织策略或战略规章,共同对有关问题进行决策的制度。
目标管理:是在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员工参与管理的制度。
质量圈:一般是由通过共同生产某一特定部件或提供某一特定服务的员工自愿组成的工作小组,定期会面,探讨问题成因,提出解决建议,实施纠正措施,共同承担着解决问题的责任。惩处:是指管理方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的员工采取的惩罚措施。
申诉:是指认为自己在工作中的权利受到侵犯,而提出要求解决的行为。
劳动争议:就是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与义务发生的争执。
罢工:是雇员为了提高劳动报酬,改善工作条件而集体拒绝工作。
“禁止令”:指雇主拥有的禁止某些工会运动的法定权力,包括罢工和联合行动。
“黄狗协议”:是指由劳资双方共同签订的,禁止员工以个人名义参加工会及其活动的书面协议。
1劳动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具有平等的性质。劳关也有不平等的性质。具有经济利益或财产关系性质。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
2劳动争议的特征: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特定的。劳动争议的范围是限定的。不同的劳动争议适用不同的程序
3谈判的过程阶段:接触磋商敲定扫尾
4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合同主体的特定性。主体意志的限制性。合同履行中的隶属性。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完成,而不是劳动成果的实现。劳动合同通过双方选择确定的。一般有试用期限的规定。是有偿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
5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关系的基本走势:劳动关系逐步趋于国际化。劳动关系更加市场化。劳动关系单极化。劳动关系冲突易激化。劳资对立社会化。
6独裁剥削型管理模式主要特征:强制性。专断性。独裁性。有限的忠诚性。
7自主合作型管理模式主要特征:
自主型组织设计(职务扩大化、职务轮换、职务丰富化、自主性工作团队)
雇员参与计划(质量圈、劳资联合委员会、共同管理计划)
人事与就业政策(内部公平制定、薪酬体系、全面质量管理)
8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观点异同
相同点:都承认雇员和管理方之间存在目标和利益的差异
区别:对员工和管理方之间的目标和利益差异的重要程度,认识各不相同。在市场经济中,对这些差异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对双方的力量分布和冲突的作用持不同责任。在工会的作用,以及当前体系所需要的改进等方面各执一词。
9申诉程序职能:申诉是执行集体协议的保障。申诉为双方进行补充协议的谈判奠定了基础。申诉是处理争议的一种机制。申诉机制为工人提供了一种表达不满的渠道。申诉是工人的一种压力策略。申诉是解决组织内部冲突的政治手段。
10劳动法的本质和特征:
本质:从劳动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主流看,劳动法的主旨集中体现为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以法律手段确立公正的社会劳动秩序,保护在纯市场经济生产要素中处于弱势的劳动者。
特征: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是公法和私法的统一体。遵循三方性原则。更具有国际性。遵循综合调整两种劳动关系原则。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统一体。
11形式罢工的条件:原集体协议已经期满。工会已经履行了“真诚”与雇主谈判,达成协议的义务。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工部长。投票表决。提前通知。
12员工参与管理的形式:目标管理。质量圈。员工持股计划。沟通。职工代表大会。工人董事。工人监事制度。
13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包括的内容:法律调整机制。企业内部调整机制。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三方协商机制。惯例机制。
14埃米尔迪尔凯姆工业主义理论:
工业社会理论:传统的工人与资本家的阶级分类已经过时。企业的所有者与管理者相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