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另外,当每个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一位一位地前进。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度:由两条不重合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称为角度。
这个共同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4.1—6的乘法口诀1×1=11×2=22×2=41×3=32×3=63×3=91×4=42×4=83×4=124×4=161×5=52×5=103×5=154×5=205×5=251×6=62×6=123×6=184×6=245×6=306×6=3615.7——9的乘法口诀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1×8=82×8=163×8=244×8=325×8=406×8=487×8=568×8=6 4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 29×9=8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角的动态定义光线绕其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称为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3) 1米=100厘米.(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5、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第六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5)时间的读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或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二)1、乘法的初步认识(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2 × 5 = 10;乘数乘号乘数积(3)乘法算式的写法:3个5相加,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4)加法算式:3和5相加,3+5=8(5)乘法算式的读法:如2×3=6,读作2乘3等于6(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写作:2×3=6,口诀:二三得六.2、乘法口诀表(1)一一得一一二的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2)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就相差几.。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一、数的认识
1.1到30的数字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直观感受1和2的区别
4.数字概念的形成
二、加法
1.1-10的简单加法
2.0+1,1+1等基础加法运算
3.足球分组的加法概念
4.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减法
1.从1-10的简单减法
2.减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3.减法中的借位与退位
4.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四、图形认识
1.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辨认
2.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3.图形的周长概念
4.利用图形进行问题求解
五、长度
1.使用同一个单位比较物体的长度
2.以身体部位进行长度估量
3.利用标志物进行长度估量
4.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六、容积
1.比较容器的容积大小
2.用容器进行容积估算
3.容积单位的认识:升、毫升等
4.容积的加法和减法
七、时间
1.认识小时:时间段的划分
2.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时间概念的学习
3.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4.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八、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特征
2.集合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3.集合的简单运算
4.利用集合解决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重点知识要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2、进位加法。
二、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2、退位减法。
三、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四、解决问题: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课本15页练习二第4题.16页第7题)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课本20页练习三第4题,21页第7题)3.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课本24页做一做。
练习四第1.2.3题)5.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注意加减号。
不要混乱。
(课本28页两个做一做。
练习五第2题.第7题)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知识点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0页图例)。
画角时应写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课本44页第7题以及给出顶点和一条边,把角补充完整。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11.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课本41页做一做2.连一连)12.直角的标志,锐角.钝角的标志。
13.怎样在一张不规则的纸中得到一个直角。
(课本40页)三.表内乘法知识点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1. 数的认识和数的计算:
- 数的认识:认识1~100的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 数的计算:加法、减法的运算,小数的概念与认识。
2. 量的计算:
- 长度的认识和计算:认识长度的不同单位(米、厘米),学会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
- 重量的认识和计算:认识重量的不同单位(千克、克),学会使用秤进行重量的测量。
3. 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 学会读取和写入时钟上的时间。
- 认识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学会计算时间的增减和转换。
4.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学会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 学会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绘制简单的图形。
5.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 学会整理和统计一些简单的数据,比如喜欢的水果、喜欢的运动等。
- 学会根据整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需要,欢迎再次咨询。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厘米用字母“cm”表示。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米用字母“m”表示。
在尺子上,每两个相邻的两个数字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为1米=100厘米或1m=100cm。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物体没有对准刻度,就用右端数字减去左端数字得到物体的长度。
3.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
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例如,1米>98厘米(因为1米=100厘米)。
2.线段1.线段的特点有两个端点、直直的和可测量出长度。
测量线段时,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右端对准数字几,线段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画线段时,通常从尺子的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几就是几厘米,并标出线段的长度。
3.生活常识1.选择长度单位时,要看清单位前面的数。
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
2.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图钉的长约1厘米,食指的宽约1厘米,田字格宽约1厘米,铅笔长2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约30厘米,数学书长26厘米,课桌宽60厘米,字典厚4厘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灯管长50厘米。
3.一些场景中的长度: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跳绳长2米,房间高3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爸爸的身高为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约为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加减法1.笔算加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
2.笔算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当十,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减。
要记得写退位点。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就用加法。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厘米可以用“cm”表示,米可以用“m”表示。
在生活中,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比如铅笔的长度约 18 厘米;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比如教室的长约 8 米。
2、测量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测量较长的物体时,可以用米尺。
测量时,要从尺子的一端开始,一直量到尺子的另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
3、长度单位的换算1 米= 100 厘米二、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1。
例如:25 + 37 = 6225+ 37622、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 当 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例如:72 48 = 24724824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如:38 + 25 19= 63 19= 44三、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组成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直角像三角尺上的直角那样,大小为 90 度的角就是直角。
四、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例如:5 + 5 + 5 = 15,可以写成 5 × 3 = 15 或 3 × 5 = 15 2、乘法算式的读法例如:2 × 3 = 6,读作:2 乘 3 等于 63、乘法口诀乘法口诀是计算乘法的重要工具,要熟练背诵。
例如:二三得六,对应的乘法算式是 2 × 3 = 6 或 3 × 2 = 6五、观察物体(一)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观察物体时,要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的方向去观察。
六、表内乘法(二)1、乘法口诀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例如: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等。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知识点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
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大。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2、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3、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4、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5、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完美版,表格呈现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完美版,表格呈现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评价知识要点归纳: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 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评价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不进位加:(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一、知识大纲一、加与减知识点1.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运算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①口算连续加法:把两位数分别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将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24+15+33=72先算: 20+10+30=60 再算: 4+5+3=12 最后: 60+12=72 练习:32+21+19=先算:再算:最后:②列竖式计算时:A连加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B连减时(分步列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
注意:加法的进位和减法的退位问题。
无论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算式,建议分步列竖式计算。
解决问题:常用的数量关系二、乘法知识点:1、通过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可以相应列出2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例:横着看:每行( 5 )个,有( 3 )行,一共有( 15 )个。
加法算式:5+5+5=15 竖着看:每列( )个,有()列,一共有()个。
加法算式:2、(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3 )×( 4 ),3×4表示( 4个3相加的和).练习:5+5+5+5=()×(),5×4表示().3.乘法各部分名称:3 ×4 = 12 (读作:)¦¦¦¦()()()()4、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4×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5、5×9=?,圈一圈,填一填。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
3.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或少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或少,再分析用加法或减法。
5.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注意加减号,不要混乱,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另外先乘后加,先乘后减。
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m、厘米cm。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0页图例)。
画角时应写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
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11.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三.表内乘法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5×4或4×5 (用电子图表示出一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如2×6∶∶∶∶∶∶,横看是2个6,竖看6个2)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目录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 (2)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3)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4)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6)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6)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8)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0)第八单元克、千克 (13)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15)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晴天雨天阴天天气名称天数(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A、24÷6=B、4×6=C、24÷3=D、24÷4=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个位小于5的往下估,等于或大于5的往上估。
2.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减去退走的1。
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连加、连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分步计算或列成一个竖式计算。
•加减混合: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二、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定义: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
锐角小于直角,钝角大于直角。
•画角: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射线。
•直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可以画出直角,所有直角都一样大。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表内乘法•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乘法算式:如3×4=12,读作3乘4等于12。
•乘法口诀:熟记九九乘法表,理解其背后的逻辑。
•乘加、乘减: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或减去不相同的部分。
•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如一倍数×倍数。
四、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从不同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辨认形状: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图形的大小形状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是对称轴。
五、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测量: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1米=100厘米。
•测量方法:将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着的刻度。
•线段:有长有短,可以量出长度。
六、统计•基础概念:理解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基本过程。
•简单统计: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类和计数,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大刻度—小刻度=读数)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1米—40厘米=厘米,1米—厘米=厘米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
②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同伙的肩宽大约3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8、(尺子)是丈量(长度)的工具。
要晓得物体的长度,能够用(尺子)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较两位数加法时应留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长度单位的知识点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
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三、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大。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2、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3、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4、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5、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
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1.口算
51-30= 60-35= 59-28= 10+13= 12+10=
42+24= 10+55= 25+66= 89+10= 66+16=
99-85 = 80-40= 65-41= 71+11= 68+26=
61-53= 53-48= 17+35= 83-40= 61-57=
74-52= 35+46= 18+12= 86-51= 22+60=
87-40= 29+43= 87-53=
2、列式计算:
(1)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7的3倍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两步竖式计算
45+5+40=83-50-4=30-14-8=
70-33+7=96-70+6=94-60+4=
7+23-4= 93-49+27=
二、米和厘米
知识点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它的两条边不是线段。
不能测量出长度。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例题
1、1米21厘米=()厘米 53厘米-18厘米=()厘米
2、一条线段有()个端点,是直的,可以度量。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边是直的,不可以度量。
4、1米的绳和100厘米的绳比较,()
①两样长②1米的绳较长③100厘米的绳较长
5、亮亮身高85厘米,玲玲比亮亮高10厘米,玲玲身高多少厘米?
6、一根绳子对折两次后,长3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三、表内乘法
知识点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5×4或4×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6、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9、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
如:3个 5
就是5的3倍。
例题1、判断,在()里,对的打“√”,错的打“×”
(1)求“8比5多多少?和求“比8多5的数是多少?”都用加法算()
(2)求“9比16少多少?”和求“比16少9的数是多少?”都用减法算()
(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
(4)5×5=25读作: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25。
()
2、先看图,再填空
★★★
★★★
★★★
★★★
(1)求一共有多少个的加法算式是:_________;
(2)求一共有多少个的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_;
(3)第一堆有3个,总个数是第一盘的()倍,求一共有多少个的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
(4)画出△来,使△的个数是○的4倍。
○○○
(5)在8×6=48中,8和6都叫做(),48叫做()
(6)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个相应的乘法算式。
(1)()八二十四
(2)七()六十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算
7×7=3×2=5×4= 1×3 = 4×9=2×9=
4×3=2×3=9×9=2×7=1×9=3×8=
6×1=8×8=6×5=5×7=5×1=2×2=
5×8 =2×4=5×2=2×5=6×2=2×6=
3×5=3× 1×8=5×9=4×7=1×7=
3×7=4×2=4×8=6×6=7×9=3×3=
7×8=3×1=1×4=3×4=1×5=1×1=
4、下面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是()
①7+7+7 ②3+3+4+3+3③8+8+8+8
四、观察物体
知识点
1、每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对称。
六、数学广角
知识点
1、在排列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2、在组合搭配中,求和或求积与顺序无关。
例题
1、给1,2,3三张卡片,任意从中取出两张,能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
任意取出两张求和,得数有()种可能,其中最大的是()。
任取两张求积,得数有()可能,其中最大的是()。
2、三个人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一共要握()次手。
3、有两件颜色不同的上衣和两条颜色不同的裤子,一共能组合成()套衣服。
4、三个数字9,3,0能组成()个两位数,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它们相差()。
2、妈妈身上有下边这几张人民币,要购买一台55元的收音机可以有几种付钱方法?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2、分针从12走到1走了5分,从4走到8走了20分。
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时,从4走到8走了4时。
3、1时=60分。
例题1、写出钟面时间。
过10分钟是()过半小时是()过1刻是()前10分钟是()
2、在括号填上合适的数(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根据孩子的能力选择性的做)
1时=()分 70分=()时()分
80分+40分=()分=()时 1时-8分=()分
50分+40分=()时()分 1时15分=()分
20分+40分=()时 2时+40分=()分
1时+40分=()分半小时=()分
1个半小时=()分1个半小时-20分=()分
二、填空。
1、钟面上有()大格,()小格。
2、时针走一个大格是()时,走一圈是()个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分,走一个大
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3、分针指着10,时针快指向5,这时是()时()分。
4、2∶10再过30分钟后是()时()分。
5、现在时间是上午7时45分,再过()分是8时正。
6、现在的时间是1∶57,再过3分是()。
7、下午上课的时间是2∶30,明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分钟,明明最慢要()时()分从家里
出发。
8、电影9时30分开始,聪聪8时50分从家出发,经过30分钟到达电影院,他能不能准时赶上?()
9、生活中的数:早上上课的时间是()时()分;下午上课的时间是()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