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教学提纲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1. 认识0-100之间的数:认识数字0-100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数字的大小顺序。
2. 数的加法:认识加法的概念,掌握0-10之间数的加法口诀,进行有进位的加法计算。
3. 数的减法:认识减法的概念,掌握0-10之间数的减法口诀,进行有退位的减法计算。
4. 数的比较与排序:认识“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掌握数字的大小比
较和排序。
5. 数的拆分与组合:学会将一个数拆分为几个部分,学会将几个数组合成一个整体。
6. 数的应用:学习使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长度、重量、时间等。
7. 简单的数表:通过观察数表中的规律,填写数表的空缺部分。
8. 数的整理:对给定的一组数进行整理,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列。
9. 数字的顺序排列:根据题目要求,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一组数字。
10. 数0和1的应用:学习将数0和1应用于表示整数,分辨并完成一些与数0和1
有关的应用题目。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部分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背诵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
②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二年级的数学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基础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及运用。
下面将对二年级数学上册中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以便同学们复习和总结。
1. 数的认识在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认识0-100之间的整数,能够用数码、图形等形式表示出来。
通过玩具积木、计数游戏等,培养学生对数的感觉,使其能够准确地认识和表达数字。
2. 数的比较学生需要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等数学符号的意义及运用。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比较场景,如水果的多少、玩具的大小等,培养学生对数字大小的直观感受,从而提高比较能力。
3. 加法和减法在二年级中,学生开始学习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数轴、算术表、实物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掌握简单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4. 数的整理学生需要学会将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整理,掌握数字的连续性和逻辑性。
通过填空、选填、找规律等练习,提高学生整理数字的能力和水平。
5. 分数的认识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初步接触到简单的分数概念。
通过将形状、长度等物体等分为几等份,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子和分母的含义,从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6. 有关长度、容积和重量的计量学生需要学会使用长度、容积和重量的标准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如用尺子测量书桌的长度、用毫升杯测量水的容量等,帮助学生掌握计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7. 时间的认识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开始学习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表、钟表等,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含义,掌握简单的时间计算和表示方法。
总之,在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各种数学知识点,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技巧。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勤奋学习,为将来学习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大家在数学的海洋中努力前行,享受到知识带来的快乐和成就。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
型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重难点和题目类型总结如下:
知识点:
1. 数字认知:认识数0-100,数的读法和写法。
2. 数字比较:学习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
3. 数字的组成:认识十位数和个位数,数字的十位和个位的表示方法。
4. 加法:学习简单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5. 减法:学习简单的减法运算,掌握减法的运算规则。
6. 量的认知:学习认识长度、容量、重量等基本度量单位。
7. 数的排列组合:学习数的排列组合,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
重难点:
1. 数字的认知和大小比较是孩子们最初的难点,需要多进行练习和游戏来巩固。
2.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些孩子需要花一些时间来理解和掌握。
3. 量的认知中的单位转换和度量单位的换算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题目类型:
1. 数字认知题:比如填空写出数的读音、写出正确的数字等。
2. 大小比较题:比如用符号>、<、=来比较大小。
3. 加法运算题:比如填空计算出简单的加法运算结果。
4. 减法运算题:比如填空计算出简单的减法运算结果。
5. 数量判断题:比如给出一些物品的图片或描述,选择数量最多的一个。
6. 单位换算题:比如将一些物品的数量进行换算,比如换算成个、打、袋等单位。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排列组合题:比如给出一些数字,让孩子们组合出多个不同的数字。
二年级数学上册大纲
以下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大纲内容:
认识乘法:了解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乘法口诀(一):掌握1-5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认识图形:认识角、直角、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说出名称和特征。
乘法口诀(二):掌握6-9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6 的乘法口诀:掌握6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观察物体: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7 的乘法口诀:掌握7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认识时间:认识时分秒,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8 的乘法口诀:掌握8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数学广角-搭配(一):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9 的乘法口诀:掌握9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总复习: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 数的认识数是认识事物数量多少的一种表示方法。
学习数要从日常生活中认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
2. 数的读写掌握数字的读写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要正确书写和读出数字,认识千以内的数。
3. 大小比较学会比较大小。
初步形成对数的大小、大小关系的概念。
4. 数的拆分学习数的拆分,能用10以内的数加法及相应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加法1. 十以内的加法学习十以内的加法计算,加法口诀,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计算训练。
2. 计算练习进行加法计算练习,熟练掌握十以内的加法计算。
三、减法1. 十以内的减法学习十以内的减法计算,减法口诀,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计算训练。
2. 计算练习进行减法计算练习,熟练掌握十以内的减法计算。
四、整数1. 认识整数学习认识负整数,初步构建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
2. 整数的加减法学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整数的运算法则。
五、数的应用1. 长度学习认识长度单位,初步进行长度的比较和计算。
2. 重量学习认识重量单位,初步进行重量的比较和计算。
3. 时间学习认识时间单位,初步进行时间的比较和计算。
4. 金钱学习认识人民币的基本面额和单位,进行简单的金钱计算。
总结:二年级上册数学学习内容主要围绕数的认识、加法、减法、整数和数的应用展开。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的认识在二年级数学上册,我们开始学习数的认识和数的大小比较。
比如,我们通过认识数字,并且能够准确地读出数字的值。
同时,我们还要学习数字的顺序,以及数字的大小比较。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数字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二、加法和减法在这个学期,我们也开始学习加法和减法。
我们通过数的概念来学习加法,理解加法的意义。
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加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对于减法,我们也要学会用减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学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能力。
三、位值与比较在学习数的认识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习位值与比较。
位值表示数字所在的位置,通过位值的认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同时,我们还要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学会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比较。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四、数的拆分和组合在这个学期,我们还要学习数的拆分与组合。
通过拆分一个数,我们可以将一个数拆分成若干个相加的数,从而更好地理解数的组成。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组合数,将若干个数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数。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能够更灵活地进行加法计算,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数的结构。
五、整数和负数在数学上册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开始了解整数和负数。
整数包括整数的概念、整数的顺序、正数和负数、数轴等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整数的意义,并且能够对整数进行简单的运算。
同时,我们还要学习负数的概念和负数的加减运算,通过这些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意义,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负数运算。
总结:在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数的认识和数的大小比较,加法和减法的学习,位值与比较的学习,数的拆分和组合的学习,以及整数和负数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运算能力,提高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 数的认识与数的大小比较:认识0-100以内的数,了解数的大小比较,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2. 数的加法:学习加法的基本概念和加法的计算方法,掌握0-100以内的数的加法运算。
3. 数的减法:学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0-100以内的数的减法运算。
4. 数的分解与合并:学习数的分解和合并的概念,理解数的数目分解不变,掌握数的
分解与合并的方法。
5. 数的排列与组合:学习数的排列和组合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方法。
6. 数的计数与量的比较:学习简单的计数方法,掌握量的大小比较,学会使用更多、
更少、相等等词语进行比较。
7. 数的大小顺序:学习数的大小顺序,掌握数的顺序排列方法。
8. 数的拓展与延伸:了解100-1000以内的数,学习数的读法和拓展数的概念。
总之,小学二年级数学的重点是数的认识与计算,以及简单的数学运算和概念的理解。
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后续数学学习的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单元一:数的认识
- 认识0-100的数字及其大小顺序
- 数的顺序排列
- 数字图形认识
- 数字的加法与减法(0-20之间)
单元二:加法与减法
- 数的加法与减法(0-100之间)
- 进位与退位
- 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 算术公式的认识
单元三:比较与测量
- 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 利用尺子和计量器测量长度
- 利用天平比较物品的重量
- 用不等量杯比较物品的容量
单元四:图形认识
- 认识各类基本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辨认图形的属性和特征
- 组合图形和分解图形
单元五:时间和日历
- 认识钟表上小时和分钟的读法
- 了解日历的基本组成
- 分辨日期的前后顺序
- 初步了解24小时制的概念
单元六:数据统计
- 了解统计问题的解决方法
- 掌握常用的统计图表(表格、条形图、折线图)
- 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单元七:左右对称和镜像
- 分辨物体的左右对称
- 利用镜子进行左右镜像变换- 利用对称关系完成图形的折叠
单元八:数的整体与部分
- 数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分数的概念与认识
- 利用模型表示分数
- 分数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九:多边形
- 认识多边形
- 认识正多边形
- 认识对称的多边形
- 多边形的特性和性质
单元十:加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
- 进行加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
- 进行简单的算术解决问题
- 观察规律解决问题
- 进行问题求解和证明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那么: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那么: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归纳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记知识点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1米=100厘米。
(3)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
(4)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
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是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一、加减法1.1 加法定义加法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运算,指合并两个或多个值,得到其总和的过程。
重要概念•加数:加法中参加运算的数。
•被加数:加法中被加的数。
•和:加法运算的结果。
加法性质•加法满足交换律。
•加法满足结合律。
•加上零数不变。
1.2 减法定义减法是一种基本的运算,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差的过程。
重要概念•被减数:减法中被减的数。
•减数:减法中减去的数。
•差:减法运算的结果。
减法性质•减法不满足交换律。
•减法不满足结合律。
•减去零数不变。
二、乘除法2.1 乘法定义乘法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运算,指按照指定的次数重复自加。
重要概念•乘数:乘法中参加运算的数。
•被乘数:乘法中被乘的数。
•积:乘法运算的结果。
乘法公式•乘法满足交换律。
•乘法满足结合律。
2.2 除法定义除法是一种基本的运算,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的过程。
重要概念•被除数:除法中被除的数。
•除数:除法中除以的数。
•商:除法运算的结果。
除法公式•除法不满足交换律。
•除法不满足结合律。
三、整数3.1 整数的概念整数是自然数、零和它们的相反数构成的数系统。
相反数•数a的相反数记为-a,满足a+(-a)=0。
3.2 整数的运算加减法整数的加减法遵循数学运算的通性。
乘除法整数的乘法同自然数的乘法一样。
但是,在整数的除法中,需要注意上下取整的问题。
四、长度计量4.1 厘米厘米是长度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三校、四校时学习。
4.2 毫米毫米是长度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三校、四校时学习。
4.3 数量比较通过对长度的比较,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数量比较的概念,为后期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时间计量5.1 秒秒是时间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二校、三校时学习。
5.2 分钟分钟是时间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二校、三校时学习。
5.3 地球自转对于日常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学生学习地球自转是非常重要的。
六、面积计量6.1 平方厘米平方厘米是面积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三校、四校时学习。
(背诵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 5 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 5 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
28+45+24≈100
50 40
30 50 20
注意:当问题里上出现了“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4、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7、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8、所有的直角大小都相等。数学书的封面上有 4 个角,4 个都是直角。
9、怎样在一张不规则的纸中得到一个直角?
答:拿一张不规则的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10、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个的角组成
6、在 9 的乘法口诀里,几乘 9 或 9 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7、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计算时,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例:
一共有多少个?
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算式:3×4+2=14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 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
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 4 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 )刻度画起,画到( )厘米的地方;
2024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4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认识数1. 自然数:从1开始的数,用来计数。
2. 整数:包括自然数、0和负自然数。
3. 数字的阅读与写法:熟练掌握数字的阅读与写法。
4. 数的比较: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包括大于、小于和等于。
第二单元:加法与减法1. 加法的定义与性质: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数的相加与相减:掌握两个数的相加与相减。
3. 进位与退位法: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通过进位和退位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
第三单元:幂1. 幂的概念:理解幂的含义,掌握幂的写法与读法。
2. 乘方的运算:通过乘方解决简单的幂运算。
3. 幂的性质:理解幂的乘法性质、相反数和零的幂的特殊性质。
第四单元:数的顺序关系和大小比较1. 数的顺序关系:掌握数的顺序关系,包括大于、小于和等于。
2. 数的估算:使用数的顺序关系估算数的大小。
3. 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完成数的大小比较。
第五单元:数的拆分与组合1. 数的拆分:将一个数拆分成若干部分。
2. 数的组合:将若干数相加得到一个数。
3. 数的问题:通过数的拆分与组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乘法与除法的基本概念1. 乘法的定义与性质: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乘法的计算:掌握两个数的相乘。
3. 除法的定义与性质: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性质。
4. 除法的计算:掌握两个数的相除。
第七单元:分数的认识1. 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含义,包括分子、分母和整体的概念。
2. 分数的比较: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包括大于、小于和等于。
3. 分数的读法与写法:熟练掌握分数的读法与写法。
第八单元:分数的计算1. 分数的加法与减法: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分数的乘法与除法: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3. 分数的化简:将一个分数化简为最简分数。
以上是2024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单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如下:
1. 数的认识与数的大小比较:了解0-999的数的规律,学会将数码与实物进行对应,学习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大小比较。
2. 数的加减法运算: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通过实物、图形、花朵等进行加减法实际运算,并能运用竖式进行计算。
3. 大数的认识和口算:认识千位数、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学习使用竖式计算大数的加减法,进行简单的口算运算。
4. 几何图形的认识:认识圆、直线、曲线、横线、竖线、斜线等图形,学习简单的图形名称和特点,能够在实物中识别和绘制各种图形。
5. 长度的认识:认识米、厘米,学习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学习加法和减法解决长度问题。
6. 重量的认识:认识千克、克,学习使用秤进行重量的测量,学习加法和减法解决重量问题。
7. 时间的认识:认识小时、分钟,学习读钟、写钟、比较时间的先后顺序,学习加法和减法解决时长问题。
8. 金额的认识:认识元和角,学习使用金额的运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运算,解决简单的金额问题。
这些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孩子可以提高数学的基本操作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4.1—6的乘法口诀扩展资料:1.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
14.1—6的乘法口诀
扩展资料:
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
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
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
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3.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年级上册数学学习资料一、米和厘米角和直角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如:(边)
(顶点)(边)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直角比直角大或大于直角的角比直角小或小于直角的角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 28+45+24≈100
50 40 30 50 20 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
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三、表内乘法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 5 × 4 或 4 × 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减法:被减数—减数=差积÷因数=因数和—加数=加数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7、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9、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
如:3个 5 就是5的3倍。
四、观察物体
1、每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对称。
2、用虚线把图形平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这个虚线叫做对称轴。
3、倒影属于上下对称。
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
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五、统计
1、“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2、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
六、数学广角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