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设备维修费用的管理思路及主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低设备维修费用的管理思路及主要措施
【摘要】主要介绍了当前企业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为企业提高设备管理水平,降低设备维修费用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设备维修;管理
现代设备管理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佳为目标,设备维修就是在设备出现故障或技术状况劣化到某一临界状态时,为恢复或改善其功能而进行的一切技术活动。设备维修的组织与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设备维修资源的利用率,使设备可利用率与维修资源利用率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
如何强化管理,提高设备维修质量,降低维修费用,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壮大的关键。特别是对于某些设备老化的企业,降低维修费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更为重要。
1.影响设备维修费用的主要因素
(1)忽视设备前期管理。从设备的全寿命管理理论分析,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在设备设计制造时已基本确定。如果企业在设备的前期管理规划、选型决策失误、盲目投资,则可能设备选择不当,造成设备闲置;或由于设备设计制造缺陷,可靠性低,使用期故障多发,维修性差,使设备维护保养工作量加大,维修费用高。
(2)维修费用提取依据不科学,定额使用存在弊端。有的企业是按固定资产基数的比例提取维修费用,而有的企业是按以上年度已发生的维修费用为基准,结合本年度的生产任务和设备情况适当增减。这些提取方法、提取的依据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不科学和不合理性。对于维修费用的管理很多企业采取指标分解、限额控制的方法,但一些企业在限额控制方面失控,容易产生到年终定额没用完,突击滥用、浪费的后果。
(3)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相互脱节。即设备定人使用,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对“预防维修”意识不重视,造成了操作人员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事后维修,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未能早期发现、早期预防,以致造成非正常磨损、故障扩大等问题,造成维修成本失控。
(4)设备老化。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加长,设备磨损程度逐渐加剧,必须对无法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部件进行及时的更换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设备的维修费用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呈增长趋势。
2、降低设备维修费用的措施
忽视设备前期管理、设备维修费用提取不科学、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相互脱
节、设备老化是造成设备维修费用居高不下,并呈不断攀高趋势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降低设备维修费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设备的前期管理,提高决策水平
设备前期管理是使用期的“先天”条件,直接影响着设备使用的经济效果,据统计,前期管理阶段决定了设备全部寿命周期费用的90%。因此企业应按照现代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论,对设备前期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为设备后期降低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决不可单纯追求节省购置费而忽视后期出现的维修费用的增加。
(2)合理确定维修费用的控制指标
企业应结合设备状况、工艺流程、历史数据、生产负荷等因素综合考虑、科学预测,确定维修费用指标。在执行中加强跟踪、评价,及时修订费用定额,使之处于先进合理的水平,这对于约束和控制维修费用是至关重要的。
(3)注重设备的技术更新改造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的应用对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及降低设备维修费用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企业可以通过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在对其进行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设备维修,通过改变现有设备的技术性能,使其达到或局部达到新设备的技术水平。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落后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其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故障率。同时,在设备维修过程中,也要注意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4)坚持保养制度及日常设备巡检制度
杜绝“重使用,轻维护”现象,企业要制定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并督促操作人员严格落实,避免非正常磨损的意外事故,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大修理周期。同时维修人员加强对设备的点检和巡视。特别要通过询问设备使用者,了解设备运转情况,并作好记录。对于重点、关键设备应做好状态检测及分析,发现故障隐患及时进行处理。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配合,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减少因设备停机而产生的重大损失。
(5)做好备品、备件管理
一是把好备品、备件质量关。备品、备件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而且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设备维修范围。品质优良的备件,可使维修人员迅速排除故障,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而品质低劣的备件,不仅不能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而且还可能引发新的故障,甚至酿成大祸。因此,企业要严把备品、备件的质量验收关。二是严格执行备品、备件的领用、更换制度,避免浪费。备件的更换需要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鉴定,填写更换备件单,以加强对备件的监督管理,预防备品、备件
的流失。同时要做好备件的使用记录,技术人员要统计出其平均使用寿命,以便控制备件的贮存量,并在备件损坏前及时进行采购,以防止备件不足或备件贮存过度而造成损失。三是加强对损坏备件的维修再利用。很多配件经过维修后还可以再使用,而实际工作中,维修工一般并不愿对损坏备件进行维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维修工辛辛苦苦修复了一个价格较高的备件,却得不到任何鼓励或奖励,久而久之便逐渐丧失了对废件修复再利用的积极性。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视备件的价格、重复利用价值、可靠性等方面,以原备件价格的百分比,对修复备件的人员进行奖励,以鼓励维修人员对废件修复再利用的积极性。四是扩大国产配件、通用配件的使用范围。设备维修过程中,在保证质量,保证完成同样功能的前提下,尽量以国产件代替进口件,以通用件代替专用件。众所周知,同一个配件,完全相同的功能,如果选择专用配件,其价格可能会相差数倍。五是做好备品、备件的采购管理。备品、备件、维修材料费是设备维修费用的主要构成,因此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质量、价格是物资采购管理的主题,片面地追求高质量将以高昂的价格为代价,教条地追求低价格将会带来低劣的质量。只有合理的性价比才能确保维修费用的经济性。
(6)提高修理质量,减少日常维护保养费用
提高设备修理质量,不仅可以减少大量的维护保养费用,还可以减少故障停机损失和降低生产产品的废品损失。对于企业内部修理应做到维修规范化,不断引进和探索新的维修工艺,杜绝浪费与延时。其次要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加强业务培训和考核,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维修队伍。对于内部维修人员解决不了的问题,企业应当联系专业厂家来提供优良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以提高维修时效。
3、结束语
总之,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必须通过各个方面的有效结合,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开展设备管理工作,把效益观念贯彻到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要注重设备前期管理,注重设备的更新与技术改造,要加大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的应用,做好备件管理的经济性,努力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使设备维修成本合理而有效的得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