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 [会按要求画线段和角.]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练习:1、1米21厘米=()厘米 53厘米-18厘米=()厘米;一棵大树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一本书宽15().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1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满10;向十位进1.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三、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如:加法:5+5+5+5+3=23乘加:5×4+3=23乘减:5×5-3=236、“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2练习:1、5个6相加写作乘法算式是()或().2、先看图;再填空★★★★★★★★★★★★(1)求一共有多少个的加法算式是:;(2)求一共有多少个的乘法算式是:;(3)第二行画△是4个3:第一行:○○○第二行:(5)在8×6=48中;8和6都叫做();48叫做().(6)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个相应的乘法算式.4(1)()八二十(2)七()六十写)3、根据算式写出乘法口诀.8×7()6×9()4、5+5+5+4=()或()8+8+8+8-7=()或()四、观察物体知识点[从正面、侧面、上面看.]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36、练习(1)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球)(2)在同一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3)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看到一个长方形.(×)(4)小明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形.(×)(5)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面观察;都不可能看到正方形.(×)(6)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7)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8)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9)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五、认识时间知识点[5分]1、1时=(60)分2、钟面上游(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从12走到6;走了(30)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6)小时;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时.4、(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如8时30分是8时半;9时15分是9时一刻.5、(3或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6、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画分针:教材P101第3题;P105第12题.六、数学广角知识点[5分]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排列与顺序有关;如数字的组成;衣裤、早餐搭配;排队等;组合与顺序无关;如给数字求和;握手;调果汁等.2、3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进行3次.3、用3个不是0的数;能组成6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如4、5、7能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个是0;能组成4个两位数.如:0、4、7能组成40、47、70、74.七、解决问题:1、海洋馆里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1)花面神仙鱼有多少条?两种神仙鱼共有多少条?(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故事书每本4元;连环画每本7元;科学世界每本8元.(1)买6本故事书和1本科技书一共要多少钱?(2)买5本连环画和1本科技书;50元钱够吗?(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3、一辆公交车上原来62人;到站后下了25人;上了19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
型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重难点和题目类型总结如下:
知识点:
1. 数字认知:认识数0-100,数的读法和写法。
2. 数字比较:学习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
3. 数字的组成:认识十位数和个位数,数字的十位和个位的表示方法。
4. 加法:学习简单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5. 减法:学习简单的减法运算,掌握减法的运算规则。
6. 量的认知:学习认识长度、容量、重量等基本度量单位。
7. 数的排列组合:学习数的排列组合,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
重难点:
1. 数字的认知和大小比较是孩子们最初的难点,需要多进行练习和游戏来巩固。
2.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些孩子需要花一些时间来理解和掌握。
3. 量的认知中的单位转换和度量单位的换算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题目类型:
1. 数字认知题:比如填空写出数的读音、写出正确的数字等。
2. 大小比较题:比如用符号>、<、=来比较大小。
3. 加法运算题:比如填空计算出简单的加法运算结果。
4. 减法运算题:比如填空计算出简单的减法运算结果。
5. 数量判断题:比如给出一些物品的图片或描述,选择数量最多的一个。
6. 单位换算题:比如将一些物品的数量进行换算,比如换算成个、打、袋等单位。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排列组合题:比如给出一些数字,让孩子们组合出多个不同的数字。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复习 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米和厘米角和直角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或小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或大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4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单位互化的方法:有“0”去掉,无“0”添上。
7、线段的特点:①直的②有两个端点8、数线段的方法:————————— 1 + 2 + 3 = 69、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顶点是“尖”的。
边是“直的”)如:(边)(顶点)(边)10、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11、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而且都是直角。
12、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3、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张口或开口有关。
直角比直角大或大于直角的角比直角小或小于直角的角14、判断是锐角或钝角:边在(内面)是锐角:边在(外面)是钝角15、数角的方法: 1 + 2 + 3 = 6第二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
2求:多多少、少多少?用大数减去小数。
3、多几、少几的问题。
少,就用减法;多,就用加法。
第三章、表内乘法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2、如:5+5+5+5 表示: 5 × 4 或 4 × 5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6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大汇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学会尺量物体长度和画线段的方法。
概念公式:1米=100厘米0刻度的认识: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线段的特征:都有两个端点(物体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验算方法及混合运算和估算概念公式: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超过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有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三位数。
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一,在本位加十再计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差有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一位数。
验算方法:掌握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到实际运算中。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需要估算出大致结果,引出加减估算。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关系,学会用直尺画角,判断是否是直角。
概念公式: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顶点。
角有两条边一个顶点,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一个三角板中,最大的角是直角。
直角是90度,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第四、六单元: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重点:体会乘法的意义。
感知乘法是相同加数的简便方法概念公式:乘法口诀表(略)巩固练习:针对乘法口诀表出题,如补充乘法口诀和一些具体运用。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2、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含义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概念公式: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1、对称轴是一条直线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3、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 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年级数学上册整册重点难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整册重点难点二年级数学上册整册的重点和难点包括以下内容:重点:1. 乘法的初步认识: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演示,从相同数的相加中引出乘法,并让学生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和读法。
2. 5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能够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同时,能够根据图意独立地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3. 2、3、4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并能够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
同时,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
4. 乘加、乘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 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用口诀正确计算。
6. 用数学: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培养他们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7. 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熟练计算。
同时,培养他们的分析、比较和总结能力。
难点:1. 理解乘法的含义: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乘法的含义可能是一个难点。
他们需要了解乘法是一种将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
2. 记忆乘法口诀: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记忆乘法口诀可能是一个难点。
他们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复习才能熟练掌握。
3. 应用乘法口诀: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需要灵活运用乘法口诀来解决。
这可能是一个难点。
4. 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学生需要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包括每个数字的含义和整个算式的意义。
5. 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要学会解决与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这可能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难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难点一、基本概念认识数字:学生需要掌握100以内的数字,包括数字的书写、认读和大小关系。
掌握加减法:学生应能进行100以内的一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初步认识几何图形:学生应能识别并区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二、重点知识掌握10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运算,学生需要能够熟练地进行100以内数字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理解其意义。
认识平面图形:学生应能正确识别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平面图形,了解其基本特征,并能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变换。
长度测量:学生应能使用合适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测量物体的长度,并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难点知识建立数感: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数感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学生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字,例如通过数数来认识大小关系,从而逐渐建立起对数字的敏感度。
理解几何图形的变换:虽然学生已经能够识别基本的几何图形,但是对于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基本变换可能还难以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长度单位的实际运用:学生虽然已经知道长度单位,但在实际测量中可能还会遇到困难。
例如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是进行精确的测量。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
四、教学方法建议游戏化教学:采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例如设计数字卡片游戏、加减法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情境创设: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购物时计算找零、制作简单的几何模型等。
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讨论中共同成长。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动手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测量物体的长度、制作简单的几何图形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数学能力。
家校共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展。
二年级上册数学 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难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难点一、整数的认识和比较1.整数的认识:整数是由正整数、0和负整数组成,可以用来表示有向的数量。
2.整数的比较:通过整数的绝对值来比较大小。
绝对值越大的整数,其数值越大。
二、加法和减法1.加法的认识:加法是将两个数相加得到一个和的运算。
加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2.加法的运算法则: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将进位数进一位,借位数退一位。
3.加法的应用:通过加法可以实现数的合并和累加,解决实际问题。
4.减法的认识:减法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一个差的运算。
减法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5.减法的运算法则:借位的概念,需要借位时,从高位借1。
6.减法的应用:通过减法可以实现数的分解和递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数的认识和数的表示1.十以内数的认识:认识0-9这10个数的意义和用途,掌握它们的读法和写法。
2.十以内数的表示:十以内的数可以用数线、数棒、十位和个位的位置等方式表示。
3.十位和个位的认识:认识十位和个位的作用和意义,将十位和个位拆分开来进行理解。
四、长度的认识和比较1.长度的认识:认识长度的概念,运用长度工具进行测量。
2.长度的比较:通过长度的大小进行比较,可以使用长度工具、数线和数值进行表示。
五、时间的认识和表示1.时间的认识:认识时间的概念和单位,掌握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的读法。
2.时间的表示:通过表盘、时间刻度和数字等方式进行时间的表示。
六、重量的认识和比较1.重量的认识:认识不同物体的重量,掌握常用的重量单位。
2.重量的比较:通过称重、比较和估算等方式进行重量的比较。
七、形状的认识和分类1.形状的认识:认识常见的二维和三维的几何形状,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等。
2.形状的分类:通过边数、角数和属性等方式对形状进行分类。
八、容量的认识和比较1.容量的认识:认识物体所能容纳的液体量,掌握常用的容量单位。
2.容量的比较:通过倒、注、比较和估算等方式进行容量的比较。
九、数的顺序和排序1.数的顺序:通过数的大小进行排序,掌握升序和降序的概念。
二年级上册数学 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年级上册数学难点和重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难点和重点
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盘点的有关二年级上册数学难点和重点,仅供大家参考。
以下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
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等。
2.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表,并能够熟练运
用乘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比
较。
4.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
算和读写。
二、难点:
1、理解加减法的进位和退位概念,掌握进位和退位的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表的规律,能够熟练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3、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比较。
4、掌握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和读写。
这些重点和难点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学习的关键,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理解来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可以通过辅导和指导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 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年级上册数学 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年级上册数学 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28+45+24≈100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
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例题1.口算51-30= 60-35= 59-28= 10+13= 12+10=42+24= 10+55= 25+66= 89+10= 66+16=99-85 = 80-40= 65-41= 71+11= 68+26=61-53= 53-48= 17+35= 83-40= 61-57=74-52= 35+46= 18+12= 86-51= 22+60=87-40= 29+43= 87-53=2、列式计算:(1)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7的3倍是多少? 8个6是多少?(2)两步竖式计算45+5+40=83-50-4=30-14-8=70-33+7=96-70+6=94-60+4=7+23-4=93-49+27=3、应用(1)二年级一班参加课外美术小组的有9人;参加音乐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2倍;参加音乐小组的有多少人?(2)二年级有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6人。
一共有多少人?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重点、难点1、(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3、(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初步认识角;并且能够辨认。
(3)知道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画角。
4、(1)结合具体情境;直观认识直角;会画直角标记。
(2)能利用工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利用工具画直角。
(3)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知识点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如: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例题1、1米21厘米=()厘米53厘米-18厘米=()厘米2、一条线段有()个端点;是直的;可以度量。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边是直的;不可以度量。
4、1米的绳和100厘米的绳比较;()①两样长②1米的绳较长③100厘米的绳较长5、亮亮身高85厘米;玲玲比亮亮高10厘米;玲玲身高多少厘米?6、一根绳子对折两次后;长3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三、表内乘法重点、难点1、乘法的初步认识(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7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
8、“倍”的意义及应用(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8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0、9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二):看一看、摆一摆(1)利用主题图复习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观察物体、角的认识、表内乘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点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5×4或4×5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减法:被减数—减数=差积÷因数=因数和—加数=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7、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9、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
如:3个 5就是5的3倍。
例题1、判断;在()里;对的打“√”;错的打“×”(1)求“8比5多多少?和求“比8多5的数是多少?”都用加法算()(2)求“9比16少多少?”和求“比16少9的数是多少?”都用减法算()(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