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上数学第3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意义.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3、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图象的性质.教学难点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两支,给画图带来了复杂性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1、情境创设可以从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开始: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转而导人关注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2、探索活动探索活动1反比例函数x y 6=的图象. 由于反比例函数xy 6=的图象是曲线型的,且分成两支.对此,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分几个层次来探求:(1)可以先估计——例如:位置(图象所在象限、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等)、趋势(上升、下降等);(2)方法与步骤——利用描点作图;列表:取自变量x 的哪些值? ——x 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 的值的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描点:依据什么(数据、方法)找点?连线:怎样连线? ——可在各个象限内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两条光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连接起来.探索活动2反比例函数xy 6-=的图象. 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x y 6=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 (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x y 6=与x y 6-=之间的关系,画出xy 6-=的图象.探索活动3 反比例函数x y 6-=与xy 6=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 反比例函数xk y =(k ≠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0>k 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0<k 时,图象在二、四象限. 反比例函数xk y =(k ≠0)的图象关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成中心对称. 归纳小结用描点法作图象的步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精品教案
《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精品教案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一起看几个典型的例子: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y=式为y=.讲授新课+例题讲解接下来,我们一起看几个例子:【例1】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如图,(1)求k 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
(2)如果点A(-3,y 1),B(-2,y 2)是该函数图像上的两点,试比较y 1,y 2的大小。
解:(1)∵双曲线分布在一、三象限,∴k>0.(2)∵k>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3<-2,即:x 1<x 2∴y 1>y 2从这个例子之后,我们进行一个知识的总结:1.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反比例函数上一个点的坐标,要求解析式,只要把这点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得k 值.2.判定一个点是否在函数图象上:将这个点的坐标带入函数解析式,等式成立则点在函数图象上,不成立则不在函数图象上.结合导入的思考和老师的讲解,利用探究理解和掌握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应用。
讲授知识,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讲授新课+例题讲解3.反比例函数y=:k>0,图象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k<0,图象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例2】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 (-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 1x 和y=,其中k 1,k 2为常数,且均不为零.∵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 (-3,4),∴点P (-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 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4=,4=k 1×(-3),解得k 1=,k 2=-12,∴正比例函数:y=x ;反比例函数:y=.【例3】如图,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M 、N 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老师在例题讲解的时候,自己先思考,然后再听老师讲解。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模型,以及如何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实例、多媒体设备。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商场打折、药物浓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是否可以用反比例函数来解决。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几个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实例,如商场打折问题、药物浓度问题等。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实例,理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最新湘教版九年级上数学教案 1.2 第3课时 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2
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3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巩固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通过对图像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能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分析,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
教学难点:由于受小学反比例关系增减性知识的负迁移,又由于反比例函数图像分成两条分支,给研究函数的增减性带来复杂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1,2),那么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图象在第 象限,它的图象关于 成中心对称.2.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 的图象,交于点A (1,m ),则m =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这两个图象的另一个交点坐标是 .3、画出函数x6y 6-==和x y 的图像二、讲授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函数x6y 6-==和x y 的表格和图像说出y 与x 之间的变化关系;(1)y 6=(2)y -=当时,在内,随的增大而.y x 0k>x yOk >0k <xyO33()x y ,A B 11()x y ,22()x y ,CD44()x y ,AB11()x y ,22()x y ,C D 33()x y ,44()x y ,减少每个象限当时,在内,随的增大而.y x 0k <增大每个象限2、做一做:1.用“>”或“<”填空:(1)已知11,y x 和22,y x 是反比例函数 xy 3= 的两对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若 ,则 . (2)已知11,y x 和22,y x 是反比例函数x y 3-=的两对自变 量与函数的对应值.若 ,则 . 2.已知( ),( ),( )是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的三个点,并且 ,则 的大小关系是( ) (A ) (B ) (C ) (D ) 3.已知( ),( ),( )是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的三个点,则 的大小关系是 . 4.已知反比例函数 .(1)当x >5时,0 y 1;(2)当x ≤5时,则y 1,或y < (3)当y >5时,x 的范围是 。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2
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3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进一步巩固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画反比例函数图象,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2.通过从图象中获取信息.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3.通过对图象性质的研究,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让学生积极投身于数学学习活动中,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的结论,不仅使他们记忆犹新,还能建立自信心.由学生自己思考再经过合作交流完成的数学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使他们互相增进友谊.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图象,概括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共同特征,探索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中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类推归纳概括学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通过图象总结出当k >0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 <0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并讨论了反比例函数y=x 4与y=-x4的图象的异同点.这是从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来研究了反比例函数的.我们知道在学习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时,还研究了当k >0时,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即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以及函数图象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本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反比例函数的有关性质. Ⅱ. 新课讲解1.做—做[师]观察反比例函数y=x 2,y=x 4,y=x6的形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生]表达式中的k 都是大于零的.[师]大家的观察能力非同一般呐!下面再用你们的慧眼观察它们的图象,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 值的增大.y 的值是怎样变化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能与x 轴相交吗?可能与y 轴相交吗?为什么?[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得出结论.[生](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2)从图象的变化趋势来看,当自变量x 逐渐增大时,函数值y 逐渐减小.(3)因为图象在逐渐接近x 轴,y 轴,所以当自变量取很小或很大的数时,图象能与x 轴y 轴相交.[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生]不同意(3)的观点.[师]能解释一下你的观点吗?[生]从关系式y =x2中看,因为x≠0,所以图象与y 轴不可能能有交点;因为不论x 取任何实数,2是常数,y =x 2永远也不为0,所以图象与x 轴心也不可能有交点. [师]对于(1)和(3)我不需要再说什么了,因为大家都回答的非常棒,不面我再补充—下(2).观察函数y =x2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我任取两点A (x 1,y 1),B(x 2,y 2),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找到对应的x 1,x 2,y 1,y 2,因为在坐标轴上能比较出x 1与x 2,y 1与y 2的大小,所以就可判断函数值的变化随自变址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山图可知x 1<x 2,y 2<y 1,所以在第一象限内有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同理可知在其他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如何变化.大家可以分组验证上图中的其他五种情况.[生]情况都一样.[师]能不能总结一下.[生]当k>0时,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并且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2.议一议[师]刚才我们研究了y =x 2,y =x 4,y=x6的图象的性质,下面用类推的方法来研究y =-x 2,y =-x 4,y=-x6的图象有哪些共同特征?[生](1)y=-x 2,y=-x 4,y=-x6中的k 都小于0,它们的图象都位于第二,四象限,所以当A<0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2)在图象y=-x2中,在第二象限内任取两点A(x 1,y 1),B(x 2,y 2),可知x 1>x 2,y 1>y 2,所以可以得出当自变量逐渐减小时,函数值也逐渐减小,即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3)这些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x 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 轴相交.[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反比例函数y =xk 的图象,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3.想一想(1)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任取两点P 、Q ,过点Q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1;过点Q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2,S 1与S 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绕原点旋转180°后.能与原来的图象重合吗?[师]在下面的图象上进行探讨.[生]设P(x 1,y 1),过P 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1,则S 1=|x 1|·|y 1|=|x 1y 1|.∵(x 1,y 1)在反比例函数y =xk 图象上,所以y 1=1x k ,即x 1y 1=k.∴S 1=|k |.同理可知S 2=|k |,所以S 1=S 2[师]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P 、Q 两点在同一支曲线上,如果P ,Q 分别在不同的曲线,情况又怎样呢?[生]S 1=|x 1y 1|=|k |,S 2=|x 2y 2|=|k |.[师]因此只要是在同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 、Q.不管P 、Q 是在同一支曲线上,还是在不同的曲线上.过P 、Q 分别作x.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1,S 2,则有S 1=S 2.(2)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绕原点旋转180°后,能与原来的图象重合,这个问题在上节课中我们已做过研究.Ⅲ.课堂练习P 155 随堂练习Ⅳ.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1.反比例函数y =xk 的图象,当k0时,在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O 时,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2.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 ,Q ,分别过P ,Q 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1,S 2,则有S 1=S 2.3.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绕原点旋转180°后,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即反比例函数是中心对称图形.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不能与x 轴相交也不能与y 轴相交,但是当x 的值越来越接近于0时,y 的值将逐渐变得很大;反之,y 的值将逐渐接近于0.因此,图象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轴和y 轴,但永远不会与x 轴和y 轴相交.Ⅴ.课后作业习题6.3Ⅵ.活动与探究反比例函数图象与三等分角历史上,曾有人把三等分角问题归结为下面的作图问题.任取一锐角∠POH ,过点P 作OH 的平行线,过点O 作直线,两线相交于点M,OM 交PH 于点Q ,并使QM=20P ,设N 为OM 的中点.∵NP=NM =OP,∴∠1=∠2=2∠3.∵∠4=∠3,∴∠1=2∠4.∴∠MOH =31∠POH. 问题在于,如何确定线段OM 两端点的位置,并且保证O ,Q ,M 在同一条直线上?事实上,用尺规作图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那么,退而求其次,能不能借助一些特殊曲线解决这一问题呢?帕普斯(Pappus ,公元300前后)给出的一种方法是:如下图,将给定的锐角∠AOB 置于直角坐标系中,角的一边OA 与y =x1的图象交于点P ,以P 为圆心;以2OP 为半径作弧交图象于点R.分别过点P 和B 作x 轴和y 轴的平行线,两线相交于点M ,连接OM 得到∠MOB.(1)为什么矩形PQRM 的顶点Q 在直线OM 上?(2)你能说明∠MOB =31∠AOB 的理由吗? (3)当给定的已知角是钝角或直角时,怎么办? 解:(1)设P 、R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P(a 1,11a ),R(a 2, 21a )则Q(a 1,21a ),M(a 2, 11a ). 设直线OM 的关系式为y =kx.∵当x =a 2时,y=11a∴11a =ka 2,∴k=211a a .∴y=211a a x. 当x=a 1时,y=21a ∴Q(a 1,21a )在直线OM 上. (2)∵四边形PQRM 是矩形.∴PC=21PR=CM.∴∠2=2∠3. ∵PC=OP ,∴∠1=∠2,∵∠3=∠4,∴∠1=2∠4,即∠MOB=31∠AOB. (3)当给定的已知角是钝角或直角时,钝角或直角的一半是锐角,该锐角可以用此方法三等分.备课资料参考例题如图能表示函数y =k(1-x)和y =xk (k ≠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小的图象大致是( )分析:从对函数y =xk 的讨论入手,若k>0,双曲线分布在一、三象限,因此可考虑A , C 两个答案,这时对于一次函数来说,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且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正半轴相交,显然A,C两个答案都不对.若k<0,双曲线分布在二四象限,因此考虑B,D两个答案,对于一次函数来说,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应选D.解:选D.。
最新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3)教学目标:1.能综合利用物理杠杆知识、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物理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掌握从物理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函数模型。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问题:在物理学中,有很多量之间的变化是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物理学中的问题,这也称为跨学科应用.下面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例1]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不变,电流I(安培)和电阻R(欧姆)成反比例,当电阻R =5欧姆时,电流I =2安培.(1)求I 与R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电流I =0.5时,求电阻R 的值.(1)解:设I =k R ∵R =5,I =2,于是 2=k 5 ,所以k =10,∴I =10R.(2)当I =0.5时,R =10I =100.5=20(欧姆).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如下图)二、讲授新课[例3]小伟欲用撬棍橇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为1200牛顿和0.5米.(1)动力F 与动力臂l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米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 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解:(1)根据“杠杆定律”有 F ·l =1200×0.5.得F =600l当l =1.5时,F =6001.5=400.因此,撬动石头至少需要400牛顿的力. (2)若想使动力F 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即不超过200牛,根据“杠杆定律”有 Fl =600,l =600F .当F =400×12 =200时, l =600200=3. 3-1.5=1.5(米) 因此,若想用力不超过400牛顿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如长1.5米.问题:某地上年度电价为0.8元,年用电量为1亿度,本年度计划将电价调至0.55~0.75元之间,经测算,若电价调至x 元,则本年度新增用电量y(亿度)与(x -0.4)元成反比例.又当x =0.65元时,y =0.8.(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每度电的成本价0.3元,电价调至0.6元,请你预算一下本年度电力部门的纯收人多少?解:(1)∵y 与x -0.4成反比例,∴设y =k x -0.4(k ≠0). 把x =0.65,y =0.8代入y =k x -0.4 ,得 k 0.65-0.4=0.8.解得k =0.2, ∴y =0.2x -0.4=15x -2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 =15x -2(2)根据题意,本年度电力部门的纯收入为(0.6-0.3)(1+y)=0.3(1+15x -2 )=0.3(1+10.6×5-2)=0.3×2=0.6 答:本年度的纯收人为0.6亿元, 纯收入=总收入-总成本.三、巩固提高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其体积y(m 3)是密度ρ(kg /m 3)的反比例函数,请根据下图中的已知条件求出当密度ρ=1.1 kg /m 3时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V 的值.四、课时小结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重点掌握利用函数关系解实际问题,首先列出函数关系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解得. 活动与探究:学校准备在校园内修建一个矩形的绿化带,矩形的面积为定值,它的一边y与另一边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下图所示.(1)绿化带面积是多少?你能写出这一函数表达式吗?(2)完成下表,并回答问题:如果该绿化带的长不得超过40m ,那么它的宽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x(m)10 20 30 40 y (m) (1)绿化带面积为10×40=400(m 2) 设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k x, ∵图象经过点A(40,10)把x =40,y =10代入,得10=k 40,解得,k =400.∴函数表达式为y =400x. (2)把x =10,20,30,40代入表达式中,求得y 分别为40,20,403,10.从图中可以看出。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反比例函数”的第二节课,是继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之后,二次函数之前的又一类型函数,本节课主要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因此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建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意义;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3.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当k>0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探索过程,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同时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当k>0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函数()0k y k x=≠ 叫做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特征:k ≠0,x ≠0,x 是-1次。
3.反比例函数的确定:待定系数法。
4.它的三种常见的表达形式:()0k y k x=≠,xy = k (k ≠ 0),y=kx -1(k ≠0) 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二、新课学习画出反比例函数 6y x =和6y x=- 的函数图象。
◆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重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画法步骤:注意:①列 x与y的对应值表时,X的值不能为零,但仍可以零的基础,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
注意:②描点时自左住右用光滑曲线顺次连结,切忌用折线。
注意:③两个分支合起来才是反比例函数图象。
1. 反比例函数6yx=和6yx=-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它们相同吗?2. 反比例函数k y x=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由什么确定? 3. 反比例函数k y x=,具有怎样的对称性? 4. 反比例函数k y x=的图象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它和两条坐标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总结双曲线()0k y k x =≠的性质: 1.当k>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2.当k<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3.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x 轴和y 轴,但永远不会与x 轴和y 轴相交。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3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学习二次函数打下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反比例函数相对于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来说,其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从而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生活案例,如商场打折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应用。
然后,提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反比例函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同时,通过举例说明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反比例函数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实际问题。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较为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的课件。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进行解决。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反比例函数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XJ湘教版 初三九年级数学 上册(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一章 1.2 第3课时 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1
第3课时 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1.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重点)2.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如图所示,对于反比例函数,在其图象上任取一点P ,过P 点作PQ ⊥x 轴于Q 点并连接OP.试着猜想△OPQ 的面积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并探讨反比例函数y =kx (k ≠0)中k 值的几何意义.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点P (-1,4)在反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上,则k 的值是( )A .-14 B.14C .4D .-4解析:∵点P (-1,4)在反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上,∴k =xy =(-1)×4=-4,故选D.方法总结: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反比例函数上一点的坐标,要求函数解析式,只要把这点的坐标代入就可求得.探究点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k 的几何意义如图所示,点A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AC垂直x轴于点C,且△AOC的面积为2,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解析:先设点A的坐标,然后用A的坐标表示△AOC的面积,进而求出k的值.解:S△AOC=12y A·x A,∵A在反比例函数y=kx的解析式上,∴x A·y A=k,∴S△AOC=12·k=2,∴k=4,∴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4x.方法总结: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与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k|值的一半.探究点三: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若A(x1,y1),B(x2,y2),C(x3,y3)都是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上的点,且x1<0<x2<x3,则y1,y2,y3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解析:∵k=1>0,∴y=1x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且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x1<0<x2<x3,∴y1<0<y3<y2,故y1<y3<y2.方法总结:解决这类问题时应该从反比例函数图象性质入手,通过图象在不同象限中的性质来判断点的坐标的大小关系,解题时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大致图象,方便解答.探究点四: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类型一】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综合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k与y=kx(k≠0)的图象大致是() 解析: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k与y=kx(k≠0)的图象只有两种情况,当k>0时,y=kx分布在第一、三象限,此时y=kx-k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当k<0时,y=kx分布在第二、四象限,此时y=kx-k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D.方法总结:判断函数图象分布是否正确,主要通过假设条件,根据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判断,若与选项一致则正确;若相矛盾,则错误.【类型二】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交于M、N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解析:(1)把点N (-1,-4)代入y =kx 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出点M ,再把M 、N 代入一次函数即可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由图象可知当反比例函数大于一次函数时x 的取值范围是x <-1或0<x <2. 解:(1)由反比例函数定义可知k =(-1)×(-4)=4.∴y =4x ,而M (2,m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m =42=2,∴M (2,2).即在一次函数图象上有⎩⎪⎨⎪⎧2a +b =2,-a +b =-4,∴a =2,b =-2,∴y =2x -2.(2)由图中观察可知,满足题设x 的取值范围为x <-1或0<x <2. 方法总结:分别利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定义求出其解析式,根据图象和性质判断,在解题过程中要考虑全面,不要漏解.三、板书设计函数y =kx (k ≠0)⎩⎪⎨⎪⎧k >0⎩⎪⎨⎪⎧图象:第一、三象限性质: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k <0⎩⎪⎨⎪⎧图象:第二、四象限性质: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本次教学过程重在归纳总结,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来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在结合基本题型教学的同时,通过发散思维的引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3课时)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3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3课时)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二次函数、函数的应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二是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在图象部分,学生需要了解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能够根据比例系数的大小判断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在性质部分,学生需要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如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如何判断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能够根据比例系数的大小判断反比例函数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
2.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判断,反比例函数性质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新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课时3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综合 教学课件
-1
-2
-3
-4
-5
P (2,2) Q (4,1)
S1的值
4
S2的值
4
S1与S2的
关系
x
猜想 S1,
S1=S2
S2 与 k的 关系
S1=S2=k
第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讲解
S1的值 S2的值
P (-1,4) Q (-2,2)
S1与S2的关系
猜想 S1,S2 与 k的 关系
第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讲解
因为这个函数的图象的一支位于第一象限,所以另一支必位于第三 象限. m-5>0,解得 m>5.
第七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讲解
(2) 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 A(x1,y1) 和点 B(x2,y2). 如果 x1>x2, 那么 y1 和 y2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解:因为 m-5 > 0, 所以在这个函数图象的任一支上, y 都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因此当 x1>x2 时,y1<y2.
1.
在反比例函数
y
4 x
的图象上分别取点P,Q
向
x
轴、y
轴作垂线,
围成面积分别为S1,S2的矩形,填写下页表格:
S1的值 S2的值
S1与S2的关系
猜想 S1,S2 与 k的 关系
P (2,2) Q (4,1)
第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讲解
y
5
y 4
4
x
3 2
•P
1 S1 S2
•Q
-5 -4 -3 -2 -1 O 1 2 3 4 5
拓展与延伸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拓展与延伸
(2)求△AOB 的面积;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够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让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从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初等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他们对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与他们之前学习的函数有所不同,需要通过实例和探究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够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实例。
2.准备教学PPT。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并进行讲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测试题,巩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错误并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3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是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对函数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学生需要通过探究和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函数图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函数知识的学习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图象的特点。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
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要知识点和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商场打折、地图的比例尺等,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其特点。
通过对比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让学生深刻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比例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问题,自主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案、习题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假设有一辆汽车,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已知速度为60km/h,求行驶120km所需的时间。
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图像、单调性等。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_《第3课时_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优质学案
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3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学习目标】1.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能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难点: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或表达式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预习导学】自主学习教材P10-11,并思考下列问题:1.认真完成P10的动脑筋,思考怎样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认真阅读例题2,书上是运用反比例函数的什么知识解决问题的?3.例题3中,用待定系数法时为什么要标明1k 、2k ?【探究展示】(一)合作探究已知反比例函数y=k x的图象经过点P (2,4) (1)求k 的值,并写出这个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 (-2,-4),B (3,5)是否在这个函数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如何变化?解:(1)因为反比例函数y=k x的图象经过点P (2,4),即点P 的坐标满足这一函数表达式,因而 解得k=因此,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2)把A 、B 的坐标分别代入 ,可知点A 的坐标 函数表达式,点B 的坐标 函数表达式,所以点A 这个函数图象上,点B 这个函数图象上.(3)因为k 0,所以图象位于第 、 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 .(二)展示提升1.反比例函数y=k x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K 的取值范围是K >0还是K <0?说明理由(2)如果点A (-3,y 1),B (-2,y 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 1,y 2的大小.2.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 (-3,4),试求出它们让你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提示:先设两个函数的表达式,且两个函数表示式中的比例系数应用1k 、2k 区分.【知识梳理】1. 用什么方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 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步骤有哪些?【当堂检测】1.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 ,b ),则它的图像一定也经过( )A 、(-a ,-b )B 、 (a ,-b )C 、(-a ,b )D 、(0,0)2.已知反比例函数y=k x 的图象经过点M (-2,2) (1)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 (-4,1),B (1,4)是否在这个函数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如何变化?3.如图,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 m y的图象交于A (-2,1)、B (1,n )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三、提升能力:1、三个反比例函数(1)y=1k x (2)y=2k x (3)y=3k x在x 轴上方的图象如图所示,由此推出k 1,k 2,k 3的大小关系2、直线y=kx 与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相交于点A 、B ,过点A 作AC 垂直于y 轴于点C ,求S △ABC .3、已知函数y=-kx(k≠0)和y=-4x的图象交于A、B两点,过点A作AC垂直于y轴,垂足为C,则S△BOC=_________.4、已知正比例函数y=kx和反比例函数y=3x的图象都过点A(m,1),求此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及另一交点的坐标.5、如图所示,已知直线y1=x+m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与双曲线y2=kx(k<0)分别交于点C、D,且C点坐标为(-1,2).(1)分别求直线AB与双曲线的解析式;(2)求出点D的坐标;(3)利用图象直接写出当x在什么范围内取何值时,y1>y2.【学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学到了什么?2.你还有什么样的困惑?3.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的地方在哪儿?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课时教案
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教学目标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意义 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3.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当k >0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重点难点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当k >0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难点: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教学设计 一、预习导学自主预习教材P5-7,并思考下列问题:1.画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步骤是 、 、 . 2.反比例函数y=kx(k 为常数,k ≠0)的图象是 ,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 、 象限,它们与 轴、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 . 3.函数xy 20=的图象在第 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 . 二、探究展示 (一)合作探究 如何画反比例函数xy 6=的图象? 由组长带领本组组员共同探讨完成。
由于反比例函数y=x6的图象是曲线型的,且分成两支.对此,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分几个层次来探求:(1)可以先估计例如:位置(图象所在象限、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等)、趋势(上升、下降等);(2)方法与步骤——利用描点作图;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 ——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的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
描点:依据什么(数据、方法)找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自变量x的取值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函数值y为纵坐标,描出相应的点。
连线:怎样连线? ——可在各个象限内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两条光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连接起来。
观察上图,图像位于哪些象限?图像与坐标轴相交吗?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如何变化?(点名回答)设计意图:学习正确的作图过程,在填表过程中感受y 随x 的变化规律,为基于图象探究函数性质打下基础. (二)展示提升1.完成P6做一做,画出反比例函数xy 3=的图像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技能,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认识,为下一步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做准备.2.观察画出的x y 6=,xy 3=的图像,思考下列问题: (1)每个函数的图像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如何变化? 先由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准确引导,及时点拨和追问,总结出规律: 一般的,当K 〉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像由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九上数学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3.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1.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4.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表达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吗?【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经过点P (2,4) (1)求k 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 (-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 (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 (2,4),即表明把P 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 ,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 、B 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 、B 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 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 随x 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 (-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 1x ,2k y x=,其中,k 1,k 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 (-3,4),则P (-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 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2143,43k k =⨯-=- 解得,124123k k =-=-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43y x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12y x =-.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 3.在反比例函数6y x=的图象上取两点P (1,6),Q (6,1),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1=_______;过点Q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2=_______;S 1与S 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ky x=(k ≠0)中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ky x=(k ≠0)上任意一点引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 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 是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上的一点,AB 丄x 轴于点B ,且△ABO 的面积是3,则k 的值是( )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 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12k =3, 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 【答案】 C2.反比例函数6y x =与2y 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12B.2C.3D.1 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四边形OEAC=6,S△AOE=3,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 【答案】 B3.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ky x= (k ≠0)的图象上, (1)当x=-3时,求y 的值;(2)当1<x <3时,求y 的取值范围. 解: (1)∵点P (2,2)在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上, ∴2=2k,即k=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4y x=. ∴当x=-3时,y=43-.(2)∵当x=1时,y=4;当x=3时,y=43, 又反比例函数4y x=在x >0时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当1<x <3时,y 的取值范围为43<y <4. 4.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ky x=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3上,所以m =-2-3=-5,即B(-2,-5). 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ky x=上,所以k =-2×(-5)=10. 5.已知反比例函数1k y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 (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 1、k 2的值.(2)把点A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 ′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 ′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 1=2×1=2. 1=2k 2-1,k 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2y 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1. (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 ′(-2,-1).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212y==--,所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6.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myx=的图象交于A、B两点.(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分析: (1)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解∶(1)观察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myx=的图象过点A(-2,1),m=-2×1=-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2yx=-.又点B(1,a)也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a=221-=-.即B(1,-2).因为一次函数图象过点A、B.所以12,2.k bk b=-+⎧⎨-=+⎩解得,1,1.kb=-⎧⎨=-⎩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2)观察图象可知,当x<-2或0<x<1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 【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