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建筑颐和园
北京颐和园的讲解
北京颐和园的讲解
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
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
颐和园主要包括昆明湖、万寿山和各种建筑构筑,是一处集山水园林、古建筑和皇家艺术为一体的景点。
颐和园最初名为清漪园,是清朝乾隆皇帝为了纪念母亲的60寿辰而修建的,后来由光绪皇帝扩建并更名为颐和园。
园内的主要建筑有佛香阁、宜芸馆、乐寿堂、颐和园大殿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昆明湖中的大石桥、十七孔桥和佛香阁,它们都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体,湖水清澈,四周山峦环抱,景色非常优美。
在昆明湖畔,有许多古建筑、亭台楼阁,营造出一种典型的中国园林景致。
万寿山是颐和园的制高点,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颐和园的美景。
颐和园以其精致的园林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精髓,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北京颐和园内景点介绍
北京颐和园内景点介绍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占地面积约290公顷,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以下是其中一些:万寿山:万寿山是颐和园内的主山,海拔高达260米。
山上有许多古建筑和名胜,如半山亭、玉澜堂、昆明湖等等。
这些建筑和名胜与山势相得益彰,形成了颐和园的一大特色。
昆明湖:昆明湖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人工湖泊,占地面积约220公顷。
湖水清澈,环境优美,是游客们休闲、观光、拍照的好去处。
长廊:长廊是颐和园内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全长约728米。
它是中国现存最长的古典园林建筑,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廊子之一。
长廊的两侧有着精美的壁画和木雕,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是颐和园内的一座古桥,全长153米,宽7.5米。
它是颐和园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有着优美的造型和精美的雕刻,尤其是夜晚在灯光照耀下更加美丽。
德胜门:德胜门是颐和园内的主要城门之一,是古代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的城门之一。
德胜门前是一座金銮殿,殿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除了以上几个景点,颐和园内还有许多其他的著名景点,如静心斋、清晏舫、文昌阁等等。
这些景点各有特色,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园林艺术和传统文化。
颐和园内的景点丰富多样,每个景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感受到皇家园林的宏伟和精致之处。
无论是漫步在山间小径还是乘坐小船在湖上荡漾,都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园林的美丽与宁静。
万寿山是颐和园内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因为它的美丽景观和丰富的历史背景。
游客们可以沿着山路一步步攀登,欣赏到不同角度下的山景和建筑。
在山顶上,可以俯瞰整个颐和园的美景,感受到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昆明湖也是游客们最喜欢的景点之一,湖面宽阔宁静,湖畔有柳树成荫的小道和古色古香的建筑。
在这里散步、拍照、欣赏湖景,可以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长廊是颐和园内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壁画木雕而闻名于世。
颐和园 - 皇家园林
颐和园是中国北京市的一座皇家园林,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皇家园林之一。它位于北京 西郊,占地面积约290公顷,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杰作,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的建筑和景观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和西方的建筑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皇家 园林的独特魅力。园内有湖泊、山岳、宫殿、庙宇和花园等,构成了一幅宏伟而优美的景观 画卷。
总的来说,颐和园是一座充满着皇家气派和浓厚文化底蕴的园林,它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 园林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颐和园 - 皇家园林
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包括万寿山、长廊、佛香阁和宜芸馆等。万寿山是颐和园的主峰,山上 有观音殿和佛香阁等建筑,供人们祈福和参拜。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长达728米,上 面绘制着精美的壁画,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是一座仿佛的佛塔,它矗立在湖泊中,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宜芸馆是一座古典园林 建筑,是皇帝休憩和赏景的地方,内有精美的花园和亭台楼阁。
颐和园介绍
颐和园介绍颐和园是位于北京西郊的一座五四级古典园林,它在清乾隆皇帝乾隆年间耗费不菲完成建造,是清代宫廷娱乐活动的场所和皇家寝宫,也是清朝历史文化景观的缩影。
颐和园由中央大街和一定数量的子街、花园、建筑组成,共有湖泊、山峦、辟邪、花林及四季植物等三千多种景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古典园林的面貌。
颐和园的结构主要由大街、园林景观、建筑和花园所构成。
大街沿着东西向,分为中央大街、北街、中间街、西街和南街。
沿狭长的大街,有不少宫殿和建筑物,大气宏伟,构筑起一道玲珑剔透的“城中池塘”。
颐和园里有很多精美的花园和景观,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后海和黄山。
后海位于颐和园的中部,是一个充满山水的湖泊,后面有一座座山峦,水光山岳,犹如一幅梦幻的画卷。
黄山位于后海东面,由十雄、十金、十铜、十全等十余座山峰组成,以“石造宫殿”见称,是施工精美的山林风景。
颐和园里还有许多古典建筑,包括乾清宫,这是清朝皇帝举行宴会的地方;宁波楼,这是清朝皇帝出现宴会的地方;太清宫,这是清朝皇帝祭祀神社和受访者的地方;中洋书堂,乾隆皇帝书写游记的地方;小园,乾隆皇帝准备访问的地方;乾清御苑,乾隆皇帝与其幕僚外出的地方。
颐和园的景观秀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园林文化和艺术价值,以及宫殿建筑的精美景观,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它不仅是清朝的文物景点、政治中心,亦成为文化遗产、艺术宝藏,是国内外游客赏景的热门地。
今天,颐和园仍以其精美的建筑、优美的景观为北京市民所喜爱,也是全国无数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游玩的地方。
不仅如此,颐和园也成为了许多活动的举办场所,如婚礼、新春晚会等,以及众多政府及社会组织的活动场所,深受大众的欢迎,成为北京著名的景点之一。
颐和园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和自然之大成的园林,其独特的景观、精湛的技艺,秀丽的景点,让它成为北京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颐和园文化遗产介绍资料
颐和园文化遗产介绍资料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典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街19号。
作为一处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颐和园反映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和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
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颐和园的建筑和景观融合了古典园林的特色和皇家宫殿的壮丽,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
整个园区占地约290公顷,包括了湖泊、山岗、花木和各种建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昆明湖和万寿山。
昆明湖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皇家人工湖,湖畔有众多小岛和庭院,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观。
万寿山是颐和园的中心地区,山上有许多宫殿和寺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颐和园最重要的建筑——紫禁城。
颐和园的另一著名景点是长廊。
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全长728米,有14000多幅彩绘的图画。
这些图画栩栩如生,内容多样,涵盖了历史、文化、神话和戏剧等各个领域。
长廊是中国古代贵族文化的杰作,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珍品,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许多重大事件。
例如,在1898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颐和园被严重破坏,许多宫殿和文物遭到了严重破坏和抢劫。
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进行了大规模修复和保护工作,使颐和园得以恢复原貌。
颐和园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魅力,还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生活的繁荣和奢华。
园内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宫殿、寺庙、假山等。
这些建筑都精心设计和布置,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此外,颐和园还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如传统的艺术品、器物、书籍和手稿等,这些珍贵的文物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访。
游客可以欣赏园内的美景,品味古代皇家生活的繁华和典雅;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的艺术,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颐和园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历史学家和文化研究者的关注,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中国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中国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中国四大名园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仅有的四座中国古典园林,它们被公认为中国最优秀的园林建筑。
那么中国四大园林是哪四个呢?
中国四大园林是哪四个1、中国四大园林分别为:江苏省苏州市拙政园、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江苏省苏州市留园。
2、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
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园林,占地面积564万平方米,宫墙周长约20华里,比北京颐和园大近一倍。
3、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
园林占地面积约4.1公顷。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由御史王献臣始建。
是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
4、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境内,距天安门20余公里,占地290公顷。
5、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
1961年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1关于中国四大园林是哪四个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北京颐和园赏析
北京颐和园赏析北京颐和园赏析一、简介北京颐和园是一座著名的古典园林,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占地面积达到290公顷,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颐和园一直备受赞誉。
因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极具丰富文化内涵的建筑,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
二、由来颐和园的建筑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中叶,当时的清朝皇帝雍正开始在这里修建一个名为“万园之园”的大型宫苑。
后来,该宫苑先后经过乾隆、嘉庆、咸丰、同治、光绪等多位皇帝的修缮和改建,才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模样。
三、景点1. 昆明湖颐和园的核心景点“昆明湖”,是一个人工湖泊,由一系列的水渠和河道组成。
作为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昆明湖有许多精美的景观,如鹿鸣喷泉、龙亭、苏州街等。
游客可以在湖上划船,欣赏周围景色。
2. 万寿山位于颐和园中心,是颐和园的主峰。
从山上可以俯瞰整个园区,尽览风光。
登顶万寿山,可以看到蹬蹬山、畅春园、长廊等诸多景观。
3. 迎宾殿迎宾殿又称前殿,位于颐和园入口处。
它是颐和园主要的建筑之一,也是颐和园对外开放的建筑之一。
迎宾殿是一座典型的清水砖木结构,采用单檐歇山顶,它是作为夏季工作和接待外宾的地方而建造的。
目前,迎宾殿内设有展览厅,展示的是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资料。
4. 乐寿堂乐寿堂是颐和园宫殿群的中心建筑,也是颐和园皇家花园的核心。
它是以宣德殿为中心,建造的一座三层高的建筑。
乐寿堂的前门有一对大型铜狮子,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珍贵艺术品。
5. 万春园万春园是颐和园园内主要的花卉展示区,从四月到十月,每年都会有不同种类的花卉在这里展出。
园内种植的花卉主要有牡丹、菊花、玫瑰等品种,色彩斑斓,格外美丽。
四、赏析颐和园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园林,更是一部人类文化艺术史。
这里汇聚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雕刻、园林石、画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精华。
颐和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中国园林建筑与造园艺术。
颐和园的特点介绍
颐和园的特点介绍
颐和园,位于北京朝阳区,是一座珍贵的古典花园景观。
它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历经了六百多年的发展,这样的花园惊叹世界。
一、历史文化:
1. 颐和园的历史悠久,始建于1784年的清乾隆元年,历时十五年半耗资达亿零四百四十八万两,是清朝统治时期宫廷一系列建筑及园林的缩影;
2. 多年来,颐和园不仅完整的保存了清朝的文化气息,还包含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文字、碑帖、浮雕等文物;
3. 颐和园也是一座象征着中国民族精神及文化历史的重要地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遗址,在中国文化史上舞台声名洋溢。
二、景观特色:
1. 颐和园辐射四周,整体布局严格,宫殿亭台入夜景印,一幅文化的大图画;
2. 颐和园景观丰富多样,有450多个建筑,有喷泉、国礼殿、玉山、九曲桥、云栖楼、颐和宫等;
3. 颐和园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和景观艺术的核心要素,把视觉美、自然美、艺术美和审美美完美结合,是一座完美的园林王国。
三、文化价值:
1. 颐和园囊括了中国及东西方园林艺术、园林设计艺术以及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一座中国园林文化的精粹;
2. 颐和园的景观艺术讲究顺应民族风格,倡导大自然、自由自在的理念,完美的体现了中国园林景观的审美风格;
3. 颐和园的景观艺术价值被华人普遍认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文化精神价值。
四、科学价值:
1. 颐和园是一座珍稀植物园,历史文化里建有乔木、灌木、草本和cactus 等,有许多濒危物种和特有特色植物;
2. 颐和园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包括肉食动物、鸟类、昆虫和爬行动物等;
3. 颐和园的植物学和自然学研究价值也很高,是国家环境保护的重要地标,也是大自然的重要研究场所。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颐和园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下面店铺整理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颐和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北京颐和园古典园林介绍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
颐和园的营造始于金代,元明时期,这里以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游览胜地。
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扩建和改建形成现在的规模。
颐和园清乾隆年间称为“清漪园”。
公元1860年(清朝咸丰十年),清漪园与圆明园等著名皇家园囿一起被英法联军焚毁。
园内数以万计的文物珍藏皆被抢掠一空。
公元1886年(清朝光绪十二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等其他银两,在清漪园废墟上重新修建并于1888年改园名为颐和园。
1900年,颐和园又遭到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的野蛮抢掠和破坏,1903年重新修复。
颐和园总面积达294公顷,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园内有古建筑三千余间,面积约七万平方米。
颐和园内的建筑结构皆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其建筑形式多模拟江南名胜古迹,或肖其意,或仿其型,因地制宜地创建了众多绚丽恢宏的廊、桥、亭、榭,殿、宇、楼、台。
颐和园的正门为东宫门,它坐西朝东,宫门内外南北对称建有值房及六部九卿的朝房。
由宫门进入仁寿门,是以仁寿殿为主的朝政建筑,为清朝帝后驻园期间处理政务的地方。
仁寿殿西北方分别建有慈禧太后看戏用的德和园大戏楼,光绪皇帝及皇后居住的玉澜堂与宜芸馆,再往西数十米就是慈禧太后的寝殿乐寿堂。
万寿山南麓,金黄色琉璃瓦顶的排云殿建筑群在郁郁葱葱的松柏簇拥下似众星捧月,溢彩流光。
这组金碧辉煌的建筑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起,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
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
其东面山坡上建有转轮藏和巨大的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建筑是五方阁及闻名中外的宝云阁铜殿。
颐和园
颐和园考察实践报告颐和园的总体介绍:颐和园地处北京西郊,占地290多公顷,借西山余脉而作万寿山,汇西山诸泉而成昆明湖,依托自然山水,成就东方山水名园的气势和规模。
其造景达百余处,寓意丰盈,突出地体现着皇权与神神权的至高无上,无一处不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无一处不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丰厚蕴涵。
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清代“三山五园”中的杰出作品,也是我国园林建造鼎盛时期的最后一座皇家宫苑,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颐和园历史文化概况: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以建佛寺祝母寿为名,在圆静寺旧址兴建大型佛寺“大报恩延寿寺”,并改瓮山名为万寿山、西湖名为昆明湖,开始了在瓮山和西湖一带兴建清漪园的行动。
清漪园自乾隆十五年(1750年)开工,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竣工,历时十五年。
清漪园依乾隆的意图而造,整个营造工程都受到乾隆的高度重视,他的造园思想和艺术见解藉此得到了酣畅淋漓的体现,正因如此,清漪园在乾隆心中的地位是其它皇家园林无法比拟的,“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真实地道出了乾隆内心的偏爱和自豪。
清漪园建成后,乾隆和其后的嘉庆、道光、咸丰都曾来园拈香礼佛、祀神祈雨、观月水操,但更多的时候是来此散志澄怀,这一点乾隆在《御制清漪园记》中表达得很清楚,“然而畅春以奉东朝,圆明以恒莅政,清漪、静明一水可通,以为敕几清暇散志澄怀之所……”。
然而这座被乾隆帝所钟爱的园林却于一个世纪以后,咸丰(1860年)十月,英法联军洗劫“三山五园”,点燃罪恶的火炬,使财富和艺术在熊熊大火中毁于一旦。
清漪园被毁后,在咸丰、同治两朝并未对其进行整修,只是每年循例遣官至广润祠址临时支搭席棚祭祀龙神。
光绪年间,执掌朝政的慈禧太后开始处心积虑地筹备修复清漪园,作为她归政后的离宫御苑。
但由于两次鸦片战争的重创,此时国家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清廷再也无法拿出整笔款项来营建大规模的园囿,于是慈禧只好巧立名目,挪用海军建设专款作为修复颐和园的主要经费。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占地面积约290公顷。
该园林始建于18世纪中叶,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曾是清朝乾隆、光绪、慈禧等皇帝的夏季行宫。
园内景致包括湖泊、山丘、宫殿、寺庙、桥梁、花园等,集中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园林规划、景观构造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颐和园进行详细分析。
园林规划方面,颐和园设计概念十分独特,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自然景观与胡同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统一的园林空间。
园内主要分为前山区和后湖区两个部分。
前山区以长廊、画房、三槐厅、宜芸馆等建筑为中心,形成休闲、观景和文字艺术交流的场所。
后湖区则是颐和园的主体部分,由昆明湖和万寿山、宝穴山组成。
园内建筑设计讲究富有层次感,各个区域之间巧妙衔接,自然山水与人工元素相得益彰。
景观构造方面,颐和园非常讲究自然景致的营造。
巧妙地将古建筑与自然山水相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山静水澜”式景致,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各种园林技法,如假山、廊檐水榭、断岭云雾、曲桥流水等,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颐和园中著名的长廊就是一个优秀的例子。
该长廊由2730根彩绘木柱子组成,全长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廊道之一。
在长廊两侧,精致的彩绘画作栩栩如生,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令人赞叹不已。
文化内涵方面,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园内建筑、雕塑、图画均充满哲学和文化内涵,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园林艺术和文化底蕴。
其中昆明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它的名字来源于明朝杨慎的《世阙谈草》中的描述,湖泊形如一架珂罗琛,故名昆明,象征皇权。
同时,在昆明湖的岸线上,还设有以东南亚、日本、意大利、法国、瑞士等十几个国家为代表的小岛,构成了独特的“瀛洲舫”的景观。
这些设计既满足了皇家游乐的需求,也创造出了厚重的文化氛围。
总之,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极品之一,具有卓越的园林规划、景观构造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颐和园
颐和园乐寿堂内景
昆明湖: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 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 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由于岛堤分隔,湖面出现层次,避免 了单调空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使昆明湖益发 神似西湖。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色开阔,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 来,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 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湖区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岛上。湖岸和湖堤绿树荫浓,掩映潋滟水 光,呈现一派富于江南情调的近湖远山的自然美。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 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 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仁寿殿: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
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 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所陈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
颐和园
颐和园所属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面积: 290公顷 登录类型: 文化遗产登录年份: 会) 保护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园林年代: 清朝单位类别: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园林概况颐和园(Summer Palace )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颐和园风景(15张)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有一个被喻为牛郎化身的镇水铜牛,在西岸有一处被喻为织女化身的耕织图,它们隔着昆明湖遥遥相望,这两个景观的来历也缘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初建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时,乾隆皇帝也自比天上的玉皇大帝,并传下御旨,要把御园修成“天上人间”,那佛香阁要建得雄伟华丽,象征着天宫里的凌霄殿,昆明湖要宽阔,好比天河,并在湖(河)的东西两侧修了一个铜牛和一个耕织图。
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朝西,正好对着织女图,这样一来就更像天河了,天上有织女(耕织图),地上有牛郎(铜牛),遥遥相望。
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三山五园”,颐和园里的耕织图也遭到毁灭性破坏,只留下乾隆皇帝御题的“耕织图”石碑。
解放后耕织图被划出了颐和园大墙之外,成为生产与生活混杂的大杂院。
1998年底才被颐和园收回,并逐步按照原貌恢复建设,突出了“耕”与“织”的景题寓意。
这里景色优美,如仙境一般,已对外开放评价标准第一项遗产项目如果要列入世界遗产,必须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比如说雅典的卫城,它代表着当时古代希腊最高的艺术成就,反映了希腊人的创造力,反映了他们的智慧。
雅典卫城这个项目就符合世界遗产的第一项标准,特别是当中的这些神庙,是由希腊最著名的一些艺术家建造完成。
第二项标准是讲遗产项目在一定的时期内或者在世界的某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内,它反映了建筑艺术或者这种纪念性建筑物的这样的一个艺术,包括城镇规划景观设计方面,所体现的这样的一种人类观念的转变。
如果我们简单来概括它,可以说它是一个表达了人类观念的一个转变。
那么像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像德国的一个遗产项目,叫做鲍豪斯学院,这是一个存在了仅仅十几年的一个艺术学校,但是在它存在的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当中,这个学校把古典的或者说传统的建筑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转化为一个现代主义的教育方式。
《颐和园》ppt课件
VS
详细描述
佛香阁位于万寿山前山,是一座重檐歇山 顶建筑。阁内供奉有佛像,是皇家祈福之 地。佛香阁建筑精美,融合了佛教文化和 皇家园林艺术的特点。在阁内可以俯瞰整 个颐和园的美景。
03
颐和园的文化价值
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 表,其设计融合了山水、建筑、植物 等多个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 术的独特魅力。
十七孔桥
总结词
十七孔桥是颐和园中最具特色的桥梁之一,其造型独特,美 观实用。
详细描述
十七孔桥横跨于昆明湖上,连接着湖中的小岛。桥上有十七 个石拱,每个石拱上都雕刻着精美图案。在桥上可以欣赏到 湖面和周围山景的绝佳景色。
佛香阁
总结词
佛香阁是颐和园中的一座重要古建筑, 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颐和园》ppt课件
目录
• 颐和园简介 • 颐和园的景点 • 颐和园的文化价值 • 颐和园的旅游信息 • 颐和园的特色活动
01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颐和园始建于清朝,是中国古代 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该园始建于18世纪,历经多次 修缮和扩建,成为集园林、建筑、 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景观。
长廊
总结词
长廊是颐和园中最长的廊子,被誉为“世界第一廊”。
详细描述
长廊全长728米,横跨昆明湖两岸,是颐和园中最为壮观的建筑之一。廊上彩绘 精美,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珍品。游客可以在长廊中漫步,欣赏湖光山色和园中 其他景点。
昆明湖
总结词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水景,湖面宽阔,景色宜人。
详细描述
昆明湖占据了颐和园的大部分面积,湖中有多处小岛和半岛。游客可以乘坐游船 游览湖面,欣赏湖光山色。此外,湖岸线曲折多变,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皇家园林颐和园简介
皇家园林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占地350公顷(约8600亩),有大小宫殿、亭阁、庙宇等建筑100多座。
是清朝的皇家园林,与圆明园、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园林。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园林。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郊,原是清朝的皇家御苑,原名清漪园(因当时为清太后寝宫)。
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
1860年至188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先后六次入住颐和园。
1904年慈禧太后再次入住时,改成了“清漪园”。
1908年至1912年袁世凯担任民国临时大总统期间,在其任内对颐和园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建成了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北京西郊的行宫御苑为范本的中国古典园林。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颐和园进行了重新整修,形成现在规模。
颐和园的建筑主要分为东、西两部分,以昆明湖为中心,北起万寿山前山南到后山山顶有南北长360多米的长廊;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
—— 1 —1 —。
颐和园的景点介绍
颐和园的景点介绍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每年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颐和园的一些主要景点。
1. 昆明湖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景点之一,它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之一。
昆明湖占地面积达到了2.2平方公里,湖水清澈碧蓝,四周山峦环抱,景色宜人。
在昆明湖上游船,可以欣赏到颐和园全景,感受皇家园林的壮丽气势。
2. 颐和园大门颐和园的大门是园内的重要景点之一,它位于颐和园的南端,是进入颐和园的主要通道。
大门的建筑风格典雅,气势恢宏,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
大门两侧还有石狮子和石马,增添了古色古香的氛围。
3. 佛香阁佛香阁是颐和园内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仿制佛教寺庙的建筑,建于乾隆年间。
佛香阁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金身,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佛像之一。
佛香阁的建筑风格典雅,内部装饰精美,是颐和园内的必游之地。
4. 乐寿堂乐寿堂是颐和园内的一座古典建筑,它建于乾隆年间,是皇帝乾隆为了庆祝母亲的寿辰而建造的。
乐寿堂的建筑风格典雅,内部装饰华丽,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之一。
乐寿堂是颐和园内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5. 佛香阁佛香阁是颐和园内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仿制佛教寺庙的建筑,建于乾隆年间。
佛香阁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金身,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佛像之一。
佛香阁的建筑风格典雅,内部装饰精美,是颐和园内的必游之地。
6. 艺文亭艺文亭是颐和园内的一座古典建筑,它建于乾隆年间,是为了纪念乾隆的母亲而建造的。
艺文亭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内部装饰精美,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之一。
艺文亭是颐和园内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7. 颐和园长廊颐和园的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全长728米,是颐和园内的重要景点之一。
长廊两侧的画栋雕梁,绘有中国古代名画,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北京颐和园古典园林
北京颐和园古典园林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瑰宝,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占地293公顷,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颐和园的建筑和景观以皇家庭园为核心,包括假山、湖泊、廊、亭、水岸、建筑等多种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完美融合。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四个方面,介绍北京颐和园的古典园林之美。
一、历史背景颐和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帝时期,当时乾隆帝为纪念母后寿富皇太后,修建了一个私家园林“寿春园”,后来经过多次扩建和改造,逐渐发展成为北京颐和园。
颐和园的建设历经风雨,曾多次被外敌侵占和毁坏,但每次都得到修复和恢复。
如今的颐和园已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景点。
二、建筑特点颐和园的建筑以“山水一体、人文荟萃”为设计理念,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地形地貌成为园林布局的基础。
入园后,人们首先会看到昆明湖和万寿山,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犹如一个画卷展现在眼前。
园内的建筑充分利用了自然和人工的优势,使得整个园林景观错落有致,形成了“对景斜回”、“曲径通幽”的景观特点。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多样,有仿古建筑、山水诗意建筑、欧式建筑等,每一座建筑都凝聚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
三、景观特色颐和园的景观特色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乐寿堂、“长廊”和万寿山上的“老虎山庄”。
乐寿堂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仿古建筑,建筑庄重典雅,呈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美特色。
长廊是颐和园最长的建筑,在东岸延伸近700米,旁边是昆明湖的湖景,形成了美丽的画卷。
“老虎山庄”是一个藏在山中的欧式建筑,给人以别样的感觉。
此外,颐和园还有众多的花坛、假山和湖泊,每一个都别具匠心,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园林景观。
四、文化内涵颐和园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园内的每座建筑和景点都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建筑风格、题字和装饰物等,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颐和园里,人们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杰作,体验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之首——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之首——颐和园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园内分宫廷区、万寿山和昆明湖三大局部,占地约290公顷。
出长廊,进排云门,面前就是紧依万寿山的排云殿。
沿殿两边斜线上行,穿德辉殿,就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杰出的代表。
从佛香阁下望,东侧有转轮藏,西侧有宝云阁,又名铜亭。
铜亭的铸造用铜207吨,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造型精美,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品。
佛香阁往上是颐和园的制高建筑智慧海,俗称“无梁殿”,内部结构以纵横交错的拱券支撑顶部,不用柱梁承重,堪称绝活。
万寿山以南,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西部是仿杭州苏堤而建的西堤,将湖面分为东西两半。
西堤有六座桥梁,以玉带桥最为著名,远远望去,如玉带轻飘。
与西堤相接的东堤是一道石造长堤,中段有仿卢沟桥而建的十七孔桥,望柱上有神态各异的石狮564只。
作为清代政治的重要场所,颐和园记录了宫生活的许多史实,反映出清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侧面。
万寿山古称瓮山,山下之湖名瓮山泊,明代被喻为杭州西湖,称为“西湖景”,引来不少文人墨客的登临,留下许多优美诗篇。
由于这里山清水秀,每至盛夏,十里荷花,香气袭人,这样的佳景不久就被封建皇帝看中而营造御苑。
清代在此造园最为集中,最著名的“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完成于彼。
其中的清漪园,即颐和园的前身。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筹备庆贺太后60寿辰,乾隆帝大兴土木修建了清漪园,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瓮山泊改名为昆明湖。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使“三山五园”皆化为焦土,所有珍宝也被洗劫一空。
慈禧垂帘听政后对清漪园进行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造景百余处,虽然寓意繁丰,但突出地表达着皇权与神权的至高无上,无一处不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无一处不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丰厚蕴涵。
这座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数百万人,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颐和园的资料
颐和园的资料颐和园是中国的一座著名古典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的海淀区,坐落在西山与长安街之间。
它被誉为“皇家园林之冠”,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颐和园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和精美细致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
颐和园的建筑和景观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融合了南方和北方的园林艺术,并以人工湖泊为中心,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而宜人的环境。
整个园区占地面积达到了约290公顷,其中湖泊面积达到了约220公顷。
园中的建筑主要由大观园、长廊、十七孔桥、假山、百花园等构成。
颐和园的最重要的建筑是寿山,它是一座巍峨壮丽的人工山,以仿真的山石和植被装饰,给人一种山水的错觉。
山上有宝顶、清漪园、庆善堂等建筑,让游客体验到了古代皇家生活的氛围。
此外,颐和园还有很多古代建筑,如佛香阁、园内寺庙以及万春园等。
在颐和园的湖泊中有一座岛屿,名为琼花岛。
岛上有一座宏伟的建筑——佛香阁,它是仿照印度塔式建筑修建的,是颐和园内最高的建筑之一。
佛香阁的内部有多层楼梯,人们可以登上楼顶,俯瞰整个园区的美景。
此外,在湖中还有一座仿土家山寨样式的船屋,名为“彩虹桥”,它是中国园林中独特的景点之一。
颐和园的园林景观以山水相融、绿树成荫为特色,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景和湖景。
园中还有许多名字充满诗意的景点,如“万寿山”、“长廊”、“石舫”等。
游客在漫步于园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绘画般的乐园中。
此外,颐和园还有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景点,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座假山,名为“九龙壁”。
九龙壁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一面砖雕屏风墙,壁上镶嵌着精美的砖雕,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的形象。
这座假山以其精湛的砖雕技艺和龙的形象而闻名,是颐和园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颐和园作为中国传统皇家园林的代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园内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每年都会举办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如表演、展览和庙会等。
这些活动使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颐和园
北京颐和园古典园林介绍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
颐和园的营造始于金代,元明时期,这里以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游览胜地。
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扩建和改建形成现在的规模。
颐和园清乾隆年间称为清漪园。
公元1860年(清朝咸丰十年),清漪园与圆明园等著名皇家园囿一起被英法联军焚毁。
园内数以万计的文物珍藏皆被抢掠一空。
公元1886年(清朝光绪十二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等其他银两,在清漪园废墟上重新修建并于1888年改园名为颐和园。
1900年,颐和园又遭到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的野蛮抢掠和破坏,1903年重新修复。
颐和园总面积达294公顷,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园内有古建筑三千余间,面积约七万平方米。
颐和园内的建筑结构皆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其建筑形式多模拟江南名胜古迹,或肖其意,或仿其型,因地制宜地创建了众多绚丽恢宏的廊、桥、亭、榭,殿、宇、楼、台。
颐和园的正门为东宫门,它坐西朝东,宫门内外南北对称建有值房及六部九卿的朝房。
由宫门进入仁寿门,是以仁寿殿为主的朝政建筑,为清朝帝后驻园期间处理政务的地方。
仁寿殿西北方分别建有慈禧太后看戏用的德和园大戏楼,光绪皇帝及皇后居住的玉澜堂与宜芸馆,再往西数十米就是慈禧太后的寝殿乐寿堂。
万寿山南麓,金黄色琉璃瓦顶的排云殿建筑群在郁郁葱葱的松柏簇拥下似众星捧月,溢彩流光。
这组金碧辉煌的建筑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起,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
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
其东面山坡上建有转轮藏和巨大的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建筑
是五方阁及闻名中外的宝云阁铜殿。
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
堤上六桥,形态互异、婀娜多姿。
浩淼烟波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水中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
在湖畔岸边,还建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镇水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
万寿山北麓,地势起伏,花木扶疏,道路幽邃,松柏参天。
重峦叠嶂上,仿西藏寺庙建造的四大部洲建筑群层台耸翠,雄伟庄严。
山之脚下,清澈的湖水随山形地貌演变为一条舒缓宁静的河流,顺地势而开合,依山形而宽窄。
两岸树木蓊郁,蔽日遮天,画栋雕梁,时隐时现。
后溪河中游,模拟江南水肆建造的万寿买卖街铺面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钱庄、当铺招幌临风;茶楼、酒馆画旗斜矗。
沿河东游,水尽处,闻溪流琮琮,如琴如瑟,是为谐趣园。
小园环池而筑,游廊相连,厅堂楼榭,精致典雅,一亭一径,足谐奇趣。
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古往今来,它以其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
颐和园建制沿革
金明时期
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
、瓮山泊、西湖。
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
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
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
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
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
明熹宗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
选址造园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外,多来自玉泉山发源、流入西湖之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水源。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孝圣宪皇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
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
这张设计图,是颐和园建造之初的设计图,出自宫廷画师、建筑设计师郎世宁之手,是清代难得的一幅颐和园总体建筑规划布局图。
此图对中国早期的皇家建筑设计、研究、地理环境学等各学科有着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鼎盛时期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
清漪园内以
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
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
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
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
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
古树名木1600余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破坏与重建
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
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
1900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1902年修复。
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
许多高层建筑由于经费的关系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
如文昌阁城楼从三层减为两层,乐寿堂从重檐改为单檐,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大戏楼。
苏州街被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
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
[4]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
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