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带封皮版)

合集下载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2009)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2009)

式中 a max 和 a min 分别为在驻波电场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处检波器的输出读数,也就是标量网 络分析上电流表的指示值。 为了提高读数的精确性,一般也要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i i1 n
n
三、实验设置
实验装置方框图
9
项次 1 2 3 4
设备名称 微波标量网络分析仪 波导测量线 波导不同负载 示波器
g ,乘 2 之后,就得出我们所需 2
g ,必须将测得的 g 代入下式,才能算出自由空间波长 来:

2 a g
2 2 g 4a
,式中宽边尺寸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86cm
然后,再利用波长计测量波导中传输的微波频率 f 的数据值,代入以下公式,就可以算 出电磁波在波导内传输的速度(即为光速) : vc 2、频率的测量 将探针放置在波腹点位置, 即测量线上读数最大的位置, 改变波长计中谐振腔的谐振频 率,当其与外接波导中的微波频率相等时发生共振,部分能量被波长计吸收,使传播到测量 线中的微波能量减少, 反映在波腹点位置的读数在波长计临近共振频率时在减小, 当减到最 小时,即发生共振,此时波长计上的读数即为微波频率 f0。 三、实验设备

U入 U反
但 无法从测量线上直接测量,为了测量上的方便,我们又引入了电压驻波比的概念,以 ρ 表示:

U max U min
即沿线驻波的电压振幅极大值(驻波波腹)和极小值(驻波波节)之比,它与电压反射系数 的关系为:

U max U min

U 入 + U反 U 入 - U反
=
1+ 1-
E

E反 E入
E
Emax Emin

微波技术的计算机仿真专题实习指导书共6页文档

微波技术的计算机仿真专题实习指导书共6页文档

微波专题实训专周报告姓名:班级:学号:系别:专业:心得体会在本次仿真专周中我学会了使用serenade 8.7,一开始我们就遇到了问题,那就是这个软件不会安装,我记得从别的同学那里拷贝到这个软件之后,我安装了好几遍,但都没有把软件安好。

最后,我问了一下10651班的同学之后,才安装成功。

本次仿真专周不但要求我们对软件要熟悉,更要求我们有一定的微波电路的基础,尤其是对传输线理论知识的熟悉、像阻抗变换器和单支节匹配器都是学习的重点。

通过本次仿真专周的实习,我更清楚我们应该掌握的知识,也跟进一步的加深了对传输线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这次专周的实习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微波技术仿真专题报告(一)实习目的1.熟悉和了解微波电路仿真与设计软件“Serenade 7.8”的基本功能与基本操作2.利用微波电路设计仿真软件“Serenade 7.8”以及阻抗圆图实现对实阻抗和复数负载阻抗的匹配设计3. 利用微波电路设计仿真软件“serenade sv”和阻抗圆图实现对纯电阻及复数负载阻抗的匹配设计,熟悉并掌握不同的阻抗匹配方法,观察匹配过程中传输线输入阻抗在阻抗圆图上的变化轨迹。

(二)实习要求1.采用/4λ阻抗变换器对一个实阻负载进行匹配并在圆图上表示出来2.采用/4λ阻抗变换器对一个复数负载进行匹配并在圆图上表示出来3.采用单支节匹配器对一个复数负载进行匹配并在圆图上表示出来4.根据自己学号(10)自建一个模型5.采用单支节匹配器对一个复数负载进行匹配并在圆图上表示出来(三)实习内容及过程1.采用/4λ阻抗变换器对一个实阻负载进行匹配A.匹配原理:利用传输线输入阻抗的/4λ变换性。

设主传输线特性阻抗为Z01,当终端负载阻抗Zl 为纯电阻(R),在特性阻抗为Z的主传输线和终端负载Zl之间插入一段特性阻抗为Z02,长度为/4λ的传输线,其输入阻抗为Z in=Z202/ R要使反射系数为0,则根据负载阻抗匹配有Zin = Z01,可得到Z02的值:0210Z Z Z= B.相关参数:负载LZ=50Ω, 频率:2.4GHz,H:0.254mm,HU:5mm、介电常数:2.22特性阻抗Z01=50ΩC.实验步骤:(1).打开“Serenade 8.7”软件,建立一个新的文件,连接负载、微带传输线和微波端口以及信号源;在主菜单Analysis中点击Analysis….,连接好的原(1-1)(2). 在主菜单Reports中点击Quick Reports进行分析得到如下图(1-2)所示的史密斯原图(1-2)(注意此时的匹配点是通过对阻抗原图观察后通过主菜单Analysis中tune…找到的)2.当负载为复数阻抗时,首先要找到传输线上输入阻抗为纯电阻的参考面,然后在加入/4λ变换器,输入阻抗为纯电阻的参考面只可能为波节点或波腹点。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二)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二)

实验一三厘米波导测量系统一、系统结构框图图1-1 三厘米波导测量系统备注:三厘米隔离器用在精密测量中,而在一般测量中可以不加,因为在YM1123中有一个隔离器。

本章后续的六个实验均是基于该结构展开的,下面将对结构中的仪器进行一一介绍。

二、仪器、器件介绍本套系统主要用于测量微波在波导中传输时的一些基本参数,如波导波长、反射系数、阻抗及功率等。

主要用到的仪器为:YM1123微波信号发生器、波导测量线、小功率计、频率计、选频放大器、波导功率探头以及各种波导元件。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一)YM1123微波信号发生器YM1123微波信号发生器是一款固态信号源,主要基于某些半导体材料(如砷化镓)的体效应来实现振荡的,具有功率大、稳定可靠等特性。

整体结构由高频部分、调制器部分、功率显示部分(对100uW的功率作相对指示)、频率显示部分及衰减显示部分、工作状态控制部分、电源部分六大件组成,其中高频部分负责产生7.5GH z~12.4GHz的微波信号,调制部分负责产生一系列脉冲信号,采用PIN调制器来实现微波信号的脉冲幅度调制。

其面板调节控制机构如下所示:1. 面板调节控制机构(1)电源开关位置。

(2)工作状态开关:按移动键可改变工作状态,指示灯也相应改变。

工作状态有:等幅(=,用于测量校准衰减器在100uW时0dB定标)、内调制(分方波和脉冲两种)、外调制(外输入脉冲信号,具有极性变换功能)及外整步。

(3)“调谐”旋钮调节可改变输出频率。

(4)“调零”旋钮调节可改变电表电气调零。

(5)“衰减调节”旋钮可控制输出功率大小。

反时针调节,信号输出增大,衰减显示减小;顺时针调节,信号输出减小,衰减显示增大。

(6)“衰减调零”为100uW基准0dB校准。

(7)“×1、×10”开关:调制信号重复频率开关。

(8)“重复频率”旋钮调节可改变调制信号重复频率。

(9)“脉宽”旋钮调节可改变调制信号脉冲宽度。

(10)“延迟”旋钮调节可改变调制信号脉冲延迟时间。

最新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

最新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了解与使用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级别:选做开课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时:2学时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波测量线系统的组成,认识各种微波器件。

2.学会测量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1.3厘米固态信号源2.隔离器3.可变衰减器4.测量线5.选频放大器6.各种微波器件三、实验内容: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2. 学习使用测量线四、基本原理:图1.1 微波测试系统组成1.信号源信号源是为电子测量提供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电信号的设备,微波信号源是对各种相应测量设备或其它电子设备提供微波信号。

常用微波信号源可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信号发生器、标准信号发生器和扫频信号发生器。

本实验采用DH1121A型3cm固态信号源。

2.选频放大器当信号源加有1000Hz左右的方波调幅时,用得最多的检波放大指示方案是“选频放大器”法。

它是将检波输出的方波经选频放大器选出1000Hz基波进行高倍数放大,然后再整为直流,用直流电表指示。

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极低的噪声电平。

表头一般具有等刻度及分贝刻度。

要求有良好的接地和屏蔽。

选频放大器也叫测量放大器。

3.测量线3厘米波导测量线由开槽波导、不调谐探头和滑架组成。

开槽波导中的场由不调谐探头取样,探头的移动靠滑架上的传动装置,探头的输出送到显示装置,就可以显示沿波导轴线的电磁场的变化信息。

4.可变衰减器为了固定传输系统内传输功率的功率电平,传输系统内必须接入衰减器,对微波产生一定的衰减,衰减量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衰减器,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称为可变衰减器。

衰减器有吸收衰减器、截止衰减器和极化衰减器三种型式。

实验中采用的吸收式衰减器,是利用置入其中的吸收片所引起的通过波的损耗而得到衰减的。

一般可调吸收式衰减器的衰减量可在0到30-50分贝之间连续调节,其相应的衰减量可在调节机构的度盘上读出(直读式),或者从所附的校正曲线上查得。

五、实验步骤: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1.1观看如图装置的的微波测试系统。

《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指导书(DOC)

《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指导书(DOC)

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指导书南京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目录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熟悉和调整 - 2 -实验二电压驻波比的测量 - 9 -实验三微波阻抗的测量与匹配 - 12 -实验四二端口微波网络阻抗参数的测量 - 17 -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熟悉和调整一、实验目的1. 熟悉波导测量线的使用方法;2. 掌握校准晶体检波特性的方法;3. 观测矩形波导终端的三种状态(短路、接任意负载、匹配)时,TE10波的电场分量沿轴向方向上的分布。

二、实验原理1. 传输线的三种状态对于波导系统,电场基本解为(1) 当终端接短路负载时,导行波在终端全部被反射――纯驻波状态。

在x=a/2处其模值为:最大值和最小值为:(2) 终端接任意负载时,导行波在终端部分被反射――行驻波状态。

在x=a/2处由此可见,行驻波由一行波与一驻波合成而得。

其模值为:可得到最大值和最小值为:(3) 终端接匹配负载时,导行波仅有入射波而无反射波――行波状态。

其模值为由上述可知,在测量线的终端分别接上短路器、任意负载和匹配负载,移动探针位置,都可以观测到测量线中不同位置的电场强度(复振幅大小)对应的电流指示读数。

2. 由测量线的基本工作原理可知,指示器的读数1是探针所在处|E|对应的检波电流。

任一位置处|E|与I的对应关系应视检波晶体二极管的检波特性而定。

一般,这种关系可通过对二极管定标而确定。

所谓定标,就是找出电场的归一化值|E’|与I的对应关系。

我们知道,当测量线终端短路时:如果我们取任意一零点(波节点)作为坐标起始位置,且坐标用d表示,则:晶体二极管上的检波电压u正比于探针所在处|E’|。

所以上式可用u的归一化值u’来表示。

即:晶体二极管的检波电流I与检波电压u之间的关系为:式中c为比例常数,n为检波率。

式中c’为比例常数。

3. 当测量线的探针插入波导时,在波导中会引入不均匀性,从而影响系统的工作状态。

探针在开槽线中与电场耦合,其效果相当于在等效传输线上并联了一个探针支路。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1)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1)
按 [菜单], 把光标移到 [驻波], 按 [执行]即可, 有四档可选读 数范围, 读出数据, 列表并画图 。
(2)测量同轴可变衰减器的插入损耗 a)按图 3所示连接好 。
输出
输入 A
输入 B
10dB衰减器
待测器件
10dB衰减器
图 3待测器件连接框图
b)在主菜单上按“ ”键光标移到《测: A、B》下, 按[→]或[←]键 使 A为《插损》, B下为空白 。
将测量线终端分别换接匹配负载(行波状态)和开口波导(行驻波 状态), 同样用上述方法进行测量 。
测量传输线终端为开口波导时的 和 值, 用式(2)计算驻波比 。
5. 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数据, 画出传输线在三种工作状态时的电场幅度分布曲线 。 根据测量的 和 值计算开口波导的驻波比 。 由测试数据求得矩形波导的波导波长, 并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 。
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 。但是, 在实验期间, 请注意以下事项: a.不要用眼睛往任何连接其他设备的开路传输线里面看; b.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位放在传输线的开口端; c.在拆/装微波元器件时, 请关掉微波信号源 。
在实验中一般为小信号检波, 可以取 n=2, 即平方律检波, 则上式
(1)可表示为
(2) 式中 和 分别为波腹点和波节点的检波电流值 。
4.实验步骤 实验所用原理框图如图 3所示 。
信号源
选频放大器
同轴-波导 隔离器 波长计 变换
衰减器
波导测量线
图 3实验框图
待测负载
首先将测量线终端接短路负载,这时在传输线上形成全驻波,然后将 探针移到测量线左端的一个波节点, 记下探针位置 D(mm)和检波 电流 I( )值, 以后每向右移动探针 2mm, 记录一个 D和 I值, 直到测出两个完整的驻波 。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

微波技术试验报告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秦月梅时间:实验一 短路线、开路线、匹配负载S 参量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短路线、开路线的S 参量S 11的测量,了解传输线开路、短路的特性。

2、通过对匹配负载的S 参量S 11及S 21的测量,了解微带线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S 参量网络参量有多种,如阻抗参量[Z],导纳参量[Y],散射参量[S]等。

微波频段通常采用[S]参量,因为它不仅容易测量,而且通过计算可以转换成其他参量,例如[Y]、[Z],电压驻波比及反射损耗等。

一个二端口微波元件用二端口网络来表示,如图1-1所示。

图中,a 1,a 2分别为网络端口“1”和端口“2”的向内的入射波;b1,b2分别为端口“1”和端口“2”向外的反射波。

对于线性网络,可用线性代数方程表示。

b 1=S 11a 1+S 12a 2 (1-1) b 2=S 21a 1+S 22a 2 写成矩阵形式:⎥⎥⎦⎤⎢⎢⎣⎡⎥⎥⎦⎤⎢⎢⎣⎡=⎥⎥⎦⎤⎢⎢⎣⎡a a S S S S b b 212212211121 (1-2)式中S 11,S 12,S 21,S 22组成[S]参量,它们的物理意义分别为 S 11=11a b 02=a “2”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1”端口的反射系数 S 21=12a b 02=a “2”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1”端口至“2”端口的传输系数 S 12=21a b 01=a “1”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2”端口至“1”端口的传输系数 S 22=22a b 01=a “2”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1”端口的反射系数对于多端口网络,[S]参量可按上述方法同样定义,对于互易二端口网络,S12=S21,则仅有三个独立参量。

三、实验仪器及装置图1模组编号:RF2KM1-1A (OPTN/SHORT/THRU CAL KIT) 2模组内容:3 RF2000测量主机:一台4 PC机一台,BNC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开路线(MOD-1A)的S11测量(1)将RF2000与PC机通过RS232连接,接好RF2000电源,开机。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新)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新)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注意事项一、实验前应完成各项预习任务。

二、开启仪器前先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实验结果记录。

四、培养踏实、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自主完成实验和报告。

五、爱护公共财产,当发生仪器设备损坏时,必须认真检查原因并按规定处理。

六、保持实验室内安静、整洁和良好的秩序,实验后应切断所用仪器的电源 ,并将仪器整理好。

协助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 带出自己所产生的赃物。

七、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

按时交实验报告。

八、实验报告中应包括: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实验内容、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4、实验中实际使用的仪器型号、数量等。

5、实验结果与讨论,并得出结论,也可提出存在问题。

6、思考题。

实验仪器JMX-JY-002电磁波综合实验仪一、概述电磁波综合实验仪,提供了一种融验证与设计为一体的电磁波实验的新方法和装置。

它能使学生通过应用本发明方法和装置进行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透彻地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偶极子、天线基本结构及其特性等重要知识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时谐电磁场,深刻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作用,深刻理解电偶极子和电磁波辐射原理,掌握电磁场和电磁波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电磁波的形象化思维方式,加深和加强学生对电磁波产生、发射、传输和接收过程及相关特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电磁波分析和电磁波应用的创新能力。

《JMX-JY-002电磁波综合实验仪》在001型基础上,添加了对天线不同极化角度的测量,学生通过测量,可绘制不同极化天线的方向图,使得学生对电磁波的感受更加深刻。

二、特点1、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强2、直接面向《电磁场与波》的课程建设与改革需要,紧密配合教学大纲,使课堂环节与实验环节紧密结合。

3、针对重要知识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堂教学环节长期存在难于直观表达的困难,形象地体验抽象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了解与使用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级别:选做开课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时:2学时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波测量线系统的组成,认识各种微波器件。

2.学会测量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1.3厘米固态信号源2.隔离器3.可变衰减器4.测量线5.选频放大器6.各种微波器件三、实验内容: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2. 学习使用测量线四、基本原理:图1.1 微波测试系统组成1.信号源信号源是为电子测量提供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电信号的设备,微波信号源是对各种相应测量设备或其它电子设备提供微波信号。

常用微波信号源可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信号发生器、标准信号发生器和扫频信号发生器。

本实验采用DH1121A型3cm固态信号源。

2.选频放大器当信号源加有1000Hz左右的方波调幅时,用得最多的检波放大指示方案是“选频放大器”法。

它是将检波输出的方波经选频放大器选出1000Hz基波进行高倍数放大,然后再整为直流,用直流电表指示。

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极低的噪声电平。

表头一般具有等刻度及分贝刻度。

要求有良好的接地和屏蔽。

选频放大器也叫测量放大器。

3.测量线3厘米波导测量线由开槽波导、不调谐探头和滑架组成。

开槽波导中的场由不调谐探头取样,探头的移动靠滑架上的传动装置,探头的输出送到显示装置,就可以显示沿波导轴线的电磁场的变化信息。

4.可变衰减器为了固定传输系统内传输功率的功率电平,传输系统内必须接入衰减器,对微波产生一定的衰减,衰减量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衰减器,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称为可变衰减器。

衰减器有吸收衰减器、截止衰减器和极化衰减器三种型式。

实验中采用的吸收式衰减器,是利用置入其中的吸收片所引起的通过波的损耗而得到衰减的。

一般可调吸收式衰减器的衰减量可在0到30-50分贝之间连续调节,其相应的衰减量可在调节机构的度盘上读出(直读式),或者从所附的校正曲线上查得。

五、实验步骤: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1.1观看如图装置的的微波测试系统。

1.2观看常用微波元件的形状、结构,并了解其作用、主要性能及使用方法。

常用元件如:铁氧体隔离器、衰减器、直读式频率计、定向耦合器、晶体检波架、全匹配负载、波导同轴转换器等。

2.了解测量线结构,掌握各部分功能及使用方法。

2.1按图检查本实验仪器及装置。

2.2将微波衰减器置于衰减量较大的位置(约20至30dB),指示器灵敏度置于较低位置,以防止指示电表偶然过载而损坏。

2.3调节信号源频率,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4调节衰减器,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5调节滑动架,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六、预习与思考:总体复习微波系统的知识,熟悉各种微波元器件的构造及原理特点。

实验二 驻波系数的测量实验性质:综合性 实验级别:必做 开课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1.理解测量大、中电压驻波比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2.掌握用直接法测量小驻波比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3厘米固态信号源 2.隔离器 3.可变衰减器 4.测量线 5.选频放大器 6.各种微波器件 三、实验内容:测量无耗小驻波比微波元件的电压驻波比。

四、基本原理:图2.1 直接法测电压驻波比方框图微波元件的电压驻波比是传输线中电场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表示为max minE E ρ= (2.1)1. 直接法该方法适用于测量中小电压驻波比。

当驻波系数不大于6时,可直接沿测量线测量驻波最大点和最小点的场强得到,故称为直接法。

直接法测电压驻波比方框图如图2.1所示。

被测器件接在测minmax/UU =ρ量线的终端,这时测量线中电场的纵向分布如图2.2所示。

图2.2 测量线电场分布图当测量线的探针沿纵向移动时,波腹点和节点指示电表读数分别为Umax 和Umin 。

晶体二极管为平方律检波时,则有:(2.2) 当驻波比1.05<ρ<1.5时,Umax 和Umin 相差不大,且波腹和波节平坦,难以准确测定。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可移动探针测出几个波腹和波节的数据,然后取平均值。

nnU U U U U U min 2min 1min max 2max 1max ++++++=ρ (2.3)当驻波比1.5 <ρ<6时可直接读出场强最大值和最小值。

六、预习与思考:1.复习均匀传输线理论,了解传输线上电压电流的分布情况 2.熟悉各实验步骤,以加快测量速度。

3.驻波的节点与腹点如何选取?实验三 阻抗的测量实验性质:综合性 实验级别:必做 开课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测量线测量阻抗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掌握阻抗圆图的用法。

二、实验器材:1.3厘米固态信号源 2.隔离器 3.可变衰减器 4.测量线 5.选频放大器 6.各种微波器件 三、实验内容:1.调整微波测试系统 2.测量阻抗 四、基本原理:微波元器件或天线系统的输入阻抗是微波工程中的重要参数,因而阻抗测量也是重要内容之一,本实验学习用测量线测量单端口微波元件输入阻抗的方法。

根据传输理论,传输系统中驻波分布与终端负载阻抗直接有关,表征驻波特性的两个参量,驻波比ρ及相位min l β与负载阻抗的关系:minmin L l jtan -tan j 1Z ~βρβρl -=(3.1)图3.1 电压与相位的关系图3.2 等效截面法上式左端为归一化负载阻抗,即单端口微波元件的输入阻抗,ρ为驻波比。

min l 是终端负载至相邻驻波节点的距离,参照图3.1。

因而只需在测量线的输出端接上待测元件,分别测定驻波比ρ,波导波长g λ及距离min l ,即可用上式或阻抗(或导纳)圆图计算待测元件的输入阻抗(或输入导纳)。

实际测量中常用“等效截面法”。

首先让测量线终端短路,沿线驻波分布如图3.2(a)所示,因而移动测量线探针可测得某一驻波节点位置T d ,它与终端距离为半波长的整数倍n λg/2(n=1,2,3…),此位置即为待测元件输入端面在测量线上的等效位置T 。

当测量线终端换接待测负载时,系统的驻波分布如图3.2(b)所示,由测量线测得T d 左边(向波源方向)的相邻驻波节点位置min d 即为终端相邻驻波节点的等效位置。

所以Td d l l -=min min (3.2)由公式minmintan tan 1l j l j Z L βρβρ--=(3.3)可以计算待测元件的输入阻抗Z L ,下图为导纳圆,A 点的读数即为待测元件的归一化导纳,B 点的读数即为归一化阻抗,如图3.3所示。

图3。

3 归一化阻抗圆图图5.3 归一化阻抗圆图图3。

4 实验装置图五、实验步骤: 1. 调整微波测量系统(1)测量线输出端接匹配负载,调整测量系统。

(2)测量线终端换接短路板,用交叉读数法测量波导波长g λ并确定位于测量线中间的一个波节点位置T d ,记录测量数据。

2.测量电感(或电容)膜片及晶体检波器输入阻抗(1)取下短路板,测量线输出端接“电感(或电容)膜片+负载匹配”测出T d ,左边相邻驻波节点的位置min d ,计算T d d l l -=min min ,记录测量数据。

(2)用微波衰减器调整功率电平,使测量线探头晶体处于平方律检波范围。

用直接法测量驻波比ρ,记录数据。

(3)根据ρ,min l ,g λ,应用导纳圆图计算“电感(或电容)膜片+负载匹配”的归一化导纳。

六、预习与思考:1、复习均匀传输线理论,了解传输线上电压电流的分布情况。

2、了解传输线不同终端负载的接入情况。

3、如果终端负载是感性的,则滑动螺钉与负载的距离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实验四 波长和频率的测量实验性质:综合性 实验级别:必做 开课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1.了解几种常用的测量频率和波长的仪器。

2.掌握测量频率和波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器材:1.3厘米固态信号源2.隔离器3.可变衰减器4.测量线5.选频放大器6.各种微波器件三、实验内容:1.测量微波信号的频率2.测量微波信号的波长四、基本原理:图4.1 实验装置图频率是微波测量的基本参量之一。

从原理上说,波长的测量与频率的测量是有区别的,前者归结为长度的测量,后者归结为时间的测量。

根据谐振腔的谐振选频原理可知,单模谐振腔的谐振频率决定于腔体尺寸,得用调谐机构的位置对谐振腔进行调谐,使之与待测微波信号发生谐振,就可以根据谐振时调谐机构的位置,判断腔内谐振的电磁波的频率。

这就是谐振式频率计的基本原理。

本实验将频率计采用吸收式接法。

当产生谐振时,谐振腔最大程度的获取功率,使得输出几乎为0,这样从指示器上可以观察其谐振或失谐的情况,从而读出频率计上指示的读数。

根据传输线原理,邻近两个腹点或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为半波长,这样可根据选频放大器上显示的相邻腹点,从测量线上直接读出波长。

五、实验步骤:1.微波频率的测量(1)按图4.1所示的框图连接实验系统。

(2)将检波器及检波指示器接到被测件位置上。

(3)用频率计测出微波信号源的频率。

旋转频率计的测微头,当频率计与被测频率谐振时,将出现吸收峰。

反映在检波指示器上的指示是一跌落点(参见图4.2),此时,读出频率计测微头的读数,再从频率计频率与刻度曲线上查出对应的频率。

检波指示器指示谐振点 频率计测微头刻度图4.2频率计的谐振点曲线 2. 波导波长的测量:(1)接开路阻抗,其可变电抗的反射系数接近1,在测量线中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叠加为接近纯驻波的图形,如图4.3所示,只要测得驻波相邻节点的位置L 1、L 2,由L L g 1221-=λ,即可求得波导波长λg 。

表4.1 相邻节点位置数据表(2)接短路阻抗。

测量驻波相邻腹点的位置L 1、L 2,由L L g 1221-=λ,即可求得波导波长λg 。

六、预习与思考:1.复习均匀传输线理论,了解传输线上电压电流的分布情况。

2.用传输线理论分析测量波长与频率的原理。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