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及奖惩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及奖惩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及奖惩制度1. 背景与目的医院作为供应医疗服务的机构,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及奖惩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防止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定义2.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医疗规范、操作规程的事件,包含但不限于误诊、耽搁诊疗、手术失误、药物错误等。

2.2 不良事件报告:指医务人员将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书面记录和报告的行为。

3. 报告义务3.1 医务人员:任何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立刻上报。

3.2 医务部门:医务部门负责设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渠道,并及时处理上报的事件。

3.3 全部员工:全部员工应当乐观参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

4. 报告流程4.1 发现事件: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立刻采取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并将事件记录下来。

4.2 填写报告:医务人员应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认真记录事件的时间、地方、人员、过程、原因等相关信息。

4.3 上报部门:填写完报告后,医务人员应将报告上报给医务部门。

4.4 审查处理:医务部门收到报告后,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审查和调查。

对于严重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将组织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并订立相应处理措施。

4.5 处理结果通知:医务部门将处理结果通知相关人员,并将报告归档,供后续参考。

5. 处理与奖惩5.1 处理措施:对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依据事件的性质和影响,医务部门将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含但不限于教育培训、责任追究、纪律处分等。

5.2 奖惩制度:依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情况和处理结果,医务部门将建立一套奖惩制度,对于乐观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的个人和团队予以嘉奖,对于隐瞒、掩盖或未及时处理不良事件的个人和团队予以相应的纪律处分。

5.3 激励机制:医务部门将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激励机制,鼓舞医务人员乐观参加报告,并供应必需的嘉奖。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和分析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所有医疗、护理、药学、检验、放射、手术、行政管理等部门和人员。

三、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医务人员或医院设施造成伤害或潜在伤害的事件。

包括医疗差错、医疗事故、患者投诉、医疗设施故障、职业暴露等。

四、报告原则1. 及时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应立即报告。

2. 真实性: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不得隐瞒、虚报。

3. 完整性:报告应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事件经过、后果、原因分析等内容。

4. 保密性:对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信息,应予以保密。

五、报告流程1. 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应在2小时内向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

3. 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应在2小时内向医院领导报告。

4. 医院领导应在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 对重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六、处理措施1. 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对报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

2. 对发生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当事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暂停执业资格、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理。

3. 对发生医疗设施故障、职业暴露等事件的,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进行维修、消毒、治疗等。

4. 对患者投诉,应认真调查,及时给予答复,对确有问题的,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患者权益。

七、分析与改进1. 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应定期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2. 对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 对重复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加强监管,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医院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医院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医院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医院在诊疗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患者安全、增加患者痛苦、引发医疗纠纷或事故、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

为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医院需建立一套完善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二、制度目标1.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提高报告率。

2. 建立无责、自愿的报告机制,减轻医务人员心理压力。

3. 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4. 促进医院内部信息共享,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5.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制度内容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分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院诊疗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患者安全、增加患者痛苦、引发医疗纠纷或事故、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

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可分为以下几类:(1)医疗技术性事件:包括错误诊断、漏诊、误治、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医疗管理性事件:包括医疗设备故障、药品管理不善、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等。

(3)医疗服务性事件:包括医患沟通不畅、护理不当、医疗环境问题等。

(4)医疗意外事件:包括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伤害等。

2. 报告机制(1)无责报告: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立即通过医院指定的报告渠道(如电话、邮件、网络等)进行报告。

报告时,可选择实名或匿名。

(2)自愿报告:医院鼓励所有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对主动报告的医务人员给予奖励和表彰。

(3)保密性:医院对报告人主动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科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3. 报告程序(1)事件发现: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立即停止可能导致患者安全受损的操作,并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

(2)事件报告:医务人员通过医院指定的报告渠道进行报告,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事件经过、事件性质、可能的原因和影响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医疗安全事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安全事件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医疗机构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

第二条医疗安全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因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等各方责任人的行为或疏忽导致的不良结果或不良后果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误诊、错诊、手术事故、药物不良反应等。

第三条医疗安全事件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及其相关人员。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事件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监督和预防机制,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和及时改进。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自主权和参与权。

第二章医疗安全事件的分类和等级第八条医疗安全事件按照严重程度可分为一般事件、重大事件和特别重大事件。

第九条一般事件是指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的医疗安全事件。

第十条重大事件是指有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医疗安全事件。

第十一条特别重大事件是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医疗安全事件。

第十二条医疗安全事件的等级按照事件的后果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

第十三条轻型事件是指医疗安全事件发生后,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较小威胁,不会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的事件。

第十四条中型事件是指医疗安全事件发生后,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有可能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的事件。

第十五条重型事件是指医疗安全事件发生后,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导致患者健康状况明显恶化甚至死亡的事件。

第十六条医疗安全事件管理的等级和分类可以根据事件的影响范围、事件的后果、问题的性质等综合评估确定。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事件的分类和等级制度,保障医疗安全事件的及时报告、调查、处理和监督。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并及时妥善处理医院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结合《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7版)》的具体要求,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一)定义: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范围:涵盖医疗、护理、感染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和运行、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具体包括:1. 诊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非正常死亡、严重并发症、严重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2. 药品、试剂、医用耗材、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故障、事故等。

3. 医院感染事件,包括医院内交叉感染、传染病防治不当等。

4. 医院建筑、设施、设备、物品等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导致患者、医务人员受伤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5. 医疗文书管理、病历管理、药品管理、医疗设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疏漏。

6. 医疗纠纷、医患冲突、暴力事件等影响医疗秩序和安全的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一)报告原则1. 及时性:医务人员在发现或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及时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真实性: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虚报、漏报。

3. 保密性:对报告人及事件相关信息严格保密,不得泄露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

4. 非处罚性:对主动报告者实行无责非追究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医疗责任追究的依据。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三甲医院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三甲医院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三甲医院管理制度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院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挑战。

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和医院的权益,三甲医院需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制度制定、执行、监督和持续改进等方面探讨三甲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一、制度制定1. 制定依据: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2. 制度内容:明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报告流程、处理措施、责任追究等方面内容,确保制度全面、具体、可操作。

3. 制定程序: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广泛征求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意见,确保制度科学、合理。

二、制度执行1. 培训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制度执行力。

2. 报告制度: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明确报告渠道、时限和要求,确保报告真实、完整、及时。

3. 应急预案: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责任人和应对措施,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4. 责任追究: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扣分、暂停执业、开除等处分,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三、制度监督1. 内部监督:医院设立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监测、分析和报告工作,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2. 外部监督: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医学会等外部监督机构的检查和指导,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水平。

四、持续改进1. 数据分析:收集、整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相关数据,分析事件原因、特点和规律,为改进医疗服务提供依据。

2. 质量改进:针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开展质量改进项目,制定针对性措施,降低事件发生风险。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一、目的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 AE):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医疗行为、设备、药品、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患者身体或心理损害。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度的制定、修订、监督和执行。

2. 委员会下设不良事件报告中心,负责收集、分析和处理不良事件报告。

四、报告制度1. 所有医务人员均有责任和义务报告发现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 报告应遵循“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则,不得隐瞒、延误。

3. 报告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书面报告、电子报告等形式。

五、分类与分级1. 根据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微、中等、严重三个等级。

2. 轻微:对患者无明显影响,不需特别处理。

3. 中等:对患者有一定影响,需采取一定措施。

4. 严重: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需立即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

六、处理流程1. 接到报告后,不良事件报告中心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

2. 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3. 组织专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4. 向患者及家属通报事件,并提供必要的解释和帮助。

七、记录与追踪1. 所有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过程和结果均应详细记录。

2. 定期对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报告。

3. 对于重复发生的不良事件,应进行重点追踪和分析。

八、教育培训1.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教育培训。

2. 加强医疗安全意识,提高预防和应对不良事件的能力。

九、激励与处罚1. 对于积极报告不良事件并提出改进建议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于隐瞒、延误报告或不采取改进措施的个人或团队,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十、持续改进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应定期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2. 鼓励医务人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医疗安全管理体系。

2024年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精选6篇)

2024年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精选6篇)

2024年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精选6篇)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篇11、护理不良事件分为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在院跌倒、护理并发症、护理投诉及其他意外或突发事件。

2、护理部及各科室具备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并不断修改完善。

各护理单元应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班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和当班医生汇报,本着病人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尽量避免或减轻对病人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4、护士长要逐级上报不良事件的经过、原因、后果,并按规定填写对应的登记表。

情节严重的差错、投诉或病人自杀等突发事件2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其他不良事件48小时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及时了解情况,给予处理意见,尽量降低对病人的损害。

不论是院外带入压疮或院内发生压疮,一旦发现,均需填写“压疮报告单”。

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必要时封存,以备鉴定。

6、护理部制定护理投诉和纠纷的接待流程,热情接待、认真调查、尊重事实、耐心沟通、端正处理态度,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重大护理投诉,上报医院备案、讨论。

7、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病区和科室要组织护士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并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时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8、执行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积极上报未造成不良后果但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以及有效杜绝差错的事例。

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已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9、各科室和护理部如实登记各类护理不良事件。

10、由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小组,对上述事件每月汇总进行讨论,从制度合理性、制度执行、环节管理、工作流程、职业道德、主观态度等方面综合分析,根据事件的情节及对病人的影响,确定性质,提出奖惩意见和改进措施,在全院护士长会上传达,共享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规范不良事件上报,及时发现及排除医院存在的质量安全缺陷,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确保患者安全,根据《2012版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细则》和中国医院协会《2018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标准》的要求,现制定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增强全院职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并对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保护病人安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在医院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安全隐患和各类缺陷以及运行不畅等,适用于医院内任何部门、科室和人员。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级、分类和管理1.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和医疗机构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到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2.事件分级及管理(1)事件分级根据不良事件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为I、II、III、IV四个等级。

I级事件(警讯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在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的永久性功能丧失。

∏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差错事件):在诊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与功能损害。

In级事件(无后果事件、临界差错):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IV级事件(隐患事件、未遂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未造成危害的事件。

(2)分级管理I级、∏级事件采取强制性上报管理,III级、IV级事件采取鼓励性上报管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严重程度评估,采用国际严重性分级代码(SAC)分级统计,按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4级。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旨在及时发现、报告、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事件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

三、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设备、药品、技术操作、护理服务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伤害、疾病恶化、死亡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四、报告原则1. 及时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件扩大,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 真实性:报告内容应真实、客观、完整,不得隐瞒、虚报、漏报。

3. 保密性:对报告人及事件相关人员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不得泄露。

4. 分析性:医疗机构应对报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五、报告流程1. 事件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影响。

2. 事件报告:医疗机构应按照报告原则,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并按要求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3. 事件调查:上级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专家对事件进行调查,查明事件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4. 整改落实:医疗机构应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存在的问题,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信息反馈:医疗机构应将整改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

六、监督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确保制度落实。

2. 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一、目的1、通过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揭露,进行资料收集、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方案,以促进达到患者安全的目标,并有效、及时地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杜绝潜在的风险。

2、为了维护患者安全的医疗环境,建立“自愿上报的危机管理意识”,凡发生或发现有关患者的不安全事件,以及任何有潜在危害患者安全的事件,均有责任上报。

3、医院鼓励员工人人参与医院管理,上报可能导致患者不安全的事件,并提高警觉及事先预防。

二、不安全事件分类1、意外事件(Accident,I级事件)是指非因当事人故意、过失、行为不当或不做所导致不可预见的事故或不幸,通常有不良的后果。

2、重大不良事件(SentinelEvent,11级事件)是指实施医疗行为后导致患者意外死亡或主要功能永久性丧失(与患者自然疾病过程或患者基础状况无关),或发生下列事件:如患者自杀、拐盗婴儿、输血或使用不相容的血制品导致溶血反应、患者手术部位辨识错误等。

3、未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NC)HarnIEVent,IH级事件)是指错误或异常事件虽发生于患者、员工及其他人员身上,但是并未造成伤害,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

4、接近差错(NearMiss,IV级事件)是指由于不经意或是即时的介入行动,而使其原本可能导致意外、伤害或疾病的时间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

5、不良事件件包括:可能(或已)引起患者人身损害或者死亡的事件;可能(或已)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可能(或已)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可能(或已)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可能(或已)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可能(或已)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无形损失的事件;其他可能(或已)导致不良后果的安全隐患。

三、不安全事件处理原则1、事件发生时,现场医务人员应迅速抢救患者及伤员,安抚家属情绪,以降低伤害、维护患者安全为原则,妥善保护有可能会引发事件的所有物品和现场,发生纠纷时报警。

2、意外事件:告知相关部门/科室负责人,若涉及财物损失,则需告知院保卫部门,由该部门/科室提出改善方案,纳入患者安全项目持续监测。

医院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工作制度

医院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工作制度

医院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工作制度1.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是什么?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2.医疗不良事件的分级?I级事件:指导致患者非预期的死亡或永久性功能丧失的事件;II级事件:指导致患者机体功能明显损害,例如需加强患者护理级别或对其抢救或手术治疗的事件;Ⅲ级事件:指导致患者机体功能轻微损害,生命体征改变或需要观察患者或对其进行简单的治疗的事件;IV级事件:又称隐患事件,指错误事实被及时发现,未累及患者。

3.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分类:分为10类,各类事件的名称及对应的职责管理部门?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务科②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部③药品安全(不良)事件:药学部④输血安全(不良)事件:输血科⑤医疗器械安全(不良)事件:医学装备科⑥院感安全(不良)事件:院感科⑦公共设施设备、环境安全(不良)事件:总务科、基建科⑧治安消防安全(不良)事件:保卫科⑨信息安全(不良)事件:信息科⑩职业暴露事件:院感科4.不良事件处理流程?Ⅰ、Ⅱ级事件报告流程:员工发现Ⅰ、Ⅱ级事件,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立即口头报告主管部门。

同时在1个工作日内OA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提交至质控科。

Ⅲ、Ⅳ级事件报告流程:员工在发现Ⅲ、Ⅳ级事件时,当事人需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个工作日内OA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提交至质控科,并提出初步的改进建议。

5.对于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并对不良事件做持续改进的科室,每例不良事件予30元奖励。

6.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特点?主动性、保密性、非惩罚性、时效性、真实性。

7.每百张床位不良事件报告≥10件。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科室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员、骨干成员等组成,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第一责任者。

医疗不良事件分级管理制度范文

医疗不良事件分级管理制度范文

医疗不良事件分级管理制度范文医疗不良事件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发生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患者或者医务人员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以及患者死亡等,包括因医务人员错误操作、医疗设备故障、药品过敏及用药错误等方面引起的事件。

为了强化医疗不良事件的管理,提高医疗安全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原则1. 安全优先原则:患者安全是首要任务,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应当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做到将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

2. 依法管理原则:医疗不良事件的管理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和追究责任。

3. 科学公正原则:医疗不良事件的调查处理程序应当科学、公正,遵循客观真实、公开透明的原则,不得以个人喜好、偏见等因素干预和影响调查处理结果。

三、分级根据医疗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危害程度,将医疗不良事件分为四个级别: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和特别重大级。

1. 一般级: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因个人操作疏忽、技术不娴熟等原因引发的医疗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可以及时恢复或纠正,后果不严重,影响范围较小的。

2. 较大级: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原因引发的医疗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大,需要进行主动处理,对患者的影响较大,但后果尚可控制。

3. 重大级: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因过失、故意等原因引发的医疗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严重,后果严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救治,影响范围较广泛。

4. 特别重大级: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因重大过失、故意等原因引发的医疗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极其严重,或者导致或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或对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后果十分严重,需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四、流程与责任1. 事件发生患者或医务人员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后,应当立即按照规定程序报告,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同时保留现场相关证据。

2. 事件报告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应当将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上级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并根据事件的级别开展调查。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正常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发生本可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缺陷。

包括:(一)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二)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三)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四)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五)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六)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七)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八)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损失的事件;(九)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一)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二)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三)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四)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接收报告单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表(包括纸质上报表和网络信息)统一上报至医务处,由医务处初步审核后及时转发相应职能部门进一步分析处理。

其中:(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由医务处处理;(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转发护理部;(三)感染相关安全(不良)事件转发感染管理科;(四)药品安全(不良)事件转发药学部;(五)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转发医学装备部;(六)设施安全(不良)事件转发总务部;(七)服务及风纪安全(不良)转发监察室;(八)安全不良事件转发保卫科。

四、上报流程(一)上报形式1.书面报告发生安全(不良)事件后48h内,当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至医务处。

2.网络直报也可利用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3.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并随后履行书面补报。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范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范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范文为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指导医院妥善处置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推动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2011年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正常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发生本可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缺陷。

包括:(一)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

(二)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

(三)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

(四)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

(五)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

(六)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

(七)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

(八)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损害的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原则(一)及时性原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发现者应立即报告。

(二)真实性原则: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任何虚假、误导性陈述。

(三)保密性原则: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患者和医院的信息。

(四)非处罚性原则: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或单位,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处罚。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一)发现者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二)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进行初步评估,对影响大、伤害程度大的不良事件以及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隐患事件立即报告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

(三)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评估,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反馈给科室负责人。

(四)科室负责人根据处理意见,组织实施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情况报告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

(五)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认识
不良事件管理是 护理部的事!
不良事件管理 是护士长的事!
护士的自我管理才 能发挥重要作用!
安全重于泰山
患者安全是患者就医时的基本要求,满足患者 安全要求是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医 院应给予患者和社会的承诺。
医院医疗工作千头万绪,但是只要抓住了安全, 就抓住了根本。
面临挑战
我国患者安全工作 面临的挑战
医院管理理 念的进步
医院等 级评审 要求, 核心条

患者自主意 识的提高
患者安全问 题引起 WHO及众 多国家义务 界的高度重 视
背景沿革
1
2004年5月,第57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并通过关于病 人安全工作的进展报告及建议书,提出成立世界患 者安全国际联盟。
2 世界患者安全联盟自2007年10月发起“全球患者
护理人员: 事情繁杂 执行职责制度流于形式 专业理论、技术水平 不遵守操作规程 责任心,粗心 沟通不良
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结果,既有人为因素又有系统因素。
防范护理不良事件
❖ 非惩罚性 ❖ 人人参与 ❖ 持续动态双向检查 ❖ 1+3质量管理模式:发现一个问题,找到一个
根本原因,完善或建立一套制度和流程,分 享一批人。
构建良性安全文化 ----传统观存在的缺陷
❖ 传统观点:管理者持“个人观”看待与解决不良
事件,由于个人原因如遗忘、粗心大意等引起,防 范对策为点名批评、通报、惩罚等。
❖ 存在弊端:个人问题与整个系统隔离,导致不良
事件的隐瞒,不能分享经验。
构建良性安全文化 ----传统观存在的缺陷
将个人行为与组织系统割 裂开来忽略了:
“最好的人也会犯错” “相同的错误多次发生”
中国
❖ 我国三级医院年平均发生医疗纠纷在30起左右,全 国73.33% 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殴打、威胁、 辱骂医务人员现象;59.6%的医院发生过因患者对 治疗结果不满意,围攻、威胁院长的情况;76.6% 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不 交住院费现象;61.8%的二级医院发生过患者去世。 患者家属在医院摆设花圈、设灵堂等现象。
主要内容
❖ 背景 ❖ 不良事件定义 ❖ 分类 ❖ 报告流程 ❖ 如何防范
背景:世界性的一场运动
❖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外就有一批关于 患者不安全因素的报告,这些研究证明医疗 风险和医疗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但有些经过医务人员的努力是可以减少和避 免的。
美国
1999年,美国出版的《人皆有错》 一文中指出:美国每年死于医疗 失误的人数约4.4-9.8万人,国民
安全挑战”行动。同年11月,我国卫生部副部长黄 洁夫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全球患者安全倡议活动” 启动仪式。
3
2006年10月中国医院协会参考美国医疗行业协会 推出《2007患者安全目标》,后续推出20082011年《患者安全目标》。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目标一:查对和身份识别 目标二: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 目标三:手术核查 目标四:手卫生,防院感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目标六:危急值报告 目标七:防范减少患者跌倒
紧急救治 填表
职能部门
主管院领导
后续处理:
❖ 职
施 反馈当事科室
职能科室追踪改进情况
汇总报告、反馈,科室组织学习改进。
报告时间
❖ Ⅰ 、Ⅱ 级不良事件:24小时以内(我院规 定)
❖ Ⅲ 、Ⅳ级不良事件:24-72小时以内(我院 规定)
不良事件报告激励机制
❖ 我院
护理不良事件
❖ 由于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所出现 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不希望发生 的事件。
❖ 包括:给药错误、治疗不及时、针刺伤、压 疮、烫伤、跌倒、坠床、药物外渗、管道滑 脱、标本错误、手术患者部位错误、手术器 械遗留在体内等等。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
❖ 管理体系、工作流程 ❖ 环境 ❖人 ❖ 仪器设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型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误诊、误治、诊疗记录 不当、未告知、信息传递错误)
❖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用药错误、跌倒、走失、 院内压疮、管道脱落、操作不当、标本错误、 执行医嘱错误等等)
❖ 感染相关不良事件(爆发、严重及特殊感染)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型
❖ 药品安全不良事件 ❖ 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 ❖ 设施安全不良事件(行政后勤) ❖ 服务及风纪安全不良事件(医德医风) ❖ 安全不良事件(治安事件也属行政后勤)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
Ⅰ级
警告事件
Ⅱ级
造成生不物良因后素果
Ⅲ级
未造成后果
Ⅳ 级
心隐理患因事素件
非预期死亡、或非 疾病进展过程中造 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因诊疗活动而非 基本本身造成的 机体与功能损害
发生了事实,但未 造成任何损害或有 轻微后果而不需要 处理可完全康复
及时发现错误未形 成事实
注意:Ⅰ级最严重, Ⅳ级最轻微。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压疮 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目的和重要意义
目的: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负 担。
意义: ❖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 全面质量管理 ❖ 日常管理 ❖ 突出预防
定义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 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 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 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 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死因分析中排名第8位。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4%的住 院患者遭受某种不良事件的伤害, 70%的不良事件导致暂时性失能,
14%的异常事件导致死亡。
欧洲
欧洲医疗质量调查委员会 2000年估计:在欧洲的医 院,每10个患者就有1个患 者遭受应可预防的伤害以及 与医疗护理相关的不良后果。
中国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 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 治疗的患者在500万人次, 约19.2万人因此而死亡, 构成严重不良反应者占 13%。
报告原则
强制报告: Ⅰ 、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报告范畴。
非强制报告: Ⅲ 、Ⅳ级事件属于非强制报告。
报告形式
❖ 电话(紧急情况) ❖ 书面 ❖ 网络
报告流程
一般不良事件( Ⅱ、Ⅲ 、Ⅳ级):
❖ 当事人 主管或值班 补救措施 部门(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
填表
职能
严重不良事件( Ⅰ级):
❖ 当事人 主管或值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