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合集下载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在语文阅读理解中,提取信息、分析文本、推理判断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陷阱,需要一些万能的解题公式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

下面就介绍24个万能公式,希望对你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1.主题句识别公式: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段首或段尾,是整个段落的中心思想。

2.词义猜测公式: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来推测生词或短语的意思。

3.文章结构公式:了解文章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结论等部分,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意思。

4.排除法公式:通过排除一些不合逻辑或不符合文章整体语境的选项,来选择正确答案。

5.同义替换公式:一些题目中会使用同义词或同义短语来替换原文中的一些词或短语,需要注意词义可以灵活变化。

6.方法手段公式:有时候文章会介绍其中一种方法或手段来解决问题,理解这些方法或手段对于理解文章的关键信息至关重要。

7.比较对比公式:通过文章中的对比和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中的观点和观点的变化。

9.转折关系公式:当文章中存在转折或对立关系时,需要注意转折的词语或句子的作用。

14.时间顺序公式:理解文章中的事件发展顺序和时间线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15.主次关系公式:通过理解重要事实和次要细节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

16.原因结果公式:理解文章中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理出正确答案。

17.问题探究公式:针对文章中的问题,通过阅读整个文章来获得相关信息和答案。

18.事实细节公式:注意文章中的事实细节,并理解这些细节的作用和重要性。

20.图表分析公式:当文章中存在图片、表格或图表时,需要注意理解图表的内容和信息。

21.上下文衔接公式:通过上下文的衔接来理解词语、句子和段落的意义。

24.综合分析公式:综合运用以上公式,通过对文章中的各种细节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可以准确地理解整篇文章。

以上就是24个万能的语文阅读理解公式,希望对你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以下是24个语文阅读理解的万能公式,每个公式都包含了一种阅读理解的技巧和应对策略。

1.主旨归纳公式:通过理解全文的内容和脉络,将文章的主旨进行简洁准确的概括。

2.人物角色公式:分析文章中出现的各种人物角色,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3.比喻推理公式:注意文章中的比喻和隐喻,通过推理比喻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4.推理判断公式:通过文章中的线索和暗示,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解答问题。

5.归纳总结公式:将文章中的事实和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简洁明了的总结。

8.信息捕捉公式:通过抓住文章中关键词和关键信息,快速抓取文章的重要内容和观点。

10.因果关系公式:分析文章中的因果关系,理解事件的发展和原因,解答相关的问题。

12.转折思路公式:注意文章中的转折关系和转折词语,理解转折对文章意义的影响和作用。

13.修辞手法公式: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14.对比分析公式:通过对文章中的对比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观点和主题。

15.空气缺失公式:通过发现文章中的语句逻辑关系和连接词,填补语句中可能存在的空缺。

17.时态推理公式:通过对文章中的时间信息进行分析,推测事件的发生顺序和时间关系。

18.比较分析公式:通过对文章中的比较关系进行分析,理解其对文章意义的影响和作用。

19.空间定位公式:通过对文章中的空间信息和描述进行分析,理解事物的位置和相关的特征。

20.语段衔接公式:分析语段之间的关系和衔接手段,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的逻辑。

21.核心词推测公式:通过对核心词的推测和分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22.问题定位公式:通过对问题的定位和文中细节的分析,解答问题或找到答案的线索。

23.英语翻译公式:通过对英语材料的翻译和理解,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观点。

24.观点鉴别公式:区分不同观点和立场的表达方式,理解不同观点之间的冲突和协调。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掌握一些万能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回答问题。

以下就是为大家总结的 24 个万能公式:一、关于标题1、标题的作用(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4)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5)一语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二、关于词语2、理解词语含义(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2)拆词法,把词语拆开分别解释,再组合起来理解。

(3)找近义词或反义词替换理解。

3、词语的表达效果(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2)准确地表现了……(3)突出了……的特点。

三、关于句子4、句子的含义(1)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语境理解。

(2)联系文章主旨,理解深层含义。

5、句子的作用(1)在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在中间:承上启下、过渡、推动情节发展。

(3)在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6、句子的赏析(1)从修辞手法角度: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拟人——赋予……人的动作或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排比——增强语势,突出了……(2)从描写方法角度: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心理;环境描写——烘托了……的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四、关于段落7、段落的作用(1)开头段:同句子在开头的作用。

(2)中间段:承上启下、补充说明、丰富内容。

(3)结尾段:同句子在结尾的作用。

8、段落的概括(1)找中心句。

(2)提取关键词,自己概括。

五、关于文章内容9、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方法。

(3)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10、文章的线索(1)以人物为线索。

(2)以事物为线索。

(3)以时间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史上最全)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

(史上最全)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

(史上最全)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5个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35个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以下是35个阅读理解万能公式:1.中心思想公式: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包括主要人物、事件、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等。

2.作者观点公式: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包括对事件、人物、事物的评价和看法等。

3.文章结构公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包括段落、层次、过渡等,以及如何组织文章。

4.主题句公式:找出文章的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细节题公式:根据上下文推断细节信息,包括具体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

6.推断题公式:根据文章中的信息推断出作者没有明确说明的信息,例如人物关系、事件发展等。

7.猜词题公式: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或短语的意思,包括词义、词性、时态等。

8.事实细节题公式:根据文章中的事实细节信息,回答问题或选择正确答案。

9.推理判断题公式:根据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或选择正确答案。

10.猜测词义题公式:根据上下文和语境猜测生词或短语的意思。

11.主旨大意题公式: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包括主要内容、主题、目的等。

12.篇章结构题公式: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包括段落之间的关系、过渡等。

13.写作技巧公式: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14.人物形象公式: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性格特点、行为表现等。

15.情节发展公式:分析文章的情节发展,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16.环境描写公式:分析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17.语言风格公式: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包括用词、句式、语气等。

18.情感色彩公式:分析文章的情感色彩,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

19.文化背景公式:分析文章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传统、风俗等。

20.阅读技巧公式:根据阅读技巧来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例如略读、跳读、寻读等。

21.结构分析公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段落关系,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组织方式。

22.信息筛选公式:从文章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3.意图判断公式: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一、概括文章内容类(3题)题1: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

- 公式:谁 + 做什么 + 结果如何。

题2: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

- 公式:说明对象 + 特征。

题3:概括议论文主要内容。

- 公式:论点 + 论证过程概述。

二、分析人物形象类(3题)题4: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正面描写)- 公式:外貌描写(如有)+ 动作描写 + 语言描写 + 神态描写 + 心理描写(如有)得出人物性格特征。

题5: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侧面描写)- 公式:通过他人反应(侧面描写)+ 结合事件来分析人物形象。

题6: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综合描写)- 公式:综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他人对人物的态度、人物所处环境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 解析:从外貌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可知他生活穷困潦倒;语言描写“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体现他的迂腐;他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动作描写,又显示他善良的一面;他人对他的态度是嘲笑、戏弄,也反映出他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

综合来看,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穷困潦倒、迂腐、善良但又被社会所不容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三、理解词语含义类(3题)题7:理解文中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记叙文)- 公式:本义 + 文中联系上下文分析语境义。

题8:理解文中词语的指代义(说明文)- 公式:往前找,一般指代前面提到的相关事物或现象。

- 解析:在文中找到提到“这些自然现象”的句子,然后往前查找,会发现它指代的是“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题9:理解文中词语的深层含义(议论文)- 公式:结合文章论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社会背景等分析深层含义。

四、赏析句子类(4题)题10:赏析记叙文句子(从修辞角度)- 公式:修辞(判断)+ 修辞作用 + 写出了……(内容)+ 表达了……(情感)- 解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作为一种语文阅读技巧的辅助工具,万能公式主要是指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和难度的语文阅读理解题目中的一些常用解题思路和方法。

以下是24个常用的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公式1:审题定位法在开始阅读之前,先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题和大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性地阅读相关部分。

公式2:段落主题句法公式3:信息筛选法在快速阅读全文后,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对其他无关信息进行筛选,以节省时间和提高准确性。

公式4:关系词法公式5:对称法许多问题要求找出一些事物的对应物或相似的事物,通过对称法可以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公式6:排除法在多项选择题中,通过排除显然错误的选项,可以提高最终的正确率。

公式7:常识法在一些常识性或常见的现象问题中,通过运用自己的常识和经验,可以快速地找到正确答案。

公式8:词汇猜测法通过上下文的提示,分析生词或不熟悉的词组的意思,以此来推测出正确的答案。

公式9:对比法对比文章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观察其差异性来判断答案。

公式10:归纳法根据文章的部分或整体信息,将其归纳为一个总结性的观点或结论,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公式11:细节理解法通过仔细观察文章中的细节内容,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公式12:语境理解法通过理解文章中的语境,包括语法、逻辑和修辞等方面的内容,推测出答案。

公式13:推理判断法通过推理和判断能力,基于文章中的已知信息给出合理的答案。

公式14:逻辑推理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逻辑关系,推断出隐含的信息,并给出正确答案。

公式15:常识推理法通过将文章和常识结合起来,从常识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得出正确答案。

公式16:原因分析法通过分析和推断文章中的原因和结果关系,找出问题的答案。

公式17:目的推理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目的和可能的效果,找出问题的答案。

公式18:态度判断法公式19:时间顺序法通过找出文章中的时间顺序和顺序的先后关系,来理解文章中的故事情节。

公式20:空行补文法通过观察文章中的空行或空白,补全缺失的内容或完善问题的答案。

35个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

35个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

35个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以下是35个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可供参考:1.细节题公式:阅读题目中的关键词→ 定位文章中的相应细节→ 对比文题,确定答案。

2.主旨题公式:分析文章结构→ 识别主题句和转折词→ 确定文章主旨。

3.词汇理解题公式: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识别同义词或反义词→ 选择正确答案。

4.推理题公式:识别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进行逻辑推断→ 得出结论。

5.指代题公式:分析上下文语境→ 确定指代对象→ 选择正确答案。

6.态度题公式:识别文中情感词汇和语气→ 分析作者态度→选择匹配的态度描述。

7.配对题公式:阅读选项内容→ 定位文章相关细节→ 匹配文题,确定答案。

8.表格题公式:分析表格结构→ 对比文章信息与表格内容→填写正确答案。

9.计算题公式:根据题目要求和文中数据计算→ 得出结果。

10.排序题公式:分析文中事件顺序→ 对比选项中的顺序→ 选择正确答案。

11.标题选择题公式:总结文章主题→ 分析选项中的标题→选择最佳标题。

12.结构分析题公式:识别段落间的逻辑关系→ 分析文章结构→ 总结答案。

13.定义理解题公式:仔细阅读题目中的定义→ 定位文章中对应的描述→ 选择与文意相符的答案。

14.句子理解题公式: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关键词汇→ 结合语境,理解句子含义。

15.作者观点题公式:识别文中表达观点的句子或段落→ 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16.标题添加题公式:概括段落或全文内容→ 选择最佳标题。

17.信息筛选题公式:仔细阅读题目要求→ 定位相关段落或细节→ 筛选信息,回答问题。

18.代词指代题公式:根据上下文确定指代对象→ 对比选项,选择正确答案。

19.归纳总结题公式:分析段落或全文结构→ 总结主要内容。

20.因果推理题公式:分析文中因果关系→ 结合常识和语境进行推理→ 得出结论。

21.意图揣摩题公式: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色彩→ 确定答案。

22.文本替换题公式:阅读替换前后的句子或段落,理解意思→对比前后变化,判断最佳选项。

阅读理解33个万能公式

阅读理解33个万能公式

阅读理解33个万能公式在阅读理解中,有一些通用的公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本。

以下是33个万能公式,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文本:1.主题句:主题句通常是一个句子,概括了文本的主要内容。

寻找主题句可以帮助你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

2.关键词:关键词是文本中重要的词语,可以帮助你理解文本的主题和要点。

注意文本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和短语。

3.转折词:转折词(如“但是”、“然而”、“尽管”等)通常表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发生了变化。

注意这些词可以帮助你理解作者的立场。

4.因果关系:注意文本中的因果关系,即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这可以帮助你理解文本的逻辑关系和作者的意图。

5.比较和对比:比较和对比是常用的修辞手法,用于突出文本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注意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6.举例和说明:举例和说明是常用的说明方法,用于解释和阐明文本中的观点和概念。

注意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7.引用和转述:引用和转述是常用的论证方法,用于支持作者的观点或反驳其他人的观点。

注意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论点和论据。

8.描述和定义:描述和定义是常用的写作方法,用于解释和定义文本中的概念和术语。

注意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9.时间和顺序:注意文本中的时间和顺序,即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时间节点。

这可以帮助你理解文本的情节和故事发展。

10.情感色彩:情感色彩是文本中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注意文本中的情感色彩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感受。

11.逻辑关系:注意文本中的逻辑关系,即事件之间的关联和因果关系。

这可以帮助你理解文本的逻辑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12.段落结构和组织:段落结构和组织是文本的框架和布局。

注意段落结构和组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整体思路和要点。

13.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本中使用的语言技巧和手段。

注意修辞手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文体风格和作者的意图。

14.因果推理:因果推理是常用的论证方法,用于分析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语文阅读理解是中小学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掌握一些万能的阅读理解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24个帮助你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万能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整体理解1. 通读全文:通过整体阅读,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可以提前了解文章的题目和内容,有利于整体把握。

2. 分析标题:通过标题可以初步推断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

二、细节理解3. 关键词定位:通过寻找关键词,可以快速定位到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便于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

4. 同义替换:当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的词语时,可以通过同义替换的方法,找到相近的词语或解释,便于理解文章的含义。

5. 上下文推测: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测一词或一句的具体含义,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三、语言表达6. 修辞手法:识别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7. 推理判断: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理判断,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8. 引用示例:当文章中出现引用其他作品或观点时,要注意理解引用的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文体特点9. 议论文辨析:辨析作者是否持有明确的观点,并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手法,从而理解文章的文体特点。

10. 描写方法:分析作者的描写方法,如事实描写、细节描写、夸张描写等,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

五、篇章结构11. 开门见山:分析文章的开头,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结构安排,有助于阅读理解的整体把握。

12. 对比分析:通过对文章的对比分析,找出文章的结构特点和逻辑关系,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六、推理判断13. 因果关系:分析文章中的因果关系,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推理判断。

14. 指代关系:解读文章中的代词、指示词等,找出它们所指代的具体对象,提高文章的理解能力。

七、态度观点15. 观点分析: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并从作者的态度、语气等方面来判断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很多同学在面对阅读理解题目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意图,回答出关键的问题。

其实,只要掌握了一些万能公式,就能让阅读理解变得轻松许多。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 24 个实用的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记叙文:人物+事件+结果例如:《我的母亲》一文,主要写了“我”的母亲(人物)在艰苦的生活中勤劳持家、关爱子女(事件),使家庭充满温暖(结果)。

2、说明文:说明对象+特点比如:《中国石拱桥》介绍了中国石拱桥(说明对象)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点(特点)。

3、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像《谈读书》一文,论点是读书有益,论据是通过列举各种读书的好处和事例来论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

二、理解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意思2、深层含义:联系文章主旨,体会标题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或引申意义例如,《白杨礼赞》,表层含义是对白杨的赞美,深层含义则是借白杨歌颂北方军民坚韧不拔的精神。

三、分析文章的线索1、以人物为线索:通过人物的见闻、感受、经历展开叙述2、以事件为线索: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3、以物品为线索:物品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4、以时间为线索: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5、以地点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地点为线索,写了“我”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四、把握文章的主旨1、分析标题:标题往往能揭示文章的主旨2、分析开头和结尾:开头常有引出主旨的作用,结尾则常常总结、深化主旨3、分析议论、抒情句:这些句子往往能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4、结合文章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主旨以《背影》为例,通过描写父亲在车站送别时的背影,表达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五、分析人物形象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入手2、从人物所做的事件中分析3、注意侧面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例如,《孔乙己》中,通过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的穷酸和炫耀心理。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语文阅读理解是考查学生对于文本理解和推理能力的一种题型。

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是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下面是24个常用的万能公式,希望能对同学们提高解题能力有所帮助。

一、整体理解法1.通过标题推断大意:通过标题和文字所涉及的主题、内容,推断文章的主旨大意。

2.通过首尾两段推断大意:首尾两段通常是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达,有时候可通过首尾两段的对比、转折关系推断文章的主旨。

二、段落理解法1.主题句法:段落通常会有一个或几个句子概括段落的主旨内容,通过找出这些句子可以迅速了解段落的主题。

2.对比关系:有时文章会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相同与不同来表达主题,通过找出对比关系可帮助理解段落内容。

3.因果关系:段落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事件的原因和结果,通过找出这种关系可以帮助理解段落。

三、句子理解法1.关键词语理解:通过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可帮助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2.上下文理解:有时候句子的含义需要通过前后文的暗示进行推断,通过理解上下文的内容可以帮助理解句子的意义。

3.排除法:有时候句子中有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可以通过排除这些选项来确定正确答案。

四、推理判断法1.逻辑推理:通过理解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可以推断出作者的观点或者文章的走向。

2.因果推理: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可以推断出文章的主旨内容。

3.细节推断:通过细节推断,可以推断出文章的一些细节内容。

总之,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所帮助。

实践中,同学们需要多做题,熟悉并掌握这些解题方法,逐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加油!。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汇总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汇总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汇总【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汇总】一、简单综合阅读公式1、主旨大意: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突出全文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学会区分主旨大意和次要内容;2、定位寻答案:及时定位,找出定位句,将答案准确的找出来;3、略读把握体裁:通过略读可以快速的了解文章体裁,加快阅读速度;4、快速细读把握文章主旨:做到快速细读,把握到文章的细节信息、因果联系及注意文章从句式上的特征等,把握文章的主旨;二、推理判断阅读公式1、正确捕捉文章观点:正确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态度和观点;2、明确细节信息:通过阅读来明确细节信息,用细节指出方向;3、概括文章的大意: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4、细节与全文之间的联系:通过细节来反映文章的主旨思想和细节之间的联系;三、解题技巧1、找解题关键词:从题干中找出解题的关键词,确定正确的答案位置;2、运用词性特点:根据不同的词性来判断句子的词义和句义;3、注意选项含义:分析选项的文字性含义,筛选条件最先对应的答案;4、避免过渡判断:避免妄自菲薄的否定判断,在比较时都是以正视角度确定最佳答案;四、记忆技巧1、构建联想关系:建立联想关系,将文章中心思想与细节信息进行关联,帮助记忆;2、灵活运用记忆技巧:将文章中的细节信息用诗歌、谚语、歌曲、拟人等方式表达,进行联想记忆;3、强化记忆及练习:印象程度赶不上理解深度,要做到两者齐头,及时复习,加强记忆;4、深化理解和归纳总结:把文中的观点、概念和论证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深化理解和记忆。

五、高效例文1、在高效例文中学习同类文章的特点:学会从历年真题中找出同类文章的特点,加强对文章的预测能力;2、识别细节:通过阅读来熟悉观点表达形式,学会从细节中发现文章的特征;3、抓住关键词:找出文章的关键词,以便在快速阅读中辨别正确答案;4、例文自测: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自测有无错误的答案,以便找出自己的不足。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有什么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有什么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有什么技巧第一类公式:细节把握
1.关键词法:先快速浏览全文,标注或记忆关键词,然后去寻找与关
键词相关的句子或段落。

3.数字定位法:注意数字的出现,往往数字前后的内容会是关键点。

4.句子位置法:注意关键信息所在的句子位置,例如主题句、过渡句、结论句等。

5.段落精读法: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先整体浏览了解大意,再
对每个段落进行精读。

6.对比法:对比两个或多个不同观点、事物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7.比较法: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角度等方面的变化。

第二类公式:推理推断
9.反推法:根据已有信息反推出未提及的细节或观点。

10.归纳法:将已有的具体事物或观点进行概括,形成一个普遍的结论。

11.逆向思维法:反向思考,假设其中一条件不存在或发生反向情况,推理结果会怎样改变。

13.类比法:将一个事物或观点与另一个事物或观点进行类比,推断
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14.顺推法:根据已知的前提条件,推理出结论。

15.消极推理法:通过排除其他可能性,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类公式:理解态度观点
20.比较观点法:寻找文章中的不同观点,并理解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第四类公式:主旨概括
22.标题法:通过文章的标题来推测文章的主旨。

23.关键信息提炼法:精炼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题。

24.概括段落法:将每个段落的主题归纳概括,然后综合起来理解整
篇文章的主旨。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文章开头的作用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记叙文)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 (说明时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二、文章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三、一句话或 -段话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 (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 (后)-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 (后)-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四、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五、 "这”、i“它们”等指代什么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六、仿句1.话题。

首先,仿在话题上要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 ,事例典型合理。

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 , 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 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李的特征来写。

2、句式。

仿句向句式要与例向相同。

句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主动句、被动向,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

仿句时应当运用例向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等。

4、结构。

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 ,均应与例向保持一致。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汇总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汇总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汇总下面列举了24个万能公式,这些公式涵盖了语文阅读理解的不同类型和题材,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语文阅读理解题目。

1.观点引用法:通过引用文中的观点或事例来支持或反驳题干中的观点或论点。

2.对比分析法:对比文中的不同观点或事物,分析其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3.推理判断法:根据文中给出的信息,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4.因果关系法:分析文中给出的因果关系,理解其中的原因和结果。

6.概括提炼法:根据文本的主题和要点,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或关键信息。

7.类比比较法:将文中的事物或观点与已知的类似事物或观点进行比较,推断其特点和意义。

8.直接推断法:根据文中给出的明确信息或观点,直接得出答案。

9.文本分析法:分析文本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推理其意图和目的。

10.文章写作手法法:分析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手法对读者的影响。

11.文字理解法:理解生僻字、词语、成语等的意思和用法。

12.语言表达法:根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语或短语的含义和用法。

13.语法搭配法:根据语法规则和搭配习惯,判断词语或短语的正确搭配。

14.文化常识法:运用相关的文化知识和常识,理解文章中的隐含信息。

15.篇章结构法: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16.修辞手法法: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17.阅读策略法:运用阅读策略,如先读题、环顾全文等,提高阅读理解的效率。

18.意义厘清法:理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和要求,深入思考问题的意义和答案的可能性。

19.信息筛选法:根据题干的要求,筛选出与之相关的信息,排除干扰选项。

21.文化交融法:理解文中涉及的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判断其对文章的影响。

22.背景知识法:运用背景知识,如历史、地理等,理解文章中涉及的事物和概念。

23.排列组合法:对文中给出的信息进行排列组合,得出答案。

24.归纳总结法:根据文中的信息和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

以上是24个万能公式的简要介绍,希望对你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备考有所帮助。

语文阅读题答题公式

语文阅读题答题公式

语文阅读题答题公式一、概括文章内容。

1. 公式:- 记叙文:(时间 + 地点)+ 人物 + 事件(起因 + 发展 + 高潮+结局)。

- 说明文:说明对象 + 特征(多方面)+ 说明内容(如原理、用途等)。

- 议论文:论点(有时需概括)+ 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概括)+ 论证过程(简要概括)。

解析。

二、分析标题的作用。

2. 公式:- 记叙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揭示文章主旨;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⑤有象征意义。

- 说明文:表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引起读者兴趣。

- 议论文:点明论点;表明论题;吸引读者。

解析。

三、分析人物形象。

3. 公式:- 从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入手 + 人物所做的事 + 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解析。

四、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4. 公式:- 修辞方法 + 修辞的作用 + 表达的情感(结合语境)。

-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 拟人:把……拟人化,赋予……以人的……(情感、动作、神态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 排比:增强语势,强调了……(事物的多个特点或某种情感等),表达了……情感。

- 夸张: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 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内容),表达了……情感。

- 设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强调了……(内容),表达了……情感。

解析。

五、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5. 公式:- 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 描写的作用(如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表达的情感。

解析。

六、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 公式:-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暗示社会环境。

-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风俗习惯等);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④揭示主题。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同学感到头疼的部分。

但是,别担心!今天就为大家送上 24 个万能公式,帮助大家轻松应对语文阅读理解难题。

一、概括内容类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公式:人物+事件+结果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主要人物是狼牙山五壮士,事件是他们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与敌人英勇战斗,结果是他们宁死不屈,跳下悬崖。

2、概括段落大意公式:谁+干什么比如:在某一段落中,讲的是小明认真写作业。

二、理解词语类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公式:本义+文中义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境,说出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词语的指代义公式:指代上文提到的……通过寻找上文相关的内容,来确定词语所指代的对象。

三、理解句子类5、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公式: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中心先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然后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最后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

6、句子的作用公式:(1)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2)中间: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四、修辞手法类7、比喻句公式: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比如:“月亮像一个大圆盘。

”把月亮比作大圆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又大又圆的特点。

8、拟人句公式:把……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动作/情感/语言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例如:“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把小鸟当作人来写,赋予小鸟唱歌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鸟的快乐。

9、排比句公式: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增强了语势,突出强调了爱心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描写方法类10、人物描写(1)外貌描写公式:描写了……的外貌,反映了……(2)语言描写公式:通过……的语言,表现了……(3)动作描写公式:通过……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现了……(4)心理描写公式:细腻地刻画了……的心理,表现了……11、环境描写公式:(1)渲染了……的气氛;(2)烘托了……的心情;(3)为下文……做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②、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易错成语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第二类、对象误用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5.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6.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8.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9.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10.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11.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2.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4.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

1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第三类、褒贬颠倒(褒词误用贬义)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6.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8.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9.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10.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11.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

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第四类、语境不合1.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不能用。

2.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3.名不虚传:“名”:是名誉、好名声,一般名声不可用。

4.耳濡目染:这词语的主语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5.不可开交:只能做“得”的补语。

6.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

下列举出成对的成语,很容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请注意:望其项背----望尘莫及身临其境---设身处地耳濡目染----耳闻目睹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无与伦比----不可同日而语形影相吊---形影不离东山再起----死灰复燃一见如故---一见钟情不拘一格----无拘无束乐不思蜀---乐不可支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不孚众望---不负众望首当其冲---当务之急间不容发---亲密无间刮目相看---绘声绘色首当其冲---首屈一指置若罔闻---置之度外匪夷所思---不可思议第五类、词语重复1.忍俊不禁:忍俊,含笑。

不禁,禁不住,抑制不住。

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

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

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

2.难言之隐:隐,隐情。

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

难以说出口的隐情。

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

3.南柯一梦:南柯,指梦境中的南柯郡。

泛指一场美梦。

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

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

4.相形见绌:相形,互相比较。

绌,缺陷,不足。

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

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

5.如芒在(刺)背:芒,芒刺,好像芒刺扎在背上。

形容惶恐不安。

不能用作“好象如芒在背”。

6.遍体鳞伤:遍,全部。

鳞,鱼鳞,这里指伤痕布满合身。

像鱼鳞一样密。

形容被打得合身都是伤。

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7.当务之急:当务,当前应办理的事情。

原指应当做的事情才是最紧要的。

后指当前所做事情是最紧要的、最急迫的事。

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

8.接踵而至:踵,脚后跟。

一个跟着一个到来。

形容很多人接连而来。

不能用作“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9.津津乐道: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

乐道,乐于谈论。

指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

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

10.闻名遐迩:遐,远,迩,近。

远近都闻名。

形容名声很大。

不能用作“海内外闻名遐迩”。

11.责无旁贷:责,责任。

贷,推卸。

自身负有的责任,不能向别人推卸。

不能用作“责无旁贷的责任”。

12.生灵涂炭:生灵,指百姓。

涂炭,沼泥和炭火。

比喻困苦的境地。

指老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不能用作“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13.安居乐业:安定地居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14.见(贻)笑大方:见,被,大方,内行或有见识的人。

被内行或有见识的人笑话。

不能用作“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

15.自渐形秽:渐,惭愧,秽,丑陋,肮脏。

原指自己的容貌风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不能用作“感到自渐形秽”。

16.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

泛指众多的读书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莘莘学子”。

17.扪心自问:扪,摸,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

形容心地坦然,光明正大。

不能用作:“扪心自问的自责”。

18.真知灼见:灼,明亮、透彻。

指正确透辟的认识和见解。

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19.满腹经纶:经纶,原指整理丝缕、理丝为经,编丝为纶,统称经纶。

引申为治国或办事的能力。

形容人很有学问和才干。

20.众所周知:周,普遍、全。

大家都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