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说课稿
白杨礼赞说课稿10分钟
白杨礼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白杨礼赞》。
这是一篇经典的散文,它以白杨树为象征,表达了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赞美和崇敬。
这是一篇具有重要性和深刻意义的美文,我希望通过这次说课,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
一、目标本次说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价值和象征意义。
同时,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内容概述《白杨礼赞》是一篇以白杨树为象征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象征意义的描述,表达了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赞美和崇敬。
文章中提到的白杨树是一种生长在西北高原的树种,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表达了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崇敬和赞美。
在重点方面,我们要关注作者对白杨树的描述和赞美,以及白杨树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文章中的难点,如作者对白杨树特点的描述和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启发式、讨论式等。
首先,我们将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白杨树的形态和特点。
其次,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白杨树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最后,我们将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和情感。
四、学生活动设计为了提高学生对白杨礼赞的认识和喜爱,我们将设计以下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将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白杨树的特点进行深入探讨,如“白杨树的坚韧品质”。
通过讨论,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白杨树的特点和价值。
角色扮演:学生将扮演文章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和情感。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写作练习: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白杨树的短文,表达他们对白杨树的看法和理解。
这将有助于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种他们认为最能代表白杨树特点的事物或场景进行展示。
《白杨礼赞》说课稿
读出对白杨的“礼赞”——《白杨礼赞》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人教版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在课本预习提示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篇文章特别适合朗读,请读出文章的激情与豪气!”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
3、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三、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一群08后的学生群体,他们成长在衣食无忧的和平年代,受阅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对本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较差。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我将以学生多读为主。
四、教法设计朗读教学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
因此,“在练读中入情”、“在悟读中动情”、“在品读中抒情”的三层次阅读教学是我这一节课的指导思想。
五、学法的点拨1、圈点批注法2、诵读品味法3、合作探究法【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在琅琅书声中,品味,理解,感悟。
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决难点问题。
对于学生,我则提醒大家在反复的默读和朗读中,要随着文中的美景美文自觉地融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潜心聆听作者的心声,体会散文独特而美好的情感,领略不同的抒情方式所创造的意境。
六、教学程序设计(一)导入出示白杨树的照片,结合校园里的杨树照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对白杨树的感受。
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注意到校园中还有杨树,虽然校园中的杨树和文中白杨树有一些区别,但是二者还是同属杨树类。
这样一种平凡到没人注意的树,作者为什么还要去礼赞呢?接着出示题目选择题“礼赞”是一种怎样的感情?此处插入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说课稿
《白杨礼赞》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事迹材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experiences, deed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白杨礼赞》说课稿《白杨礼赞》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白杨礼赞》说课稿
《白杨礼赞》说课稿一、说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感受《白杨礼赞》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对伟大工作者的敬意,激发学生关注和热爱自然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课前准备1. 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一文。
2.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白杨树叶和图片。
3. 教学资源:视频《白杨之歌》。
三、教学步骤与内容安排Step 1 导入与预习(5分钟)1. 引入:教师出示白杨树叶和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白杨树的特点,引起学生对白杨的兴趣。
2. 激发学生思考:学生观察实物白杨树叶,并回答导入问题“白杨为什么被称为‘自由的鸟’?”Step 2 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听读:播放《白杨之歌》视频,让学生静心聆听。
2. 齐读与朗读:老师板书文章标题,带领学生齐读与朗读,感受诗歌之美。
3. 理解诗意:引导学生分段理解文中的意境,学生自愿朗读每段,让他们感受其中奔流的快舟、温柔的罂粟、葱郁的白杨等意象。
4. 阅读理解:学生个人独立阅读全文,进行理解并标点,然后师生共同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
Step 3 欣赏与评析(10分钟)1. 画面呈现:使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白杨树的图片,学生欣赏并观察图片中的细节。
2. 比较想象:寻找图片与诗意的共鸣点,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与诗意之间的联系,以及作者如何通过文字描绘出白杨树的特色。
3.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哪些事物或景象能够唤起你对白杨中所传递的意境的联想?”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Step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其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活。
2. 拓展: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或电影,引导学生拓展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四、板书设计白杨礼赞-共鸣点-白杨与环境-人与自然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白杨礼赞》中的美与哲思,使他们对自然环境更加关注和热爱,并且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白杨礼赞》说课稿(通用13篇)
《白杨礼赞》说课稿《白杨礼赞》说课稿(通用1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杨礼赞》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白杨礼赞》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八年级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传统课文,写于1941年3 月,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
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茅盾以这篇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
课文是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
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全文的思路都很清晰易懂,至于政治背景,学生明了即可,无需多讲,学习本文主要进行散文欣赏,着重赏析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
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初二学生已对托物言志的写法有所了解。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有巨大帮助的。
语感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的文字的一种基本能功。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将采取以读为主的三层次阅读教学。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文的三维目标是:1、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初步学会分析带有抒情和议论的散文。
白杨礼赞说课稿模板
白杨礼赞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在这里向大家展示我的说课内容,题目是《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是一篇赞美白杨树的散文,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表达了对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赞美。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作者通过白杨树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他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散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
2. 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能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教学方法1. 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白杨树,体会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 讲解新词:解释文中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4. 分析课文:深入分析散文的结构、语言特色和象征意义。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讨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6. 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坚韧不拔的精神。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课后,我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体验,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七、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理解散文的魅力,同时,也希望能够在同学们心中播下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种子,让这种精神伴随他们成长。
谢谢大家的聆听,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白杨礼赞》 说课稿
《白杨礼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白杨礼赞》。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散文名篇。
这篇文章写于 1941 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
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本文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单元编排来看,本单元的主题是“散文之美”,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魅力,品味散文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白杨礼赞》作为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以其深刻的主题、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范例。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把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他们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可能了解不够深入,对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需要通过引导和分析来加深理解。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新鲜事物。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白杨树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赞美和传承。
(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的主题。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将白杨树的精神品质与自身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白杨礼赞优质课说课稿模板(通用6篇)
白杨礼赞优质课说课稿模板(通用6篇)白杨礼赞优质课模板篇1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
2、了解中抒情和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
3、理解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促理解,重点研读描写抒情议论的语段,理解描写抒情议论等作用和联系。
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象征手法。
并且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
3、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有很多托物言志的佳句,有写竹的,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写梅的,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有写柳的,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字面上写的是“竹”“梅”“柳”,赞颂的是人的坚韧顽强,生气勃勃。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白杨礼赞》。
板书课题《白杨礼赞》释题:你如何理解这个题目?二、理清抒情线索1、文中有哪些句子或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2、对于这一组抒情句,我们如何美美地读出来?3、小组讨论后,检测朗读效果。
三、品读文本,分析象征意义1、本文是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农民的作者到底是怎样把他们联系起来的?明确:表面写树,其实是写人。
2、找出写白杨树的段落。
(5—8段)说说这几段是写什么的。
明确:5—6段是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的;7—8段是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一)赏析白杨树的形象1、作者的感情为什么要一步步加深?2、说它只是树,作者是怎样描写白杨树的?写出了白杨树什么品质?3、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全班交流。
①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②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写干,突出了直;写枝,直而紧靠,突出了团结;写叶,向上;写皮,泛出淡青色,突出质朴。
③请同学们朗读这一段,要求: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
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请各位小组长进行读前指导。
初中语文白杨礼赞说课稿(8篇)
初中语文白杨礼赞说课稿初中语文白杨礼赞说课稿(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白杨礼赞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语文白杨礼赞说课稿1一、说教材《白杨礼赞》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奋发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
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本文语言质朴、构思新颖,集抒情和议论为一体,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意蕴深远。
二、说学情语感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的文字的一种基本能力。
学生在初一一年学习中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初二在此基础上增加阅读量,并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有很大裨益的。
三、说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1、讲授法,运用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种教法以探究、体验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着力体现课标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提问权和评价权,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3、朗读法,本文作为一篇散文,运用自由读、小组展示读、齐读多种朗读形式,更便于学生体味情感,感知文章主旨。
四、说学法“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自主学习,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
第15课《白杨礼赞》说课稿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说课稿一、说教材、学情1、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白杨礼赞》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散文的多种类型及其特点,领会作品所表达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背影》是叙事散文的典型,《散文两篇》是典型的哲理散文,《昆明的雨》是写景抒情散文,而《白杨礼赞》是一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典型佳作。
《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1941年3月写的一篇散文,运用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歌颂了抗日战争中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进而歌颂中华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品质。
散文是中考阅读的重点,所以本单元文章的引领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设想八年级的学生,对散文并不陌生,早在七年级上册就接触过散文《春》《秋天的怀念》《济南的冬天》《散步》《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爱莲说》其中《一棵小桃树》《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的散文。
关于托物言志的手法学生已了解,但缺乏深入分析和运用。
八年级的语文教学对于知识点要巩固深化。
本文的主旨情感理解并不难,只要了解背景就可以明白内容,把握情感。
针对以上情况,教学本文,我想把本文当做一篇课文积累范文来教,让学生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掌握一类文章的阅读积累方法。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我把此文的教学基点放在散文阅读的引导上,把此文的落脚点放在托物言志散文构思方法的引领上。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根据单元要求学习并了解不同类型的散文特点,培养审美情趣和本课的课后探究题型能力点要求。
再结合八年级语文知识需总结深化拓展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对散文学习及积累方法的需要。
我为本课拟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能力目标1、学习散文表达情感的技巧,探究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2、学会散文的审美、积累作文写作范本。
3、掌握托物言志手法的文章构思规律。
白杨礼赞说课稿人教版
白杨礼赞说课稿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对《白杨礼赞》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茅盾的文学背景,掌握文中的主要情节和艺术特色,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和欣赏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白杨树的坚韧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通过白杨树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理解文中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设计课堂提问和讨论环节。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茅盾的基本资料,收集有关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白杨树的生长特性和象征意义。
- 引出作者茅盾及其作品《白杨礼赞》,为学生提供文学作品的背景信息。
2. 课文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 分析白杨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探讨作者通过白杨树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深入探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就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提出自己的见解。
- 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拓展延伸- 通过对比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加深学生对象征主义文学的认识。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欣赏自然与生命的美。
5. 课堂小结- 总结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 强调文学作品对个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白杨礼赞》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2. 鼓励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白杨树或其他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状态和所引发的思考。
白杨礼赞说课稿(优秀3篇)
白杨礼赞说课稿(优秀3篇)《白杨礼赞》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学情。
《白杨礼赞》具体编排在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
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本单元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散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等灵活多变的写法、进一步提高欣赏、写作的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阅读、欣赏散文应着眼于散文所蕴含的情感、借鉴散文所运用的语言。
《白杨礼赞》的语言很有特点、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尤其是反问、排比运用得极为成功、值得反复诵读、这样、才能更切实地感受到散文的艺术魅力。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语言感悟能力较差。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
第二课时以讨论和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
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的把握以及教学的设想、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
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
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通过朗读理解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考虑到初中生在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
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据此、我准备采用朗读式、讨论式作为主要教学方式。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根据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灵活多样的朗读、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把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起来、把他们健康的个性发展起来。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范文(通用6篇)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范文(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白杨礼赞》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怀”,是一组描写大自然动植物的文章。
与第二单元“道德修养”、第五单元“人生体验”、第六单元“精彩演讲”共同组成了人文色彩浓郁的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本单元可以说是进行学生人文熏陶的基础,在本单元学习结束时,学生对“借物抒情”这种表现手法要能做到灵活运用。
苏教版语文课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人文性强,语文工具性的强调相对较少,所以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灵活一些,也不可忽视语文的工具性。
2、教学内容:《白杨礼赞》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茅盾以这篇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
二、学情分析: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
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
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三、设计意图:本文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1、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2、通过精心设计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以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和把握。
初中语文人教版《白杨礼赞》说课稿
《白杨礼赞》说课稿一、教学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白杨礼赞》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本单元是类型多样的散文篇目,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要求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的散文特点。
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
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运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本文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班级中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上。
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较差。
初一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且经过一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通识”类语文知识与技能,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
初二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学主要集中于“专业”的阅读知识与技能,如教授不同散文的阅读方法,散文写作技巧对阅读的影响,品析不同作者的语言风格等,同时增加阅读量,并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将采取以读为主的多层次阅读教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清文章思路,抓住全文线索,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情感。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清文章思路,抓住全文线索,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及对白杨树具体形象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白杨礼赞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白杨礼赞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白杨礼赞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白杨礼赞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1一、说教材1、在课程标准与教材体系中的地位《白杨礼赞》是语文版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优美散文,作者茅盾主要采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的品质热烈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广大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
文章不仅思想博大精深,而且结构严谨完美,从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美”,说到白杨树自身的“形美”,又进而揭示白杨树内在的“神美”,写尽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编排在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有很重要的范本作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感悟文本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审美感悟能力,能自主、协作、创新地学习。
2、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生字、积累预习提示及注释下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细读、略读、交流等方式学习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文章是怎样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学习白杨树紧密团结、力求上进、不屈不挠的精神。
课外培养目地:a 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初步学会分析带有抒情和议论的散文。
b学习生字,领悟一些词语的使用。
c学习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其中a和b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结合,c 是情感目标的培养,三个目标的确立从总体上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思想。
)3、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理解象征手法及文章是怎样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难点:指导学生以三层阅读法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意境美。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说课稿
《白杨礼赞》说课稿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应用。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一、说教材《白杨礼赞》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
本文写于194年3月,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北方的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尽管国民党反动派消抗日,积极反共,但广大的北方军民让作者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满怀激情地写下此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统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抓住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理解散文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二)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抗日军民英勇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三)初步学会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散文,品味文章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白杨礼赞》是一篇具有强烈抒情色彩,融情入理、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的散文。
白杨礼赞优质课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
白杨礼赞优质课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白杨礼赞优质课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1一、说教材《白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的第三课。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草原这课的重点是体会优美的语言、本课的重点就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文章以白杨为线索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讴歌了边疆建设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
三是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新、抚摸”等词语;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二、说学情学生进入五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已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找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初步有了朗读、想象能力、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蕴涵的道理还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个别差别、有的放矢、让每名学生在本节课各有所获。
三、说教法根据学情我特制定本文教法如下:1、读书指导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从读中学、从读中悟、让学生在读书声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优美文字的熏陶。
2、谈话法:在教学过程中、多次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主讨论、汇报自己的收获。
3、直观演示法:在教学过程中、出示白杨树图片、直观形象的展示、有且于学生对白杨树特点的理解。
四、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自读自悟法、朗读感悟法、圈点批注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白杨礼赞说课-演示文稿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世界 观和人生价值观逐步形成的一个过程,再加 上《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是在一个特定的历 史背景下创作的,学生对于这段历史比较久 远和陌生,所以向他们交代清楚本课的写作 背景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是相当必要的, 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 他们不能够很切实的感受到今天的生活是由 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3、文本探究
思考:白杨树的不平凡体
现在哪些方面?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 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 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 而且紧紧靠拢人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 绝不分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 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 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 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 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 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 着西北风。
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 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 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 可缺的朴质、坚强、及力求上进 的精神。
思考: “楠木”象征了什么? 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 么?
4、拓展延伸
说一说蜡烛、粉笔、 梅象征了什么?
作业: 1、选做题:写一个自己 喜欢的事物,运用象征 的手法,写一个小片段。 2、必做题:完成本课的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白杨树的不平凡。(重 点) (2)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难点)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促悟,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 (2)以讨论、探究、讲解的方法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 义。(难点) (3)品味语句蕴含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北方抗日军民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2022年统编版语文《白杨礼赞》 说课稿
《白杨礼赞》说课稿一、说教材《白杨礼赞》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 本文写于194年3月, 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北方的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 团结抗战, 尽管国民党反动派消抗日, 积极反共, 但广阔的北方军民让作者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 于是满怀激情地写下此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统区, 没有言论自由, 不能直接抒胸臆, 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 托物言志, 抓住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 赞美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 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的赞美之情.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理解散文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二〕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习抗日军民英勇不屈, 力求上进的精神;〔三〕初步学会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散文, 品味文章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三、说教学重点难点《白杨礼赞》是一篇具有强烈抒情色彩, 融情入理、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的散文. 因此, 我确定文章的重点是了解课文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初步学会分析在表达中穿插抒情和议论, 品味课文语言之美定为教学的重点. 将理解象征手法作为教学的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教法:本文是一篇散文精品, 思想内容深刻丰富, 遣词造句精致讲究, 运用象征手法, 把作者对北方人民炽热的爱倾注对白杨树形象的精细描绘和深情赞美之中. 在教学中采用的教法是:1〕运用图示、音乐或录音机等创设情景, 通过指导朗读, 突破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的特点.2〕在朗读中结合课文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想像和联想, 激发情感、加深感悟, 营造品读气氛, 提高阅读效果, 完成课文分析、感悟的任务.3〕指导朗读, 尽量变换方式, 既让学生有新鲜感, 又到达感受的目的. 如听课文录音, 给学生的朗读配乐,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男女声分读等.4〕唤起共鸣,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的作用. 象征手法的突破, 可以通过分析课文的象征手法的运用. 然后通过简单的举例, 由课文联系实际, 给身边的景物, 赋予象征意义, 加深学生对象征手法的理解, 为课后写作好的铺垫.〔二〕学法: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 因此, 要抓住好诵读教学、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美的语言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利用仿句练习帮助学生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学生熟读, 把握关键语句借助联想, 研讨白杨树“北方农民〞和“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之间的相似点. 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进而理解作者赋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利用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 以突破难点.五、说学情以前学生学过不少写景的文章, 也学过不少议论抒情的文章, 但是对于如何把事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结合起来, 并借之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理想和追求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不太熟悉, 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 学习本文需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观察事物, 处理好物与情的关系, 把握好文章的写法, 并能写借物寓理的文章.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入歌曲《小白杨》, 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此歌曲咏的仅仅是一棵白杨树吗?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也曾高声赞美白杨树, 他们在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 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散文《白杨礼赞》.2、整体感知1〕听课文朗读录音〔放出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 配乐朗读, 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 使之进入情境〕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A、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B、你明白作者赞美白杨树其实为赞美什么吗?C、白杨树和抗日革命根据地军民之间有何相似点?3〕感知白杨树外形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的段落. 以此引出第5段的分析. 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这段, 〔配乐〕边读边思考问题, 熟悉白杨树的外形及特征及环境. 请每个学生看着画图大声朗读.3、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此时安排学生听课7、8段录音, 由形象到本质的过程也是作者托物言志的过程, 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的过程, 通过朗读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熟悉四个反问句是如何逐层加深的, 揭示主题. 〔白杨树内涵〕小组合作讨论, 以下问题:1〕第7段分几层?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请找出重点词语〕?这是怎样的写法?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如何揭示的?文章是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的?四个反问句是是怎样逐层加深的?3〕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区别?4、难点重点的突破, 激发学生想象力配乐朗读第8段, 要求学生指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选择一些跟白杨树较为接近的物〔梅、竹等〕鼓励学生运用象征手法, 想象他们的象征意义. 分析:1、4、6、8、9段不同抒情的作用, 加以体会.5、作业布置1〕寻找常见的景物, 用象征手法, 写一个片段, 注意在记叙中穿插抒情和议论.2〕选择你喜欢的句段摘抄在积累本上, 试背下来.七、说板书设计白杨礼赞环境农民外形平凡而不平凡的哨兵内涵精神、意志说明:板书原那么是形象、简洁、直观. 力求将课文内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简要的板书作用于学生的双眼理解课文内容, 增强教学效果.8《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 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 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 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 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 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群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俗、丑陋的一面, 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 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如果进一步探究, 可以认为, 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 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 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 本文的重点落在写他的眼睛上, 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深刻, 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 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 这就是欲扬先抑写法的应用.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 运笔在方寸之间, 却洋洋洒洒千百言. 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 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 而是突出重点, 大肆铺排, 有时, 某一局部, 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 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 之所以能尺水兴波, 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 比喻不是追求形似, 而是追求神似;夸张更是突显了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 因此, 本文的比喻和夸张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 让人们尽情玩味其情趣, 揣摩其含义. 可以说, 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 不仅在于形象鲜明, 特征突出, 更在于喻意深刻, 韵味无穷.〔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 学习本文, 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三〕教学目标:美国教育学家布卢说过:“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到达的目标是什么. 〞现代教学理论的根本观点是: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学会生存, 学会创造. 用现代教学论根本观点来指导教学, 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一定也必须使学生从低效、沉重、苦闷的学习重负下解放出来, 不但使其学会, 而且要使他乐学、会学、善学. 因此我制定了几下几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词语.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能力目标:1.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 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品评语言, 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德育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学重点:诵读, 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 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材料, 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们的知识面比拟窄, 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可以说是空白, 所以课前应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托尔斯泰的材料, 增加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三、教法学法1、说教法:教有常法, 但无定法, 重在得法, 贵在用法. 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 怎么坚持“以人为本〞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那么, 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才能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课堂呈现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 使教学互动起来, 促进学生的开展, 因此本课我采用了朗读法、质疑法、比拟法、多媒体演示法. 朗读法:教学千法, 朗读为本. 叶圣陶老先生提出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时, 曾经说过, “习文言, 必先熟读假设干篇, 勉强记住不算, 要能自然成诵才行. 〞也就是说, 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 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 诵读非常重要. 质疑法: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 疑那么诱发探究, 通过探索, 才能发现真理. 对于字词句的难点, 我采用了质疑的方法, 让学生利用工具书, 利用注解, 自主学习, 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 通过生生、师生交流得以解决. 比拟法:比拟是一种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的方法, 它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也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度, 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比拟中也培养了写作能力. 多媒体演示法:学生的学习情趣,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 心理学家及教育家研究说明, 情感在教学中不但起到教学动力的作用, 而且还有消除疲劳, 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充分利用情感教学, 能促进智能的开发, 使学生变得聪明.2、说学法:初中生学习语文, 如何在学习中养成一种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注意方法的渗透与引导, 使学生学习上有一个方向, 这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学法上我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比拟法、讨论法. 圈点勾画法: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生字难词, 尤其是四字短语与成语名言等, 需要学生圈点勾画出来, 反复诵读, 品味精彩的句子, 从而深入地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比拟法:有比拟才有进步. 学生学会了在比拟中学习, 那么他一定会增长见识, 对他的写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讨论法:教师尽情的展现自我的教学机智, 利用一个词语或文中的一个句子, 给学生提出疑惑, 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 势必造成思辩的课堂气氛, 在讨论中理解课文的中心, 深入作者的思想境地, 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四〕教学过程第一步, 导入语我准备这样设计:“同学们, 我们学第一课的时候, 鲁迅先生说, 日俄战争期间, 俄国的托尔斯泰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皇帝的信, 开首便是一句:你悔过罢! 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 你知道这位托尔斯泰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他长什么样?他身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吧! 〞第二步, 学生自读课文, 解决生字词问题. 指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法〞自行解决, 屏幕显示习题进行检测.第三步, 介绍茨威格及托尔斯泰. 茨威格的介绍从简, 托尔斯泰的介绍较全面. 讲课时可以由学生进行补充.第四步, 诵读课文, 由学生找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特点的语句, 总结出特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茨威格精妙的语言特点和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第五步, 理解课文中心. 共设计四个问题, 从不同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境界.第六步, 讨论. 内容是:茨威格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幸福吗, 为什么?可联系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第七步, 小结文章特点.第八步, 布置作业. 本课时的设计, 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自读、讨论、交流, 多媒体的辅助, 到达预期的教学目标, 丰富学生的积累, 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但因水平有限, 有许多不当之处, 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说课稿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应用。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散文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
(二)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抗日军民英勇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
(三)初步学会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散文,品味文章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导入新课
显示白杨树的图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种树,这种树叫白杨树。
请同学们对照图片说说这种树的特征,并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你由这种树联想到了什么?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折.磨(zhé)折.本(zhé)折.腾(zhē)
B.参.天(cān)参.差(shēn)参.考(cān)
C.纵横.(héng)横.行(héng)蛮横.(hèng)
D.倔强.(jiàng)强.壮(qiǎng)强.迫(qiǎng)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主宰.()倦怠.()地壳.()
恹恹.()晕.圈()婆suō()
qiú()枝秀qí()
3.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
(2)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
(3)暗暗地生长。
()
(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
一、说教材
《白杨礼赞》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
本文写于194年3月,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北方的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尽管国民党反动派消抗日,积极反共,但广大的北方军民让作者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满怀激情地写下此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统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抓住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理解散文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
(二)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抗日军民英勇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
(三)初步学会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散文,品味文章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白杨礼赞》是一篇具有强烈抒情色彩,融情入理、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的散文。
因此,我确定文章的重点是了解课文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初步学会分析在叙述中穿插抒情和议论,品味课文语言之美定为教学的重点。
将理解象征手法作为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文是一篇散文精品,思想内容深刻丰富,遣词造句精致讲究,运用象征手法,把作者对北方人民炽热的爱倾注对白杨树形象的精细描绘和深情赞美之中。
在教学中采用的教法是:
1)运用图示、音乐或录音机等创设情景,通过指导朗读,突破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的特点。
2)在朗读中结合课文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想像和联想,激发情感、加深感悟,营造品读氛围,提高阅读效果,完成课文分析、感悟的任务。
3)指导朗读,尽量变换方式,既让学生有新鲜感,又达到感受的目的。
如听课文录音,给学生的朗读配乐,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男女声分读等。
4)唤起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的作用。
象征手法的突破,可以通过分析课文的象征手法的运用。
然后通过简单的举例,由课文联系实际,给身边的景物,赋予象征意义,加深学生对象征手法的理解,为课后写作好的铺垫。
(二)学法: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因此,要抓住好诵读教学、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美的语言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利用仿句练习帮助学生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要求学生熟读,把握关键语句借助联想,研讨白杨树“北方农民”和“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之间的相似点。
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理解作者赋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利用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以突破难点。
五、说学情
以前学生学过不少写景的文章,也学过不少议论抒情的文章,但是对于如何把事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结合起来,并借之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理想和追求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不太熟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学习本文需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处理好物与情的关系,把握好文章的写法,并能写借物寓理的文章。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入歌曲《小白杨》,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此歌曲咏的仅仅是一棵白杨树吗?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也曾高声赞美白杨树,他们在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散文《白杨礼赞》。
2、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录音(放出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配乐朗读,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A、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B、你明白作者赞美白杨树其实为赞美什么吗?
C、白杨树和抗日革命根据地军民之间有何相似点?
3)感知白杨树外形
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的段落。
以此引出第5段的分析。
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这段,(配乐)边读边思考问题,熟悉白杨树的外形及特征及环境。
请每个学生看着画图大声朗读。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此时安排学生听课7、8段录音,由形象到本质的过程也是作者托物言志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朗读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熟悉四个反问句是如何逐层加深的,揭示主题。
(白杨树内涵)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第7段分几层?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请找出重点词语)?这是怎样的写法?
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如何揭示的?文章是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的?四个反问句是是怎样逐层加深的?
3)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区别?
4、难点重点的突破,激发学生想象力
配乐朗读第8段,要求学生指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选择一些跟白杨树较为接近的物(梅、竹等)鼓励学生运用象征手法,想象他们的象征意义。
分析:1、4、6、8、9段不同抒情的作用,加以体会。
5、作业布置
1)寻找常见的景物,用象征手法,写一个片段,注意在记叙中穿插抒情和议论。
2)选择你喜欢的句段摘抄在积累本上,试背下来。
七、说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环境农民
外形平凡而不平凡的哨兵
内涵精神、意志
说明:板书原则是形象、简洁、直观。
力求将课文内主要内容,学习重点难点,通过简要的板书作用于学生的双眼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白杨树不平凡,(线索)生长环境
外部形态
内在品格(象征)北方广大的劳动
人民、士兵以及
坚韧的革命精神
可取之处
从托物言志类散文的文体特征出发,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
内容及思想感情之后,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象征这一表现手
法,突出象征手法与托物言志类散文之间的联系,深化学
生对此类文章的认识。
不足之处
本文需重点学习的知识点比较多,如在写作技法上,就有
欲扬先抑、象征、烘托等多种表现手法值得重点教学;在
价值观上,本文也可重点突出革命精神。
但为了让学生达
到“识文知类”的效果,只能将把握象征手法重点突出,
其他方面只是点到为止。
取舍或有欠缺,需在多次教学过
程中进行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