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互联网化及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造业的互联网化及转型
中国制造业在过去低要素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的同时,也没有建立起新的优势,在全球制造业再分工的浪潮中面临着“高端扼制,低端冲击”的困境。基于此,应通过强化创新与品牌向价值链上端转移,主动迎接“新工业革命”,通过全程数字化,再造企业经营模式。
本文是2013年作者对中国制造业现状深入剖析基础上,思考如何用互联网的方法推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而形成的观点,在今天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本文一些观点具有很强前瞻性。
过去30年,中国凭借比较低廉的自然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成为“世界工厂”。但从2008年源自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事情发生了变化。我们发现,一方面,低端制造业往越南、印度等成本更低的新兴国家转移;另一方面,高端制造业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流。全球制造业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格局。
这背后真正的动力是什么?野蛮生产模式的中国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作为服
务于制造业的业务咨询和IT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面临什么新的机会?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了什么改变
首先,随着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的丧失,低端制造业企业开始向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转移。过去的中国制造业凭借较低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成本迅速发展,投入、产出和效益高速增长,国际竞争力得到持续提高。2010年中国制造业占
到世界制造业总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坐上了制造业世界第一的“宝座”。但是中国制造业虽体量巨大却实力不强,体现出低质量和低附加值的特点,一直以来只能占据低端产业以及高端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在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中竞争力低下。
从2008年开始,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原材料和能源涨价、人力成本上升以及全球制造业的升级,中国劳动力的优势不再明显,制造中心开始向越南、菲律宾等其他亚洲国家转移。占中国制造业工厂近2/3的跨国制造企业开始部分关闭或缩减在华业务,转移到其他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更低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耐克运动
鞋工厂从中国转战越南即生动说明了这一点。2000年,中国生产了全世界40%的耐克鞋,全球第一,越南当时的份额只占13%.随后,中国产量逐步下滑,越南的产量逐年提升。2009年,中国和越南的耐克鞋产量就一样了,都是占全世界36%。2010年,局面发生逆转,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耐克鞋生产国。据《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2011年流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为11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6%,而中国的这一增长率同期不到8%。可见中国制造业风光不再,开始出现下滑趋势。
颓势还在延续,根据2013年7月24日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47.7,低于6月份的48.2,创11个月以来最低。
其次,美国把依托高新技术振兴制造业作为长远战略,高端制造业的回流与新技术的发展威胁中国制造业。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深刻认识到制造业对本国经济的重要性,欲通过复兴制造业保持美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研发领先、技术领先和制造领先。在一系列政府支持法案以及财政支持下,美国制造业得到了持续增长,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4月美国制造业活动连续第33个月扩张,显示美国制造业持续复苏的势头。与此同时,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趋势显现,而我国成为美国制造业“回巢”的重点流出区域。2011年美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10.4%,比2010年放缓0.8个百分点。其中对中国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12.7个百分点,居主要投资东道国增速下降之首。BCG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总部设在美国的制造业高管有超过1/3的人计划将生产从中国转回美国,或正在考虑这种做法。这不仅会导致美国资本和技术流出逐渐逆转,其种种优势和巨大的市场还会吸引全球资本,使中国的吸引力下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强调复兴制造业并不是恢复劳动密集型和资源要素性产业,而是依托高新技术推动高端制造,以抢占未来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二、全球制造业新格局改变的技术经济因素
除了政治因素以外,改变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动力来自何处?首先,是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制造成本的差异的缩小。
第一项:材料成本。原材料市场是全球统一市场。加上互联网技术使供应链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物流效率也在提高,附加在原材料运输上的物流成本也在下降。所以在材料成本上,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已经基本没有差异。
第二项:人工成本。美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正在下降,也使得美国制造业越来越有吸引力。尽管中国制造业时薪还远远不及美国的水平,但中美之间的成本差距正在逐步缩小。2010年,美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了6.1个百分点,单位劳动力成本降低了4.2个百分点,从2002年至2010年,美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累计降低了10.8%。至于高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方面,美国大约是中国的23倍。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劳动力报酬增速比生产率增速要快得多,从2005年至2010年,工人的工资水平以每年19%的速度递增,而同期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全负荷成本只增加了4%。所以在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上,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异正在迅速缩小。这对于一向靠要素价格低廉取胜的中国制造而言无疑是重大的挑战。
第三项:制造费用。其一、随着页岩气页岩油技术的成熟,美国能源价格将会大幅下降;其二、智能机器人的价格降低和广泛使用,大大降低了单位产品的制造费用率。在这一方面,中国将越来越没有优势。
第四项:间接费用。源自互联网的方法将大大降低这方面的费用。后文详述。
其次,是制造业模式的创新,用互联网方法开始全面再造制造业。
Chris Anderson在《创客》一书说,迄今为止,互联网引发的数字革命基本局限于屏幕上。然而,我们每天置身于当中的,是实体物品构成的世界。这些实体物品大部分都是制造业的产物,如果包含实体物品的分销和零售,制造业的经济规模占整个世界经济规模的3/4。
制造业在过去发生了很多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汽车制造业为例,福特的流水线、丰田的JIT生产方式,深深影响了所有的实体物品交付给我们的方式。但是,有一点没有变化,与互联网产业相比,制造业是封闭的,一直掌握在大公司和专业人士手里——因为制造业需要高额的设备投资、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大规模生产所需的成本消耗。
但是一切即将改变。制造业会像互联网一样开放。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