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2电法勘探

合集下载

电法

电法

电法主要包括
❖ 直流电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法
❖ (一)、直流电法
❖ 包括:自然电场法(天然场)、

电阻率法(电剖面法、电测深法、中间梯度法)

充电法
❖ (二)、激发极化法
❖ 分直流激发极化法、交流激发极化法、磁激发极化 法。
❖ (三)、电磁法
❖ 常用的主要有:大地电磁法(MT)、音频大地电磁测 深(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频谱 激电(SIP)、瞬变电磁法(TEM)、地质雷达等等。
❖ 交流激发极化法(频率域)
❖ (二)、重点强调的几个问题
❖ 1、多台接收机用于同一测区,必须进行一致
性标定。标定方法……
❖ 2、电极: 供电电极 垂直于测线方向并联缠绕
❖ 铁电极单根最大200mA,钢电极无此限制
测量电极(不极化电极)极差小于2mV, 内阻小于1kΩ
❖ 3、系统质检不小于工作量的3%,A级精度为: 在ηa≤3%的地段,用均方误差衡量: εηa=±0.12;ηa>3%的地段,用均方相对误 差衡量Mηa=±4%,电阻率用均方相对误差 衡量Mρa=±4%。
取数原则:4舍1、7舍2…..
8、退检观测
a、畸变点、异常点(如正交点)
b、背景地段适量安排
c、应重新布设测量和供电电极
9、系统质量检查
a、分布要均匀(不同时间、不同地段)
b、一同三不同(同一点位不同时间不同仪器不同 操作者)
C、检查量一般为总工作量的3~5%
d、应列专表统计,必要时绘出误差统计曲线
❖ 4、受地形影响小:由于接收时所测的值事实上进行了归一 化,因而地形影响大为减弱,由于是水平波场,因此,测 区内地形影响也较小;

电法勘探 勘探 物探

电法勘探  勘探 物探

1.3电阻率测深法电阻率测深法(简称电测深)是常用来探明水平(或近似水平)层状岩石在地下分布情况的一种电阻率法。

该法是在同一测点上逐次扩大电极距,观测垂直方向由浅到深的视电阻率变化情况,通过分析电测深曲线来了解测点下部沿垂向变化的地质情况。

与电阻率剖面法相比,电阻率测深法用于了解该测点地下介质电阻率的垂向变化,而电阻率电阻率剖面法是了解沿测线方向地下介质电阻率的横向变化。

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使电阻率法成为一种能够详细研究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状态的方法。

电测深法有不同的装置类型,如三电极测深、对称四极电测深、偶极电测深和五极纵轴测深等。

本节主要讨论应用最广泛的对称四极电测深法。

图1.4.7 对称四极电测深装置1.3.1水平地层上的视电阻率曲线一、水平层状大地上点电流源场的解如图所示,假定地面是水平的,在地面以下有n 层水平层状地层,各层电阻率分别为1ρ、2ρ……n ρ;厚度分别为h 1、h 2、 ……h n-1;每层到地面的距离为H 1、H 2、……H n-1、H n =∞。

在A 点有一点电流源供电,其电流为I 。

引用柱坐标系,将原点设在A 点,Z 轴垂直向下,由于问题的解对Z 轴有对称性,与Φ无关,故电位分布满足如下形式的拉普拉斯方程图1.6.1 多层水平地层012222=∂∂+∂∂+∂∂zUr U r r U (1.6.1) 及如下边界条件:(1)除源点A 外,在空间各处电位应是有限和连续的,在无穷远处电位为零; (2)在岩层分界面处,电位是连续的,即11ii ii z H z H U U ++=== (1,2,21i n =⋅⋅⋅- (1.6.2)(3)在岩层分界处,电流密度法向分量是连续的,即Hiz Hiz zU zU i i i i ==∂∂=∂∂++1111ρρ (1,2,21i n =⋅⋅⋅-(1.6.3)(4)在地表处,由于空气不导电,电流密度法向分量为零010=∂∂=z zU ii ρ (1.6.4)此种边界条件下,方程有解析解。

电法勘探

电法勘探

第三部分 电法勘探第一节 电法勘探简介 一、什么叫电法勘探电法勘探就是以岩石的电性差异为依据,并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的或人工的电场(或电磁场)来解决各种地质问题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总称。

二、油气勘探常用哪些电法勘探方法目前用于油气田勘探的主要有直流电阻率法和大地电磁测探法。

三、电法勘探在油气勘探中的主要目的A 、解决区域地质问题B 、解决局部构造问题C 、直接找油 第二节 直流电阻率法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有关术语的理解电阻率、视电阻率、地电断面、电性标准层、电流密度、电场强度、电位 1、岩石的电阻率(ρ) (1)定义:P282电流平行柱轴通过横截面为一平方米,长度为一米的岩柱时所呈现的电阻。

即(如右图):(2)实用单位电阻率是描述物体导电性能的一个物理量,其实用单位是欧姆•米(Ω• m) 2、岩石的视电阻率(ρs) (1)定义:P294由上式计算出的电阻率值称为岩石的视电阻率。

式中:K 电极装置系数;ΔVMN 为测量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I 为供电电极之间的电流(2)实用单位:欧姆•米(Ω• m) (3)实质:ρs 是在电流场作用范围内,各种岩石电阻率的 综合反映。

3、地电断面(P287) (1)概念:根据岩层的电学(或电磁学)性质来划分的地质界面。

(2)注意:A 、 地质界面与地电断面不一定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P287图3.1.5所示)B 、地电断面能客观地反映工区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可以利用电测井资料来建立地电断面。

C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常以电阻率划分地电断面。

4、电性标准层 P288 (1)概念:是指地电断面中那些在电性上和围岩差别大,本身电性稳定,分布范围广,而且厚度较大的能在整个测区对比追踪的具有代表性的电性层。

(2)注意: 1)、 电性标准层可与地震标准层作一对比来理解; 2)、 在一个地区进行电法勘探之前,应根据该地区的地质断面及其他物探资料,选择可能存在的电性标准层。

5、电流密度( j ) P288(1)定义:垂直穿过导体横截面上单位面积的电流强度。

电法勘探简介

电法勘探简介

什么是电法勘探?电法勘探(electrical prospecting)是根据岩石和矿石电学性质(如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电磁感应特性和介电性,即所谓“电性差异”)来找矿和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它是通过仪器观测人工的、天然的电场或交变电磁场,分析、解释这些场的特点和规律达到找矿勘探的目的。

电法勘探分为两大类。

研究直流电场的,统称为直流电法,包括有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和直流激发极化法等;研究交变电磁场的,统称为交流电法,包括有交流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大地电磁场法、无线电波透视法和微波法等。

按工作场所的差别,电法勘探又分为地面电法、坑道和井中电法、航空电法、海洋电法等。

电法勘探的发展历史电法勘探方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P.Fox在硫化金属矿上发现自然电场现象,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我国电法勘探始于20世纪30年代,由当时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顾功叙光生所开创。

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电法勘探无论在基础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使电法成为应用地球物理学中方法种类最多、应用面最广、适应性最强的一门分支学科。

同时,经过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不懈努力,在深部构造、矿产资源、水文及工程地质、考古、环保、地质灾害、反恐等领域,电法已经和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其中几种主要方法,如:高密度电法、激发极化法、CSAMT等作简要介绍,并就这些方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质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供广大水文和工程地质、工程物探人员参考电法勘探原理电法勘探是根据岩石和矿石电学性质(如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导磁性和介电性,即所谓“电性差异”)来找矿和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它是通过仪器观测人工的、天然的电场或交变电磁场,分析、解释这些场的特点和规律,达到找矿勘探的目的。

电法勘探分为两大类研究直流电场的,统称为直流电法,就是研究与地质体有关的直流电场分布特点和规律来找矿和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和直流激发极化法等研究交变电磁场的,统称为交流电法,就是研究与地体有关的交变电磁场的建立、分布、传播特点和规律来找矿和解决某些地质问题。

地球物理勘探---电法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电法勘探

主要岩矿石电阻率及其变化范围: ρ 沉<ρ 变<ρ 火 沉积岩:10~10²Ω ·m;火成岩:10²~10 Ω ·m 变质岩:介于两者之间
6
(二)、影响电阻率的因素 ①岩、矿石矿物成分(良导金属含量) 一般来说,岩、矿石中良导金属含量增高,电阻率就 降低。但 相比之下岩石的结构更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②结构
U E
AB M
U U
A M
B M
I 1 1 ( ) 2 AM BM
AB M
I 1 AM 1 BM ( ) 2 2 2 AM AM BM BM
结论: ①靠近电极,电位变化越大 ②在A极(正极)附近,电位迅速升高;在B极(负极)附近, 电位迅速下降。在 AB(正负极)中点 电位为零。 ③在AB中部(1/2— 1/3)地段,电位梯 度很小,场强也较均 匀,在AB中点电位 为零,电场强度为一 常数。(中间梯度法 的原理)
介绍最基本的电阻率法
电阻率法是传导类电法勘探方法之一。建立在地壳中各种岩 矿石具有各种导电性差异的基础上,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些差异 有关的天然电场或人工电场的分布规律,从而达到查明地下构造 或者寻找有用矿产的目的。
第一节
一、电阻率法的理论基础
电阻率法
(一)、岩土介质的电阻率 岩土介质的电阻率差异是电阻率法的物理前提,电阻率是 描述物质导电性能的一个电性参数,从中学物理中我们知道, 当电流沿着一段导体的延伸方向流过时,导体的电阻R与其长 度L成正比,与垂直于电流方向的导体横截面积S成反比,即 R=ρl/s 式中比例系数ρ成为该导体的电阻率。因此电阻率在数值 上等于电流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立方体截面时,该导体所呈现的 电阻。 电阻率的倒数即为导电率ν,直接表征了岩石的导电性能。

地球物理勘探(电法)附答案及部分解析

地球物理勘探(电法)附答案及部分解析

,R=UI ,则为同步变化,不受电流大小影响7.在可控源电磁测深中,反映物性的电磁参数主要是哪个?(B)A. 直立的低阻矿体B. 直立的高阻矿体C. 处于山谷的低阻矿体D. 水平的高阻矿体19. MT中浅部电性不均体主要影响哪个量的测量:(A)A.电场振幅B.电场相位C.磁场振幅D.磁场相位20. 下列条件中,对岩矿石电阻率无影响的是(B)A 岩矿石结构与岩矿石成分B测量装置 C 温度 D 岩矿石的孔隙度21.下列哪些情况可视为远区工作的有(D)A.观测场为平面波B.发收距大于趋肤深度C.CSAMT工作法D.MT工作法22. 下列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属于电磁法勘探的是(D)A.充电法B.频率测深法C.激发激化法D.对称四极测深法23. 下列条件中,对岩矿石电阻率无影响的是(B)A 岩矿石结构与岩矿石成分B测量装置 C 温度 D 岩矿石的孔隙度三、填空题1.在电法勘探中已被利用的岩(矿)石的电学性质有岩(矿)石的电阻率,极化率,介电性以及介电常数。

2. 目前用于煤田的勘探方法主要包括MT、 AMT、CSAMT以及TEM等3.电法勘探按观测的场所分海洋电法、地面电法、航空电法、以及井下电法。

4.大地电磁测深曲线中,高视电阻率对应低相位。

5.中间梯度法理论上在寻找直立的高阻体和水平的低阻体能产生明显的异常。

6.作为边界条件,在两种岩石分界面上,连续的参数有电流密度的法向分量及电场的法向分量。

7. 自然电场法的测量方式有电位梯度测量、电位观测法以及追索等位线。

四、简答题1、瞬变电磁勘探存在一个最小勘探深度,即盲区,为什么?因为无论是发送线圈还是接收线圈,自身有一个过渡过程,在激励关断瞬间,接收线圈接收到的信号既有地下电磁感应信号,又有线圈本身的自感及发送线圈的自感信号,在早期,自感信号大于感应信号。

第 4 页共6 页这个点采集时间需要1/0.0001,也就是10000s,但是半分钟不可能得到如此低频的数据;2.“通过软件直接反演电道磁道数据而无需阻抗数据”不合理,对于人工源,我们是可以知道频谱的,但是对于天然源,我们是无法知晓的,因此天然源只能反应阻抗差,不能直接反演电道磁道数据。

电法勘探-2_1

电法勘探-2_1

两者比较:电极距小时,垂直布极影响大; 电极距小时,垂直布极影响大; 电极距小时 电极距大时,平行影响大;两者交点横坐标等于2D 2D。 电极距大时,平行影响大;两者交点横坐标等于2D。
n −1 AB = N ∑ hi 2 i =1
式中
i ——层序序号; 层序序号; 层序序号 N ——决定断面类型的系数。 决定断面类型的系数。 决定断面类型的系数

=1.2~ (AB/2)n+1/ (AB/2)n=1.2~2
在特殊情况下,如探测岩溶、 在特殊情况下,如探测岩溶、或水文物探工作 可适当加密极距。 等,可适当加密极距。
j MN ρ s (r ) = j0
I 2πrh1 r ρ1 = ρ1 = I S1 2πr 2
显然,在 lg ρ s (r ) ~ lg r 坐标中,这是一条45°的直线。 尾支呈45°渐近线,是一个颇有用途的性质。在二层断 面情况下,若巳知 ρ1 ,可求 h1。在双对数坐标中,尾支渐 近线与 ρ s (r ) = ρ1的水平直线交点的横坐标即为 h1 。而45° 渐近线与 ρ s=1 或 lg ρ s=0直线的截距为 S1
如µ 2 , µ3 ,......, µ n−1 , µ n ; v2 , v3 ,......, vn−1为参数,ρ
ρ s / ρ1 = F (r / h1 )
s
/ ρ1
与 r / h1 的关系为
如将视电阻率曲线绘在算术坐标上, 如将视电阻率曲线绘在算术坐标上, 相同, 若 µ 2 , µ3 ,......, µ n−1 , un ; v2 , v3 ,......vn−1 相同, 而 ρ1 , 1 不同,则整条曲线形状不同; h 不同,则整条曲线形状不同;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上式变为

地球物理勘探电法电磁法

地球物理勘探电法电磁法
大多数金属硫化物,金属氧化物体,电阻率较低
Hale Waihona Puke (4)固体电解质:离子导电,绝大多数造岩矿物,
如石英、云母、方解石、长石等,电阻率高
4、主要岩矿石电阻率及其变化范围
● ρ沉 < ρ变 < ρ火
● 沉积岩: 10 ~102Ω · m
● 火成岩: 102 ~106Ω · m
● 变质岩:介于两者之间。
5、影响电阻率的主要因素 (1)矿物成分、含量及结构 金属矿物含量↑,电阻率↓ 结构:侵染状 > 细脉状 (2)岩矿石的孔隙度、湿度 孔隙度↑,含水量↑,电阻率↓ 风化带、破碎带,含水量↑,电阻率↓ (3)水溶液矿化度 矿化度↑,电阻率↓
电化学活动性(η) 介电性(ε) 导磁性(μ)
直流电(稳定场) 人工场源
②利用场源多 天然场源
交电流(交变场)
传导类电法勘探(直 流电法)研究稳定电 流场 ③方法
电阻率法* 充电法
自然电场法 激发极化法 低频电磁法
种类多
感应类电法勘探(交 频率测深法 流电法)研究交变电 甚低频法 流场 电磁波法 大地电磁法
U MN s k I
ρ3
ρ1 ρ2
※ 视电阻率 —— 在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 各种地质体电阻率的综合影响值。
(3)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
电极装置—供电电极(A、B)及测量电极(M、N) 的排列形式和移动方式 ① 电极装置类型及电极距的大小 ② 测点相对于地质体的位置; ③ 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各种地质体的真电阻率; ④ 各地质体的分布状态(即形状、大小、埋深及相 对位置)
地球物理勘探 电法、电磁法
什么是电法勘探:
它是以岩、矿石的电学性质(如导电性)差异为基 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些电性差异有关的(天然或 人工)电场或电磁场分布规律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及 有用矿产的一种物探方法,称为“电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法勘探简述
电法勘探是以岩石或矿石与围岩之间的电性差异为基础,对 天然产生的或人工建立起来的电场或电磁场的空间的或时间 的分布特征进行观测,以查明地质构造和有用矿产的一种物 探方法。
电法勘探分类 根据供电电源的性质可分为:直流电法和交流电法。 按场源分为:天然场源(被动)和人工场源(主动)。 按工作方法分为:电阻率法、天然电场法、充电法、激发极
电地面
电源
A
MN
B
地面
高阻体
电阻率法
度梯半 度空 法间 视中 电存
曲阻在 率低 与阻 电体 位中
线梯间
电均
阻匀
率半
与 电 位 梯
空 间 中 间 梯
度度
曲法
线视
岩矿石的电阻率(1)
电阻率(ρ):电阻率是表征物体导电性能的一个最基本的物理量。 数值上为对边长各为1米的正方体物质,垂直于一对横截面通电时, 所产生电阻的大小。其单位为:欧姆.米(Ω.m)。
ρo
图2 探测远离示意图
图3 探测方法剖面图
I
2r 2 ( E )
4r 2
( u ) r
4r 2
c r2
得 c I 2
则 U= I 2r
或 =2r U
I
E U I r 2r 2
j I
2r 2
在上式中:设I=20mA p=3.14Ω·m I 100
2
r=0.1 m
U=1000mV
r=1.0 m U=100mV
系中,
E du r dr r
在直角坐标系中
E EX i EY j EZ k

EX
U X
EY
U Y
EZ
U Z
由前几个式子得:
divj div( E ) div( 1 gradU ) 0
即:稳定电流场的连续方程
拉氏方程
2u 2u 2u x2 y2 z2 0 divgradU 0 2U 0
位 (U),有如下关系:
(1)电流密度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欧姆定律)
j E
二、稳定电流场的基本规律
稳定电流场的连续性方程
电场中任何一点电流线
通过某一封闭面S,进入内电流线和出来的电流线必然相等,
否则就会有电荷分布改变。
s
s jnds 0
(克希霍夫定律)
根据场论运算,利用奥高定理,上式可写成微分形式
深部构造、石油构造、金属、水文工程地质
声频电磁法
金属、地质填图

频 不接地迥
线法
人高
偶极剖面法
频甚



工脉
冲 感应脉冲瞬变法

井中无线电透视 电















金属 采矿、工程、地质填图
航空、海洋、航天填图
直流电法
直流电法主要有自然电场法、电阻率法和直流激发极化法。 前者为天然场源,而后两种为人工场源。
0.95 0.49 0.26 0
4×104 9×105 3×107 1.3×108
孔隙 度 矿化度 电阻率
15~35% 砂砾岩
25~35% 粗中砂
30~40% 细粉砂
40~50% 粘土、亚粘土
1(g/l) 2 3 4 5
150~75 90~45 60~30 30~15 18~9
75~30 45~18 30~12 15~6 9~3.6
二)一个点电源在均匀空间的电场 在地下某点为点电源(A)与无
穷(B)构成回路,如测井装置,利 用球坐标系,在均匀场中,任意点P 的电位只与R有关,而与θ、Ф无关。
B
r
A
(r 2 U ) 0 r r
U
c r
c1
积分得
图3-1 全空间电位分布
U c r r 2
由边界条件 r 得c1=0 于是
0 ,U ∞
岩石名称 橄榄岩 叶蜡石 花岗岩
有机质灰岩
11
闪长岩
0.02
0
0.6×103
5.8×106 06
玄武岩
W%
0.1 0.03 0.016 0
0.76 0.72 0.7 0
0.31 0.19 0
ρ(Ω.m)
3×103 2×104 106 1.8×107
6×106 5×107 2×107 1071
4.4×103 1.8×106 1070
影响岩矿石电阻率的因素
2、岩石的电阻率(具体见教材 )
在三大岩类中,岩浆岩和变质岩具有较高的电阻率 值,沉积岩的电阻率值较低,这些电阻率值是室内 测试统计的结果,在外边测量时,受干扰的因素 较多,变化值较大。
影响岩矿石电阻率的因素
3、水的电阻率 纯水 2.5×105Ω.m 海水 n×10-1~n×100Ω.m 雨水 >103Ω.m 矿井水 n×100Ω.m 河水 n×10-1~n×102Ω.m 潜水 < n×10-1Ω.m 深层盐绩水 n×10-1Ω.m 可以测地下水的咸淡水界面、海水入侵,也有人用电阻 率判断纯净水的优劣。在冻土地区影响测试结果,冬天表 土层电阻率增大。
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
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用人工方法将电流通入地下,建立 人工电场,如果地下存在导电性不同的岩层和矿体,它们 就会影响电场的分布,良导体对电流有“吸引”作用,导 电性差的则对电流有“排斥”作用。因此,当地下存在导 电性差的地质体时,由于它对电流的“排斥”作用,使电 流远离它本身而流过;而当地下存在有良导体时,它将对 电流有“吸引”作用,使大部分电流通过其本身。这样, 在地表观测到的电场将发生畸变,通过对畸变电场的分析, 判断地下不同导电性地质体的赋存状态,这就是电阻率法 的基本原理。
(jn是连续的)
s jnds
divjds
v
v为封闭面围成的体积,divj为电流的散度。
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电流的性质, divj jx jy jz 0
x y z
即任意点电流密度的散度为0,同时说明在空间除电源外,电
流密度即不增加也不减少。
电位性质:若电荷源分布发生了变化,E=-gradU,在极坐标
劣导电性矿 物
>106 石英 长石 云母 角闪石
铬铁矿
方解石
从表中可以看出电阻率值变化很大,取决于杂质成 分及结构的均匀性。
影响岩矿石电阻率的因素
2、岩石的电阻率(具体见教材 ) 火成岩:102—106Ω.m; 变质岩:10—106Ω.m; 沉积岩:粘土:1—10Ω.m; 砂:几十—几千Ω.m; 软页岩:0.8—10Ω.m; 砂岩:n+-上千Ω.m 硬页岩:10—103Ω.m; 灰岩:100-+n万Ω.m
或水的电阻率较颗粒电阻率低的多,即ρ1<<ρ2
二、稳定电流场的基本规律
为了揭露地下地质体电阻率的差异,必须建立人 工电场,并观测电阻率的变化规律,已达到探测
地质体的目的。供电的形式有单点、二点。
(一)、稳定电流场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
要想准确测得电阻率的大小,应了解电场的分布描述
稳定电流场的物理量有电场强度(E)、电流密度(j)、电
致密块状 细脉状 低阻
星点状 高阻
各向异性
金属元素及常见矿物的电阻率
金属
10-8
10-7










良导性矿物
10-6—10-3 石墨
斑铜矿 铜蓝 磁黄铁矿
10-3—1 方铅矿 辉铜矿 黄铁矿 辉铜矿
磁铁矿
黄铜矿
中等导电性矿物
1—103 黑钨矿 赤铁矿 软锡矿 菱铁矿
103—106 褐铁矿 赤铁矿 蛇纹石 闪锋石
交流电法
交流电法:具有穿透能力强、勘探深度大、分辨率 高等优点,目前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观测研究 岩矿石在交变电磁场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应电磁场 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感应电磁场的强弱,主要 与岩矿石的导电性和导磁性有关,目前采用较多的 有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天然电场 选频法、甚低频法和交流激发极化法(双频激电也 称频率域激发极化法)等。
正长岩
102-105
结晶片岩 102-104
粉砂岩
101-102
闪长岩
102-105
大理岩
102-105
砂岩
101-103
辉绿岩
102-105
片麻岩
102-104
砾岩
101-104
玄武岩
102-105
石英岩
103-105
石灰岩
102-104
辉长岩
102-105
泥质页岩 102-103
各种水的电阻率: 咸水(苦水) 10-1-100 海水 10-1-101 河水 10-102 潜水< 102 雨水>102
3、固体离子型导电矿物:这类矿物为离子键晶体,在干燥情况下 几乎是绝缘体,其电阻率大于106欧姆.米。
常见矿物的电阻率(2)
10-6-10-3 斑铜矿 石墨 铜蓝 磁铁矿 黄铁矿
10-3-1 毒砂 方铅矿 赤铁矿 赤铜矿 白铁矿 辉钼矿 黄铁矿 辉铜矿 黄铜矿
1-103 辉铁矿 辉铋矿 黑钨矿 赤铁矿 锡石 软锰矿 菱铁矿 铬铁矿
40~25 24~15 16~10
8~5 4.8~3
25~20 15~12 10~8
5~4 3~3.2
由表可知,坚硬岩石在长期地质作用下,发育不同的裂隙
和构造,溶洞、暗河等,使电阻差别很大,当地下为人为空
洞时,如采空区、地道、防空洞,都有大的变化,为了解湿度 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规律,以高阻球状颗粒岩石为例胶结物
一但求出U,即可以求出E、j,解是唯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