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作业优化的尝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语文作业优化的尝试
汉丰二校谭静
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它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过程,更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亲密伙伴。面对语文教材,学生的学习的内容是如此更加丰富多彩,那么我想,学生的作业形式也是可以改变和优化的。
以往一年级的语文作业存在着机械抄写多,形式单一,内容重复枯燥,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等问题,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刚入学的孩子就可能会产生马虎敷衍、草草了事的想法,把作业看成是负担,从而影响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乃至健康的心理。因此,语文作业应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自由的时空做自己想做的事,让作业与学生心灵相通,让作业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轨。
对一年级语文作业进行优化和创新,必将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时空,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作业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语文、参与实践和认识生活的向导,真正达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境界。
一、预习质疑的优化,体现自主性
"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每次学习新内容前,我都会提出有一定新意的问题作为预习要求,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然也会遇到一些疑问,我就要求他们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并留下自己能看懂的记号。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轨迹,同样是他们获得知识的手段,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只需要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一个自主的机会,他们就会"随心所欲"地来一份作业"自主餐"。
如教学《自己去吧》时,学生们通过课前的阅读,经过我的指导与点拨后,便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妈妈为什么让小鸭自己去游泳呢?""小鹰是怎么学会飞的呀?"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学生又提出问题:"燕子妈妈为什么要夸小燕子呢?""小燕子是怎么发现冬瓜与茄子不一样的呀?"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他们又想到:"小青蛙为什么在大白天睡觉呀?""小动物们是用什么画的画呀?"......由于一年级学生基础低,知识储备量比较少,经验尚浅,表达和理解水平相对较弱,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目的性,随意性也比较大,他们较难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这就得靠老师让作业富有自主性,丰富多彩。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可见,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能力得到释放,教师就必须在这作业上下功夫。我首先注重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对"高水平"的疑问给予表扬,对不动脑筋的提问加以正确引导,并留出思维空间,让学生产生疑问。自主的预习作业,学生多了一分主动,多了一分趣味。由于没有负担,使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从而培养了学生养成"预习质疑"这一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识字兴趣的优化,体现交互性
教材中不仅选取了精彩、新奇、有趣的课文,同时也设计了灵活开放的练习,重在强化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
为充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弹性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我将教材中的识字园地提供给学生为表演的舞台,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识字,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少学生都选择了小组合作的形式。他们有的互相考查,有的向老师请教,有的给自己认识的字作上了不同的记号:给字注上拼音、给字画上好看的图案、把认识的字再抄写抄写,还有的在空白处写上了自己认识的课文里没有出现的生字。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自主选择了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新、奇中趣学趣记,充分体现了识字的交互性。
灵活并创造性地运用识字园地,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为学生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提供了平台,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可以识字,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初步形成奠定基础。
三、朗读练习的优化,体现趣味性
新课标向我们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古人曾有云:"读书千遍,其能自备。"由此可见,读书是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作者情感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领略语言艺术魅力、学习语言艺术的主要途径。一年级的课文大都是生动、活泼、有趣的,富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强调了与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想象世界的联系,是朗读训练的好材料。让学生每天反复诵读,既练习了发音,又从多读多说开始培养了他们的普通话及语感,使他们更深刻地领悟字、词、句、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当然,由于课堂教学安排等原因,在课堂上让所有学生的朗读得到足够的锻炼和展示是有困难的,况且一年级孩子的能力也各不相同,个别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紧张、胆怯等心理因素,害怕或者不愿意在课堂上单独朗读。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甚至创造。因此,我在课外安排朗读作业时,根据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表演读、配乐读,不仅达到发展个性的目的,也能让胆小的学生放开手脚,发挥水平,得到充分的朗读锻炼,养成持之以恒把事情做好的良好习惯与品质。
如教学《小小的船》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回家后,为《小小的船》选一首最好听的曲子,一边听曲子一边朗读课文,明天来比一比,看看谁读得最动听,我们就让他做"小诗人"。第二天,学生们带来的乐曲真可以说是集合了古今中外的精华,有畅快的儿童歌曲,有舒缓的民族音乐......尽管他们并不全懂音乐中的奥妙,但那一段段美妙的乐曲,加上学生稍显稚嫩却又有滋有味的朗读,把大家都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这样的配乐朗读,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真挚情感,提高了学语文的兴趣。
四、课外拓展的优化,体现实践性
传统的作业是教师或教材提供的,不是学生自选的,与生活的联系也不密切,对于考查学生是否能把熟知的技能和概念运用于新的情景更是不得而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开放的作业既应立足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以提高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有了理性上的认识以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完成课外拓展作业,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做语文。就形式来讲,可以是观察、调查、上网查询资料、摄影、绘画等;就时间来讲,可以是一两天,也可以是一段时间(但时间与质量必须同等)。事实上,学生们完成的作业远远地超出了我的想象。虽然只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可从作业中显露出的兴趣爱好涉猎之广,以及对知识的渴望让人震惊。由于学生对这样的活动特别感兴趣,丝毫没有觉得这是在完成作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如教学《静夜思》一诗后,有学生在课外找到了李白的另一首与月亮有关的诗《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教学《小小的船》后,有学生收集了有关月亮的资料,并大胆地宣布了他的"发现":月亮不止是弯的,还有圆的时候......教学《借生日》后,学生们争相说起了自己和家人一起过生日的温馨愉快的场景......这种贴近生活的作业,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把作业当成了生活中的需要,主动、积极地去完成,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课内课外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中处处见生活。
五、作业批阅的优化,体现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