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MOLECULAR DIAGNOSITICS 天津医科大学ppt课件
天津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绪论1013
fragments to be analyzed, or is part of the
detection methods
General Introduction
His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Contents of Molecular Biology
Prospects of Molecular Biology
J.D. Watson and F.H.C. Crick (1953)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 Nature 171:737
“We wish to suggest a structure for the salt of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 (D.N.A.). This structure has novel features which are of considerable biological interest.”
Morgan的基因学说将“性状”与“基因”相偶
分子生物与临床(PPT文档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刘树业)-幻
菌落。抗菌治疗后需4-8周或20周才出现菌落。
2021/3/8
• 引物设计:
• 结核分支杆菌共有的靶序列:65KD • 人型结核分支杆菌特异的靶序列mpt40 • MTBC特有的靶序列,如IS6110插入序列 • rRNA序列,以16S-rRNA为模板—cDNA—扩增,高
• 当标本为痰时,则必须先进行液化处理,再提取核酸。需注意的 是,液化时不能加热,液化时间不能过长。此外,当靶核酸为 RNA时,逆转录PCR测定失败的常见原因是标本在运送前未经充 分的稳定化处理(血清或血浆按1∶4的比例加至含有5mol/L GITC的试 管内中,从而使血清(浆)中的RNA酶不可逆失活)及核酸提取试剂的 RNA酶的污染。对于前者,要核查测定分析前的步骤,如果发现 有RNA降解的证据,实验室则应拒绝接受标本,要求重新采取标 本,并对运送者给以详细的指导。对于后者,建议使用高质量的 商品核酸提取试剂。
• 血清学方法:基本原理—活的淋巴细胞表面
有大量的HLA-A,HLA-B,HLA-C HLA-DR抗原, 在与特异性的同型抗体结合后,有补体存在时会 被杀死,经过染色,根据淋巴细胞被杀死的百分 率,可以决定待测淋巴细胞是否具有某一特异性 的抗原.
• 细胞学方法:基本原理—检测的抗原属于
HLA-DP,HLA-DQ两个位点,如果两种淋巴 细胞表面抗原不同,在一起培养,不同抗原互相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并向母细胞转化;否则, 这两种细胞会保持不变。
2021/3/8
二.标本的稳定化处理
• 用于DNA扩增检测的标本,采集后一般不需特殊的稳定化处理, 但标本应及时送至实验室。
• 由于RNA易受RNA酶的降解,因此用于RNA测定的标本有时必须 进行稳定化处理,如流行病学调查的现场采样。异硫氰酸胍盐( Guanidine thiocyanate,GITC)可使 DNA酶和RNA酶立即失活, 因此在采集标本时,可将标本材料如血清或血浆按1∶4的比例加 至含有5mol/L GITC的试管内中,从而使血清(浆)中的RNA酶 不可逆失活。经上述稳定化处理后,标本一般不需要冷藏即可邮 寄。对于特定的检测项目,上述稳定化处理方法的效果究竟如何 ,要使用相应的逆转录PCR测定方法来评价。
分子诊断与精准医疗分析PPT课件
• PIK3CA存在两个热点突变区: 9号外显子(E542K、E545K、E545G突变); 20号外显子(H1047R、H1047L突变);
PIK3CA基因突变导 致PI3K/Akt信号通 路持续性活化, PI3K作为EGFR下游 信号分子被激活, 导致肿瘤细胞对 EGFR-TKI等药物的 耐药。
• 耐药 最有效的是E19/E21突变,占总突变90%,E20为耐药突变。
EGFR突变患者使用吉非替尼反应率可达到71. 与遗传有关的DNA结构是由硷基连接而成的双股双螺旋结构。
原发耐药:KRAS 已发现多种癌症,如结直肠癌(10-32%)、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存在PIK3CA基因突变。
突变热点均能增强PI3K的脂质激酶活性。 9号外显子(E542K、E545K、E545G突变);
• 5、T790M突变:AZD9291(阿斯利康),Rociletinib
EGFR信号通路及靶向治疗机制
EGFR基因突变状态是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晚期NSCLC 最重要的疗效预测因子。
4.肺癌EGF1R通.E路G靶FR向分子病理检测
EGFR突变较易发生于亚洲人、女性、腺癌、 不吸烟患者。
• ALK激酶抑制剂:克唑替尼、色瑞替尼
EML4-ALK融合基因可见于多种肿瘤,如间变性大细胞淋巴 瘤、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成神经细胞瘤和NSCLC等;
在NSCLC人群中,EML4-ALK阳性率约为3%~7%左右;主 要存在于腺癌中、轻度吸烟、年轻男性;33%非EGFR、KRAS 突变的NSCLC患者出现EML-4-ALK突变,排他性强;
K-RAS蛋白是EGFR信号传导 中关键下游调节因子。
2024版年度医学分子生物学PPT课件
蛋白质组学技术方法介绍
1 2 3
蛋白质分离技术 包括双向电泳、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用于 将复杂蛋白质混合物分离成单个蛋白质或简单蛋 白质组分。
蛋白质鉴定技术 包括质谱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组学数 据库检索等,用于鉴定分离得到的蛋白质,并获 取其相关信息。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包括酵母双杂交、免疫共沉淀、蛋白质芯片等, 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网络。
2024/2/2
21
蛋白质组学在医学领域研究进展
疾病标志物发现
通过比较正常和疾病状态下蛋白 质组的差异,发现与疾病相关的 特异性蛋白质,为疾病诊断和治
疗提供新靶标。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研究药物对蛋白质组的影响,揭示 药物作用机制和疗效,为药物研发 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个体化医疗
通过分析个体蛋白质组差异,为个 体化医疗和精准治疗提供支持和指 导,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表观遗传学调控是指通过 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 方式来影响基因表达的过程, 这些修饰可以在不改变DNA 序列的前提下实现对基因表
达的调控。
2024/2/2
10
03
DNA损伤修复与遗传疾病 关系
2024/2/2
11
DNA损伤类型及原因
01
02
03
04
碱基损伤
由于化学物质、辐射或生物因 素导致DNA碱基发生改变,如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内部发 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 缺失,进而引起基因结构 的改变。
8
基因组组成与特点
基因组定义
基因组是指一个细胞或生物体所携带 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序列,包括所有 基因和非编码DNA。
天津医科大学 ppt
自建校以来,学校已培养了30000余名各层次医学人才。
2000年,博士生王桂琴的学位论文被评选为全国百篇优
秀博士论文。2002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
教学和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
学校再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
6
-
7
学校现有18个学院、1个学系、3个教学部:基础 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医学 影像学院、医学检验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 学人文学院、医学英语与健康传媒学院、研究生院、 国际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一临 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肿瘤临床学院、口腔 医学院、眼视光学院、康复与运动医学系、社会科
学部、体育教学部、外语教学部。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40人,其中,本科 生5138人,博士生401人,硕士生2381人,学历 留学生1120人(留学-生总数1430人)。 8
-
9
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学者,现
有教职工8079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7194人,包括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34人,
学并列为第2名,综合排名为第67名。另外在网大2010年公布的 1999年至2010年进步最显著的大学名单中,天津医科大学榜上有 名,与中国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西北大学、北京 中医药大学这五所重点高校共同评为进步最显著的大学。在武书连 公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评价中,天津医科大学被评为2011中国大学 医学最强的23所学校之一,等级为A级。2011年6月1日上海交通大 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 完成的“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在众多港澳台高校参评的情 况下,天津医科大综合排名列第6-7名,摘得中国内地独立设置医2 学
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ppt课件
血红蛋白
α地中海贫血
1. α地中海贫血遗传特征 (1)由于基因缺失导致的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
表型 正常人 α地中海贫血Ⅱ(静止型) α地中海贫血Ⅰ(标准型) Hb H病(β4) 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症,γ4)
基因型 αα/αα α -/αα - -/αα α- / - -
- -/ - -
(2)由于以下基因突变导致α地中海贫血 ①点突变 ②移码突变 ③无义突变 ④mRNA加尾信号突变 ⑤终止密码子突变
2.分子诊断方法
(1)PCR法
扩增产物194bp:Bart’s水肿胎儿; 扩增产物194bp和287bp:HbH病或α地中海贫血 Ⅰ; 扩增产物287bp:正常人或α地中海贫血Ⅱ 。
1.镰状细胞贫血的分子机理
由于β珠蛋白基因中第6个密码子的序列 由原来的GAG改变成GTG,导致β珠蛋白 肽链的第6位氨基酸残基由原来的谷氨酸改 变成缬氨酸,改变后的血红蛋白称谓镰状 血红蛋白(HbS)。该血红蛋白四聚体在 脱氧时,聚集成阵列,几乎变为结晶体, 使红细胞发生镰变(sickling),弹性几乎 丧失,无法通过直径比红细胞小的毛细血 管。
3.蛋白质水平的诊断: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异常表 达的蛋白质或代谢产物,如蛋白质芯片等。
4.疾病动物模型的辅助诊断:建立相应的转基因疾病动 物模型,辅助诊断或判定人类疾病的致病基因。
(一)点突变的诊断
点突变即DNA分子中的一个碱基被另一 个碱基所替换,其后果取决于替换的性质 和位置。
❖ 对基因背景清楚或部分清楚的点突变,可 以采取直接检测基因点突变的方法如等位 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ASO)、等位基 因特异性扩增(ASA)、PCR-RFLP、连接 酶链反应(LCR)、基因芯片技术进行诊断;
CMSS简介实用PPT课件
14
2.10%
63
9.40%
89 13.30%
23
3.40%
42
6.30%
15
2.20%
8
1.20%
15
2.20%
1
0.10%
4
0.60%
6
0.90%
6
0.90%
1
0.10%
8
1.20%
5
0.70%
中国13家教学医院克雷伯菌的敏感性变迁(CMSS)
Amikacin
阿米卡星
Ciprofloxacin
90.9 0.032
0.5
91.4 0.125
1
88.8 0.012
1
73.8 0.125
64
58.8 0.064
256
71.7
0.25
64
59.4 0.064
256
72.7
1
128
85
4
256
76.5
4
64
69
0.032
128
72.2 0.064
64
91.4
1
4
62.6
4
32
98.4
0.25
0.25
Amikacin Ciprofloxacin
Pip/tazo Cefo/sul Cefepime Ceftazidime Cefotaxime Meropenem Imipenem
0%
61.7% 53.9%
92.2%
77.8%
89.8% 78.4%
77.8%
2012 2010 2008 2006 2004 2003
88.0%
2024年度分子生物医学PPT课件
意义
分子生物医学的研究对于揭示生命本质、理解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开发创新药 物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生命科学领 域的进步。
2024/3/23
5
相关学科交叉融合
01 生物学
02 医学
03 化学
04 物理学
05 计算机科学
分子生物医学以生物学为 基础,研究生物大分子的 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生 命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调 控规律。
挑战
数据质量和复杂性、算法和模型的可解释性、隐私和伦理 问题等。
机遇
单细胞测序和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为生物信息学提供了新的 数据源和分析方法。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的不断积累,生物信息学在分 子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有望为疾病诊断 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方案。
30
THANKS
2024/3/23
16
信号传导异常与疾病关系
信号传导异常
包括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或抑制,以及信号分子的异常表达或功能异常等。这些异常可能导致细 胞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的紊乱,进而引发疾病。
疾病关系
信号传导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例如, 癌症细胞中常常出现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和转移;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则 可能出现神经元信号传导的异常,导致神经元死亡和功能丧失。
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发展, 计算机科学在分子生物医 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包括基因和蛋白质序列分 析、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 能预测、生物信息数据库 构建等。
2024/3/23
6
02
基因与基因组学
2024/3/23
7
2024年医学分子生物学课件(含)
医学分子生物学课件(含附件)医学分子生物学课件一、引言医学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为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本课件旨在介绍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领域的前沿动态。
二、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命体系的基本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
这些大分子在细胞内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2.基因: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决定生物的遗传特征。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3.遗传密码:遗传密码是DNA和RNA序列与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遗传密码,生物体内的基因信息得以表达为蛋白质。
4.信号传导:信号传导是指生物体内信息的传递过程。
信号分子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
5.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表达调控是指生物体内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的调控。
通过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可以根据外界环境和内部需求,调整基因表达水平,实现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分子克隆:分子克隆技术是获取特定基因或DNA片段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子克隆,研究者可以将目标基因插入到载体中,实现基因的扩增和表达。
2.PCR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在体外扩增DNA片段的方法。
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基因检测、疾病诊断等领域。
3.Westernblot:Westernblot是一种检测蛋白质的方法,通过电泳、转膜和免疫反应等步骤,实现对特定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4.基因敲除与敲入: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是通过基因编辑手段,实现对生物体基因的精确改造。
这些技术为研究基因功能、揭示疾病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
5.系统生物学:系统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网络和生物系统的整体行为。
基础医学肿瘤的分子诊断PPT课件
第5页/共69页
(二)基因扩增的检测
基因拷贝数的增加和转录产物的mRNA 的增加
分子诊断检测方法:
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ISH) 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原 位 PCR ( in situ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outhern杂交(第D6页N/共A69杂页 交)
第31页/共69页
该法检出率很高,也是检测片段最长的方法。应用荧光检测系统可增 强敏感度。该法中的化学试剂有毒,故又发展了碳化二亚胺检测法 (Carbodiimide,CDI),CDI为无毒物质。
第32页/共69页
(六)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析法 (allel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ASO) 设计一段20bp左右的寡核苷酸片段,其中包含了发生突变
用连续二次的巢式PCR来扩增包括存在酶位点编码子的DNA片段,在两次 扩增反应之间用相应的内切酶消化扩增的DNA片段,野生型因被酶切而不 能进入第二次PCR扩增,而突变型则能完整进入第二次PCR扩增并得到产物 的富集。
第28页/共69页
(四)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
(
denaturing
gradient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 将分子杂交与组织化学相结合的一项技术,属固相核酸分子杂交范围,
它用标记的DNA或RNA为探针在原位检测组织细胞内特异的DNA或RNA 序列。
第7页/共69页
优点:
1、具有分子杂交的特异性强、灵敏高特点, 同
医学分子生物学ppt完整版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筛选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为疾病的早期诊
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06
基因诊断与治疗
基因诊断的原理与方法
原理
基因诊断是基于DNA或RNA水平上的检测,通过检测特定基因序列的存在、缺失或变异,来判 断个体是否携带某种疾病相关的基因。
方法
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测序、基因芯片技术等。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基因突变、基 因多态性、基因表达水平等,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能够在DNA水平上对基因进行精确编辑的技术,包括CRISPRCas9系统、TALENs和ZFNs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挑战
基因编辑技术虽然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安全性问题、伦理问 题等。此外,基因编辑技术的效率和准确性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基因表达的调控
研究基因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机制, 包括转录因子、表观遗传学修饰等。
分子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
疾病发生的分子基础
分子生物学可以揭示疾病发生的分子 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
供理论依据。
药物设计与研发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药物设计与 研发领域的进步,使得药物更加具有
针对性和有效性。
基因治疗的策略与应用
策略
基因治疗是通过向患者体内导入正常的基因或修复患者体内有缺陷的基因,以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根据导入基因的方式不同,基因治疗可分为体外基因治 疗和体内基因治疗。
应用
目前基因治疗已经在多种疾病中进行了尝试,如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恶 性肿瘤等。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分子标记技术》课件
基因组选择
02
基于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分子标记进行选择,能够更全面地评估
个体的遗传潜力和适应性。
基因编辑与基因组编辑
03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精确编辑,实现定向改良和
创造新品种。
04
分子标记技术在生物多 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物种鉴定与系统分类
物种鉴定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生物个体进行基因组分析,确定其物种归属,有助于解决形态学分 类上的难点。
基因定位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将基因定位到染色 体上,确定基因的位置和顺序,有助 于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
图谱构建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构建基因组图谱, 揭示基因组结构和变异,为基因组编 辑和基因治疗等应用提供基础。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标记辅助选择
01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个体的基因型,实现选择性繁殖,提高
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
分子标记技术有助于监测生物种群动态,评 估生物多样性现状,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 学依据。
生物多样性利用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发掘具有重要价值 的生物资源,促进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为人类社 展望
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
技术瓶颈
特点
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遗传稳定性、 易于自动化等。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领域
遗传育种
用于标记和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型,提 高育种效率。
亲缘关系鉴定
用于法医学、人类学等领域,鉴定个体间的 亲缘关系。
生物多样性研究
用于评估生物多样性、物种分类和系统发生 关系。
疾病诊断与预防
用于检测与遗传相关的疾病,为疾病预防和 治疗提供依据。
要点二
天津医科大学免疫学课件09IR2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识 别 阶 段 活化增殖分化阶段
AP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
效应阶段
T细胞与APC非特异性结合
LFA-1/ICAM-1 CD2/LFA-3
可逆
过
短暂
T细胞与APC特异性结合 程
TCR识别pMHC CD4/MHCⅡ CD8/MHCⅠ
一、简介
是免疫细胞因对Ag的特异识别而活化、增 殖、 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并通过其所分 泌的Ab/CK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主要参与细胞
APC T细胞 B细胞
场所?
过程
抗原识别/感应阶段 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
二、细胞免疫应答
(一)T细胞对抗原识别的特点
双重识别
抗原特异性
MHC限制 性
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增殖
LFA-1变构,与 稳定
ICAM-1高亲合力 长久
结合
免疫突触的形成
TCR交联 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 synapse)—— T细胞与APC相互作用的部位,形成以TCR/pMHC为中 心,围绕黏附分子的特殊结构。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识别阶段 活 化 增 殖 分 化 阶 段 效应阶段
Y
B
Signal 1
Th
细胞因子
Cytokines IL-4 IL-5 IL-6 TGF-β
活化Th细胞表达的CD40L和分泌的细胞因子 在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
• 直接接触 :B细胞
T细胞
CD40
CD40L
CD58(LFA-3) CD2
肺结核 天津医科大学课件
二、体征
如病变范围大时可在锁骨上 下,检查出异常体征。叩诊浊音, 听诊呼吸音减低,或听到支气管 肺泡呼吸音。咯血时可听到湿罗 音。(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肺外表现
*三、分型:
(一)结核病的分类标准及诊断要点 Ⅰ型:原发型肺结核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Ⅲ型:继发型肺结核 Ⅳ型:结核性胸膜炎 Ⅴ型:其它肺外结核
PPD 5U 1U 0.1U
OT 1:2000 1:10000 1:100000
PPD与OT单位换算
↘ ↗
结果判断:
48~72小时测量皮肤硬节直径
(二)、判 断
阴性 (一) 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
<5mm者。
弱阳性(+) 硬结直径平均5~9mm。 阳性 (++)硬结直径10~19mm。 强阳性(+++)硬结直径>20mm。或
五、手术治疗
适应症 :
1.直径大于3cm的结核球与肺癌 难以鉴别时。
2.复治的单侧纤维厚壁空洞。长期 内科治疗无效,持续排菌。
3.单侧毁损肺伴支气管扩张,反复 咯血或继发感染者。
4.合并支气管胸膜瘘或结核性脓胸, 内科治疗无效。
【预防】:
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
染途径,增强免疫力,降低易感性。
Ⅵ型:菌阴肺结核
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 核。多见于儿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1) 急性血行播散 型肺结核(急性粟粒 型肺结核)
双肺对称分布, 大小相等,密度均 匀的粟粒样结节。
2) 亚急性和慢性 血行播散型肺结 核
双肺上中部分 布为主的大小不 等,密度不均匀, 新、旧病灶同时 存在的结节状或 小斑片状阴影.
↗
↖
5、结核性胸膜炎(Ⅴ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Molecular Diagnostics: Emergence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in molecular biology is permeating every aspect of medical practice
The rate of disease gene discovery is increasing exponentially, which facilitates the understanding diseases at molecular level
➢ In principle, their findings have set the foundations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
13
Sickle Cell Anemia
Figure A. Normal red blood cells flowing freely in a blood vessel. The inset image shows a crosssection of a normal red blood cell with normal hemoglobin.
9
1. Molecular Diagnostics: Goal
To introduce essential concepts in molecular diagnostics that impact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markers of human diseases
11
2. History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
The Molecular Biology Timeline
1865 1866 1949 1953 1970 1977 1985 2001
Gregor Mendel, Law of Heredity Johann Miescher, Purification of DNA Sickle Cell Anemia Mutation Watson and Crick, Structure of DN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DNA sequencing In Vitro Amplification of DNA (PCR)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Figure B. Abnormal, sickled red blood cells clumping and blocking blood flow in a blood vessel. The inset image shows a crosssection of a sickle cell with abnormal hemoglobin.
To develop and apply usefudisease, determine appropriate 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predict disease outcomes.
10
Concept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 History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 Impact on Human Diseases Basis for Molecular Assay Management of the course
To face the new century, the medical practitioner not only understand molecular biology, but must also embrace the use of this rapidly expanding body of information in his medical practice, whether practicing family medicine, oncology,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athology, or any other medical specialty.
MOLECULAR DIAGNOSITICS 天津医科大学
Introduction to Molecular Diagnostics
2
1. Molecular Diagnostics
Molecular diagnostics combines laboratory medicine with the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of molecular genetics and has been enormously revolutionized over the last decades, benefiting from the discoveries in the field of molecular biology.
12
2. History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
Sickle cell anemia
➢Sickle cell anemia is a genetic disease which is caused by a single nucleotide change in the 6th aa of the -chain of hemoglobin.
➢ Pauling introduced the term molecular disease in the medical vocabulary, based on their discovery that a single amino acid change leads to a sickle cell anemia.
Molecular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is translated into diagnostic testing, therapeutics, and eventually preventive therapies
8
1. Molecular Diagnostics: Signific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