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分享交流环节的实践研究
幼教游戏化教学心得分享会:中班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与社会性发展
幼教游戏化教学心得分享会:中班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与社
会性发展
引言
在幼教领域,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受欢迎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
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本文将分享在中班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游戏的心得体会。
游戏设计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我们设置了多个场景,比如超市购物、医院看病、消防员
扑救火灾等。
每个场景都有相应的道具和角色卡片,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各种社会角色的工作和责任。
游戏中还加入了互动环节,鼓励孩子们展开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
在游戏开始前,我们会进行简短的角色介绍和相关知识普及,让孩子们了解各
个社会角色的职责和重要性。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会引导孩子们模仿生活中的场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我们还会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角色扮演游戏,我们发现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他们学会了合作、分享和关心他人,也更加懂得尊重和团结。
同时,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也得到了锻炼,成长明显。
总结
角色扮演游戏是中班教学中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孩子们的社会
性发展,也带来了积极的心理与认知影响。
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环节和细致的教学方法,孩子们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快乐。
以上是我对幼教游戏化教学心得分享会中,关于中班孩子角色扮演游戏与社会
性发展的体会和总结。
希望可以给您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分享行为调查研究
2020.03|教育科研|早期教育| 39【摘要】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分享行为又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重要内容。
为探究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分享行为发展的特点,本研究从角色游戏本身出发,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天津市河西区几所幼儿园的中班幼儿展开具体的调查分析。
研究发现:在角色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发生的频率与幼儿对该角色游戏环境的熟悉程度呈正相关;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主要以物品分享为主,物——物交换成为其主要分享模式;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与幼儿所扮演的角色类型并无太大关系,但与教师的正确指导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
【关键词】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分享行为【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0)03-0039-06【作者简介】秦秀丽(1994-),女,河南安阳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分享行为调查研究秦秀丽(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天津 300202)一、问题的提出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或积极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团队、社会群体有益的行为,主要包括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在人们生活中常表现为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行为[1]。
角色游戏,又称为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2]。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的、最具特色的一种游戏类型。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克斯特尔尼克(Mariorie J. Kostelnik)在他的《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从理论到实践》一书提到:幼儿期是培养亲社会态度和行为的最佳阶段[3]。
而相关研究表明,角色游戏是培养儿童分享行为的最佳途径[4]。
此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更是将“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5]作为幼儿社会领域的发展目标之一。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模拟真实
生活中的情境,鼓励幼儿开展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重要的指
导作用。
本文将研究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包括指导的内容、方式和效果
等方面。
教师在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指导内容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是角色扮演的目的和
规则等基本知识。
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角色游戏的意义,例如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沟通能
力和合作精神等。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角色游戏的规则,例如尊重他人、分享玩具等。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角色和情境。
教师在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指导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直接
示范的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例如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并示范如何行动、说话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深入理解角色的特点和情境的需求。
教师还可以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其中起到了指导的重要作用。
教师
的指导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的目的、规则和背景知识等,指导方式包括直接示范和引导思考等,指导行为的效果涉及到幼儿的认知、社会性技能和语言发展等方面。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幼教游戏化教学心得分享:中班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实践
幼教游戏化教学心得分享
中班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实践
简介
在幼教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是一种相对轻松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将分享中班孩子在角色扮演游戏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游戏设计
我们设计了一个“小菜市场”角色扮演游戏,孩子们分别扮演卖菜的小贩和买菜的顾客,通过互动学习蔬菜的名称、颜色和形状,培养他们的观察、沟通和协作能力。
游戏流程
1.角色分配:将孩子们分为小贩和顾客两组,平等参与。
2.蔬菜认知:小贩出示蔬菜卡片,让顾客猜猜蔬菜的名称,并告诉他们
颜色和形状。
3.买卖互动:顾客选择要买的蔬菜,用模拟货币进行交易。
4.感受体验:让孩子体验卖菜和买菜的感受,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社
交能力。
效果评价
•学习成效: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增强了对蔬菜的认知,提高了记忆和理解能力。
•互动参与:游戏中的互动让孩子们融入角色,积极参与,增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兴趣激发:孩子们对游戏充满兴致,乐在其中,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总结
通过本次中班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实践,我们发现游戏化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希望通过不断创新游戏设计,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在中班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幼教教学工作者有所启发。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 以市实验幼儿园为例
四、研究结果
1、教师指导行为在角色游戏中 的表现
观察结果显示,市实验幼儿园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主要表现为: 提供游戏材料、组织游戏情节、鼓励幼儿参与、解决游戏冲突以及适时退出游 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同教师在上述指导行为的应用程度上存在一定差 异。
2、教师指导行为的作用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普遍认为自身指导行为对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具有积 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提高幼儿游戏技能、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以及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然而,部分教师也意识到自身指 导行为可能限制幼儿的自主发展和想象力。
本研究结果对幼儿园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提高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 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Hale Waihona Puke 考内容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指导行为对于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 在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不仅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 色游戏的规则,还能够促进幼儿社交技能、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本次演示旨 在探讨中班幼儿角
戏的教育价值,教师的指导行为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以市实验幼儿园为 例,深入探讨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特点、作用及改进方向。
二、文献综述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有许多学者对幼儿角色游戏和教师指导行为进行了探讨。 然而,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幼儿角色游戏的益处和教师指导行为的原则,而对于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实证研究尚显不足。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 基础上,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 行为的研究 以市实验幼儿园
为例
目录
01 一、引言
03 三、研究方法
02 二、文献综述 04 四、研究结果
05 五、讨论
07 参考内容
角色游戏中对中班幼儿交往能力的观察研究
在心理学的定义中,社会性发展是指人的社会性心理特征的发展,其实,除了生理和认知以外的心理特征,许多被称为社会性的东西并不是心理层面的因素和特征,社会性发展更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场域和情景。离开个体的社会关系和实践,任何社会性都是子虚乌有,社会性发展也成为一张空头支票。
而在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社会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人的社会化程度,作为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存在和发生于个体与个体。也就是说,每个幼儿生来就具有社会性的能力,而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孩子的社会性得到进一步发展,提高了他的社会化程度。
(二)想加入别人的游戏时,最多采用吸引策略 5
(三)想与他人产生交流时,更多选择用吸引策略 6
(四)想实现自身利益时,最多采用互惠策略 6
五、对策与建议 7
(一)创设角色体验机会,培养“观点采择”能力 7
(二)提升幼儿之间同伴互动的经验 8
1.拓展幼儿的经验 8
2.整理幼儿的经验 8
3.分享幼儿的经验 8
策略是指向目标的一种心理操作,主体通过使用策略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幼儿之间的交往策略,更多没有什么谋略性,而是根据内心的变化和活动,表象于行为的一种内容。让幼儿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思想,意图和行为进行整合后,表现出来的一种交往方式,也是幼儿产生交往行为和行为整合后的某种表现。
2.1文献综述
在西方,皮亚杰是幼儿游戏活动领域理论的灵魂人物,在他的《儿童的语言与思维》一书所写的序言中,说到“游戏是属于儿童头几年最重要的工作,是儿童最重要的生活方式。”这也同时揭示了儿童心理的一个主要特征。皮亚杰用独创的临床法去观察和研究儿童的语言和思维特点,研究发现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和成人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不同的年龄段当中,幼儿对游戏的偏爱有所不同,如何玩游戏,玩怎样的游戏,和谁玩游戏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引言: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园中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对幼儿的参与和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并提出相关研究。
一、角色游戏对幼儿的价值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模拟真实场景的活动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尝试模仿成人的行为,增强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感交流能力。
此外,角色游戏还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师的指导行为的重要性1. 提供适当的材料和环境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些角色扮演所需的材料和环境,例如衣服、道具和场景。
这些材料和环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沉浸于角色游戏中,并提供更真实的情境,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学习。
2. 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教师应该激发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想象自己成为不同的角色并体验不同的情景。
可以通过和幼儿一起讨论和提出问题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幼儿的合作与协调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有时需要扮演多个角色,并和其他幼儿进行合作和协调。
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协商和解决冲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共同参与的意识。
4. 提供适时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过程中应提供适时的帮助和指导。
当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供一些建议。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参与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使其更加符合幼儿的需求。
5. 提供反思和总结机会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结束后,可以与幼儿一起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并从中获得反思和提高的机会。
结语: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是幼儿园中一项有益的活动形式,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研究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研究一、概述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园中班阶段的重要活动形式,对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情感培养以及认知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游戏的教育效果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
研究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特点、问题及优化策略,对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师幼互动是指教师和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的双向交流和影响。
在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不仅体现在教师对游戏规则的讲解、游戏过程的指导,更体现在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兴趣需求以及游戏情境进行灵活调整,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促进游戏的深入发展。
当前,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主导过多、幼儿参与度不高、互动方式单一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性,也制约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现状,探讨影响师幼互动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1. 角色游戏在幼儿园中班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在幼儿园中班教育中,角色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其意义与价值不言而喻。
角色游戏有助于中班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
幼儿通过模仿、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职业和角色,从而丰富他们的社会认知。
游戏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也能够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和判断力。
角色游戏有助于中班幼儿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需要与同伴进行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种互动过程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同理心。
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促进他们情感和社会性的成熟。
角色游戏对于中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游戏情节和角色形象。
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研究
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研究一、本文概述本研究以“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为核心议题,旨在深入探讨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情境中的同伴交往行为及其策略发展。
角色游戏作为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社交体验,而且也是培养幼儿社交技能、促进同伴交往的重要平台。
本研究关注中班幼儿在这一特定游戏情境下的同伴交往策略,包括合作、分享、协商、解决冲突等方面,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本研究将分析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情境中的同伴交往行为特点,揭示其交往策略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还将探索如何通过角色游戏的有效组织和指导,促进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和提升,以提高其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这一研究的开展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理论体系,而且能够为幼儿园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中班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期重要的社会性活动,对于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国外研究方面,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社交技能。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也强调,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通过模仿、观察、互动等方式,逐渐掌握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角色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形成,如合作、分享、协商等策略的使用频率和效果。
国内研究方面,也有大量学者对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进行了探究。
其中,一些研究关注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交技能的影响,指出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提高交往能力。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如何指导幼儿进行同伴交往,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教学建议和方法。
角色游戏对于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方法单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等。
幼教教案创新实践:中班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设计与实施体会
幼教教案创新实践:中班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设计与实施体
会
一、引言
近年来,角色扮演游戏在幼教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总结了在中班教
学中,设计并实施角色扮演游戏的教案创新实践,分享了相关经验和体会。
二、角色扮演游戏设计
1. 游戏主题
选择与中班孩子学习内容相关的主题,如动物、职业等,使游戏更具教育意义。
2. 角色设定
为每个孩子设计一个角色,并确保每个角色在游戏中都有特定的任务和责任,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责任心。
3. 游戏流程
设计游戏的开始、发展和结束,引导孩子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体验团队合作
的乐趣。
三、角色扮演游戏实施
1. 角色分配
在游戏开始前,为每个孩子分配好角色并说明任务,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游戏执行
指导孩子按照游戏流程依次完成任务,引导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孩子的表
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实施体会
1. 孩子参与度高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孩子们更积极参与,乐于表达和合作。
2. 教育效果显著
角色扮演游戏不仅让孩子享受游戏的乐趣,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
五、结语
以上是本文对中班孩子角色扮演游戏设计与实施的体会和经验总结。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是幼教教学中的一种有益尝试。
中班游戏乐园实践分享:游戏化教学在促进孩子社交能力发展中的实践与探索
中班游戏乐园实践分享:游戏化教学在促进孩子社交能力发
展中的实践与探索
引言
在中班教育中,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学
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
本文将分享中班游戏乐园实践中,游戏化教学在促进孩子社交能力发展中的实践与探索。
游戏乐园设置
在游戏乐园中,我们设置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项目,如角色扮演游戏、合作
游戏、团队竞赛等,每个游戏项目都旨在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游戏化教学实践
1.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让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老师、警察
等,让他们学会沟通和合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合作游戏:设置各种合作游戏项目,如拉绳比赛、接力赛等,让孩
子学会团队合作、相互支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团队竞赛:组织孩子参加团队竞赛,让他们学会竞争、团队协作,
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意识。
实践效果
经过游戏乐园实践,我们发现游戏化教学在促进孩子社交能力发展方面取得了
显著效果。
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相互沟通、合作、竞争,社交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团队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结语
游戏化教学是促进中班孩子社交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在游戏中学习,孩
子们不仅能够提高社交技能,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够启发更多教育者关注游戏化教学在中班教育中的应用,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努力。
以上内容为中班游戏乐园实践分享,结语部分未对其他实例做明显引用和呼应,格式看起来较为简略。
您需要我对结语进行改进吗?。
角色游戏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园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角色游戏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案例分析、经验分享、互动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对角色游戏的理解和指导水平。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角色游戏理论知识的掌握。
2. 增强教师观察、分析和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角色游戏指导水平。
三、活动内容(一)案例分析1. 案例分享:首先,由教研组长分享一个关于幼儿角色游戏的典型案例,包括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的指导策略以及游戏结果。
2. 分组讨论: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针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游戏的发展阶段以及教师的指导方法。
3. 交流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
(二)经验分享1. 优秀案例分享:邀请有丰富角色游戏指导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的成功案例,包括游戏设计、材料准备、幼儿引导等方面。
2. 心得体会交流:分享教师在角色游戏指导中的心得体会,包括遇到的困难、解决策略以及取得的成效。
(三)互动研讨1. 问题提出:教师针对角色游戏指导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如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如何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等。
2. 专家解答:邀请幼儿园教研专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3. 实践操作:教师分组进行角色游戏实践操作,根据专家的指导,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四、活动过程1. 活动开场:教研组长介绍活动背景、目标及流程,强调活动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教师们认真聆听案例分享,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3. 经验分享:优秀教师的案例分享激发了教师的热情,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
4. 互动研讨:教师们积极提问,专家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5. 实践操作:教师们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尝试、调整,努力提高自己的角色游戏指导能力。
中班角色游戏研究报告总结
中班角色游戏研究报告总结
中班角色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幼儿教育方法,通过塑造角色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本次研究报告总结了中班角色游戏的重要性以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首先,中班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幼儿可以体验到不同身份的感受,增强对自己与他人的认知。
例如,在扮演家庭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感受到不同家庭成员的责任和角色,从而更好地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这种体验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尊重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其次,中班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与其他孩子合作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游戏中达成共识和目标。
这样的合作过程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同时,角色游戏中也存在竞争的因素,幼儿需要学会妥协和处理矛盾,这对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最后,中班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角色游戏还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认知能力,比如空间意识、时间概念等。
通过扮演医生、老师、警察等不同的角色,幼儿可以加深对这些职业的认知,并激发他们对未来职业的兴趣。
综上所述,中班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同时,角色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和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中班角色游戏应该被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中,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中班角色游戏交流分享
快乐中分享•分享中收获——基于观察,有效组织自主游戏交流分享活动背景:本学期我们的专题研究内容是基于观察,有效组织中班自主游戏交流分享活动,根据我们班组在开学初期的时候共同探讨的困惑,我们在本学期中进行了研讨。
在整个探讨活动中,我们也收获了不少。
针对游戏结束时,幼儿所表现出的情况,有的满足,有的尽兴,有的遗憾,有的意犹未尽。
于是,让幼儿围坐在一起,交流一下游戏的体会是很有必要的。
此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幼儿回忆游戏情节,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和争议。
“如何组织一次既深受幼儿欢迎又高质量的交流”是我们教师在第一次教研中提出的困惑。
在这一学期的深入研究中,我们收获到了要让幼儿在快乐中分享,分享中激发思考从而推进游戏发展。
实录:(一)角色游戏开始了,在娃娃家里我们提供了爸爸的领带,妈妈的围兜,其实主要是为了控制一下人数,但是娃娃家依旧是幼儿喜爱的地方。
我看到娃娃家很多人,走在门口只是观望了一下谢雨橦就探着脑袋问:“我今天可以做娃娃家的奶奶不?”她原以为我会不赞成,但是我一句“随你自己吧!”她格外的开心。
随后我观察了她这一天的生活非常充实,她和妈妈两个人一起去了理发店理发还戴着假发套去了医院给娃娃看病,然后去了服装店买衣服首饰,在服装店里我听到了他们“婆媳”的争执,奶奶对妈妈说了一句“我是奶奶,你要让着我的,这件衣服要先给奶奶试。
”游戏结束后,小雨也高兴的讲述着自己今天快乐的一天。
(二)交流1:娃娃家的妈妈一直都是呆在家里帮助小客人烧饭、烧菜,连娃娃也不照顾。
游戏交流的时候,妈妈只是简单讲述了一天的生活就是在招呼客人。
围绕着“娃娃家的妈妈可以做什么事情”开展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最终让娃娃家的妈妈知道可以做许多事情:照顾娃娃,做饭烧菜,洗衣服,打扫卫生……交流2:娃娃家的妈妈忙碌了许多,但一直在闷头干家务,不理任何人。
游戏交流的时候,教师还是请出了她,妈妈介绍今天自己做了哪些事情。
但是小朋友就说:“妈妈只是干活,不理我们的!”于是,我们讨论的话题就变成了“妈妈除了干家务,还要做什么?”很显然,妈妈要照顾宝宝,比如:喂饭、讲故事、洗澡……这些都成为了很好的建议。
《2024年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范文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角色游戏在中班幼儿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想象力,还能促进其情感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因此,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二、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教师指导行为的现状在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游戏前的准备阶段教师在游戏前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
同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游戏主题和规则。
此外,教师还会向幼儿介绍游戏背景、角色和任务等,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2. 游戏进行中的指导在游戏进行中,教师密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例如,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会给予启发和引导;当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会及时调解,促进其友好相处。
此外,教师还会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根据其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3. 游戏后的总结与评价游戏结束后,教师会组织幼儿进行总结与评价。
通过回顾游戏过程,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以便更好地促进其情感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同时,教师还会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鼓励和肯定其优点,指出并帮助其改正不足。
三、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问题虽然教师在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指导过于干预有些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过于干预幼儿的游戏行为,导致幼儿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这可能会抑制幼儿的想象力的发展,使其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
2. 忽视个体差异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往往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指导和评价标准。
这可能导致部分幼儿感到压力过大或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
3. 缺乏情感支持部分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缺乏对幼儿的情感支持,只关注游戏规则和任务完成情况,忽视了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分享交流环节的实践研究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分享交流环节的实践研究幼儿时期,孩子们通过游戏来认知世界、发展自我。
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最喜爱的游戏类型之一,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创造力,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围绕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分享交流环节的实践研究,探讨如何优化这一环节,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一、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分享交流环节的实践背景在我国,幼儿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享交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分享交流环节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环节设计单一、交流形式过于死板等。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开展了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分享交流环节的实践研究。
二、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分享交流环节的实践策略1.创设丰富的角色游戏环境为了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丰富、有趣的游戏环境。
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如:各种道具、服装等。
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空间,划分出不同功能的游戏区域,如:娃娃家、医院、超市等。
我们要注重游戏环境的动态调整,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更新游戏内容。
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主动交流3.优化角色游戏分享交流环节(1)环节设计多样化(2)交流形式灵活化在分享交流环节,我们鼓励幼儿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如:口头表达、绘画、表演等。
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也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注重评价激励在分享交流环节,教师要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幼儿学会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分享交流环节的实践效果1.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能够更加自信地分享自己的游戏经历。
2.幼儿的社交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学会了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协商。
3.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激发,他们能够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24年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范文
《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幼儿教育中,分享行为的培养对于中班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乎幼儿的社交技能,更是其未来融入社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通过在不同游戏中的实践,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和培养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就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性中班阶段的幼儿正处于社交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分享行为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使其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
其次,分享行为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其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分享行为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其形成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性格特点。
三、不同游戏中的分享行为培养1. 角色扮演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是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有效途径。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仿和体验来学习社交规则。
教师可以设置需要合作的任务,如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或共享资源,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分享和合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使其逐渐形成习惯。
2. 集体游戏集体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这需要他们相互协作、互相帮助。
教师可以在游戏中设置需要分享的环节,如共享玩具、轮流使用器材等,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团队竞赛等形式,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分享和合作。
3. 创意游戏创意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创意游戏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作品,以培养其分享意识和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活动,让他们在互相欣赏和学习中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的成果。
四、教师的指导策略1. 观察与发现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发现存在分享行为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分享交流环节的实践研究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分享交流环节的实践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意愿,扮演他人角色、模仿他人活动和语言,利用真实或替代材料,以及幼儿自身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幼儿园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文献查阅发现,关于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教师的介入与指导等方面已有很多的实践与研究,并总结出了相关的研究结果,而关于幼儿角色游戏后的交流分享环节介绍不多。
但是,笔者认为角色游戏的交流与分享也很重要,对中班幼儿来说尤其重要。
1.分享环节是角色游戏发展的需要。
随着年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由直觉行动性向具体形象性发展。
相较于小班幼儿,中班幼儿的游戏主题有了扩展,反映日常生活的内容较为宽泛,情节也渐趋复杂。
此外,中班幼儿游戏的目的性增强,角色扮演的态度也更认真,开始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因此,当游戏结束时,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应适时地抓住机会,把游戏中开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创造性的、有价值的、与众不同的细节展现出来,与大家分享,为幼儿提供交流经验、展示创意的机会,让幼儿体验游戏的成功和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参与角色游戏的兴趣和热情。
2.分享环节是幼儿身心发展与社会交往的需要。
中班幼儿在游戏中大都能参加到相应的主题中去,并大胆尝试扮演角色,角色间开始出现了相应的交往关系,并初步能以他们对角色职责的理解制定相应的、简单的、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在游戏后的谈话活动中他们也更积极主动。
因此,游戏结束后的谈话往往是他们介绍、评议、争议游戏的好机会。
在教育观念日益更新的今天,应更注重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对游戏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进行分享、对游戏中产生的矛盾进行评议、对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把游戏分享变成更有意义的活动。
3.分享环节是教师了解幼儿与专业水平提升的需要。
通过游戏分享环节,教师可以在观察与倾听的基础上了解幼儿需要,从幼儿角度出发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互动,以拓展幼儿的游戏经验,促进其游戏水平的逐步提高。
幼儿园中班户外社会性角色游戏的实践探索
幼儿园中班户外社会性角色游戏的实践探索
幼儿园中班户外社会性角色游戏是一种有益于幼儿发展的实践探索活动。
通过参与角色扮演游戏,幼儿可以模拟真实生活中的社会角色,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情感表达和合作能力。
以下是一些实践探索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1. 游戏主题选择: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主题,例如家庭、医院、超市等。
这样能够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参与其中。
2. 角色设定:为每个幼儿分配一个角色,并提供相应的服装和道具,让他们更好地扮演角色。
角色可以包括家长、医生、老师、消防员等。
3. 游戏场景搭建:在户外环境中设置适当的场景,例如操场上的小屋、角色道具等,以增加游戏的真实感。
同时,确保场景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4. 角色交流与合作: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交流和合作。
引导他们与其他角色进行对话、协商和决策,帮助他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5. 角色反思与分享:在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反思和分享。
可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他们回顾游戏中的经历和感受,促进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6. 安全与监护:确保游戏过程中的安全性,提供必要的监护和指导。
同时,密切观察幼儿的情绪和行为,及时调整游戏的进行方式。
通过户外社会性角色游戏的实践探索,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游戏中
学习和成长。
这种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情感认知和合作能力,为他们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研究
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研究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研究引言幼儿同伴交往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中班阶段,幼儿开始在角色游戏中建立起各自的社交圈子,通过角色扮演与他人互动,学习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
本研究旨在探究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方法,并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一、角色游戏对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性角色游戏是一种模拟真实情境的活动,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幼儿可以模仿和理解社会角色的不同行为。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家长、医生、老师等,通过与其他幼儿合作和互动,培养自己的交往能力。
同时,角色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认知发展。
二、培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同伴交往策略2.1 倾听与回应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做出适当的回应。
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教导幼儿如何倾听和回应他人。
例如,老师可以播放一段录音,然后鼓励幼儿回答与录音相关的问题。
同时,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如设置角色游戏小组,让幼儿轮流扮演角色,学会倾听和回应。
2.2 分享与合作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学会分享和合作。
通过角色扮演不同的角色,幼儿可以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设立一些合作任务,鼓励幼儿互相分享和合作完成任务。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场角色游戏,幼儿需要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一个小任务,如通过模拟超市购物过程,让幼儿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2.3 解决冲突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冲突情况。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有效地解决冲突。
例如,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意见不合时,老师可以示范如何通过沟通和妥协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三、教育建议3.1 设置丰富的角色游戏情境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设计多样化的角色游戏情境。
例如,可以设置家庭角色游戏区、医院角色游戏区等,供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与其他幼儿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分享交流环节的实践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意愿,扮演他人角色、模仿他人活动和语言,利用真实或替代材料,以及幼儿自身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幼儿园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文献查阅发现,关于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教师的介入与指导等方面已有很多的实践与研究,并总结出了相关的研究结果,而关于幼儿角色游戏后的交流分享环节介绍不多。
但是,笔者认为角色游戏的交流与分享也很重要,对中班幼儿来说尤其重要。
1.分享环节是角色游戏发展的需要。
随着年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由直觉行动性向具体形象性发展。
相较于小班幼儿,中班幼儿的游戏主题有了扩展,反映日常生活的内容较为宽泛,情节也渐趋复杂。
此外,中班幼儿游戏的目的性增强,角色扮演的态度也更认真,开始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因此,当游戏结束时,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应适时地抓住机会,把游戏中开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创造性的、有价值的、与众不同的细节展现出来,与大家分享,为幼儿提供交流经验、展示创意的机会,让幼儿体验游戏的成功和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参与角色游戏的兴趣和热情。
2.分享环节是幼儿身心发展与社会交往的需要。
中班幼儿在游戏中大都能参加到相应的主题中去,并大胆尝试扮演角色,角色间开始出现了相应的交往关系,并初步能以他们对角色职责的理解制定相应的、简单的、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在游戏后的谈话活动中他们也更积极主动。
因此,游戏结束后的谈话往往是他们介绍、评议、争议游戏的好机会。
在教育观念日益更新的今天,应更注重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对游戏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进行分享、对游戏中产生的矛盾进行评议、对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把游戏分享变成更有意义的活动。
3.分享环节是教师了解幼儿与专业水平提升的需要。
通过游戏分享环节,教师可以在观察与倾听的基础上了解幼儿需要,从幼儿角度出发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互动,以拓展幼儿的游戏经验,促进其游戏水平的逐步提高。
在幼儿学会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游戏发展进程和价值取向,掌握分享与交流的指导方法,积累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实践与研究角色游戏交流分享活动是角色游戏结束后的延伸,是由教师组织的幼儿之间的互动,由幼儿自发或在教师启发下,向同伴分享活动中的过程、细节、创意、情感等内容,提升角色游戏的寓教于乐的教育价值。
(一)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分享的内容角色游戏交流与分享的内容往往是生成的,进行分享的幼儿往往也是随机的。
这就需要教师细致观察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行为,捕捉精彩的细节,发现值得分享的内容,把握每一个可能带给幼儿发展的机会。
经过实践后的总结,分享的内容包括:幼儿在游戏中的快乐体验、灵机一动的“创造”、碰到的疑难“问题”等。
每次分享的内容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
1.分享幼儿游戏中的快乐,引导幼儿享受游戏。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角色游戏既满足了幼儿爱玩的需要,又能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感悟,同时获得极大的快乐。
儿童的快乐需要自己体验,更乐于向同伴分享。
幼儿在交流分享环节诉说心中的快乐,就是把这份快乐最大化。
因此,可以在游戏结束而幼儿还意犹未尽时,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高兴之事和得意之作。
案例一:游乐中心意外失火,消防员们全力以赴灭火救灾,大火在全体队员的努力下被扑灭了。
活动后队员们抬着工具撤离火场,有的队员的头上挂满了汗珠,有的队员都累的走不动了,但是他们的小脸上却洋溢着兴奋和自豪。
这时游戏结束的时间到了,我们在救火现场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过程中有幼儿讲到自己是如何救火的,于是我就接着幼儿的话语把交流的重点落在认知上,请幼儿讲述材料是怎么运用的、人员是怎么安排的。
交流结束后,队员们原先兴高采烈的神情已经全部消失了。
游戏的过程孩子是快乐的,教师看到们孩子像模像样地角色表演常常会惊喜不已。
但是,在交流分享的环节中,不少教师会让孩子再现或者描述游戏的情节,导致交流的重点落在认知上,而忽视了情感的提升。
其实,在游戏中快乐的体验更能激发幼儿再次游戏的兴趣。
因此,可通过分享游戏中快乐体验引发全体幼儿共同享受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祝贺消防队员通过努力又一次胜利完成救火任务,保护了游乐中心的财产和安全,请大家为胜利欢呼!让幼儿体验到消防员工作的艰险,提升了本次角色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
2.挖掘幼儿游戏中的亮点,鼓励幼儿创新游戏。
创造性思维是智慧的源泉,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往往有令人吃惊的“创造”。
如何捕捉幼儿在游戏中“亮点”,并鼓励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观察,在“亮点”生成时追问,在分享交流时引导,在迁移过程中激励。
幼儿在游戏中“创造”有:为装扮游戏制作简单的道具或选取合适的替代物,利用生活经验构思有趣的游戏情节,制定角色游戏中共同遵守的新规则等。
案例二:消防总动员的游戏中,在消防官兵们正和大火进行着“殊死较量”时,“司机”贝贝完成放置警示标志的任务后,围着消防车转了一圈,从材料箱里拿了一根水管开始忙碌起来。
贝贝这一“剧本”中没有的行为引起了我的好奇,我问贝贝在做什么,他说:“我把小盒子当作消防栓,正用水管给消防车的水箱加水呢!”交流分享时,我请贝贝再现游戏情境,请孩子们猜猜贝贝在做什么?幼儿们很快就猜出了贝贝的“创意”,并向贝贝伸出大拇指,贝贝高兴极了。
孩子们获得了启发后,在游戏中开始主动尝试各类替代游戏:如小超市里多了纸盒改装的感应器,顾客出门时小保安恺恺会照一照以确认是否付钱;照相馆里客人需要不一样的头饰,工作人员会马上想到用表演游戏中的头饰替代……替代物的运用是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典型表现,是幼儿表征思维的反映。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角色游戏里,中班幼儿开始尝试利用一些半成品或者废旧材料进行替代游戏,就像案例中的贝贝尝试自制连接器给消防车加水、恺恺用纸盒做感应器一样。
他们有时尝试用替代物进行表征,有时尝试一物多玩。
我们可以从替代物与原型物之间的相似度上去分析其创新性思维形成过程。
因此,教师需要创设并不断更新游戏“百宝箱”,提供各类型的材料鼓励幼儿尝试替代游戏。
通过观察发现,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意识动手尝试,这时需要教师及时挖掘游戏中的“亮点”和“创造”,并通过交流分享去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大胆选用材料创新游戏。
3.发现角色游戏中的问题,助推幼儿自信游戏。
幼儿的认知水平与角色游戏中人物的角色要求存在落差,他们在角色游戏中行为是建立自己经验与理解之上,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
那些错误的理解,往往会让幼儿在游戏中可能出现一些困惑的行为,如游戏中发生因认知差异引起纠纷,出现不符合常识的错误行为,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困难使得游戏无法进行或偏离预定方向……幼儿游戏中这些“问题”不应成为嘲笑与批评的对象,而应看做促进幼儿认知水平发展,增强幼儿对社会角色的理解,提升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契机,让幼儿更加自信地参与角色游戏。
案例三:在一次小医院的游戏活动中,时间在慢慢过去,却一直没有病人来看病。
于是,医生在办公室里百无聊赖地整理着自己的穿戴,一名护士在挂号处整理材料,另一名护士反复地消毒着医疗器具。
又过了一会儿,小医院还是没有病人来看病,于是医生和护士干脆坐在一起相互聊天了。
在游戏交流分享时,引导幼儿就“医院里没有病人来看病,大家该做些什么”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分析孩子们认为:没有病人是因为医院比较偏僻,还有许多人不知道这里有家医院。
那么,怎样才能让医生及时为病人看病?除了等病人上医院来看病,医生还可以做些什么?在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拓展游戏内容时,新的游戏角色和内容产生了:游客不来,就主动出击,一名幼儿扮演发放免费体检单的护士,让他们体验免费体检,扩大医院的“知名度”。
在之后的小医院游戏中渐渐出现了给病人拍片、验血、健康检查等游戏内容,培养了幼儿的开放性思维,提升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得以提升。
中班幼儿在游戏中逐渐学会了协商分工,比如案例中医生、护士,但是,由于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是自由选择的,常常会出现各活动区人数不均的现象,就如案例中出现只有工作人员而没有客病人,也就是缺少玩伴的情况。
这时,若没有他人及时介入或引导,游戏可能无法顺利进行,遭遇游戏中的冷场。
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中的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享与交流启发幼儿拓展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
教师应重视角色游戏的分享交流环节,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分享快乐,将个人的积极情绪传递给同伴;引导幼儿交流“创造”,将个体经验化为群体的创新性行为;引导幼儿思考游戏中的瓶颈问题,通过讨论与分析,提高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水平。
成功的交流与分享,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积极情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游戏中的角色意识和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认知水平,提高角色游戏的质量和价值。
(二)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交流分享的方法恰当的内容是成功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前提,而机智的方法是成功的分享与交流的关键。
教师应该在对角色游戏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在正确的幼儿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学规律,根据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不同游戏的情景问题,把握游戏过程中的教育契机,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采用不同的针对性措施,引导幼儿对游戏过程中的内容进行分享与交流。
1.针对需要,分组交流。
为了使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参与交流和讨论,游戏分享活动可分组进行。
两位教师可以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每位教师分工负责不同区域,在交流分享环节中,由对应区域的老师和幼儿针对活动情况进行交流。
分组交流使得分享更具针对性,同时也不会因为人数过多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干扰。
案例四:混班游戏中,一位教师发现这边点心店的工作人员不会分工,客人一来就一拥而上,一会又全部跑回操作间去烧制点心,整个场面显得乱哄哄地。
同时,另一位教师发现那边马路上的小司机开车不文明,有的司机不顾红绿灯和地上指示标志乱开车,有的司机把车开到商店里……在游戏刚结束时,教师在游戏现场,以很快的语速向孩子们提出游戏中的问题,可是孩子们叽叽喳喳,听不清老师在说什么。
在混班角色游戏中,因为游戏场景复杂,参与的人数较多,流动性大,给高质量的分享与交流提出了挑战。
而且,中班幼儿对是非的判断能力较弱、对游戏内容的争论也较多,交流分享时会出现各种情况。
另外,在人数较多时,中班幼儿由于其自控、自律等规则意识尚未很好的养成,容易出现相互之间干扰的现象,影响分享活动的质量。
所以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游戏情况去选用分组交流的方式。
2.影像再现,情境演示。
为了使分享活动更为有效和有趣,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让幼儿把游戏过程中的某些情节和行为借助道具重新表演一次,或者采用采用拍录像记录现场等方法再现局部游戏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