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问题探讨
浅谈大通河流域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 高寒 , 多暴雨 , 昼夜温差大 。发 源 于青 海省海西州 蒙古藏族 自治州 天峻县木 里 , 止 于青 海 省 民 和 县享 堂 注 入 湟 水 河 ,大 通 河 系 山
区河 流 , 比降 大 , 蕴藏 着 丰 富 的水 能 资 源 。 总长 54 5 k 流 域 面 积 1 3 m , 窄 长矩 形 和 羽 状 。其 m, 5 10k 呈 中 青 海 省 境 内流 域 面 积 1 7 m , 道 平 均 比 295k 河
1 大通 河水 资源基本情 况及 开发现况
11大 通 河水 电资 源基 本 情 况 .
大通河是湟水河的一级支流 , 河二级支流 , 黄
收 稿 日期 :0 2 0 — 8 21—62
滩、 东旭 、 东旭 二级 、 甘禅 口等 1 6座水 电站 , 机 装 容量 1 .万 k 1 8 m。分径流式和引水式水 电站 , 中 其 雪龙滩 、 玉龙滩 、 甘禅 口等为引水式电站 。
环境存在 的影响 ; 并针对这些影 响, 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提 以便于最大限度地保 护( 或不破坏) 现有生态环境 , 合理地开发利用水电资
源, 为类似水 电开发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 关键 词 : 电开发 ; 水 环境保护 ; 高原 ; 青海省
中 图 分 类 号 :V7 T 4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9 7 1 ( 0 2 0 — 3 0 0 10 — 7 6 2 1 )9 0 2 — 3
化能源结构 ,促进 当地经济社会 发展发挥 了重要 作用 。 电大坝在 防洪 、 水 灌溉 、 保障社会经济发展 、 保障人 口用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而另一方 面, 建设期和运行期也确实存在开 山爆破 , 断水 断 流, 河流两岸 的青 山被剃成了秃头 , 部分河段绿 水 消 失 露 出 干 涸 的河 床 现 象 。水 电站 大 坝 阻 隔影 响 河 流 连 通 性 , 文 变 化 、 没 而 导 致 的移 民安 置 , 水 淹
河流生态功能退化原因及修复措施分析
河流生态功能退化原因及修复措施分析许珍;陈进;殷大聪【摘要】从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生产生活排污、水利工程的影响、水环境管理中的不足以及自然因素5个方面分析了河流生态功能退化的原因.指出河流生态修复的关键在于水质的修复、生境的修复以及有效的管理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6(037)006【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河流生态退化原因;污染源控制;水体水质净化;生境修复;管理措施【作者】许珍;陈进;殷大聪【作者单位】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10;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10;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4近年来,我国河流生态退化日益严重,普遍存在着诸如栖息地丧失,水体富营养化,耐污动植物优势度增加,珍惜濒危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鱼类种群数量锐减,种质资源退化等问题,河流生态功能退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本文将对河流生态功能退化的原因与修复措施进行分析,为河流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1.1 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转变。
土地资源的紧张导致一些湖泊河流被填埋造地,滨水带被开发建房,改变了水滨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削弱了水体调蓄能力,破坏了两栖生物的生境。
受以往“快排”与“末端集中控制”规划方式的影响,城市硬质化地面增多,改变了自然水循环过程,水体产汇流过程加快,滞留净化作用减弱,使得转移到水体的污染物质的量增加,转移速度加快,恶化了水质,加剧了水生态退化。
1.2 生产生活排污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居高不下,超排偷排现象时有发生。
城乡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排放量逐年攀升,逐渐成为水体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农业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规模化养殖场与密集散养区的禽畜粪便,城乡垃圾随着地表径流流入水体,加剧了水质恶化。
渔民为求经济效益,往水体中投放了大量饵料、药品及死亡鱼类的残体,致使养殖区内有机污染严重。
对大通河流域水电开发的几点思考
对大通河流域水电开发的几点思考水电流域开发的综合利用,是我国目前水电工程建设进入的新的历史阶段,因此对我国每一条水电流域的整体规划、有序开发是保证水力资源充分利用、开发的先决条件,在开发中,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标签:流域开发整体规划环境保护水电工程1大通河流域概况大通河流域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青海省的天峻、刚察、祁连、海宴、门源、乐都等县,进入甘肃天祝、永登两县,最后在青海民和县汇入湟水河。
流域总面积15133km2,其中青海省内流域面积12943km2占全流域面积的85.5%,甘肃省内流域面积2190km2占全流域面积的14.5%。
大通河是湟水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和黄河的二级支流,其多年平均径流量28.26亿m3,大通河发源于青海省天峻县,海拔5174m,于青海省民和县享堂镇汇入湟水河。
大通河干流河道全长574.12km,其中青海境内河道长504.1km,总落差2295m,水能蕴藏量759×104kw,甘肃省境内河道长60.43km,落差575m,水能蕴藏量24.49×104kw,甘青两省共界河道长49.27km,落差306m,水能蕴藏量22.84×104kw。
2大通河流域水电规划开发现状由于大通河流域水能资源条件比较好,对开发中小电站条件非常有利,因此青海、甘肃两省对大通河流域规划比较早。
由青海省水电勘测设计院于1987年对流域内水电资源初步进行整体规划,共分18个梯级电站开发。
在流域上游结合大通河的综合水资源利用,修建两座高坝作为多年或年调节电站,其它电站均采用低水头径流式电站的开发模式。
但由于青海、甘肃两省对水电资源开发速度的加快,加上没有有实力的大企业介入参与流域的主体开发,流域的开发引进了很多小企业,各企业均以各自利益为重,强占优良资源点,形成各点独立规划开发,上下不能兼顾和流域整体规划开发不能落实的格局。
流域内电站的数量由原规划的18座增加到32座,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增加了14座水电站。
大通河流域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几点思考
大通河流域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几点思考◎ 樊晓东 青海聚能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摘 要:近几年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需要,程投运,给水量调度工作带来更为复杂影响。
梯级水库群关系到全流域的调水、防洪、灌溉、提升下游水电站年利用小时数和发电量、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需要。
依据“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提出对上游大型水库蓄、放水实施合理联合调度运行模式,并对如何发挥“二库多级”水库梯级群联合调度运行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流域 梯级水库 联合调度1.流域概况及上游开发现况1.1流域概况大通河发源于青海省海西洲祁连山脉天峻县托勒南山,干流全长560.7km,流域面积为15130km²,是黄河二级支流及湟水河最大一级支流。
根据国务院批复《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干流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8.95亿m³,年均流量91.8m³/s。
1.2规划开发现状大通河流域水能资源条件相对较好,对滚动开发中小水电站条件相对有利,青海省水电设计院于1987年对流域内水电资源初步进行整体规划18座梯级水电站开发,增加到如今规划34座水电站开发。
纳子峡水电站是大通河流域水电规划的“龙头”水库,最大坝高121.5m,总库容7.83亿m3,总装机容量8.7万kw,属II等大(2)型水库,兼有蓄水、调水、防洪、灌溉、发电等作用。
石头峡水电站位于纳子峡下游十几公里处,最大坝高123.1m,总库容9.76亿m3,总装机容量9.76万kw,属II等大(2)型水库,是“引大济湟”跨流域调水“龙头”调节水库,兼有蓄水、调水、防洪、灌溉、发电、提升下游水电站年利用小时数和发电量等功能,主要职能是满足调水、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的需要,水利发电并不是其主要功能。
2.大通河水量调度现状及存在问题2.1水量调度现状目前已建成“引大济秦”和“引大济湟”2处调水工程,调水总量将达到12.3亿m³,占流域水资源总量的42.6%。
梯级电站不断开发和调水工程建成对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影响十分显著,特别是梯级水电站在汛期的无序蓄、放水致使洪水流经河道暴涨暴落,给下游发电用水、防洪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浅谈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特点及其保护措施
浅谈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特点及其保护措施河道治理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其环境特点和保护措施
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特点
河道治理工程通常涉及河道的清淤、固床、生态修复等工作,具有
以下环境特点:
1. 涉及生态系统:河道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涉及到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2. 涉及水质问题:河道治理工程需要解决水体污染、废水排放等问题,保障水质的安全和清洁。
3. 影响生态平衡:河道治理工程对周边的植被、土壤、水资源等都
有影响,需要综合考虑生态平衡。
二、河道治理工程的保护措施
为了有效保护河道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负面影响,保
护生态系统和水资源。
1. 生态修复:对于受损的生态系统,可以采取植被恢复、湿地建设
等方式进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2. 水体净化:针对水质问题,可以采取建设水处理设施、减少排放、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等手段来净化水体。
3. 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进行河道治理工程时,应当重视保护当地的
物种多样性,避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4. 定期监测:在工程完成后,要对河道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
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保障环境质量。
5. 参与社会:河道治理工程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包括政府、企业、居民等,共同努力保护河道环境。
总之,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特点和保护措施对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改善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愿我们的河道变得更加清澈,生态更加美好。
大通河流域生态流量确定及预警方案研究
大通河流域生态流量确定及预警方案研究张文睿;孙栋元;曹晓萱;杨俊;周敏;赵文琦【期刊名称】《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年(卷),期】2023(34)1【摘要】生态流量是维护河流生态健康和功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以大通河流域青石嘴站、天堂站、连城站、享堂站的长序列径流资料作为基础数据,采用基流比例法、Tennant法、最枯月平均流量多年平均值法、90%保证率法和7Q10法计算大通河流域生态流量,同时研究流域生态流量预警方案和预警流量控制指标。
结果表明:基流比例法计算结果更具全面性和合理性,可以反映各年际各时段的流域生态流量;大通河流域生态流量的流量范围为多年平均流量的11%~35%,相应的青石嘴站、天堂站、连城站和享堂站的生态流量分别为5.57~17.73 m^(3)/s、8.68~27.61 m^(3)/s、9.08~28.88 m^(3)/s和9.39~29.89 m^(3)/s,经过保障度分析,各水文站全年生态流量保障度达到90%;依据确定的生态流量,将生态预警划分为蓝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3个等级,并制定预警方案,该方案可以提高流量监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优化水库调度,维护生态环境健康。
【总页数】10页(P100-109)【作者】张文睿;孙栋元;曹晓萱;杨俊;周敏;赵文琦【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水文水资源局;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X143【相关文献】1.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工作方案的通知2.淮河流域河湖生态流量确定与保障重点难点分析3.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工作方案的通知(办资管[2020]151号)4.淮河流域重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现状与对策研究5.珠江流域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确定与管理实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河道治理中的河流生态修复
浅谈河道治理中的河流生态修复摘要:河流生态修复是指采用人工干预的手段,增强和修复已受损的河流生态系统功能,进而实现河流生态系统自我保持、自身演替、整体平衡的良好循环。
河流生态修复工作在我国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从早期注重河流的单一功能,逐步发展为整体流域的生态系统恢复,但仍以恢复水质为主,对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大多为针对具体河段的修复工程。
关键词:河道治理;河流;生态修复1河流的生态能力影响因素1.1 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成因河流污染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的主要原因。
通常,河流污染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以及生活污染三大部分。
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引起的水体污染的,主要是工业污水。
由于工业污水中存在的污染物种类多,成分占比复杂,一旦排入河流,污染水体,破坏原有稳定的河流生态,在修复处理上会显得非常困难。
农业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的富集营养化。
农作物在被施肥之后,会残留大量的农药、化肥颗粒未被吸收,经灌溉、雨水冲刷等流入水体,导致水体局部区域富集营养化,严重地影响河道的生态平衡,出现东边水草多,鱼类丰富,营养高;西边水底裸露,没有任何的植被的状况。
河道被冲刷严重,长此以往,河流生态原有的平衡就会受到破坏。
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的聚集,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废品的丢弃及倾倒等导致的水体水质恶化。
生活污水作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多种污水和杂质的混合体,包括厨房垃圾、洗涤垃圾和厕所垃圾等[10]。
1.2 影响河流生态的间接因素(1)水流条件。
包括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自然降水,河流的流速、流态等。
随着气候的改变、人类活动等因素,都会对水流条件原有的性质改变,从而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2)碳、氮、磷等有机物,是组成河道生态系统的骨架,在河道生态系统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泥沙与河床。
泥沙的体量,形态在河床中不断地改变,环境,以及河床的节点化、硬化等,都对不同河流领域产生强烈的影响。
(4)其他条件。
大通河跨流域引水和梯级水电站建设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大通河跨流域引水和梯级水电站建设对径流的影响分析李小荣【摘要】大通河是黄河上游支流-湟水的最大一级支流,流域呈狭长地带,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干流全长560.7 km,天然落差2 793 m,流域面积15 130 km2,占湟水流域总面积的46%.运用1956~2015年60年实测流域长系列水文资料,对黄河流域上游湟水水系的大通河径流量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大通河流域近20 a径流量总体呈衰减趋势,天堂~享堂站径流量随河长及集水面积增加而减小,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自上游至下游逐渐显著.而梯级电站对对流域洪水过程影响较大,人为蓄放水,使天然的洪水过程由平稳状态转变为剧烈变化状态,对局部河段的冲刷作用加剧,对河床和两岸的稳定性以及下游河段防洪造成一定的影响.水资源密集开发等人类活动使大通河中下游河段生态环境呈现破碎化、片断化发展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活动对河流特性、自然生态的影响提供基础依据.【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7(039)004【总页数】3页(P134-136)【关键词】跨流域引水;梯级水电站;径流影响;大通河【作者】李小荣【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1+.4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加大,梯级电站的建成运行,特别是在西北缺水地区,实施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对河流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产生了很大影响,使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断流。
因此,开展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对河流特性的影响分析,引起社会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活动对河流特性、自然生态的影响。
大通河是黄河上游支流—湟水的最大一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天峻县托勒南山,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青海省的天峻、祁连、刚察、海晏、门源、互助、乐都、民和以及甘肃省的天祝、永登、红古等11个县(区),在青海省民和县享堂镇附近流入湟水。
流域呈狭长地带,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干流全长560.7 km,天然落差2 793 m,流域面积15 130 km2,占湟水流域总面积的46%。
河流生态治理防洪影响评价讨论3100字
河流生态治理防洪影响评价讨论3100字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各项经济建设,都在不断扩大规模,在河流功能上更加需要提高防洪管理工作,加强针对河流管道的治理,充分发挥防洪功能,减少污染问题,服务国家建设的各项工程顺利进行。
实现人水之间和谐运转。
根据社会环境综合情况分析,加强河流治理建设,考虑好水环境、水安全和水景观的生态历史发展阶段,满足社会对于生活质量需求,提高水利用合理性。
1.河流生态治理的概述和功能分析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河流贯穿城市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区域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载体,决定了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最关键性问题就是要满足城市用水和生活用水合理性,城市河流最主要分布就是区域和径流问题,要不断提高城市区域的河流的流通合理性。
城市规划发展中出现了很多人工河,经过地质土质结构和土壤层堆积,人工河流已经慢慢形成了自然河流,也就是沟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环境质量增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提高河流的防洪和泄洪效率,保障蓄水和运输功能良性发展,河流是城市健康发展主要内容,主要起到的是排涝、蓄水和运输功能问题,在城市河流治理工作中,要保障工程建设和经济良性发展模式,最主要问题就是提高生态建设、人性化建设、社会环境和文化建设工作,提高城市发展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理念,优化生态文化建设工作,优化城市健康发展。
2.河流治理防洪现状分析(1)景观设计中存在不合理问题,河流是构成整个生态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景观的重要作用就是装饰性,更重要问题就是生态、文化和休闲作用,可以营造非常良好的和谐健康城市生活环境,但是目前很多河流景观设计中存在一定不科学性,河流的设计中只重视城市面貌优化发展,简单地只是追求一定视觉效益,缺乏良好的和谐美感,没有充分结合生态、文化和娱乐等多个方面综合问题完善,从而实现对于河流实用性功能体现,导致河流存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2)目前河流治理防洪中,存在很多河道处理不合理问题,河道是决定水流流向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了河流方向和变化形态问题,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要保障人们对于弯曲河道管理工作,有效的将河道能够直线改造成为人工河,在河道横切面适当规划。
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变化特征与突变分析
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变化特征与突变分析刘赛艳;黄强;解阳阳;王义民【摘要】[目的]分析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变化特征,明晰其演变规律,为大通河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累积距平、滑动平均、R/S法、Cramer法和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对大通河上游流域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趋势、突变状况及周期进行分析,并针对径流变化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大通河上游流域径流量存在以下特点:(1)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81.6%~87.2%的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年际变化波动频繁,1956-2010年经历了“丰-枯-丰-枯”4个循环交替;(2)近半个世纪以来,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呈减少趋势,尕日得和尕大滩站径流年均递减系数分别为0.010 2和0.006亿m3/年,两站Hurst指数分别为0.70和0.58,表明径流减少趋势具有正持续性;(3)大通河上游径流在1989年出现突变,原因是1989年汛期发生大面积集中降水,因此突变不具有持续性;(4)大通河上游流域年径流量在6,18及30年左右时间尺度上周期振荡明显;(5)气候变化是大通河上游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主要是外调水工程)直接导致了上游径流的减少.[结论]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量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在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应引起重视.【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44)003【总页数】8页(P219-226)【关键词】大通河;径流变化;径流突变;R/S法;Cramer法;小波分析【作者】刘赛艳;黄强;解阳阳;王义民【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IPCC(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主席Pachauri在IPCC技术报告之六《气候变化与水》的序言中指出:“气候、淡水和各社会经济系统以错综复杂的方式相互影响。
解决河流生态问题的方法
解决河流生态问题的方法一、引言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河流生态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恢复河流生态,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解决河流生态问题的七种方法,包括流域管理、生态修复、水质监测、水污染防治、洪水控制、环境教育和国际合作。
二、流域管理流域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旨在协调整个流域内的水资源管理。
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在流域管理过程中,应考虑自然生态、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通过采取工程技术、生物措施等方法,恢复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针对不同的生态问题,可以选择植被恢复、湿地修复、河道治理等措施。
生态修复应遵循自然规律,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以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四、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保护河流生态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定期监测水质状况,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为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监测应包括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指标,如重金属、有机物、氮磷等,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水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是解决河流生态问题的关键措施。
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加强污水处理和废弃物回收利用。
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如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城市污水治理等。
六、洪水控制洪水控制是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技术手段,减轻或避免洪涝灾害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包括建设防洪堤坝、疏浚河道、水土保持等措施。
洪水控制应注重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要加强洪水预警系统和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七、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通过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针对河流生态问题,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河流生态保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例如,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公益活动、学校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环境教育,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以及自觉遵守环保法规等良好行为习惯。
青藏高原大通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青藏高原大通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王淑芝;温得平【期刊名称】《干旱区地理》【年(卷),期】2024(47)2【摘要】大通河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开展变化环境下水资源演变、归因研究对保护区域水生态环境,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集中度、集中期、有序聚类检验、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流域径流的年际变化、年内分配、周期和突变变化特征,基于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和双累积曲线定量评估了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1)近60 a大通河流域气候暖湿化明显,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潜在蒸发量增幅分别为0.42℃·(10a)~(-1)和8.9 mm·(10a)~(-1)、5.6 mm·(10a)~(-1),年径流呈减少趋势,倾向率0.67×108m3·(10a)~(-1)。
(2)径流集中度和不均匀系数呈微弱下降趋势,枯季径流增加趋势明显,年内分配更趋于均匀,集中期有推迟趋势,延迟速率为3.0 d·(10a)~(-1)。
(3)年径流在44 a左右尺度上周期震荡明显,突变发生在1990年,突变后径流量减少3.52×108m3,流域冰川分布呈减小趋势,植被覆盖无显著变化。
(4)气候、人类活动对大通河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7.7%和117.7%,降水量是流域来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跨流域调水是引起径流减小的主要驱动因素。
【总页数】11页(P203-213)【作者】王淑芝;温得平【作者单位】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青海省水旱灾害防御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相关文献】1.变化环境下泾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2.沁河飞岭水文站流域径流模拟及径流变化归因分析3.永定河三家店以上流域径流减少归因分析4.秦淮河流域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及径流变化归因分析5.我国西北疏勒河和党河流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还原计算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抉择为了子孙后代——青海地质环境恢复综合治理纪实
,●专曩策划抉撵黼i0∞3年.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窟大18在青海高睬上悄悄拉*r●l暮。
从造一年*蝓厦至其后的矗年问.第一立乳伍H j发了,第二支H伍m发T.第i点n伍出发他们时仆目维.奔向祁崖山Ⅸ、j缸弹头、青湃鞠辟、柯蛊各地…开始了一辅岳特瘴的盛斗——治理恢复矿m地质环境.●朴Ⅲ史遗留在大地母亲身t的村伤.冉遗一十风景旁羹的●睛簿。
这一年虽热授有什宣特辟音兑,但避项密大T嚣却是^t I在有T探封的历史教_q之后作帆的抉择.它的童里注定耍t t^史册.耍蕞后人评说。
有人■经说过.r产膏■是经济杜台发牌的重要曲髓糊,r产责曩的开采点燃了^类i明的烛光。
但当乱采溢挖扈为人们日“为常的斌}}取。
当古老的地簟文明在乱采啦挖中奠着草术的鞠零m衰艘.奠着*癀的枯*日●&.■里还台有人类文明W=?青■车来是十贫■的地方.但m是一十膏有的地方。
它的t不仅仅日为它拥有孕青Ⅱ千年华蔓文明的i江之谭,更拥有丰膏的r产责■.浩在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其中■黼、健、石棉、硅蕨6、凄萼8o冉海禹i经昭6,加1D为了子孙后代一二.d。
L——青海地质环境恢复综合洁理纪实i譬“灞赫蝠茹辫蕊蒜蟛鬣稿翱种矿产簟储量埘舍目之甘。
青海的r产开发可m追翻刊元束明韧,昂时同,大通的蝉、鼍帙m帕铂、西宁北m的帙、大道河菠墙的廿垒等杆E有韧步开采和精蠊。
此岳.历朝历代R知采挖,W育请理者史书蛘有记■。
毋庸置氍.新巾目成立后.青海r生蕾蛏为国索做出过E太贾t。
但我们也应谈看捌,由f i皓的勘采技术的长勰精后.也使魏们付出T E大的,R境费■代价。
进^上世纪^九1年代.目l着闻采建设步他的不断加快,矿生Z膏成为青一的克邑P生.在一些地方.由f政府蕾璃体制不完鲁.加上一晦^啦敢摩雎.在一定程度t出曩丁乱采泣挖现羹。
从历史驯理实.长斯投有’一∞乱采泣挖.{仪造戚r督■的F太椎费,M时也引岛r一幕对严重的地质环境H薏。
采把地Ⅸ地质地麓量A t t环,±堆植被拜弭蕞占压挖掘.埔T术均奢幕辘蕞打乱,矿m发生地质灾害轾发.矿m地鏖g境曼刊污羹t世2^九十年代.走批农R焉^i江I E飑K.对盘r进行攘夺式开采.10多年的秒盒开采.倥这一地R r m自摘环境i目全非.2琨出一片蕞破荒芜的量蠢.*i在d些地方《出琨T。
青海高原荒漠化问题现状·成因及改善措施
青海高原荒漠化问题现状成因及改善措施任又成;吕梦卿;张志斌【摘要】对青海高原的荒漠化现状作了详细研究和分析,介绍了青海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了荒漠化成因,并对荒漠化问题的主要改善措施进行了研究.【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29【总页数】3页(P10279-10280,10334)【关键词】青海;生态;变化;改善措施【作者】任又成;吕梦卿;张志斌【作者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西宁810016;河北省新乐市林业局,河北新乐050700;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西宁8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3荒漠化是全球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是受荒漠化危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青海省总面积为72.12×104 km2,全省除湟水、黄河沿岸地区地势较低外,其余广大地区海拔均在2 500~5 500 m。
高原连绵,山峰群起,盆地相间,滩大沟深,气候干旱、寒冷,水资源分布不均,有显著垂直地带性,地形结构复杂,生态系统脆弱。
特别是青海南部和北部形成鲜明对比。
日月山以东,属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缘,59%为山地。
其中,耕地为59 ×104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0.81%,有林地面积为25×104 hm2,占总面积的0.35%,可利用草场面积为31.61 ×104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43.76%。
全省林业用地面积为309.7×104 hm2,森林覆盖率仅为2.59%,居全国末位。
据调查,青藏高原高寒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达31.328×104 km2,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1.95%,绝大部分分布在青海和西藏两省(区)。
其中,青海省约为11.24×104 km2,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区及“江河源”区。
高寒地区荒漠化土地类型主要有流动沙丘、风蚀残丘和戈壁,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裸露沙砾地、半裸露沙砾地。
生态河道治理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生态河道治理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生态河道治理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改善水环境、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想谈谈生态河道治理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河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水生态环境,还对人民生活和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河道治理工作,将其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
生态河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综合考虑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以下是我对生态河道治理的几点看法:一、加强河道污染治理,提高水环境质量。
我们要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的原则,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源,加大污水处理力度,确保达标排放。
同时,加强河道清淤、疏浚、护岸等工作,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功能。
二、推进河道生态修复,构建健康水生态系统。
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恢复河道原有生态景观,提高河道自净能力。
通过植树造林、绿化带建设、水生植物种植等措施,丰富河道生物多样性,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三、强化河道管理,实现长效治理。
我们要建立健全河道管理体制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责任,加强河道巡查、监管和执法力度。
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引导群众参与河道保护,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科技支撑,提升治理水平。
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生态河道治理中的作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
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河道治理专业人才。
五、注重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开展生态河道治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总之,生态河道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持续奋斗。
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河道治理的目标,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河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修复措施
河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修复措施摘要:河流生态系统软件要想正常运行,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虽然传统的流域管理项目可以有效地管理路线,但由于之前流域生态系统软件之间缺乏协调,受项目原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对河流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以生态和谐理念为指导的河流整治,需要把握河流的生态自然环境和流域的生态特征,对流域进行相应的整治,在河流生态敏感区给予河流一定的尺度空间,尽可能利用生态工程数据进行整治。
关键词:河道整治;生态环境;影响;保护修复;措施1工程概况1.1防洪工程现状上寮河全长6.98km,大多数河流每10至50年处理一次。
港头污水池至五孔管涵出入口段为纯天然河道,河道宽度约30~60m。
该路段已纳入桥梁底部规划区域的防涝工程进行处理。
本工程整治范围包括五孔管涵进出口至巫山水利枢纽主坝中下游河段。
其中,创新路以下流域地势低洼,地面高程在3米至4米之间,部分底点高程不足3米。
同时,由于港头污水池水位的支撑和中央路宝安大道管涵的降低,该地区城市内涝较为严重。
1.2水生态修复工程现状河道的上下游约0.75公里为丘陵地形。
河道毗邻深圳市福永供水公司、巫山水利枢纽和凤凰山。
目前,通道两侧都有菜园和工业生产工厂。
河流的左岸是一个直立的挡土墙,工厂墙靠近河流而建,创造了一个没有扩张的室内空间。
左岸有一个菜园,可以利用大的室内空间。
沿途没有搬迁,道路完全连通。
但边坡落差较大,路堤高8~9米,被人和水阻挡。
目前的景观主要是地面覆盖物和果树。
由于项目建设、野生物种入侵等自然原因,部分边坡遭到破坏,杂草丛生,不仅影响滨江休闲旅游的安全,也缺乏良好的景观效果。
中上游约2km为小型复合断面。
台湾海峡两岸都是工业用地。
工业工厂聚集在一起,有些建筑杂乱无章。
沿河修建了几座工程建筑,导致沿河的畅通道路受阻。
不过,在拆除少量旧工程建筑后,海峡两岸的交通可以完全连通。
目前,绿色数量不够,缺乏颜色变化,物种单一,缺乏层次,因此无法建立良好的绿色植物生态生物群落。
大通河水电开发现状
附件二大通河、湟水河水电开发现状大通河流域概况大通河是黄河的二级支流,是青海省重点水源涵养区和天然林保护区,是近期青海省中小型梯级电站开发的重点河流,青海省境内产水量达27亿m3,占流域总来水量的89.9%。
大通河流域包括甘肃、青海两省所辖的10个县1个区的全部和部分地区。
截止2000年,大通河流域内总人口46.7万人(青海19.5万人,甘肃27.2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3.5万人(青海3.7万人,甘肃9.8万人),主要集中在红古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28.9%;农牧业人口33.2万人(青海15.8万人,甘肃17.4万人),主要集中在门源县和永登县境内,农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1.1%。
在总人口中汉族占45%,回族占40%,藏族占10%,其它民族占5%。
区内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有耕地6.39万km2(青海3.73万km2,甘肃2.66万km2),有效灌溉面积1.65万km2(青海0.80万km2,甘肃0.85万km2),耕地灌溉率为25.8%。
青海部分一.黄河中型水电公司简介黄河中型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黄河中型水电公司)作为大通河梯级电站的主要建设单位之一,于2002年7月15日成立,2002年9月25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注册资本金5.6亿元人民币。
截至2008年9月,公司总资产达到23亿元人民币。
黄河中型水电公司的主要职能是中、小型水电站的开发建设、生产、经营。
黄河中型水电公司已建成五座电站,总装机容量36.18万KW,年设计发电量14.56亿kW.h。
苏只水电站是公司成立后开发的第一个项目,位于青海省循化县与化隆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以发电为主,总装机容量22.5万KW(3×7.5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8.79亿kW.h,至2006年12月25日竣工。
在大通河流域已建成的东旭二级、卡索峡、青岗峡、金沙峡四座水电站,共13台机组,总装机容量13. 68万KW,设计年平均发电量5.77亿kW.h。
大通河流域水电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及管理对策
呈树枝 状 , 中下游 呈 羽状 , 要 支流 有莫 日曲 、 主 克 克赛河 、 拉 沟 、 安 河 、 虎 沟 和 左 左 拉 水 等 。 萨 永 老 大通 河于 流全 长 54 1m, 中甘 肃 省 境 内 于 流 0 .k 其
长 5k 甘 青 共 界 段 河 长 4k 8m, 8 m。 流 域 总 面 积
与大家探讨 。 1 大通 河基本 情 况 1 1 水力 资 源 现状 。大通 河 是湟 水 河 的 一级 支 . 流, 黄河 的二级 支 流 , 源于青海 省海 西州天 峻县 发 托 勒南 山 , 自西北 向东南 流 经我 省 刚察 、 连 、 祁 海 晏、 门源 、 互助 、 乐都 等县和 甘肃省 的天祝 、 永登 两
中 图分 类 号 :02 X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725 (070 . 40 10.44 20 )41 . 6 3
小水 电是 清洁 的 可再 生 能源 。近 年来 , 海 青 省积极发展 小 水 电 , 解 决 广 大农 村 及偏 远 地 区 对 的用 电需求 , 解 电力 供 需矛 盾 , 化能 源 结构 , 缓 优 改善农 村生产 生活 条件 , 进 当地 经济 社会 发展 促 发挥 了重要 作 用 。但 是 , 在小 水 电快 速发 展 的 同 时, 大通 河 等流域 出现 了规 划 和管理滞 后 、 占资 滥 源、 抢夺 项 目、 序 开 发 、 坏 生 态 等 问题 。一 些 无 破 项 目未履 行建设 程序及 环境 影 响评 价 审批 手续 即 擅 自开工 建设 , 工期 间未 落实环境 保护措 施 , 施 造
维普资讯
青海环 境
第 l 第 4期 ( 第 6 期 ) 7卷 总 6
20 07年 l 2月
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水质治理、河道清理、河岸植被保护等。
一方面,水质治理是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
由于各类污染源的排放和废水排放标准的不达标,导致河流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因此,应加强工业和生活废水的处理,提高排放标准。
同时,也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采取科学施肥、循环利用等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另一方面,河道清理也是保持河流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河道的淤积和倒塌会导致水流变慢,影响河流的自净能力。
因此,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和疏浚工作,保持河道的通畅。
同时,应加强河道的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此外,河岸植被的保护也是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
河岸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质清洁,提供生境和栖息地。
因此,应加强河岸植被的保护,并进行植被绿化工程,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
在治理河流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缺乏资金和人力资源。
河流的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但是目前很多地方的财力和人力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治理需求。
其次,是缺乏全面的监管和管理体制。
河流治理牵涉到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协调合作,但是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管理机制,导致工作分散、效果不明显。
再者,是群众意识和参与度不高。
河流生态环境的治理需要广大公众的支持和参与,但是部分地区的群众环保意识较低,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机关领导的投入。
机关领导应该提高对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视程度,增加资金和人力投入,提高治理效果。
二是建立健全监管和管理机制。
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和沟通,建立统一的指挥和管理体制,加强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监管和管理。
三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机关领导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组织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河流生态环境的治理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通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问题探讨
摘要通过对大通河流域生态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是该流域生态与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针对现状,就植树种草方面提出了生态系统恢复的相关措施以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现状;恢复措施;大通河流域
大通河流域发源于祁连山区海西州天俊县境内岗噶肖合力峰,由西向东流经天俊、祁连、刚察、门源、互助、天祝、永登、红古区、民和等县(区),与湟水汇合后注入黄河,全长554km,是华热地区最大的河流之一,对黄河水源涵养及黄河源生态系统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其流域总面积432.64 km2。
该流域具有降水量小、蒸发量大、降水分配不均等特点,是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较为严重的区域。
1现状
1.1水源涵养功能减弱
互助县北山地区森林植被和山区草地是大通河流域主要水源涵养区,由于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经营粗放、开发过度以及大量放牧,造成林农、林牧、林矿矛盾突出,致使灌木林下线比20世纪60年代上移39m,林地减少,草场退化,植被覆盖率降低,水源涵养能力持续下降。
1.2防风固沙功能下降
从20世纪70年代起,天然林的梭梭林出现衰败、枯死,到2007年已有2.93万公顷死亡或接近死亡,人工灌木林中有0.75万公顷死亡。
防风固沙体系退化,引起防风固沙功能下降,导致下游固沙植被由湿生向旱生演替。
2生态退化原因
2.1大量截留引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的不断开发,耕地面积随着增大,中上游地区不得不大量截留引灌,导致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下游北部1.3万公顷耕地因缺水而弃耕导致了又一次沙化。
2.2过度开采地下水
中下游地区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逐渐稀疏,直至大面积生态衰退、死亡,地表裸露。
大通河流域生态变迁过程明显表现出了随着水资源的减少而退化这一特征。
3生态恢复措施
3.1区位划分
大通河流域按照海拔、降水量、湿润指数、年均气温、生长期、植被状况等,可分为4个生态区位:湿润生态区、亚湿润干旱生态区、半干旱生态区、干旱生态区。
3.2封禁水源区
大通河起源于祁连山脉天俊县境内,源头冰川面积63.79km2,储水量22亿立方米,年平均消融水量0.57亿立方米。
该区生态系统完善,生态地位突出,应禁止乱采、滥伐、滥牧及一切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按国家二级水源区的标准严格进行保护。
3.3保护好现有湿润区森林
大通河流域的湿润和亚湿润干旱区有乔木林6 987万公顷,灌木林22万公顷,草地22.79万公顷。
据研究,1hm2有林地、灌木林、草地分别比荒山多蓄水179.42m3、105.02 m3和91.61m3。
按此计算,大通河上游森林和草地涵养的水源量是冰川年平均消融水的1.05倍。
因此,保护好大通河流域现有森林和草原,对缓解下游生态危机尤为重要。
3.4人工造林与退耕还林草并举
亚湿润及湿润干旱区有宜林荒山1.96万公顷,耕地5.34万公顷。
可采取人工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并举的方法进行恢复和重建,能节水0.61亿立方米/年。
4生态恢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避免重林轻草
林草植被建设中普遍存在重林轻草的问题。
据统计,青海省近年完成的退耕还林(草)面积中,还草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5.34%。
大通河流域年降水量<250mm 的面积占99.90%,由于林木耗水量大,蒸腾作用强烈,因此要尽量避免大面积的发展乔木林,因地制宜地栽植灌木林,以减少水资源的无效蒸发。
4.2重视封山育林、封山禁牧
按退耕还林政策,造林钱粮全部补贴。
相比之下,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的措施就比较简单,投资小,见效快。
可采取封山育林、封山禁牧或补播补植等方式实施。
4.3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积极推广应用GGR等新技术,可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采取立地条件划分与适地适树、径流征地、使用生根粉和保水剂等。
5参考文献
[1] 王华连.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建设问题探讨[J].甘肃林业科技,2004(3):44-47.
[2] 代亚丽,温铁民.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林建设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0(4):31-33.
[3] 杜青华.青海生态环境损失分析与补救措施初探[J].青海社会科学,2003(4):53-55.
[4] 安乐平,蔡小春,王宏.黄河源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问题探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