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阳伽蓝记略窥北魏寺院园林

合集下载

洛阳古代园林之北魏园林

洛阳古代园林之北魏园林

洛阳古代园林之北魏园林北魏是从大漠北缘迁都洛阳的。

这个王朝对中原文化狂热追慕,恨不得一日之内认识所有的汉字,其汉化进程之快,令史官都来不及详细记录。

它在洛阳修建了1367座佛寺,开凿了龙门第一个洞窟,建起了永宁寺和永宁寺塔,谱写了佛寺园林和风景园林的绝美华章。

在洛阳建都的13个王朝中,北魏的色调是一片金色。

自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后,全国佛寺竟增至3万余座,有僧尼200万人,这是一个佛的国度。

而洛阳的佛寺有1367座,每座佛寺都有独立的园林格局。

难怪园林专家王铎反复向我交代:要重点写写北魏园林,它是中国园林的转折期和快速发展期,其皇家园林已经有了向世界展览的意向,佛寺园林已经有了超现实的理想境界,风景园林已经有了自然与人文相谐的种种意趣。

炎炎夏日,汗流浃背,但74岁高龄的王铎先生执意送我出门,似乎要送我走进北魏王朝……佛寺园林多而清幽北魏宫城在汉魏故城城址上重建,仍在白马寺东边。

其单一的宫城形制,在曹魏时期已经形成,只是在汉代北宫的基础上修建了四面城垣。

内城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0公里。

内城之外又加外廓城,共有坊里220个,大量私家园林散布在坊里之间,少量皇家园林围绕着宫城城垣,众多的佛寺园林分散在城内外。

这是一个梵音回响的城市。

佛寺主殿上的金色覆瓦,在余晖中散射着宗教般的庄严与宁静。

《洛阳伽蓝记》中载:从汉末到西晋,洛阳只有佛寺42座,而到了北魏,洛阳佛寺达到1000多座。

佛寺园林随之兴起,即使在城市中心地段,也常见环境幽静的佛寺园林。

而在近郊建的佛寺,都选择山林水畔作为参禅之所。

其选址的原则:一是近水源,以便获取生活用水;二是近树林,既是景观的需要,又可就地获得木材;三是地势背风向阳,有良好的小气候。

洛阳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的地方很多,北有邙山,南有龙门,西边可延伸到新安县的青要山,东南可延伸至万安山麓和中岳嵩山。

由于佛寺密布,当时的洛阳古刹林立,僧尼云集,一派热闹景象。

据王铎先生著的《洛阳古代城市与园林》记述:当时洛阳城内的永宁寺,没有依托名山大川营造园林的条件,但为了营造出园林环境,只好在寺院四面围墙上各开一扇门,各门都有通往外界的林阴大道,栽满青槐。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特征.doc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特征.doc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特征摘要: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整体上在内城和郭城沿御道规整化布局里坊区,并呈现出以类相从、坊市趋于融合、里寺相互掺杂以及权贵富贾竞相豪侈等特征。

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与北魏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折射出北魏历史兴衰,促进了北魏时期城市转型,为隋唐时期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特征中图分类号:K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1-0028-04洛阳作为北魏全盛时期的重要都城,自北魏迁都伊始即进行了大规模的营建,有计划地在内城和郭城开辟出大面积的里坊区。

据杨?之《洛阳伽蓝记》(以下简称《伽蓝记》)载:“京师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户十万九千馀。

庙社宫室府曹以外,方三百步为一里,里开四门,门置里正二人,吏四人,门士八人,合有二百二十里。

”洛阳城中约十万九千余户的人口主要居住在里坊区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城市由中古社会到近古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亦具有典型特征,在都城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本文拟对此加以探索研究。

一、里坊布局的整体特征从整体布局看,北魏洛阳城的里坊主要分布在内城和郭城,内城主要分布在宫城以南,郭城主要分布在城西、城东,由于地形限制,城南、城北分布较少,呈现出沿御道分布、规整化布局的特点。

北魏洛阳城是在汉晋旧城的基址上重新营建的,既承袭了汉晋旧城建制的传统又有所革新:改变了以往都城宫城、内城的二重格局,将整个郭城开辟出来,并在内城和郭城建筑了里坊区以安置随迁人口,呈现出规整化布局的特征。

据《魏书》卷18《广阳王嘉传》载:“嘉表请于京四面,筑坊三百二十,各周一千二百步,乞发三正复丁,以充兹役,虽有暂劳,奸盗永止。

诏从之。

”此举虽是为了防备奸盗,但也是“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第一次有计划地把居民的‘里’整个建成,做出整齐的布局,规定了统一的规格。

”这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从《洛阳伽蓝记》论北魏洛阳城市佛寺园林

从《洛阳伽蓝记》论北魏洛阳城市佛寺园林

从《洛阳伽蓝记》论北魏洛阳城市佛寺园林
马娜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06(024)011
【摘要】<洛阳伽蓝记>详尽记载了北魏时期洛阳佛寺,该文据此对我国佛寺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北魏洛阳城市佛寺园林的形制特征、文化特质以及对后世寺庙园林的历史影响进行了分析概括.
【总页数】3页(P172-173,182)
【作者】马娜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建筑学院,362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8.4
【相关文献】
1.《洛阳伽蓝记》所见北魏洛阳城的动植物与城市环境 [J], 岳彦如
2.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时期佛寺园林造园思想及生产活动 [J], 陈娟
3.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洛阳城商业布局特点 [J], 周梦杰;刘亚中
4.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洛阳城商业布局特点 [J], 周梦杰;刘亚中
5.北魏洛阳寺院园林营建考——以《洛阳伽蓝记》为中心的考察 [J], 张鹤泉;赵延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洛阳伽蓝记》的园林研究

《洛阳伽蓝记》的园林研究

《洛阳伽蓝记》的园林研究《洛阳伽蓝记》是唐代文学家陈维崧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园林研究的重要参考之一、这本书以洛阳的佛寺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当时著名的伽蓝园林的设计和构造。

通过对《洛阳伽蓝记》的园林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唐代园林的特点和设计理念,为今天的园林设计提供借鉴与启示。

《洛阳伽蓝记》的园林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代园林的特点和设计思想。

首先,在布局方面,《洛阳伽蓝记》中描述的园林通常呈现出封闭、层次分明的形式。

园林一般被围墙围绕,内部分为多个院落,每个院落之间通过门户相连。

这种布局形式在许多古代园林中也有体现,象征着园林空间的层次感和秩序感。

此外,在园林的建筑风格方面,《洛阳伽蓝记》中也反映了当时的建筑风尚和工艺技术。

园林中的殿堂、亭台、廊道等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建筑形式丰富多样,线条流畅,雕刻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此外,书中还特别提到了园林中的石雕艺术,许多园林都有石雕的装饰,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感。

通过对《洛阳伽蓝记》的园林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唐代园林的特点和风格,并且为现代的园林设计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我们可以从唐代园林的布局和景观设计中学习,将自然与人工结合,突出园林的层次感和意境美。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唐代园林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技术中汲取灵感,将古代的建筑元素融入到现代园林设计中,创造出独特而具有文化底蕴的园林空间。

总之,《洛阳伽蓝记》的园林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唐代园林的特点和设计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领略到唐代园林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将古代的园林元素融入到现代的园林设计中,创造出更具有个性和魅力的园林空间。

从《洛阳伽蓝记》论北魏洛阳城市佛寺园林

从《洛阳伽蓝记》论北魏洛阳城市佛寺园林
ga r dens of uoy n a n t e L a g d h hior al f en e h t ge s i l t c i u c t t e l er n o a a s K y W o ds T r s0 Re r so he e r em f co d ft T m pl sofL y g, h h n e e uo an T e No t er r W eiL y g h t em pes d uo an T e ci t y l an gar den s
这 个I 期 ,初步 确 、 林 的美 演 愈烈 , 以至 A后 胡 氏秤修 建济 阳城 水 宁寺I “ 时 r 时 剀掘
佛 寺 同林 H 于佛 教 营建 过度 也” 济 的佛 寺徒然 大量 增加起 来 , 济 日伽蓝 I 』 《 l
学思 地 ,奠 定 J 中周 风 式 园 林发 展的 毖础 , l l 口l ]可也诞 摹 全 黄泉 .{ 金像 一 K A后 以 为信 法之 征 ,是以 rl l 媳吲林 又 一新 类型 川习 0
的影 响


lt n he Nor er e e e r co de t W l h n w r e r d det l y i er s o cor s of ai edl n T m fRe d t e plsof u a Us g t s he T m e oy ng L i hi n boo h k t e pap rm ail t i son e ny sud e t it cal he h sor i back gr oun he d oft dev op en h f d s s e el m t t e r an y t m om c har c十 i十 c 十 cul ur l a ers i he 十 a

《洛阳伽蓝记》读书摘抄

《洛阳伽蓝记》读书摘抄

1.《洛阳伽蓝记》具有强烈的文学性,还有优美的文笔和较高的文学价值。

2.《洛阳伽蓝记》虽是一本记录洛阳佛教寺庙的历史地理名著,但是其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强烈的人文关怀,我们在研读它的时候,可以从中了解和感知到许多北魏时代的人物群像、社会风貌、政治图景、宗教习俗等,因此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3.《洛阳伽蓝记》展现了我国北魏时期的社会风貌。

展现了我国北魏时期的人物形象,其中不乏北魏庶民和妇女形象。

从《洛阳伽蓝记》中还可以看到北魏当时的寺院布局及园林景观。

4.从《洛阳伽蓝记》中,有研究者总结出文中所提及的树木就包括栝树、柏树、松树、柽树、椿树、枳树等,具有一定的史料研究价值。

图片5.永宁寺诏中书舍人常景为寺碑文。

景字永昌,河内人也。

敏学博通,知名海内。

太和十九年为高祖所器,拔为律博士,刑法疑狱,多访于景。

正始初,诏刊律令,永作通式。

敕景共治书侍御史高僧裕、羽林监王元龟、尚书郎祖莹、员外散骑侍郎李琰之等撰集其事。

又诏太师彭城王勰、青州刺史刘芳,入预其议。

景讨正科条,商榷古今,甚有伦序,见行于世,今律二十篇是也。

又共芳造洛阳宫殿门阁之名,经途里邑之号。

出除长安令,时人比之潘岳。

其后历位中书舍人、黄门侍郎、秘书监、幽州刺史、仪同三司。

学徒以为荣焉。

景入参近侍,出为侯牧,屋室贫俭,事等农家;唯有经史,盈车满架。

所著文集数百余篇,给事中封暐伯作序行于世。

图片【译文】胡太后下诏命令中书舍人常景作寺庙碑文。

常景字永昌,河内人。

勤勉好学,通晓各种知识,海内知名。

太和十九年,为高祖所看重,选拔做律学博士,刑法和狱案有疑问,往往询问常景。

世宗正始初年,下诏刊定律令,永远作为通用的法式。

先是命令常景同治书侍御史高僧裕、羽林监王元龟、尚书郎祖莹、员外散骑侍郎李琰之等编著为书。

又诏令太师彭城王元勰、青州刺史刘芳参与讨论。

常景讨正条理,斟酌以往的旧律和当前的实情,很有次序,通行于世,这就是现在的法律二十篇。

又同刘芳起洛阳宫殿门阁的名,经过的路和里邑的号。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时期佛寺园林造园思想及生产活动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时期佛寺园林造园思想及生产活动

艺术生活A RT&L I FE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时期佛寺园林造园思想及生产活动322020年第3期(总第215期)N0.3 2020S e ria l N0.215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时期佛寺园林造园思想及生产活动陈娟(安徽艺术学院美术设计系,安徽合肥230000)摘要:魏晋时期佛教兴起,文化与宗教交融渗透,佛寺的兴建孕育了佛寺园林这一新的类型诞生,促进我国造园 艺术朝着多元化的发展与繁荣。

该时期佛寺园林造园艺术兼容儒、释、道、玄等美学思想,造园手法精彩各异,类型丰富多样。

通过对《洛阳伽蓝记》中记载的佛寺园林的造园特征、思想及生产活动进行归纳和总结,指出佛 寺园林从内部造园逐渐走向外围园林化环境发展,从浓郁的神异色彩转化到自然色彩,在追求园林艺术精神与自 然精神的同时兼顾居民的公共活动性及生产性。

该研究为我国古代环境审美提供了一个重要参照对象,也为从古 至今的造园活动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北魏佛寺园林;造园特征中图分类号:J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81 (2020) 03-0032-06引言《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又称《伽蓝记》,为北魏人杨 炫之所撰,成书于东魏孝静帝时。

北魏时期,曰益 加剧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孕育着各种宗教的盛行,宗教建筑的大量出现,围绕宗教建筑而相应出 现的佛寺园林应运而生。

从洛阳寺院发展记载中可 知,西晋永嘉末年只有42处,到北魏末年增加至 1367处。

北魏的洛阳既是帝王之都又是佛教中心,双重繁荣与兴盛催使佛寺园林迅速发展,洛阳有“佛 寺园林满洛城”之称。

此外,北魏的僧尼具有免除 役税的特权,生活比较有保障,在繁重的赋税徭役 面前,许多穷困的人甘愿以宅为寺,出家为僧[1127。

任城王澄在奏文中曾经写到:“自迁都已来,年逾 二纪,寺夺民居,三分且一。

”[2]1773这些因素为佛 寺园林造园活动的兴起和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由《洛阳伽蓝记》谈北魏寺庙布局特点

由《洛阳伽蓝记》谈北魏寺庙布局特点

3由《洛阳伽蓝记》谈北魏寺庙布局特点陈昊雯(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摘 要:《洛阳伽蓝记》详尽记述了北魏迁都洛阳的四十年中佛寺的兴衰,本文通过对该书的梳理,结合北魏洛阳永宁寺、大同方山北魏思远佛寺、赵彭城东魏北齐佛寺的考古材料,试对北朝佛寺的布局特点进行一些讨论。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北魏;寺庙布局中图分类号:B9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4-0304-03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后不断发展,到北朝时已十分兴盛了。

在北魏统治时期,由于其特殊的政治环境以及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佛教的传播、推广尤甚,大批的佛教建筑得以修建,洛阳作为北魏都城,更具有代表性。

《洛阳伽蓝记》所描写的就是北魏都洛时期洛阳城内的佛寺状况。

北魏虽有太武帝灭佛在前,但在高宗成文帝时便下《修复佛法诏》:“今制诸州郡县,于众居之所,各听建佛图一区,任其财用,不制会限”。

待到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鲜卑民族算已完成了全盘接受汉化的过程,而以中国正统自居了,而此时北魏,尤其是其上层贵族崇佛之风更甚。

孝文帝拓跋宏“每与名德沙门,谈论往复”;宣武帝元恪“笃好佛理,每年常从禁中亲讲经论,广集名僧,表明义旨,沙门条录为内起居焉”;“上既崇之,下弥企尚”,在北魏都洛的四十年里,洛阳的佛寺由西晋末年的四十二所,迅速增加到了一千多所,“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

于是招提栉比,宝塔骈罗;争为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

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

”《洛阳伽蓝记》一般认为是北魏杨之所著,以北魏都洛四十年间洛阳佛寺的变迁为主线,但同时记录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风俗、掌故、传闻、中外交流等方方面面,其史料价值值得重视。

一、北魏洛阳佛寺的建造来源北魏洛阳佛寺众多,不同的建造来源也造成了其不同的特点,具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皇家所立佛寺最重要的当属永宁寺,“熙平元年胡太后所立也”,可以算作是北魏都洛时期的国寺了。

《洛阳伽蓝记?卷二》北魏: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卷二》北魏: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卷二》北魏:杨炫之《卷二》作者:杨衒之◎城东明悬尼寺,彭城武宣王勰所立也。

在建春门外石桥南,穀水周围,绕城至建春门外,东入阳渠石桥。

桥有四柱,在道南,铭云:“汉阳嘉四年将作大匠马宪造。

”逮我孝昌三年,大雨颓桥,柱始埋没。

道北二柱,至今犹存。

衒之案刘澄之《山川古今记》、戴延之《西征记》并云“晋太康元年造”,此则失之远矣。

按澄之等并生在江表,未游中土,假因征役,暂来经过;至於旧事,多非亲览,闻诸道路,便为穿凿,误我后学,日月已甚!有三层塔一所,未加庄严。

寺东有中朝时常满仓,高祖令为租场,天下贡赋所聚蓄也。

龙华寺,宿卫羽林虎贲等所立也。

在建春门外阳渠南。

寺南有租场。

阳渠北有建阳里,里有土台,高三丈,上作二精舍。

赵逸云:“此台是中朝旗亭也。

”上有二层楼,悬鼓击之以罢市。

有钟一口,撞之闻五十里。

太后以钟声远闻,遂移在宫内,置凝閒堂前,讲内典,沙门打为时节。

初,萧衍子豫章王综来降,闻此钟声,以为奇异,造《听钟歌》三首行传於世。

综字世□,伪齐昏主宝卷遗腹子也。

宝卷临政淫乱,吴人苦之。

雍州刺史萧衍立南康王宝融为主,举兵向秣陵,事既克捷,遂杀宝融而自立。

宝卷有美人吴景晖,时孕综经月,衍因幸景晖,及综生,认为己子,小名缘觉,封豫章王。

综形貌举止,甚似昏主,其母告之,令自方便。

综遂归我圣阙,更改名曰赞,字世务,始为宝卷追服三年丧。

明帝拜综太尉公,封丹阳王。

永安年中,尚庄帝姊寿阳公主,字莒犁。

公主容色美丽,综甚敬之,与公主语,常自称下官。

授齐州刺史,加开府。

及京师倾覆,综弃州北走。

时尔朱世隆专权,遣取公主至洛阳,世隆逼之。

公主骂曰:“胡狗,敢辱天王女乎?我宁受剑而死,不为逆胡所污。

” 世隆怒之,遂缢杀之。

璎珞寺在建春门外御道北,所谓建阳里也,即中朝时白社地,董威辇所居处。

里内有璎珞、慈善、晖和、通觉、晖玄、宗圣、魏昌、熙平、崇真、因果等十寺。

里内士庶二千馀户,信崇三宝,众僧刹养,百姓所供也。

宗圣寺有像一躯,举高三丈八尺,端严殊特,相好毕备,士庶瞻仰,目不暂瞬。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洛阳城商业布局特点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洛阳城商业布局特点

69撰文/周梦杰,刘亚中《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杨衒之撰写的一部记载洛阳城内诸多佛寺兴建状况的重要历史著作,其意义深刻,全面反映了北魏都城洛阳的基本面貌。

文章根据《洛阳伽蓝记》所载的商业里坊名称和方位,推断出北魏洛阳城的市场布局,以及商业特点。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曾于洛阳任过职务的抚军府司马杨衒之在重过洛阳后所撰写的一部集宗教文化、地理知识、建筑风格、文学创作、中西交流于一体的历史和人物故事类笔记,此书作于东魏武定五年(即公元547年)。

其原本已经遗失,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洛阳伽蓝记》大都是以宋刻本为祖本,本文则主要以近代周祖谟先生校释的《洛阳伽蓝记》为版本依托。

此书按照城内以及城外的东、西、南、北为序共分为五卷,是以地理著作的面貌出现的。

这本书中以北魏佛教的发展为主要线索,主要目的是详细记述不同地理方位各个佛寺的历史兴建原因、形制规模、轶闻奇事,以此为基础来反映北魏洛阳城繁盛时期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及其社会的风俗、民情。

自20世纪以来,有较多学者已经对《洛阳伽蓝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也涵括较多层面。

例如:其版本的考辨、作者的考证,或者是从宗教学、文学、地理学、考古学、城市规划建筑、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方面来进行论述。

但是从经济层面来进行研究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因此《洛阳伽蓝记》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

本文即是根据《洛阳迦蓝记》所载,探究北魏洛阳商业的布局、特点。

魏晋以来,洛阳城的商业繁荣在北方城市中一直是很突出的。

郦道元曾在《水经注》中这样写道:魏晋时期的旧洛阳城中有三个大市,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市场就是位于洛阳城西阳门外御道北一里的金市,为黄金兑换市场,专门供达官贵人购买奢侈消费品。

另外一座市场是专为城东建设用来从事牲口贸易的市场,位置在城东建春门之外的石桥南,人们又称“马市”或者是又叫“中朝牛马市”,根据当时相关书籍的记载这里也就是“当年刑嵇康之所”。

另一座市场就是位于城北的粟市,为粮食交易市场。

《洛阳伽蓝记》所见北魏洛阳城的动植物与城市环境

《洛阳伽蓝记》所见北魏洛阳城的动植物与城市环境

《洛阳伽蓝记》所见北魏洛阳城的动植物与城市环境作者:岳彦如来源:《鄱阳湖学刊》2019年第05期[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作为北魏政权的都城和当时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城市建设日趋完善。

《洛阳伽蓝记》细致描述了北魏洛阳城的风貌,其中不乏对动植物的介绍。

通过对该书所记载动植物的整理与分析,可知北魏洛阳城动植物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街道、寺院、园林、住宅等各类空间场所,且大致呈现出以下特点:彰显山水审美风尚,密切联系城市环境,凸显佛教文化特色。

北魏洛阳城的动植物分布,与人们的生活需要、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文化特点及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出当时、当地特有的城市环境风貌。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动植物;城市环境;北魏洛阳城洛阳城开发历史悠久,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素有“河山拱戴,形胜甲天下”之称。

北魏迁都于此,经营十余年,国力渐臻鼎盛。

洛阳的城市规模随之扩大,人口滋生。

优越的自然环境,给洛阳带来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它们与城市中其他景观在长期的共同发展中渐渐成为和谐的整体,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北魏洛阳城与《洛阳伽蓝记》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坐落在现在的洛阳市东15里处,与偃师、孟津相邻。

它位于黄河下游,自古被认为是“天下之中”,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带;它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能够养育众多人口。

水与洛阳城也有密切的关系。

洛阳城历来以洛河为中轴东西分布,并对城市周围的伊河、瀍河、涧河三条河流进行不同程度的利用①。

自古以来,洛阳就是人们安居乐业、政权建都的理想地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市先后发掘了十余座古城遗址,时代最早者可追溯至夏朝②。

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虽然经历战火,但经北魏十几年的经营,洛阳城的规模更为扩大。

它不仅是北魏的都城和政治中心,也是当时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城内人口众多。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魏末洛阳“有户十万九千余”。

北魏政权在迁都前,经过极其科学、周密的规划。

北魏洛阳佛寺园林浅析

北魏洛阳佛寺园林浅析

北魏洛阳佛寺园林浅析摘要:本文以《洛阳伽蓝记》为基础,通过对书中的记述进行整理,以确切的数据和资料,分析了北魏洛阳佛寺园林的发展过程,并详细解析了北魏洛阳佛寺园林的来源和特点。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北魏洛阳佛寺园林中国园林从商周时期萌芽到秦汉时期成形,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发展进入一个转折时期。

魏晋以来的玄学发展和寄情山水的隐士追求以及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发展都对造园艺术产生极大影响。

此外,作为一个佛教极度发达的时代,佛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这个时期的园林设计。

在北魏的洛阳,有许多佛寺园林,这些佛寺园林代表了我国寺观园林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因着《洛阳伽蓝记》的记叙,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对北魏洛阳佛寺园林的发展状况作一些有趣的分析。

一.北魏洛阳佛寺园林的发生背景杨衒之所著《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内容以记载北魏时期的洛阳佛寺为主,书中记载杨衒之在孝静帝武定五年(公历547年)“因行役,重览洛阳”,对于曾见过洛阳佛寺异常繁盛景象的他来说,看到那种“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的寂寥景象,不禁恐慌起来,担心“后世无传”,才开始为这些伽蓝撰写传记。

《洛阳伽蓝记》以洛阳城的大伽蓝(大佛寺)为纲领,依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的次序,记载每一佛寺的造寺源流、地理位置、寺院景观及附近坊里的风土人情,兼述当代人物的活动、政治的变乱、神灵故事、鬼怪传闻、历史掌故等等。

列为主要条目的寺院有42所,实际文中提及82所,其中一所没有提到名字,仅仅提到其所在里中某人“分宅为寺”。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僧伽蓝摩”又作“僧伽罗摩”,是梵文samgharama的音译,简称为“僧伽蓝”、“伽蓝”。

意译为众园,即僧众所住的园林,是佛寺的通称。

中国自西汉开始接触佛教,三国魏鱼豢所撰《魏略西戎传》,文中载:“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

到了东汉初年,佛教才开始逐渐流传。

据说是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夜梦金人,闻西方有异神,遣郎中蔡谙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

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源于殷商时代的圃、囿、台。

时间追随着园林的发展,到最后的成熟。

三千多年历史的积淀,精致,美观,和谐,同时给予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要的仅是叹为观止的震撼。

同时,中国古典园林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一个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虽由人作,却有宛若天成的韵味。

更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曲折之水、错落之山、迂回之径、参差之石、幽奇之洞。

它的确能使人足不出户还可以领略多种风情,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艺术的熏染。

寺观园林更能如此。

一、寺观园林的概述(一)简介寺观园林,又称宗教园林。

是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之一。

寺观园林当然与信仰的传统文化分不开。

道、儒、佛三家文化都注重自然和人为的统一,只是方式不同。

道家文化追求逍遥神游,儒家文化追求道德感应,佛家文化追求净根顿悟。

因此,四周院墙、中轴对称、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建筑组群及其审美观赏,更多地与儒家文化联系在一起,在园林风格上,主要体现为皇家园林与文人园林。

而风景名胜追求自然天成及其审美欣赏,更多的与道教文化联系在一起,在园林风格上体现于道教园林与自然园林。

建筑组群显然与儒家文化相联系,园林部分恰好与道教文化相联系。

(二)产生原因和发展历程寺观园林最晚在公元4世纪就已经出现。

东晋太元年间,僧人慧远在庐山营造东林寺。

这已经是在自然景观环境中设置人工禅林的先驱。

《洛阳伽蓝记》中描述北魏洛阳城内外的许多寺庙:“堂宇宏美,林木萧森”,“庭列修竹,檐拂高松”。

可以想见当时城内寺观园林的盛况。

从两晋南北朝到唐宋,随着佛教、道教的几度繁盛,寺观园林的发展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十分可观,名山大岳都有这种园林了。

寺观园林的产生和发展有著多方面的因素:①作为“神”的世间宫苑,寺观园林形象地描绘了道教的“仙境”和佛教的“极乐世界”。

②道教的玄学观和佛教的玄学化,导致道士、僧人都崇尚自然。

寺庙选址名山胜地,悉心营造园林景致。

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的文体学思考

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的文体学思考

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的文体学思考
一、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的背景1.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背景
2. 佛教在中国传播及其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3. 寺庙建筑与园林设计的发展历程二、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的特点1. 文体多样性,包括诗歌、散文、笔记等形式
2. 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宗教信仰、建筑美学、自然景观等方面
3. 表现手法独特,运用比喻象征和意境描写等技巧三、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代表作品分析1. 《梵志》:以佛教为主题,描述了大量有关修行和禅定的内容。

2. 《幽径图赞》:通过对一个小径上各种花草树木的描绘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感受。

3. 《洛阳伽蓝记》:记录了洛阳百余个佛塔和伽蓝(僧院)的情况,并介绍了其中许多珍贵物品。

四、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1. 反映了中国人民崇尚自然和追求心灵净化之道的思想倾向。

2. 延续并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建筑艺术和造园技艺。

3. 对后世诸如唐宋诗歌创作以及明清山水画产生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北魏洛阳城寺庙园林的特点不功 能
6 总结
(3)
、 寺庙园林
• 绮疏连亘,户牖相通,珍木香草,丌可胜 言。牛筋狗骨之木,鸡头鸭脚之草,亦悉 备焉。椒房嫔御,学道之所,掖庭美人, 并在其中。 ——《洛阳伽蓝记·城内》
4 北魏洛阳城园林保障系统设计
• 下有甘井一所,石槽铁罐,供给行人,饮水庇阴,多有憩 者。 ——《洛阳伽蓝记·城内》 • 柰林西有都堂,有流觞池,堂东有扶桑海。凡此诸海,皆 有石窦流於地下,面通毂水,东连阳渠,亦不翟泉相连。 若旱魃为害,毂水注之丌竭;离毕滂润,阳毂泄之丌盈。 至於鳞甲异品,羽毛殊粪,濯波浮浪,如似自然也。—— 《洛阳伽蓝记·城内》 • 刻石为鲸鱼,背负钓台;既如从地踊出,又似空中飞下。 钓台南有宣光殿,北有嘉福殿,西有九龙殿,殿前九龙吏 水成一海。凡四殿,皆有飞阁吐灵芝往来。三伏之月,皇 帝在灵芝台以避暑。 ——《洛阳伽蓝记·城内》
2 北魏洛阳城寺院园林的历叱背景
• 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伦造景阳山, 有若自然。……深溪洞壑,逦迤连接。高林 巨树,足使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 烟出入。崎岖石路,似壅而通;峥嵘涧道, 盘纡复直。是以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 归。 ——《洛阳伽蓝记·城东》 • 竹枳兰芷,垂列阶墀,含风团露,流香吏 馥。 ——《洛阳伽蓝记·城南》
(2) 、 私家园林
• 寺北有永和里,汉太师董卓之宅也。 • 里南北皆有池,卓之所造,今犹有水,冬夏丌竭。 里中【有】太傅彔尚书【事】孙稚、尚书史仆射郭 祚、吏部尚书邢峦、廷尉卿元洪超、卫尉卿许伯桃、 凉州叱尉成普等六宅。皆高门华屋,斋馆敞丽,楸 槐荫途,桐杨夹植。当世名为贵。掘此地者。辄得 金玉宝玩之物。时邢峦家常掘得丹砂,及钱数十万, 铭于董师之物。后卓夜中随峦索此物,峦丌不之。 经年鸾遂卒矣。 ——《洛阳伽蓝记·城内》
从《洛阳伽蓝记》略窥北魏洛阳城园林

1 《洛阳伽蓝记》简介 2 北魏洛阳城园林的历叱背景 3 北魏洛阳城园林的构成形式 4 北魏洛阳城园林保障系统设计 5 北魏洛阳城寺庙园林的特点不功能 6 总结
1 《洛阳伽蓝记》简介
• 《洛阳伽蓝记》是北 魏杨街之所撰写的关 亍北魏洛阳城佛寺建 筑的书籍,书中描述 了北魏后期都城洛阳 的繁华景象,涉及洛 阳城的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个方面,是 研究北魏城市设计文 化的重要文献。
• 北魏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叱上一个重要的转 折时期,这一时期,初步确立了园林的美学思想, 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同时也诞生 了中国古典园林又一新类型——寺庙园林,北魏 洛阳城的园林逐渐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 寺庙园林三种形式。
(1)、皇家园林
• 千秋门内道北有西游园,园中有凌于台,即是魏 文帝所筑者。台上有八角井,高祖於井北造凉风 观,登之远望,目极洛川。台下有碧海曲池。台 东有宣慈观,去地十丈。观东有灵芝钓台,累木 为之,出於海中,去地二十丈。风生户牖,于起 梁栋,丹楹刻桷,图写列仙。刻石为鲸鱼,背负 钓台;既如从地踊出,又似空中飞下。钓台南有 宣光殿,北有嘉福殿,西有九龙殿,殿前九龙吏 水成一海。凡四殿,皆有飞阁吐灵芝往来。三伏 之月,皇帝在灵芝台以避 暑。 ——《洛阳伽蓝记·城内》
洛阳地位 : 世界性大都市 物质条件: 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 良好的灌溉系统以及适宜 的环境。 统治者: 鲜卑族,游牧民族的 特性 宗教: 北魏佛教的繁荣,使 得寺庙园林的形式开始兴 盛。
3 北魏洛阳城园林的构成形式
• 泉西有华林园。高祖以泉在园东,因名苍龙海。 华林园中有大海,即汉天渊池。池中犹有【魏】 文帝九华台。高祖於台上造清凉殿。世宗在海内 作蓬莱山。山上有仙人馆。【台】上有钓台殿。 ——《洛阳伽蓝记·城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