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远程会诊项目

合集下载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方案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方案
1.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注册:允许用户通过验证方式注册账户。
-用户信息管理:用户可维护个人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用户认证:通过身份认证机制,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2.医生管理模块
-资质审核:医生需通过资质审核,确保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合法性。
-医生信息展示:展示医生的专业背景、擅长领域、出诊时间等信息。
(3)定期进行系统安全检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五、实施与推广
1.项目实施
(1)明确项目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2)组织技术团队,开展系统开发与集成。
(3)与各级医疗机构、医生建立合作关系,确保系统顺利运行。
2.推广与应用
(1)加强宣传,提高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知名度。
(2)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提高医生、患者对系统的认知。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分为四个层次:
1.用户接口层:提供患者和医生的用户界面,实现用户注册、登录、信息查询等功能。
2.业务逻辑层:处理会诊请求、安排会诊、管理医疗数据等核心业务逻辑。
3.数据管理层:负责医疗数据、用户数据的存储、检索和维护。
4.基础设施层:提供系统运行所需的硬件和网络环境。
四、核心功能模块
(3)优化用户体验,不断改进系统功能,满足用户需求。
六、效益分析
1.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有助于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2.降低患者就医成本:患者可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减少就医成本。
3.促进医疗信息化: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有利于推动医疗行业的信息化进程。
4.提升医疗机构竞争力:通过参与远程医疗会诊,医疗机构可提高自身品牌影响力。
(2)个人信息管理:用户可修改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

远程会诊主要专家详细介绍

远程会诊主要专家详细介绍

远程会诊主要专家简介(参与远程会诊的专家共计200余位,以下是部分专家简介)心血管外科王奇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血管外科主任。

博士毕业后,在301医院工作十余年,为中央保健组专家库成员。

在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的诊治以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参加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4000余例,其中主刀体外循环心脏手术1500余例,并发症及死亡率小于1%,达国际领先水平。

个人年手术量连续两年突破300台,能独立完成高难度的手术,例如冠状动脉搭桥加室壁瘤切除、Bentall 、Switch 、Rastelli 等心外科一流难度的手术。

朱郎标武警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客座教授,我国著名的心血管外科专家,301医院专家组成员,曾长年担任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

培养高级专业人才10余名,并协助、指导部队和地方多家医院开展心血管外科业务。

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联合瓣膜及重症瓣膜置换成功率已连续多年在98%以上,多种复杂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矫治亦有创新技术或国内首先开展,处国内先进行列,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余翼飞武警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客座教授,曾任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和二尖瓣成形术。

近年担当军队重点研究课题激光心肌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共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辑多部著作。

获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奖,军队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多项。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胸外科朱金如胸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现担任武警部队胸心血管外科专业组主任委员,全军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

从亊胸心外科专业三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在胸部肿瘤的诊断治疗方面具有很高水平,尤其擅长肺癌及其它类型的肺部肿瘤手术,纵隔肿瘤摘除手术等。

微创小切口手术操作精细娴熟,疗效良好。

食管癌的外科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相当高的造诣,在肿瘤手术及综合治疗方面成级显著。

医院十大亮点工作

医院十大亮点工作

医院十大亮点工作、硬件建设实现穿越。

投资****万元,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的门诊综合大楼大型项目于3月开工建设, 201*年春节前主体施工至十层。

投资82万元,对住院楼进行了内粉装修,更换了病床,改造了卫生间,安装了闭路电视、呼叫系统,完成了燃气锅炉改造,使两个病区住院环境得到王丽强了改善。

筹资208万元,购置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全自动洗板机、酶标分析仪、全自动血流变测试方法测试仪等医疗设备95台件,为临床科室进步拓展医疗业务奠定了基础。

二、技术能力不断不断提高。

整合肝胆泌尿外科、普外胸外科、妇科、肛肠外科向心力四个科室综合技术力量,配备电子腹腔镜、雷射电切镜等高端医疗设备,开展多学科疾病治疗的微创手术外科手术。

9个手术科室完成腹腔镜输尿管胆囊切除术255例,宫颈等离子电切术35例,腹腔镜下让疝修补术26例,膀胱肿瘤电切术8例,肺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根治术13例,全子宫+双侧食道切除术17例,剖宫产手术1190例,人工股骨头、膝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鼻内窥镜下鼻窦炎根治术、鼻中隔双药芒矫正术14例,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激活345例。

2个护理部分别荣获“**省优质护理先进科室”“**市护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医疗质量持续提升。

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

坚持依法执业,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坚持每周全院业务大查房,以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计)费为重点,督促准确度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患有本人合法权益。

全面细化、量化优质护理服务首要目标,规落实护理工作各项预案和不良意外事件防措施,逐步高质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患本人提供规、安全、舒心的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满意率不断提高。

畅通监督投诉盈利模式,健全维权处理机制。

四、急诊急救作用彰显。

全年就诊急诊病人14170人次,平均每天接诊38.8人次;120急救出诊1983次,平均每天出诊5.4次,全年抢救急、危、重症病人1394人次,组织全院会诊、大抢救11次,抢救成功率98.1%。

18项核心制度

18项核心制度

四、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岗位留宿,不得擅自离开。 护理人员邀请时应立即前往视诊。如有事离开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携 带手机且能联系上。 2、交接班记录本:各科室医师在每日下班前应将危重病人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 入交班记录本并签名,做好交班工作。一线值班医师每日在上班前到科室或病房 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认真阅读交班记录本并签名。交接班时,值班医 师要巡视病人,重点病人做好床前交接。 3、药房、检验、放射等科室:应根据情况设值班人员,并努力完成值班时间内 所有工来自,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医疗核心 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三、分级护理制度 四、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五、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六、会诊制度 七、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八、术前讨论制度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十、查对制度
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十二、外科手术分级和准入制度 十三、阜外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报 告审批制度 十四、阜外医院危急值报告管理规定 十五、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 十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规定 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住院医师查房制度:每天上下午各一次 2、主治医师查房制度:主治医师每天必须查看病人1次,必须于48小时内对新 住院或新转入的病员进行查房,每周查房至少1次,对术后早期(三日内)病人 每日查房一次。 3、主任医师查房制度:主任医师必须在病人入院72小时内对新住院或新转入的 病员进行查房。每周查房至少一次 4、联合查房制度:对疑难病例可由病房主治医师报请联合查房,经主任医师同 意后将有关材料送交二线,由二线组织主任医师联合查房,必要时请有关医技 科室参加。 5、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化验单、Χ光片等各项有关检查 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等。 6、护理查房:按护理部有关规定执行。 7、院领导以及机关各科负责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参加查房,检查了解对 病员治疗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远程会诊实施细则

远程会诊实施细则

远程会诊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远程会诊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医生和患者分别位于不同地点的情况下进行医学会诊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弥补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规范远程会诊的实施,制定本细则。

二、远程会诊的定义远程会诊是指医生通过互联网技术,与患者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医学会诊,包括病历资料的传输、医学影像的解读、诊断意见的提供等。

三、远程会诊的流程1. 患者发起会诊请求:患者通过医院的远程会诊平台或手机应用程序发起会诊请求,提供个人基本信息、病历资料、医学影像等相关资料。

2. 医生接受会诊请求:医生登录远程会诊平台,接受患者的会诊请求,并查看相关资料。

3. 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医生与患者通过远程会诊平台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沟通,了解病情细节、症状表现等。

4. 医生进行病情评估:医生根据患者提供的资料和沟通内容,进行病情评估和诊断。

5. 医生提供诊断意见:医生在远程会诊平台上提供诊断意见,包括疾病诊断、治疗建议等。

6. 会诊结果反馈:医生将会诊结果反馈给患者,解答患者的疑问,并提供进一步的医疗建议。

7. 会诊记录保存:会诊记录将保存在远程会诊平台中,以备后续参考。

四、远程会诊的要求1. 医生资质要求:参与远程会诊的医生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和临床经验,能够熟练运用远程会诊平台进行诊断和治疗。

2. 患者知情同意:患者在发起远程会诊请求前,应明确知晓远程会诊的特点和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 信息保密要求:远程会诊平台应具备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功能,保证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

4. 技术设备要求:医生和患者参与远程会诊需要具备稳定的互联网连接和相应的终端设备,如计算机、智能手机等。

5. 会诊结果及时性:医生应在合理时间内提供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医疗帮助。

6. 医疗机构合作要求:医院应与远程会诊平台合作,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五、远程会诊的优势1. 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问题:远程会诊可以将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医疗资源匮乏地区,提高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医疗领域的远程诊断方案

医疗领域的远程诊断方案

医疗领域的远程诊断方案远程诊断是指通过通信技术,医生可以在远离患者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医疗领域,远程诊断方案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及时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远程诊断方案,并探讨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一、视频会诊视频会诊是一种通过网络视频技术实现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实时交流。

在视频会诊中,患者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等设备与医生进行视音频会话,医生可以通过远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而进行诊断和治疗建议。

视频会诊的优势在于可以弥补地域限制,方便患者就医。

尤其对于远程地区的患者,能够与专业医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咨询,提高了远程医疗的质量和准确性。

此外,视频会诊还可以实现多学科医生之间的协同诊断,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远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医学影像诊断是通过网络传输病人的影像资料,让医生远程解读和诊断。

现代医疗设备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医学影像,如CT扫描、MRI和X光片等。

这些影像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远程医院或专业医生处,以便进行远程诊断。

远程医学影像诊断的好处在于能够充分发挥专科医生的专长和经验,使其不受地域限制,远程帮助其他医院解读影像资料。

此外,通过远程医学影像诊断,医生可以以更加客观和准确的方式进行诊断,降低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误诊率。

三、远程心电监护远程心电监护是指将患者的心电图数据传输到远程医院或医生处,以便进行远程监护和诊断。

传统的心电图需要患者到医院进行检查,远程心电监护则可以通过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实现远程监护。

远程心电监护的优势在于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心脏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尤其对于有心脏病史或需要长期监护的患者,远程心电监护可以提供持续不间断的监护,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四、远程手术辅助远程手术辅助是一种将专家的手术技巧通过远程技术传输给实施手术的医生的方式。

在远程手术过程中,专家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观察手术场景,并通过远程操控机器人手臂等设备实施手术。

远程医疗会诊方案

远程医疗会诊方案

远程医疗会诊方案概述远程医疗会诊是指通过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将位于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医疗专家进行远程连接,共同协商和确定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传统医疗模式下,患者需要亲自前往医院或专家门诊进行会诊,但远程医疗会诊通过避免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得患者可以享受到更方便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介绍远程医疗会诊方案的概要流程、技术支持和应用场景,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方案流程远程医疗会诊方案通常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患者信息收集:患者提供基本的个人信息和病历资料,包括病史、检查报告、影像资料等。

2.预约和安排会诊时间:医疗机构或平台负责人员根据患者和专家的时间安排进行预约并分配会诊时间。

3.会诊准备:医疗机构将患者的病历资料整理并发送给参与会诊的医疗专家。

4.远程连接:通过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将患者和医疗专家进行远程连接,实现语音、视频和数据的实时传输。

5.会诊讨论:患者和专家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提供专业建议和诊断。

6.结果和方案确定:会诊结束后,专家将会诊结果和治疗方案发送给患者,医生和患者可以继续沟通和协商。

7.后续跟进:根据会诊结果,医疗机构或平台负责人员对患者进行后续跟进,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和指导。

技术支持远程医疗会诊依赖于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通信设备:包括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用于远程连接和实时传输音视频和数据。

2.网络传输技术:包括宽带网络、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等,用于实现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

3.视频会议系统:用于实现远程会议的音视频通信,包括实时语音和视频的传输、显示和录制等功能。

4.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用于传输和存储患者的病历资料、检查报告、影像资料等数据。

5.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技术:为了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远程医疗会诊需要采用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技术。

应用场景远程医疗会诊方案可以应用于多种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医学教育:医学院校可以通过远程医疗会诊方案邀请医学专家给学生进行讲解和解答疑问,提供更全面的学习资源。

远程会诊系统方案

远程会诊系统方案
1.立项与筹备:明确项目目标、范围、预算等,进行项目立项和筹备。
2.需求分析:深入调研,明确用户需求,为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3.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系统架构、功能和界面。
4.技术选型与开发: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进行系统开发。
5.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保功能完善、性能稳定。
6.部署与上线:将系统部署至生产环境,进行实际运行。
5.实现医疗机构间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协同性。
本方案旨在为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高效便捷的远程会诊系统,推动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3.服务平台:提供远程会诊服务,实现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共享。
4.监管平台:对远程会诊服务进行监管,确保合法合规。
四、系统功能
1.患者信息管理:对患者基本信息、病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存储,便于医生诊断。
2.医生信息管理:对医生资质、专业特长等信息进行管理,便于患者选择合适的医生。
3.会诊预约:患者可在线预约医生,选择会诊时间,系统自动匹配医生空闲时间。
4.实时会诊:通过音视频通讯技术,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实时沟通,提供诊断意见。
5.会诊记录管理:自动生成会诊记录,支持医生查阅、修改和打印。
6.资料共享:实现医疗机构间病历资料、检查报告的共享,提高医疗协同性。
7.监管与统计:对远程会诊服务进行实时监控,提供统计数据,确保合法合规。
六、合法合规性保障
5.实现医疗机构间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协同性。
本方案旨在为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高效便捷的远程会诊系统,助力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第2篇
远程会诊系统方案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会诊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改变着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本方案旨在构建一套详细、全面、合法合规的远程会诊系统,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分配,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

医疗行业远程会诊平台建设方案

医疗行业远程会诊平台建设方案

医疗行业远程会诊平台建设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4)1.1 远程会诊市场需求分析 (4)1.1.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4)1.1.2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 (4)1.1.3 患者就医成本高 (4)1.2 项目建设目标与意义 (4)1.2.1 项目建设目标 (4)1.2.2 项目建设意义 (4)第2章远程会诊平台总体设计 (5)2.1 设计原则与理念 (5)2.2 总体架构设计 (5)2.3 技术路线与选型 (5)第3章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6)3.1 患者端功能模块 (6)3.1.1 用户注册与登录 (6)3.1.2 个人信息管理 (6)3.1.3 在线咨询 (6)3.1.4 预约远程会诊 (6)3.1.5 查看会诊记录 (6)3.1.6 消息通知 (6)3.1.7 评价与反馈 (6)3.2 医生端功能模块 (6)3.2.1 个人信息管理 (6)3.2.2 在线咨询 (6)3.2.3 预约管理 (7)3.2.4 会诊记录管理 (7)3.2.5 患者管理 (7)3.2.6 消息通知 (7)3.2.7 学术交流 (7)3.3 管理端功能模块 (7)3.3.1 医生管理 (7)3.3.2 患者管理 (7)3.3.3 会诊管理 (7)3.3.4 评价管理 (7)3.3.5 消息推送 (7)3.3.6 数据统计与分析 (7)3.3.7 系统设置 (7)第四章网络与信息安全设计 (7)4.1 网络架构设计 (7)4.1.1 物理网络设计 (8)4.1.2 虚拟网络设计 (8)4.2 数据安全策略 (8)4.2.1 数据存储安全 (8)4.2.2 数据访问安全 (8)4.2.3 数据备份与恢复 (8)4.3 信息安全措施 (8)4.3.1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8)4.3.2 病毒防护 (9)4.3.3 安全审计 (9)4.3.4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9)4.3.5 应急响应与处理 (9)第5章医疗资源整合与协同 (9)5.1 医疗资源整合策略 (9)5.1.1 建立健全医疗资源数据库 (9)5.1.2 实现医疗资源信息化管理 (9)5.1.3 构建医疗资源协同机制 (9)5.1.4 加强医疗资源培训与交流 (9)5.2 协同诊断与治疗机制 (9)5.2.1 建立多学科联合诊断机制 (10)5.2.2 制定标准化诊疗流程 (10)5.2.3 实施动态病情监测与评估 (10)5.2.4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10)5.3 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10)5.3.1 专家资源共享 (10)5.3.2 优质医疗技术共享 (10)5.3.3 医疗信息共享 (10)5.3.4 医疗资源下沉 (10)第6章用户体验与界面设计 (10)6.1 用户需求分析 (10)6.1.1 医生端需求 (10)6.1.2 患者端需求 (11)6.2 界面设计原则与规范 (11)6.2.1 设计原则 (11)6.2.2 设计规范 (11)6.3 交互设计优化 (11)第7章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 (12)7.1 系统集成架构 (12)7.1.1 总体架构 (12)7.1.2 集成架构 (12)7.2 核心接口设计 (12)7.2.1 用户接口 (12)7.2.2 业务接口 (13)7.2.3 系统接口 (13)7.3 系统兼容性与扩展性 (13)7.3.2 扩展性 (13)第8章平台运营与管理 (13)8.1 运营模式与策略 (14)8.1.1 运营模式 (14)8.1.2 运营策略 (14)8.2 服务质量管理 (14)8.2.1 服务流程优化 (14)8.2.2 服务质量控制 (14)8.2.3 患者满意度评价 (14)8.3 平台监管与评估 (14)8.3.1 监管制度 (15)8.3.2 监管措施 (15)8.3.3 评估机制 (15)第9章项目实施与推广 (15)9.1 实施步骤与计划 (15)9.1.1 项目启动阶段 (15)9.1.2 系统设计与开发阶段 (15)9.1.3 系统实施与培训阶段 (15)9.1.4 项目验收与评价阶段 (16)9.1.5 项目运维与优化阶段 (16)9.2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6)9.2.1 技术风险 (16)9.2.2 运营风险 (16)9.2.3 市场风险 (16)9.3 推广策略与宣传方案 (16)9.3.1 推广策略 (16)9.3.2 宣传方案 (16)第10章项目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17)10.1 经济效益分析 (17)10.1.1 投资回报分析 (17)10.1.2 成本分析 (17)10.2 社会效益评估 (17)10.2.1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7)10.2.2 促进医疗资源整合 (17)10.2.3 降低患者就医成本 (17)10.2.4 有助于疫情防控 (17)10.3 可持续发展策略与建议 (18)10.3.1 政策支持与推广 (18)10.3.2 技术创新与升级 (18)10.3.3 合作与拓展 (18)10.3.4 人才培养与储备 (18)10.3.5 质量管理与风险防控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远程会诊市场需求分析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行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

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流程

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流程

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流程1.提交病历资料:患者将自己的病历资料通过电子邮件、网络传输或云存储等方式提交给当地医疗机构或专家团队。

病历资料一般包括病史、体检报告、检验结果、影像学资料等。

2.专家评估:当地医疗机构或专家团队接收到患者的病历资料后,根据病情进行初步评估。

如果需要进一步的专业意见,会将病历资料传送给远程专家团队。

3.远程会诊申请:当地医疗机构或专家团队发送远程会诊的申请给远程专家团队。

申请一般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历摘要、当前诊断和治疗情况、需要专家提供的服务和意见等。

4.专家接受申请:远程专家团队接收到远程会诊的申请后,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资源情况决定是否接受申请。

一般会根据申请的紧急程度和自身工作量来确定接诊的时间。

6.远程诊断和意见:在评估后,专家团队会制定出诊断和治疗建议,并将其发送给当地医生。

建议可能包括进一步的检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康复计划等。

专家可能还会提供详细的讨论和解释,并回答当地医生可能有的问题。

7.当地医生实施治疗:当地医生根据远程专家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开始着手治疗患者。

他们负责执行专家的要求,并提供必要的监测和后续随访。

8.远程跟踪和反馈:远程专家团队会对患者的治疗进展进行定期的远程跟踪。

他们可能会要求当地医生提交患者的新的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或实验室检验结果。

专家通过远程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并根据结果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9.结果评估和报告:在治疗结束后,专家团队将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并准备一份终结报告。

报告会包括对患者病情的最终判断、治疗效果的评估、可能的后续治疗建议以及其他必要的医学意见。

10.就诊结束和随访:当地医生将与患者进行随访,并根据专家的建议进行持续的治疗和监测。

远程专家可能也会继续跟踪患者的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总的来说,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流程包括提交病历资料、专家评估、远程会诊申请、专家接受申请、专家评估、远程诊断和意见、当地医生实施治疗、远程跟踪和反馈、结果评估和报告,以及就诊结束和随访。

远程医疗运营合作协议(附医院收费标准)

远程医疗运营合作协议(附医院收费标准)

远程医疗运营合作协议甲方: HH市人民医院乙方:北京XXX科技有限公司经甲乙双方协调沟通:本着公平公正、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签订运营协议如下:一、甲方的权利及义务1、甲方将和乙方合作,并委托乙方负责远程医疗系统的运营工作、软硬件设备技术支持和远程医疗服务财务结算等工作(附件)。

2、甲方需要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有不少于2名业务管理人员和1名系统维护人员;医院明确远程医疗机构的院级主管领导;远程医疗职能机构需要具备在全院进行资源协调的能力;远程医疗机构需要逐步建立起与医院内部相关部门的联系。

3、甲方要制定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远程医疗奖惩制度、考核标准,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工作。

4、甲方要建立本单位远程医疗会诊专家库和教育资源库,并组织开展远程医学教育、专家讲座和其它业务培训。

5、甲方积极做好本单位远程医疗服务的宣传推广工作。

配合乙方加快拓展外联入网医院的推广工作。

6、甲方负责协调医院专家资源,做好合作的衔接工作,确保会诊顺利进行。

7、甲方安排独立远程会诊室,要求空间在40平米以上,能够满足远程会诊工作的应用要求。

8、甲方保证远程会诊的时间安排,以收到完整的会诊病历资料开始算起,一般(普通)会诊在2个工作日内安排有关专家及时会诊,重症急症会诊应在工作日时间4个小时内安排会诊,每个视频会诊时间为30分钟以内。

9、甲方提供不低于10兆互联网专线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10、汇款账户信息:户名:HH市人民医院开户行:帐号:二、乙方的权利及义务1、乙方按照本协议约定于每月5日前与甲方完成对账,并于5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支付远程医疗服务费,甲方开具同等额度的服务发票。

2、乙方有专门的运营负责保障各入网医院的系统和日常运营服务,保障运营和运维工作,跟踪回访应用效果,及时调整运营方案,提高系统使用率。

3、乙方负责向上对接国家级专家医院资源、向下对省内县级医院。

4、乙方在全国已有160家已建三甲医院,包括:301总医院(需交入网费)武警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二炮总医院、西京医院、各大军区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湘雅医院、阜外医院、宣武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广州华侨医院等,可陆续免费对接。

远程影像会诊实施方案

远程影像会诊实施方案

远程影像会诊实施方案远程影像会诊是指医生通过网络技术,对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远程诊断与会诊。

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专家资源,提高医疗水平,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对于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实施远程影像会诊,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首先,建立远程影像会诊平台。

这是远程影像会诊的基础,通过平台可以实现医生之间的远程影像传输和交流。

平台需要具备稳定可靠的网络连接,高清晰度的影像传输,以及安全可控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

在建立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确保平台的功能和性能符合实际需求。

其次,制定远程影像会诊的操作规范。

远程影像会诊涉及多个医疗机构和医生之间的协作,为了确保会诊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明确会诊流程、责任分工、数据传输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规范。

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操作规范,才能保证远程影像会诊的顺利进行。

另外,培训医生和技术人员。

远程影像会诊涉及到医生的影像诊断能力和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

医生需要了解远程影像会诊的特点和要求,掌握影像诊断的技术和方法;技术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远程影像平台的操作和维护。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和技术人员,才能保证远程影像会诊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建立远程影像会诊的质量控制机制。

远程影像会诊的质量关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需要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机制。

这包括定期对远程影像会诊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远程影像会诊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医生和技术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建立远程影像会诊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和医生的投诉和意见建议。

只有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机制,才能保证远程影像会诊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远程影像会诊实施方案需要建立远程影像会诊平台,制定操作规范,培训医生和技术人员,建立质量控制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远程影像会诊的顺利进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远程门诊项目实施方案

远程门诊项目实施方案

远程门诊项目实施方案远程门诊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医生与患者在空间上分离的医疗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门诊在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远程门诊项目的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推动该项目的落地和应用。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远程门诊项目旨在通过互联网和其他通信技术手段,将医生与患者联系起来,并实现远程医疗服务。

项目的主要目标包括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效率、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

二、项目组成与职责1. 远程门诊平台建设组:负责远程门诊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包括技术选型、系统开发、安装调试等工作。

2. 医生团队:由资深医生组成,负责为远程患者提供医疗咨询、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等服务。

3. 患者服务团队:负责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问诊服务,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协助安排医疗服务事宜。

4. 技术支持团队:负责远程门诊系统的技术支持、故障排除等工作。

三、项目实施步骤1. 需求调研与分析:组建项目实施小组,深入研究医疗服务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患者和医生的需求,确定远程门诊项目的具体目标和功能。

2. 技术方案设计:由远程门诊平台建设组进行技术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远程门诊系统的架构、模块和功能。

3. 平台建设与测试:依据技术方案,进行远程门诊平台的软硬件建设,包括系统搭建、功能开发、数据接口对接等。

完成后进行系统测试,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正常运行。

4. 医生与患者培训:对项目参与的医生和患者进行远程门诊系统的操作培训,提高他们使用平台的熟练度和效率。

5. 试运行与推广:选取一定数量的医生和患者进行试运行,收集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反馈意见,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

同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推广,扩大远程门诊的应用范围和知名度。

四、风险分析与控制1. 信息安全风险:针对患者和医生的个人隐私和医疗数据进行保护,加强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严防信息泄漏和非法访问。

远程会诊实施细则

远程会诊实施细则

远程会诊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远程会诊是指通过互联网等远程通信技术,将医生和患者分别位于不同地点的情况下,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医学会诊。

远程会诊的实施细则旨在规范远程会诊的流程、要求和标准,确保远程会诊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远程会诊的适合范围远程会诊适合于以下情况:1. 患者所在地医疗资源有限,需要获得更专业的医疗意见;2. 患者所患疾病需要多学科医生共同讨论;3. 患者需要获得远程手术指导;4. 医生需要进行远程教学和学术交流。

三、远程会诊的流程1. 提交申请:患者或者医生向远程会诊中心提交远程会诊申请,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历资料、影像资料等。

2. 会诊安排:远程会诊中心根据申请的紧急程度和专科需求,安排合适的专家进行会诊,并确定会诊时间。

3. 会诊准备:患者所在医院准备会诊所需的设备和技术支持,确保视频会议的顺利进行。

专家在会诊前进行病历和影像资料的研究和准备。

4. 会诊进行:在约定的时间,患者所在医院和会诊专家通过视频会议进行会诊。

患者可以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并提供进一步的病情描述。

5. 会诊意见:专家根据会诊结果,提出诊断意见、治疗建议和后续随访计划。

会诊意见书将以书面形式提供给患者和医生。

6. 后续跟进:患者所在医院按照专家的建议进行治疗,并定期向专家汇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专家根据患者的反馈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和调整。

四、远程会诊的要求和标准1. 保护患者隐私:远程会诊中,患者的个人隐私应得到严格保护,会诊过程中的音视频资料应进行加密传输,确保不被非法获取。

2. 会诊设备和网络环境:患者所在医院应配备适当的视频会议设备和稳定的网络环境,确保会诊过程的顺利进行。

3. 会诊专家的资质和背景:远程会诊中的专家应具备相关的资质和经验,确保会诊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4. 会诊结果的书面报告:会诊专家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标准,书面提供会诊结果,包括诊断意见、治疗建议和后续随访计划。

5. 会诊意见的及时性:远程会诊的意见应在会诊结束后的一定时间内提供给患者和医生,确保治疗能够及时进行。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成立北京市第一批远程会诊中心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成立北京市第一批远程会诊中心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成立北京市第一批远程会诊中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8.11•【字号】•【施行日期】2017.08.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成立北京市第一批远程会诊中心的通知各区卫生计生委、各三级医院:为落实《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6-2017年度的重点任务》(京卫医2016〔113〕号)要求,我委下发了《关于申报北京市远程会诊中心成员单位有关事项的通知》(京卫医〔2017〕60号),在各具备条件的医院申报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我委经研究确定成立北京市第一批远程会诊中心。

为做好北京市远程会诊中心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第一批远程会诊中心名单(一)市级临床会诊中心1.内科(四类慢病)临床会诊中心高血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糖尿病: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冠心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脑血管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陆军总医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阜外心血管远程会诊项目
关于北京阜外心血管病远程会诊中心
项目情况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新医改方案关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方针政策,更好地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第三方专科影像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中“远程心电影像诊断标准、服务模式及应用示范研究”课题的完成,扶持基层医疗机构心血管科发展,推进心血管科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心血管科影像诊断及远程医疗技术优势实现专家资源、设备资源、服务管理资源共享,北京阜外医院、北京远程心界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在全国选择二三甲公立医院进行合作,现将项目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概况:
“国家区域协同医疗平台示范工程”,是由北京阜外医院主导完成的,国内第一个建立互联网上的心血管科数据库临床信息系统。

它以计算机网络技术、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医院或专科医院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优势,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了全新的联系,对医疗条件较差的基地医院进行远距离诊断、治疗和医疗咨询,使得病人在当地就可以接受到国内一流专家的会诊及其指导下的治疗。

项目名称: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远程会诊项目
一:心血管病市场前景
1、市场需求量大:
(1)《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指出全国心血管患者亿,人口的1/4。

并且死亡率达到每年350万。

(2)社会老年化及国家老龄产业政策是推动心血管病市场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年龄增长,心血管的患病率显着上升。

2、政府政策支持:
2014年3月卫计委和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组织开展省院合作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有条件的省区可以选择具有丰富远程医疗实施和运营经验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研究建立基于第三方的市场化远程医疗服务模式、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见发改高计2014(410)文件),以此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这将推动心血管病医疗保健产业创新服务模式,战略前移、重心下移。

3、行业制高点:
(1)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2)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3)远程心血管病医疗联合体
二:公司背景优势:
1、北京远程心界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是北京阜外医院指定授权运营
阜外医院心血管病项目的独家运营机构。

拥有专业的管理和市场拓展精英团队。

三:项目内容:
以北京阜外医院为中心整合县市级二甲(包括三甲)以上公立医院作为阜外医院的基地合作医院,并且提供:
1、心血管科室品牌(挂牌)(北京阜外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为当
地基地医院引进国内心血管科室着名品牌北京阜外医院远程会诊中心项目。

2、心血管病设备提供:
为合作医院提供先进的心血管病会诊系统,诊疗及介入治疗所需设备。

基地医院勿需投资。

3、技术提供:
为当地基地医院心内科引进最新心血管病治疗技术、分级治疗方案、心血管科临床路径。

4、专家提供:
为当地基地医院心内科引进阜外医院高级心血管病技术人才、会诊坐诊专家、高级手术团队。

5、人才培养:
为基地医院医务人员提供培训和进修,有效地开展传帮带
6、市场运营支持:
由北京心界医院管理公司及授权地方运营商协助基地医院进行市场推广,病源建设。

四:医院项目合作服务内容
基础业务:
1、远程影像,心电,检验,视频会诊。

依托北京北京阜外心血
管病医院雄厚专家医疗资源,开展心电,影像远程专家阅片诊断、视频会诊服务。

2、建立心血管病健康体检防治中心
主营业务:(心血管专病医疗项目)
1、心内科介入治疗中心
在县市级基地医院心内科,开展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等介入治疗手术。

2、心外科外科手术业务
在有条件开展心外手术的基地医院心外科,开展包括搭桥,瓣膜置换,分离,先心病等外科手术。

3心血管康复治疗中心
增值业务:(设备产品)
面向基地医院,开展心血管科设备、器械、耗材、健康产品、统一配送业务。

五:同医院业务合作方式
1、线上服务
通过互联网予以基地医院提供阅片,会诊服务
2、线下服务
以专家委派方式在基地医院进行手术,及定期坐诊
六:心血管业务描述
通过影像传输平台,在全国逐步建立覆盖市县所有二甲医疗机构统一的区域影像、区域心电、区域检验和远程会诊系统。

以北京阜外医院为主分别建设市县级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区域心电诊断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以下简称“四个中心”)。

各县指定一所县级医院负责承建四个中心的县级分中心。

七:心血管5+1服务、模式
(一)服务
(1)区域影像中心
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技术和设备,实现两地间的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可视对话交流;使医生在千里之外可对患者进行异地诊视、查阅病史资料、分析化验及病理结果,进行X线片、CT片、心血管照影及其他影像资料的分析会诊。

(2)区域心电中心
利用计算机及现代通信技术远距离采集、传输、监测来实现医院对医院、医院对患者之间的心电图诊断,将心电图数据发送到远程心电监测中心,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记录和反馈,为客户心脏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病人能够在区域范围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获得相同质量的心电诊断服务,从而方便病人就近就诊,避免了重复检查,能够让病人方便地在网上查询自己的心电检查资料。

促进区域内医疗信息化建设,为今后构建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奠定基础
(3)区域检验中心
整合一个地区的医学检测设备,建立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
统,从而实现本地区的检验报告的“一单通”,一方面可以提高医学检验仪器的使用效率,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检验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减少了患者在本地区的重复检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4)远程会诊系统中心
使偏远地区享受到医疗专家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方便患者,为患者节约了看病时间和往返的费用,也可以赢得宝贵的就诊时间。

通过优化医学资源配置,实现医学信息资源共享,构筑远程医学平台,最终实现全年全天(365×24)的实时医疗保障体系,实现点对多点,甚至多点对多点的医患互动的会诊模式,提供3A(anywhere、anytime、anybody)服务,把医院治病救人的医疗方式外延到社区和家庭,同时把医院治病救人的医疗内涵深入到医生办公室,甚至医生家里,为传统的医疗和保健带来了新的活力。

(5)介入治疗中心
介入治疗是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它的切口(穿刺点),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治
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如肿瘤、血管瘤、各种出血等。

+1
(1)康复中心
康复医学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一门医学学科,为了康复目的而研究探索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及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医学的第四方面,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

康复是指“复原”、“恢复原来的良好状态”、“重新获得能力”等。

就现代医学科学的认识而言,康复主要指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生活能力(包括职业能力)的恢复。

(二)模式
(1)、阜外医院为龙头,在心血管项目示范基地合作创建远程影像管理平台,实现市区二甲医院和县医院的一对一支持,近一步由阜外医院辐射众多的市县二甲医院;
(2)、依托各地二甲医院医疗服务机构为广大心血管疾病人群提供心电诊断、检验、远程会诊、服务专家手术、康复治疗、远程教育、培训体系.
八:远程心血管项目意义
1、对患者的意义:
患者在区域范围内享受高质量的影像诊断服务。

联网医院的影像诊断结果得到权威医疗机构认可,从而降低重复检查的概率,并最终减少诊疗费用。

在项目建设非常完善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在联网医院内得到较好的转诊服务,实现在社区预约,在诊断中心做检查,减少了去中心医院排队检查的繁杂过程。

2、对医生的意义:
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像技师接受统一的培训,确保拍片工作标准化,保证拍片质量达到区域内统一的诊断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影像医生可以按照统一的检查诊断工序进行影像诊断,减少误诊的可能性。

在必要时,可以得到更高级资源的支持和协同,提升为患者服务的水平。

在信息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可查阅患者的历史影像检查信息,辅助档次检查的诊断。

3、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意义:
接受更高级资源的技术支持,降低由于影像诊断水平所可能造成的风险。

实现信息化模式下的影像检查及诊断流程,提高效率及质量。

4、对卫生管理部门的意义:
建立区域统一的、规范的影像检查及诊断流程,提升区域内人民群众的卫生检查服务质量和水平。

全面掌握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信
息,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卫生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