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震源技术

合集下载

可控震源技术

可控震源技术

噪声编辑与变权叠加 一,前言 ●可控震源施工特点:无法戒严,噪声干扰十分严 重. ●去噪方法:基本方法-多次垂直叠加,此外还有两 种特殊方法-噪声编辑和变权叠加. 二,噪声编辑 ●功能:处理作用时间短,能量强的脉冲状干扰.
●方法思路:把各地震道分割成多个时间窗口(最多64 个),每个窗口设置一个门槛值,将接收到的数据样点 值与该门槛值进行比较,低于门槛值的数据样点值保留, 高于门槛值的数据样点值作为噪声进行处理,处理方式 有两种: a) 充零:整个窗口或窗口的一部分数据样点值充零 -充零区的前后数据要作过渡处理,避免幅度突变. -门槛值并非一成不变,初始门槛值设定好以后,后续 窗口的门槛值根据前一窗口最大样点值进行自动修改. b)削顶:超过门槛值的数据样点值用门槛值代替,门 槛值的初始设定和随后的自动更新与充零方式相同.
●技术要求: -真参考扫描信号和无线电参考扫描信号波形正常; 震源输出信号低频端(<18Hz)允许有畸变; -无线电参考扫描信号和震源输出信号相位相同 (编码扫描发生器的参考扫描信号的初始相位设置比 电控箱体的参考扫描信号的初始相位超前90). ●局限性 -肉眼辨识的精度很有限; -不能反映施工所有振点的一致性状态.
可控震源系统结构 一,前言 ● 可控震源系统包括:机械,电子两大部分. ● 可控震源电子部分包括:编码扫描发生器, 电控箱体,相关器.
编码扫描发生器( 二 ,编码扫描发生器(DPG) ) 主要功能: ● 产生用于相关的参考扫描信号; ● 遥控DSD参数装载; ● 控制震源振动并与仪器数据采集同步; ● 接收DSD振动过程质量状态数据.
二,连续函数的表示法
●从数学上讲,任一周期函数或非周期连续函数都 有时间域和频率域两种表示法. ●时域表示法:振动幅度随时间 t 变化的函数关系. ●频域表示法:振动幅度随频率 f 变化的函数关系.

可控震源采集技术-第一部分-精选文档

可控震源采集技术-第一部分-精选文档

离散信号:
Φab(τ)=Σa(t)b(t+τ)
(1)在τ=0时,互相关函数Φab(τ)不一定具有最大值。一般情 况下,互相关函数Φab(τ)在某个 τmax值时,才达到最大值.
(2)互相关函数Φab(τ)只包含有信号 a(t)与b(t)中所共有的频 率成份,这一性质表明相关具有较强的滤波作用。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 质选择扫描信号频率, 压制噪声干扰。
检波器记录信号
扫描信号
相关后记录地震道
宽方位角
炮线距
对称采样
检波点距 检波线距 炮点距
20
20
前 言
NOMAD65
可控震源方法是高密度宽方位地震勘探的必然选择
21
21
国外高密度地震的发展
Kuwait Minagish 工区采集参数
炮点: - 2 x 80,000lbs Mertz - 单次扫描, 625 VP/Km² - 8 m 横线, 200 m 纵线 - 7,600 单点单道接收, 检波点: - 4 m 纵距, 200 m 横距 - 8 线 , 1250 RP/Km²
2
X(t)=x1(t)+x2(t
一个复杂信号可分解为多个简谐信号的叠加:
)
x(t ) A0
A sin(2nf
n
0
t
n )
n
各简谐信号的振幅构成信号的振幅谱A(f),各简谐信号的初始相位构
成信号的相位谱Φ(f),振幅谱和相位谱合称频谱。频谱可用复数表示:
X(f)
A( f
)ei( f )
40
40
2.可控震源信号分析基础
序列:X(n)和Y(n)的相关: X(n)=(1,0,2,3,2,0,1) Y(n)=(1,4,1)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可控震源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地震勘探技术,通过激发人工震源控制地震波的发射方向和能量分布,实现对地下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

在塔里木盆地这样一个地质复杂、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可控震源技术的应用可行性和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塔里木盆地地质特点、可控震源技术原理、应用前景和效果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塔里木盆地地质特点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西部,是目前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盆地内部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变,地下构造隐蔽。

盆地内长期存在大规模的油气运移和聚集,形成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盆地地下构造复杂,地震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受到了很大的扰动和衰减,使得传统地震勘探技术在该地区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二、可控震源技术原理可控震源技术是一种基于人工震源的地震勘探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人工震源产生的地震波,通过激发不同频率和方向的震源,控制地震波的发射方向和能量分布,实现对地下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

该技术可以有效克服传统地震勘探技术中受到地质条件限制而难以获取高质量地震数据的问题,提高地震成像的分辨率和精度,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地质信息。

基于塔里木盆地地质特点和可控震源技术原理,可控震源技术在该地区的应用前景备受瞩目。

该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物理规律,提高地震数据的质量和信噪比,进而提高地震成像的精度和分辨率。

可控震源技术可以根据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灵活调整震源参数,实现对深部地质结构的精确成像,为盆地内部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更加准确的地质信息。

该技术还可以在研究复杂地质构造、寻找潜在的构造圈闭和预测油气藏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可控震源技术已经在塔里木盆地得到了一些应用,取得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

在某油田勘探中,利用可控震源技术成功获取了高分辨率的地震数据,对盆地内部的断裂结构和构造变形进行了详细的成像,为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信息。

在另一项勘探研究中,可控震源技术对盆地内部的低频地震波进行了有效控制和成像,成功发现了一处大型的油气藏。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可控震源技术是一种地震勘探中常用的技术手段,通过人为控制地震源的方式,可以
获取更多、更准确的地质信息,对于地震勘探的效果有着显著的提升。

而塔里木盆地作为
中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区域,在地震勘探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可控震源在
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的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就可控震源技术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的可行性应用进行分析。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
最大的陆相盆地之一,有着复杂的构造和地质背景,地下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由于地下深
部地层受覆盖和干扰,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在该地区往往难以获取清晰、准确的地质构造
信息。

而可控震源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人为控制地震源,通过不同的能量释放和频率调节,将震源能量传导到地下不同深度,从而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获取更为准确的
地质信息。

因此可控震源技术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具有可行性,能够为地下构造解释、油气勘探等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地质信息。

可控震源技术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具有可行性的应用,并且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今后的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控震源技术将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地质科学研究提供更为精确、全面的地质信息,有望成为推动
该地区地震勘探技术水平提升和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引擎。

有必要加大对可控震源技术在
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的研究和应用力度,促进该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更广泛、深入应用,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更为有效的技术保障。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可控震源技术是一种地震勘探中常用的高新技术,它能够通过调控地震波的发射方向、频率、能量和相位等参数,来达到更好的勘探效果。

可控震源技术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的可行性应用和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可控震源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的优势及效果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可控震源技术的基本原理可控震源技术是通过地震勘探仪器对地震波进行实时调控,以实现对地下结构的有效勘探。

在地震波发射方面,可控震源技术可以通过合理布设震源点,利用多点激发的方式来产生复杂的地震波场,使得地质构造的细节特征能够被更清晰地反映出来。

在地震波的频率和能量调控方面,可控震源技术可以根据具体的勘探需求,通过改变震源激发时的振幅、频率和波形等参数,进而实现对地下目标的多角度、多频段、多分辨率的扫描,从而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和勘探精度。

二、可控震源技术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的优势1. 适应多样化地质条件塔里木盆地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构造多变,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对于地下结构的分辨率和精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可控震源技术可以通过灵活控制地震波,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和定位精度,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有效提高勘探效果。

2. 提高油气勘探效率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陆相盆地之一,地下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采用可控震源技术进行地震勘探,可以精准定位油气藏的位置、形态和规模,有助于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效率,为盆地的油气资源开发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3. 降低勘探成本与传统地震勘探相比,可控震源技术在实施勘探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数据采集方式、提高勘探效率等手段,降低勘探成本。

在塔里木盆地这样大规模的地质勘探中,可控震源技术有望为勘探工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1. 提高地震数据的质量和分辨率在塔里木盆地的实际勘探中,使用可控震源技术获得的地震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地下结构的各种特征得到更为清晰的表现,勘探成果更加可靠。

(17)可控震源技术

(17)可控震源技术

93
93
可控震源卫星导航
VP n+1 VP n
master vibrator
T0
•只要组内的震源准备好,主震源的 DSD计算出震源组的重力中心点 (DSD network, WiFi connection) • 把 CoG 发送到仪器 •仪器自动寻找SPS文件所对应的震点, 给DPG提供点火和F0。 It provides the DPG with Go & FO • DPG给震源发送T0,以及给仪器TB
7
7
可控震源施工方法
1、可控震源多台组合:3~4台可控震源,以一定的组合形式,在
一个振点(即炮点)上同时振动1次甚至几十次。每次振动的持续 时间为8~16s,在同一地点振动规定的次数就算完成一“炮“。
2、多次叠加:可控震源在炮点上每振动一次,相关叠加器便将采
集的这一次振动的地震信号与可控震源的扫描信号进行相关,相 关结果再与该炮点前一次振动的相关和叠加的结果叠加起来。可 控震源在一个炮点上振动m次,相关叠加器就进行m次相关和m次 叠加(不仅使记录的数据量压缩了m倍,而且能使记录的信噪比 提高 m 倍。)最后结果送记录系统记录到磁带上,成为这 一“炮”的相关叠加磁带记录。这样形成的磁带记录与使用炸药 震源形成的磁带记录长度是一样的,经过同样的回放处理就能形 成野外监视记录。
13
13
可控震源施工参数
6.驱动幅度的选择
驱动电平: 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强弱的一个参数, 当扫描频率提高到终了频率 时, 表头上看到的驱动电平的百分比值就是驱动幅度。 驱动幅度的调节:激发时则可以通过控制震源输入到地下的信号, 使其具有满意的功率谱。
驱动幅度的选择的原则
当震点地表为松软的土层时, 由于可控震源与地表耦合好, 一般选 择较大一点的驱动电平, 有利于改善记录品质; 当地表为坚硬的基岩时, 震源底板和大地耦合条件差, 驱动电平不 宜过大。适当降低驱动电平也可削弱分频效应产生的“ 多初至” 现 象。 在生产中驱动电平的大小, 视勘探区反射目的层反射系数大小而定, 反射系数大则驱动电平小些, 反之则大些。一般设计在 3 0 % 5 0 %为宜, 否则过大时激发信号波形会失真。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一、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现状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是中国最大的陆相沉积盆地之一,在盆地内部分布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由于塔里木盆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震勘探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传统的地震勘探方法主要依靠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何寻找一种适合塔里木盆地地质条件的地震勘探新方法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二、可控震源技术概述可控震源技术是一种基于人工震源的地震勘探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在地表或井下设置人工震源,控制震源的振幅、频率和相位,以及震源的位置和时间,从而实现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

相对于传统的地震勘探方法,可控震源技术有着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1. 能够精确控制震源的性质和参数,适应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勘探需求;2. 可以实现三维和多分量的地震数据采集,获取更加准确和全面的地质信息;3. 可以减小地震勘探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降低勘探成本和风险。

可控震源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地震勘探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1. 适应盆地复杂地质条件的需求塔里木盆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层结构复杂,存在大量的构造和岩性改造,使得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扰动和衍射;二是地下储层多样,油气分布不均匀,需要更精细的地震勘探方法来获取准确的地质信息。

可控震源技术具有精确控制震源参数和多分量数据采集的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塔里木盆地复杂地质条件的勘探需求。

2. 减小地震勘探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塔里木盆地地处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传统的地震勘探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设备投入,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可控震源技术可以通过精确控制震源的振幅和频率,减小震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地震勘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符合当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地震勘探可控震源原理

地震勘探可控震源原理

1 可控震源1.1 可控震源使用的信号地震勘探中的激发源能量既可以用振幅高度集中的信号(如:脉冲信号,在此通常指炸药),也可以用低振幅、长信号(如:可控震源)产生。

其实,可控震源重要是依赖长时间的振动激发,得到相对弱的地震信号。

可控震源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激发源是有限带宽的信号。

另外,可控震源激发技术只产生需要频带内的信号,而脉冲震源,如:炸药,生产的一部分频率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是不予记录的。

图1 时间域与频率域内的脉冲信号与有限带宽信号炸药爆炸的过程可以用 脉冲来表示,即:一个振幅高度集中的信号在非常短的瞬间生成(图1-a),它的频谱中包含了所有的频率成分(图1-b)。

对于有限带宽信号而言,它只表示在有限带宽内(图1-c)。

在所展示的一个平坦的振幅谱(在图1-d)中只有10~60Hz的频率成分。

在可控震源中使用的信号大多形如图1-d。

1.2 如何生成一个有限带宽的震源信号如前所示,大多数信号具有有限带宽的特征,通过傅立叶变换可以得到如图1-c所示的时域上的信号。

但是一般如图1-c所示的振幅,在时域上的信号不能应用于可控震源,可控震源在激发时要求采用均衡振幅、长时间的信号。

为了能够使如图1-c所示的信号用于震源的激发,必须将该信号转化为均衡振幅、长时间的有限带宽信号。

采用频率延迟算子,就可以将短脉冲信号转化为长扫描信号。

实际上,在应用过程中,采用将短延迟用于低频、将中等水平的延迟用于中间频率、将长延迟用于高频的处理方法,就会得到一个均匀振幅、视频率从低频逐渐扫到高频结束。

这个信号看起来有些类似于正弦波,在可控震源中就称之为扫描信号。

图2 由短脉冲生成长扫描信号在图3中显示了扫描信号的合成过程。

各种不同频率成分、具有相同相位的正弦信号迭加后成为图3-a 中的信号,经过不同的延迟算子迭加后,成为图3-b中的扫描信号。

将高振幅的短脉冲信号展开成低均匀振幅的长扫描信号后总能量保持不变,因此可控震源只是一个低振幅的激发源,而不是低能量的激发源。

可控震源工作原理

可控震源工作原理

可控震源工作原理可控震源是指一种使用专门的设备和技术来产生地震的工具,其产生的能源通常用于地震探测、工程测量、地质勘探和研究地震动力学等领域的应用。

可控震源的工作原理基于一定的物理原理和理论模型,同时需要科学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整个过程经过多次反复测试和验证。

可控震源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一定的能量源来刺激地下岩石,并观测其反应,从而推断地质结构和构造等特征。

可控震源的能量源可以是机械、电磁、火药、液压等各种形式,在刺激岩石时需要控制其强度、频率、方向等参数,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求。

在野外实际应用中,可控震源通常采用电磁激振器或气炮等设备,通过把能量传输到地下,观测地下反馈信号,从而推断地下构造特征、地层厚度、地下水储层等重要信息。

可控震源工作的前提是需要准确的地质资料和模型,这些模型往往是由专业地质学家、地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利用岩石学、古地磁学、地形分析和探测数据等多种手段构建而成。

这些模型可以描绘地质背景、地层接触、构造界面等各种地质特征,为地震勘探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可控震源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实验方案。

根据地质条件和应用需求,设计可控震源的参数和地震探测的范围和深度等基本要素。

此步骤需要结合实地勘探资料进行分析和优化,将可控震源产生的波能量最大化并使其在地下穿透深度最大化。

2. 安装设备。

将电磁激振器或气炮等设备安装在控制区域内,需要将设备牢固地固定在地面上,同时需要对设备进行电气和机械上的检测和测试。

3. 启动可控震源。

根据设计的参数和方案,对设备进行控制和调试,产生特定的能量波形,观测地下反馈信号,从而推断地下结构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4. 数据处理和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滤波、降噪、叠加等处理,生成图形化数据表现形式,辨识或解释所探地层或地下构造的特征。

5. 计算和评估。

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剖面重建、层析成像、三维模型重建等数据处理方法,进一步评估地下构造的特性,并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判断其潜在价值和可行性。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可控震源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地震勘探技术,它利用人工激发地震波来探测地下结构,对地震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油气盆地之一,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勘探任务艰巨。

本文将探讨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的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一、可控震源技术在塔里木盆地的可行性1. 地震勘探任务难度大塔里木盆地地处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天山山脉之间,地质结构复杂,构造活跃,地震勘探任务难度大。

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往往难以满足对地下结构高精度的探测需求,因此需要更先进的勘探技术来提高勘探精度和效率。

2. 可控震源技术的优势可控震源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地震勘探技术,其主要优势包括:(1)控制强度和频率:可控震源技术能够控制震源的强度和频率,使得地震波能够更好地穿透地下结构,获取更精确的地下信息。

(2)多种激发方式:可控震源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激发方式,包括地表震源、井下震源等,能够适应不同的地质环境。

(3)高分辨率:可控震源技术能够获取高分辨率的地下结构信息,有利于识别油气藏、构造断裂等关键地质特征。

基于以上优势,可控震源技术在塔里木盆地具有可行性,并且有望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由于受限于自然地震源的频率和强度,勘探效率较低。

而可控震源技术可以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来实现精确的探测,大大提高了地震勘探的效率。

在塔里木盆地的实际应用中,可控震源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缩短勘探周期,降低勘探成本。

2. 提高地震波能量利用率可控震源技术可以控制地震波的强度和频率,并且可以进行多次激发,使得地震波能量得到充分利用。

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地震波能量的充分利用对于获取地下结构的高分辨率信息至关重要,可控震源技术在这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3. 提高地下储层识别能力塔里木盆地是一个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地下构造复杂,油气储层分布不均匀。

可控震源技术能够获取高分辨率的地下结构信息,有利于识别油气储层的位置、规模和性质,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概述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概述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发展 历程和基本原理概述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提纲
一、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 二、可控震源工作基本原理 三、可控震源勘探技术现状及展望
一、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
在地震勘探中,通过人工方法来产生地震波就叫做地震波的 激发。地震勘探采用的激发方式有炸药震源、可控震源、气枪震 源及其它震源。
7
一、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
一、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
可控震源的优点:节能、环保,参数可调 可控震源的缺点:地表激发,有限频宽
一、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
不同可控震源高效采集的日均生产效率
日均炮数
常规技术
提纲
一、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 二、可控震源工作基本原理 三、可控震源勘探技术现状及展望
二、可控震源工作基本原理
3 记录生成
由短脉冲生成长扫描信号
二、可控震源工作基本原理
S(t)=A(t)Sin2π[F1+(F2-F1) t/2T]t
0≤t≤ TD
[1+Cosπ(t/T1+1)]/2 ,
0≤t<T1
A(t)= 1 ,
T1≤t<TD-T2
[1+Cosπ(1+(TD-t)/T2]/2 , TD-T2≤t≤TD
4
一、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
➢ 1921年,美国人J.C.卡彻首次将炸药震源用于地震采集。 ➢ 1951年,中国首次规模化应用炸药震源激发进行地震勘探。 ➢ 1953年,重锤等其他激发方式出现,在此之前,炸药激发是
地震勘探中唯一采用的激发方式。 ➢ 1960年,Conoco推出可控震源激发技术,并授权进行工业化
二、可控震源工作基本原理

可控震源工作原理

可控震源工作原理

可控震源工作原理可控震源是一种人工地震机构,可以产生地震波来模拟地震的效果。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能量释放和波传播两个方面。

一、能量释放二、波传播波传播是可控震源产生地震波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一旦能量释放,地震波将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处开始传播。

地震波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介质传播,包括大陆地壳、海洋和大气等。

传播介质对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传播路径和波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可控震源通过控制能量的释放和波的传播,可以实现地震波的可控性。

具体来说,可控震源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能量调控:可控震源通过调节能源的释放量和释放方式来控制地震波的强度和频率。

例如,可以通过控制炸药的数量和引爆时间来控制能量释放的强度和时序;或者通过调节气体的压强和喷射速度来调节能量释放的大小。

2.波形调控:可控震源可以通过调节能量释放的方式和波传播的路径来产生不同的波形。

例如,通过改变爆炸装置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可以改变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模式,从而产生不同类型和频率的地震波。

3.频率调控:可控震源可以通过调节能源释放的频率来产生连续波或脉冲波。

例如,可以连续引爆炸药或持续释放压缩气体来产生连续地震波;或者间隔性地引爆炸药或释放气体来产生脉冲地震波。

4.位置调控:可控震源具有较高的位置调控性能。

通过改变震源的位置、深度和方向等参数,可以控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路径和能量分布情况,从而实现地震波的精确调控。

综上所述,可控震源是一种通过控制能量释放和波传播来产生地震波的人造地震机构。

它具有能量、波形、频率和位置等多重调控性能,可以模拟地震的效果,在地震研究、地震监测和地震防灾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可控震源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可控震源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可控震源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现将可控震源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进行交底,要求所有参与作业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

二、可控震源简介可控震源是一种非炸药激发设备,主要用于地震勘探。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产生可控的振动波,激发地下介质,从而获取地下结构信息。

可控震源具有激发能量可控、波形可控、环保等优点。

三、安全注意事项1. 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作业人员应熟悉可控震源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作业流程,了解设备性能及安全注意事项。

(2)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电源、电缆、振动器等部件是否安全可靠。

(3)确认作业现场安全,包括场地平整、排水畅通、交通标识明确等。

2. 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1)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

(2)作业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设备参数。

(3)作业过程中,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上报。

(4)设备运行时,非操作人员不得靠近设备,避免误操作。

(5)设备振动时,注意周围环境,防止振动对周边设施造成损害。

3. 作业后的安全工作(1)作业结束后,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无损坏,电源、电缆等部件安全可靠。

(2)清理作业现场,确保场地整洁,无安全隐患。

(3)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安全意识。

四、应急措施1. 作业过程中,如发生人员伤害事故,立即停止作业,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并及时上报。

2. 如发生设备故障,立即停止作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 如发生火灾、触电等事故,立即切断电源,采取相应的灭火、救护措施,并及时上报。

五、交底人及接受人交底人:[姓名]接受人:[姓名][日期]六、附件1. 可控震源操作规程2. 可控震源安全注意事项3. 应急措施[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交底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介绍

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介绍

常规扫描
滑动扫描
Slip Sweep----滑动扫描
滑动扫描过程中,在放完每组炮之前,仪器 连续记录,所有数据信息及包括TB和相关信 号的辅助道信息都只是暂存入内存中,形成 一个炮与炮间相互重叠的连续的记录(母记 录),在放完最后一炮后,系统将依据TB和 相关信号对(母记录内)每炮进行相关,分 离出单个记录,并输出到磁带上。
10秒
10秒 16秒
假定一组震源施工
10秒 16秒 10秒 16秒
16秒
下一炮开始
下一排
10秒
16秒
10秒
16秒
10秒
16秒
10秒
16秒
下一炮开始

Flip Flop-----交替扫描 Slip Sweep----滑动扫描

DSSS(Distance Separated Slip Sweep )-------------滑动+距离分开 ISS(Independent Simultaneous Sources)-----独立震源工作模式 HFVS(High Fidelity Vibratory Seismic)-----基于高保真技术的高效采集
交替扫描野外施工参数
排列参数
接收点距/线距 炮点距/线距
30m/180m 30m/180m 14线12炮正交观测系统 1848(14*132) 77(11*7)
观测系统 接收道数 覆盖次数 震源参数 施工参数 扫描方式
两套震源位于相邻的两条 炮线,第一套震源震动时, 第二套震源关机或移动, 两套震源位于不同炮线, 相距180米,摆放位置如图 所示:
Slip Sweep----滑动扫描
滑动扫描技术是一种连 续放炮的高效采集方法, 同时采用多组震源施工, 下一组震源可以不必等 待上一组震源完成震动 即可开始施工,大大缩 短了相邻两次扫描的间 隔时间,从而大幅度地 提高了生产效率。滑动 时采用的扫描频率相同, 通过相关处理过程可以 分开成各自的记录。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可控震源技术作为其
中一种新兴的勘探技术,其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也逐渐得到应用。

可控震源技术是指利用主动装置来产生由地震波源产生的震源信号,从而对地下结构
进行探测的一种地震勘探技术。

相比传统的固定震源技术,可控震源技术具有调整震源信
号参数、产生不同频率振动波等优势。

在塔里木盆地这种再生油藏开采地区,可控震源技
术尤为重要。

首先,可控震源技术可以改善地震数据的分辨率,提高了探测效率。

在传统的固定震
源勘探中,我们只能获得沿直线振动传播的信息。

而通过可控震源技术,我们可以针对不
同的探测目标和区域特性,进行地震勘探信号的调整和优化,使得数据分辨率更加高清晰,得到的勘探结果更加准确。

其次,可控震源技术也可以提高采集数据的精度和重复性。

通过可控震源技术,我们
可以进行多次反演和扫描,得到更完善的数据。

同时,由于是主动发生震源信号,控制性
更强,因此精度和重复性也更高。

综上所述,可控震源技术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

通过优化探
测信号和提高数据分辨率、精度和重复性,可控震源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
降低油气勘探风险,推动塔里木盆地的经济发展。

可控震源滑动扫描工作原理及应用

可控震源滑动扫描工作原理及应用

可控震源滑动扫描工作原理及应用震源滑动扫描(Slip Sweep)是一种地震勘探方法,通过控制震源的位置和能量释放方式,实现对地下结构的细致成像。

本文将介绍可控震源滑动扫描的工作原理,并探讨其在地震勘探领域中的应用。

一、工作原理可控震源滑动扫描是基于传统地震勘探方法的改进。

传统方法中,震源通常是固定的,能量以一个确定的位置进行释放。

而可控震源滑动扫描则通过控制震源的位置和震动频率,实现对地下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

可控震源滑动扫描的工作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震源布置:根据勘探需要,将多个震源按照一定的布置方式放置在地表上。

这些震源可以是人工设备,也可以是地下爆炸。

2. 扫描模式选择:根据勘探区域的特点和勘探目标,选择适当的扫描模式。

常见的扫描模式包括线性扫描、螺旋扫描等。

3. 震源控制:通过控制震源的位置和震动频率,实现对地下不同位置的震动。

通常采用电脑控制系统,精确控制不同震源的运动轨迹和震动参数。

4. 地震数据采集:地震仪器部署在地表上或地下,用于采集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

地震数据采集包括震源激发和地震波接收。

5. 数据处理与成像:通过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地下结构的成像结果。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时频分析、偏移成像等。

二、应用领域可控震源滑动扫描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效率和显著的勘探效果等优点,因此在地震勘探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该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举例:1. 油气勘探:可控震源滑动扫描方法可以提供油气勘探的细节成像,帮助勘探人员了解油气储层的分布和性质,指导油气勘探的决策。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辅助油气生产中的地下注水、压裂等工艺的优化。

2. 矿产勘探:可控震源滑动扫描方法可以应用于矿产勘探中,例如对金矿、铜矿等地下矿体进行成像和定位。

通过高分辨率的成像结果,可以为矿产勘探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

3. 地质灾害预测:可控震源滑动扫描方法可以对地下断裂带、地层变形等进行监测和预测,有助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可行性应用及效果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可控震源已逐渐成为地震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

特别是在塔里木盆地这样地震活动频繁、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可控震源技术更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的可行性应用及效果。

一、可控震源技术简介可控震源技术又称为主动源技术,是利用人工震源产生的地震波进行勘探测量。

这种技术与传统震源不同,它可以按照不同需求自由调整震源参数,如震源位置、震源能量、震源频率等,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地下信息。

可控震源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可以满足不同深度的勘探需求;2. 可以减少地面振动和环境污染;3. 可以节约勘探成本和时间;4. 可以为地震灾害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二、塔里木盆地的地质情况塔里木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田勘探区,该地区地层结构复杂,断层发育,且存在大量地下水资源。

由于地震活动频繁,塔里木盆地遭受过多次地震灾害,仍然存在地震危险。

因此,加强该地区的地震勘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在塔里木盆地的地震勘探中,可控震源技术可以发挥下列作用:1. 加速侵入性地震波的形成。

由于塔里木盆地地层结构复杂,传统震源在勘探中常常会产生很多误差。

而可控震源技术可以对勘探地区进行精细调整,从而形成更为准确的侵入性地震波。

2. 提高低频信号的探测能力。

在塔里木盆地这样的区域,低频地震波往往会与背景噪声混淆,传统震源的探测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而可控震源技术通过调整震源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低频信号的探测能力。

3. 减小地面振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

由于塔里木盆地的地层结构比较松散,传统震源在勘探中会产生较强的地面振动,对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一定伤害。

而可控震源技术可以调整震源能量和震源频率,降低地面振动对环境和人员的伤害。

四、可控震源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的效果可控震源技术在塔里木盆地的地震勘探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可控震源原理及说明

可控震源原理及说明

可控震源原理及说明可控震源是一种可以人为激发地震的技术方法,通过对地下的岩石进行特定方式的冲击,从而产生地震波。

它被广泛应用于地震勘探、地震研究和地震工程等领域。

可控震源的原理主要包括产生地震波的机制和相应的控制方法。

可控震源的本质是通过施加合适的力量对岩石进行激发,从而产生地震波。

在地震勘探中,一般采用高能量的震源,如爆炸装置或震源车等,通过震波的反射和折射来获取地下岩石的信息。

在地震研究和地震工程中,可控震源一般采用震源车和震源器等设备,能够精确控制震源的特性和参数,从而实现对地震波的控制。

可控震源的控制方法有多种,包括控制震源的位置、能量、频率和形状等。

首先,控制震源的位置可以通过定位系统来实现,能够精确确定震源所在的位置,从而实现对地震波的控制。

其次,控制震源的能量是指对地下岩石施加的力量大小,通过调节震源的能量可以控制地震波的振幅和能量,进而影响地震波的传播范围和强度。

再次,控制震源的频率是指地震波的振动频率,通过调节震源的频率可以控制地震波的波长和传播速度。

最后,控制震源的形状是指地震波的波形,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改变震源的冲击方式和参数来实现。

可控震源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控震源可以用于地震勘探,通过产生地震波来探测地下岩石的结构和性质,为勘探工作提供必要的地质信息。

其次,可控震源可以用于地震研究,通过产生地震波来模拟真实的地震活动,从而研究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震发生机制。

再次,可控震源可以用于地震工程,通过产生地震波来评估和改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地震抗震性能,提高地震安全水平。

最后,可控震源还可以用于地震预警,通过对地下的地震波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前预警可能的地震事件,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总之,可控震源是一种基于人工激发地震波的技术方法,通过操控震源的位置、能量、频率和形状等参数,实现对地震波的精确控制。

它在地震勘探、地震研究和地震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可控震源应用技术

可控震源应用技术

可控震源应用技术1、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可控震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电控箱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2、扫描信号 (3)可控震源使用的信号 (4)如何生成一个有限带宽的震源信号 (4)扫描信号的形式及技术应用 (5)3、应用技术 (6)线性扫描 (6)非线性扫描 (9)组合扫描 (12)4、谐波畸变特性分析及压制技术 (16)谐波干扰的压制 (20)5、多源激发 (22)交替激发 (22)滑动扫描 (23)6、质量控制(QC) (27)原始采集数据质量的一些要求(SHELL COMPANY) (27)关于可控震源,参加施工的可控震源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27)有关评价指标的说明及应用方法 (27)统计分析 (30)进入21世纪,地震勘探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地震勘探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通过一系列突破性的技术进步,提高了地球物理数据的质量,使得地震勘探水平快速增长,而地震勘探技术已成为油田勘探和开发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地球物理勘探已由东部转移到了西部,而我国西部地表条件十分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施工效率低、地震资料采集成本高。

对此,在戈壁、小沙漠、河床、部分山沟等采用可控震源,该举措既能提高地震资料质量,又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可控震源在地震勘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可控震源的性能以及震源参数的科学设计等方面,未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还没有充分发挥可控震源的潜力,而现有的可控震源施工方法仅仅是靠经验来确定,缺乏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地震波在大地的传播当中,由于大地的滤波作用,其地震能量随深度和频率呈指数衰减关系,使地震分辨率随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大大降低,从而也就降低了地震资料的精确成象。

尤其对于确定小幅度构造、岩性油气藏以及断褶带地区影响极大。

在地震采集和处理活动中,人们一直设法保护地震资料的有效频带,力争地震资料的谱白化,以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控震源新技术概念介绍 1. 分段扫描 把一个扫描信号长度时间划分为若干段(最多16段), 分别设置各时间段的起始和终了的时间频率和振幅,然后 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含义是一个扫描信号可以由两个以上 的基本信号组合而成. 2. 旋转相位(变相位)扫描 同一振点多振次(偶数次)的扫描信号的初始相位交替 变化(压制相关谐波即鬼频;加上其他措施,可以消除 50Hz工频). 3. 双源交替扫描 两组震源交替施工,一组震源扫描结束后,另一组震源 接着扫描,提高施工效率.
VE432 Extended QC Results VIBRATOR X QC DATA Time(s) Phase(0) Disto(%) Force(%) GV GS Overloads Warring 0.5 0 0 0 63 58 1.0 1 21 73 61 61 1.5 1 18 72 56 67 2.0 0 17 75 48 72 2.5 0 15 75 42 77 3.0 0 15 75 31 78 3.5 0 15 76 24 82 4.0 –1 11 75 23 85 …………………………………………………………………… 14.0 0 19 75 43 46 14.5 1 19 75 44 47 15.0 0 19 75 43 48 15.5 0 19 75 43 43 16.0 0 0 0 49 63 Over. FPMVE
四,相关 ● 相关物理意义:把延续时间很长的扫描信号压缩成延续时 间很短的有限带宽脉冲信号. ● 相关过程:参考(导航)扫描信号沿时间轴滑动,逐次与 地震道信号进行相关运算.时移值为采样率,整个时移长度为 监听时间(即传统的记录长度).
● 相关数学运算:多项式乘加运算(时域);复数乘法运算 (频域). ● 相关子波只含有扫描信号的频域,相关有很强的滤波作用.
三,变权叠加 ●功能:处理作用时间长,能量相对较小的连续干扰 (如:车辆行驶,机械震动等). ●方法思路:利用这类干扰使地震道的平均能量加大的 特点.假定不存在这类干扰,那么同一振点的多次振动 (假设8次)中的每一次振动得到的地震道的能量(包括 有效波和通常的干扰背景)是基本不变的,对于常规的垂 直叠加,叠加后某道的平均能量(RMS)A=(A1 +A2 +…+A8 )/8= A1/8+A2/8+…+A8/8,其中每一项的1/8 即每次叠加的加权系数,变权叠加就是每次叠加的加权系 数不等,某次振动若有连续干扰存在,该次振动的平均能 量高,那么就降低其参于叠加的加权系数,减小连续干扰 对最终叠加的影响,加权系数与平均能量(RMS)成反比, 变权叠加又叫反比叠加或相异叠加.
七,叠加次数 ●提高信噪比. ●有人提议采用增加扫描长度替代多次垂直叠加的做法. 八,提示 ●有些因素的确定往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特别是对非 线性扫描信号的设计要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和试验. ●推荐参考文献: 可控震源扫描信号设计中的一些问题的考虑 2001.1 可控震源线性扫描的优化设计 石油仪器 1998.3 一种改善相关子波特征的扫描信号 物探装备 1999.3 物探装备
三,一致性检验要求 1. 图形显示
●三个辅助道: -真参考扫描信号:扫描发生器产生的用于相关处 理的扫描信号(幅度2V); -无线电参考扫描信号:扫描发生器产生的真参考 扫描经过延迟和滤波处理的扫描信号,与电控箱体返 回信号具有相同的相位和滤波特性(幅度2V); -震源返回信号:电控箱体的返回信号,可以选择 输出力信号,电控箱体本机扫描信号,重锤加速度信 号或平板加速度信号,一般取输出力信号.
●可以同时产生四种扫描信号,控制四组震源生产; ●可以设定存储32种基本扫描信号; ● 扫描信号类型包括:线性,非线性(对数,指数, 脉冲),伪随机,用户自定义; ●可以实现所有先进的可控震源应用技术:伪随机码扫 描,多组震源交替扫描或滑动扫描,分段扫描,编码扫 描; ●全数字自适应伺服系统,通过最优控制技术达到减小 相位误差,降低输出信号畸变,控制最大基值力输出的 效果; ●具备自动检测功能,生成的QC数据体可以实时或事 后分析:相位,畸变,基值力输出.
六,VE432启动时序 启动时序
仪器发出FO后,DPG延迟100ms,其间电台完成收/发转换, 然后发200ms全1,再发T0信息,延迟一段时间(由DPG测量的DPG 与DSD之间传递信息的无线电延迟)产生TB信号和参考扫描,同时 电台进行发/收转换;DSD收到DPG同步码后产生本机扫描,扫描结 束,电台转换为发射状态,发送状态.
2. 变频扫描信号 ● 任一非周期振动可以分解为若干不同频率的简谐振 动或者由若干不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合成:
3. 变频扫描信号的特点
●低振幅,通过延续时间积累能量(总激发能 量是激发时间的积累). ●扫描信号频谱越宽,相关子波越窄(延续时 间短),分辨率越高. ●相关子波为零相位子波,t0 点对应振幅极值 点,在子波的对称中心.
二,连续函数的表示法
●从数学上讲,任一周期函数或非周期连续函数都 有时间域和频率域两种表示法. ●时域表示法:振动幅度随时间 t 变化的函数关系. ●频域表示法:振动幅度随频率 f 变化的函数关系.
●两种表示法从不同侧面描述同一个事物,可以互为 转换,转换的数学手段即傅立叶变换与反傅立叶变换.
三,脉冲震源与变频扫描信号 1. 脉冲震源 ●特点:能量瞬间释放,在极短时间振幅达 到最大(时域);具有无限带宽,频率从0~ ∞Hz,频带内振幅相等(频域). ●图示:
3.伪随机:随机方式生成,存储在存储器中反复使 用的信号. ●伪噪声,非严格单调信号,其频率在激发频带内是 随机的. ●同样激发幅度,扫描长度产生的能量比传统扫描信 号小(小6dB). ●不存在谐振频率,对建筑物破坏小. 二,频带宽度 ●决定了分辨率,终了频率/起始频率应大于2个倍频 程,一般取3个. ●扩展频带宽度时,低频端比高频端效果大.
噪声编辑与变权叠加 一,前言 ●可控震源施工特点:无法戒严,噪声干扰十分严 重. ●去噪方法:基本方法-多次垂直叠加,此外还有两 种特殊方法-噪声编辑和变权叠加. 二,噪声编辑 ●功能:处理作用时间短,能量强的脉冲状干扰.
●方法思路:把各地震道分割成多个时间窗口(最多64 个),每个窗口设置一个门槛值,将接收到的数据样点 值与该门槛值进行比较,低于门槛值的数据样点值保留, 高于门槛值的数据样点值作为噪声进行处理,处理方式 有两种: a) 充零:整个窗口或窗口的一部分数据样点值充零 -充零区的前后数据要作过渡处理,避免幅度突变. -门槛值并非一成不变,初始门槛值设定好以后,后续 窗口的门槛值根据前一窗口最大样点值进行自初始设定和随后的自动更新与充零方式相同.
三,电控箱体(DSD) 电控箱体( )
主要功能: ● 产生与参考扫描信号完全一致的本机扫描信号; ● 控制振动器振动; ● 对震源输出实施实时QC数据分析,产生状态信息.
四,相关器
主要功能: ● 相关运算:包括时域到频域的傅立叶变换;复数 乘法运算;频域到时域的反傅立叶变换.
五,VE432系统的特点 系统的特点
可控震源施工参数 一, 扫描信号类型 1.线性:扫描信号频率变化的速率在扫描期间恒定不变. ● 最常用的类型,一般用升频. ● 在振动过程中对系统的约束要求少. ● 激发能量在整个频带内均匀分布. 2.非线性:扫描信号频率变化的速率是时间的函数. ● 激发能量在整个频带内分布不均匀,一般是将低频端 能量向高频端转移,能量强化的频段扫描信号变化速率小. ● 非线性扫描主要用于对大地吸收振幅衰减的补偿.
2. 数字显示:
● 显示:平均与峰值相位差(单位:度),平均与峰值畸变 (单位:%),平均与峰值出力(单位:%) ● 技术要求: Sercel 相位差 平均 峰值 同组震源间 畸变 平均 峰值 同组震源间 出力 50 100 60 25% 35% 15% 20%(时域) Pelton 20 100 60
可控震源系统结构 一,前言 ● 可控震源系统包括:机械,电子两大部分. ● 可控震源电子部分包括:编码扫描发生器, 电控箱体,相关器.
编码扫描发生器( 二 ,编码扫描发生器(DPG) ) 主要功能: ● 产生用于相关的参考扫描信号; ● 遥控DSD参数装载; ● 控制震源振动并与仪器数据采集同步; ● 接收DSD振动过程质量状态数据.
三,起始频率 ●避开面波. ●受机械响应限制,下限一般为6Hz,超过下限工作时, 要采取振幅限制措施. 四,终了频率 ●主要根据勘探频率上限确定. ●震源标称250 Hz,实际生产达不到,一般不超过160 Hz. 五,扫描长度 ●决定了激发能量,与炸药震源的炸药量相当. ●受施工效率和存储器容量限制.
六,斜坡 ● 相关会产生振幅谱振铃的吉布斯效应,使相关子 波的旁瓣加大,理论研究表明对扫描信号的起始和终 了振幅进行约束,可以降低吉布斯效应. ● 斜坡振幅约束函数有线性,正弦,余弦等,余弦 函数最好(新型系统推荐使用布莱克曼函数,对旁瓣 的抑制达到57 dB). ● 斜坡长度:理论上起始和终了斜坡函数的长度之 和等于扫描长度时,子波形态最好,但不可行,因为 影响频宽和总能量,一般取0.5秒(对于3个倍频程的 线性扫描信号,频宽损失大约9~12 Hz).
表中Phase,Disto,Force,GV,GS分别表示相位误差,畸变,输出力,大 地黏性系数,大地弹性系数的平均值,Overloads和Warring分别表示过载和报警 信息.过载信息中F表示输出力超过静载荷压重,P表示压力超过设定的极限,M 表示重锤行程超限,V表示阀行程超限,E表示力矩马达电流超限;报警信息中 W表示AS伺服与质量控制加速度表的偏差警告,T表示DPG与DSD时钟偏差警告.
●技术要求: -真参考扫描信号和无线电参考扫描信号波形正常; 震源输出信号低频端(<18Hz)允许有畸变; -无线电参考扫描信号和震源输出信号相位相同 (编码扫描发生器的参考扫描信号的初始相位设置比 电控箱体的参考扫描信号的初始相位超前90). ●局限性 -肉眼辨识的精度很有限; -不能反映施工所有振点的一致性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