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
高二历史北宋中期的改革
内容实质是政府作放用高利贷
理财 措施
也青增苗加法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 促募进役了法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土地面积
农田此水法利解法决了纳税土地减少的问题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军事 措施
保甲法 将兵法
解决了积弱问题
教育 改选革拔科出举大制量度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措施 整顿太学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 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结果 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
不同 中心内容 整顿吏治
理财
点 改革程度 局部改革
全面改革
历史地位 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和影响要大
内在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的全 联系 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 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宋 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一明黜陟
范仲淹呈上《答手诏条陈十事》 二抑侥幸
三精贡举 四择长官
五 均公田 六厚农桑 七修武备 八减徭役
九推恩信 十重命令
思考:新政最终夭折的原因是什么?
——《宋史》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 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 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 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 理解。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向神宗哭诉:“王安石是要用新法搞得天下大乱”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 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 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 , 公私皆病矣。
新政损害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起 反对。 再加上宋夏和议和内乱平息,仁宗的态 度变化,范仲淹等改革官员被相继排挤 出中央政府,新政遂废。
18北宋中期的改革
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对此, 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对此,王安 对此 石变法的中心是什么?结果如何 结果如何? 石变法的中心是什么 结果如何? 答: 关键问题: 财政危机,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关键问题: 财政危机,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改革中心: 理财”为中心, 改革中心: 以“理财”为中心,增加财政收 入, 取得一定成效, 结 果: 取得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扭转 积贫积弱”局面——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 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了“积贫积弱”局面 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兴修许多水利;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兴修许多水利;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但最终失败。 但最终失败。
《答手诏条陈十事》\ 答手诏条陈十事》
一曰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制度 , 二曰抑侥幸限制侥幸作官升官的途径 , 三曰精贡举严密贡举制度 , 奖励能员, 四曰择长官奖励能员,罢免不才 , 五曰均公田,六曰厚农桑, 五曰均公田,六曰厚农桑, 七曰修武备,八曰减徭役, 七曰修武备,八曰减徭役, 九曰覃恩信,十曰重命令。 九曰覃恩信,十曰重命令。
二、王安石变法(1069年—1086年) 王安石变法(1069年 1086年
1.背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背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庆历新政的失败 2.变法的领导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 2.变法的领导机构: 变法的领导机构 3.变法的主要内容 3.变法的主要内容 4.结果——成效与失败 4.结果——成效与失败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 、富国之法: 措施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均输法 内容 特点与成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政府低息贷款 以钱代役 鼓励兴修水利
2023华师大版第3册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ppt
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
• 庆历新政 背景: 根本原因:北宋积贫积弱 直接原因:宋仁宗时内忧外患 过程: 序幕:《答手诏条陈十事》 内容:改革吏治,发展经济,加强武备 中心:吏治整顿: 磨勘、恩荫制度改革 结果: 大部分被废除
根本原因
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
内 政
:宋初各项改革弊端
重文轻武
重 文
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大部分被废除 全面被罢废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
• • • • • •
(三)文教科举改革(教育方面) (1)改革科举制度。 首先废去只知背诵的明经科,独存进士科, 而进士科亦废诗赋帖经,改考经义、策论, 又增设明法科,考核律令、刑统大议。 (2)太学三舍法。扩充太学,增加太学生的名额;将 太学分为三级,外舍、内舍及上舍。太学生入学先进外 舍,要月考及年考合格,可依次开往内舍、上舍。 • (3)颁发三经新义,三经是周礼、诗经、 书经。王安石亲自撰写周礼正义
• (2) 反映的时代特征:王安石的做法反映 了宋代商品经济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 法思想和变法举措具有前瞻性,是我国先 进知识分子对中国走向近代的朦胧探索。 • 但由于变法的条件不成熟,许多知识分 子对这一办法的合理性缺乏认识,最终以 失败告终。
• (二)军事改革(强兵方面) • 1 保甲法 • 内容:把农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 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 丁以上的,出一人作保丁。规定在农闲时集 合保丁,练习武艺,战时编入军队打仗 ;每 一大保须于夜间轮派保丁值班巡查,以防止 农民反抗活动。 • 结果: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加国家军事力 量,减少军费开支
• 6 均输法 • A背景:宋代赋税部分征收实物,当纳税户在购 买实物时,大商人从中操纵把持,加重纳税户负 担,并影响国用。 • B理解:“均输法”,最要紧是八个大字:徙贵 就贱,用近易远。 一、不是固定不变地向各地征敛实物赋税, 而主要在灾荒歉收物价高涨的地区折征钱币,用 钱币到丰收的地区贱价购买上供物资,此即“徙 贵就贱”。 二、如果有多个地区同时丰收物贱,就到距 离较近、交通便利的地区购买,此即“用近易 远”。 总而言之少征实物(粮食),扩大购买
• 4 方田均税法(打击大地主) • A内容:为了保证封建国家财政收入,需要 解决土地税负担不均的向题,因此实行清 丈土地。清丈后,将田地的亩数、主人姓 名、土地肥瘠等级登记上册,并按照土地 好坏分为五等,均定税额高低。(联系罗 斯福新政累进所得税制度) • B目的:保证封建国家财政收入 • C结果:在清丈过的地区,原来向政府纳税 的自耕农,多少减较了一些负担。但遭到 大地主的阻挠。
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
主题深化
一、构建网络
中 国 古 代 的 改 革 与 变 法 奴隶社会富国 强兵的改革 确立封建制度 的改革 调整封建统治政 策的改革 齐国:管仲改革
鲁国:初税亩
商鞅变法
新朝:王莽改制 五代:周世宗改革
北宋: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周:武帝改革
少数民族封建 化改革
主题深化
二、理论认识
• 从改革的背景看,新王朝大多是在农民起义的风暴、 旧王朝被瓦解或推翻后建立的,农民起义本身就是 对旧王朝的冲击,这种冲击成了新王朝推行改革的 破冰船。而王朝中后期,随着政权建设、典章制度、 权益分配的成型,统治集团内部达成均势,保守顽 固的倾向与日俱增,成为改革的巨大阻力。 • 从统治者的利益看,王朝初期的统治者比较重视吸 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这时的改革多 半是对前朝旧制的“反动”,既赢得民心,又兼顾 新权利获得者的利益。而王朝中后期的改革是建立 在不改变根本制度的前提下,一旦触及到统治者的 切身利益,必然会遭到旧制度和旧势力的反对。 • 从改革的支持力度看,王朝初期的改革由强大的皇 权作保障,而中后期的改革则缺乏这种权威。
积弱局面的改善
名称
军 保甲法Leabharlann 事将兵法内容农村住户编为保,保丁平时 种田、农闲练兵,战时作战 固定禁军辖区和训练的将官
作用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加国 家军事力量,减少军费开支
充实边防力量
教 改革科举
育
科举废明经科设明法科, 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
整顿太学
重编教科书,成绩优秀 者直接受官
局限性: 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 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18 北宋中期的改革(1)
1972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一次对话中说: “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 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 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 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同罗马制相比较, 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同罗马制相比较, 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约在 2000年的时间里 或大或小, 年的时间里, 2000年的时间里,或大或小,它成了统一中 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 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后来英国也仿效并确 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 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今 天已经广泛普及。” 天已经广泛普及
2、科举制的完善: 科举制的完善:
制度:解试、省试、殿试三级 制度:解试、省试、殿试三级 规则: 弥封” “弥封 誊录” 规则: 弥封”、“誊录” 初期诗赋取人 内容: 内容: 中期以后, 中期以后,策论取士 影响: 影响:
一、北宋中期改革的背景: 北宋中期改革的背景:
冗官(官僚队伍庞大) 冗官(官僚队伍庞大) 冗兵(军费开支过大) 冗兵(军费开支过大) 冗费(岁币) 冗费(岁币)
造成“积贫积弱” 造成“积贫积弱”局 面
二、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
背景: 背景: 冗兵、冗官、 冗兵、冗官、冗费 西夏战事不利 对西夏战事不利 内地饥民 饥民起事 内地饥民起事 改革重心: 改革重心: 改革吏治(磨勘、恩荫) 改革吏治(磨勘、恩荫)
结果: 结果:失败告终 失败原因: 失败原因: 一定程度损害官僚集团既得利益, 一定程度损害官僚集团既得利益,遭 到强烈反对
高 绫
奉
多
官
米
绢
禄
钱
绵
铜
银
金
官俸、军费开支过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官俸、军费开支过大,
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北宋中期的改革》ppt2
外患
•宋代有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 杂税,本朝都有”。
•北宋庆历年间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小 规模的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如火如荼, 遍及北宋统治区的南北各地,宋代大文 豪欧阳修用“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强如 一火”来形容当时的农民起义。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王伦领导 京东路沂州的饥民起义;郭邈三(一作 郭邈山),张海等率饥民千余人在商山起 义;王则领导河北士兵起义。
材料2、青苗法常为人所攻击的一点是收取利息。 虽然官方规定的利率是半年20%,但是地方官员们 却常常私自提高利息到30%甚至更多。陕西农民向 官家借陈米一石,至还的时候是新的好小麦一石八 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有的记载甚至说 实际利率有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的,比高利贷还要 高许多。
“元佑更化”
二、庆`历新政
范仲淹(989—1052年),字 希文,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 家,吴县人。少时家贫好学,当 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 言之名。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 (相当于副宰相),提出“十事 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 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 减轻徭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 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 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陕西四路宣 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 卒谥文正。
从改革的支持力度看:王朝初期的改革由帝 王推动,有强大的皇权作保障;而中后期的改 革则依赖皇权,缺乏长期的帝王权威。
从王安石变法中看我国当代的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你得到了那些 启示?
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 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 复杂性和艰巨性。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 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 运为转移。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北宋中期的改革PPT课件(1)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 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宋 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范仲淹 富弼
韩 琦
一明黜陟
五 均公田 六厚农桑 七修武备 八减徭役
九推恩信 十重命令
范仲淹呈上《答手诏条陈十事》
二抑侥幸 三精贡举 四择长官
思考:新政最终夭折的原因是什么?
新政损害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起 反对。
再加上宋夏和议和内乱平息,仁宗的态 度变化,范仲淹等改革官员被相继排挤 出中央政府,新政遂废。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庆历新政?
1)是地主阶级进行的改革运动;是对封建统 治政策所做的内部调整,是一次局部的调 整;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
2)应当肯定其进步意义; ①有利于社会进步,为今后的改革开创了先例; ②范仲淹敢于改革封建官僚政治体制的气氛,敢于限制 官僚贵族特权的精神,值得赞扬。
课后思考: 1、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 政的异同点? 2、试从背景、目的和作 用三方面比较商鞅变法与 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 扼要说明前者成功后者被 废除的原因。
庆历新政
相同 点
王安石变法
为解决北宋中期社会危机 背景 目的 解决社会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 性质 皇帝支持,曲折性复杂性 特点 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 结果 理财 不同 中心内容 整顿吏治 点 改革程度 局部改革 全面改革 历史地位 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和影响要大 内在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的全 联系 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中央
皇 权
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
材料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效。其后,荐辟 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 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 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五 《宋冗官冗费》 材料二:(皇祐七年)枢密院奏:开宝之籍总三十七万 八千,……至道之籍总六十六万六千, ……天禧之籍 总九十一万二千, ……庆历之籍总一百二十五万九 千, ……视前所募兵寖多,自是稍加裁制,以为定额。 -----《宋史﹒兵志一》
高一历史《北宋中期的改革》PPT课件
• 推恩信,即广泛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主管部门若有 人拖延或违反赦文的施行,要依法从重处置。另外,还 要向各路派遣使臣,巡察那些应当施行的各种惠政是否 施行。这样,便处处都没有阻隔皇恩的现象了。 • 重命令,即要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范仲淹认 为,法度是要示信于民,如今却颁行不久便随即更改, 为此朝廷必须讨论哪些可以长久推行的条令,删去繁杂 冗赘的条款,裁定为皇帝制命和国家法令,颁布下去。 这样,朝廷的命令便不至于经常变更了。 • 减徭役。范仲淹认为如今户口已然减少,而民间对官府 的供给,却更加繁重。应将户口少的县裁减为镇,将各 州军的使院和州院塥署,并为一院;职官厅差人干的杂 役,可派级一些州城兵士去承担,将那些本不该承担公 役的人,全部放回农村。这样,民间便不再为繁重的困 扰而忧愁了。
• 练习与测评 1.(1)冗官;积贫、积弱。(2)庆历新 政和王安石变法(措施)。庆历新政一定 程度上损害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起 了激烈的反对。随着宋夏和议定局和内乱 的平息,仁宗对因实施“新政”而引起的 纷争产生厌烦,范仲淹、富弼等主力改革 的官员被反对派排挤出朝廷,新政所推行 的大部分措施也随之废除。王安石变法, 随着王安石的辞职、宋神宗的去世、保守 派被起用,新法全面罢废。
项目 商税 景德年间 450万(贯) 庆历年间 1975万(贯)
酒税
盐税
428万(贯)
355万(贯)
1710万(贯)
715万(贯) 4400万(贯)
总计 1233万(贯)
愁啊愁
• 宋仁宗对西夏、辽屈辱求和,用重金买得 边境的暂时安宁;而冗官、冗兵、冗费之 弊越来越严重,财政开支骤增,出现了赤 字,为摆脱财政赤字,朝廷便加重赋税剥 削,不时之需,无名之敛,致使有钱的人 家卖房卖地,无钱的人家卖妻鬻子,实在 没有办法了,便举家流亡异乡。农民被逼 上了绝路,只得起义
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
1041年 北宋攻西夏,宋军大败
1042年 西夏攻宋,宋军大败后议和 1127年 金攻北宋,北宋灭亡,“靖康之变”
宋初之“弊”
防“弊”
藩镇拥兵自重、 武将兵变篡位
文官 体制
政治\军事制度的调整和改革
收兵权、建新制、“内重外轻”、更戍法 加强集权;文官政府;官、职、差遣相分离 完善科举制度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不是。那位宰相是谁?在哪一个朝代?这朝代不近
不远,是北宋神宗08年,梁启超著《王荆公》,为王安石全面 翻案。他礼赞王安石说:
“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水),其气节 岳然若万仞之壁(墙),其学术集九流之粹, 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 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 今日莫之能废。”
积贫 积弱 新“弊”
庆历新政(1043-1045)
《答手诏条陈十事》
•范仲淹 ——参知政事(副相)
•韩琦、富弼 ——枢密副使(军政)
•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 ——谏官
失败原因:
• 宋夏议和 • 内乱平息 • 官僚集团反对
– “任子恩薄,磨勘法密,侥幸者不便” – “论者籍籍”、“众心不悦”
• 仁宗厌倦——态度变化 • 改革派被排挤出朝廷
失败原因:
• 党争中神宗动摇
–为国为民 / 推行后的效果 / 改革的幅度和力度
• 神宗过早去世 • 王安石辞职 • 哲宗继位,太皇太后执掌朝政,起用保守派
–司马光 – “元佑更化”
“元佑更化”
• “以复祖宗法度为 先务。”
• “舍是取非,兴害 除力,名为爱民, 其实病民,名为益 国,其实伤国。”
“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 祸乱必生。”
——[北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
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北宋中期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结果及其失败的原因(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本节课学习,培养学生透过材料基本的归纳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要成功必须得到权力支持;改革措施必须符合民意。
二、重点难点重点: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难点: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三、教学过程导入:宋太祖为了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从军事和政治着手,创设了文官体制,请从方式、内容和影响来回顾一下。
1、方式:“杯酒释兵权”2、内容:(1)、军事——一以文制武,防止武将篡权A、中央宋太祖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
B、宋朝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防止藩镇割据。
命令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地方只留下没有战斗力的老弱厢军和乡兵。
C、采用更戍法,禁军屯驻京师,轮流戍守边地。
(2)、政治——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防止武将专权。
A、构建文官政府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通过科举考试来大量选拔文人担任官职。
中央重要官员以及地方重要官员大都由文人担任,而且是文官为正职,武官为副职,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B、官、职、差遣分离制3、影响:加强了皇权,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分裂割据的隐患,开创了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但是由于对武臣的防范过严,官僚不断增多和军队缺乏训练,又酿成了国家“积贫积弱”的恶果,导致北宋中期的一系列改革。
(一)、庆历新政(1041——1048)阅读本目第一段到第三段,思考问题:庆历新政的原因是什么?1、原因(1)、财政危机(根本原因)宋初改革一方面消除分裂割据、武人乱政之隐患,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官制的名实分离、机构的叠床架屋、人(官、兵)浮于事;宋朝实行募兵制度,养兵百万,开支庞大。
北宋中期的改革
பைடு நூலகம்
均输法:通过国家营业机构,对全国商品实行强 制性的收购、运销。并且把原先不属于商品的地 方贡赋也强令投入市场。 青苗法:把以往为备荒而设置的钱谷作为本钱, 在夏、秋青黄不接之时贷给农民,收成后加息十 分之二,随夏、秋两税纳官。 募役法:原由乡户轮差的职役,改由官府雇人充 役,乡户按户等向官府交纳免役钱,随夏秋两税 缴纳。 农田水利法:对提出兴修农田水利建设以及能出 财力、组织农户兴修水利的人,工程施行完毕时, 按功利大小酬奖,各级官吏能兴修农田水利的, 也按功绩大小升迁。 方田均税法:“方田”就是每年九月由县令负责 丈量土地,按肥瘠定为五等,登记在册。“均税” 就是以“方田”的结果为依据均定税额,凡有隐 瞒漏报者,都要改正。
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
原因:冗官、冗兵、冗费依旧,财政危机日益严 重,改革呼声再起。 机构:“置制三司条例司”。 内容: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将兵法、科举新法等,核 心是理财。 意义:一定程度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失败原因: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遭到强烈反对;新法立意与效果相悖,在变法过 程中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 象;神宗的改革决心逐渐动摇,变法陷入困境, 王安石辞职;“元祐更化”。
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 措施 均输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内容 强制收购运销商品 政府低息贷款 以钱代役 鼓励兴修水利 按土地多少收税 特点与成效
抑制兼并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保甲法:乡村住户以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 保为一都保,以住户中最有财力和能力的人担任保长、 大保长和都保长。同保之人互相监督,发现有违法行为 或外来不明身份的人,要告发,否则连坐处罚。 将兵法:把各地禁军分为若干单位,每一单位置将、副 将各一人,选派有武艺又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专门 负责本单位的军队训练。 科举新法:考试内容上变诗赋取士为经义策论取士。
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
党争中神宗动摇;
6、结果:失败 王安石辞相职;
7、评价:
哲宗即位,太皇太后执政,起用保 守派,全面废新法。
积贫局面的改善
名称
内容
作用
均输法
理
青苗法
财
募役法
以路近价廉为原则收购国家需要的 物品
政府贷款或物给农民
使富商大贾无法操纵货 物,剥夺了地方官员利 用职权谋取私利
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增加政府收入
问题:从上述材料中,可看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回答: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执行不力,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评价:
(1)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军事实力,一定程度上 进步性:改变积贫积弱局面,有利于社会进步。
(2)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
局限性: 阶级属性决定了变法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 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增加国家军事力量, 减少军费开支
加强军训,充实边防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 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 利。
——苏辙《栾城三集》
青苗法常为人所攻击的一点是收取利息。虽然官方规 定的利率是半年20%,但是地方官员们却常常私自提高利 息到30%甚至更多。陕西农民向官家借陈米一石,至还的 时候是新的好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 有的记载甚至说实际利率有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的,比高 利贷还要高许多。
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
一 背景:
三冗
冗官 冗兵 冗费
积贫 积弱
严重的政治危机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材。三冗 不去,不可为国。”
——《景文集·上三冗三费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制兼并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市易法 设市易务稳定市场
均输法
就近采购,节省货款 和转运费等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措施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
内容 农户十家一保 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官马由农户保养 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特点与成效
确保了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减少政府支出 提高军队战斗力
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
复习回答: 北宋初期的改革带来了哪些影响?
积极:消除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 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 ① 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难,财政开支庞大 ② 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总结:出现“冗官、冗兵、冗费”现象,最终导致了 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的局面,
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
• 王安石此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 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 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 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 罢了官。他在京城闭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第 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 (令江苏省南京市),路过于京口(令江苏省镇江市)到 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
材料一
年代
收入 (贯石匹两)
支出 (贯石匹两)
天禧五年 (1021)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皇祐元年 (1049)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治平二年 (1065)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材料二 宋朝初年,宋两次对辽用兵失败,从此采取守势,辽却一再派
兵南下。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辽撤兵,宋辽兄弟相称,北宋每 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北宋疆域图
旷日持久的宋夏战争 1040~1042 三川口(今延安西北)之战, 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之战, 定川砦(今宁夏固原西北)之战, 宋军大将或被俘或战死,损失惨重。
好水川之战遗址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消极-----官员激增,形成冗官现象
二、课堂练习题
• 1、(2000全国)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 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 ( A )
•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割据政权 C防御辽兵进攻 D节省军费开支
• 宋仁宗对西夏、辽屈辱求和,用重金买得 边境的暂时安宁;而冗官、冗兵、冗费之 弊越来越严重,财政开支骤增,出现了赤 字,庆历年间每年的财政赤字竟多达300万 缗。为摆脱财政赤字,朝廷便加重赋税剥 削,不时之需,无名之敛,致使有钱的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家卖房卖地,无钱的人家卖妻鬻子,实在 没有办法了,便举家流亡异乡。农民被逼 上了绝路,只得起义
近人梁启超在《王荆公》中说:王安石变法” 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 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也。”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 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 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
西夏与北宋多次进行战争,1043年,夏宋双方达成和议。 西夏对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15万匹、银7万两、茶3万斤。
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的什么现象? 财政开支巨大, 入不敷出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 造成宋朝冗费现象的有哪些原因?
“冗官”、 “冗兵”的费用, 以及对辽和西夏的“岁 币”
宋代有 人说: “历代 以来的 一切苛 捐杂税, 本朝都 有”。
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C、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
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尖锐斗争,因此, 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 要注意用人。
问题:北宋建国之初就有重大社会改革。结合史实说明,北 宋初期的社会改革和北宋中期的社会改革各针对什么问题?各 自的目的是什么?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内在联系?
“二积”原因: 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 面的形成。北宋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 带来的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的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 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
思考讨论
如何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
历代对王安石变法毁誉不一,如宋人邵伯温 在《闻见录》中说:“王安石为相,寝食不暇, 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致今日之祸! (按:指北宋灭亡)
内容
失败原因 变法成效
庆历 整顿吏治为
新政 中心的局部
改革
不 同 点
王安 石变 法
针对北宋统 治积弱积贫 所进行的比
推行过程 中由于用 人不当,
较全面的改 出现一些
革
危害百姓
的现象
不大
增加了政府财 政收入,也发 展了经济,增 强了军事实力, 在一定程度上 扭转了积弱积 贫的局面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对比表
记书, 》院范 。里仲
范乐忧
挥淹 毫贬
仲而而
撰到 写邓
乐忧
了州 ,
。,
二、王安石变法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此时身为宰相,正在大 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 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 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 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 志的心情。
• 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与(王)介甫书》责 难王安石变法 “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 “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 右者左之,成者毁灭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 以夜不得息。……”, “今介甫为政,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 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 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 离散。……”, “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 骂 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明主宽 容如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 ; 列举实施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 谏”、“致怨”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
宋 神 宗
皇 太 后
太 皇 太
后
问:从上述材料中,可看出王安
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 了他们的反对。
2、在变法过程中操之过急,用人不当, 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3、宋神宗态度动摇,去世后最终失去其 支持。
A、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B、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
北宋庆历年间的饥民
• 北宋庆历年间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此 伏彼起,如火如荼,遍及北宋统治区的南北各地,宋代大 文豪欧阳修用“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强如一火”来形容当 时的农民起义。
•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王伦领导京东路沂州的饥民 起义;郭邈三(一作郭邈山),张海等率饥民千余人在商山起 义;王则领导河北士兵起义。
1043年,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 事,命其就当时的危机提出解救方案,范 呈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由此拉开改革的 序幕。
从上面十条中可以看出新政包括哪些方面内容?中心是什么? 改革吏治、发展经济,加强武备等。中心是吏治整顿
后先
淹 著 就 庆
名在历 的邓新
天天
——
《州政 岳的失
下下
阳花败 楼洲后
之之
背景 性质
目的 结 作用 果
失败 原因
北宋
相 出现 同 统治 点 危机
封建地主 为了 阶级针对 维护 北宋统治 封建 危机进行 统治 的改革运 动
失 有利于社会 触犯 败 经济的发展, 了大
但是都不可 地主、 能使北宋政 大官 府从根本上 僚的 摆脱封建统 利益 治危机
(1)归纳北宋中期出现“三冗”二积”局面的原因。
三、科举制的完善
制
措施: 1、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增设殿试,
度
并成为定制)
和
规
2、实行糊名法,创设“弥封”、“誊录”
则
3、中期以后,进士科废除“帖经” “诗 赋” ,增加策论、明法
——内容
影响:
•积极------科举制经过北宋的改革和完善,很大程度上确保其客 观公正性。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进一步扩大政 权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 极影响。
一、庆历新政(局部改革)
1、改革的背景
(1)冗官、冗兵、冗费,导致“积贫”局面的形 成
——财政危机 (2)对西夏的战事不利,(外患)
——民族危机 (3)内地饥民屡屡起事(内乱)
——政治危机
1.左图反映了北宋的 什么现象?
冗官现象
2.冗官现象带来了什么后果?
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 财政开支大,形成冗费现象
渔 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 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 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 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
入, 结 果: 取得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扭转
了“积贫积弱”局面——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 兴修许多水利;军事实力有所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