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ppt
合集下载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PPT课件1 人教课标版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预习思考
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 集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北宋建国后,冗兵、冗费和冗官局 面是如何出现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集军权、更戌法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
冗兵 军队战斗力弱 行政效率低下
积 弱
冗官
冗费
国家财政 负担沉重 入不敷出
积 贫
3、措施: 改革文官升迁制
严格恩荫制
改革贡举制和考试内容
慎选地方官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
中心— 整顿吏治
小结
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 A.辽、夏的军事威胁 C 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2、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 从反面证明了: B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探讨: 以往的农民的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 期,如两汉、唐朝,而北宋则在一开始时,阶级 对立就十分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 汉唐:是在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 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 统治政策,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 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 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 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 展,再加上纵容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 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
岳 阳 楼
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 楼。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因宋代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 天下楼”之誉。
请问: 范仲淹 “忧” 什么?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唐宋之变 (共44张PPT)
“唐宋变革”思维导图
经济 之变
政治 之变
文化 之变
三、微专题突破
突破1:唐宋政治变革
《旧唐书》所载从唐肃 宗到唐代末年之间的人 物,大约有将近十分之 七出自名族和公卿子弟, 出身于寒素者不及七分 之一,如果以宰辅的家 世作比较,两者的比例 更加悬殊(80%∶7% )
《宋史》所载布衣官员入 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 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 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 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 分之四。” ——均摘自 梁庚尧《宋代
三、微专题突破 突破3:唐宋文化变革
文学:六朝至唐初流行四六骈文,唐中叶变为散文体的古 文,诗文由重形式变为重自由表达;唐末兴起的词,宋元发达 的曲,打破音律,表达更加自由,曾经属于贵族的文学一变而 为庶民之物。
艺术:六朝隋唐盛行彩色壁画,五代两宋渐改为屏风画; 金碧山水就衰,白描水墨转盛;作为宏伟建筑装饰品、贵族道 具的画,变为平民出身官吏在流寓之际也便于携带、展览的卷 轴。乐、舞的变化也同样是从适应、服务于贵族生活,转以迎 合平民趣味为趋归。
16·Ⅰ·26 史学理论:重史传统对皇权的约束
16·Ⅱ·26 宋代土地政策不抑兼并的结果
15·Ⅰ·26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影响东南社会地位 15·Ⅰ·40 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重视思辨)
15·Ⅱ·26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农业技术进步)
14·Ⅰ·26 宋明理学:本善习远
立意 频考: 政治:科举制
——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宋代文官政治形成的原因。 1、科举制度完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 2、吸取唐末五代十国武人拥兵作乱的教训; 3、重文轻武的国策。
祖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ppt课件
变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基础。
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西晋未年内迁 少数民族分布与北 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必 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胡床
椅子 民族交融趋势
方凳
注:图画出自摹制 的敦煌莫高窟壁画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民 族 交 融 的 趋 势
主要内容
仿
范仲淹(989-1052)
(王安石)至议变法……谓“天变 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传》
3.北宋时期的变法与改革
宋初
北宋中期
改革
内容
采取加强 中央集权
的措施
政治腐败 财政困难 起义不断 边防压力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官僚机构
官僚机构 财政制度 军事体制
4.明朝张居正改革
背景
(一)晚清政府进行的改革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 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康有为
梁启超
法者, 天下之公器也; 变者, 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 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改革
背景
目的
内容
戊戌变法 1898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救亡图存
多领域变革,提倡 新学,兴民权
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 革命
探索适合中国 国情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及 全面深化改革
1949-1956年 1956-1978年
1978年以来
(一)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新民主主义 革命
革命
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 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ppt1
练一练:
2、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 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C、方田均税法 B、市易法 D、青苗法
练一练:
3、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广 大农民的矛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 史
选 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人民教育出版社
P45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
其历史作用。
北宋时期中国形势示意图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真宗
997-1022
神宗
1068-85
英宗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目的:富国强兵 •形式:自上而下的改革,得到王权的支持; •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 •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范围: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练一练:
1、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 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 C、市易法 B、募役法 D、方田均税法
相同点 背景目的: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 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 中心内容:庆—整顿吏治 王—理财 改革程度:庆-局部改革 王-全面改革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不同点:
•背景: 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根本目的:商: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果:商:成功,对后世影响大 王:失败
高三历史课件: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特点:监察范围从中央扩展到地方, 特点:监察范围从中央扩展到地方,监察的程 度越来越严密
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
严格了考试程序 简化了考试科目 严密了考试方法 增加了录取名额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 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 17000多人 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 多人。 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 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 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 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作用
积极方面: 积极方面 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的 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的 再现,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再现 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经 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也为后来封建国家的统 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不利方面: 不利方面:积贫积弱 兵将分离,使将帅无权。指挥失灵, ⑴兵将分离,使将帅无权。指挥失灵,削弱了军队战 斗力。 守内虚外” 削弱了边防,因而边患迭起, 斗力。“守内虚外”,削弱了边防,因而边患迭起, 时时受到辽、夏侵扰。 时时受到辽、夏侵扰。 致使权力分散、机构重叠、官僚机构庞大, ⑵致使权力分散、机构重叠、官僚机构庞大,形成 冗官、冗兵、冗费”状况, “冗官、冗兵、冗费”状况,因而使北宋中期出现 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 ⑶地方财政出现困难
君臣关系的变化
第二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北宋 北宋
北宋中期的改革PPT
推行过程 中由于用 人不当, 出现一些 危害百姓 的现象
增加了政府的 财政收,也发 展了经济,增 强了军事实力, 在一定程度上 扭转了积弱积 贫的局面
变法结果——成效与失败
(1)成效: 政府收入增加;促进农业生产;增 强军事力量。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 贫积弱的局面 (2)失败: 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遭到反对;用人不当, 出现危 害百姓情况。 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
问:从上述材料中,可看出王安
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 了他们的反对。 2、在变法过程中操之过急,用人不当, 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还有哪些原因?
司 马 光
问:„„今之论者或曰:“天地与人了不 相关,薄食震摇皆有常数,不足畏忌。祖宗 之法未必尽善,可革则革,不足循守。庸人 之情,喜因循而惮改为,可与乐成,难与虑 始。纷纭之议,不足听采。”„„愿闻所以 辨之。
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
改革,指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
整或变革。而在某次改革中,具体表 现为对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
度的修改。
一、改革的原因——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土地兼并严重 2、阶级矛盾的激化
政治危机
财政危机 边患危机
3、冗官
冗兵 冗费 4、辽、西夏的威胁
根源
北宋初年对中央集权的加强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平均赋税 市易法 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促进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 增加政府收入
名称
军 保甲法 事
将兵法
内容
农村住户编为保,保丁平时 种田、农闲练兵,战时作战 固定禁军辖区和训练的将官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工商业的繁华
总结词
北宋时期,工商业得到了空前的 繁华,主要得益于城市的发展和
商业的活跃。
城市发展
北宋时期,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 大,如东京汴梁、西京洛阳等城市 成为了商业和文化中心,促进了商 业的繁华。
商业活跃
北宋的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商品种 类繁多,市场遍布全国各地,商人 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商业环境相 对宽松。
PART 06
北宋的政治社会
社会阶层的变化
士族阶层的衰落
随着科举制度的兴盛,士 族门阀的势力逐渐衰落, 平民阶层通过科举考试进 入官僚体系的机会增加。
商人阶层崛起
北宋时期,商业活动日益 繁华,商人阶层崛起,成 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
农民阶层的分化
农民阶层内部出现分化, 一部分富裕农民逐渐形成 地主阶层,而贫困农民则 面临更多的生存压力。
PART 04
北宋的政治经济
农业经济的发展
总结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经济在北宋时期得到了显著的发 展,主要得益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农 业技术的进步。
北宋时期,农业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犁耕、灌溉、施肥等技术的改进 ,提高了土地的产出和农业生产的效 益。
土地制度改革
北宋实行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使得土地得以自由买卖和流转,促 进了土地的集中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 高。
改革军事组织等。
对外战争与边疆防备
对辽战争
北宋时期,与辽进行了多次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有雍熙北伐和澶渊 之役,这些战争对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夏战争
北宋与西夏进行了长期的战争,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最终与西夏 达成和平协议,稳定了边疆局势。
边疆防备
北宋时期,为了防止外族的入侵和边疆的骚乱,加强了边疆的防备设 施建设,包括修建城墙、堡垒等。
王安石变法[PPT课件
淘汰老弱
减少军费开支
设专门将领训练军队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十家为一保,农闲时 既可加强对人民的
练兵、生产,战时编 控制,同时减少军
入军队。
费开支。
官马由农户保养
减少政府支出
专门管理武器的- 制造 保证了武器的质量22
3、育才:
改革科举制
废诗赋取士旧制 使一批新进之士 以经义策论取士 取代反对改革的
《三经新义旧》官
不同点:
中心内容:庆—整顿吏治
王—理财
改革程度:庆-局部改革
王-全面改革-
35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 相同点
• 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 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 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
• 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 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 不同点
• 背景: 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
2、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
A、发展经济 B、加强军事
C
C、整顿吏治 D、调整阶级关系
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 加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B
C、市易法 D 、方田均税法
-
37
4、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更侧重于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整顿吏治
A
C、加强中央集权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
1
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 评价其历史作用。
-
2
一、变法的背景
(积贫积弱的北宋)
-
3
北宋、辽、西夏形势图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ppt2
3、分析三则材料之间有何联系。
材料一反映的社会危机引起了材料二、三王 安石在理财、军事方面的变法;而王安石变 法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北宋的社会危机
1、富国之法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措施 青苗法 内容
目的
作用 局限性
强制 政府低息贷款 改变积贫 抑制 借贷, 兼并 局面, 利息 募役法 以钱代役 调整国家、保障 偏高 地主与农 农业 农田水利法 兴修水利 农民 生产 民的关系, 负担 方田均税法 按土地大小收税 发展生产 增加 依然 政府 沉重 市易法 政府低息贷款 收入
1.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 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 )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 2.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共同点是( ) A.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B.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 C.因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而失败 D.精兵简政,减少开支
材料一: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 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 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 时。 ——欧阳修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习武图
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么的社会状况, 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北宋中期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 原因在于北宋初年的中央集权措施 2、材料二、三说明王安石采取了什么措施? 理财方面:青苗法、募役法、农田 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军事方面:精简军队、保甲法、保 马法、将兵法。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把王 安石变法的内容制作成表格供 大家交流.
王 安 石 变 法
措施 富国 之法 强兵 之法 取士 之法 目 的 内 容 作 用
改变积贫的局面, 调整封建国家、地 主和农民的关系, 发展生产 青苗法、农田水利 法、免役法、市易 法、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有利于减轻人民 的负担,发展生 产,增加财政收 入
北宋中期的改革PPT课件(1)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 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宋 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范仲淹 富弼
韩 琦
一明黜陟
五 均公田 六厚农桑 七修武备 八减徭役
九推恩信 十重命令
范仲淹呈上《答手诏条陈十事》
二抑侥幸 三精贡举 四择长官
思考:新政最终夭折的原因是什么?
新政损害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起 反对。
再加上宋夏和议和内乱平息,仁宗的态 度变化,范仲淹等改革官员被相继排挤 出中央政府,新政遂废。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庆历新政?
1)是地主阶级进行的改革运动;是对封建统 治政策所做的内部调整,是一次局部的调 整;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
2)应当肯定其进步意义; ①有利于社会进步,为今后的改革开创了先例; ②范仲淹敢于改革封建官僚政治体制的气氛,敢于限制 官僚贵族特权的精神,值得赞扬。
课后思考: 1、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 政的异同点? 2、试从背景、目的和作 用三方面比较商鞅变法与 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 扼要说明前者成功后者被 废除的原因。
庆历新政
相同 点
王安石变法
为解决北宋中期社会危机 背景 目的 解决社会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 性质 皇帝支持,曲折性复杂性 特点 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 结果 理财 不同 中心内容 整顿吏治 点 改革程度 局部改革 全面改革 历史地位 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和影响要大 内在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的全 联系 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中央
皇 权
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
材料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效。其后,荐辟 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 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 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五 《宋冗官冗费》 材料二:(皇祐七年)枢密院奏:开宝之籍总三十七万 八千,……至道之籍总六十六万六千, ……天禧之籍 总九十一万二千, ……庆历之籍总一百二十五万九 千, ……视前所募兵寖多,自是稍加裁制,以为定额。 -----《宋史﹒兵志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北宋的政治)教育教学课件
A、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B、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D、促使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
巩固提升
1.北宋建立的方式与西汉、唐朝有何不同? 答:西汉和唐朝是通过农民起义建立的,而北宋是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过兵变建立的。 2.北宋的科举制有什么发展?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
响? 答: 宋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增加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为了防止 唐末以来武将专 横跋扈的的弊端 重现。
1.宋太祖有意重用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 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的政策,使文臣统兵 的格局逐渐形成。
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 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 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 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宋朝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 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 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机回师 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 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 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宋太祖
都城: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太祖轶事
太祖长拳应源于赵 匡胤祖训练士卒的遗法 真传,综合士卒在战场 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 编制成三十二势长拳。 赵匡胤登基后成为一代 帝王,昔日士卒犹觉此 拳的珍贵,乃名之为 “宋太祖三十二势长 拳”。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C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中国古代史整套课件 人教版
第1单元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第1课时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第2课时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第3课时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第4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第5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第2单元 封建大统一时期-秦汉
第1课时 秦朝的统治 第2课时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第3课时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第4课时 两汉时期的对外文化 第5课时 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5单元 民族融合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 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第1课时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第2课时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第3-4课时 辽、西夏、金的建立和宋辽、宋
夏、宋金的和战 第5课时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6课时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事也不要去想,因为你无法决定将来。我们所能做的是享受当下,人必须全然地活在此时此刻,其余的都是妄念。二十四、每个人都会幻想各种美好的未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为之付诸行动,这大概就是你与这些人的不同!一、身为一个人,水倒七
分满,话留三分软。不清楚我的路子,就别打听我的底线。二、喜欢一个人并不是回复他所有的动态,而是研究下面的可疑评论。三、车子有油、手机有电、卡里有钱!这就是安全感!指望别人都是扯淡!再牛的副驾驶,都不如自己紧握方向盘。四、 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讨厌我,我也未必喜欢你,何必咄咄逼人费了口舌也讨人嫌,你闲得慌但是我没空陪你。
第3单元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1课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2课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第4单元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第4课时 第5课时 第6课时 第7课时
北宋中期的改革
பைடு நூலகம்
均输法:通过国家营业机构,对全国商品实行强 制性的收购、运销。并且把原先不属于商品的地 方贡赋也强令投入市场。 青苗法:把以往为备荒而设置的钱谷作为本钱, 在夏、秋青黄不接之时贷给农民,收成后加息十 分之二,随夏、秋两税纳官。 募役法:原由乡户轮差的职役,改由官府雇人充 役,乡户按户等向官府交纳免役钱,随夏秋两税 缴纳。 农田水利法:对提出兴修农田水利建设以及能出 财力、组织农户兴修水利的人,工程施行完毕时, 按功利大小酬奖,各级官吏能兴修农田水利的, 也按功绩大小升迁。 方田均税法:“方田”就是每年九月由县令负责 丈量土地,按肥瘠定为五等,登记在册。“均税” 就是以“方田”的结果为依据均定税额,凡有隐 瞒漏报者,都要改正。
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
原因:冗官、冗兵、冗费依旧,财政危机日益严 重,改革呼声再起。 机构:“置制三司条例司”。 内容: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将兵法、科举新法等,核 心是理财。 意义:一定程度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失败原因: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遭到强烈反对;新法立意与效果相悖,在变法过 程中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 象;神宗的改革决心逐渐动摇,变法陷入困境, 王安石辞职;“元祐更化”。
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 措施 均输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内容 强制收购运销商品 政府低息贷款 以钱代役 鼓励兴修水利 按土地多少收税 特点与成效
抑制兼并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保甲法:乡村住户以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 保为一都保,以住户中最有财力和能力的人担任保长、 大保长和都保长。同保之人互相监督,发现有违法行为 或外来不明身份的人,要告发,否则连坐处罚。 将兵法:把各地禁军分为若干单位,每一单位置将、副 将各一人,选派有武艺又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专门 负责本单位的军队训练。 科举新法:考试内容上变诗赋取士为经义策论取士。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唐宋之变 (共44张PPT)
热点:公平正义 基层治理 三农问题
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
起 发 鼎成 源 展 盛熟
先 秦
秦 汉
隋宋 唐元
“唐宋变革论”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1910年发表《概括 的唐宋时代观》一文,提出“唐宋变革论”:
唐代是中国中世的结束, 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始。
“唐宋变革”思维导图
经济 之变
政治 之变
文化 之变
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
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 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 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
——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宋代文官政治形成的原因。 1、科举制度完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 2、吸取唐末五代十国武人拥兵作乱的教训; 3、重文轻武的国策。
仍保留察举和推荐
963年,宋太祖下诏:“礼部
贡举人,今后朝臣不得更发 公荐,违者重置其罪。”为 杜绝朝臣请托,宋政府在科 举考试中推行“锁院制”,
即主持考试的知贡举(考官) 确定下来后,马上进入贡院 (考场),不得出外,不得与 外人交通,食宿都得在贡院之 内。”——吴钩《宋朝的科举 制度和唐朝有什么不同?》
科举社会》
官员身份变化: 以 门阀士族 为主
以 寒门庶族 为主
政治特点: 士族政治痕迹浓厚
纯粹的官僚政治
需要注意的是,科 举考试在唐代虽有较大 发展,但在面向社会、 公平竞争等方面还不完 善,主要表现为它保留 了察举制的残余,推荐 在科举考试中仍然占有 突出地位。 ——杨宁一《新视野、 新知识》
科举制度的变化:
复习课(两个课时)
走进宋代
你的印象
名人印象
重文轻武 经济繁荣 科技发达 理学兴盛 国穷民富 积贫积弱
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
起 发 鼎成 源 展 盛熟
先 秦
秦 汉
隋宋 唐元
“唐宋变革论”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1910年发表《概括 的唐宋时代观》一文,提出“唐宋变革论”:
唐代是中国中世的结束, 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始。
“唐宋变革”思维导图
经济 之变
政治 之变
文化 之变
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
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 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 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
——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宋代文官政治形成的原因。 1、科举制度完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 2、吸取唐末五代十国武人拥兵作乱的教训; 3、重文轻武的国策。
仍保留察举和推荐
963年,宋太祖下诏:“礼部
贡举人,今后朝臣不得更发 公荐,违者重置其罪。”为 杜绝朝臣请托,宋政府在科 举考试中推行“锁院制”,
即主持考试的知贡举(考官) 确定下来后,马上进入贡院 (考场),不得出外,不得与 外人交通,食宿都得在贡院之 内。”——吴钩《宋朝的科举 制度和唐朝有什么不同?》
科举社会》
官员身份变化: 以 门阀士族 为主
以 寒门庶族 为主
政治特点: 士族政治痕迹浓厚
纯粹的官僚政治
需要注意的是,科 举考试在唐代虽有较大 发展,但在面向社会、 公平竞争等方面还不完 善,主要表现为它保留 了察举制的残余,推荐 在科举考试中仍然占有 突出地位。 ——杨宁一《新视野、 新知识》
科举制度的变化:
复习课(两个课时)
走进宋代
你的印象
名人印象
重文轻武 经济繁荣 科技发达 理学兴盛 国穷民富 积贫积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初之“弊”
防“弊”
藩镇拥兵自重、 武将兵变篡位
文官 体制
政治\军事制度的调整和改革
收兵权、建新制、“内重外轻”、更戍法 加强集权;文官政府;官、职、差遣相分离 完善科举制度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积贫 积弱 新“弊”
庆历新政(1043-1045)
《答手诏条陈十事》
•范仲淹 ——参知政事(副相)
•韩琦、富弼 ——枢密副使(军政)
王安石变法(1069-1085)
• “以古准今,则 天下安危治乱尚可 以有为,有为之时 莫急于今日。” ——《言事书》
[明] 冯梦龙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
“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
有誉的。后来大权在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
得万口唾骂,饮恨而终。假若有名誉的时节,一个
“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水),其气节 岳然若万仞之壁(墙),其学术集九流之粹, 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 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 今日莫之能废。”
失败原因:
• 党争中神宗动摇
– 为国为民 / 推行后的效果 / 改革的幅度和力度
• 神宗过早去世 • 王安石辞职 • 哲宗继位,太皇太后执掌朝政,起用保守派
•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 ——谏官
失败原因:
• 宋夏议和 • 内乱平息 • 官僚集团反对
– “任子恩薄,磨勘法密,侥幸者不便” – “论者籍籍”、“众心不悦”
• 仁宗厌倦——态度变化 • 改革派被排挤出朝廷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 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司马光 – “元佑更化”
“元佑更化”
• “以复祖宗法度为 先务。”
• “舍是取非,兴害 除力,名为爱民, 其实病民,名为益 国,其实伤国。”
宋哲宗(赵煦) 司马光
《元佑党籍碑》
• 北宋刻石,亦称《元佑党人碑》、 《元佑奸党碑》。 • 宋徽宗即位后,听蔡京之言,将 哲宗元佑中任职、曾对王安石新法 不满的大臣数百人列为“元佑奸 党”,并将其名单刻石,颁布全国。 这就是有名的《元佑党籍碑》。
瞌睡死去不醒,人还千惜万惜,道国家没福,恁般
一个好人,未能大用,不尽其才,却也留名后世。
及至万口唾骂,就死也迟了。这倒是多活了几年的
不是。那位宰相是谁?在哪一个朝代?这朝代不近
不远,是北宋神宗皇帝年间,一个首相,姓王名安
石,临川人也。”
• 1908年,梁启超著《王荆公》,为王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 祸乱必生。”
——[北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
问题: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与
下列结局的出现又有何关系?
北宋与辽、西夏、金的主要战争:
979年 986年 1004年 1040年 1041年 1042年 1127年
北宋攻辽,宋军大败 北宋攻辽,宋军再败 辽攻北宋,1005年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攻延州,大败宋军 北宋攻西夏,宋军大败 西夏攻宋,宋军大败后议和 金攻北宋,北宋灭亡,“靖康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