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

1.环境生态学: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3.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谓吃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生态系统服务一般是指生命支持功能(如净化、循环、再生等),而不包括生态系统

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

4.生态足迹:指对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的占用。

5.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以生物资源提供给人类的直接产品的形式出现,非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体现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所提供的服务。

6.绿色国民经济账户:将资源和环境损失引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即在GDP 中扣除由于经济增长造成的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为恢复生态平衡、晚会资源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初步形成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被称为绿色“国民经济账户”

7..景观生态学:研究某一景观中生物群落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科学。

8.结构:即指空间单元的特殊配置,通常与空间结构或斑块结构同义。

9.连接度:一个景观内一种生境或覆盖类型的空间连续性。

10.廊道:指与其两侧相邻区域有差异的相对呈狭长形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

11..边缘:一般指一个生态系统或覆盖类型的周边部分,其内部的环境条件可能与该生态系统的内部区域有一定的差异;有时也用于表示在一个景观中不同覆盖类型间邻接宽度的计量。

12.破碎化:一个生境或覆盖类型的破碎为更小的,不相连的小块。

13.异质性:包含不同景观要素的性质或状态。

14.基质:在景观中的本底覆盖类型,通常具有高覆盖率和高连接度;并不是所有的景观中都可以划分出确定的基质。

15.斑块:在性质或外貌上不同于周围单元的块状区域。斑块在本底中即所谓的孔隙度。

16.尺度:对象或过程的时空维度,具有粒度和幅度的特征。

17.边缘效应: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18.复合种群: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

19.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 范围的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

20.临界阈现象:当介质密度达到某一临界密度时,渗透物突然能够从介质的一端到达另一端,这种因为影响因子或环境条件达到某一阈值而发生的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状态的过程被称为临界阈现象。

21.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

22.退化生态系统:在一定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到自然因素、认为因素或二者共同干扰下,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于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

23.生态恢复: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

理的科学。

24.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共生鱼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综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5.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污染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26.毒物:指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27.安全浓度:指进行全生活周期或持续几代的慢性实验时,对实验动物无影响的毒物浓度。

28.最小有作用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系只使生物体某项观察指标发生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亦即能使生物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29.蓄积作用:指外来化学物质进入机体的速度或者数量超过机体消除的速度或者数量,进而造成外来化学物质在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30.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第一阶段急性毒性实验,第二阶段蓄积性毒性、致突变实验;第三阶段亚急性毒性实验和代谢实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实验。

31.生态监测: 1.生态监测是比生物监测更复杂、更总和的一种检测技术;是生态系统层次的生物监测;是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稳定区域内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进行系统的观测和测定的过程。

32.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价所有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它主要研究各类灾害,包括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的可能影响。

33.生态安全概念:广义的生态安全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

34.生态风险评价:就是各类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对生物系统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的定量评价。

35.受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它原有的平衡状态,使其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者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饼出现逆向演替。

37.自我设计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考虑的,未考虑到缺乏种子库的情况,其恢复的只能是靠条件来决定的生物群落,而设计理论是在个体或种群层次上考虑,修复后结果和方向可能是多种的。

38.生态修复的判别准则: 1.可持续性 2.不可入侵性 3.生产力4.营养保持力 5.具有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简答题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 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P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