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导论15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环境生态学课件PPT(共 63张)
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事件。(1马斯河谷2多诺拉3光
3.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60年代)
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当时环 境问题突出。自产业革命-1984年臭氧层空洞,“八大公害” 事件,是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
八大公害事件 :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
八次较大的轰动世界的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
二.环境构成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
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出现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自然 资源的总称。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 自然现象的总体。
人工环境:
从狭义上: 来讲是指人类根据生产,生活,科研,文化,医疗等需要而创造的环
境空间,如人工气候室,无尘车间,温室,密封舱,各种建筑,人工园 林等。 从广义上:
2008。 5.尚玉昌 著《生态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 6.同济大学 编《城市环境保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毛文永 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 1998-5。 8.周曦 编《生态设计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6。 9.《环境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8。 其他与生态学相关书目,特别须关注关于生态景观的书目。
三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生物资源的破坏,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丰 富度的下降,大量物种灭绝或处于濒危境地。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必然会导致人类的生存危机,人类对于这个问题严重性的认识还 远远不够。
二、环境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 环境问题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加剧的
1.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 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以前,人类活动以生活活动为主,以生理代谢过程
2024版年度环境生态学课件PPT共63张大纲
生态风险的管理与应对措施
提出生态风险的管理和应对措施,包括风险预警、风险防范、风险 处置等,以及加强生态风险管理的建议。
26
07
环境生态学的未来发展
2024/2/3
27
环境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生 态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机遇
和岩石圈上层。
2024/2/3
生态系统
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其非 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 流动和信息传递而形成的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生物群落
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种群 的集合体,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 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
8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同时 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过程。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成功实践,如退耕还林、湿 地保护等。
24
生态工程与技术
1
生态工程的概念与特点
介绍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强调其在解决 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生态工程的技术与方法
详细介绍生态工程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生态修复 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园林技术等,以及其 在实践中的应用。
2024/2/3
16
群落的动态与演替
群落动态
包括季节变化、年际变化以及长 期演替趋势,反映了群落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
演替过程
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是群 落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 的有序变化过程。
影响因素
包括自然因素(如气候、土壤、 地貌)和人为因素(如土地利用、 环境污染),对群落动态和演替 产生重要影响。
提出生态风险的管理和应对措施,包括风险预警、风险防范、风险 处置等,以及加强生态风险管理的建议。
26
07
环境生态学的未来发展
2024/2/3
27
环境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生 态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机遇
和岩石圈上层。
2024/2/3
生态系统
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其非 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 流动和信息传递而形成的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生物群落
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种群 的集合体,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 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
8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同时 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过程。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成功实践,如退耕还林、湿 地保护等。
24
生态工程与技术
1
生态工程的概念与特点
介绍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强调其在解决 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生态工程的技术与方法
详细介绍生态工程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生态修复 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园林技术等,以及其 在实践中的应用。
2024/2/3
16
群落的动态与演替
群落动态
包括季节变化、年际变化以及长 期演替趋势,反映了群落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
演替过程
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是群 落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 的有序变化过程。
影响因素
包括自然因素(如气候、土壤、 地貌)和人为因素(如土地利用、 环境污染),对群落动态和演替 产生重要影响。
环境生态学培训讲义(PPT 45页)
13
16.4.3 草地生态学
• 草地分类
– 天然草地
• 草原 • 草甸 • 稀树草原
– 半人工草地 – 人工草地
• 人工栽培草本植被 • 草场 • 草坪
14
16.4.3 草地生态学(续)
• 草地的功能
– 经济功能 – 生态与社会功能
• 草地生态系统
– 组成和结构 – 系统功能 – 生态平衡
15
16.4.3 草地生态学(续)
4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保护自然资源 • 倡导无污染工业 • 大力开发可再生资源 • 提倡持续农业 • 保护生物多样性
45
23
16.4.6 全球变化生态学
• 全球变化:是关于区域及全球变化趋势、原 因、机制和效应的研究
• 全球变暖:指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 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
• 温室效应: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 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 在地球表层而导致温度上升
24
全球变化的主要现象
•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 全球气温升高
• 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理论、
食物链(网)理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理论、系统 功能最优理论、系统(环境)承载力理论、生态平衡 理论、生产力理论、生态经济效益理论
• 景观生态学:景观斑块格局理论、景观异质性理
论、景观配置理论
6
16.3 应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 科学实验方法 • 调查统计分析方法 • 系统分析方法 • 资料分析方法
•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物理、化学、营养、行为
10
16.4.1 农业生态学(续)
16.4.3 草地生态学
• 草地分类
– 天然草地
• 草原 • 草甸 • 稀树草原
– 半人工草地 – 人工草地
• 人工栽培草本植被 • 草场 • 草坪
14
16.4.3 草地生态学(续)
• 草地的功能
– 经济功能 – 生态与社会功能
• 草地生态系统
– 组成和结构 – 系统功能 – 生态平衡
15
16.4.3 草地生态学(续)
4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保护自然资源 • 倡导无污染工业 • 大力开发可再生资源 • 提倡持续农业 • 保护生物多样性
45
23
16.4.6 全球变化生态学
• 全球变化:是关于区域及全球变化趋势、原 因、机制和效应的研究
• 全球变暖:指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 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
• 温室效应: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 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 在地球表层而导致温度上升
24
全球变化的主要现象
•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 全球气温升高
• 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理论、
食物链(网)理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理论、系统 功能最优理论、系统(环境)承载力理论、生态平衡 理论、生产力理论、生态经济效益理论
• 景观生态学:景观斑块格局理论、景观异质性理
论、景观配置理论
6
16.3 应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 科学实验方法 • 调查统计分析方法 • 系统分析方法 • 资料分析方法
•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物理、化学、营养、行为
10
16.4.1 农业生态学(续)
环境生态学绪论ppt课件
第十章 生态监测
2019/12/25
2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生态学(Ecology)?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 什么是环境生态学? 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环境生态学前沿
2019/12/25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环 境
环境定义: 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环境因素的总和。 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019/12/25
11
四、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已成为当今世界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对经济的持续发展构成 了严重威胁。据统计,全世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25亿公顷,占全球耕 地、林地和草地总面积的29%。
水土流失包括“三大损失”和“六大危害”: ⑴水分损失、洪涝灾害和旱灾交织 ⑵土壤损失导致土壤薄层化和泥砂淤积,生态灾难加剧。据联合国环境 署(UNEP)的统计,全球每年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土壤量达600亿吨, 如果以土层平均厚度1米计算,只需809年,全球耕地土壤将侵蚀殆尽 ⑶土壤养分损失导致土壤贫瘠化和河流盐碱化、湖泊富营养化
英美学派:代表人为F.E.Clements 和A.G.Transley,以研 究植物群落演替和创建顶极群落著名。
2019/12/前25 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和优势种,重视植被生态、植2被7
现代生态学时期
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生态学的研究层次已囊 括了分子、基因、个体直到整个生物圈。
24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
以古代思想家、农学家对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 朴素的整体观为特点。
2019/12/25
25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科学探索活动再 度兴起,崇尚科学调查与科学实验。一些生态 学的理论开始形成。生态学达到一呼即出的境 地。1866年Heackel 提出Ecology一词,并 首次明确生态学的定义。
2019/12/25
2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生态学(Ecology)?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 什么是环境生态学? 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环境生态学前沿
2019/12/25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环 境
环境定义: 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环境因素的总和。 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019/12/25
11
四、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已成为当今世界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对经济的持续发展构成 了严重威胁。据统计,全世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25亿公顷,占全球耕 地、林地和草地总面积的29%。
水土流失包括“三大损失”和“六大危害”: ⑴水分损失、洪涝灾害和旱灾交织 ⑵土壤损失导致土壤薄层化和泥砂淤积,生态灾难加剧。据联合国环境 署(UNEP)的统计,全球每年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土壤量达600亿吨, 如果以土层平均厚度1米计算,只需809年,全球耕地土壤将侵蚀殆尽 ⑶土壤养分损失导致土壤贫瘠化和河流盐碱化、湖泊富营养化
英美学派:代表人为F.E.Clements 和A.G.Transley,以研 究植物群落演替和创建顶极群落著名。
2019/12/前25 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和优势种,重视植被生态、植2被7
现代生态学时期
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生态学的研究层次已囊 括了分子、基因、个体直到整个生物圈。
24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
以古代思想家、农学家对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 朴素的整体观为特点。
2019/12/25
25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科学探索活动再 度兴起,崇尚科学调查与科学实验。一些生态 学的理论开始形成。生态学达到一呼即出的境 地。1866年Heackel 提出Ecology一词,并 首次明确生态学的定义。
环境生态学课件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加强废水处理
建设和完善废水处理设施,提 高废水处理率,保护水体环境。
加强生态保护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自然 生态系统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维护生物多样性。
05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生物(包括人类)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生物在环境 中的适应、进化和保护等问题。
任务
揭示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预测 和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 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生态学的关系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 个重要分支,它继承了生 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同时更加关注人类活动对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理念。
生态文明理念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维护生态安全
提高生活质量
生态文明理念要求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 安全,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及其实现途径
绿色发展理念
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理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
强化环境执法和监督,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
环境生态学导论15ppt课件
(2)在掌握本地区的生物群落演替的基础上,适应地施加人 工干预能够加快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
(3)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应该参考的重要指标:以恢复森林最 低数量的成分和最小面积为前提,并且达到原有植物群落物种 数80%以上,能够维持其更新和演替的森林才能称得上符合标 准的恢复。
(4)在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优势种或关键种的 同时,还要注意互惠共生种。互惠共生关系是 生物群落中物种存在的条件,也是物种间最基 本的生态关系之一。
综上所述,受损生态系统首先是其组成和结构发生了退化,
导致其功能受损和生态学过程的弱化,引起系统自我维持能力
减弱且不稳定。但系统万分与其结构的改变,是系统受损的外
在表现,功能衰退才是受损的本质。因此,受损生态系统功能
的变化是生态系统操作程度判断的重要标志。但另一方面,由
于植物及其种群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有机 物质最初来源和能量流动的基础。所以,植物群落的外貌形态和 结构状况又通过对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影响而决定着系 统的动态,制约着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受损生态系统中, 结构与功能也是统一的,通过结构的变化,也可以推测出功能的
对于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生物学和生态学也有了新发展,在20世纪 70年代中期,美国的Shapiro就提出了生物操纵 (biomanipulation)。至90年代初,利用生物操纵控制富营养化的 技术正在欧洲及北美多个湖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Welch等 (1987)提出了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方法(Jordan,1987)。
(5)注意不要因为经济条件、速生丰产、适应 性等问题的限制,在受损生态系统地区栽种不 是当地原有植被中的种类。因为这些外来种的 结构和功能都不适应当地的生态系统,不仅稳 定性差,生态效益不高,而且还会带来一些新 的生态问题。
(3)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应该参考的重要指标:以恢复森林最 低数量的成分和最小面积为前提,并且达到原有植物群落物种 数80%以上,能够维持其更新和演替的森林才能称得上符合标 准的恢复。
(4)在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优势种或关键种的 同时,还要注意互惠共生种。互惠共生关系是 生物群落中物种存在的条件,也是物种间最基 本的生态关系之一。
综上所述,受损生态系统首先是其组成和结构发生了退化,
导致其功能受损和生态学过程的弱化,引起系统自我维持能力
减弱且不稳定。但系统万分与其结构的改变,是系统受损的外
在表现,功能衰退才是受损的本质。因此,受损生态系统功能
的变化是生态系统操作程度判断的重要标志。但另一方面,由
于植物及其种群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有机 物质最初来源和能量流动的基础。所以,植物群落的外貌形态和 结构状况又通过对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影响而决定着系 统的动态,制约着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受损生态系统中, 结构与功能也是统一的,通过结构的变化,也可以推测出功能的
对于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生物学和生态学也有了新发展,在20世纪 70年代中期,美国的Shapiro就提出了生物操纵 (biomanipulation)。至90年代初,利用生物操纵控制富营养化的 技术正在欧洲及北美多个湖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Welch等 (1987)提出了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方法(Jordan,1987)。
(5)注意不要因为经济条件、速生丰产、适应 性等问题的限制,在受损生态系统地区栽种不 是当地原有植被中的种类。因为这些外来种的 结构和功能都不适应当地的生态系统,不仅稳 定性差,生态效益不高,而且还会带来一些新 的生态问题。
《环境生态学》PPT课件
–
寄生 (Parasite)~活的生物從別的生物體取得食物
2. 競爭性排斥 (Competition Exclusion)~
– 當生活/生存必需品/因素 (如食物、水、光線及礦物質)成為 限制因子時,兩個或多個生物體對此會互相產生競爭現象。 當兩種物種在同一生活區 (niche)之下無法長久共存,而會 產生競爭性的互相排斥現象,此乃生態學上的原則 (principle)。
族群的生態學
• 族群的成長率(Growth rate):族群的成長
率(Growth rate)是由出生率(Birth rate)、死亡 率(Death rate)及遷入和遷出率(Rate of Immigration and Emigration)所決定。 • 假如資源受到限制,正在成長中的族群會受環 境負荷量 (Carry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 的關係而減緩。
族群的生態學
• 生物時時都得對生活環境種種挑戰,諸如溫度 的據變、陽光、水和食物的短缺或者它種生物 的獵殺,一個生物體乃至於一個物種能否成功 地生存下去,完全決定於他們能不能在這些挑 戰下存活與繁衍。 • 因此,生物和環境之間的作用便決定了某一物 種的數量與分佈範圍;而研究這種交互作用的 便是生態學 (Ecology)。 • 生態學的生物組織範圍,小到一個物種的單 位—族群 (Population),大到生物圈 (Biosphere)。
細菌、真菌、黴菌 蚯蚓、線蟲、螃蟹
動物屍體、植物的有機廢物…等 有機物粒子為食
生態系內的能量流動
所有生態系的活動是能量推動 的,而能量的最終來源就是
太陽
• 生態系內的生物組成一個或多個食物鏈, 每一食物鏈包括一系列的營生階層。 • 植物從環境﹝如土壤、水及空氣﹞獲得 無機養分,並轉成有機質。 • 有機養分可輾轉被初級消費者 (草食性動 物 )及次級消費者 (肉食動物) 所取用。 • 植物或動物之屍體或廢物所包含的養分 可被分解者 (如細菌、真菌) 分解成無機 營養而回環境。
《环境生态学导论》课件
增长规律: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 规律
种群的增长与调节
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LotkaVo l t e r r a 模 型 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调节机制:自然选择、遗传漂变、 环境变化等
调节因素:食物、空间、天敌、疾 病等
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多样性:群落中物种丰富, 具有不同的生态位和功能。
水污染:影响水质,影响人 类和生物健康
光污染:影响人类和生物的 视觉系统,影响生活质量
空气污染:影响呼吸系统健 康,引发呼吸道疾病
生态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 影响生态系统平衡
环境保护的措施与策略
减少污染:减少工业、农业和生活垃圾的排 放,提高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率
生态修复: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恢复 其生态功能
生态修复等
学科特点与重要性
跨学科性:涉及生物学、地理学、 化学等多个学科
综合性:研究自然、社会、经济等 多方面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践性:注重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
重要性: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 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
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要素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 生态系统类型: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 生态系统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
土壤:影响植物 的生长和营养吸
收
生物因素:影响 生物的生存和繁
殖
人为因素:影响 生物的生存和分
布
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
生态因子:影 响生物生存的 环境因素,如 温度、湿度、
光照等
适应性:生物 对生态因子的 适应能力,如 耐寒、耐旱、
环境生态学课件PPT(共 63张)
环境是个系统,而这个系统又因分析的角度不同而又不同的划分方法。从 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由小到大可分为:
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
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也是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最直接的环境, 他们是人工环境占优势的生存环境。它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市 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的总体。它具备人类生存的三大条件: 有常温常压的物理条件,适当的化学条件和繁茂的生物条件。当今的地理 环境概念,不仅包括自然地理环境,还包括人文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 类的社会,文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地域组合,包括人口,民族,聚落,政 治,经济、交通、军事、社会行为等许多成分。他们构成的圈层,称为人 文圈。
则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包括由于人工形成的物质, 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由人类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后 者也称之为社会环境。(包含了物质,精神以及社会关系3个层面)我们 现在研究的环境是围绕着人类活动而展开的,在时间上随人类社会的发 展而发展,在空间上随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张而扩张。
第三节 环境的功能与特性
一.环境的功能 环境的功能指以相对稳定的有序结构构成的环境系统为人类和其他生命
体的生存发展所提供的有益用途和相应价值。
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而言,环境最基本的功能包括:
1.空间功能
环境能提供供人类和其他生物栖息,生长,繁衍的场所,且这种场所 是适合他们生存发展的 2.营养功能
这是广义的营养,包括环境提供的人类和其他生物生长,繁衍所必须 的各类的营养物质及各类资源,能源(后者主要针对人类而言) 3.调节功能 主要指环境要素的自我恢复调节功能及对于其他要素的调节功能。
第一章 环境概论
一.环境的概念
第一节
《生态环境》PPT课件
1 环境容量分析
环境容量的定义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的结 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 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 的最大负荷量。
其大小与环境空间的大小、各环境要素 的特性和净化能力、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等有关。
环境容量的含义
环境容量是指自然环境或其他环境要素,对 污染的承受量或容纳能力。
2)计算各因素指标达到区域、全国平均水平或原设 计能力时,所能相应增加的污染物削减量。
3)计算和分析各因素指标在平均控制水平下污染物 削减量比值,从而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或计算各 因素指标在本规划区条件所应达到的水平下污染物 的削减量比值,从而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
(2)确定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的方向和重点
(2)水污染综合整治方案的设计
城镇水污染控制对策有以下7个方面: 1)改革生产工艺,改造生产设备,尽量采用清洁工
艺。
2)改变产品品种,控制会产生严重污染的各项产品 的生产,对污染严重难以治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关、 停、并、转、迁或改变产品方向。
3)积极发展废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4)城镇污水集中处理。 5)加强水污染源治理。 6)污水资源化,厂内再循环和城镇污水资源化。 7)改革排污方式和去向。
城镇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
1)城镇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是城镇环境容量中最基本的因 素。它包括地质、地形、气候、矿藏、 动植物等条件的状况及特征。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改 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容易使人们轻 视自然条件在城镇环境容量中的地位和 作用,但其基本作用仍不可忽视。
2)城镇要素条件
精选ppt512城镇固体废物现状调查城镇固体废物的现状调查应从原辅材料消耗产生工业废物的工艺流程和物料平衡分析工艺过程分析和固体废物的产出运输堆存处理等主要环节入手就各类城镇固体废物的性质数量以及对周围环境中大气水体土壤植被以及人体的危害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调查以筛选出主要的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一个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的优先性: (1)先以修复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为优先前提; (2)然后再进一步完善物种组成及结构。
一、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
第一阶段:应该找出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和特点; 第二阶段:根据原因与特点,定制出适合的修复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主要有:(1)自然灾害:病虫害、
1.突发性受损 生态系统受到特别强烈的干扰,受害时间短,速度快,局部受损
程度严重,受损后系统恢复能力弱,系统靠自然恢复的时间长。
2.跃变式受损 跃变式受损: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持续干扰作用下,最初并未表现
出明显的损伤,随着干扰的持续,破坏性进一步累积,达到一定 程度后突然剧烈变化的一种形式。
3.食物网破裂 定义:受损的生态系统,在食物网的表现上,主要是食物链的
缩短或营养链的断裂,单链营养关系增多,种间共生、附生关 系减弱,这种现象被称为食物网破裂。 食物网的破裂,会使生态系统各物种之间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极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影响。
8.系统稳定性降低
在外界干扰较小的情况下,正常生态系统总是在某一平衡点附 近摆动,轻度干扰所引起的偏离将被系统的负反馈作用所平衡, 使系统很快回到原来的状态,系统仍维持稳定状态。但在受损 的生态系统中,由于结构的不正常,稳定性降低,系统在正反 馈机制驱动下会使系统更远离平衡。
从而引起与之共生种类和从属物种的相继消失,物种多样性明 显减少。另一方面,系统中适应生境变化的某些种类会迅速发 展,数量增加。
2.系统结构简单化 系统受损后,反映在生物群落中的种群特征上,常表现为种类
组成发生变化,优势种群结构异常;在群落层次上,受损后则 是统首先是其组成和结构发生了退化,
导致其功能受损和生态学过程的弱化,引起系统自我维持能力
减弱且不稳定。但系统万分与其结构的改变,是系统受损的外
在表现,功能衰退才是受损的本质。因此,受损生态系统功能
的变化是生态系统操作程度判断的重要标志。但另一方面,由
于植物及其种群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有机 物质最初来源和能量流动的基础。所以,植物群落的外貌形态和 结构状况又通过对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影响而决定着系 统的动态,制约着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受损生态系统中, 结构与功能也是统一的,通过结构的变化,也可以推测出功能的
干旱、洪涝和地震等;(2)人类活动引起的破坏。 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特点有:生产力减低、生物多样性减少、
调节气候、涵养水分、保育土壤、贮存营养元素能力等生态功 能明显降低。
1.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有:
(1)封山育林:这是最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方法。因为封山可达到最大限 度地减少人为干扰,为原生植物群落的恢复提供了适宜的生态条件,使生物群 落由逆向演替向正向演替发展,使被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能逐渐恢复到顶极状 态。
第十五章 受损生态 系统的修复
第一节 受损生态系统的特征
一、生态系统受损的主要形式
正向演替:就是在无强干扰的条件下能不断地自我完善,即进 展演替(progressive succession)。
动态平衡:就是指正常的生态群落和自然环境能实现动态平衡 的自我维持系统,各种组分的发展变化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 某一平衡点表现一定范围的波动,呈现动态上的平衡。
损形式。
二、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生态系统受损后,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系统的结构、组分 和功能都会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系统稳定性减弱,生产能 力降低,服务功能弱化。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受损生态系统的共同变化特征主要有八个 方面:
1.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当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受损后,系统中的关键种类首先消失,
3.渐变式受损 渐变式受损: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干扰的强度较均衡,变化的速
度的缓慢、受损程度呈逐渐加重趋势,但系统本身的恢复基础 较好。
4.间断式受损 间断式受损:是指生态系统因周期性干扰而受到损害的一种形
式。
5.复合式受损 复合式受损:是指生态系统在受损过程中,经历了两种以上受
改变。
第二节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恢复”与“修复”的区别:“恢复”是指使一 个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回复到接近或达到 其受干扰前的状态,它是强调主体(生态系统)的 一种状态。而“修复”与前者的意义基本相同,但 它更强调人类对受损生态系统的重建与改进,强调 人的主观能动性。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指人类根据生态学原理,有 目的地采取某些措施,使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得以恢复和完善,实现生产力高、生物多 性丰富、系统趋于稳定的目的,这个过程就称之为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就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 为干扰(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 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 障碍,并发生了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retrogressive succession)。
根据生态系统受损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2)林分改造:为了促进森林的快速演替,可对受损后处于演替早期阶段的 群落进行林分改造,引种当地植被中的优势种、关键种和因受损而消失的重要 生物种类,以加速生态系统正向演替的速度。
(3)透光抚育或遮光抚育: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善林地环境条件来促进群 落正向演替而实现。
(4)林业生态工程技术:根据生态学、业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 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人为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 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林业生态工程技术是受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手段。 它主要是通过人工设计,在一个区域或流域内建造以木本植物
群落为主体的优质、高效、稳定的多种生态系统的复合体,形 成区域复合生态系统,以达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环境的 保护和改良。 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区域的总体方案:即在一个平面上对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 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生态系统受损状况, 合理规划布局区域内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形成合理的镶 嵌结构配置,构筑以森林为主体的或森林参与的区域复合生态 系统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