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本公积明细科目核算的几点内容浅析
企业会计制度资本公积核算内容
企业会计制度资本公积核算内容
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资本公积核算内容主要包括:
资本(或股本)溢价。
其他资本公积。
具体而言,其他资本公积主要包括以权益结算股份支付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过渡、享有被投资企业除损益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份额、关联方交易时,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差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值变动差额、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日公允值大于原账面值的差额以及其他“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不包括的内容。
如需更多与会计制度有关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会计师或查阅《企业会计准则》等资料。
权益分配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对等原则:各股东按照其实际投入的资本进行权益分配,不歧视任何一方。
公平原则:所有股东按照其持有股份的比例进行权益分配,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自愿原则:股东可以自由决定其投入的资本和持有股份的比例,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权益分配。
法律原则: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权益分配。
在计算权益分配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公司的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是公司成立时各股东认缴的资本总额,是公司权益分配的基础。
股东的持股比例:股东按照其持有股份的比例进行权益分配,通常由合同或协议约定。
公司的利润:公司的利润是权益分配的主要来源之一,各股东按照其持股比例分享利润。
公司的资产:公司的资产也是权益分配的考虑因素之一,通常以资产评估价值为基础进行分配。
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几个因素外,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如股东的贡献、风险等因素进行权益分配。
总之,在计算权益分配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合理、公平的方式进行分配。
会计准则 资本公积科目
会计准则资本公积科目摘要:一、什么是资本公积二、资本公积的会计核算要求三、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四、资本公积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的应用五、资本公积的注意事项正文:一、什么是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
资本公积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贷项。
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二、资本公积的会计核算要求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资本公积的会计核算要求如下:1.资本公积,是指小企业收到的投资者出资额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2.小企业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应当冲减资本公积。
3.小企业的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弥补亏损。
4.资本公积仅核算资本溢价部分,小企业如发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等时,可以根据其性质来源,计入盈余公积或当期损益。
三、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新会计准则体系中,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有:1.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总账科目下只设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即:资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
与原先相比,精简了许多。
四、资本公积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的应用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资本公积不是计提的。
资本公积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2.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3.将债务转为资本4.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手续费及佣金等五、资本公积的注意事项1.资本公积各准备项目不能转增资本(股本),准备项目包括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资产评估增值、股权投资准备三项。
2.关联交易差价不得用于转增资本。
“资本公积”明细科目的变迁
解读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资本公积科目来源于我国公司设立时采用的注册资本制度。
我国从会计制度改革首次提出资本公积概念以来,对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多次改革,资本公积是指由投资者或其他人(或单位)投入,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但不构成实收资本的那部分资本或资产。
资本公积从形成来源看,它是由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额中超过法定资本的部分,或者其他人(或单位)投入的不形成实收资本的资产的转化形式,其具有“准资本的性质”。
资本公积与实收资本虽然都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但实收资本一般是投资者为谋求价值增值的原始投资,属于法定资本,与企业的注册资本相一致。
因此,实收资本无论从来源上还是资金上都有比较严格的限制;资本公积主要来源于资本或股本溢价,是企业投入资本超过法定资本的部分,只是由于法律的规定而无法直接以资本的名义出现。
一、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我国从会计制度改革首次提出资本公积概念以来,对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进行了5次改革。
1993年7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的资本公积包括股本溢价、法定资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3项内容。
1998年1月开始实施的《股份制公司会计制度》中资本公积包括5项内容:股本溢价、接受捐赠实物资产、住房周转金转入、资产评估增值和投资准备等。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公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以后的补充规定,对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具体有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关联交易差价、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其他资本公积7项内容。
其中其他资本公积包括资本公积现金捐赠、准备转入、债务重组和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
2001年12月出台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财会[2001]64号),明确关联方之间的资产交易所产生的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设置“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核算。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中资本公积核算内容的变化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会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浅析资本公积
本制度. 国从会计制度改革首次提出资本公积概论以 我 来, 对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进行了 5 资改革。 19 年 7 1日实施的《 93 月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中规定的资本公积包括股本溢价、 法定资产重估增值 、 接 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 3 项内容。
内容实质是一种利得。 它主要由资本溢价( 或股本溢价) 及
公积 ” 目。 科
企业创立者在企业创立初期付出了代价,所以新加入的 投资者要付出大于原投资者的出资额 ,才能取得与原有 投资者相同的投资比例。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中按其投资
比例计算的出资额部分 , 应计入“ 实收资本” 账户, 超出部 分计入“ 资本公积一资本溢价” 账户。 2 . 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溢价在股票溢价发得时 , 公司
、
资本公积概述
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他人投入到企业 ,所有权归
房周转金转入、 资产评估增值和投资准备等。
20 年 1 月 2 00 2 9日财政部公布的《 企业会计制度》 和
以后的补充规定 ,对资本公积 的核算内容作了较大调
属投资者并且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是企业
所有者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重分类 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
价值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
或借记“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目。 科 4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可供出售金 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 ,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 币性金融资产形成汇兑差额外 , 借记 “ 可供出售金融资 产——公允价值变动” 目, 科 贷记 “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
张艳 英
I
●
( 东北财经大学
【 摘
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实用文档】资本公积的核算,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和计量,留存收益的核算
第二部分重点、难点的讲解【知识点3】资本公积的核算(一)资本溢价(股本溢价)会计处理1.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计入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1)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将债务转为资本等形成的资本公积,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等。
(2)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借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所取得的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贷记有关资产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为借方差额的,借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提示】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涉及的资本公积,比照上述原则进行处理。
【小结】除投资者投入资本以外,影响“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包括:●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可转换公司债券行权●定向增发股票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权益结算股份支付的行权●注销库存股●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重组●企业接受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代为偿债或债务豁免【提示】《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0年第1期,总第4期)》,其中的第三问规定:上市公司为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承销费、保荐费、上网发行费、招股说明书印刷费、申报会计师费、律师费、评估费等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新增外部费用,应自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发行收入中扣减,在权益性证券发行有溢价的情况下,自溢价收入中扣除,在权益性证券发行无溢价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扣减的情况下,应当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发行权益性证券过程中发行的广告费、路演及财经公关费、上市酒会费等其他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准则资本公积的明细科目
会计准则资本公积的明细科目
资本公积是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重要科目,用于记录公司在非经常性交易中所形成的资本增值。
下面将详细介绍资本公积的明细科目。
一、资本溢价公积
资本溢价公积是指公司在股票发行过程中,发行价格高于股票面值所形成的资本增值。
这部分资本增值应当记录在资本溢价公积中。
资本溢价公积的形成源于投资者对公司业绩和发展前景的认可,是公司信誉和品牌价值的体现。
二、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是指公司在盈利过程中形成的资本增值,主要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或公司章程要求进行资本积累的一部分盈余,例如,公司应当向法定盈余公积中划拨一定比例的利润。
任意盈余公积是指公司自主决定划拨的盈余,用于补充公司的资本金或进行其他投资。
三、资产重估增值公积
资产重估增值公积是指公司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后,因资产增值而形成的一部分资本增值。
当公司固定资产市场价值高于原始账面价值时,应将其增值部分记入资产重估增值公积中。
这部分公积金的形成源于公司固定资产的升值和市场价值的提升。
四、其他资本公积
除了上述明细科目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资本公积科目,例如,股权激励公积、合并溢价公积等。
股权激励公积是指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向员工或管理层发放股票或股权单位所形成的资本增值。
合并溢价公积是指公司进行合并或收购其他公司时,合并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增值。
资本公积是公司在非经常性交易中形成的资本增值的重要记录科目。
不同明细科目的形成源于不同的交易和业务活动,它们共同构成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并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发展潜力。
资本公积核算的内容包括
资本公积核算的内容包括资本公积核算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它涉及到公司投资者的权益和公司的财务稳定。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资本公积核算的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资本公积的概念。
资本公积是指公司在股份发行、资产重组或其他资本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储备账户。
这笔资本公积来自于公司股东的投资,不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用于支付股东的利润分配或增加注册资本。
资本公积核算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股份发行和增资:当公司进行新股发行或现有股东增资时,投资者会以支付现金或以其他形式增加公司的注册资本。
这些资金将被纳入资本公积账户,并在财务报表中明确列示。
2. 资产重组:当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包括合并、分立、股权转让等)时,所得到的额外价值也会被纳入资本公积账户。
这些额外价值可以是现金、股份或其他资产。
3. 资本溢价:在某些情况下,公司以高于账面价值的价格购入股权或其他资产。
这种情况下,超过账面价值的部分被称为资本溢价,将计入资本公积账户。
4. 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当公司决定将资本公积用于增加注册资本时,就需要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核算。
这样做可以增加公司的净资产,提高公司的股东权益。
5. 资本公积的利用:在特定情况下,公司可以使用资本公积账户中的资金,例如进行股票回购、派发红利、抵消亏损等。
这样的利用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在进行资本公积核算时,公司需要按照会计准则和监管要求进行合规处理。
公司的财务部门应该确保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及时报告给相关的监管机构和股东。
总之,资本公积核算是一项涉及到公司投资者权益和公司稳定发展的重要财务管理工作。
通过合规和准确的核算,公司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资本公积,提高公司的股东权益和财务状况。
资本公积核算内容详解
资本公积核算内容详解【摘要】资本公积是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未分配利润,是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公积的分类包括法定资本公积和任意资本公积,分别用于不同的用途。
资本公积的计算方法主要是根据公司利润的大小和分配情况进行核算。
资本公积可以通过转增或转化等方式进行处理,实现资本的灵活运用。
资本公积的利用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公司及时了解并进行合理管理,以保障公司财务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资本公积核算内容详解有助于加深对资本公积的理解,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资本公积、核算内容、概念、作用、分类、计算方法、转增、转化、利用、限制、总结1. 引言1.1 资本公积核算内容详解资本公积核算是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资本积累和财务健康状况。
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资本公积是一个必须要列示的项目,它可以反映公司的财务实力和经营能力。
资本公积的概念和作用资本公积是指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超出法定资本或股本之外的资本积累。
它可以用来弥补公司的亏损、发放红利、进行扩大再生产等。
资本公积对公司的财务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公司提高财务实力,吸引投资者,增加资本积累。
资本公积的分类资本公积根据来源和性质可以分为各种类型,比如法定公积、任意公积、专项公积等。
不同类型的资本公积在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用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类和管理。
资本公积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通常是根据公司的盈余额和分配情况进行计算。
公司需要定期对资本公积进行核算,确保其准确性和合规性。
资本公积的转增与转化资本公积可以进行转增和转化,比如转为股本、亏损弥补、利润分配等。
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和需要进行合理的决策,确保资本公积的有效利用。
资本公积的利用和限制公司在利用资本公积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不能随意挪用或滥用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内容
我国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可计入资本公积的贷项有四个内容:资本(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资产评估增值、捐赠资本和资本折算差额。
资本溢价是公司发行权益债券价格超出所有者权益的部分,股本溢价是公司发行股票的价格超出票面价格的部分,其他资本公积包括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净利润以外的变动。
资产评估增值是按法定要求对企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时,重估价高于资产的账面净值的部分(参见资产评估)。
捐赠资本是不作为企业资本的资产投入。
资本折算差额是外币资本因汇率变动产生的差额。
按照我国财务制度规定,资本公积只能按照法定程序转增资本。
我国有不少上市公司均有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增发股票的实例。
资本公积是所有者权益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通常会直接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增加,因此,资本公积信息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十分重要。
为了避免虚增净资产,误导决策,就有必要明确资本公积形成的主要来源。
资本公积形成的来源按其用途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资本公积,它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现金捐赠、拨款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在股份有限公司称之为股本溢价;接受现金捐赠,是指企业因接受现金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拨款转入,是指企业收到国家拨入的专门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的拨款项目完成后,按规定转入资本公积的部分,企业应按转入金额入账;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是指企业因接受外币投资所采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是指除上述各项资本公积以外所形成的资本公积,以及从资本公积各准备项目转入的金额,其中包括债权人豁免的债务。
一类是不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资本公积,它包括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和股权投资准备等。
其中,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是指企业因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是指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等原因增加资本公积,从而导致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或投资比例计算而增加的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核算内容详解(一)
资本公积核算内容详解(一)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下,“资本公积”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庞杂,被戏称为“聚宝盆”科目。
其核算内容包括资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关联交易差价和其他资本公积七项内容,其中其他资本公积包括现金捐赠、债务重组、资本公积准备转入、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
新会计准则体系下,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原本在“资本公积”核算的非经常性损益的内容改为在“营业外收入”核算为了防止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和粉饰会计报表的行为,原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制度将一些非经常性损益计入“资本公积”,例如捐赠收益、重组收益、政府专项拨款、关联交易差价、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
该会计处理方法不符合国际惯例,违背了会计处理的对称性原则,导致了微观会计信息的失真,宏观经济信息失实。
近些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明显改善,市场监管更加健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大大提高,投资者的鉴别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趋同,适时地修改了相应的准则。
1.捐赠会计处理的变化原会计准则体系和制度规定,现金捐赠直接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非现金资产捐赠按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金额记入“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准备”,在捐赠资产处置时,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新准则体系对于捐赠的会计处理,没有具体准则对其进行规范,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三十八条对利得和损失的定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因此,捐赠收益应在“营业外收入”核算。
2.债务重组收益会计处理的变化原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债务重组收益确认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解读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
补充规定 , 对资本 公积的核算 内容作 了较 大调整 , 有资本 ( 具体 或
股 本 ) 价、 受捐赠 非现金资产 准备 、 溢 接 关联 交易差价 、 权投 资 股 准 备、 拨款转入 、 币资本 折算差额和其他 资本 公积 7 内容 。 外 项 其 中其他资 本公积包 括资本 公积现 金捐赠 、 准备 转入 、 债务 重组 和 确 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 项。
19 9 8年 1 月开始 实施 的《 股份 制公司会计 制度 》 中资本 公积 包括 5项 内容 : 股本 溢价 、 接受捐 赠实物 资产 、 住房周转 金转 入 、 资产评估增值 和投 资准备等。 20 0 0年 1 月 2 日财 政部公 布的《 业会计 制度》 以后 的 2 9 企 和
资本公积 与实收资本虽 然都属于投 入资本的范 畴 , 但实收 资
本一般 是投资者 为谋 求价值增值 的原始投 资 ,属于 法定 资本 , 与 企业 的注册资本相一 致。 因此 , 实收资本 无论从来源上 还是资金 上都有 比较 严格的限 制;资本公积 主要来源 于资本或股本 溢价 , 是企业投入 资本超过法定 资本的部分 , 只是 由于 法律的规定 而无 法直接 以资本 的名义 出现 。 原会计准则和会 计制度中资本公积 的核算 内容
一
、
我国从会计 制度改革首 次提 出资本 公积概念 以来 , 对资本 公 积 的核 算内容进行 了 5次改革。
19 93年 7月 1日实施 的《 业会计 准则— —基本 准则》 企 中规
定 的资本公积 包括 股本溢价 、 法定 资产重 估增值 、 受捐赠 的资 接
Hale Waihona Puke 产价值等 3项 内容 。
中资本公积 的核 算 内容 、 新会计 准则体 系中资本公积核 算 内容 的变化 以及新会计 准则体 系中资本公积 的核算 内容三方 面进行 解读。
“资本公积”明细科目的变迁
解读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资本公积科目来源于我国公司设立时采用的注册资本制度。
我国从会计制度改革首次提出资本公积概念以来,对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多次改革,资本公积是指由投资者或其他人(或单位)投入,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但不构成实收资本的那部分资本或资产。
资本公积从形成来源看,它是由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额中超过法定资本的部分,或者其他人(或单位)投入的不形成实收资本的资产的转化形式,其具有“准资本的性质”。
资本公积与实收资本虽然都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但实收资本一般是投资者为谋求价值增值的原始投资,属于法定资本,与企业的注册资本相一致。
因此,实收资本无论从来源上还是资金上都有比较严格的限制;资本公积主要来源于资本或股本溢价,是企业投入资本超过法定资本的部分,只是由于法律的规定而无法直接以资本的名义出现。
一、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我国从会计制度改革首次提出资本公积概念以来,对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进行了5次改革。
1993年7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的资本公积包括股本溢价、法定资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3项内容。
1998年1月开始实施的《股份制公司会计制度》中资本公积包括5项内容:股本溢价、接受捐赠实物资产、住房周转金转入、资产评估增值和投资准备等。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公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以后的补充规定,对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具体有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关联交易差价、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其他资本公积7项内容。
其中其他资本公积包括资本公积现金捐赠、准备转入、债务重组和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
2001年12月出台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财会[2001]64号),明确关联方之间的资产交易所产生的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设置“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核算。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中资本公积核算内容的变化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会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资本公积核算内容
资本公积核算资本公积核算是指企业在进行股本增资或者资产重组等情况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对企业资本公积进行核算的过程。
资本公积是指企业通过股本增加、利润转增和非货币性资产对价等方式形成的可以用于弥补亏损、偿还股利以及增加注册资本的资金。
资本公积核算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并且具有一定的核算方法和流程。
下面将分别对资本公积的概念与意义、核算的要求与方法以及核算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一、资本公积的概念与意义资本公积是指企业通过股本增加、利润转增和非货币性资产对价等方式形成的可以用于弥补亏损、偿还股利以及增加注册资本的资金。
其本质是企业获得了超过股东权益的价值。
资本公积是公司的基本权益之一,也是评价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资本公积的形成途径包括: 1. 股本增加:企业进行股本增资时,投入的资金超过股本面值的部分即形成股本溢价,作为资本公积计入企业财务报表。
2. 利润转增:企业将盈余转为资本的一部分,即将未分配利润转为资本公积。
3. 非货币性资产对价: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作为增资的对价,超过非货币性资产评估值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 补充股东权益:资本公积的增加提高了企业的净资产总额,增强了企业的还债能力和发展潜力。
同时,资本公积可以用于弥补亏损,保护股东权益。
2. 提供资本回报方式:利润转增为资本公积可以使企业利润更好地再投资,为企业增值提供更多可能。
3. 增加企业信用:资本公积作为企业的净资产之一,能够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选择。
二、资本公积核算的要求与方法资本公积核算的主要要求是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准确计量与充分披露。
具体要求如下: 1. 依法依规:资本公积核算必须依法依规进行,确保核算过程合法合规。
2. 准确计量:资本公积的核算需要准确计量,确保资本公积账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及时披露:企业应当及时披露资本公积的变动情况,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资本公积会计核算浅析
资本公积会计核算浅析作者:李梅来源:《财会通讯》2009年第07期新准则将资本公积重新定义为: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的份额以及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符合该定义的才确认为资本公积并予以计量。
新准则下资本公积只设两个二级科目,即“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分别核算资本(或股本)溢价以及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资本溢价(股本溢价)”科目核算内容与以往的会计准则、制度相同。
“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内容具体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下,被投资方除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引起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变动;企业根据以权益结算的股利支付计划授予职工或其他方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现金流量套期中,有效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因市场供求关系而导致公允价值上下波动,在资产负债表日,需将公允价值变动部分予以确认并计入资本公积。
[例1]甲公司2008年1月3日购入可以上市交易的乙公司2008年1月1日发行的面值为2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8%的3年期债券,该债券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
共支付价款20.8万元,税费0.4万元。
甲公司将该债券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该债券投资的实际利率为(半年)2.9%。
2008年6月30日,债券市价为20.1万元。
2008年12月31日,债券市价为19.6万元。
(1)购入债券时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0000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2000贷:银行存款——212000(2)2008年6月30日,摊销溢价并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时应收利息=200000×8%/2=8000(元)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实际利率=212000×2.9%=6148(元)溢价摊销=应收利息-投资收益=8000-6148=1852(元)借:应收利息8000贷:投资收益6148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852至此,债券账面价值210148元(212000-1852),债券市价201000元。
资本公积核算内容详解
近些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明显改善,市场监管更加健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大大提高,投资者的鉴别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趋同,适时地修改了相应的准则。
1.捐赠会计处理的变化
原会计准则体系和制度规定,现金捐赠直接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非现金资产捐赠按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金额记入“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准备”,在捐赠资产处置时,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值得注意的是,转增资本时,执行新会计准则之前形成的“其他资本公积”及执行新会计准则之后,原准则和制度下形成的“股权投资准备”、“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在相关资产处置后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可用于转增资本;执行新会计准则之后,新发生的经济业务形成的“其他资本公积”不能用于转增资本。
据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这一点和原核算方法一致。
对改革我国资本公积列报的几点看法
可供 出售金 融 资产 、 份 回购 、 股 套 7月 1日开 始 执 行 的 《 业 会 计 准 间出售 资产等有关会 计处理 问题暂行 产 、 企 则— 等八 类经济 业务事项 。可见 , 基本准则》 第四十条规定 ,资本 规定》 “ 中明确 了关联方之间资产 交易所 期保值 ” 公积金包括股本溢价 、 法定财产重估增 产 生的显 失公允 的交 易价格部 分 , 设 按 资本公积 的来 源及构成 可 以分 为资 值、 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 同期执行 置 “ ” 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核算 ; 本 溢价 或者股本 溢价与直 接计入所 有 0 3年《 于执行 ( 关 企业会 计制度 > 和 者权 益的利得 和损失两大类 。 的有 关行 业会计 制度 中对 资本公积 的 2 0 核算 内容进行 了对应 的规定 。如《 工业 相 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 ) 三 》 将资
关补充规定 ) 行规定的。 进
了众多香木 以“ 白焚重生 ” 。 根据 《 业会 计准 则—— 应用指 企 “0 2资本公积 ” 计科 目的规定 , 40 会 资
制度》2 0 ) ( 0 1 中明确规定 ,资本公积各 南 》 会 计 科 目和 主 要 账 务 处 理 ” “ “ 中 2 0 企 业会计准 则——债 务重 本公积包 括“ 0 1《 资本溢价 ( 股本 溢价 )与 ” 组》修订 ) 定利用非现金 资产进行 “ ( 中规 其他 资本 公积 ” 两个 明细 科 目, 列报
●一
A
对 改革我 国资本公 积列报 的几点看法
重庆理工 大学
资本公积账户核算的内容
资本公积是指归所有者所共有的、非收益转化而形成的资本,是一种特殊的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产生于权益性投资,包括创建时的初始投资和经营后的利润积累。资本公积是投资人投入企业资金的另一种形式,是一种准资本或资本的储备形式,因其产权性质、日常管理上的特殊性,它既不同于实收资本,也不属于留存收益,会计上要单独设置“资本公积”账户进行核算。
资本公积核算要执行准备金制度,设立资本公积准备项目。当资本公积增加时,除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外,以下几种情况不能直接增加资本公积,只能作为资本公积准备金,暂记入资本公积准备项目。
1、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当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资产评估增值、对外投资评估增值等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时,企业要按持股比例计算出应拥有的数额,暂记“资本公积——投资准备”;当被投资单位出售接受捐赠资产或处置对外投资时,企业再按所享有的份额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科目。
2、资产评估增值,在未实现时,暂记 “资本公积——资产评估增值准备”;待该项资产发生对外交易,产权实际变动时,企业再将实现部分转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科目。
3、以非现金的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评估增值在未转让或收回投资前只能暂记在“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待实现时,再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科目。
4、接受实物资产捐赠时,没有实际的货币流入,暂记 “资本公积接受捐赠资产准备”;待出售该项捐赠的实物资产时,再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科目。而接受现金捐赠,则可直接计入该科目。(本文来自www#kjszjd#com把#换成.即可)
资本公积准备不能转增资本。资本公积作为一种准资本,按法定程序可以转增资本,而不得作为投资利润或股利进行分配。但应该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本公积项目都可以转增资本,资本公积准备中如接受捐赠实物资产、资产评估增值、投资准备等是所有者权益中的一种准备,在其末实现之前,即末转入“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明细科目之前,不得用于转增资本,只有待其实现之后,才能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如果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不作限制,资本公积准备也能随意转增资本,势必会有少数企业为达到转增资本的目的而虚增资本公积,从而造成企业资本扩张能力的虚增。
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与分析技巧
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与分析技巧资本公积是指公司在对外募集资金时,超过股本面值的部分形成的公积金。
资本公积是公司财务状况和股东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会计处理和分析技巧对于公司的财务报告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分析技巧。
一、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资本公积应当单独列示于股东权益部分或净资产部分。
在会计处理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直接法直接法是最常用的资本公积会计处理方法,按照该方法,资本公积与股本分开列示。
在资本公积账户中,列示各项资本公积的具体金额,如股息增资、法定储备基金、资产评估增值等。
2. 间接法间接法是将资本公积合并列示在股本部分的一种方法。
按照该方法,只在股本账户中列示股本的金额,而将全部或部分的资本公积列示在股本账户下方,作为股本的附属项目。
3. 混合法混合法是直接法和间接法的结合,按照该方法,将一部分资本公积直接列示在资本公积账户中,而将另一部分资本公积合并列示在股本账户下方。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并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
公司需提前制定好相应的会计政策,并在每期财务报表中保持一致性,以便便于准确分析和比较。
二、资本公积的分析技巧正确的资本公积分析技巧有助于揭示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并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分析技巧:1. 比较分析通过对比资本公积的变动趋势,分析公司在不同时期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变化。
比较分析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机会,为公司的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2. 组成分析资本公积由不同的项目组成,包括股息增资、法定储备基金、资产评估增值等。
通过对资本公积的组成进行详细分析,可以了解公司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从而综合评估公司的财务实力。
3. 影响分析资本公积的变动受到公司经营决策和财务政策的影响。
通过分析资本公积的变动原因,可以了解公司的经营策略和财务管理水平。
例如,资本公积的增加可能意味着公司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扩大生产或并购等方面,而减少则可能表示公司降低了收益分配比例,将更多的利润用于再投资。
新准则下资本公积的会计核算分析
新准则下资本公积的会计核算分析在企业所有者权益项目中,资本公积的核算是现行会计制度变化最频繁的内容,其会计核算比较复杂,本文就新准则下资本公积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实务工作有所帮助。
标签:资本公积会计核算资本溢价公允价值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新准则”)中,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拟对新准则下资本公积科目设置及主要账务处理进行分析,以期对新准则的理解和运用有所帮助。
一、资本公积概述资本公积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所有者投入资本大于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差额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在股份有限公司,表现为超面值缴入股本,即实际出资额大于股票面值的差额;在其他企业,则表现为资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
资本公积与实收资本虽然都属于投入资本范畴,但两者有区别。
实收资本一般是投资者投入的,为了谋求投资利益的法定资本,与企业注册资本相一致,因此,實收资本在来源和资金上,都有严格限制;资本公积有特定来源,另外有些来源形成的资本公积,并不需要由原投资者投入,也并不一定需要谋求投资利益。
资本公积与净利润不同。
在会计中通常需要划分资本和收益的界限,收益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结果,可分配给股东。
资本公积是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一部分,具有资本属性,与企业净利润无关,所以不能作为净利润的一部分。
二、资本公积的会计核算新准则中规定,企业形成的资本公积在“资本公积”账户核算。
该账户按“资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两个明细科目进行会计核算。
其贷方登记企业资本公积的增加数,借方登记资本公积的减少数,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资本公积实有数。
1.资本溢价(1)一般企业资本溢价企业创立时,要经过筹建、试生产经营、开辟市场等过程,这种投资具有风险性。
“资本公积”明细科目的变迁
解读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资本公积科目来源于我国公司设立时采用的注册资本制度。
我国从会计制度改革首次提出资本公积概念以来,对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多次改革,资本公积是指由投资者或其他人(或单位)投入,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但不构成实收资本的那部分资本或资产。
资本公积从形成来源看,它是由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额中超过法定资本的部分,或者其他人(或单位)投入的不形成实收资本的资产的转化形式,其具有“准资本的性质”。
资本公积与实收资本虽然都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但实收资本一般是投资者为谋求价值增值的原始投资,属于法定资本,与企业的注册资本相一致。
因此,实收资本无论从来源上还是资金上都有比较严格的限制;资本公积主要来源于资本或股本溢价,是企业投入资本超过法定资本的部分,只是由于法律的规定而无法直接以资本的名义出现。
一、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我国从会计制度改革首次提出资本公积概念以来,对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进行了5次改革。
1993年7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的资本公积包括股本溢价、法定资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3项内容。
1998年1月开始实施的《股份制公司会计制度》中资本公积包括5项内容:股本溢价、接受捐赠实物资产、住房周转金转入、资产评估增值和投资准备等。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公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以后的补充规定,对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具体有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关联交易差价、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其他资本公积7项内容。
其中其他资本公积包括资本公积现金捐赠、准备转入、债务重组和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
2001年12月出台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财会[2001]64号),明确关联方之间的资产交易所产生的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设置“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核算。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中资本公积核算内容的变化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会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资本公积明细科目核算的几点内容浅析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活动也日趋复杂并呈现出多样化,对会计业务处理提出了确认明确和计量精确,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充分翔实的表达与披露的要求。
对一般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不仅关注企业总资产的多少及其结构,更关注公司的净资产,其中资本公积属意外获得部分,由于来源特殊,且有时发生金额较大,造成净资产的较大波动,也容易产生非法交易事项,内容随着经济交易或事项的日趋复杂多样及会计制度规定的相对滞后,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尚需规范细化。
一、资本公积的概念、来源以及与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区别笔者认为,资本公积是指由投资者或其他人(或单位)投入,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但不构成实收资本的那部分资本或者资产。
资本公积从形成来源看,有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额超过法定注册资本的部分,或者其他人(或单位)投入的不形成实收资本的资产的转化形式,它不是企业经营实现净利润转化而来,从本质上讲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为企业所有者所享有。
资本公积与实收资本虽然都属于投入资本范畴,但两者又有区别。
首先,实收资本一般是由投资者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和企业投资者之间的协议、合同、公司章程等法律性文件的规定投入企业,属于法定资本,它与企业的注册资本相一致,因此,实收资本在来源、金额、投入方式、期限等方面都有比较严格的限制;资本公积有其特定来源,主要来源于资本(或股本)溢价,是企业投资者实缴资本超过股票面值或注册资本的部分,只是由于法律的规定而没有直接以资本的名义出现,其中某些来源形成的资本公积,并不需要原投资者投入,例如企业接受捐赠形成的资本公积。
其次,实收资本是投资者为谋求价值增值、追求财富最大化目标前提下投入的,要求以最大的投资回报为目的;虽然资本公积也是企业投资者为了企业回报而投入的,但其回报利益并不由其单独享有,而且有些资本资本公积如“企业接受捐赠”并不需要谋求投资回报。
第三,实收资本属于原始资本投入,在会计上一般保持不变;资本公积中除投资者投入形成的部分外,则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形成的不需要直接支出而形成的增值,并且这种增值究其最终原因也是企业经济利益目的造成的,比如关联方股东对企业的捐赠,也不外乎是建立在企业有良好价值增值基础上或出于其他的经济目的。
二、现行会计制度中关于的资本公积核算的内容及分类现行会计制度对资本公积核算的内容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主要设置了包括:资本溢价和股本溢价、接受现金捐赠、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股权投资准备、关联交易差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拨款转入、其他资本公积等八个明细科目。
按其否可以转赠资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准备科目,如股权投资准备、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关联交易差价等,是一种所有者权益的准备,在实现收益前或规定时限前不能用于转赠资本或股本,只有在转入“其他资本公积”后,才可用于按规定程序转赠资本;另一类是非准备科目,例如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现金捐赠等,可以直接按规定程序转赠资本或股本。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事项日趋复杂多样,并不断的出现新的业务,因此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会计制度、具体准则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制度衔接的问题和由于制度的制定而出现的新问题及未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做一讨论,仅供参考。
三、附有赎回选择权可转换公司债券未支付利息补偿金的处理问题由于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票面利率通常较低,投资者之所以愿意购买的原因在于转换后公司的投资价值及股票市场价格的资本利得价值利益。
一般来说,投资者可能会更看中股票的资本利得增值。
但是,如果债券转换为股份时的转换价格(包括债券的面值与利息)高于股票的市场价格,投资就会放弃转换而持有至到期日以获得利息,由此将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因为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息一般较低。
因此,有些发行者为了降低投资者的风险,从而降低发行债券的风险,在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办法中赋予赎回条款,既规定转换为股份时,或在某特定时日,如果满足一定的转换条件,例如股票市价低于债券票面价格或按市场利率计算资金价值高于市价,则发行企业应当赎回本息并向投资者支付部分利息补偿金,以减少投资者的投资损失。
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可能发生的债券发行日至选择赎回日之间的利息补偿金,应当在此期间视同正常债券利息一样按期计提利息,计提的应付利息,按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处理,计入购建固定资产成本(如在建工程科目)或期间损益(如财务费用科目)等相关科目。
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理性债券持有人将视具体情况处理债券:1、要求发行公司赎回债券并支付补偿金;2、将债券按规定的条件转换为股份;3、持有债券至到期日收回本息。
在第一种情况下,发行公司按规定的条件支付债券本息和补偿金,并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在后两种情况下,发行公司则不需支付债券利息补偿金,那么已经计提的应付利息补偿金怎样处理那?这一点会计制度并没有明确,根据该利息来源与去向,发行公司不需支付债券利息补偿金的处理可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按利息费用的去向,按原处理程序冲回。
1、对进入购建固定资产的利息费用,调减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冲销计提的债券利息补偿金。
但是,根据固定资产的计价与计价标准的规定,固定资产应按照实际成本计价,也既历史成本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帐面价值。
一般只有在固定资产出租、对外投资或重估及清产核资时,才能依据有关规定调整其帐面价值,因此说,这一处理程序存在一定的不合法性。
另外,固定资产原值又是计提折旧的依据,因其具有客观性和可复核性的特点,所以能够准确计量相关折旧成本费用;如果调整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必将调整累计折旧,由于债券补偿金的数额一般较大,将导致成本费用发生很大的变动,造成经营成果的变动,可能引起会计报表使用者误解,因此说,这一处理途径存在不合理性。
2、对进入财务费用的利息费用,将未支付利息补偿金调减当期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这样处理既不便于其他费用项目的比较,又有可能引起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误解,因为将非本期实现的损益计入了当期损益,掩盖了本期实际发生的资金使用费用,虚增当期利润,并且违反了会计处理的一贯性原则,因此说,这样的处理也不合适。
(二)、看作意外收获,计入营业外收入。
营业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其取得不需耗费企业的经营资金,不需付出代价,是一种纯收入,不可能也不需与有关费用相联系进行配比。
但是,利息补偿金在计提时,已经按其归属或期间作为成本或费用已经进入相关科目,在发生未支付利息补偿金的情况下,将未支付部分补偿金归入营业外收入显然与营业外收入不需配比、不需付出代价相矛盾,因此说,未支付的部分利息补偿金计入营业外收入显然不合适。
(三)、直接计入资本公积。
综观以上处理方法,债券利息补偿金既不能计入资产成本,又不适合计入当期损益以免引起对会计报表的误解,那么就要求在会计科目中选择一个即能反映利益的实现,又能反映所有者享有权益增加的科目归集未支付的债券利息补偿金,而又合理不违法的科目进行核算。
从利息补偿金形成原因来看,持有者之所以“将债券按规定的条件转换为股份或持有债券至到期日收回本息”不外乎出于三种理由:1.股票的市场价格高于债券转换为股份时的转换价格(包括债券的面值与利息):2.公司的潜在的或未来的投资价值较好,是适合于理性投资者的好项目;3.债券的利息高于市场利率,且投资风险较小,投资者兑付后很难找到较债券更好的证券进行投资。
这三种理由从实质上来说都是基于企业经营管理良好而降低风险和发展前景看好、投资价值较高等有利因素基础上所形成的,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市场价值(或者说股票价格),它代表了投资者大众对企业真实价值的客观评价,是企业的一种资本增值,从而导致出现未支付利息补偿金问题。
根据资本公积包含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形成的不需要以直接支出为形式而形成的增值的特点,这部分未支付利息补偿金应转入资本公积项目,以体现由于企业经营实现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
从各科目核算内容的划分看,在资产、负债、损益、成本费用、所有者权益等五类会计科目中,将未支付的债券利息补偿金计入资本公积科目,一是不会影响资产的成本,保证了相关资产成本核算处理的准确性;二是不影响当期损益,便于各期间费用项目的比较,避免非本期实现利益对损益表产生影响;三是既避免了会计科目核算内容上的划分混乱,又简化了处理程序。
从而解决了因此有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产生误解的可能。
因此,将未支付的债券利息补偿金计入资本公积较为适合。
四、关联方交易差价的最终处理问题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交易价格是公允的,即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条款、交易方式、交易价格的确定、付款方式等与非关联方不一致,对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一律不得确认为当期利润,作为对关联方的捐赠,计入资本公积,单独进行明细核算,并且不得用于转赠资本或弥补亏损,待上市公司清算时再予以处理,其目的主要是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之间的虚假交易粉饰经营业绩,达到非法的目的。
对于这部分进入资本公积的交易差价,一是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待上市公司清算时再予以处理;二是可以在适当的时刻转入“其他资本公积”明细科目。
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各种环境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与发生过关联方交易的关联方可能不再是关联方,具体比如,改变了股权隶属关系,改变了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改变了联营关系等等都可能使关联方关系不复存在,那么这些在实质上(而不仅仅是在形式上)中断了关联方关系的企业,原计入资本公积的关联交易差价就变成了企业实实在在的利益,不再有虚假粉饰之嫌,变成了企业间正常的捐赠,就可以在关联方终止关联方关系时转入“其他资本公积”,用于按规定程序转赠资本(或股本)或弥补亏损。
五、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转入资本公积的时点问题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应付款项由于债权单位撤消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支付,或者将应付款项划转给关联方等其他企业的,无法支付或无需支付的应付款项计入资本公积。
从实质上讲,“债权单位撤消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支付”与“应付款项划转给关联方”的会计处理时点应当不同:(一)、业务本质不同。
“应付款项划转给关联方”,根据《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规定的关联方处理原则,可以看作是关联方为企业承担债务,实质上也就成了关联方对企业的一种捐赠,在划转时就已经明确清楚,一般无异议,按会计制度规定处理:“债权单位撤消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支付”是债权人的一种非法律上放弃(原因见下段),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会计处理,必要时可咨询律师意见作出判断,也即需要企业作出会计估计,其业务处理的时点具有不确定性。
(二)、最终结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