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一讲考点二把握传主形象教学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一讲考点三分析传记的主要表现手法教学案
考点三分析传记的主要表现手法基础点:1.传记的表达方式及表现方法(1)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人物传记一般要介绍传主的人生经历,叙述是主要的表达方式,作品既可对传主的人生经历作纵向的叙述,也可抓住传主的个性特征和历史功绩作横向的叙述。
人物传记以刻画人物特征为中心,典型人物的刻画离不开多种多样的描写手法。
传记末尾一般总述传主的功绩成败,也可以在叙述人生经历的同时加入一些议论和抒情。
(2)刻画传主的方法人物传记以记叙传主的活动、经历、事迹为主,重在刻画传主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
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细节描写、修辞手法、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烘托、衬托、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
其主要作用有:①引人入胜,发人深省;②突出传主性情;③揭示文本内涵,突出文本主旨。
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①通过传主的肖像写人。
传主的肖像主要指传主的外貌,包括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
肖像描写可以写静态,也可以写动态。
②通过传主的语言写人。
传主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能表现传主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③通过传主的行动写人。
传主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传主的性格发展的逻辑。
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展现传主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④通过传主的心理写人。
传主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传主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
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动作暗示等。
⑤通过传主的活动环境写人。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传主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传主的性格极为有用。
⑥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写人。
根据传主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传主的性格更加鲜明。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传主,又叫间接描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1讲 传记类文本阅读 第2节 把握传主形象
1.(20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吴良镛:筑梦人生
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1937年南京沦陷 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 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 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的理想。
“自古太守多诗人。”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 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是 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出了 “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 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 着。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吴 良镛说:“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他不辞 辛劳, 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 飞扬的工地。改造后的菊儿小区白墙黛瓦,与周边的老房子浑然一体。在这样一座 “类四合院”里,邻里进出打招呼,有了困难互相帮,北京城原有的历史环境和生 活情境得以延续。
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吴良镛 一生不变的梦想。提到这个梦想时,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欣慰的笑容。辛勤耕耘在教 育第一线的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他常常对学生说:“建筑师与社会的发展是 分不开的,而每个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改变,一定要牢记 对人的关切,同时建筑业需要赴汤蹈火的热情和无限的忠诚。”
针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吴良镛提出了以城市规划、建筑与园林为核心, 整合工程、社会、地理、生态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模式。融贯多学科研究成果,他创 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并出版了同名专著,将建筑从单纯的“房子”概念拓展 为“聚落”的概念。在1999年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作为中国建筑学与 城市规划学的领军者,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的《北京宪章》并获得通过。这标志 着“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 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高三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传记 教案精品版
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过程
导入: 阅读传记,可以追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以体悟一个
人的情感世界,可以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可以剖析一个人
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
你的阅历,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识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
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
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 、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
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解题原则:
1
……………………………………………………………名校名师推荐…………………………………………………
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1)信息筛选:“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 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点, 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但需 注意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标准。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 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 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 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习:第一讲考点二 把握传主形象 Word版含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飞虎将军”陈纳德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
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
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
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
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
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
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战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
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
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
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
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
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
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
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章节一:传记的定义与特点1.1 教学目标:理解传记的定义,掌握传记的基本特点。
1.2 教学内容:1.2.1 传记的定义:介绍传记的起源、发展,理解传记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含义。
1.2.2 传记的特点:分析传记的客观性、真实性、文学性等特点。
1.3 教学活动:1.3.1 讲解传记的定义与特点。
1.3.2 举例分析一些著名的传记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记的特点。
章节二:传记的阅读方法与技巧2.1 教学目标:学会阅读传记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效果。
2.2 教学内容:2.2.1 阅读方法:整体阅读、重点阅读、比较阅读等方法的介绍与实践。
2.2.2 阅读技巧: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传记结构等技巧的讲解。
2.3 教学活动:2.3.1 讲解阅读传记的方法与技巧。
2.3.2 进行传记阅读的实践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
章节三:传记中的人物描写与分析3.1 教学目标:理解传记中人物描写的目的,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3.2 教学内容:3.2.1 人物描写的作用:介绍人物描写在传记中的重要性,理解其对展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2.2 分析人物形象:讲解如何通过传记中的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就等。
3.3 教学活动:3.3.1 讲解人物描写与分析的方法。
3.3.2 分析一些传记中的人物描写,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章节四:传记中的时间线索与事件解读4.1 教学目标:理解时间线索在传记中的重要性,学会解读重要事件。
4.2 教学内容:4.2.1 时间线索的作用:介绍时间线索在传记中的组织作用,理解其对展现人物生平的重要性。
4.2.2 解读重要事件:讲解如何通过传记中的时间线索来解读重要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4.3.1 讲解时间线索与事件解读的方法。
4.3.2 解读一些传记中的重要事件,让学生学会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章节五:综合练习与能力提升5.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升阅读传记的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__能力训练含解析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复习纲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备考策略考点内容断句综合考查对实词、虚词、句意的理解句读、语法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准确理解句意,正确断句平时多积累实词的含义,注意借助虚词来断句,同时要多关注句子的结构,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姓名称谓、天文地理、历法纪年、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凭借积累、根据语境理解句中词语的传统文化内涵识记课本中的古代文化知识,按时间的先后等顺序梳理积累课外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文意概括和分析筛选并归纳信息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20个实词、18个虚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1.选择题,在审读题干和仔细比对选项与原文上下功夫。
注重总结规律,形成方法。
2.简答题要做到要点全,语言简。
翻译句子将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运用相关文言知识,理解文句,并能准确、通顺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复习备考时要把三大得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作为重点,强化“得分点”意识。
【真题探秘】(2020新高考Ⅰ,1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安徽界首中学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章第讲传记类文本阅读第节把握传主形象
安徽界首中学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章第讲传记类文本阅读第节把握传主形象1. 导言在高考语文复习中,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本文将介绍安徽界首中学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的第一章第一讲,即传记类文本阅读的第一节,重点是如何把握传主的形象。
2. 传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性传记类文本是一种通过对一个人物的生平和事迹进行描述的文本形式。
在高考语文中,传记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重要性: - 帮助读者了解历史和社会,增强对人物角色的了解; - 帮助读者培养批判思维和鉴赏能力; - 增加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和理解能力。
3. 把握传主形象在阅读传记类文本时,把握传主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技巧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主的形象。
3.1 角色性格分析通过文本中的描写和事件叙述,我们可以分析传主的角色性格。
例如,作者会通过描写传主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来塑造传主的形象。
我们可以结合这些信息,深入分析传主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动机和价值观。
3.2 人物关系分析传记类文本中,传主的形象不仅可以通过他们个人的特点来展示,也可以通过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展现。
通过分析传主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互动和情感纽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传主的性格和思想。
3.3 主题思想把握传记类文本通常有一个或多个主题思想贯穿始终。
通过把握传主的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主题思想,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如,通过分析传主的成长经历、奋斗历程,我们可以把握到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主题思想。
4.传记类文本阅读在高考语文复习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把握传主的形象,我们不仅可以深入理解人物的生平和事迹,还可以培养批判思维和鉴赏能力。
为了更好地把握传主的形象,我们可以进行角色性格分析、人物关系分析和主题思想把握等方法。
通过对传记类文本的有效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提升在高考语文中的综合能力和得分水平。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安徽界首中学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章第讲传记类文本阅读第节把握传主形象的介绍。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把握传主形象
齐白石偶尔也会到学生的家中去走走。一次他到弟子许麟庐家,那天正好许的妻子生下了儿子小九, 老人知道了很开心,马上拿出十块钱给刚出生的小孩子当见面礼,另外还拿出五块钱给保姆。还有一次, 他看见许麟庐的大儿子,问:“你喜欢画吗?”许家老大说喜欢,老人又问他喜欢什么,答说青蛙,老人 当场就用许麟庐的笔墨画了一张青蛙送给许家老大。 齐白石对于自己的学生和朋友从来不吝惜自己的画,常常慨然相送。1935 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齐 白石所任教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被迫停办,临别时齐白石让弟子们各自说出所喜爱的花鸟虫鱼,赠每 人一幅画作纪念。 对于自己的朋友和学生,齐白石也从不遮掩自己的“看家本领”。张大千的老师曾熙平时写字都躲到 楼上去,非得意门生不准随侍旁观,因此即使是他的学生也没有几个能够得其真传。而白石老人作画却从 不不避人,对于求学的后生更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如果说画技是齐白石最值钱的东西,那么他对于这 最值钱的东西恰恰是最慷慨的。
[典例] 中关于齐白石的细节描写极为突出。如第 3 段中“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 出两碟待客的点心”,还有“他用墨非常精细,总是把每一笔的墨全部用光,才会去洗笔”,“临别时白 石老人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二元人民币,一人一元”等,找出这些细节描写,然后筛选概括便可找出 白石老人节俭,关爱学生等性格特点。 (2)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 “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根据作品 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把握传主形象。
相关链接 齐白石出身贫寒,少年困顿,早年就是一个普通木工,直到 27 岁开始拜师学诗、学画,57 岁时独闯 北京,本以为能在北京画画谋生,但早期不顺,画作卖不出去是常有之事。60 多岁后,作品方得到认可, 终于卖出了好价钱。也正是由于早期的颠沛流离,加之晚年卖画是其主要谋生渠道,因此无论是卖画还是 卖印,无论买家是谁,概不赊账,绝不还价。 (何暖之《大师另一面:齐白石小气出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教案粤教版
专题讲评教案六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学习目标1.剖析试卷错题,归纳传记文章答题中常见错误类型,分析原因,反馈矫正。
2.突破难点,掌握传记类文章答题技巧。
学习内容及过程一、对照答案,让学生自查自纠,独立解决问题。
发放专题规范训练试题答案,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答案。
二、归纳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1.对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先由个人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
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了解讨论情况,掌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2.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汇报。
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展示错误答案,分析错因,指出解决办法。
对学生所提较集中的问题,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和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与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题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重锤敲击。
(一)错例分析病例1:如第一大题《大卫·切瑞顿:全球最富的教授》篇的第2题:文章结尾处引用了两位学生对切瑞顿的评价,请谈谈这样安排的作用。
有的同学回答:(1)说明了这两位学生对于切瑞顿的喜爱。
(2)显得更为真实、客观。
分析:该同学的答案无视传记文本特征,只知道传记是在写传主的成长中具体的经历,并不理解别人的评价也是在侧面表现传主。
侧面表现能使人物更为形象丰满,就本文来讲,前文都是具体在写传主的具体的事例,最后通过学生的评价来深化这样一个形象——切瑞顿对别人都有深刻的影响。
另外该同学也知道一点传记的基本特点:真实、客观,但是在答案中并没有具体分析如何“真实、客观”,这是大忌。
归纳常规失误一:无视传记文本特征,答案牵强。
归纳常规失误二:答案概念化,不够具体深入。
2021高考通用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专题2 第2节 考点3 传记技巧题的2种考法
考点3 传记技巧题的2种考法因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记叙类文体,它的表现技巧与小说类似。
如修辞手法、表达技巧中的表达人称(第一人称的自传、第三人称的他传)、表达方式(顺叙、倒叙、插叙)、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人物描写手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等,表现手法中的渲染、抑扬、比照等,构造章法中的铺垫、过渡、照应、引出下文、总结上文、深化主旨,甚至语言风格等都同小说类似,如遇到此类手法的赏析,可回忆并运用小说中的相关知识,这里不再重复讲解。
传记的文体特征决定了高考命题往往从“选材与组材〞“映衬(正衬、反衬)〞这2个方面命题。
因此,复习传记,应重点对这2个特色题型给予特别关注。
考法1__分析选材组材技巧☞明常识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到达传神的目的。
分析传记的文体特征这一题型在高考题中命题样式一般为考察文章构造(句段作用)和选材组材技巧。
而句段作用题,在具体解题时可以等同于“小说的情节作用〞,因为传记可以看作“真实的小说〞,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定考向题干例如审读判别(2021 ·全国卷Ⅰ)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答复。
(1)题干中有“特点〞“特色〞“特征〞等字样;(2)题干中有“组织〞“安排〞“顺序〞等字样。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请简析本文在选材方面的特色。
(2)本传记选取事件多,事件跨度大,文本是怎样组织起来的?(3)本文材料的顺序是如何安排的?☞熟技巧1.选材类题目可从以下方面思考:(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所选事例往往都是能“以小见大〞的,代表的是传主某一方面的成就或奉献。
(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传记的材料比拟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一完美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 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 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 1985 年,一个认知作者 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 10 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 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 不错的西装。
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 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 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 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 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 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1.下列对材料
)
A.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是陈忠
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
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 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 作家的重要转折。
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 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何西来《关于〈白鹿原〉 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 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 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
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
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
1985 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 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 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 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 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 “乡棒”。面对世界,1985 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
【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1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实用类阅读中传记阅读的文本特点及高考基本题型。
2.掌握高考实用类阅读中传记阅读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
知识梳理:【考点解读】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是考生得分较高的题目,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较明显的:要么遗漏要点,要么原文抄录。
这充分说明了考生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没有加工,或者说只是“粗加工”。
针对上述问题,复习时要注意吃透筛选标准,确定筛选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规律揭示】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传记阅读必考考点,题型比较稳定,一是客观选择题,二是总结概括题。
可单独设题,也可与分析传主形象、评价作者观点态度、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探究等考点结合,综合命题。
【技巧指导】1.加强化练习,参透高考,提高复习效率。
历年高考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反复练习,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了解常见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题型及解题思路、答题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2.加大传记阅读量,积累素养,提高能力。
语文高考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素养的考查,大量的阅读,充分的积累,是整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
学生可通过加大阅读量,进一步熟悉传记特点,掌握传记中选材组材的方法,了解传记阅读信息筛选常用方法,提高对传记中信息的筛选能力。
3.掌握筛选并整合信息的方法(1)读,把握全文内容面对传记文本,不管命题人需要我们筛选什么样的信息,我们都必须先静下心来,通读全文,观其大略,摸清文本呈现的一些最基本的事实情况,对文本作整体感知,弄清楚它写什么人,叙什么事,分几个部分,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基本倾向是怎样的等等。
这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础。
不少考生在解答筛选信息类试题时,往往只关注题干涉及的信息,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从而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3传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13 传记类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从传记阅读的命题上来说.除了关注传统阅读材料所考查的重点语句的理解.文章主旨的把握.艺术手法的考查等内容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掌握关于传记的文体知识.特别关注如何评价传主的功过得失.如何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人生启示这类内容。
分析综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是为了更好地展现传主的优秀品质和卓越成就,从而对读者产生积极正面的引导和激励。
而对文章重要信息的筛选、概括文意及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成了命题者关注的热点。
【重点、难点剖析】传记类文本阅读题型很多.但总起来看.主观题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筛选归纳有关信息类.一类是探究有关问题类。
因此.本专题主要讲述这两类题型.其它题型的解题方法可参照小说阅读。
一、概括传主形象、品质及成因等传记阅读的中心任务就是梳理传主的生平经历.概括传主的个性品质.追溯其事业、人生等方面成败的原因。
一般设题角度为:①×××的主要事迹有哪些?请概括。
②×××的性格特点怎样?是用哪些事件来表现的?③这句话表现了传主……的个性品质?④×××(传主)的精神品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⑤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传主的性格特点。
⑥传主在……方面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把握传主相关信息的思路(1)线。
即要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
(2)事。
即要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
(3)理。
即要清楚作者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
(4)情。
即要了解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态度。
2.把握传主相关信息的技巧把握实用文本中人物的形象事迹个性品质及其成因等的技巧有:(1)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
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考点二 概括内容分析形象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考点二概括内容,分析形象——依照思路概括,紧扣主旨分析本考点包含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散文的形象”,前者着重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理解整篇中心的能力,后者侧重考查对文中的形象特点、内涵和作用的分析能力。
本考点涉及的题型较多,考查形式比较灵活,同时也是考查热点,并且常常与对文中词句的理解结合在一起考查。
归纳概括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分析散文中的形象也是读懂散文的关键。
在复习中要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善于把握散文形象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掌握住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和组织答案的技巧。
【基础先导】1.文章记叙了小狗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这些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请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8分)《小狗包弟》(人教版·必修一)意图:①突出家人不忍让包弟离开的悲痛心情;②为后文蓄势,突出包弟悲惨命运的不合理性;③突出包弟“死后”“我”的内疚感,进而揭示那个时代摧残生命的主旨2.散文家都是工于绘画的高手。
本文主要描绘了四幅画面,这些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分别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
(6分)《荷塘月色》(人教版·必修二)提示3.作者描写常春藤,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
作者在描写中突出了常春藤的哪些特点?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表述。
(6分)《囚绿记》(人教版·必修二)④它是倔强的、坚贞的4.文章第5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月色?试作分析。
(6分)《荷塘月色》(人教版·必修二) 提示多角度多层次描绘荷塘上的月色。
①以流水作比,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
②通过雾写月光:薄薄的青雾,雾的轻飘状。
③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描绘荷叶、荷花安谧、恬静的情状。
④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
⑤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
5.如何理解作者对梁任公外貌所作的描写?(6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教版·必修一) 提示①作者对梁任公的外貌做了两层描写,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形神兼备,神采奕奕,展现出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形象和风X。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精品教案 3.1.3 分析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精品教案 3.1.3 分析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语言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一波三折的情节中展现了人物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变化过程。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他人或景的烘托。
《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举例:《林黛玉进贾府》王熙风——语言、外貌、动作、侧面(察言观色、机变逢迎);林黛玉——心理(寄人篱下的谨慎)。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
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
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
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把握传主形象基础点: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所以,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
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
(1)要对人物事迹进行概括;(2)分析人物精神形成的原因;(3)自己受人物怎样的启迪;(4)对人生的看法的个性化解读;(5)人物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关系等。
重难点:传主在传记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与时代、社会、家庭、人际关系网有着复杂而不可分的联系,所以理解传主形象,必须与这几种因素结合来分析。
[考法综述]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此外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性格、精神、思想,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手段,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阐述从文学形象中得到的启迪,也是把握传主形象的关键角度。
命题法把握传主形象特点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齐白石的吝啬与慷慨潘剑冰齐白石是很会过日子的人,俭而近乎吝,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趣味横生的话柄。
齐白石自己打造了一个大柜子,吃的用的全都锁在里面,钥匙随身带着。
黄永玉在《比我老的老头》里,谈到自己经李可染引荐第一次拜见齐白石的情景: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出两碟待客的点心。
一碟月饼,一碟带壳的花生。
路上,可染已关照过我,老人将有两碟这样的东西端出来。
月饼剩下四分之三;花生是浅浅的一碟,“都是坏了的,吃不得!”寒暄就座之后我远远注视这久已闻名的点心,发现剖开的月饼内有细微的小东西在活动;剥开的花生也隐约见到闪动着的蛛网。
这是老人的规矩,礼数上的过程,倒并不希望冒失的客人真正动起手来。
天晓得那四分之一块的月饼,是哪年哪月让馋嘴的冒失客人干掉的!不过,很多人未必像黄永玉这样了解老人的心思,他们初来乍到,或许觉得却之不恭,只好勉为其难尝一尝。
张大千就说过包括自己在内不少人在齐家吃到过“发霉的点心”。
在穿的方面,齐白石一直“从一而终”,一件衣服除非不能再穿了,否则绝不将之抛弃。
他晚年经常受邀参加各种大型宴会,每次都穿着一件蓝布袍子。
这是他唯一的“礼服”,多少年未曾变过。
后来在九十五岁寿辰时,学生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大家凑份子,给他买了一件新大褂。
画家用的画纸主要是宣纸,买回来的宣纸外边包着一张纸,叫做“纸皮”。
一般的人撕开纸皮后都将其当垃圾处理掉,但老人绝不浪费,他在纸皮上勾了许多画样子,很多纸皮画都成了很珍贵的东西。
除了纸皮外,老人甚至连买东西的包装纸,比如包鞋、包书、包糖食的纸都分大小留着,作为起画稿之用。
齐白石就连作画时的每一笔墨都要用到淋漓尽致,惜墨如金。
白石老人非常注重墨色的运用。
他用墨非常精细,总是把每一笔的墨全部用光,才会去洗笔。
当画完一幅画的时候,他笔洗里的水还是清澈的。
如果你看了上面的故事,就武断地认为齐白石是一个锱铢必较、抠门绝顶的人,那么下面的事实却又告诉你一个截然相反的齐白石。
20世纪50年代初,黄苗子第一次跟着李可染去见齐白石,临分别时白石老人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二元人民币,一人一元。
黄苗子正要推辞,李可染悄悄地对他说:“这是老师的规矩,如果不要,他会生气的。
”黄苗子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此后他去齐家经常获赐车钱。
当年的一元人民币可不比当今,50年代国内一克黄金的收购价也不过三四元钱。
齐白石偶尔也会到学生的家中去走走。
一次他到弟子许麟庐家,那天正好许的妻子生下了儿子小九,老人知道了很开心,马上拿出十块钱给刚出生的小孩子当见面礼,另外还拿出五块钱给保姆。
还有一次,他看见许麟庐的大儿子,问:“你喜欢画吗?”许家老大说喜欢,老人又问他喜欢什么,答说青蛙,老人当场就用许麟庐的笔墨画了一张青蛙送给许家老大。
齐白石对于自己的学生和朋友从来不吝惜自己的画,常常慨然相送。
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齐白石所任教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被迫停办,临别时齐白石让弟子们各自说出所喜爱的花鸟虫鱼,赠每人一幅画作纪念。
对于自己的朋友和学生,齐白石也从不遮掩自己的“看家本领”。
张大千的老师曾熙平时写字都躲到楼上去,非得意门生不准随侍旁观,因此即使是他的学生也没有几个能够得其真传。
而白石老人作画却从不不避人,对于求学的后生更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如果说画技是齐白石最值钱的东西,那么他对于这最值钱的东西恰恰是最慷慨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白石老人从来不因为钱财而出卖自己的人格。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白石老人困居被敌伪统治的北平,此后敌伪的大小头子时不时来拉拢老人,送东西、请吃饭、拉交情,甚至要求老人跟他们一起照相,或是参加什么盛典,这些都遭到了齐白石的严词拒绝。
为了不跟他们纠缠不清,也因懒得跟他们多说废话,齐白石在家门口贴了一张纸条,上写十二个大字:“白石老人心病复发,停止见客。
”迫于生计,齐白石还要继续卖画,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又在大门口贴出了这样一张告白: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
黄苗子说:“在当时的北平,这张告白传遍了全城,大家把老人这份告白和程砚秋息影在西郊留须种田,坚决不给敌伪演戏的事,同样传为艺林的千秋佳话。
”(选自潘剑冰《最艺术,最民国》,有删改) 相关链接齐白石出身贫寒,少年困顿,早年就是一个普通木工,直到27岁开始拜师学诗、学画,57岁时独闯北京,本以为能在北京画画谋生,但早期不顺,画作卖不出去是常有之事。
60多岁后,作品方得到认可,终于卖出了好价钱。
也正是由于早期的颠沛流离,加之晚年卖画是其主要谋生渠道,因此无论是卖画还是卖印,无论买家是谁,概不赊账,绝不还价。
(何暖之《大师另一面:齐白石小气出名》)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齐白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生活节俭。
吃的用的都锁在自己打造的大柜子里,钥匙随身带着;在穿着方面“从一而终”;在纸皮和包装纸上起画稿;惜墨如金,用墨精细,每一笔的墨全部用完才去洗笔。
②关心学生,慷慨大度。
送学生车钱,关心学生家人,送学生画;作画从不避人,画技毫无保留。
③他有着高尚的民族气节,坚决维护个人尊严。
不因钱财而出卖自己的人格,坚决不接受敌伪的拉拢。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找出人物的相关事迹并进行筛选、整合,在此基础上概括人物的品质特征。
通过分析不难得出,一至七段主要写齐白石的节俭,八段为过渡段,九至十二段写齐白石的慷慨大度,十三至十四段写齐白石的高尚气节。
注意阐述时应有概括有分析。
解题法---------------------------------------------------1.常见设问方式(1)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2)作品中的“××”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3)这篇文章表现了“××”哪些优秀思想品质?(4)从文中看,“××”的主要事迹(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
2.把握传主形象的方法(1)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尤其是细节描写)来把握其形象。
阅读传记时要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事件、细节加以仔细思考。
看事件在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同时又要注意细节描写。
[典例] 中关于齐白石的细节描写极为突出。
如第3段中“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出两碟待客的点心”,还有“他用墨非常精细,总是把每一笔的墨全部用光,才会去洗笔”,“临别时白石老人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二元人民币,一人一元”等,找出这些细节描写,然后筛选概括便可找出白石老人节俭,关爱学生等性格特点。
(2)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
“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把握传主形象。
[典例] 中倒数第2段齐白石不为钱财出卖人格的性格特点与时代关系密切,我们要在了解历史和时代的基础上理解齐白石的这个性格特点。
(3)从作品中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评价把握传主形象。
作者在写作时,在尊重事实、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会对人物的好坏、功过等进行评价,所以对传主形象的把握需分析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的态度和评价。
如果是评传,要区分传记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
(4)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来分析传主的精神品质。
作者为某一人物作书立传,其目的无非就是弘扬某种精神,凸显某种品质。
因此要全面了解传主的精神品质,必须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飞虎将军”陈纳德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
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
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
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
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
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
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战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
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
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
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
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
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
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
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