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分类及区别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为200 美元, C=90美元+0.8Yd,T=50 美元,I=140-5r 美元, g=50 (1)求IS 和LM 方程。 (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70 美元,均衡收入, 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 (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r r0 E0 E3
r r0 r1 E0 E3 E2
r1
E1
0
y0 y1
y3
y 0
y0
y2 y3 y
(a)政策效果小 (b)政策效果大 图5—6货币政策效果因LM曲线斜率而异
2)IS形状不变
• 当货币供给增加时,从LM0到LM1时,LM越平坦, 货币政策效果越小。LM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 大。如图所示。 • 因为:LM平坦时,h大,货币需求受到利率的影响 大,货币供给增加后,利率下降的少,对投资和 国民收入造成的影响小;反之,LM陡峭时,货币 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多,对投资好国民收入的 影响大。 • y2-y1<y4-y3
r r0 r1
LM0
IS
LM0 LM1
IS
E0 E1
LM1
E3
r 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2 E0
E3
E2
0
y0
y1
y3 y
0
y0
y2
y3
y
(a)政策效果大 (b)政策效果小 图5—5货币政策效果因IS曲线的斜率而异
1)LM形状不变
• IS越陡峭,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越小,为 y1-y2。 • IS越平坦,LM的移动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 越大,为y1-y3。如图所示。 • 因为IS越陡峭,(1-b)/d比较大,即投资 的利率系数d比较小。投资对于利率的变动 幅度小,所以对于收入的变动幅度小。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与效果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与效果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以及各国之间经济联动的增强,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央行通过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可以调控货币供应量、稳定汇率、控制通货膨胀、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帮助维稳经济发展。
在此背景下,探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与效果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一、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分类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分为市场操作工具、定向工具和宏观审慎工具。
1、市场操作工具市场操作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通过向市场投放或回收流动性资金,来调整货币市场利率和市场资金的供给和需求状况,以达到影响货币供给量的目的。
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规定银行存款准备金持有比例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控制银行的存贷比例,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从而达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目的。
2、定向工具定向工具是央行针对特定领域或机构制定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主要包括再贷款、再贴现、开展特别借款和定向降准等。
再贷款、再贴现是央行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低息、长期的再贷款、再贴现,以促进特定行业、地区或组织的发展。
开展特别借款是央行向金融市场提供特别的短期融资,并且在贷款方面进行严格的限制。
此外,央行还可以制定定向降准政策,针对特定领域或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以支持相关领域或机构的发展。
3、宏观审慎工具宏观审慎工具是央行为了减少银行系统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发展所采取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主要包括风险权重、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管理等。
央行采取这些宏观审慎工具来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具的选择和实力、经济环境和市场情况的变化。
因此,央行经常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和议题,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
1、市场操作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和政策搭配核心精神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和政策搭配核心精神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根据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可以将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分为三类: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
这些政策需要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调节框架,以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政策。
在国际收支调节中,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外汇供求。
在经济繁荣时,可以适当增加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出口;在经济衰退时,可以减少财政支出,以控制通货膨胀和外汇的流出。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利率和汇率来影响外汇供求,从而对外贸出口、进口和国际投资起到调节作用。
当国际收支状况不平衡时,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或调整汇率来吸引外资和控制资金外流,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外汇政策是指通过调整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政策。
外汇政策主要包括外汇市场的干预、外汇管理、外汇管制等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调节外汇市场的稳定和供求,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例如,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采取限制购汇、提高汇率等措施来减少外汇的供给,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这三类政策在国际收支调节中需要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调节框架,以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外汇供求;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汇率来影响外汇供求;外汇政策可以通过调节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国际收支状况。
例如,在经济繁荣时,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出口;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促进内外贸发展,增加进口需求;外汇政策可以通过放松外汇管制,增加外汇供给,从而增加国际收支。
在经济衰退时,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来控制通货膨胀和外汇流出;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吸引外资、控制资金外流;外汇政策可以通过限制购汇、提高汇率来减少外汇供给,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不同的货币政策是什么如何影响经济
不同的货币政策是什么如何影响经济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权力和职责,通过调控金融市场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利率和通货水平,从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货币政策可以分为紧缩政策和扩张政策两种类型,两种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同。
一、紧缩政策紧缩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市场利率等手段来调控经济,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1. 减少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整个经济体内所使用货币的总量。
在紧缩政策中,中央银行采用各种手段,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中央银行基础利率、放缓或停止印钞等方式来减少货币供应量。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紧缩市场上可用的货币,降低消费和投资活动水平,降低通货膨胀水平,同时调整市场利率。
2. 提高市场利率市场利率的变化会影响通货膨胀水平和经济活动。
在紧缩政策下,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市场利率来降低经济活动,抑制通货膨胀。
当利率上升时,进行短期融资和投资的成本会增加,借贷成本上涨,企业融资难,消费者投资也会减少,这将产生一定的抑制经济发展的作用。
3. 放缓或停止印钞在紧缩政策下,为了避免过度印制货币导致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常常会减少或停止新钞的印制。
这样会导致货币总量减少,促进经济压缩。
紧缩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减少市场上可用的资本,使通货膨胀水平在可控的范围内,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紧缩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二、扩张政策与紧缩政策相反,扩张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市场利率,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活动。
这一政策多被用于经济增长减缓时,但如果过度实行,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
1. 增加货币供应量在扩张政策中,中央银行常常会采取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来促进消费和投资活动。
通过释放更多的货币来激增消费和投资活动,钱币的价值越下降,好处是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市场上的资金过度供应的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2. 降低市场利率降低市场利率也是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政策的一种手段。
货币政策三大手段(1)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建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当准备金制度普遍实行,中央银行拥有调整法定准备率的权力之后,就成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而且是最猛烈的工具。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撕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再贴现率的决定、调整。
这种作用主要着眼于短期,调整货币供给量,由于再贴现率在利率体系中的关键作用,这种调整也具有告示效应。
另一方面是对申请再贴现的资格的规定。
其作用着眼于长期,主要能改变资金流向。
公开市场业务(o pen-market operation)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货币政策三大法宝及应用当前的经济形势就是通胀压力依然巨大,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下滑,热钱有流出的迹象,外汇占款持续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采取加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单纯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可能让通胀卷土重来。
货币政策三大法宝及应用:⑴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效果:①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②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③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④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内 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
容 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 如利率的调整。其特点是
行国库券,保护价收购粮食 通过利率的调整,间接对
等都属于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产生作用
政策 由国家制定,必须经全国人
制定
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者
由人民银行直接制定
联系 1、 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2、 在一般条件下,两者配合使用
• 【答案】 C
2011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 涨6.2%。其中,城市上涨5.9%,农村上涨6.7%; 食品价格上涨13.4%,非食品价格上涨3.0%。 针对这一宏观经济形势,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 是( )
A.提高存贷款利率 B.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 C.增加税收和财政支出 D.大量发行国债,加大对公共基础建设的支出
A.在A点时,适宜采取扩张 性财政政策,降低利率
B.从B点到C点,适宜减少 财政支出,降低货币流通速度
C.从C点到D点,适宜扩大财政 盈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D.在E点时,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 【解析】 由图可知,在A点时,存在物价走高趋势,宜采取稳健
的财政政策;从B点到C点,物价高起,经济过热,宜采取紧缩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E点时亦然;从C点到D点,物价低迷,经 济过冷,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此B项正确,其他 选项错误。 【答案】 B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C D.②③
• 【解析】 保障房与商品房互为替代商品,国家实 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扩大保障房建 设,可增加保障房供给,相应减少商品房需求,从 而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查处囤地炒地行为, 可以增加商品房用地的有效供给并减少商品房用地 价格抬升中不正常的人为因素的影响,扩大商品房 供应量并降低商品房生产成本,从而抑制房价过快 上涨,故②④正确。提高存贷款利率会减少流通领 域中的货币量,①错误。提高居民收入会增强居民 的购买力,导致购房需求增加,房价会上涨,③错 误。
央行三大货币政策
央行三大货币政策(三大法宝)2010-06-11 17:36:18| 分类:经济 |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我们国家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也是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分别是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货币政策由国家中央银行制定并实施,中央银行是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但又是政府的一个机构(政府理财机构),却又不完全听命于政府。
中央银行控制着货币的供给,也就是说中央银行在控制着货币供给的水龙头,打开水龙头这个钱就从而流出来,如果拧紧的话,这个钱就收走。
水龙头怎么打开的?靠的就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1. 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的机构制定的存款规定,即存款准备金率,强制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
当我们把钱存进商业银行的时候,如果法定准备金是10%,假如我们存100块钱,商业银行有90块钱可以贷出去,10块钱要交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是5%的话,商业银行可以贷出95块钱,剩余5块钱必须交中央银行。
这上缴到中央银行的10块钱与5块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它是以防商业银行出现信贷危机时。
当商业银行不能提供客户所需取回的存款时,商业银行可以向中央银行贷款,所以法定存款准备金就是商业银行上缴到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就成了商业银行的银行。
那么中央银行是如何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来调节市场的呢?如果我们拧紧了水龙头,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比如中央银行觉得经济有点太热了,放的款太多了,要产生通货膨胀,甚至通货膨胀太高了,它准备拧紧水龙头的时候,你们想从5%-10%的时候,或者是10%-15%的时候,如果升了10%,是不是原来带95块钱现在只能带85块钱了。
可是银行已经把钱贷出去了,银行就按照原来的法定准备金率,把钱都已经贷出去了,以前比如有一个亿,我按照这个数已经贷了,一个亿的95%,可以贷多少?九千五百万。
你现在可以贷多少?八千五百万,要收回多少钱?这时你要企业中必须赶快把钱收回来,我必须交中央银行。
财政知识试题及答案
财政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A. 税收B. 债务C. 国有资产收益D. 罚款2. 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属于:A. 经济建设支出B. 社会事务支出C. 国防支出D. 行政管理支出3. 财政赤字是指:A. 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B. 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C. 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D.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无关4. 以下哪项不是财政政策的三大目标?A. 经济增长B. 物价稳定C. 收入分配公平D. 社会稳定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区别在于:A. 实施主体C. 政策目标D. 政策效果6. 财政收入中的非税收入主要包括:A. 税收B. 行政事业性收费C. 罚款D. 国有资产收益7. 财政支出的分类方式不包括:A. 按支出用途分类B. 按支出性质分类C. 按支出对象分类D. 按支出规模分类8. 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目的是:A. 调节地区间财政收支平衡B. 促进社会公平C. 增加中央政府收入D. 减少地方政府支出9. 财政预算的编制原则不包括:A. 合法性原则B. 真实性原则C. 完整性原则D. 随意性原则10.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主要体现在:A. 税收B. 转移支付D. 政府债务答案:1. A2. B3. A4. D5. B6. B7. D8. A9. D 10. 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财政收入的来源?A. 税收B. 罚款C. 国有资产收益D. 债务收入2. 财政支出的分类方式包括:A. 按支出用途分类B. 按支出性质分类C. 按支出对象分类D. 按支出规模分类3. 财政政策的三大目标包括:A. 经济增长B. 物价稳定C. 收入分配公平D. 社会稳定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同点包括:A. 实施主体B. 政策工具C. 政策目标D. 政策效果5. 财政预算的编制原则包括:A. 合法性原则B. 真实性原则C. 完整性原则D. 保守性原则答案:1. ABCD2. ABC3. ABC4. CD5. 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财政收入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与联系
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与联系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作为两种截然相反的经济现象,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含义不同。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或货币供应量的增幅滞后于生产增长的幅度,以致引起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2、引起的原因不同。
通货膨胀主要是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另外经济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生产资料价格大幅调整、需求膨胀等因素也是引起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通货紧缩主要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引起的,另外,货币供应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
3、表现形式不同。
一般而言,通货膨胀表现为纸币贬值,价格普遍上涨,经济过热;而通货紧缩表现为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下跌,经济低迷、过冷。
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表现为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
通货紧缩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待现象。
4、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
通货膨胀的出现,对企业生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使人们手中的钱变得不值钱了,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也就变少了,这就等于减少了人们的实际收入。
它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使人民群众的购买力和实际生活水平下降,造成人心和社会的不稳定;搞乱经济关系,使价格信号失真,误导资源配置;破坏改革、开放、发展的环境,增加改革难度,影响外来投资;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破坏市场秩序等。
通货紧缩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必须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完整)《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核算GDP的三种方法:①生产法②支出法:GDP=C+I+G+(X-M)③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5、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两部门经济是由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构成的经济。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即Y=C+I;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即Y=C+S;❖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即I=S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是像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即Y=C+I+G;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即Y=C+S+T;❖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即I+G=S+T7、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I+G+X-M=S+T+K8、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核算指数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收入的决定条件:投资=储蓄❖i = s 的含义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回顾: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投资恒等式 I = S,指的是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实际储蓄。
货币政策工具分类及特点
货币政策工具分类及特点
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
央行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工具来实施货币政策。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分类及其特点。
1.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一定比例保留的货币
比例。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水平,从而调节银行的贷款能力和货币供应量。
2. 放贷利率: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进而影
响市场上的融资成本和借贷需求。
调整放贷利率可以直接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借贷行为,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3. 开放市场操作:开放市场操作是央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等金融资产来
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央行通过增加或减少市场上的流动性来影响利率水平和市场对货币的需求。
4. 利率通道:利率通道是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其他金融市场利
率等,进而调节整个经济体系的利率水平。
通过调整利率通道,央行可以影响市场上的信贷活动和资金流动。
5. 直接信贷控制:央行可以直接对银行的信贷行为进行规制。
通过设定银行贷
款上限、贷款额度等限制,央行能够控制银行的信贷投放,进而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
这些货币政策工具各具特点,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经济进行调节。
央行通常
会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来选择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干预。
通过合理组合这些工具,央行能够对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市场流动性进行灵活调整,以实现经济稳定和通胀控制的目标。
货币政策类型.
在实际运用中应综合考虑三方面情况,不能将三个依据分割开。像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确定采用何种类型货币政策之前,一般要从三 个方面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一是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二是通货膨 胀前景分析,三是货币流通速度分析,每一个分析系统内又包括若干 具体内容。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分析,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预测今后一 个时期的经济增长幅度,确定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幅度并出台相应的货 币调控措施。 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比例关系 数量关系难以事先一一精确测算,如货币实际需要量与货币供应量之 间是均衡还是失衡、失衡额度为多大,很难事先测算。在这种情况下, 许多国家在制定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时,便实施事后的反向调节,或 者叫逆风向行事,即变事先预测为事后调整,当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充 分暴露出来,来个对症下药。如经济衰退,需求萎缩,流动资金严重 不足,这时中央银行便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提高货币供 应量的增长率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如果社会需求的增长超过 社会供给能力,通货膨胀爆发,中央银行便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压 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提高利率,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减缓通货 膨胀压力。
中国近年的货币政策及效果分析
“八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通货膨胀、房地产泡沫及金 融秩序混乱的宏观环境,所以,自1993年下半年起,货币当局开始实施适 度较紧的货币政策。到1996年年底,将过高的通货膨胀率(1994年为21.7%) 降了下来(1996年为6.1%),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进入1997年以后, 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国内宏观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增长呈下降趋势, 出现了供大于求、产品严重积压、物价持续走低、通货紧缩等一系列新的问 题。在这种情况下,自1998年起,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所 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把握好金融调控力度、保持 人民币币值稳定、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的一种货币政策。它既不同于扩张性货 币政策,也不同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因为当时中国经济刚刚从高位运行的过 热状态降下来,如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很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反弹,重蹈 “八五”计划期间混乱、无序的局面。但在已经出现通货紧缩的苗头、经济 增长速度减缓的新情况下,也不宜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所以只能采用一种 不松不紧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它近似于中性货币政策,但又略略偏向于扩张 性货币政策。
5-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3. 基础货币
由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组成,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 现金流通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控制基础货币显然比只控制准 备金更重要。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方式是多样的。但中央银行对基 础货币的控制也是不完全的,其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形成的那 部分基础货币可控性较强,而通过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投放 的基础货币的可控性较弱。 此外,货币乘数是否稳定可测也是通过基础货币投放控制货 币量的因素。
通货膨胀的分类
(二)按市场机制的运行状况划分 1、公开型通货膨胀 指完全通过物价总水平的 明显、持续上涨体现出来的通货膨胀。 2、隐蔽型通货膨胀 指在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 由于存在着严格的价格管制,价格上升趋势 的真实程度被隐蔽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分类
(三)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3、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 4、结构性通货膨胀
一、物价稳定
(一)物价稳定的意义 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运行构成较大 的负面影响,所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个传统 目标便是维持价格水平的稳定。
通货膨胀的分类
(一)按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划分 1、温和的或缓行的通货膨胀 指通货膨胀率低,而且呈较为 稳定、缓慢的上涨,物价较为稳定,货币不会有明显的贬值。 2、疾驰的或奔腾的通货膨胀 指年通货膨胀率为2位数,甚 至3位数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加速之中,人们的恐慌心 理使通胀变得更厉害。通货膨胀已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但 还不至于引起金融崩溃和经济生活混乱。 3、恶性通货膨胀 指通货膨胀率在3位数以上,物价连续狂 涨,货币价值不断下降,人们不愿握有纸币,或抢购物资, 或持有外币,已对经济社会生活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甚至 引发政局动荡 .
一般性货币政策
4.1 概念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基本上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开市场业 务操作。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或其他金 融工具,以扩张或收缩银行系统内准备金数量,最终影响中国 的货币供应量并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达到影响经济增长的目 的。
4.2业务种类
公 开 市 场 业 务
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有回购、现券交易以及发行中央银行票 据三个品种。央行回购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者都是央行在 公开市场上吞吐货币的行为。
公 开 市 场 业 务
10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 提出,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 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 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为什么不采用降息降准呢?
其实,高层会议首提“抑制资产泡沫”, 是在2016年7月此次会议,将“抑制资 产价格泡沫”放在了“货币政策”部分, 强调要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防范经 济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注重抑制资产泡 沫。这说明,在前期稳健偏宽松的货币 政策刺激下,资产价格上涨速度过快, 已经对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产生了一定 的威胁。因此,今后货币政策的趋势转 向稳健中性的预期加大,进一步放宽流 动性(如降息、降准)的可能性大大下 降。
中央银行业务
一般性货币政策主讲人:操雨森 Nhomakorabea金融三班)
1 “三大法宝” 2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目 录
3 再贴现政策
4 公开市场业务
一般货币政策
法定存款准备金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是以法律的形式规 定商业银行等金融 机构将其吸收存款 的一部分上缴中央 银行作为准备金的 比率。
是指中央银行对商 业银行持有未到期 票据向中央银行申 请再贴现撕所作的 政策性规定。
“经过此轮上涨,地产已经去库存了, 新的价格坐标也被锚定了,是时候歇 歇了。我辈也可以更加努力地去赚钱, 为泡沫的下一次迅速膨胀添砖加瓦了。 每个泡沫都有一根针等着,但破灭的 那天,一定不是我们最需要、最等待 这个泡沫破灭的那天。也许是我们终 于忍不住,冲进去当了接盘侠的那 天。”
货币政策工具的分类
的流动性和利率水平。
3. 预期管理工具:这类工具通过管理市场预期来影响经济行为。其中包括: - 前向指引:中央银行通过公开或口头宣布未来货币政策的意图和方向,引导市场预期
响银行体系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活动。 - 政府债券购买: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来调整市场上的流动性,影响货币
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货币政策工具的分类
2. 定向工具:这类工具通过直接影响特定经济领域或金融机构来调控经济。其中包括: - 信贷配额:中央银行设定特定行业或领域的信贷配额,限制或鼓励银行对该领域的信
和行为。
货币政策工具的分类
- 通信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发布货币政策报告、发布声明或举行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向 市场传递政策意图和信息,影响市场预期和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其经济 状况和政策目标来选择和调整。此外,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也需要考虑其效果和可能的副作 用,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的分类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用来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的工具。根据其操作方式和影响对 象的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定量工具:这类工具通过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来调控经济。其中包括: - 基准利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如存款利率、贷款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水
平,从而影响货币供求关系和经济活动。 - 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约束商业银行的存款储备,从而影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政府经济学考点前言1.政府经济学是由公共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发展而来的。
2.财政学、经济学从纯粹属于国家走向公共社会,是从亚当·斯密开始的。
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由贸易、自由放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3.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于1841年出版。
20世纪初英国剑桥学派的重要人物——庇古于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他是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掀起了一场旨在用国家干预经济理论代替经济自由主义学说的“凯恩斯革命”。
4.西方经济学界有人把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称为“干预经济学”,把科斯的经济学称为“产权经济学”。
5.政府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差别:(1)研究对象和范围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公共部门或公共组织,而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政府及其管理部门。
(2)运用的理论和分析工具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福利经济学,其分析工具是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而政府经济学除此以外,还必须借助政治学理论,尤其是国家理论,在进行经济分析的同时引入政治分析。
(3)学科性质的定位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在经济学,而政府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应该属于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
6.斯蒂格利茨把政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和如何决策”。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1.政府的基本特点:(1)主权性和独立性;(2)政治性和阶级性;(3)强制性和约束性;(4)执行性和实践性;(5)综合性和动态性。
2.市场的概念: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3.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行为构成了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
4.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财政与金融课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 有能力工作、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就业。当然,充分 就业并不是说所有的劳动者都有固定职业。由于 各国的社会经济情况不同,民族文化和传统习惯各 异,加上自愿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的存在,可容纳的失业率 也是不相同的。
(二)预算
政府预算作为政府的年度财政计划,也是 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
1.预算规模调控社会供求总量
在国民生产总值一定的条件下,政府预算 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企业、个人或家庭可支配 收入的减少,从而减少企业、个人或家庭的需 求;预算支出则是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重要 部分,其规模大小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大小。
1.税率调控社会供求总量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税率来减少或 增加生产经营者和公民的税后可支配收入,在 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调节 社会总需求,起到限制或刺激需求的作用;另一 方面也可以影响生产经营者和公民的储蓄投 资能力,从而对社会总供给产生效应,起到减少 或增加社会总供给的作用。
2.税种调控社会供求结构
按政策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财政 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三种。 这种分类有利于政府针对不同社会总供求关 系选择不同的政策,也有利于财政政策与货币 政策的合理配合。
二、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目标,就是通过财政政策的实施 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期望。它使财政政策具有 正确的方向和指导,能反映政府制定和实施财 政政策的意图,是选择财政政策手段的基本依 据,也是构成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
自愿性失业是指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 成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周期性爆发的经济衰 退而形成的失业。季节性失业是指某些行业生产 中由于气候变化和季节变化所形成的失业。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区别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区别首先,定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第二,内容不同,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保护价收购粮食、国家政策关于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属于财政政策。
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准备金率的调整属于货币政策。
第三,手段不同。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货币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控制贷款规模、汇率调整。
第四,实施主体不同。
财政政策的实施主体是政府。
货币政策的实施主体主要是中央银行1.我国“二元社会”的状态在当代中国,在城乡分治的行政建制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其核心是强制性分类的居民身份制度。
市民身份(非农业户口)和农民身份(农业户口)这种城乡隔离二元结构下的户籍制度,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制度障碍,并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建制上的城乡分治变成了城乡合治,在政策的掌握尺度上也略有放宽,但迄今为止,这种城乡居民之间的身份壁垒尚未打破,二元社会也还没有转变为一体化社会,而仍暂时处于“三元社会”的过渡状态。
这三元分别是:持有城镇非农业户口的市民、无户口或持有农业户口而长期居住在城镇的准市民、持有农业户口和农村非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
3.我国的分配制度问题在分配制度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1)分配关系尚未理顺,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和部分国有单位内部平均分配情况并存;(2)农民收入增长过缓,一些城镇居民生活困难;分配方式不规范,分配秩序混乱,调节手段不完备。
因此,必须继续推进分配收入体制改革,解决分配领域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
政策分类的内容
政策分类的内容政策分类是指将政策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特征进行分类和归类。
常见的政策分类如下:1. 按照性质和目的分类:- 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 社会政策:如教育政策、医疗保健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
- 外交政策:如对外贸易政策、对外援助政策、外交关系政策等。
- 军事政策:如国防政策、军事建设政策等。
2. 按照制定政策的层级分类:- 国家级政策:由中央政府制定的全国性的政策。
- 地方级政策:由地方政府制定的区域性的政策,如省级、市级或县级政策。
3. 按照政策的时期分类:- 短期政策:针对当前问题和紧急情况制定的政策,如危机管理政策、灾难处置政策等。
- 中期政策:在较长的时期内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制定的政策,如教育发展政策、可持续发展政策等。
- 长期政策:对国家或社会发展具有长远影响,执行周期较长的政策,如国家发展战略、国家规划等。
4. 按照政策调整方式分类:- 稳定性政策:旨在维持和巩固社会、经济、政治稳定的政策,如稳定物价政策、就业稳定政策等。
- 调整性政策:针对当前矛盾和问题,通过政策调整来解决和改进的政策,如改革开放政策、城市化政策等。
5. 按照政策制定的领域分类:- 教育政策:关于教育体制、教育资源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政策。
- 医疗保健政策:关于医疗体系、医疗资源和健康服务等方面的政策。
- 环境保护政策:关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政策。
- 劳动就业政策:关于就业机会、劳动条件和劳动者权益等方面的政策。
以上仅为政策分类的一些常见例子,实际上政策分类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背景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华商学院
货币政策的分类及区别
一、分类
根据对总产出的影响方面,可把货币政策分为两类:
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
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二,区别:
狭义内容
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广义政策
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
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
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普华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