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古代中国的建筑等级制度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到了秦代,这一制度逐渐完善和细化。
在这一制度中,建筑等级通常分为宫殿、庙宇、陵墓、园林和民居等五个等级。
首先,宫殿是最高等级的建筑。
中国古代宫殿通常被称为“宫”,其等级从高到低分为“上宫”、“中宫”和“下宫”。
上宫是君主居住的地方,只有天子有资格居住,尊称为“上宫”。
中宫是皇后和嫔妃居住的地方,是皇帝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下宫则是宫廷中文官、武官、侍从等人员居住的地方。
在建筑规模上,宫殿通常是规模最大、最宏伟的建筑,它们的建筑形式和布局都要比其他等级的建筑复杂和精美。
其次,庙宇是供奉神灵或祖先的场所,也是重要的建筑等级。
庙宇的等级和规模也有差异,但一般分为上庙、中庙和下庙。
上庙是供奉天上神灵(如天帝、太阳神等)的场所,通常是宏伟的建筑群;中庙是供奉神仙和佛教菩萨的场所;下庙则是供奉地方神灵和祖先的场所,一般规模较小。
第三,陵墓是古代中国帝王和贵族的墓葬,同样也是建筑等级中的重要部分。
陵墓的等级和规模根据帝王和贵族的身份和地位而定。
帝王的陵墓一般是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常常建立在山岗之上,由土木工程和石雕等手艺精湛的工匠所建。
而贵族的陵墓规模较小,主要以土堆覆盖,也有一些精巧的墓葬建筑。
第四,园林在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它以自然山水为基础,融入人工布置的建筑和植物,形成一个完美的人造景观。
园林的等级和规模各异,可以分为皇家园林、贵族园林和寺庙园林等。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布局精美,注重体现君王的尊严和地位;贵族园林则更注重私人意趣和自然风光的美感;寺庙园林则更注重灵性和修养。
最后,民居是古代中国建筑等级制度中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一类建筑。
民居按照建筑规模和等级不同,可以分为庄园、宅院和普通民居。
庄园通常是富豪或贵族居住的场所,规模宏大,多有花园、假山、池塘等;宅院则是居住在城市或乡村的士绅和市民的住宅,规模适中,也有庭院和小花园;普通民居则是普通百姓的住宅,规模较小,多为砖木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 -回复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 -回复(原创版4篇)目录(篇1)一、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的特点1.按照人的社会地位规定建筑式样和规模2.皇帝、皇亲国威、贵族阶层、朝廷官员、地方官员、平民百姓的建筑各有等级区分3.古代礼制中关于建筑型制的规定详细具体,包括屋顶式样、面阔的间数、装饰的色彩、彩画的形式等4.建筑等级制度被列入朝廷法典,违者不仅是违礼,还是犯法,重者可招致杀身之祸二、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的等级区别1.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皇帝、诸侯宫室的外门可建成城门状,门外建一对阙2.歇山顶:天子宫室、宗庙的室数逐级递降,堂的高度和面积、门的重数也有等级差别3.攒尖顶:用于皇帝、诸侯宫室的重要官署和官吏墓前,建阙以示等级4.悬山顶:用于一般官吏、士人的建筑,柱涂黑、青、黄色,加工精度有等级差别5.硬山顶:用于平民百姓的建筑,屋顶式样简单,装饰色彩和彩画形式有等级差别正文(篇1)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是古代中国建筑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建筑的一个重要独特之处。
在这个制度下,建筑的式样和规模是按照人的社会地位来规定的。
从皇帝、皇亲国威、贵族阶层,到朝廷官员、地方官员,再到平民百姓,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
古代礼制中关于建筑型制的规定非常具体,包括屋顶式样、面阔的间数、装饰的色彩、彩画的形式等等都有详细规定。
这些规定不仅体现了等级制度,也展示了古代中国建筑师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
建筑等级制度甚至被列人朝廷的法典之中,违者不仅是违礼,而且还是犯法,重者可招致杀身之祸。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形式也是一个重要的等级标志。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等形式的屋顶,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社会等级。
例如,庑殿顶主要用于皇帝、诸侯宫室的外门,形成城门状的建筑形式,门外建一对阙以示等级。
歇山顶则用于天子宫室、宗庙的室数逐级递降的场合,堂的高度和面积、门的重数也有等级差别。
攒尖顶则用于皇帝、诸侯宫室的重要官署和官吏墓前,建阙以示等级。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等级制度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等级制度明史中详尽地记叙了百官第宅的各类“注意事项”,提醒众人要谨守制度要义。
例如禁止官民房屋雕刻古帝后、圣贤人物、日月、龙凤、狡貌、麒麟、犀、象等形象,不准歇山转角,重檐重拱及藻井,但楼居重檐不在所禁之列。
对各级官员宅第的等级有详细规定: 一二品官员,厅堂五间九架,屋脊用瓦兽,梁栋、斗拱、檐桶青碧绘饰,门二间三绿油,兽面锡环。
三至五品官员,厅堂五间七架,屋脊用瓦兽,梁栋,檐确青碧绘饰,门二间三架,黑油锡环。
若是六品至九品,则厅堂三间七架,梁栋饰以土黄,门一间三架,黑门铁环。
所有品官房舍,门窗户精不得用丹漆。
至于布衣百姓,规定则更为荀刻谨严,“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
三十五年复申禁饰,不许造九五间数,房屋虽至一二十所,随其物力,但不许过二间。
正统十二年令稍变通之,庶民房屋架多而问少者,不在禁限”(明史·舆服四)。
清代的民居建筑等级大体上承袭明代,从清顺治年间所颁条例来看,清代趋于细密和“宽松”,如世子府制,基高八度,正门一重,正屋四重,正楼一重,其门广数、修广及正门金钉、正屋压脊均减亲王七分之二,梁栋贴金,绘画四爪云莽各色花卉,正屋不设座,其它咸与亲王府同。
贝勒府制,基高六尺,正门三间,启门一,堂屋五重,各广五间,均用筒瓦,压脊一,设狮子和海马;门柱则红青油饰,梁栋贴金,彩画花草。
至于公侯官民房屋,则台阶高一尺,梁栋许画五彩杂花,柱为素油,门用墨饰。
官员住屋,中梁贴金.二品以上的官员,正房方可立望兽,其余不得擅用。
”公侯以下,三品官以下房屋,台阶高二尺,四品官以下至士民房屋,台阶高一尺”。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其间形成了一套严谨的等级制度。
这种制度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建筑的重视,也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对建筑的影响。
下面将从古建筑等级制度的起源、演变和特点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古建筑等级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是严格等级划分的社会形态,社会地位和等级差距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古建筑也逐渐形成了等级制度。
最初,古建筑的等级制度主要是基于官职来决定的,各级官员所住的官邸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随着官职的升降,官员的住宅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住宅的规模、装饰、建筑面积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建筑的等级制度逐渐演变得更加完善和复杂。
在明清两代,古建筑的等级制度变得更加明确。
建筑的等级制度主要通过尺寸、形态和装饰,以及使用材料的昂贵程度来体现。
例如,黄色琉璃瓦、兽首石、红漆等材料和装饰在古代被认为是贵族建筑的标志,而一般百姓的住宅使用的常见材料则简单朴素许多。
古建筑的等级制度还可以通过建筑布局和建筑风格的差异来体现。
在古代,建筑的布局往往会相应地依据等级制度进行设计。
例如,官署、宫殿和庙宇等重要的官方建筑往往采用了三进院落的布局,而一般百姓的住宅则通常是单进式或者两进式的布局。
再有,古代贵族建筑的建筑风格也与一般百姓的住宅有着明显的区别。
贵族建筑通常采用了更加富丽堂皇的风格,如雄伟的琉璃瓦、挑檐、飞檐斗拱等装饰,而一般百姓的住宅则注重实用性和朴素风格。
此外,古建筑的等级制度还与建筑使用功能相关。
在古代,建筑的功能也是其等级的重要体现。
例如,宫殿、庙宇等重要的官方建筑被认为是最高等级的建筑,因为它们具有重要的政治、宗教或社会意义。
而商业建筑、住宅等一般建筑则被视为较低等级的建筑,因为它们的用途相对来说更加普通和私人化。
总的来说,古建筑的等级制度是一个体现了封建社会等级差距的制度,它通过建筑规模、装饰、布局、材料使用和功能等多个方面的差异来体现建筑的等级。
历史建筑的等级制度
历史建筑的等级制度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或者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它们代表了过去的风貌和历史背景。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历史建筑,许多国家制定了建筑的等级制度。
这种制度可以将历史建筑按照其文化、历史、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分类,并为其提供适当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1. 一级历史建筑一级历史建筑通常是国家最重要的历史遗产,它们代表了国家的历史文化。
这些建筑通常被认为是无可取代的,且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人文等价值。
一级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建筑本体及其周围环境。
对于这些建筑物的修缮和维护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定和标准,以保持其原始风貌和历史性。
2. 二级历史建筑二级历史建筑是具有重要历史纪念价值的建筑,但相对于一级历史建筑来说,它们的价值和重要性稍有逊色。
这些建筑物在保护时需要考虑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且在修复和改造时要尽可能保留其原始风格和历史特点。
同时,对于这些建筑的使用和管理也需要更严格的规定,以确保其保持适当的状态。
3. 三级历史建筑三级历史建筑是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但相对于一、二级历史建筑来说,它们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较为一般。
尽管如此,对于这些建筑的保护依然非常重要,以保留城市或地区的历史传统。
三级历史建筑的修缮和维护可以参考一些保护原则,但相对来说更加灵活。
4. 其他级别的历史建筑除了以上提到的三个等级,不同国家和地区还可能有其他级别的历史建筑。
这些级别的划分通常根据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建筑特点而定。
不过,不论是哪个级别的历史建筑,它们都以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为城市和国家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总结:历史建筑的等级制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方式来管理和保护建筑文化遗产。
通过划分不同级别,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保留历史建筑的原始特点和文化内涵。
在保护历史建筑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在保留一些建筑,更是在传承人类的文明和智慧。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1)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
(1)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
一、古代的建筑等级:
1、唐朝的《营缮令》中规定:
都城每座城门可以开三个门洞,
大州的城正门开两个门洞,
县城的门只能开一个门洞。
帝王的宫殿可用有鸱尾装饰的庑殿式屋顶,
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只能用歇山式屋顶,
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式屋顶。
2、明朝在建国之初即对亲王以下的各级官民的宅第规模、形制、装饰都有明确的制度。
《明会典》中规定:
公侯,前厅七间或五间,中堂七间,后堂七间;
一品、二品官,厅堂五间九架;
三品至五品官,后堂五间七架;
六品至九品官,厅堂三间七架。
清朝与明朝相似。
二、间与架的含义:
“间”指房屋的宽度,两根立柱中间算一间,间数越多,面宽越大。
“架”是指房屋的深度,架数越多,房屋越深。
因此,五间九架,理解为屋宽五间,九重堂即八进。
三、屋顶的等级:
“庑殿”“歇山”“悬山”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根据它们不同的构造和形式,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分别代表房屋由高级到低级的不同等级。
所以,等级制在建筑上通过房屋的宽度、深度,屋顶形式,装饰的不同式样等被表现出来,建筑往往成了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与标志。
与其他类型的建筑相比,宫殿建筑的象征与标志作用自然会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所以我们首先从礼制的秩序与等级来探讨紫禁城的规
划与建筑布局。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建筑的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区别其他国家民族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独特处。
在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是按照人的社会地位来规定,建筑物的式样和规模,皇帝、皇亲国威和贵族阶层的建筑、朝廷官员和地方官员的建筑、平民百姓的建筑等等,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
古代礼制中关于建筑型制的规定非常具体,包括屋顶式样、面阔的间数、装饰的色彩、彩画的形式等等都有详细规定。
建筑等级制度甚至被列人朝廷的法典之中,违者不仅是违礼,而且还是犯法,重者可招致杀身之祸。
建筑等级制的主要表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一. 屋顶式样最高等级:庑殿,只有皇谓的建筑才能用,其次是歇山,再次是悬山,再次是硬山,其他式样就不按等级划分了。
庑殿顶和歇山顶又有重檐(两层屋檐)和单檐二层屋檐)之分,重檐等级高于单檐,所以最高等级就是重檐庑殿顶。
例如,北京故宫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因为它是皇宫中的正殿,最重要的建筑。
天安门只是重檐歇山,因为它只是皇宫的前门。
▲北京故宫太和殿▲天安门■二 .开间数两根柱子之间叫一个开间。
最高等级是九间,后来发展到十一间,例如北京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但是理论上仍然是九开间为最高,只有皇帝的建筑才能用九开间。
其次是七间,皇亲贵戚和封了爵位的朝廷命官可以用七开间。
再次是五间,朝廷一般官员和地方政府官员可以用。
平民百姓就只能用最小的三间了。
▲九开间(北京故宫乾清宫)▲五开间(宁远文庙大成殿)▲三开间(四川自贡西秦会馆)建筑上的数字等级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即中国古代阴阳五行中的“术数“”。
阴阳五行学说中奇数(单数)为阳,偶数(双数)为阴。
阳数中最高的数是九,所以在建筑中凡用火的数字就是最高等级,例如开间九间、台阶九级、斗拱九踩、门钉九路、屋脊走兽九尊等等。
另外五也是术数中一个特殊的吉数,九和五结合就是最高最吉利的数。
《易经》中说“九五,飞龙在天”,所以九五就变成了皇帝的专用数,称为“九五之尊“”。
天安门城楼就是面阔九开间,纵深五开间,故宫中很多建筑都是这样。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等级制度
刘森林
【期刊名称】《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10)001
【摘要】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等级制度,是统治阶级试图创设理想社会秩序的物化形式.暨采纳儒家思想文化的价值取向,历朝历代修撰制定典章制度、法制条款,限定、约束人们按照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确定适合于自己的住宅形式规模.等级制度逐渐演化为一种社会秩序、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成为中华文明原则的基石之一.史不绝书的违制、僭越事例现象在某种方面成为推动古代营造事业向前发展的源头之一,表明了对建筑形式与内涵等方面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而森严的各种制度条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居建筑发展的停滞和僵化.
【总页数】3页(P101-103)
【作者】刘森林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2004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8
【相关文献】
1.中国古代民居中的建筑风水文化——江西万载周家大屋考察 [J], 陈牧川
2.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管理和建筑等级制度研究 [J],
3.从故宫看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 [J], 赵振宇
4.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初探 [J], 庄雪芳;刘虹
5.论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装饰艺术——雕刻 [J], 郝燕;高旭;高品;孙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建筑角度概述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
从建筑角度概述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的建筑角度概述1. 引言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是社会组织的基石之一,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主要有宫殿、庙宇、陵墓、士庶民居四种类型。
首先是宫殿。
古代宫殿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因此,宫殿的建筑等级非常高。
根据等级制度的规定,宫殿被分为三等:上殿、中殿、下殿。
上殿是皇帝的居所,用于举行重要的宴会和仪式,规模宏大,建筑丰富多样;中殿是皇帝的办公场所,也是处理政务的地方;下殿则是皇后、太后等妃子的居所。
其次是庙宇。
庙宇是用于祭祀神明的场所,因此在古代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庙宇按照神明的不同等级被分为三等:上庙、中庙、下庙。
上庙是用于祭祀帝王祖先的,规模宏大,建筑雄伟;中庙是用于祭祀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大臣的,规模较小;下庙则是用于祭祀普通百姓的神明,规模比较简单。
第三是陵墓。
陵墓是用于安葬帝王和皇后的地方,也是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
陵墓的建筑等级分为三等:上陵、中陵、下陵。
上陵是帝王的陵墓,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内有陵宫和祭台等;中陵是皇后的陵墓,规模稍小;下陵是贵族的陵墓,规模简单。
最后是士庶民居。
士庶民居是指普通百姓的住宅,相对于其他建筑等级较低,但仍然根据建筑质量和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士庶民居被分为杂居、独院、连坐、原野等四种等级。
杂居是多户人家在同一座建筑中共同居住,类似于如今的公寓;独院是较为独立的住宅,由一个庭院和几间房屋组成;连坐是由几户人家共用一些公共设施的住宅,如厨房和厕所;原野是指散布在原野上的比较独立的住宅。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是根据建筑用途、规模和重要性等因素来划分建筑等级。
这一等级制度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等级秩序和建筑文化的发展。
通过建筑的等级制度,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结构,并且可以从中窥见古代中国建筑的风貌和工艺水平。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主要分为皇宫、寺庙、官府、民居四个等级。
1. 皇宫:皇宫是古代中国帝王居住和处理国家事务的地方,享有最高的建筑级别。
皇宫通常由宫门、前殿、中殿和后宫等构成,整体布局严谨而庄严。
最著名的皇宫包括北京的故宫和洛阳的宋都皇宫等。
2. 寺庙:寺庙是用来供奉佛、道、神等宗教信仰的建筑物。
根据寺庙规模的大小和历史的悠久程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
最高级别的寺庙通常是佛教名山大寺,如峨眉山、普陀山等。
寺庙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有严谨庄严的唐式、富丽堂皇的明式等。
3. 官府:官府是古代官员处理政务的地方,其等级分为郡府、州县和乡镇等层次。
官府的布局一般由门楼、正厅、次厅、书院、后花园等构成,宏伟而庄重。
著名的官府有南京的国子监、北京的文庙等。
4. 民居:民居是古代普通人家住宅的称呼,分为贵族宅第和平民民居两个层次。
贵族宅第多占地广、建筑豪华,有庭院、花园、井堂等,反映了贵族社会的阶层差异。
平民民居则根据不同地域和层次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如北京的四合院、南方的水乡民居等。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
每个等级的建筑都有其独
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是非常深严的,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所拥有的建筑规模和形制都有严格的规定。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分类体系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古建筑是指具有极高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古建筑,如故宫、颐和园、天坛等。
这类古建筑通常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二级古建筑是指具有较高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但相较于一级古建筑,声誉和规模略逊一筹的古建筑。
三级古建筑是指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但相较于前两级古建筑,价值和规模都较小的古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各朝各代是不尽相同的,比如周代时,王侯都城的大小、高度就有了等级差别。
堂的高度和面积,门的重数,宗庙的室数逐级递降。
只有天子、诸侯宫室的外门可建成城门状,天子宫室门外建一对阙,诸侯宫室门内可建一单阙;天子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外,诸侯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内;大夫、士只能用帘帷,不能建影壁。
天子的宫室、宗庙可建重檐庑殿顶,柱用红色,斗、瓜柱上加彩画;诸侯、大夫、士只能建两坡屋顶,柱分别涂黑、青、黄色。
连椽子的加工精度也有等级的差别。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观念,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和对后世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和对后世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主要通过:建筑规模,屋顶,屋顶饰物,台基,踏道,面阔间数,斗拱,彩画文饰,色彩,门钉等方面来辨别。
以下是整理的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的内容介绍,欢迎阅读!一殿式,大式和小式殿式:宫殿的样式,为建筑的最高等级。
通常为帝王后妃起居之处。
佛教中的大殿(大雄宝殿),道教中的三清殿也属于殿式建筑。
特点:宏伟华丽,瓦饰,建筑色彩和绘画有专门的意义。
如: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式,朱漆大门,彩绘龙凤等为帝王之所。
大式:各级官员和富商缙绅宅第。
特点:不用琉璃瓦,斗拱彩饰有严格的规定。
小式:普通百姓住房规格。
颜色只能为黑白灰。
二屋顶按照式样等级次序由高到低为:庑殿式,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盝顶,卷棚顶。
另外还有重檐和单檐之分,重檐顶等级高于单檐顶。
总的说来,屋顶的等级由高到低排序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四角攒尖顶,盝顶,卷棚顶。
三屋顶饰物即脊兽和角兽。
角兽按列均由单数组成,一般采取1.3.5.7.9数列排列(即阳数),最高为10个。
其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最前面有骑鸟仙人。
他们除了有自己的装饰意义外,还有一定的实际用途,具体的介绍在精彩讲词中的历史文化中已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建筑的地位越高,角兽的数目越多。
以紫禁城为例,太和殿为举行大典的场所,皇权的象征,设神兽10个。
乾清宫为帝王理政,居住的地方,地位仅次于太和殿,设神兽9个。
坤宁宫为皇后的寝宫,清代为祭神及结婚之用,设神兽7个,东西六宫是妃子的住所,设神兽5个,最少的为次要角门,只设神兽1个。
四台基一般原则为级数多的大于级数少的,汉白玉台基高于其他材料,有围栏的大于无围栏的。
最高级台基:几层带玉石栏的须弥座叠在一起用于皇宫中的最高级建筑和一些寺庙最高级殿堂。
较高级台基:通常称的须弥座,座上有汉白玉石栏杆。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和对后世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和对后世的影响根据《周礼·地官司徒》中的记载,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根据建筑物的类型、规模、材料等因素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宫、庙、社和庐。
宫是最高等级的建筑,是君主居住和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庙是用来祭祀神灵的场所,通常建在宫的附近;社是供奉祖先和地方神祇的场所,也是社区活动的中心;庐是平民百姓居住的住所,也是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场所。
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政治体制。
古代建筑等级制度以宫作为最高等级的建筑,显示了君主的统治地位,体现了等级制度和尊贵性的象征。
这种制度使得古代官员和建筑师的地位与职责明确,有利于政府进行管理和规划。
其次,它推动了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
在古代建筑等级制度下,宫、庙等高等级建筑物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材料,促使了建筑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例如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木结构和砖瓦结构等技术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改进。
再次,它影响了后世建筑的设计和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对后世建筑的设计和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古代宫殿和庙宇的设计理念、布局和装饰方式,都被后世建筑所借鉴和模仿,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了其他亚洲国家的建筑风格。
最后,它为古代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对保护和维护古代建筑的价值提供了基本准则,使得古代建筑可以得到有效的保存和传承。
现在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也依照建筑等级制度的原则进行。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它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政治体制,推动了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影响了后世建筑的设计和风格,同时也为古代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对于后世的建筑和文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
建筑的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区别其他国家民族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独特处。
在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是按照人的社会地位来规定,建筑物的式样和规模,皇帝、皇亲国威和贵族阶层的建筑、朝廷官员和地方官员的建筑、平民百姓的建筑等等,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
古代礼制中关于建筑型制的规定非常具体,包括屋顶式样、面阔的间数、装饰的色彩、彩画的形式等等都有详细规定。
建筑等级制度甚至被列人朝廷的法典之中,违者不仅是违礼,而且还是犯法,重者可招致杀身之祸。
建筑等级制的主要表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一、屋顶式样最高等级:庑殿,只有皇谓的建筑才能用,其次是歇山,再次是悬山,再次是硬山,其他式样就不按等级划分了。
庑殿顶和歇山顶又有重檐(两层屋檐)和单檐二层屋檐)之分,重檐等级高于单檐,所以最高等级就是重檐庑殿顶。
例如,北京故宫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因为它是皇宫中的正殿,最重要的建筑。
天安门只是重檐歇山,因为它只是皇宫的前门。
(北京故宫太和殿)(天安门)二、开间数两根柱子之间叫一个开间。
最高等级是九间,后来发展到十一间,例如北京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但是理论上仍然是九开间为最高,只有皇帝的建筑才能用九开间。
其次是七间,皇亲贵戚和封了爵位的朝廷命官可以用七开间。
再次是五间,朝廷一般官员和地方政府官员可以用。
平民百姓就只能用最小的三间了。
九开间(北京故宫乾清宫)五开间(宁远文庙大成殿)三开间(四川自贡西秦会馆)建筑上的数字等级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即中国古代阴阳五行中的“术数“”。
阴阳五行学说中奇数(单数)为阳,偶数(双数)为阴。
阳数中最高的数是九,所以在建筑中凡用火的数字就是最高等级,例如开间九间、台阶九级、斗拱九踩、门钉九路、屋脊走兽九尊等等。
另外五也是术数中一个特殊的吉数,九和五结合就是最高最吉利的数。
《易经》中说“九五,飞龙在天”,所以九五就变成了皇帝的专用数,称为“九五之尊“”。
天安门城楼就是面阔九开间,纵深五开间,故宫中很多建筑都是这样。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制度,它是对建筑物按照其规模、功能、材料、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定和划分的一种等级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建筑物的等级与权力、社会地位、文化底蕴等方面密切相关,具有很高的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
官衙等级制度是指按照官职和地位来划分建筑物的等级。
在古代,官方建筑物的等级高低与官员的地位相关联,地位越高,对应的官署就越有规模和重要性。
按照唐代的规定,官署等级分为二十级,从一品的尚书省、中书省到六品的州县、州县、局级单位等。
每一级别的官署都有相应的规模和建筑风格。
古建筑等级制度是指按照建筑规模、功能、材料和技术水平等方面来划分建筑物的等级。
根据材料和技术水平的不同,建筑物等级分为三类:一等、二等和三等。
一等建筑是指规模宏大、材料精良、工艺精湛的建筑物。
一等建筑通常是皇宫、寺庙、官署等官方建筑,它们代表了国家权力和文化底蕴。
一等建筑的规模通常很大,建筑结构复杂,采用了最高水平的材料和技术,例如使用楠木、石材等高质量材料,采用精湛的木工技术和建筑设计理念。
二等建筑是指规模适中、材料过硬、工艺精良的建筑物。
二等建筑包括了一些寺庙、庙宇、园林等,它们通常是私人出资或者是地方官府兴建的。
二等建筑的规模较小,但材料和工艺仍然很讲究,如使用了花岗岩、红色砖石等优质材料。
三等建筑是指规模较小、材料一般、工艺普通的建筑物。
三等建筑通常是农民的民居、商铺、庙宇等,它们的规模较小,采用了一些普通的材料和技术。
在中国古代社会,建筑物的等级制度是与权力、地位、文化底蕴等方面相互关联的,不同等级的建筑物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地位和权力。
同时,建筑物等级的评定也是对当时建筑技术和文化水平的检验和肯定,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丰富内涵。
总而言之,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精细的制度,它通过对建筑物的评定和划分,反映了权力、社会地位、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也是对建筑技术和文化的一种发展和检验。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是指古代中国对不同建筑物进行划分和评定等级的制度。
这一制度主要用于标示建筑物的级别和重要程度,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保护。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代和周代,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
在古代,建筑等级分为四个级别:宫殿、庙宇、民居和农舍。
每个级别的建筑都有特定的标准和要求,其中规模庞大、建筑精美的宫殿和庙宇是等级制度中最高级的建筑。
宫殿是古代中国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一般分为两个级别:宫和殿。
宫是最高级别的宫殿,是皇帝的居住之所,拥有较大的规模和丰富的装饰。
殿是次级别的宫殿,一般用于举行重要的仪式和会议。
宫和殿的建筑通常都是以金黄色为主色调,雕龙画凤,富丽堂皇。
庙宇是供奉神灵和尊贵人物的场所,也被视为祈福和祭祀的地方。
庙宇一般分为三个级别:宫、观和庵。
宫是供奉较高级神灵的庙宇,规模较大,建筑精美。
观是中级别的庙宇,供奉一般神灵或尊贵人物,规模稍小。
庵是供奉较低级神灵的庙宇,规模较小,一般位于山间或山顶。
庙宇的建筑多样,有的是仿古的木质建筑,有的是仿古的石质建筑,还有的是仿古的砖瓦建筑,色彩丰富,结构精巧。
民居是一般人家的居住地,按照建筑等级制度,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高级的民居一般是豪华的府邸,规模较大,建筑风格独特,内部装饰精美。
中级的民居一般是富裕的商人或官员的住宅,规模适中,装饰一般,但也有一定的豪华。
低级的民居是普通百姓的住宅,规模较小,建筑简单朴素。
民居的建筑风格主要有仿古的木结构建筑、仿古的砖瓦建筑等,结构简单,适合居住。
农舍是农民的住宅,一般是农田附近的小茅草屋。
农舍的建筑简单朴素,多是木质结构,用茅草做屋顶覆盖。
农舍的规模较小,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需求。
古代中国的建筑等级制度除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之外,还有相应的管理规定。
高级的建筑一般享有较高的保护等级,政府会定期进行修缮和维护,保持其原始的风貌。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一、建筑形式等级殿式即宫殿的样式,为帝王后妃起居之处。
佛教建筑中的大雄宝殿,道教中的三清殿等也属此类。
殿式建筑的特点是宏伟华叩,瓦饰、建筑色彩和绘画都有专门寓意。
大式比殿式级别低,但又有别于民间建筑,它是各级官员和富商缙绅的宅第。
该建筑不用琉璃瓦,斗拱彩饰也有严格规定。
小式为普通百姓住房或衙署庙宇次要建筑的规格。
屋面的等级第一等级:重檐庑殿。
庑殿是一种屋顶的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的建筑,庑殿在宫殿庙宇中级别最高,若加重檐则最为尊贵,用于皇宫、宙宇的主殿,如北京故宫太和殿、乾清官等。
第二等级:重檐歇山。
歇山是庑殿和悬山相交而成的屋顶结构,它是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又名九脊殿。
歇山若加上重檐,级别也十分高。
(如天安门)第三等级:单檐庑殿顶。
(如故宫弘义阁,华英殿)第四等级:单檐歇山顶。
(如故宫东西六宫)第五等级:悬山顶。
它有两面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悬出山墙外。
(如故宫保和殿两庑)第六等级:硬山顶。
屋顶两面坡,但不悬出山墙外。
(如故宫保和殿两庑)第七等级:四角攒尖顶。
屋顶陡,无正脊,几条垂脊交于顶,其上为宝顶,如故宫中和殿即是。
第八等级:孟(1u)顶。
平顶四周加一圈外沿。
第九等级:卷棚顶。
两面坡相交处成弧形曲面,无明显正脊,庙宇祠堂享殿前多为卷棚式建筑。
二、开间的等级开间,多以单数命名,其尺寸多以明间为最大。
从等级制看,开间愈多,等级愈高,而九、五仅是帝王专用,即皇宫大殿9开间,5进深(即所谓九五之尊)。
现存北京故宫太和殿,在清时由9开间为11间,这更显示了“皇威”。
清朝规定,公候府第大门3间,有金漆兽面锡环,前厅、中堂、后堂各7间。
一二品官厅堂也是7间,三品至五品厅堂5间,六品至九品厅堂3间,门为黑色,有铁环。
百姓的建筑正房则不得超过3间。
三、彩画的等级和玺彩画等级最高,如故宫的三大殿,乾清官、交泰殿等皆用之。
其特点是用两个形象如书名号的线条括起,其间用龙和风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并大面积的沥粉贴金,较少用晕,又以蓝绿色相间形成对比并衬托金色图案,显得金碧辉煌。
中国古建筑等级
中国古建筑等级中国古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艺术成就。
根据其历史及建筑特点,中国古建筑可以分为不同等级,每个等级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一级古建筑是指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通常建于古代中国的重要城市或皇宫、寺庙等地,代表了古代中国政治、宗教和文化的繁荣。
一级古建筑在建筑结构、雕刻、彩绘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对象。
例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大雁塔等就是一级古建筑的代表。
二级古建筑是指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通常建于古代中国的重要城市或重要文化遗址,代表了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二级古建筑在建筑风格、装饰工艺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色,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山西的木塔等就是二级古建筑的代表。
三级古建筑是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通常建于古代中国的县城或乡村,代表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生活和文化风貌。
三级古建筑在建筑结构、装饰艺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艺术成就。
例如,安徽的古村落宏村、福建的土楼等就是三级古建筑的代表。
四级古建筑是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的普通建筑物。
这些建筑通常建于古代中国的农村或边远地区,代表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生活和建筑风格。
四级古建筑虽然在规模和装饰上有所限制,但仍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建筑技术和生活习惯。
例如,广东的客家土楼、云南的民居等就是四级古建筑的代表。
除了以上几个等级的古建筑外,还有一些特殊等级的古建筑,如国家重点保护建筑、世界文化遗产等。
这些特殊等级的古建筑在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上更为突出,代表了中国古建筑的巅峰成就。
例如,陕西的兵马俑、山东的孔庙等就是这些特殊等级古建筑的代表。
中国古建筑等级的划分是根据其历史价值、文化遗产价值和建筑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的。
不同等级的古建筑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建筑艺术成就,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1月r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an.2003锦10卷第l{IfilournalofSha【曲趾unive惜lq(s('c“Seance)Vol10No1由国古代民居建筑等级制度刘森林(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200436)摘要: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等级制皮,是统治阶级试鼬铷设理担社会秩序的物化彤式一墼采蚺懦寡忍息支化的价值取向.历朝历代修撰制定典章制度、法制条款,限定、约束人们按照自己在社套中的地位确定适合于自己的住宅形式规模。
等级制度逐渐演化为一种社会秩序、行为规范和行为:隹则成为中华文明原则的基石之一,史不绝书的违制、僭越事例现象在某种方面成为推动古代营造事业向前发展的源头之一,表明了对建筑彤式与内涵等方面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而森严的各种制度条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居建筑发展的停滞和僵化关键词:古代民居;建筑;建筑等级制度中国分类号:TU一(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击522(2003)Olmlol毋3与衣冠而治的舆服制度一样,中国占代的民居建筑等级制度,足历代统治阶层试图创设理想社会、政治、伦理秩序的物化形态。
它建屯在远古人类对构筑物暨物质属性认识的基础七,采纳儒家思想艾化的价值取向为座标,修撰制定居住建筑的典章制度、法律条款,限定、约束人们必须按照自己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氏族m缘家族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从而确定适合于自已栖居的官室庐舍的形式、规模和级圳。
远古时期.“人类的一切社会行为都不能违背天地大法,都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行事”。
“从统治阶层而言,建筑的布局、形象、规格乃至材料等等,都应该彰显“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礼记-坊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妇听、礼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礼者,长幼有羞,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t富国)等儒家思想学说中[:下有别的“礼”的社会秩序及古代礼仪文化所涵泳的典章、制度、规舶和礼节。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诠释礼仪时认为:“盛玉以奉神人之器谓之若丰,推之而奉神人之漓醴亦谓之醴,义推之而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王国维《观堂集林·释礼》)。
郭沫若先生亦有同感,认为礼起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为对人,更其后扩展为吉、凶、军、宾、嘉各种仪制”。
”1经演变衍化,礼逐渐变成整个中曰占代}}会的行为、心理、法规等的代名词。
迨至周,已演进嬗变为,种社会化秩序,具体的行为规范。
作为物质形态和文化现象的民居建筑,理所当然地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j二具之。
统治阶层将建筑本体的结构、形象与伦理、礼仪规范融为一体,至若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除却实际使用功能之外,应受“礼乐秩序”社会现实所规定和制约。
“在一个家庭里,以家长为核心与其他人等按照亲疏关系构成了一个平回展开的人际关系网络,在一个建筑群内部,建筑也因其服务对象不f_J,按照这个人际关系网络展寸f,相应建筑的大小.方位和装饰也不相同,使得建筑群体成为理想的政治秩序和伦理规范的具体表现,在这样一个系统巾,不可避免地、单一方向的秩序感会得到特别的强涮”。
‘“通过所居宫室庐舍的形式、规格和档次,户主的社会地位、权势高下,即刻判明,表露无遗。
从而达到舆服制度巾“见其服而矧其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贾谊《新书-服疑》)同样的功效。
刘于居者而言,则如《易·象传》所言的那样,稿r~0~授教副乐汁搜院学朱走学大海上人市海上男暑:㈣篡地刘靴介日简稿者收作JL礼勿履,器时刻滓意、榆点白已的言千丁与身份地位保持·致,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等级制度,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渐露端倪。
夏、商、周时期,等级制度的规定人多闹绕宗教干¨战争等展开.遂至唐术兀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等级制度趋于慎密、明朗、世俗干¨装饰化州c虹r{,洋’S地记斜j’自7自‘第宅的各类“沣意事项”。
提醒众人婴瑾守制度要义。
例如禁fr官民房屋雕刻凼帝后、垂贤人物、口』J、龙风、援猊、麒麟、犀、象等肜象,不准歇山转角.审檐首拱及藻井,f耳楼居重檐4:在所禁之列刘各级官员它第的等级有详细规定:一一品官员,厅堂五间九架,屋脊用瓦兽。
粱栋、:L拱、檐桷肖坍绘饰.门二问=绿油。
兽面锡环。
一z_'ed五品官员,JJ堂^:间七架,屋脊用乩兽,粱栋,檐桷商{e绘饰,『J:』川一:燃,熙油锡环:若是六品至九品,则厅堂三间12架,梁栋饰以土黄,门间三架,黑门铁环,所有M官房弁,门窗广牖1:得用丹漆。
至J:∞j衣百姓+规定则更为苟刻谭严,“庶民庐台,洪武一十六年定制,1:过二问五架,不}午用斗拱,饰彩色,=f。
五年复申禁饰,不许造九五l'n7数.房屋虽罕一_二十所.随其物力,fL3.1://I:过。
问『F统十:年令稍变通之,庶民房屋架多而问少者,不在禁限”(明史·舆服凹)。
清代的民居建筑等级大体上,戎袭明代,从清顺治年问所颁条例来看,清代趋j一细密和“宽松”,如世r府荆,基高八度,止门一雨,正屋四重,正楼童,其门广数、修广及正门金譬J、正鹾压脊均减亲王L分之‘粱栋贴金,绘圆四爪云莽各色花卉,止屋不设康,其它成与亲王府同。
吼勒府制,基高大尺,正门=问。
启门,堂屋五审,备』±』I.间,均刖筒瓦,压脊一‘,设狮子和姆屿;『J}I{J{IJ红青油饰,梁栋贴金,彩画花草,至于公侯官民房屋。
则台阶高一尺,粱栋许回五彩杂花,柱为索f|{1.门JH墨饰。
官员住屋,中粱贴金,■品以上n勺官员,正房方可立望兽,其余不得擅用,”公侯以卜'一.悄自+以下腐犀,台阶商尺,pq品官以下至_L民房屋,台阶高尺”(大清会典事例·卷八人九),从上述文献记载中得知,明清建筑等级制度一直处在修订、完善过程之巾。
兀H代等级制度虽然芷J薄术等前代基础上日趋遵严苟求,官邸府宅类分更加细致,条款规定进一步细密.但建筑的象缸性已逐渐幻『七为世俗化,宗教的崇高与神秘性已渐衍化为艺术的装饰性。
一则农明r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封建々;134的深化,二则也折射出近占时期人们对居住形态、形式、庐舍型制的认识、【.升革一个深入细致阶段的表征。
地处边陲的众多少数民族,由于交通、经济、战争自然等因素,整体上社会发展落后f汉c己族。
到20吐纪中叶,许多少数民族才进入发展到封建领土制阶段,有的还停留在奴隶占,fi制和原始社会术期阶段居住建筑的等级分化显得史舢原始、朴索和粗疏,其问掺杂宗教和神秘气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云南基潜旅世居竹术结构的干栏式大房子、小房子中,民居等级可从装饰f竹楼犀脊两端的舡编装饰物区别丌来:在处1:原始丰十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的组织管埋模式中,长老们享有军r白的权威并量到地缘[£族成员的尊敬和拥戴,其住所前后脊端装饰数量多J‘普通人四个.丽成为管理者的标志和象征无独有偶,云南阿佤III区的瓦旗村寨件所的等级形式也存脊端装饰中有所体现。
作为政治、宗教领秆玎人物大掰朗住佤族公众中享有威望。
大窝朗的“人房子”在造型、布局、体量、1q-料等方面与·般村Et基本-致.,j异在于人房子的屋脊两端均装饰木雅交叉状的两只燕子,前端犀脊两只交叉的木雕燕子之fnj+设置个小雕的手持长刀、一下举标枪的裸男;室内凹壁,绘有人形、牛头、麂子头等图案作装饰,门扇L也计划谍体弥漫着浓郁的宗教迷信气息。
Ⅲ!【)世纪中叶以前云南德宏景颇族II『官,是辖区群体对外交往的合法代表,拥有战争、保卫、组织、管理等领导权限和责任,其住宅,“竹楼构架爪柱特别粗夫,前III中柱悬挂用草捆结向成的·刘牛角干1l象仳太阳神和月亮神的M月形术雕,室内木梁上,以木炭锅烟、红亓粉和石灰为颜料,端锤的们枝作圊笔,l凹有红、黑、白_=色螺旋形花纹图案。
悬挂于|ji_『山高大中柱的草扪牛角、M月木雕的绘于室内木梁上的螺旋花纹幽案,既是山占伟宅的一种装饰也是日月神灵的13常居所。
””此外.丽汀塔城乡自称“路鲁”的纳西人,在井T‘木楞房中保留高fJ槛、低门楣,进fJ须低火弯嶝的“见术低丑”≈,的古老习俗。
l、人寓朗住佤族村泰中等司管鬼.佤旗信“鬼”而无“神”的概念。
马塔城古属删江木氏上司管辖.平民每见柢土司.颁弯腰低头。
卜I-39申,在行为中表露无遗。
一102—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从建立、实行开始,违制、僭越的事例也随之m现。
个中燎委之是闩夏至清的中华历史艮河巾嬗变衍绪、新旧更迭中,“礼坏乐崩”、“法度堕地”时期颇多,更遑论如战国、魏晋、五代f凼.米金i[元这样一些战祸粘连、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
每当处于这种时期,突破等级制度,制约的违制、僻越事例、现象明显增多。
至若违制、僭越事例现象成为普遍的社会现实叫,“新的统治暂叉尤力改变它的时候,孰不得不在新的建筑等级制约中予以承认。
这时,为』’俅汪建筑系统内部的尊卑贵贱的差别秩序.统治者只好通过改变自己的建筑式样米达到目的”。
”J可见,违制、僭越行为在柴种意义I成为推动民居建筑形式和规格演变衍绪的源头,导引着人们深化对建筑物进一步的认识,民居建筑qt违纪、僭越者或仕或商,多为权重者或商贾,方有实力、资格和兴趣违制借越、,他们或口H或暗,檄尽变化之能事,隆淡经营。
总体1.看,明少暗多,商接违制僭越者少,变通炫耀、刻益求贵、求丽、求精、求富者多。
前者如山西平遥“日舁昌”清|一治年间掌柜侯殿元+俪』仗光绪二_卜^年清窒离京避难路经平造,“日舁昌”为其丰要筹款票号之一的功绩,在有财元官的前提下,私自大兴土木,违制僭越,所建正房七扦间、正厢房均为层楼的三组院落的大型院落。
当时七间七檀宅邸惟有进士以上fE职官南才能兴缝、侯殿元上下其手,变通官府,虽说保全了性命,但家道就此也走向衰败。
更多的官宦十绅、殷实商贾采取房舍庐舍的精雕细缕、奢华装饰以满足内心欲望的膨胀满盈,其中既有在题材内容上的,也有技艺上的,抑或二者兼备,构成装饰装修的超级豪华或精纠繁复,』j夺人工,叹为观止。
大有文胜jj二质的意味,这也是众多明清遗存的大型民居繁复富|4|i、精雕细髅现象普遍的生成原因之一一另一方面,建筑等级制度的森严,也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民居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刨牛,闲循肼守f月.建筑由此转趋停滞和僵化,百工艺匠的创造性和灵活处理的积极性受到重大的限制。
其负而影响与等缴制度创建生成之时即同时并行不悖地存在着。
参考文献:[I]乌恩漕周易·古代中国的世畀图示[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2。
2]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MJ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31罗汉田庇荫-L}T困少数民族住居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23I[4。
千蒈民中国古典建筑义化探源fM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i997.TheHierarchicalSystemforAncientLivingHousesinChinaLIUSen一[in(CollegeofFineArts,Shangh,aiUniversity,Shanghai200436,China)Abstract:TheHtel’archicalsystemforancientlivinghousesinChinaismaterializedform.inwhichthetriedtoestablishitsidealandsocialorder.CitingtheculturalvalueofConfucius.deeiees,regulafulingclasstionsandlawoflhesuccessivedynasties.therulingclassdefinedandrestrictedthehousingslyleandscaleⅥhichwasinconformitywiththehierarchicalStatusoftheowner.ThehierarchygraduaHyevolvedintokindofsocialorder,ItOrfIL‘andprinciplef研thepeople"sconductsandbecameoneofthecornel_stonesforthecivilizationofChinesenationHowever,thedif[hrcntresttlotionsprescribedinthisstrivthieiarehy‘csultedinthestagnationmadstereotyperjtthelivinghousesKeywords:ancientlivinghouses;architecture;hierarchyforhousing(责任编辑:周成璐)03——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等级制度作者:刘森林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200436刊名: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3,10(1)被引用次数:2次1.乌恩溥周易 19852.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 19543.罗汉田庇荫·中国少数民族住居文化 20004.王鲁民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探源 19971.会议论文吕海平.王鹤明代辽东镇民居对古代城市建筑形式的影响2008一直以来,我们对硬山建筑形成了固定的认识模式,即硬山建筑主要用于北方民居或建筑群的次要建筑上.而在明代的辽东镇,宁远卫城的文庙和沈阳中卫城内中路宫殿建筑都采用硬山建筑形式的现实,颠覆了我们对硬山建筑的传统认识.本文认为:古代城市建筑形式的确定是依据其建造的大背景即民居的建筑形式来划分建筑等级的.这一结论的确立还有助于我们借助城市内存在的重要的明清建筑,重新认识古城中早已消亡的古代民居建筑形式.2.学位论文王海涛徽州古代民居建筑雕饰艺术及成因的探索研究2008徽州古代民居的建筑雕饰艺术作为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受到其他文化因素影响的同时,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色彩,鲜明的艺术特征的文化现象。